中医推拿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题

《五十二病方》摩法运用记载最多。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金匮要略》张仲景首次提出“膏摩”一词。《肘后备急方》最早的捏脊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代蔺道人,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儒门事亲》张从正首次提出了推拿具有发汗的作用。

《医门秘首》最早提及“推拿”一词的著作。《小儿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冠心病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冠心病放射部位:疼痛主要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环指和小指等。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头面部:(1)“虫斑”——小儿蛔虫病,面上可出现灰白色圆形的“虫斑”。(2)“方头”——多见于佝偻病患儿。肩部:方肩——多提示肩关节脱位。腕掌指部:桡骨远端骨折——可见到银叉状畸形或枪刺状畸形。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作对掌,外展动作,拇指和食指不能弯曲,亦不能过伸,大鱼际萎缩,呈猿手畸形。指纹颜色——指纹:浮露于食指掌面桡侧的脉络(浅表静脉),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正常指纹,浅红,阴现于风关之内。鲜红色多属外感风寒表证。紫红色热证。青色惊风痛证。淡色虚寒证。色滞暗者实证。髋部: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常提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1-2神经节段病变;一侧反射减弱或者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膝部:首先观察膝部有无畸形。正常膝关节仅有5度—10度的过伸,过伸超过5度—10度为后翻畸形(或膝反张)。不能伸直为屈曲畸形。

特殊检查法:(1)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压顶试验或spurling’s试验)阳性临床意义:如引起项痛或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可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脊神经根试验):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者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可以区别由于髂胫束、腘绳肌或膝关节后关节囊紧张所致的直腿抬高受限。(4)床边试验,用于检查骶髂关节病变。(5)肩关节外展试验(若在某一角度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即为阳性)a、外展始起即有疼痛,见于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肱骨骨折、肩胛骨骨折或肩周炎等。b、外展越接近90度位越疼,可能为肩关节粘连。c、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到上举时痛反轻或不痛,可能为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或三角肌损伤。d、外展至上举在60度~120度范围内出现疼痛,称“疼痛弧”,此范围外的活动反而不痛,可能为冈上肌腱炎或冈上肌损伤。e、肩锁关节病变的痛弧在肩关节外展150度~180度范围内。f、被动外展超过90度以上时,肩峰处有疼痛,可能有肩峰骨折。(6)麦氏征试验又称回旋挤压试验,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天柱骨: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七节骨: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四横纹: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1掌指关节横纹处。

内八卦: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2/3处的长为半径所作的圆。

二扇门: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背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外劳宫: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背第3、4掌骨之间凹陷中,与内劳宫相对。

三关: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天河水: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肾纹: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手掌面,小指第2节指间关节横纹处。

内劳宫: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指端之间中点。

小天心: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位于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填空

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渗透。

手法操作时用力的要求:以近带远、刚柔相济、整体用力。

推拿的中医学作用原理:(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2)理筋整复,滑利关节。(3)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内容。

推拿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推拿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2)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3)机体的功能状态。

推拿治疗手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种基本治法。

一指禅推法分类:一指禅指端推法、一指禅罗纹跪推法。

滚法分类:侧滾法、立滾法。

揉法分类: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

按法分类:指按法和掌按法。

推法分类:指推法(包括拇指指端推法、拇指平推法、三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振法分类:掌振法、指振法。

糖尿病病因:1、禀赋不足 2、饮食失节3、情志失调4、劳欲过度

腱鞘囊肿临床表现: 1.囊肿 2.疼痛 3.活动障碍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1.肩部疼痛 2.功能障碍颈椎病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失眠分型:1、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2、阴亏火旺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或有梦遗,健忘,心悸腰酸等症。3、痰热扰心失眠,胸闷头重,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4、肝郁化火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便秘分型:1、胃肠燥热型:大便干结且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微热,口干,心烦,舌红苔黄。2、气机郁滞: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胁腹痞满,甚则腹中胀满,纳食减少。3、气血亏损(1)气虚便秘大便不畅,临便努争,便后汗出,便下并不干结,舌淡苔薄,脉虚软。(2)血虚便秘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4、阴寒凝结大便艰涩,难以排出,小便清长,四肢欠温,喜热恶冷或腹中冷痛,腰脊酸冷。小儿腹泻分型:①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

