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10-3∙K-1
3.3 讨论分析 3.3.1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得到乙醇的 △ 两者误差均较小。 ������ = 41.50������������ ∙ ������������������ ,文献值[2]为 41.680 ������������ ∙ ������������������ ,相对误差为-0.4%。 0.2% 实验得到乙醇在标准压力下的沸点为350.7������,文献值[3]为351.43������,相对误差为
3.2 计算的数据、结果
表 3.2 原始数据整理 次数 t(℃) p(kPa) T(K) T-1 (10-3∙K-1) lnp 3.5272 3.6494 3.7574 3.8789 4.0082 4.1380 4.3775 4.4881 4.5493 1 52.18 34.03 325.33 3.0738 2 54.99 38.45 328.14 3.0475 3 57.17 42.84 330.32 3.0274 4 59.97 48.37 333.12 3.0019 5 62.85 55.05 336 2.9762 6 65.89 62.68 339.04 2.9495 7 68.83 79.64 341.98 2.9241 8 71.79 88.95 344.94 2.8991 9 73.46 94.57 346.61 2.8851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实验药品:乙醇(分析纯) 实验仪器:等压管、稳压管、负压瓶、恒温槽、真空泵、压力计、数显温度计,直形冷凝管,水。 测试装置示意图
2.2 实验条件
实验环境温度:17.9℃ 实验环境湿度:44%
实验环境压力:102.15kPa 实验温度:52.18~73.46℃ 实验压强:34.03~94.57kPa
4 结论
本实验测得乙醇在标准压力下的沸点为 350.7K,乙醇的 △ ������ = 41.50������������ ∙ ������������������
5 参考文献
[1] 付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 (第五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7~280 [2] Nasirzadeh K, Zimin D, Roland Neueder A, et al. Vapor-Pressure Measurements of Liquid Solu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pparatus for Use over an Extended Temperature Range and Some New Data[J]. 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 2004, 49(3):607-612. [3] Matsuda H, Yamada H, Takahashi R, et al. Ebulliometric Determination and Prediction of Vapor–Liquid H quilibria for Binary Mixtures of Ethanol and Ethyl Hexanoate[J]. J.chem.eng.data, 2011, 56(12):50455051.
6 附录
教材思考题: 1. 说明饱和蒸气压、正常沸点、沸腾温度的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距离临界温度较远时) ,纯液体与其蒸气达平衡时的蒸气压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 蒸气压;液体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沸点称为液体的正常沸点;在某一气压下,液体的蒸气压与外压相 等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沸腾温度。 2.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应用?为什么本实验测得的只是平均蒸发焓? 该方程适用的条件:有一项是气相的纯物质的两项平衡封闭系统;忽略液相的摩尔体积;气体看作理 想气体;假定液体摩尔蒸发焓在某一区间范围内不变或变化很小。 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摩尔蒸发焓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测得的是平均蒸发焓。
图 3.1 p~t 散点图 于是,我们对前六组数据进行 lnp~T-1 作图,得到
图 3.2 lnp~T-1 图 通过直线拟合得到 ln(������/������������������) = −4938������ /������ + 18.70,������ = 0.9998 同时计算得到 △ ������ = ������ × 4938 = 4.105 × 10 ������ ∙ ������������������ = 41.50������������ ∙ ������������������ 将标准压力������ = 101.325������������������代入,得到乙醇标准压力下的沸点������ = 350.7������ = 77.5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3.2 实验误差来源
(1)方法误差 由于 Clapeyron 方程导出的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过程中有三个近似:
将蒸气看作理想气体;与气体的摩尔体积相比, 忽略了液体的摩尔体积; 在不大的温度区间内, 将摩尔蒸发焓看作常数。 (2)空气排净 A 和 B 之间的空气如果排不净,会使得乙醇蒸气不纯,会造成正误差,故最开始时空气一定要 排净。如果不排净,则会导致很大的误差,实验当中应当避免空气进入 A 和 B 之间,抽气和放 气的速度一定要缓慢,避免倒吸等导致实验失败的事故发生。 (3)调平误差 调 B 和 C 水面相平时,人眼观察会产生随机误差,但这个误差影响不大,由于气压的有效数 字为 4 位数,小数点最后一位的如果有±2 的误差对于单个数据来说的影响不到千分之一。
需要排空的体积1 × ������ × 50 + 2 × ������ × 20 = 408.4 ������������ ,由此看出沸腾 5min 后,气泡确实已排尽。
