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仅仅学会了6个词;七年
过后,她学到45个词,并勉强学了几句话。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年中,卡玛那喜欢并开 始适应人类社会了。人类文化的习惯取代了 以前野兽生活习惯。她已经习惯于晚上睡觉 并开始害怕黑暗了;她吃东西用手拿着,喝 水也使用杯子;时钟报时也理解成作息的信 号了;她整天喜欢和辛格夫人在一起,还能 从晾好的衣服中拣出自己的去熨平……但是 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卡玛那根本不能与同 年龄的正常孩子相比。在刚被发现(8岁)的 时候,她的智力只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快到 15岁时,相当于2岁婴儿;她在17岁那年死去 了,当时的智力才相当于4岁小孩的水平。
•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关键期; •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第一个的关键期; •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按要求
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
卡玛那对阿玛那怀着深厚的感情。 她俩象小狗一样互相偎依着睡在一块。 一年后,阿玛那死去了,卡玛那流了 眼泪,而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十天 过后,她还经常嗅阿玛那生前常到的 那些地方。但是卡玛那对其他人却怀 着敌意,要是有人在她吃食时靠近, 她就咆哮起来,显出凶狠的样子。其 他的孩子也引不起她的兴趣。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统一性
• (一)社会的发展制约和促进人的发展 • (二)人的发展推动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不同学龄阶段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1.小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2.中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 青春发育早期 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通过受教育的历程,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教育的个体功能)
有一只聋哑的听不到枪声仍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满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
❖ 心理发展顺序:
▪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1、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 关于增高: ❖11—13岁 长骨增长
跑、跳、蹲、腾、跃
❖月经初潮、首次遗精时 腿骨愈合 增高靠脊柱的椎间软骨
赛达斯,6个月会认英 出任美国耶鲁大学正教授。
11—13岁 长骨增长
文字母,两岁能看懂中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自由的发展”是指每个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强加给他的任何活动和条件,人的发展为他个人本身所驾驭。
学课本,4岁时已发表 第三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 1978年至2008年,中国科大少年班共招收31 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 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
❖ 据不完全统计,少年班毕业学生中约20%选择 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职业,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 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约35%在世界500 强企业任职。
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画家
——难
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 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掌握社会技能 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 巧、合作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情感表达、道德行 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参与行为、 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
精品课件
4.塑造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
精品课件
1.请思考: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2.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精品课件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 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 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 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 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 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 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 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 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相关古语:时过: ①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 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 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 细叐遗传决定一样。” ②霍尔(G.S.Hall):“一两的遗 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③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 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 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 中民之性。”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需要性的意义。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识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1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2)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提高。
这就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
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者不一定成正比,但从概率统计优势来看,二者是一定成正相关的。
(3)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认识能力、心理特性发展的关系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心理过程和认识能力基础上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心理意向或特性。
人的认识能力,心理特性或意向也要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ppt课件
代表人物: ①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 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 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 细叐遗传决定一样。” ②霍尔(G.S.Hall):“一两的遗 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③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 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 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 中民之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 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 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举例:幼儿园主要任务是玩游戏;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 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 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 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 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 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 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及其作用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 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的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 展(错诣观点:遗传决定论)。
(新)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因)
•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教育能否发挥作用的根本,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存动力和根本原因。
• 你如何看待“跳蚤人生”?教育过程中,怎 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 一、年轻一代的时代特征 • 1、生理成熟期提前; • 2、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兴趣不高; • 3、价值观念多元化,人生观务实; • 4、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交往能力; • 5、自尊心强,意志较薄弱,抗挫折力差; • 6、心理问题增多(学习、人际关系、早恋、自卑、自杀)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一、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2.内发论与外铄论 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2.内发论与外铄论
• (1)内发论: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和成熟论者,如孟 子、卢梭和格赛尔等;
• (2)外铄论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注重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代表人物有荀子、华 生和洛克等。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在《行为主义》 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 自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抚育 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 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 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商人或 乞丐、盗贼。”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身体发展 心理发展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未完成性 能动性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活动是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 实性的力量
3.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 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
皮亚杰
维果茨基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 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
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1. 学校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 2.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人为性和教育性 3. 学校活动的特殊性:育人的目的性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 1. 形成社会价值观 • 2.完善自我观念 • 3.掌握社会技能 • 4.塑造社会角色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这里的个性不等于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 个体个性化的内涵: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
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 和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表现: • 1. 唤醒人的生命自觉 • 2.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 3.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皮亚杰维果茨基?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哪些因 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教育必然的结果。教育 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有条件的,本节着重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条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盛冰主讲)——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古代中国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儒家人的发展理论:发展目标是通过提 高个体的人格境界而达到外在社会理想的 实现;发展的秩序是“格物、致知、正心、 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的教育策略儒家的教育策略: 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外在的道德教化和内在 的道德反省;