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

白腻,脉濡,指纹色红。②湿热泻:腹痛即泻,急

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

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③伤食泻:腹痛胀满,

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

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④脾虚泻:久泻

不愈或伴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饮食不振,便稀夹

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薄,

脉濡。

疳积分型:①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

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

调,常有恶臭或便秘。夹寒者则面色晄白,舌苔腻,

口吐清水,食物不化,手足时冷;夹热者则面赤唇

干、口渴,舌苔黄腻。积久伤脾延成疳积。②气血

两亏:面色萎黄或晄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

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

发育障碍,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小儿咳嗽分型:①风寒咳嗽:鼻塞,流清涕,咳稀

薄白痰,或伴发热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缓

或浮紧,指纹淡红。②风热咳嗽:鼻塞,流浊涕,

咯黄稠黏痰,发热恶风,咽喉干痛或痒,小便黄,

舌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鲜红。③内伤咳嗽:久咳,

身微热,或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神

疲乏力,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等。

小儿便秘分型:①实秘: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

臭唇红,小便短赤,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

痛,苔黄燥,指纹色紫。②虚秘:面色晄白无华,

形瘦无力,神疲乏力,大便努挣南下,舌淡苔薄,

指纹色淡。

小儿呕吐分型:①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

吐物酸臭不堪,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

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②热吐:食入

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

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舌红而干,苔黄腻,指纹

色紫。③伤食吐:呕吐酸馊频繁,口气臭秽,胸闷

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

脉滑实④惊恐吐:受惊后呕吐暴作,或频吐清涎,

神态紧张,昼则惊惕,夜卧不宁,山根青,指纹青,

脉乍来乍数。

夜啼分型:①脾脏虚寒:睡喜伏卧屈腰而啼,四肢

欠温,便溏,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

沉细,指纹青红。②心经积热:睡喜仰卧,见灯火

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面

赤唇红,舌尖红,舌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③惊骇恐惧:睡中时作惊慌,唇与面色乍青乍白,

紧偎母怀,舌多无异常变化,但脉来急数。④乳食

积滞: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

酸臭,舌苔厚,指纹紫。

腱鞘囊肿治则:行气活血,理筋散结。

肩关节周围炎治则: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

连,滑利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治则:和营通络,温通经脉,解痉止

痛,滑利关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治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活血化瘀。

退行性脊柱炎治则:补肾强腰,通络舒筋,解痉止

痛,行气活血。

失眠治则:养心安神。虚证辅以健脾滋阴养血,实证

佐以疏肝清热化痰。

便秘治则:“和肠通便”为总法。胃肠燥热者宜清

热降浊;气机郁滞宜疏肝理气;气血亏损者宜健脾

胃、和气血;阳虚阴寒凝结者宜壮阳散寒。

中风后遗症治则:平肝熄风,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滑利关节。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两

周,且血压稳定后可进行推拿治疗。

高血压病治则:平肝安神,化痰降浊为临床之总法。

肝阳上亢者辅以清火息风;痰湿中阻者辅以健脾祛

湿;肾精不足者辅以补肾益精。

糖尿病治则:养阴清热、益气补肾。燥热伤肺者清

燥润肺,胃燥津伤者清胃生津,肾阴亏损滋阴固肾。

小儿肌性斜颈治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纠正畸

形。

疳积治则:①积滞伤脾——消积导滞,调理脾胃②

气血两亏——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小儿腹泻治则:寒湿泻——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湿热泻——清热利湿,调中止泻;伤食泻——消食

导滞,和中助运;脾虚泻——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小儿咳嗽治则:风寒咳嗽——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风热咳嗽——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内伤咳嗽——

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小儿便秘治则:实秘——顺气行滞,清热通便;虚

秘——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小儿呕吐治则:寒吐——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热

