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是指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灾害规模大、危害严重的实际情况,由政府部门制定的一套工作计划。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预防、有效救援等综合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并提高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地灾监测网络: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体系。
包括地下水位、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监测站点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维护。
2.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提前向相关地区发布预警信息,以便有关单位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建设: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在高风险地区的建设活动。
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做好易发地质灾害区的防治工作。
4.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和水平。
完善救援装备,加强救援物资的储备和保障。
5. 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加大对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的研究力度,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识别和预测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应对技术研究,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6. 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众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同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的实施还需注重科学合理规划、资源合理配置、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一、灾害预防措施:1. 地质灾害预防:在矿井选址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确保矿井建设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
同时,定期进行地质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水害预防:在矿井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细致的水文地质勘察,了解矿井周边地下水位和水流方向。
在矿井运营期间,定期检查矿井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有效。
另外,加强矿井附近水源的保护,防止水质污染。
3. 瓦斯灾害预防:矿井中瓦斯的积聚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为了预防瓦斯灾害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瓦斯积聚的迹象。
同时,加强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确保矿井中的空气流通,减少瓦斯积聚的可能性。
此外,加强瓦斯检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提高瓦斯检测的准确性。
4. 火灾预防:矿井中存在着火灾的隐患,如电气设备故障、矿井中的可燃物质等。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必须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处理潜在的火灾隐患。
此外,建立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报警和进行灭火。
5. 爆炸灾害预防:矿井中存在着爆炸的危险,如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等。
为了预防爆炸灾害的发生,必须加强爆炸隐患排查,采取措施防止煤尘和瓦斯的积聚。
此外,加强瓦斯和煤尘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爆炸的发生。
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1. 应急组织:建立矿井事故应急指挥部,明确应急组织的职责和人员,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指挥部应包括矿长、安全主管、救援队伍负责人等。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矿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报警、人员疏散、救援行动等。
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情况,提高应急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事故报警:矿井中应设立多个报警装置,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
报警装置应包括声光报警器、呼叫器、应急电话等。
此外,还应建立与当地应急机构的联系,确保能够及时获得援助。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监测预警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治安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
(一)指挥部职责1、制定和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3、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5、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二)办公室职责1、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收集、整理和上报地质灾害信息。
3、传达指挥部的指令和部署。
4、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
(三)监测预警组职责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2、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四)抢险救援组职责1、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2、转移受灾群众,抢救受伤人员。
3、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
(五)医疗救护组职责1、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2、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移。
(六)治安保卫组职责1、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2、加强灾区的交通管制。
(七)后勤保障组职责1、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筹集、调配和发放。
2、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预防预警(一)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位移、裂缝、地下水等情况。
监测方式可以采用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方式。
(二)预警信息发布根据地质灾害监测结果和气象预报,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的发布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等渠道进行。
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和预警级别等。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范文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矿井作为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矿井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煤层突出、矿山地质灾害等,矿井灾害频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加强矿井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1. 提高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 建立完善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体系;3. 减少矿井灾害事故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4. 最大程度保障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计划内容及措施1. 加强矿井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建设1.1 安装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矿井内的气体浓度、地壳位移等数据;1.2 建立预警系统,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事故发生;1.3 提供可靠的灾害预警信息,让工作人员能够做出及时反应。
2. 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培训2.1 开展系统化、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2.2 安排定期的安全演练,让工作人员熟悉应对矿井灾害的紧急处理方法;2.3 针对新进入矿井的员工,开展特殊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3. 完善矿井灾害应急预案3.1 制定全面、详细的矿井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措施;3.2 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机构和办公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3.3 开展定期的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对能力。
