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
柳公权的生平
柳公权的生平柳公权的生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柳公权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诚悬。
祖父柳正礼,时任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守夏州,任他为掌书记之官。
唐穆宗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很久就想见见你。
”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之职,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
”皇帝面带愧色,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
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
”于是升任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
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
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他曾随从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
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宫人催他亲口念给皇帝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了好大一会儿。
有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戒,分明赏罚。
柳公权事迹
柳公权事迹柳公权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他的字体受到我国大多数人的临摹。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相关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轶事1.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即能读诗写文章,并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因此他渐渐骄傲起来。
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树下写字碗,这时过来一位卖豆腐脑的老人,柳公权得意地拿着自己写的字,对老人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人说:“这字写得就像我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有筋骨”。
柳公权很不服气,硬要老人写个字看看。
老人说:“我写不好字,可有人用脚都比你用手写得好,不信你明天进城去看看。
”第二天,柳公权来到县城,一进城门就见北街的大槐树上挂了一个幌子,上书“字画汤”三个大字,树下围了许多人。
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者,光着双脚,坐在地上,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着笔写对联,写得非常好。
柳公权看了既惭愧,又敬佩,要拜他为师,并请教他写字有什么秘诀。
这个老人才用脚提笔写道:“写完八缸水,染黑一池水,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说:“我生来没有手,用脚写了50多年,现在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听了,很有感触,从此发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书法家。
2.大无畏精神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一次,他到京城办公事,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见过你的字,早就想见你了。
"为了嘉奖柳公权,皇帝升了他的官,然后又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里正直笔才会拿得正,才可以叫做书法。
"唐穆宗马上变了脸色,以为柳公权是用笔法来向他提意见。
在古时,下属一句话说不好是会容易被杀头的,柳公权敢于这样说,表现了他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
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
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
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千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柳公权的个人资料
柳公权的个人资料柳公权的个人简介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
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
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
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皆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
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
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1、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
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
2、他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
3、柳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吊重复。
4、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
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柳公权的相关故事1.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即能读诗写文章,并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因此他渐渐骄傲起来。
柳公权的名言
柳公权的名言
1、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
——唐朝中期著·柳公权《玄秘塔碑》译文:赤子不会发出哀叹的声音,海上没有偌大的海浪。
2、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译文:穆公为了它改换样子,就像用笔上谏。
3、心正如思,笔化浓山。
——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译文:心思正了,下笔写字的时候就像山川一样的稳重。
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译文:提笔写字的时候,用心写字,心思正了,则笔就稳了。
5、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译文:前几年虽然没有战争,但今年去没有回来。
皇上的恩典何时能以报答,就像在春天里得到了舒适的衣服。
第 1 页共1 页。
旧唐书柳公权传文言文
旧唐书柳公权传文言文1. 《旧唐书·柳公权传》译文【在新唐书中呢】柳公权字诚悬,是公绰的弟弟。
十二岁就精辞赋,元和初年,选拔为进士。
李听任夏州节度使,上表朝廷推荐他任掌书记,因而回朝向皇帝上奏章。
穆宗皇帝说:“我曾在佛庙看到过你的书法,想念你很久了。
”就任命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
又两次提升,任司封员外郎。