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第 6 组和第 7 组数据存在一个明显的突越,这个突越可以通过 p~t 作图 (图 3.1)中看出,存在这个突越的原因应为在升温的过程中需要缓慢打开 H 阀门,保证 C 和 B 中的液面 出于合适的状态,但由于操作失误,我在减小加热电压的同时忘记关闭 H 阀门,导致 B 中液面发生了倒 吸,我本以为我反应得足够及时,但从实验结果来看从第七组数据开始已经有空气进入 A 和 B 液面之间, 这直接导致 7、8、9 组数据为错误的数据,幸好,我之前测得数据足够多(6 组) ,还好没有导致试验的失 败。
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2.3.1 将乙醇装入等压管中,使液面在等压管的三分之二处。 2.3.2 关闭旋塞 H,打开旋塞 I、F、G,将安全瓶活塞调至水平状态,用真空泵抽气到压力机显示 的气压为 25~30 kPa 时,关闭旋塞 F 和 G。 2.3.3 开动搅拌器,调节加热器电压在 160 V 左右。 2.3.4 当水浴温度超过 50℃时,等压管内液体开始沸腾,继续用真空泵抽气一段时间。 可以观察到大量气泡通过液栅由 C 管排出。沸腾 3~5 min(每秒钟约排出 3~4 个气泡)就可以 除去 AB 间的空气以及溶在液体中的空气。调节加热器电压控制温度在 52℃附近。 (在温度达到 51.50℃附近时,调节电压到 80V) 2.3.5 排气结束后,缓慢打开旋塞 H,使体系通过毛细管慢慢吸入空气。逐渐升高压 力, 直到稳压瓶中的压力快接近蒸气压时为止。 然后调节稳压器, 适当改变加热电压, 直到 BC 液 面相对位置不变,此时表示温度已经恒定且合适。最后通过调节旋塞 H,将 BC 液面基本调平, 稳定 1 min 左右,迅速记下温度 t 和压力 p 的读数。 2.3.6 继续调节加热电压,使得水温上升。加热过程中适当调节旋塞 H,以免液体剧烈沸腾,同时 注意防止旋塞 H 过长时间的打开造成的倒吸。一旦发生倒吸,需要重新排气。 当温度升高 3~4℃ 时重复 2.3.5 步,测定蒸气压。一直升温到 75℃左右,测定 6~7 个点即可。 2.3.7 实验结束后,关闭调压器和搅拌器,打开 F、G 旋塞,调安全瓶活塞至竖直状态,使得体系 和大气相通。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 引言
本实验采用乙醇作为待测液体,利用等压装置指示气压平衡状态,通过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求出待测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蒸发焓及正常沸点。 在一定温度下(距离临界温度较远时) ,纯液体与其蒸气达平衡时的蒸气压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 蒸气压。蒸发 1mol 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摩尔汽化热。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液体 的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温度下降,蒸气压降低。当外压为标准压力时,液体的沸 点称为标准沸点。 设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某物质的两个相呈平衡。若温度改变 dT,相应的压力改变 dp 后,两相仍 呈平衡。根据在等温、等压下平衡时△G=0 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 G1 = G2[1]。 因为 G1 = G2,所以 dG1 = dG2 又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公式,dG = −SdT + Vdp 得 −S1dT +V1dp = −S2dT + V2dp 即 ������������ ������ − ������ △ ������ = = ������������ ������ − ������ ������ △ ������ 对于气-液两相平衡,设有 1mol 物质发生了相的变化,则 △ ������ ������������ = ������������ ������ △ ������ 若假定△ ������ 与温度无关,或因温度变化范围很小,△ lnp = − △ ������ ������ 可作为常数。积分上式,得 1 ∙ + ������ ������ ������ 其中 C 为积分常数,我们可以通过本实验中得到的 6~7 组 p~T 数据,求出 lnp 和 1/T,然后作图得到一 条直线,将标准压力 p0=101.325kPa 代入到直线中即可求得标准沸点。
3. 稳压瓶、负压瓶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用旋塞 H 与 G? 稳压瓶:加大系统的真空度;降低真空系统真空度的波动范围 负压瓶:实验过程中,当系统压力过高时,可以通过打开 G 降压。 实验过程中,当需要増大稳压瓶中压力(降低 C 的液面高度)时,旋开 H;需要减小稳压瓶压力(升 高 C 的液面高度)时,旋开 G。 4. 计算证明:赶气泡 3~5min 后,AB 空间的空气确已排尽。 假设 A 和 B 之间的管道直径为 2mm,长为 7cm 的圆柱形管道 A 和 B 本身管道不含液体的部分为直径 4mm,长为 2cm 每个气泡直径为 1mm,每秒排出 3 个气泡,沸腾 5min 则 5min 时间排除空气体积为 × 0.5 × ������ × 3 × 5 × 60 = 471.2 ������������
3.3.3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抽气时达不到本实验的真空度。同时不要忘记将 安全瓶的活塞调至水平,如果发现加压速度缓慢 0.01kPa/s,一定是装置漏气了,应关闭真空 泵,通大气,检查装置,寻找漏气点。 (2)抽气速度要合适,不仅要防止管内液体沸腾过于剧烈,以致 B 管内快速蒸发;放气时,也不 能过快,防止倒吸。 (3)实验前,A 和 B 内的空气一定要排净。 (4)寻找散热和产热相平衡的电压时,要注意到随着水槽温度的变化,需要维持温度的电压也越 高,同时不要忘记开搅拌。 (5)当测定的压强超过 70kPa 时,会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这时一定要耐心等待,当液面 3min~4min 不发生变化时,再记录数据。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实验数据
表 3.1 原始实验数据 次数 t(℃) p(kPa) 1 52.18 34.03 2 54.99 38.45 3 57.17 42.84 4 59.97 48.37 5 62.85 55.05 6 65.89 62.68 7 68.83 79.64 8 71.79 88.95 9 73.46 94.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