4. 推行矿井安全考核制度4.1 建立矿井安全考核评估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4.2 加大安全生产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明确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4.3 鼓励并奖励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5.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矿井安全环境5.1 引入智能化设备,自动监测矿井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状态;5.2 开展信息化管理,建立矿井安全数据库,实现对安全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5.3 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设备,确保与紧急救援部门的及时沟通。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范文(五篇)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范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矿业的发展,矿井灾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处理2024年可能发生的矿井灾害,我们制定了以下的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
二、矿井灾害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通过加强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安全装备,遵守安全规定,并能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2. 加强矿井巡查与检测加强矿井的巡查与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巡查中,要重点关注矿井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等。
3. 加强防火与防爆措施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是常见的矿井灾害,因此要加强防火与防爆措施。
首先要定期检查防火设备和防爆设备的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要加强瓦斯检测与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瓦斯超标或瓦斯积聚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4. 加强矿井逃生通道的设置与维护矿井逃生通道是在发生灾害时矿工逃生的关键通道,因此要加强其设置与维护。
要确保通道的通畅,定期检查和清理通道中的障碍物,并配备必要的逃生装备,提高矿工的逃生能力。
三、矿井灾害处理计划1. 发生矿井灾害时,首先要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确保救援人员能够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2. 在救援过程中,要根据灾害的性质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例如,在发生瓦斯爆炸时,要迅速进行瓦斯抽放和通风工作,以降低瓦斯浓度;在发生火灾时,要迅速进行灭火工作,防止火势扩散。
3. 在救援中,要严格落实救援队员的安全措施,确保他们的安全。
例如,要穿戴好防护装备,配备足够的氧气剂量等。
4. 救援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事故的调查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加强矿井灾害的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2024年可能发生的矿井灾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然而,矿井灾害防治工作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本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其中,具体区域由于地形陡峭、地质结构复杂,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
这些灾害点分布较为分散,给监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雨季和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防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1、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受威胁群众。
2、完成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威胁。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防治原则(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无法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避让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对于威胁较大的隐患点,实施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危害程度,统筹规划防治工作,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隐患点,优先安排防治项目和资金。
(三)群测群防,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力量,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鼓励全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地质灾害的良好氛围。
四、防治措施(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1、完善监测网络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监测站点的布局,增加监测设备和手段,提高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隐患点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该计划旨在统筹规划、科学防治、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这包括:1. 收集和整理相关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和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2. 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定的工作计划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3. 组织地质灾害调查,深入了解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和危害程度。
二、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的目标与原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的目标是建立全面、科学的防治体系,为减少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注重从源头预防,加强防治措施在前期的布局和预警能力的提升。
2. 科学规划,精确预测。
通过科学的地质勘探、监测和预测技术,提前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 综合施策,分类治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综合施策,取得更好的效果。
4. 改革创新,加强组织。
注重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体系的创新,加强组织管理和协同合作。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的重点任务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时,需要明确具体的重点任务和相应的工作措施。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任务:1. 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提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及时预测和发现潜在风险,为防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进治理工程建设。
加大对潜在灾害的治理力度,实施一系列治理工程,包括山体加固、河道整治等,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3.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促进全民参与防灾救灾工作。
4. 加强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对地质灾害发生过程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以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 地质灾害隐患工作计划3篇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地质灾害隐患工作计划3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地质灾害隐患工作计划篇一一、地质灾害分级地质灾害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大级。
具体标准如下:(一)一般级(二)较大级(三)重大级(四)特大级因灾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者。
二、速报要求速报原则:情况准确、上报迅速。
(四)发生特大级地质灾害,所在县应于24小时内上报市主管部门并同时越级上报省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三、速报内容(一)在24小时内提交的速报报告,应根据已获得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类型,并尽可能说明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因和发展趋势等。
同时提出主管部门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发生位置,包括行政区、县、镇、乡、村等;2、发生时间、伤亡人数;3、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间接损失;4、地质灾害类型;5、地质灾害规模;7、发展趋势;8、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9、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监测值班制度1、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基层监测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2、列入市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重要隐患点、危险点,均应安排24小时值班,并承担监测任务。
3、负责监测任务的值班人员应按监测规范开展监测活动,真实记录监测结果。
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乡(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4、各隐患点、危险点所在基层单位应在防灾预案中排明汛期值班表。
5、市、县国土资源局、有关乡镇应公布值班电话。