皇帝向公权询问写字的技法,公权回答说“:心术端正运笔就端正,运笔端正就可以学会书法了。
”当时皇帝荒淫放纵,所以公权说了上面这些话,皇帝改变了颜色,懂得他是借谈书法劝谏他。
柳公绰曾经寄信给宰相李宗闵,说自己的弟弟立志研究儒学,前朝皇帝任他为侍书,很像工祝,希望担任散官,于是改任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皇帝又召他任侍书学士,升为中书舍人。
充任翰林院写诏书的学士。
曾经在夜晚于子亭回答皇帝的咨询,蜡烛烧完了但话还没谈完,宫女用蜡油浸纸烧着照明。
随侍皇帝到未央宫,皇帝停住车驾说:“我有一件喜事,守卫边塞的将士的服装很长一个时期不能按时运去,今年在春季中间就运去了。
”公权写几十个字的文章祝贺称颂,皇帝说:“应该写诗祝贺我。
”宫女们催促他,公权应声吟诗,切题而且婉丽,皇帝令他第二次赋诗,又不加思索随口吟诗。
皇帝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常常与六位学士在便殿回答皇帝的咨询,皇帝称赞汉文帝谦恭节俭,就举起衣袖说“:这件衣服已洗过三次了。
”学士们都赞颂,只有公权一人不做声。
皇帝问他,他回答说:“皇上应当选拔贤臣,罢免没有才德的人,采纳臣子的劝谏,赏罚分明。
穿洗过的衣服,这是小节,对治理国家益处不大。
”另一天,与周墀一起回答皇帝的咨询,公权评论政事得失不迎合皇帝的好恶,周墀为他惴惴不安,公权更加镇定不慌。
皇帝慢吞吞地说“:你有诤谏臣子的风范,可以屈居谏议大夫。
” 竟从中书舍人降了职,但仍任学士,掌管写诏书。
开成三年(838),公权转任工部侍郎。
皇帝召他询问政事的得失,他趁机说“:郭日文任..宁节度使,议事官很有褒贬。
柳公权:开创“柳体”的书法大家
柳公权:开创“柳体”的书法大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柳体”开创者。
柳公权是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柳家塬人。
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并不好,常常因为字写得七扭八歪而受到私塾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和批评。
小公权内心感到很惭愧,于是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小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渐渐地就骄傲起来。
有一天,柳公权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法大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看谁写得最好。
小公权很快就写好了一篇。
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
他很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练字,柳公权看到老人在看他们写字,想夸耀自己的字写得好,便兴致勃勃地递过自己写的字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
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认真地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偏你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小孩子,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嘲笑他,但他一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是在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
第二天,小公权很早就起了床,独自一人往华京城赶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就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
柳公权
早期
公元778年,唐代宗 大历十三年,柳公权 诞生于京兆华原(今 陕西省耀县),字诚 悬。
鼎盛期
中期
晚期
少年小故事
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 训》关于“德行”的教导, 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 “博贯经术”。他于人生、 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 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 夫的一种“典范”
戒骄 成名
仕途辉煌
《 蒙 诏 帖 》
柳公权行书书法《蒙诏帖》白麻纸,七行, 二十七字,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 “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 劲苍逸。柳公权的行草书法作品有《伏审》、 《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 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
《金刚经刻石》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 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 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 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 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 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 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 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 (繇)、王(羲之)、欧(阳询)、 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 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 也。”
柳书的晚霞
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 晚期。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 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他至八十七岁仍书有《太 子太保魏谟碑》(《宝刻类编》著录)。 从其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 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 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当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 烂的晚霞;笔锋的利铦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 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 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 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柳公权
唐朝中期书法家、诗人
01 人物生平
03 历史评价
目录
02 主要影响 04 主要作品
05 轶事典故
07 后世纪念
目录
06 人际关系 08 史料索引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 丹州刺史柳子温之子,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侧身画像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崩,由唐穆宗李恒即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穆宗召见, 对他说:“朕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想见你很久了。”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后又升为右补阙、司 封员外郎。
