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涉外型法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法学专门人才。
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身体健康。
二、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党、国家的法规政策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领导法学实践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二)熟悉法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三)具有一定的法律执法的基本能力;(四)掌握法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法学的前沿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五)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的要求,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六)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为160。
具体分配如下:(一)课堂教学学分:145学分,2838课时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二)实践教学学分:15学分1.军 训 第一学期2周 1学分2.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第三学期2周 1学分3.社会实践 第五学期4周 2学分4.学年论文第五学期1学分5.专业实习 第七学期10周 4学分6.毕业论文 第七-八学期16周 6学分五、课程设置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需要,本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通识课和专业课均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专业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恢复招生旳法学专业之一。
通过半个多世纪旳办学积累,在全国首批设置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部地区率先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诉讼法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已建成5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专业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
2023年,法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法教学团体、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体、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体先后成为国家级教学团体。
拥有刑事诉讼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法理学、商法学和民法学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5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
传承“务实创新”人才培养老式,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明显,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界旳“黄埔军校”,成为全国重要旳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旳培养具有系统旳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扎实旳实务技能,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旳科学文化素养,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及法学教育、研究等工作旳德才兼备旳务实创新人才。
三、培养基本规定(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旳基本原理,理解国家旳方针、政策和法规,可以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旳思想道德修养、过硬旳政治素质与合格旳法律职业素养,有敬业品质、团体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措施,熟悉我国法律、政策和国外法律旳基本框架,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旳趋势;具有运使用方法学理论和措施调查、判断、分析问题旳能力以及运使用方法律知识管理事务、处理问题旳基本能力;掌握法学文献检索、法学资料查询旳基本措施,具有基本旳科学研究能力。
(三)掌握一定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良好旳语言文字体现能力、口头体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四)到达国家规定旳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原则,具有健全旳心理、健康旳体魄和良好旳社会适应能力。
北京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
北京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北京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涉外法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更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国际法律领域中胜任各种工作。
为了满足北京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需求,制定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完善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北京的法治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背景分析1. 国际交流合作需求增加: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懂得国际法律规则,具有一定涉外法治能力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各种合作项目的实施。
2. 法治体系建设加快: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的法治体系建设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加速,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3.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需求提升:涉外法治人才不仅需要懂得国际法律规则,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各种涉外法律工作。
三、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专业能力: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各种涉外法律实践中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2. 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法律规则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动态,同时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交流合作中能够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3. 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解决各种涉外法律问题。
四、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法学理论课程: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
(2)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法律实务、涉外法律实践、案例研究等实践性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涉外法律实践技能。
(3)国际化视野课程:包括国际法律规则、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国际化视野。
社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政策
社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政策
社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治人才。
2. 培养方式:通过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法学科建设和涉外法治实践教学等方式,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同时,开展涉外法治人才的国际交流,提高其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能力。
3. 实践锻炼: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涉外法律事务、国际法律服务和跨国司法协助等,提高其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和经验。
4. 政策支持:政府将加大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平台建设等方面。
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5. 评估监督:政府将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对培养机构和实践锻炼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总的来说,社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政策旨在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总体设计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是根据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法学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专业培养方案是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学计划编制的依据和指导思想,是学生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的纲领。
教学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内容,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培养目标1.详细阐述了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目标设定措施。
2.侧重强调了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学专业素养的培养。
This is exactly what we need to focus on and promote in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培养要求1. 着重于明确了学生总体要求和专业要求。
具体体现了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
2. 强调了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是法学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This kind of requiremen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legal profession.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方面,重点突出了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
2. 在核心课程方面,确保了学生学习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方面,充分考虑了法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教学计划1. 教学计划是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计划方面,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
2. 教学计划的实施将全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法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培养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才。
本科阶段的法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法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法学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科阶段的法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理论和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独立从事法律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案1.核心课程(1)法学导论: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法律思维方法和法律体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宪法学:学习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宪政制度,了解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3)民法学:学习民法的基本原理和民事法律制度,培养学生对民商事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刑法学:学习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刑事法律制度,培养学生对刑事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行政法学:学习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和行政法律制度,培养学生对行政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国际法学:学习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国际法律制度,了解世界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7)法理学:学习法律理论和法律哲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
2.专业实践(1)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参与实际的法律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2)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模拟真实的法律环境,培养学生的辩证、辩论和表达能力。
(3)案例研讨:结合典型法律案例进行研讨,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3.其他课程(1)外语:学习一门外语,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交流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法治观念。
(3)数学和统计学: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通过讲授法学基本理论和案例解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对典型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培养法律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加强对国内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加强外语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和其他主要外语,以便在国际法律事务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 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与国外法治人才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文化。
4.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解决涉外法律问题。
5.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调整和优化
课程设置,增加与国际法律事务相关的课程内容。