吐——清热和胃,降逆止呕;伤食吐——消食导滞,

和中降逆;惊恐吐——镇惊止吐

夜啼治则:脾脏虚寒——温中健脾;心经积热——

清热导赤;惊骇恐惧——镇惊安神;乳食积滞——

消食导滞

名解

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

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

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

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

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

用于治疗部位,称为一指禅推法。

滾法:以手背部小指侧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

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

地来回滚动,称为滾法。

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手指螺纹面等部位着

力,吸定于体表治疗部位上,带动皮肤、皮下组织

一起,做轻柔和缓的环旋动作,称为揉法。

拿法: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

肤,称为拿法,即“捏而提起谓之拿”。可单手操

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拿法可柔可刚,但临床所

用以“刚”为多;刺激量较大时,每次每个部位所

拿时间不宜过长。

拨法:以拇指、手掌或肘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

项或往返的运动,称拨法,又称“拨络法”、“指

拨法”、“弹拨法”等。拨法力量沉实,拨动有力,

临床有“以痛为输,不痛用力”之说。分为拇指拨

法、掌指拨法、肘拨法。

按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称按

法。按法刺激强而舒适,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

“按揉”复合手法。

摩法:用指或掌在患者体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轻抚

摩动,称摩法。分指摩法和掌摩法。古代应用摩法

还常配以药膏,以加强手法的治疗效果称膏摩。

推法:以指、掌、肘用力于治疗部位上,做单方向

直线推动,称推法。

振法:以掌或指在体表治疗部位静止性用力,产生

快速而强烈振动的手法称振法。

儿科推拿:也称小儿推拿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的

一个重要分支。儿科推拿是医生以中医理论为指

导,应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调

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

治疗法。具有适应症较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

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儿科推拿手法适用于

12岁以下儿童,临床多用于6岁以下小儿。

小儿推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力,附

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

线或环旋移动,称推法。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

同,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小儿揉法:以手指的指端或罗纹面、手掌大鱼际、

掌根着力,吸定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

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称揉

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指揉法、鱼际揉法、

掌根揉法。

小儿捏法: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

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作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

肌肤,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称捏法。

捏法主要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

腱鞘囊肿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囊肿。其

易发部位的顺序是:腕关节背部、腕关节的掌侧面、

手指背面和掌面、足背部、趾背部、腕关节的侧面

和腘窝。其中腕手部腱鞘囊肿占70%左右。本病好

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见。属中医“筋瘤”、“筋结”

范畴。

肱骨内上髁炎指由于急、慢性损伤引起肱骨内上

髁部损伤.出现局部疼痛,前臂旋前、主动屈腕受

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学生肘”“高尔

夫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指由于急、慢性损伤而致肱骨外裸

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

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肱骨外上

髁综合征、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

炎,因网球运动员好发本病,故也称为“网球肘”。

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损伤、退

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

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

简称肩渴炎又称为“五十肩”、“冻结肩”、“肩

凝症”、“漏肩风”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椎间关节、椎间盘

纤维环、骶髂关节、椎旁韧带,最后导致整个脊柱

强直、畸形的疾病。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第3腰椎横突及其周围软

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劳损,使第3腰椎横突处发生

无菌性炎症、枯连、变性和增厚,刺激附近的腰脊

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症候群,又称映3横

突周围炎或腰3横突滑囊炎。

退行性脊柱炎:是指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

椎体边缘增生及小关节退变而形成的骨关节病变,

又称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脊柱骨关节炎、

老年性脊柱炎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

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

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

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又称“腰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项背肌筋膜炎:由于肌肉、筋膜、肌腱和韧带等软

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

及软弱无力等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又称为“项背

肌纤维组织炎”、“肌肉风湿症”。

颈部扭挫伤:颈部扭挫伤是指由于颈部突然扭转、

头颈体位不正或遭受外力作用等原因而发生的急

性扭挫伤。

落枕:是指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

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

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

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

征。落枕又称“失枕”。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

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

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

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

征,又称颈椎综合征等。

头痛: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分,包括眉弓、耳轮上

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临床常见症

状。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

病症。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

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眠。古代称为“不得寐”

或“不寐”。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

的一种脾胃系病症,简称胃痛。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

意,而排便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

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腹泻。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主要