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 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 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于是升任尚书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文宗思念他, 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 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 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 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戒,分明赏罚。至于穿洗 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却理直气 壮。文宗对他说:“我深知你这个舍人之官不应降为谏议,但因你有谏臣风度,那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第二 天,文宗便下旨授柳公权为谏议大夫兼知制诰,仍任翰林学士,负责撰写诏书。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啊,那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
这柳公权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伶俐,对书法那是痴迷得很呢。
他练字可勤奋了,就像着了魔一样,整天拿着笔在那写写画画。
有这么一回呢,小柳公权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就有点小骄傲。
他拿着自己写的字跑到一个村里的老先生那儿,想让老先生夸夸他。
哪知道这老先生看了一眼,就慢悠悠地说:“娃呀,你这字写得就像那没筋骨的面条,软趴趴的,看着没劲儿啊。
”小柳公权一听,脸“唰”地就红了,就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不过他可没灰心,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
从那以后,柳公权更加刻苦练字了。
他到处去看那些有名的书法作品,学习人家的笔法、结构啥的。
而且啊,他练字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一笔一划都像是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宝。
柳公权长大之后,那字写得是相当厉害,好多人都想求他一幅字呢。
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穆宗都知道他的大名。
有一次,唐穆宗把柳公权召进宫里,就问他:“柳爱卿啊,你这字为啥写得这么好呢?”柳公权就恭恭敬敬地回答:“陛下,写字其实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心正才能笔正。
要是心里歪歪扭扭的,那字肯定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唐穆宗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个事儿也特别能体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有个大官儿想让柳公权给他写个字,这个大官儿呢,平时为人不咋地,有点横行霸道的。
柳公权心里就不太乐意,可是又不好直接拒绝。
他就想了个法子,在写的时候故意把字写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但是又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儿,就好像在无声地告诉那个大官儿:“你呀,做人得像这字一样,端端正正的,别整天搞那些歪门邪道。
”那大官儿看了这字,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也知道柳公权的意思,只能干瞪眼。
柳公权就这样,用他的字和他的心正笔正的态度,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刚劲有力,挺拔端正,让后人敬仰不已。
柳公权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唐书法家。
字诚悬。
宪宗元和初进士,累拜侍书学书、工部侍郎、太子少师,后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东郡公,故又称柳河东。
楷书尤知名。
书法结体劲媚,自成一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能很好地总结晋至唐以来楷书书体变化发展的经验。
最初由王羲之书法入手,后专学欧、颜。
他的书法既继承了颜体雄壮的特点,又继承了初唐的秀媚书风,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柳体”。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说“柳公权出,矫肥厚之病,专尚清劲。
”他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由于他的书名显赫,许多人甚至外国使者专门带着财宝来求购他的字迹。
当时大臣家庙的碑志,几乎都出自柳公权手笔,否则人家就骂他的子孙不孝。
他三朝(穆宗、敬宗、文宗)侍书禁中,却性刚直,穆宗曾问用笔法,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被传为“笔谏”佳话。
他的书法风格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金刚经刻石》、《冯宿碑》等为代表,结体严谨平稳,笔法灵巧劲挺,具有晋唐以来楷书的劲媚意趣;一类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为代表,一变晋唐楷书姿媚的风格。
严谨之外又开阔疏朗,体势劲媚,自成一体。
总之,他的书体,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刚劲挺拔,结体严谨浑厚。
他虽学颜,但能自出新意,故与颜并称“颜筋柳骨”。
他是对书法艺术发展作了重要贡献的一位著名书家。
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名望很高,故为后世人们所重。
论者说:“书贵瘦硬方通神。
”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
其传世书迹颇多。
《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传世墨迹有《蒙诏帖》、《送梨帖题跋》。
碑刻主要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金刚经》等为最著名。
柳公权小故事
柳公权小故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耀县)人,唐代大书法家。
任侍书数十年,因书见重,历仕数朝,位至太子少傅,封河东郡公,追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名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等。
步入仕途波澜不惊01生平趣事一年夏天,烈日当空,唐文宗和一些他喜爱的大学士,在大殿中以对联对诗消遣时光。
文宗以炎炎夏日为题,出了上联:“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大殿之中垂手而立的学士们相继对上下联,虽然大都工整对仗,但是缺乏意境,都不能使文宗满意,于是他扭过头来看着柳公权。
柳公权不紧不慢,对了一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文宗终于会心一笑,称赞柳公权的对句:“辞清意足,不可多得!”柳公权以文宗本意延伸,巧妙运用“南来熏风”委婉地说明在这样的南来热风之中,只有文宗一人能从中感受到徐徐凉意,凸显了文宗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帝王身份。
就这样文宗下旨要柳公权把这首诗题在大殿的墙壁之上。
柳公权的代表作
柳公权的代表作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