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涉外法律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8.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通过以上路径,可以为国家涉外法治建设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国际法、国内法及涉外法律知识;2.具备较高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处理国际法律事务;3.具备与国际合作、交流及涉外法律业务相关的沟通、协调、谈判和论证能力;4.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二、培养内容1.法律理论基础课程培养:包括宪法法律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制史、法律逻辑学、法律哲学等基础课程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2.涉外法律专业知识培养:包括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投资法等专业知识培养,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涉外法律实务操作能力;3.英语培养:注重英语四、六级的学习和应用,并开设涉外法律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4.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模拟法庭、涉外法律实务操作、实地调研等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生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领导能力培养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模式1.开设涉外法律实务课程,邀请国内外涉外法律专家授课,并实施实践教学;2.建立与国内外涉外法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及就业的机会;3.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邀请外国法学院学生来我校交流学习,并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短期交流学习;4.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开设涉外法律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等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和翻译比赛等活动;5.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模拟法律操作等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调研,提高实践能力;四、评估与考核1.以课程学习为主要考核依据,通过课堂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通过课程实践环节,如模拟法庭、实地调研等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3.运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4.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中,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培养方案
法商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主要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重要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发展信息,熟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具备较系统扎实的法律实务知识,有较强的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适合到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涉外机构从事法律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发展潜力的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从本科学生的应用领域与就业方向出发,本专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增强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为主要方向,培养符合培养目标的较高素质法律专门人才。
具体而言,本学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部门法知识;2、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3、具备科学的法学知识结构,能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法律实务的实践能力;5、具有从事法律实践工作必备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思维严谨、表达流利,具有较好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主干学科法理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行政法学、国际法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五、学制、修业年限1.学制4年;2.修业年限3-6年。
六、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最低需取得170.5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课程类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必修41.5学分、学科基础必修19学分、专业必修59学分、专业技能必修18学分)、实践环节13学分、综合素质10学分。
注:不够应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修其它选修课补足学分。
七、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八、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九、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表十、法商学院专业任意选修课十一、专业主干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法理学》(2)课程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3)课程简介: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高等学校法律院系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 1一、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统筹考虑本科与硕士、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学习与实务训练等连续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能够表达中国立场、阐释中国话语、维护中国利益的国际法实践精英。
这些高端法律人才应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国际法律知识,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特别是对外开放事业需要,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在国际法学的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领域具有良好素养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以适应领域广泛和择业竞争力强为主要特点。
适宜从事国家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政府国际组织及外交、外事、外经、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的工作;涉外律师、外贸、跨国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的工作;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的法学教育、法律研究、法律实务的工作等。
二、专业培养要求1.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熟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国际法相关领域的基本范畴、法律规则与法律程序,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2.有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的读、写、听、说、译各种能力。
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树立国际法治观,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具备运用国际法律维护国家权益、裁判涉外法律案件及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基本专业能力。
3.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学风。
4. 在掌握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全面掌握国内法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国际法各主要部门的知识,并对其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门法有深入的把握,能够顺利地参加国际法律的实践活动。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法学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中国法制史、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通过本实验班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涉外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涉外法律领域的各项工作,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二、培养要求1. 掌握涉外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事仲裁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 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3. 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做出贡献。
三、课程设置本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必修课和通识教育课程四个部分。
1. 专业必修课:包括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事仲裁等领域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2. 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等。
3. 实践必修课:包括法律文书写作、模拟国际商事仲裁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英语、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实验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快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加快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一、方案目标加快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培养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满足我国在全球化时代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二、方案内容1. 课程设置优化:- 新设法律全英文课程,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 增设涉外法律相关课程,涵盖国际法、国际商法、国际刑法等领域,培养学生的涉外法律素养。
2. 师资力量提升:- 增加涉外法治领域的教师编制,引进国内外优秀法学专家,提升教学质量。
-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涉外法治研究和学术交流,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
3. 实践教学强化:- 加强与相关法律机构、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等的合作,提供实践教学机会。
-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国际法律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国际交流合作:- 拓宽学生的国际交流渠道,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换项目,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 与国外知名法学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
5. 实施评估机制:- 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 监测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培养效果,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
6. 奖励机制建立:- 设立奖学金、奖励计划等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
- 建立优秀教师评选和培养成果发布机制,激励教师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7. 持续改进:- 建立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适应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
三、方案执行时间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包含具体的时间安排和目标完成期限。
四、方案执行评估定期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确保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高质量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专业涉外型法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统筹考虑本科与硕士、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学习与实务训练等连续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能够表达中国立场、阐释中国话语、维护中国利益的国际法实践精英。
这些高端法律人才应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国际法律知识,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特别是对外开放事业需要,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在国际法学的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领域具有良好素养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以适应领域广泛和择业竞争力强为主要特点。
适宜从事国家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政府国际组织及外交、外事、外经、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的工作;涉外律师、外贸、跨国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的工作;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的法学教育、法律研究、法律实务的工作等。
二、专业培养要求
1.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熟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国际法相关领域的基本范畴、法律规则与法律程序,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2.有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的读、写、听、说、译各种能力。
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树立国际法治观,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具备运用国际法律维护国家权益、裁判涉外法律案件及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基本专业能力。
3.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学风。
4. 在掌握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全面掌握国内法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国际法各主要部门的知识,并对其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门法有深入的把握,能够顺利地参加国际法律的实践活动。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法学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中国法制史、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四、专业特色与专业方向
本专业特表强调面向世界、着眼实践、强调外语。
面向世界:本专业定位于让所有的学生不仅在国内法学教育中具有竞争力,更能够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国际法律人才的竞争,所以特别强调按照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专业规范、教学核心内容来武装学生的思想和能力,使学生有信心、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内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机构的相关岗位为促进中国发展、国际治理做出有益的贡献。
着眼实践:本专业强调所有的理论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服务对象、以实践为最终目标。
因此,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运用经典研读、专题论辩、信息处理训练、论文写作、模拟法庭、专业竞赛、法律机构实习等多元教学手段,主要以中国所面临的国际法前沿问题或者国际社会的热点事例为素材,以教师指导与学生直接参与并自主研发解决方案为过程,甚至直接参与为外交部、商务部、党政军部门提出对策建议,由此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理论、文字、技术、制度、政策、社会实效融会贯通的复合型能力结构。
强调外语:通过双语教学以及全程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训。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外文专业资料并准确透彻地理解其内容,能用外文起草、书写和翻译法律文本,并能流畅地进行口语上的交流和翻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胜任各种高层次的涉外法律工作。
五、修业年限
一般为4年。
六、学位授予
法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3.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及各环节所要求的212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18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0学分,课外培养8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