中华教育学习网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与教育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的道德发 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三水平六阶段”。 (2)科尔伯格的教育观: 道德教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应尊 重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道德教育要逐渐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 提高; 道德教育的重点应从注重“他律”转向注 重“自律”, 从注重个体“私德”到注重社会公德以及 人类共同的道德基础。
概念: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作用: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是更为根本的因素。它们 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 大动力;影响了人的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了人的发展的 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 由于环境因素自身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相应的教育策略 重视成长环境的建设,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 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转化环 境中的消极因素,创造出有利于人的成长的环境因素。
中华教育学习网
5、存在主义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1)存在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存在主义是20世纪 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丹麦的克尔 凯郭(S.A.Kierkegaard)、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海德格尔(M.Heidegger)、法国的萨 特(J.P.Sartre)等。 (2)存在主义的教育观点: 教育必须把儿童看成是“完全的人”,而不是 “不成熟的人”; 自由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此他们强烈批评学校 生活中的“官僚主义”和僵化的学校制度; 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特性、发挥潜能和创造性; 教育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教育方法以讨论、对话、问答为主。 中华教育学习网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PPT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 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 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 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 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举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点喜欢跳舞,有点喜欢唱歌,有的喜 欢打球等。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 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相关古语: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
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二)环境及作用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关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 素。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 环境对人的作用 (1)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 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错诣观 点: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洛克、华生、斯金纳、荀子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 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 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 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 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 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内发论-----弗洛依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人,心理学家、精神病 医师、潜意识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精神 分析学派创始人。曾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起作为临床精神 病学家私人开业。早期从事催眠治疗工作,后 创用精神分析法。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 通讯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 避难,不久因颌癌逝世。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个体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 展和社会适应发展三个方面:
•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
增长,是人身体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认知和情意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
展及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人精神 方面的发展。
•社会适应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特性及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个体发展的动力:
生理发展是通过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作用,逐步 发育完善的;而社会通过教育向受教育者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心理水平 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 内因,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其中,受教育者 通过与社会的不断交往,外在的社会适应要求不 断转化为其内在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在个体活动中 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遗传与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如,环境对 于某种特性的形成能否起到作用,起多大作用,往往依赖于这种特性的遗 传基础。 第二,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它包括两层含义:一 是遗传可以影响环境,环境可以影响遗传;二是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 遗传。如,新生儿总是带着各自不同的气质(神经类型)来到人间,有的 好哭好动,有的文气安静。 第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相 互作用过程。 第四,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动力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 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 敏感期,及时而教。 5.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 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向个 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 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 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 和小环境之分。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1.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 要求的规范。
• 2.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 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教育必然的结果。教育 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有条件的,本节着重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条件。
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1. 以人为出发点。 2.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职能。 3.“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第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全面发展,能力为重。 第三,教育要面向全体,关心每个学生发展,赋予每个学 生平等的发展机会。 第四,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 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 1. 形成社会价值观 • 2.完善自我观念 • 3.掌握社会技能 • 4.塑造社会角色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这里的个性不等于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 个体个性化的内涵: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
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 和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表现: • 1. 唤醒人的生命自觉 • 2.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 3.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本节关注的问题是: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如何处理个 体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社会化的内涵: ·广义的社会化,指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 习惯等,都包含在其中,既有属于社会性要求的内容,也有非社会性要求的内容, 诸如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等。 ·狭义的社会化,仅指社会性所要求的内容,是个体学习特定社会思想意识、价 值规范、行为规则,养成社会所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本节主要 指狭义的社会化。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学校是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持续终身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化的重点有所不同。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 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 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个体自身的因素、外部的环境因 素和实践活动。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 两个极端: • 个人本位论:出现于18世纪至19世纪
上半叶,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 培尔(1782—1852)为代表。强调尊 重人的天性,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 社会本位论出现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 交,以迪尔凯姆、纳托尔普、凯兴斯 坦纳等为代表。强调根据社会的要求, 塑造一个“社会我”。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性。
2. 环境对人的影响方式有自发和自觉, 影响的性质有积极和消极。
3.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 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三)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是个体发 展从可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1.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
2.活动是人的潜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 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
皮亚杰
维果茨基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 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
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1. 学校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 2.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人为性和教育性 3. 学校活动的特殊性:育人的目的性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 1.二者的不同: • 第一,基点不同。 • 第二,目的指向不同。 • 第三,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同。 • 2.二者的统一性 • 第一,二者共同构成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 第二,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统一。 • 第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二者统一。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关注的问题: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征?哪些因 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