6、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出现险情,按预案发布预警信号;发生灾害,立即按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并按“速报制度”报告。
汛期巡查制度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督管理,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
损失,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所称“汛期”是指每年5月1日至8月31日;本制度所称“巡查”是指对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巡回检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4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选4篇(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是指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灾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轻和预防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一般步骤和内容:1. 了解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地质调查和监测数据等资料,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规模。
2. 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结合地质环境和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定各类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3. 制定防治目标和策略: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策略,包括减灾、防灾和灾后恢复等方面。
4. 制定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案: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方案,确保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堤坝等,提高其抵抗地质灾害的能力,并加强维护和管理工作。
6.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7. 建立应急机制和救援力量: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机制和救援力量,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和速度,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 落实责任和监督机制: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9. 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合作,并通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灾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同时要注重科学决策和灵活应对,确保有效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选4篇(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分为六个阶段:1. 阶段一:确定工作目标和范围- 定义地质灾害的种类和范围,确定防治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 了解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制定工作目标和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前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下半年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预报准确率。
3.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确保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4. 减少地质灾害发生,降低灾害损失。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 加强监测预警(1)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设备精度和覆盖范围。
(2)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完善防治体系(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队伍业务水平。
(3)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 强化应急响应(1)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3)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严格执法监管(1)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质量。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防治工作顺利推进。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四、工作进度安排1. 7月:完成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 8月: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设备精度和覆盖范围。
3. 9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队伍业务水平。
4. 10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5. 11月:严格执法监管,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6. 12月:总结下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依据。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范本(8篇)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范本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矿井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和生产基地,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矿井灾害频发的情况仍然存在,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秩序,制定本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以指导矿井管理和操作人员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矿井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制度落实。
建立健全矿井巡查制度,加强巡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矿井安全隐患。
3.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加强矿井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立设备检修台帐和安全记录,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防止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
4.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通过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保障矿工在作业过程中的通风环境。
合理布置通风风门和通风风机,确保矿井内氧气含量和甲烷浓度达到安全标准。
加强通风系统的运行监测,随时掌握矿井内空气质量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处理措施1.事故现场处置一旦发生矿井灾害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救援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置。
及时组织矿工的疏散和自救,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同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规模,合理调配救援资源,全力展开救援工作。
2.事故原因分析发生事故后,要认真组织事故原因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工作。
在保证事故处理的同时,追求事故的本质原因,找出事故的隐患和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及时将调查结果向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公布,加强事故预防和处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事故处理报告对于灾害事故的处理,要及时编写事故处理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单位。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7篇)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____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一、简介____年是矿井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要时刻,我们将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 降低矿井事故发生率,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2. 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3.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4.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矿山灾害预测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防矿井灾害的措施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矿山安全生产。
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严格按照标准,选聘和培训矿山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人员。
4. 完善和落实风险评估制度,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
5. 建立健全矿山企业安全监察机构,加强对矿山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