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
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
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
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李晟碑、金刚经刻石。
柳公权的生平简介_柳公权墓在哪里
柳公权的生平简介_柳公权墓在哪里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都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柳公权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公权的生平简介柳公权生于唐代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
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
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
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
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即位,柳公权得到唐武宗的赏识和重用,官至太子太保一职。
柳公权去世后,皇帝追封为太子太师。
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柳公权认真学习了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
随后,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
柳公权墓在哪里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都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
赞美柳公权书法的诗句
赞美柳公权书法的诗句柳公权,字希,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骨力雄健、气韵生动”。
赞美柳公权书法的诗句可以有以下几首:1. 雁落柳风动,笔草碑铭永。
2. 神妙墨痕飞,细腻字眼动。
3. 景行千里路,书写风云梦。
4. 奇峰断崖立,魂魄尽心中。
5. 春风吹柳舞,法度柳公权。
以上诗句都是在表达柳公权书法的雄浑、生动和独特风格。
6. 纸上龙蛇舞,墨痕尽情飘。
7. 独步峥嵘墨,匠心铸书风。
8. 柳之枝枝九曲,权之字字千变。
9. 烟雨江南柳,书法世人神往。
10. 千秋柳公权,笔下禅机玄。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柳公权书法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技艺,赞美了他的书法作品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他深得后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赞誉和敬仰。
11. 笔舞卷禅心,墨痕绘神韵。
12. 梅雪独映墨,柳风舞字間。
13. 钢劲宛如龙,书法犹锦绣长。
14. 雅致独具匠,情韵溢文行。
15. 柳叶飘零处,书香洒四方。
这些诗句强调了柳公权书法的魅力和独特性,以及他作品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意境。
柳公权书法独具特色,创造了一种雅致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16. 书香浸九州,翰墨叹英雄。
17. 龙跃纸上舞,笔端隐智慧。
18. 柳叶舒风韵,字世流笑纷纷。
19. 墨香凌云际,笔锋逞英豪。
20. 文轩柳公权,画境如仙山。
这些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柳公权的书法之美。
他的作品犹如龙腾雪峰,墨香弥漫天际,字迹间展现出智慧和英豪之气。
柳公权被誉为文坛经典,他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们带来如仙境般的感受。
柳公权入木三分的故事
柳公权入木三分的故事
传说柳公权入木三分的故事是: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
”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
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唐武宗看后非常满意,于是柳公权的名声更大了。
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写得清峻挺拔,为后世学者钦敬临习。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
柳公权自小写字很糟糕,但他不气馁,勤学苦练,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大有长进。
有一位卖豆腐脑儿的老汉说他的字没有筋骨,柳公权便到华京城里去求师学艺,经过苦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故事30字
柳公权故事30字摘要:1.柳公权简介2.柳公权的学习经历3.柳公权的书法成就4.柳公权的故事及其启示正文: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就是柳公权。
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尤其擅长楷书,与颜真卿并称“颜柳”,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乌程白莲阁序》、《玄秘塔碑》等作品堪称书法瑰宝。
柳公权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
他的学习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据说他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书法,父亲用严厉的态度要求他勤奋练习。
有一次,柳公权向父亲炫耀自己的书法进步,父亲却告诉他:“你的字虽然写得不错,但还有改进的空间。
你要记住,学无止境,谦虚使人进步。
”这让柳公权明白了自满的危害,从此更加努力学习。
柳公权的书法成就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坚持。
他临摹古人的作品,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流畅,气势雄伟,备受后人推崇。
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柳公权的书法地位已经至高无上。
关于柳公权的故事,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来到柳公权的书房,看到柳公权正在练习书法。
李世民问:“你为什么能把字写得如此之美?”柳公权回答:“陛下,我之所以能把字写得漂亮,是因为我用了全部的心血和时间去追求书法的极致。
”李世民听后深感敬意,赞誉柳公权为“书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心全意地去投入,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取得成功。
柳公权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毅力,成为了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总之,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和故事传颂千古。
