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第三单元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第三单元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名扬中外、北宋、都城、热闹、摊位、骑马、形态各异、大模大样、跑买卖、半裸”等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通过一幅画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
2. 背景知识:《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美。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美。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3.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1.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 重点内容:课文内容、历史价值、艺术特点3. 难点内容: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欣赏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更多信息,进行深入研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精品教案+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第12课《⼀幅名扬中外的画》精品教案+同步练习12*.⼀幅名扬中外的画2.连线。
撑船的⽣意⼈《⼀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段◆抓住中⼼句,把内容表述清楚。
师:请同学们⾃读课⽂第3~5⾃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个⽅⾯介绍这幅画的?(学⽣默读课⽂,做记号)⽣1:介绍了画中的⼈物多。
⽣2:介绍了画中的街市很热闹。
⽣3:介绍了画中最有意思的桥北头的情景。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到了这三个⾃然段的中⼼句。
请⼤家再逐段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个意思表述清楚的?(学⽣再读课⽂)⽣1:写画中的⼈多采⽤的是排⽐的句式,课⽂⽤了“有……有……有……有……”的句式来列举画中的⼈物。
师:你能从画中找出这些不同职业的⼈吗?(课件出⽰,学⽣指认)⽣2:写街市的热闹也是采⽤的排⽐,⽤上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3:写桥北头的情景是作者根据画⾯想象的情景,把⼈物的动作、神态想象得很丰富。
师:不愧是有名的画家,画技真是⾼超,这⼤概就是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吧!12.⼀幅名扬中外的画⼀、⽤“√”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
撑船(chēnɡzhǎng) 作坊(zuō zuò) 溜达(liū liù)⼀乘轿⼦(chénɡshènɡ) 汴梁(xià biàn)悠闲(yōu yoū)⼆、多⾳字组词。
dōu()chuán()pù()都传铺dū()zhuàn()pū()三、选字填空。
泽择责选()()备光()⼸功宫拉()武()()殿蓝篮栏()⼦()天()杆貌冒茂()出⾯()()密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 ,⽐喻名声很⼤。
()2.从事⼿⼯制造加⼯的⼯场。
()3.泛指⼀个地⽅的⼈⽂特征和地质风貌。
()五、选择画线词语的意思。
(1)《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
“热闹”的意思是( ) A.使场⾯活跃,精神愉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质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简单介绍了《清明上河图》,接着较为详细描写了画面的内容,最后简单写了画的历史价值。
学习这篇文章要根据三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紧扣自学提示的要求与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感受名画历史价值及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过程、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三年级学生抽象及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学生要从古画感受到它的历史价值和传统文化的积淀有些难度,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及好奇的年龄特点,采用画一画、找一找、填一填等,直观教学、图文结合、读书指导、情景创设这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了解名画主要内容,感悟名画风采,激发想象力,使学生置身名画情景之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重难点。
教学理念1、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内容及历史价值。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自学课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一、揭题解题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古老的神话——(生齐答:盘古开天地),认识了一座闻名中外又坚固无比的石拱桥——(生齐答:赵州桥),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生齐答:名扬中外的画)。
(板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设计、说教学效果十一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说学情我班三年级的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的条件有限,又因为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久远,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知之甚少。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说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难点: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五、说教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人文内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
3. 学生能够感受画家张择端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特点。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相关知识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2.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汇。
教学难点1.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的理解。
2. 课文中的长句和难句的朗读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和视频)。
2. 课文朗读录音。
3. 小组讨论的工具(如小白板、便签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这幅画的了解和感受。
新课内容1. 朗读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2. 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清明上河图》。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信息。
2. 写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短文,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理解。
板书设计1. 《清明上河图》2. 重点词汇和句子。
3.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汇。
2. 收集更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信息。
3. 写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zé dū gōng tān fàn lì zuō择都宫摊贩吏作tài lǘ cùn shèng lóng lán mào态驴寸乘笼栏貌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宫,甲骨文(宀,房屋)(多个窗口),像一座大型建筑开着多个窗口,造字本义:名词,多窗户的多楼层大型建筑。
吏,甲骨文(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又,执、持),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
乘,甲骨文(大,人)(木,树杈),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参见“相”* )。
造字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
貌,甲骨文(白,是“冃”即“冒”的变形,帽饰、着装)(人)。
造字本义:名词,人与动物丰富而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组词生了解古文本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各异的头部形象特征。