表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婴儿出生数日后发现一侧颈部

肿块,头前倾,偏向患侧,颜面旋向键侧,并以颈

部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小儿疾病,又称“先

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

小儿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是指小儿伤

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集聚留滞

于中。疳证是指气液干涸,身体羸瘦,往往是积滞

的进一步发展。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

样为主证,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婴

幼儿为常见。

小儿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有

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

小儿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

或欲大便而艰涩不出的一种病证。

小儿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以食

物由胃中经口而出为主证,是临床小儿的常见症

状,可见于多种疾病。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时哭

时止,或哭后仍能入睡,或每夜定时啼哭,甚或通

宵达旦啼哭,故曰夜啼,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

经月。

简答

“疳”有两种含义:一是“甘”,因本病多是由于

过食肥甘而致,这是对本病起始原因的概括;二是

“干”,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等临床表现。

临床上疳和积关系密切难以分开,故统称为疳积。

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

清灵,易趋康复。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

指实,紧推慢移,蓄力于掌发力于指。

滚法动作要领:(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

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2)侧滾法上肢放松,

肘关节微屈;立滾法肘关节伸直。(3)着力部位

应似球形或瓶形。(4)侧滾法滚动幅度应在120

度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80度;腕关节

伸直时向内滚动40度。立滾法滚动幅度应在45度左

右。

按法动作要领:①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使刺

激充分达到深层组织②在治疗部位上垂直下压,操

作应缓慢且有节律性③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

移动④不可突施暴力。

肱骨内上髁炎鉴别诊断: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

外展、外旋应力常伤及本韧带的前束及后束,合并

滑膜损伤.关节肿胀,内侧间隙压痛,伸肘、屈肘、

外翻痛阳性,X线检查可见间隙增大。2.肱骨外上

髁炎疼痛部位在肘外侧,网球肘试验阳性(mill

试验阳性),前臂屈肌紧张试验阳性。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操作要点:1.舒筋通络:患者

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按揉法和滚法分别作用

于患侧臀部及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3—5遍,配合

点按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患

者仰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手掌按揉大腿内收肌,

结合“4”字形被动运动,在内收肌部位施以滚法。

2.解痉止痛:患者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现在第

3腰椎横突周围施以柔和的滚、按、揉等法,3—5

分钟,配合点按肾俞、大肠腧穴,以酸胀为度。然

后作与条索状硬结垂直方向的弹拨数次,手法要由

轻到重,由浅入深,要柔和深透,并配合揉法警醒

操作。3.活血化瘀:患者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

沿腰部两侧膀胱经施滚、揉法3—5分钟,配合腰部

后伸等被动运动数次;最后以小鱼际擦法直擦背部

两侧骶棘肌,以透热为度。

肱骨外上髁炎鉴别诊断:1.肘关节外伤性骨化性肌

炎以肘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X线检查可见肌

间隙有钙化阴影。2.肱骨内上髁炎肘部疼痛部位

在内上髁部,前臂屈肌紧张试脸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理:1.内因,解剖结构腰

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加之后纵韧带自第

一腰椎平面以下逐渐变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

间后纵韧带只有原来的一半。而腰骶部是承受动静

力最大的部位,故后纵韧带的变窄,造成了自然结

构的弱点,使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椎间盘退变

人体青春期后,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化,其中

椎间盘的退变发生较早,主要是髓核脱水,椎间盘

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

外伤或多次反复不明显的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

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从一侧(少数同时从两

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2.

外因由于外力作用或风寒之邪刺激,导致腰脊柱

内外力失衡,突出的髓核刺激周围组织产生损伤性

炎症变化,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

小便障碍;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

项背肌筋膜炎病因病理:1.外伤劳损:长期从事低

头伏案工作、日常生活姿势不良,使项背部在日常

生活和劳动中长期处于不良体位,久而久之导致局

部肌肉和肌筋膜的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受挤压,而

引起“不通则痛”的症状。长时间的筋膜与肌肉纤

维间的摩擦,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

变性,纤维样组织增生,肌筋膜僵硬伴有纤维结节,

导致项背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2.感受寒湿:

项背部感受寒湿,久居湿地,血运迟滞,淤结不通,

局部血管收缩、缺血,微循环障碍,以致局部纤维

渗出、水肿,形成项背肌筋膜纤维织炎而引起疼痛。

颈椎病病因病理: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

长,颈推间盘组织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使颈椎间

盘变薄,椎间隙变窄。随着椎间隙变窄,其附着的

韧带、关节囊亦开始松弛,继而导致椎间关节不稳,

不断发生病理性滑脱或轻微的创伤,久之则会出现

反应性的椎体边缘、关节面的骨质增生。同时钩椎

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从而促进了增

生的产生。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脊髓、神经根、

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压,并引起相应症

状。2.颈椎慢性损伤因长期从事抵头伏案工作,

枕头与睡眠姿势不当、日常生活姿势不良、反复落

枕等均可造成颈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钩椎

关节等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破坏了颈脊柱

的稳定性.促使颈椎发生代侩性骨质增生,刺激或

压迫颈部相应组织,出现颈推病的一系列症状。3.