四、灾害治理的措施1. 大力推广先进的矿井安全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2. 加强对矿井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4. 加强矿井事故调查工作,整理和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强化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科技创新的措施1. 加强对矿藏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2. 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提高矿山灾害预测和应急处理水平。
3. 继续研究和开发先进的矿山安全监测和预警技术,提高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 建立和完善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
六、预算根据预防和处理矿井灾害的需求,我们计划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预计需要六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技术研究、设备引进、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七、工作计划1. 制定并推广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手册,明确管理措施和安全要求。
2. 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矿工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某市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

某市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某市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总体目标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具体目标是:1.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掌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风险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准确性,确保及时应对。
3.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落实责任主体,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4.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做好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准备,确保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地质灾害。
5.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
二、主要任务1.调查评价: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地质灾害风险,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定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3.风险防控: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明确责任主体,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4.应急处置: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技术支持:推广地质灾害防治先进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
三、具体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2.完善政策法规: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执法监管。
3.落实防治资金: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确保防治资金充足,保障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5.强化队伍建设:培训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防治队伍整体素质。
6.深化科技创新:鼓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范本(3篇)

2024年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与处理计划范本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煤矿等矿井的发展与使用,矿井灾害频发,给社会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为了预防和处理矿井灾害,在本次计划中,我们将提出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运营,保障职工安全。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是预防矿井灾害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针对矿工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包括矿井灾害防范知识的普及和实际安全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对制度执行和操作流程的监督检查。
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巡检与维护。
加强对矿井设备设施的巡检与维护,确保设备良好运行,防范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与维护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
4.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健全矿井灾害应急救援机制,配备齐全的应急设备和人员,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
5.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
矿井通风管理是预防矿井灾害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定期进行通风巡检,确保矿井通风畅通并消除有毒有害气体,保障矿工的安全健康。
6. 强化安全监测与预警。
加强矿井的安全监测与预警工作,建立可靠的监测系统,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前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处理措施1. 及时报告和调查。
发生事故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展开事故调查。
迅速采取措施阻止事故扩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救援与抢救。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与抢救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法和装备,确保事故的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 处理伤亡事故。
对事故中的伤者进行及时救治,并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并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做好伤者的后续康复工作。
4. 及时通报与总结。
事故处理结束后,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布事故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矿井安全预防措施与处理措施。
地质灾害安全工作计划

一、计划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风险日益凸显。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2.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3. 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提高防治效果。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确保应对突发情况。
(3)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
3. 加强监测预警(1)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隐患。
(2)利用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
(3)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 加强防治措施(1)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降低灾害风险。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3)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队伍建设(1)选拔和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地质灾害防治队伍。
(2)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防治合力。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2. 第二阶段(4-6个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3. 第三阶段(7-9个月):加强监测预警,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4. 第四阶段(10-12个月):实施防治措施,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五、工作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篇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篇通过事先撰写活动方案,我们能够明确应急预案,从而在活动中游刃有余地处理突发问题,大家在遇到一些特殊事故时,肯定要启动应急预案,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篇1一、基本情况我乡位于县最南部,与重庆市梁平县接壤,幅员面积32.0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
共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8万人。
全乡地形以平坝为主、低山丘陵为辅,我乡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以为主,其他各村小规模的滑坡也分布较广。