(4)多音字作zuō(作坊)乘shèng(千乘之国)作zuò(作业)乘chéng(乘法)都dū(首都)笼lóng(笼子)都dōu(全都)笼lǒng(笼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教案-第12课⼀幅名扬中外的画⼈教部编版《⼀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案教材解析这篇课⽂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课⽂通过对画上⼈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
全⽂共5个⾃然段,第⼀⾃然段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要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画⾯内容,⽬前保存的情况。
只有3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
第⼆⾃然段讲述了画上的众多⼈物,三教九流⽆所不包。
第三、四⾃然段是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来写的,第三⾃然段先概述画中的⼈物各有各的情态,接着在第四⾃然段中具体描写了桥北头的情景,突出了画作的“传神”。
第⼆⾄四⾃然段集中说明《清明上河图》具有极⾼的艺术价值,这是《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根本原因。
第五⾃然段点明《清明上河图》还具有历史价值。
课⽂的语⾔⾮常朴实,⽤⽩描的⼿法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第⼆⾃然段和第三⾃然段连续运⽤排⽐句式,如“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有做各种买卖的⽣意⼈,有留着长胡⼦的道⼠……”“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驴,有的推着独轮车……”如实地把画上⼈物及状态描述了出来。
第四⾃然段是⼀段细节描写,通过对骑马⼈、两头⼩⽑驴、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的细致刻画,展现了画作的细腻传神。
课⽂插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对应的是课⽂第⼆⾄四⾃然段的内容,有助于学⽣图⽂对照理解课⽂内容。
教学⽬标1.认识“择、都、宫”等14个⽣字,读准“都、乘”等3个多⾳字。
2.能从第⼆⾄四⾃然段中选择⼀个⾃然段,说出课⽂是怎样围绕⼀个意思把⼀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能结合课⽂内容和图画向别⼈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是怎样围绕⼀个意思把⼀段话写清楚的,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是怎样围绕⼀个意思把⼀段话写清楚的,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艺术魅力。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介绍《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 文本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画作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达等。
- 艺术鉴赏: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笔触等方面欣赏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描述画作的主要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 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理解画作的艺术价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画作《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高清图片或视频,PPT展示。
- 学具:学生自备绘画工具,用于艺术实践环节。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画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背景介绍:讲解画作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3. 文本解读: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画作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4. 艺术鉴赏: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深入感受画作的艺术魅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画作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核心内容:画作的特点、艺术价值、作者情感- 关键词:色彩、构图、笔触、历史背景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感受或分析。
- 实践作业:尝试模仿画作的风格,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还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理解再到应用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新版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将从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摘取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她熠熠闪光的风采。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选择(zézāi)
宫殿(guāngōng)
官吏(lìshǐ)
驴子(lúlǘ)
2.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ò( )
zuō( )
溜liū( )
liù( )
乘chéng( )
shèng( )
三、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2)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板书:人物 多)
(3)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板书:街市 热闹)
(4)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板书:情景 传神)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文化内涵;2.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运用一些涉及《清明上河图》的常见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语;3.能够正确地理解、解读并表达《清明上河图》;4.引导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5.鼓励学生爱美、懂美,提高其对美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运用一些涉及《清明上河图》的常见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语。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理解、解读并表达《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清明上河图》的简介视频,或通过相关PPT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单介绍《清明上河图》。
2. 了解《清明上河图》(15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仔细观看《清明上河图》,认真品味画面中的各个细节,并通过师生的讨论,一步步加深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学生去发现每幅画的不同之处,并了解一些个别细节的好处。
3. 学习和运用《清明上河图》相关词汇(10分钟)在学习《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一些常用的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等词语,向学生介绍这些词语与《清明上河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语境和图像来解释、丰富这些涉及《清明上河图》的词汇。
4. 练习与训练(20分钟)通过设计《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练习题,使学生在制句、改错、问答、绘画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并对学生在作答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例如:1.阅读句子:“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绘画作品,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一部分历史。
问:这句话中的“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意思?答案解析:这句话中的“清明上河图”是指那幅画。
2.改错句子:上等华服,绣金满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精美教案
12* —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目标1. 会认10个生字,读准“都、乘、笼”3个多音字。