柳公权的成就启示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和不断努力,才能在某个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柳公权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 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 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 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 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 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 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 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 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 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 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 《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 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正 确 的 握 笔 方 式
柳体笔画介绍
1.点:点又称“侧”,落笔爽快,沉着有力。点贵紧而重,聚墨 成点,引点成线,各种笔画均出自于点,点有圆点,方点, 垂点,竖点等。 2.横: 横又称“勒”,在字中于竖一起搭成字的骨架,对字起平衡与 稳定的作用。横有长横,短横,中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3.竖:竖又称“弩”古人云:“无横不斜,凡竖皆直。”竖是一个 字的骨干,要写得正且直,竖主要有三种形态,即垂露竖, 悬针竖和短中竖。 4.撇:撇又称“掠”,写撇时要下笔俊利,行笔迅速,出锋有力, 力到笔尖,力求舒展生动。撇主要有长直撇,短撇,竖撇, 弯头撇,回锋撇,兰叶撇等。 5.捺:捺又称“磔”,捺画需要丰满,从容,有力,伸展,豪放。 捺画可以分为斜捺,平捺和反捺三种。
历史人物:柳公权
历史人物: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
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
他又吸取欧阳询楷书结体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大和三年《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会昌元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无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柳公权
1/ 1。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柳公权(773年-819年),字公绩,唐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文宗”。
他出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年,是唐代宰相柳文庄的后代。
柳公权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成就,成为了唐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那么,柳公权是属于哪个朝代的呢?柳公权的生平柳公权出生于贞元二年(773年),他的父亲柳文庄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家族世代以文学才华著称。
柳公权小时候机智聪明,深受家人的赏识和期望。
柳公权年轻时就显示出卓越的才能和聪慧的头脑,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爽,最终成为了一名有名望的进士。
他在官场中得到了许多机遇,逐渐崭露头角。
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一个混乱不堪的时期。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柳公权为解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并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
柳公权在担任宰相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柳公权所属的朝代柳公权所属的朝代是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时期。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公权作为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他在位期间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但凭借其杰出的才能和聪明的头脑,他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问题,并推动了唐朝的发展。
柳公权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挑战,他被称为“文宗”,不仅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才能,还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他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词作品影响深远。
柳公权的成就柳公权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文学两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柳公权在担任宰相期间,领导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家的统治和管理,推动了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他致力于整顿政府机构,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同时,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公权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
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
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
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人物生平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柳公权、贺知章、王维等人皆是当时科举考试的状元。
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
后侍书生涯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诚悬。
其祖柳正礼,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
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竟然历仕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宪宗时,柳公权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旧唐书》)。
李听与柳有此交谊,故柳晚年还为其书过碑。
穆宗即位,柳公权入奏事。
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朕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从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书禁中。
皇帝的宠幸、生活的优裕,并不给柳公权带来欢乐。
他内心却有无法排遣的苦闷与隐隐的羞愧。
他酷爱书法艺术,但他不想以此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业的进取雄心,时时跃动在胸间。
而随从皇帝的侍书,其地位仅与工祝一类相等。
因此其兄柳公绰曾写信给宰相李宗阂,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