颈椎急性损伤各种急性损伤,如扭挫、跌扑等,

均可造成韧带、后关节囊、椎间盘等软组织不同程

度的损伤,从而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颈椎稳

定性下降,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

椎动脉和交感神经而引起颈椎病相应临床症状。4.

风寒湿邪侵袭颈项部受风寒湿邪侵袭,经脉阻滞.

肌肉痉孪,致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也可出现颈椎

病的一系列症状或诱发颈椎病。

案例分析

颈椎病

辩证:筋脉瘀阻,痉挛疼痛,关节错位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部位及取穴:枕后部、颈肩背部,肩胛骨内缘;风

池、风府、颈夹脊、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等穴。

手法:滚、一指禅推法、拿、揉、拔伸、扳等法。

基本操作:1.舒筋活血:患者作为。医生站其身后,

以滚法和一指禅推法作用于患者颈部、肩部、上背

部肌肉,约5分钟;随后,医生一手扶患者前额部,

一手拿揉颈项部,重点拿揉肌肉痉挛处,并可配合

颈项部屈伸运动,反复3—5遍。2.解痉止痛:患者

作为,医生站其身后,用拇指按揉法作用于颈部、

肩背部及肩胛骨内缘痛点,反复3—5遍;再用拇指

按风池、风府、颈夹脊、大椎、肩井、天宗、阿是

等穴,每穴1分钟。3.理筋整复:患者坐位。医生

站其身后,对棘突偏歪者进行颈椎旋转扳法,对椎

动脉型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慎用或禁用扳法。

辩证加减:1.颈型颈椎病:①患者坐位。医生站其

身后,对有颈椎棘突偏歪者,可施以椎旋转扳法,

纠正偏歪棘突和关节紊乱。②患者坐位。医生站其

身后,对伴有头痛者,重点用拇指按法施治于风府、

风池、太阳、百会等穴;用五指法拿头部五经,反

复3—5遍。2.神经根型颈椎病:①患者坐位。医生

站于一侧,对上肢有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者,以滚法

和一指禅推法作用于患侧上肢相应神经根节段上

下,往返施术3—5遍。②患者坐位。医生站于一侧,

以拇指按揉法作用于天鼎、肩中俞、缺盆、天宗、

极泉、曲池、手三里、小海、外关、合谷、后溪等

穴,每穴半分钟,按揉患侧上肢缺盆,极泉时,患

侧上肢应有放射麻木感;再搓抖上肢,拔伸手指关

节。3.椎动脉型颈椎病:①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其

头侧,以揉法作用于印堂穴至前发际;分抹鱼腰至

太阳穴,反复3—5遍。②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其头

侧,以指按揉法按揉睛明、印堂、百会、四神聪、

太阳穴,每穴1分钟,③患者仰卧位。医生坐其头

侧,以扫散法作用于头部足少阳胆经及颞部,反复

3—5遍。④患者坐位。医生站其身后,以五指拿法

拿头部五经,反复3—5次。4.交感圣经型颈椎病:

患者坐位。医生站其身后,以一指禅推法作用于风

池、风府、四神聪、百会、心俞等穴,每穴1分钟。

分抹桥弓,先左侧后右侧,每侧20次。5.脊髓型颈

椎病:①患者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滚、按、

揉、拿法等作用于下肢部位,反复3—5遍。②患者

俯卧位。医生站于一侧,以按揉法作用于环跳、秩

边、承扶、阳陵泉、委中、承山、梁丘、足三里、

三阴交、昆仑、太溪、涌泉等穴,每穴1分钟,以

酸胀感为度。

肩关节周围炎

辩证:风寒阻络,气滞血淤,筋脉拘急,活动不利。

治则: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部位及取穴:肩臂部;肩井、肩髃、肩内陵、秉风、

天宗、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

手法:滚、揉、拿、点、弹拨、摇、扳、搓、抖

操作要点:1.温通经络: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