2. 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 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院教学重难点1. 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 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策略1. 默读课文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带着问题去默读。
教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默读课文时,带着问题默读,在默读中明白《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另外,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这是一篇如实描述民俗画的文章,文中还有两幅插图。
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以读促理解。
2. 关注表达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学习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学习,如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了形态各异的人,从中感悟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A教学课时1课时A教学过程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己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我国艺术宝库中还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 理解“名扬中外”。
“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世界闻名)板块二感知大意,检查生字词1.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语读正确。
2.检查本课生字、新词。
(新词)du bian gong故宫tanfan li tai lu cun都城汴京摊贩官吏形态各异毛驴一寻you 悠闲liuda溜达long马笼头zhuai拽住Ian栏杆mao风貌rao sheng惊扰一乘轿子(1)男女生轮流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选择.(zé)宫.殿(gōng)官吏.(lì)驴.子(lǘ)2.作z uò(作业)zuō(作坊)溜liū(溜达) l iù(急溜)乘chéng(乘坐)shèng(一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
课上,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我并没有放任自流。
我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
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让我们再次看图读文,细细赏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节,把你看到的、读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
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学生边读文边看画,然后交流:学生有的从“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
这一过程仍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读书感受,没有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画,课文的插图很小,上课时,又没有找到这幅画,孩子没有清晰地看到这幅画,是一个遗憾。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其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初步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看课外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看不同的文章,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就要进行品味性的精读(板:品味性的精读)。
今天,我们就以20课为例,来学一种看课外书的方法(板: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读题。
二、尝试阅读1、课外,拿到一篇文章,你第一件事是干什么(把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看看讲了写什么。
简单说就是初读感知。
)板:初读感知。
提醒:默读,眼看、心想、嘴不动。
生默读课文。
一遍看下来,你读懂了什么睡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保存时间久却完整、人多、人小、传神等)三、解决疑难1、初步浏览了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生提问)2、梳理、解决问题:对于词语、句子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比如“官吏”一词,可以查字典解决。
师生一起查字典。
对于内容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联系全文,也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比如:读完这篇文章后,很想看看这幅画,就可以上网。
(教师演示搜索)师生共同欣赏《清明上河图》。
四、品读批注1、仅这样看书,只是初步地解决了疑难问题(板:解决疑难),还比较肤浅,还要抓住某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品读。
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抓住名扬中外去细细品读。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从这段看,你觉得这幅画为什么会名扬中外呢(1)生读语句: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2)示范作批注。
比划“一寸”、“黄豆那么大”是多大。
虽然人这么小,但是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投影仪示范批注:人小,很难画,一般的画家达不到这种水平,画得精细、精致,画技高超、技艺精湛。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合集四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合集四篇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
这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几百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
引领学生去多种形式地读、欣赏,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生:......师:大家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人文丰富,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假期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呢。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了关于旅游的事情,去年我也利用暑假时间去了一趟上海世博会,在中国馆里我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这幅画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驻足观赏,赞不绝口,我也把它拍了下来,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学生浏览)。
师: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老师能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幅画。
是的,当时在中国馆展示的物品很多,很丰富,但这幅流动的画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你们知道吗?其实它是根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精心制作而成的。
(板书《清明上河图》)那同学们想不想来了解这幅画?生:想!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幅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加星号)师: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精选6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篇1[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积累多音字“都”“作”“乘”“笼”。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同学们,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2、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小组交流)3、赏读,展开想象。
(1)张贴挂图或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
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课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边读边做批注。