目前,排查发现地质灾害点5处,危及面积405亩,其中耕地235亩,威胁农户86户294人,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给我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乡政府成立由乡长雷勋章为指挥长,乡人大主席于世林,党委委员、副乡长李继明,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党委委员、副乡长柏海川为副指挥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所、社事办、综治办、卫生院、建管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党政办,负责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若出现地质灾害问题,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及转移安置组、后勤保障组。
其职责分工是:(一)办公室: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分别从党政办、社事办、建管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传达贯彻指挥部决策;组织抢险救灾力量,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收集有关的地灾,按时上报监测报表;公布抢险救灾临时规定。
(二)抢险及转移安置组:武装部长、副乡长柏海川任组长,分别从经发办、派出所及民兵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指挥抢险救灾队伍及时奔赴一线,组织群众撤离;负责组织抢险车抢险当路的畅通;维护险区内社会治安等。
(三)后勤保障组:党委委员、副乡长李继明任组长,分别从社事办、财政所、文化站、卫生院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地质灾难安全防范工作计划

一、前言地质灾难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地质灾难防范意识,增强全社会对地质灾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完善地质灾难预警体系,提高预警准确率和覆盖面。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4.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工作内容1. 开展地质灾难宣传教育(1)组织专家开展地质灾难知识讲座,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2)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难防范知识。
(3)开展地质灾难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应对灾害的能力。
2. 完善地质灾难预警体系(1)建立健全地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2)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预警准确率和覆盖面。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1)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
(2)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降低灾害风险。
(3)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和效果监管。
4.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1)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实战水平。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地质灾难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投入,保障地质灾难安全防范工作经费。
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 落实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5. 定期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工作时限1. 宣传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地质灾难知识讲座,每季度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2. 预警体系:半年内完成地质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预警准确率和覆盖面。
3. 地质灾害防治:一年内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降低灾害风险。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和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矿井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条件的复杂性,矿井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运营,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灾害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计划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
矿井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权责关系。
同时,要加强对矿井设备和工艺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此外,还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矿井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矿井环境的恶劣是导致矿井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加强对矿井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大气、水质、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对矿井地质构造的研究,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第三,要加强矿井的安全设施建设。
矿井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需要建设完善的安全设施。
首先,要建设完善的通风系统,保障矿井内的空气流通和矿工的呼吸安全。
同时,要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保障矿井内的水文环境稳定。
此外,还要建设完善的照明系统和紧急救援设施,提高矿工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和自救能力。
第四,要制定科学的矿井事故应急处理计划。
矿井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因此,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理计划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应急处理计划应包括矿井事故的应急预警机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等内容。
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提高应对矿井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要加强对矿井事故的事后处理和教训总结。
矿井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要及时组织事故的事后处理和救援工作。
同时,还要对事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事故的教训和经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综上所述,矿井的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对危险区域的人员及时进行避让转移,同时对具备治理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3、群测群防,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工作重点1、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山区、丘陵区、矿区、交通干线、水利工程、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域。
对排查出的隐患点,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精度和时效性。
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协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对重要隐患点,实行专人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险情。
3、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综合治理。
治理方式包括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4、强化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公司×××煤矿二O一五年一月审批意见: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一、编制依据1、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煤矿地质简测报告》;4、《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5、《矿区及地面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二、矿井概况1、地理位置及交通我矿位于县城南西平距12km,矿区有公路相通,距县城公路里程约16.0 km,交通较为方便。
2、井田境界及服务年限矿区范围由13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3.5026km2,开采深度由+1500米至+800米标高,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7.8年。
3、矿井安全条件:(1)瓦斯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2]489号)“2012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我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78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49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48m3/t。
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性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11月17日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所作煤尘爆炸性鉴定试验,测试K3煤层火焰长度>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75%,煤尘有爆炸性。
全矿按有煤尘爆炸危险设计与管理。
(3)煤的自燃倾向性K3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进行等级鉴定为二类:自燃煤,鉴定结果如下表: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表(4)煤与瓦斯突出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该矿矿区没有在文件列举的突出矿区范围内。
本矿井及相邻矿井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故本矿井暂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进行设计与管理。
(5)顶底板条件K3、 K2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较稳定。
但煤层底板为灰黑粘土岩,易发生彭胀。
(6)冲击地压本矿区内也无冲击地压历史记录,为无冲击地压矿井。
(7)地温情况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属地温正常,在本矿井开采深度范围内,预计地温对开采没有较大的影响。
(8)水文地质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顶板裂隙淋水,其次为老空水和老窑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m3/h,最大涌水量为40m3/h。
4、矿井生产条件:(1)矿井开拓方式:采用斜井-平峒综合开拓,矿井共布置三个井筒:主斜井井口标高+1450m,坡度14°,主要用于运煤、行人、入风;副平硐井口标高+1362m,坡度4‰,主要用于运矸、运料、行人、入风;回风平硐井口标高+1464m,坡度5‰,主要用于行人和回风。
(2)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采用节能防爆对旋轴流主扇,型号为FBCDZNo16,功率为2×55KW。
(3)矿井主要运输方式:主斜井皮带运输机运输原煤;副平硐蓄电瓶机车牵引矿车运矸石和材料;轨道上下山绞车提升运输,提升机型号JTPB-1.6×1.5/24,电机功率110KW。
(4)矿井供电方式:双回路供电,1万伏高压入井,变压器容量2030KVA。
(5)矿井排水方式:上山区自流式排水,下山区井底水仓三泵两管动力排水,水仓容量1800立方米,排水高度116米。
井底水仓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型号DF155-30×6, 水泵流量155m³/h,水泵扬程180米,水泵功率132KW。
(6)压风设备:主斜井地面固定式压风机向井下集中供风。
工作压风机型号LG16/8,功率90KW;备用压风机型号FHOGD16/8,功率90KW。
(7)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型号KJ73N。
(8)人员定位系统:型号KJ237。
(9)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JSG-7井下。
5、矿井生产接续情况:矿井共划分一个水平,两个采区。
现回采一采区的下山区第一区段K3煤层。
矿井现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掘进工作面:(1)1309采煤工作面:回采K3煤层,工作面斜长180m,平均采高0.9m,平均倾角13°,采煤方式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回采工艺为高档普采,支护方式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联合支护,运输方式为刮板运输机与皮带输送机连续化运输进煤仓。
(2)1311顺槽掘进工作面:施工K3煤层半煤岩准备巷道,施工断面6.03平方米,工字钢棚子支护,顺槽段刮板机运输,斜巷段绞车提升。
三、矿井地质环境条件1、气象水文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据县气象局统计资料,区内5—9月为雨季,常有暴雨、冰雹等灾害发生,枯季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年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1300mm。
矿区水系属珠江水系,区内发育有二条季节性小支流(冲沟),向北流入河里。
溪沟中常年有水,枯水期流量<1-2L/S,汛期最大流量>3m3/S。
该支流为山区雨源泉型河流,流量变化较大,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2、地形地貌矿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势陡峻,地形切割较大,沟谷形态呈“V”字型;总体是向北倾斜的由陡变缓的单斜山(顺向坡)地貌特征。
矿区地貌类型属中山构造侵蚀-剥蚀地貌。
矿区内最高点标高1675m,最低点标高1150m,相对高差345m。
工业广场位于矿区北东隅近南北向支流的两侧坡上,海拔标高1315-1380m,平均纵坡在5-10﹪左右,有一条山区雨源泉型支流自南向北从工业广场中部流过。
3、地层岩性⑴、地层岩性矿区出露地层以上三叠统火把冲组二桥组为主,次有成片分布的第四系。
①、火把冲组(T3h)主要为灰色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线)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岩层,是贵州晚三叠世的主要含煤层系。
厚687m。
火把冲组是本区及邻区的主要产煤层位,含可采煤层3-4层,自下而上编号为K1、K2、K3及K4。
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及含煤情况差异,本组分三段,矿区内只出露第三段。
各段特征如下。
a、第一段(T3h1)灰色薄至中厚层含钙质砂岩、粘土岩,夹石英岩屑砂岩及煤线(有可采煤一层,编号K1)。
厚84m。
b、第二段(T3h2)灰色中厚层砂岩、粘土岩呈韵律互层,厚312.7m。
含煤层(线)20-25层,单层厚0.05-0.3m。
c、第三段(T3h3)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夹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夹厚0.8-1.2m可采煤层2层(编号K2、K3)。
厚240m。
本段在矿区内未出露全,可采煤层只出露2层(K2、K3)。
②、二桥组(T3e)岩性为中厚一厚层状细至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砂岩、粘土岩,夹少量细粒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及劣煤层,厚>100m,底部以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出现与火把冲组分界。
③、第四系(Q)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南部。
有冲积层及残坡积层两种沉积类型,沉积物有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岩块、碎石及砂砾层。
厚0-25m。
在第四系分布区内仍可零星见T3h3砂岩及粘土岩露头。
⑵、煤层特征区内仅出露K2、K3煤层。
a、K3煤:俗称“高煤”。
产于火把冲组第三段中上部,上距二桥组底界120-130m。
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白色粘土岩。
煤层厚1.00—1.10m,平均厚1.05m,属中厚层煤,结构简单,变化不大,仅局部地段含厚约0.01—0.05m的夹矸。
属稳定煤层,为中硫低灰低熔点气肥煤。
b、K2煤:俗称“五层荒”。
位于火把冲组第三段中下部,上距K3煤50—55m,煤层厚1.10—1.14m,平均厚1.12m,结构简单,为中高硫低灰低熔点气肥煤,属稳定煤层。
4、构造与地震矿区位处扬子陆块西南缘隶属东西向构造带的龙头山向斜(亦称兴仁向斜)东端南翼。
向斜核部地层为二桥组砂岩,翼部地层为火把冲组砂岩、粘土岩夹煤。
岩层产状倾向350°-10°,倾角7°-10°,平均6°。
矿区区域地壳较稳定。
矿区岩石中的节理、裂隙较发育,计有北东、北西及近南北向三组,一般走向延伸数米至数十米。
据查访得知,区内没有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迹象的存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5、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松散岩类孔隙水次之。
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上三叠统火把冲组之砂岩及粘土岩中。
在地表浅部强风化带中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赋存其中,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10-20m。
在强风化带之下的基岩中含水岩组由含水层(砂岩)与隔水层(粘土岩)相间组成,含水性弱。
⑵、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冲积层中,沉积物为含碎石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厚0-25m。
目前尚无泉(井)点发现。
矿区地下水为潜水,埋藏深度随地势高低起伏而变化。
在地势低凹处,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1-4m;而在山脊上地下水埋深可大于30m。
地下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
据邻近矿区井下新获水文信息,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0-80m,排水量1-8m3/d。
6、岩土工程地质特征⑴、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矿区的岩石根据其物性差异可划分为三个岩组。
①、松散岩组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冲积层的含碎石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厚度薄,一般具可塑状,属细粘土,物理力学指标低,能满足矿山一般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
②、软质岩组火把冲组、二桥组之粉砂岩、粘土岩及炭质页岩属之。
软质岩组结构疏松,抗风化能力较弱,有遇水易软化导致物理力学性能变低的特性,但能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
③、坚硬岩组火把冲组、二桥组之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属之。
本岩组之岩石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较强,能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
⑵、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区内除第四系为土体外,火把冲组为薄至厚层块状结构的岩体,且是原始沉积的结构面,岩体稳定。
未见密集分布的节理构造结构面,而地表浅部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常见;风化夹层、次生夹泥层等次生结构面仅在局部地段见及。
根据上述岩土的物质组成及岩体结构面特征分析,区内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7、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矿区人类工程活动局限于农业耕作、修筑乡村便道及煤矿采掘等。
在山高坡陡地带,已开始退耕还林,植被面积逐渐扩大,水土流失逐年减少。
1996-2002年断续出现的民采小煤窑(老硐)已知有2个,位于矿区南界外100—200m一带,采掘深度100-150m。
在矿区范围内的小煤窑已关闭,且当初开采规模均较小,对地质环境影响不大。
8、社会环境条件矿区、工业场地及其影响区范围内没有自然村寨,全为荒山草坡,利于煤矿开发,社会环境条件较好。
综上述,矿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均较简单,利于矿山建设及煤矿开发,唯火把冲组中的粉砂岩、粘土岩及炭质页岩结构较疏松,抗风化能力较弱,有遇水易软化致物理力学性质变低的特性,工程性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