2、选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行业的人物?(通过读句子,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再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功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2篇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前解析】关注主要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画中描述了北宋都城汴梁街市热闹的场面,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各处细微刻画描写,传神地向读者诠释了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关注每段话的意思:课文共5个自然段,向读者展示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
第一自然段是图画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以及目前的保存情况。
第二自然段描述了画中三百六十行的人物角色,无所不有。
第三、四自然段则描写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展现汴梁街市的热闹和对桥北头的场景传神刻画,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第五自然段点明此图具有的历史价值。
二至四自然段对文中插图细致入微的描绘,人物特色形神兼备,街道热闹非凡,使我们看到“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此图能够名扬中外的根本原因。
关注语言:全文没有华丽词藻,作者采用简练的文字,传神地人物刻画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第二、三段运用排比句式将画中人物及状态一一描绘出来。
第四自然段的细节描写,则展现了画作的传神、细腻。
关注插图:本课插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对应的是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关注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
关注名画:《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的绘画大师张择端绘在绢本上的画,反映当时普通百姓生活风俗的画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全图宽24.8厘米,长528厘米,无作者款印。
【教学目标】1.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乘、笼”2个多音字。
2.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作者介绍】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
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建炎三年(1129),力谏宰相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
后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其卫护太后涉险,为敌追迫,贬为秘书少监。
以提举明道宫死,后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一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
善画风俗画,尤长于楼面、屋宇、林木、人物。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
另作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清明上河图》: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
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目标: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
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生齐读课题)理解“名扬中外”。
(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本课新词biàn cún chēnɡ tān fàn汴梁保存撑船摊贩lì yōu zhuài rǎo官吏悠闲拽住惊扰男女同学分读理解:摊贩、官吏都城作坊溜达一乘轿子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
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理解: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
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作者介绍】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
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建炎三年(1129),力谏宰相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
后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其卫护太后涉险,为敌追迫,贬为秘书少监。
以提举明道宫死,后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一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
善画风俗画,尤长于楼面、屋宇、林木、人物。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
另作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清明上河图》: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
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
课文所配插图和文字就是节选的这一段。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
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飞虹。
”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
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将桥上桥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作了全景式的描绘。
表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围绕桥下正要逆
水而上的一条木船。
这里是河面比较狭窄的一段河道,河水较为湍急,船上的船工怕有危险,都站在船甲板上、船篷上紧张地忙碌着、叫喊着。
桥上甚至还有些热心者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探出身子,大声喊叫,挥舞另一只手,居高临下,就像现在的交通警察似的,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
画中的人物大小仅寸许,但是神态毕现,极为生动。
画面中还表现了许多这样精彩的生活细节。
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市区街道热闹非凡,人物众多,个个形神兼备,极富情趣。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这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曾建都于此,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开封与北京、南京、西安、洛阳、杭州、安阳合称中国七大古都,在建都朝代上仅次于西安和洛阳,居全国第三位。
在古代,这里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其他资料】(网络作品)
《清明上河图》配图诗八首(上)
文/完美
(图一)
青山隐隐碧水长,故国神游意彷徨。
孰料筝绳拴不住,千年一梦到汴梁。
(图二)
瑶池仙境正陶醉,丝竹声起在耳旁。
初到贵地难分辨,谁加新人谁家王?
(图三)
你方歌罢我登场,戏台虽小牵肚肠。
芸芸众生千百态,喜怒哀乐汇一堂。
(图四)
樯橹轻摇勤撒网,锄镰并举紧插秧。
春风初染上河岸,渔樵耕读各匆忙。
(图五)
湖光山色连一体,神韵无限入池塘。
千舟百舸竞相渡,恍若江南鱼米乡。
(图六)
才听纤夫号子响,又见流水向东方。
演兵场中观战马,石拱桥上看春光。
(图七)
莫问哪处笙歌起,谁管巷陌走牛羊。
舟船停摆缘何故,原是瓦肆酒旗黄。
(图八)
三教九流皆劳碌,兵学僧道农工商。
城门出入求生计,身上衣服口中粮。
课后作业
一、选字填空。
泽择责选()()备光()
弓功宫拉()武()()殿
蓝篮栏()子()天()杆
貌冒茂()出面()()密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 ,比喻名声很大。
()
2.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
()
3.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
()
本文先是概说画面上的()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四、重点段落品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有的甚至只有()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从以上文段,你读出了什么?
五、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学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你想说些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选择责备光泽
拉弓武功宫殿
篮子蓝天栏杆
冒出面貌茂密
二、
1.名扬中外
2.作坊
3.风貌
三、
人物行业人物人物场景
四、
1.一寸黄豆人小清清楚楚
2.张择端画画太传神了,太细致了。
五、
中华传统文化太精彩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精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