于是改为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唐文宗颇爱柳公权书法,又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后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
开成三年又转工部侍郎,累迁学士承旨。
武宗朝,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
宰相崔珙用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宣宗时,左授大子詹事,改宾客,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
复为左常侍,国子祭酒,历工部尚书。
懿宗时,咸通初年,柳公权改为太子少傅,改少师;在咸通六年(86 5年)卒,赠太子太师,时年八十八。
柳公权仕途通达,只是在八十二岁那年,因年老力衰,反应稍迟钝,在上尊号时不慎讲错,御史弹劾他,结果被罚了一季的俸禄。
各朝皇帝都爱他的书法,爱他的诗才,甚至他的谏议也乐意接受。
柳氏的一生,除了少许时间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宫中,在皇帝身边。
其一生,一直在不断地为皇家,为大臣,为亲朋书碑。
柳公权颇像一只关在禁笼中的金丝雀。
这样的生活使他缺少壮阔的气度、宽广的视野、浩瀚的生活源泉。
颜体一碑一碑曾不断地变,柳体在其成熟以后变化较少;颜真卿像奔腾咆哮的洪流,柳公权高尚素养却似流于深山老林的洞水。
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情调。
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导,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博贯经术。
他于人生、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旧唐书》)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进谏。
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
柳公权在侍书中禁时敢于直言或婉言进谏的行这,于此可见一斑。
柳公权当着皇帝、臣子的面表现书法,又是他侍书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其诗才、书才,使帝王奇惜之。
尽管如此,柳公权的心灵并不偏溺于这一端。
外部的荣耀,消不去内心的苦闷。
他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新唐书》)。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研习儒学之时,又同时研习《庄子》,而且深得精微。
柳公权同时从儒、佛、道中汲取心灵之滋养,求得互补与平衡,求得某种超脱。
他对于佛、道方面接触颇多,并有多种书法创作。
《金刚经》他多次挥写过,如今虽只见敦煌拓本,但前人著录柳书《金刚经》者颇多。
另外公权还书有《阴符经序》以及《清静经》、《度人经》等。
他对唐代僧人的碑志、塔铭多有挥写,其《大达法师玄秘塔铭》即此中最为著名者。
柳于佛寺庙观也多书碑,有名者如《回元观钟楼铭》、《复东林寺碑》,即此中佼佼者。
柳公权既有佛道慰藉心灵,故在滚滚红尘中颇能超脱。
他甚至对于钱财不屑一顾。
他给人写碑,每年有巨额收入,家奴海鸥与龙安常盗用其钱财器物,他此外柳公权还性晓音律,但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都淡然处之。
《旧唐书》)柳公权有多方面的学识素养,因而由其心灵滋养而出的书艺也是摇曳多姿。
其性刚毅正直和超尘脱俗的佛道风范,都熔铸于柳书的风骨之中。
柳体之路在柳公权面前,久已名家林立。
如何超越前人,如何在新的历史时空创造出一种新的书体来,这是柳公权面临的严峻挑战。
他并不畏缩,而是以积数十年的不倦磨炼之功,广泛熔铸,终于创造出自具新理异态的柳体,在唐中晚期一新面目,一展风采。
通向绝顶柳公权书学上的成功,决非一蹴而就,可分四期将其历程粗略扫描(此仅述其楷书情况,行草见柳书流观部分)。
早期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
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
元和十五年,四十三岁时柳书《左常侍薛苹碑》;长庆四年(824),四十七岁时书《大觉禅师塔铭》等。
虽然这些书迹都已不存,但可以看到他二十多岁时的书艺已为社会重视,否则是不会被这些权贵所青睐的。
柳在五十岁以前的作品,今只有《洛神赋十三行跋》、《金刚经刻石》(敦煌本)可睹风采(见下文介绍)。
从中可见其学锤繇、王羲之的书体,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的体态。
柳公权五十岁以后的作品,据《金石录》载,有:《涅盘和尚碑》(五十一岁),《李晟碑》(五十二岁),《王播碑》(五十三岁),《将作监韦文恪墓志》(五十四岁),太清宫钟铭》(五十四岁),《升玄刘先生碑》(五十六岁),《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五十九岁),《赠太尉王智兴碑》(五十九岁)等。
柳五十岁以后,只有《李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以及墨迹《送梨帖跋语》,可见其楷书概貌,虽能看到又有进境,但尚未大成。
康有为说:柳诚悬《平西王碑》学《伊阙石龛》而无其厚气,且体格未成,时柳公年已四十余,书乃如此,可知古之名家,亦不易就,后人或称此碑,则未解书道者也。
(《广艺舟双揖》)如果柳公权不能享高寿,那末六十岁之前,虽有很好声名,但终未能成一书坛巨擘。
鼎盛期六十岁以后的十年中,柳书进入鼎盛时期,如丽日当空。
这一时期,文献载有《冯宿碑》、《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淮南监军韦元素碑》、《义阳郡王苻磷碑》等等将近二十通碑,而以《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柳体的典型,声名最为卓著。
《神策军碑》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柳体已大成。
它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下文再作阐述)。
在笔画之间已有自家面目,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竖画较之横画为粗,以为主笔,求其变化;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迅出。
柳体在结字上,也似颜真卿书正面示人,左右较匀衡,但纵长取势,且中密外疏。
在整体书风上,柳体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岑宗旦书评):书家谓惊鸿避弋,饥鹰下(韦冓),不足喻其鸷急(王士禛《池北偶谈》)。
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
中期七十岁以后的十年中,柳公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此阶段书碑记载很多,即据《金石录》所载,便有七十岁时书写的《商于新驿记》、《山南西道节度使王起碑》等,七十一岁书有《牛僧孺碑》、《太子太傅刘沔碑》,七十三岁书《普光王寺碑》等近十通。
今天仅见《太子太傅刘沔碑》与《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等。
从以上这些碑中,可以看到柳公权似乎想继《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淋漓尽致地表露柳体之后,再辟一新的境界。
欲以淡拙渗透笔法,以平易渗透结体,以古雅渗透气韵。
因此中期那种刀切钢铸般的用笔就有所收,抛筋露骨的结体有所隐,森严峻峭的风棱有所敛。
清杨守敬对此悟识尤深,云:《苻璘碑》、《魏公先庙碑》、《刘沔》、《冯宿》皆敛才就范,终归淡雅。
(《学书迩言》)他甚至认为,《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
虽然《苻璘碑》(六十一岁)、《冯宿碑》(六十岁)都为七十岁前所书,但七十岁以后的变化,其思想之根早已潜伏于彼。
不过柳骨已经过数十年千锤百炼而成,柳公权也终未能再化出全新的另一番面目来。
我们只看到柳书在这一时期冉冉斜阳的一种魅力。
晚期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晚期。
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
他至八十七岁仍书有《太子太保魏谟碑》(《宝刻类编》著录)。
从其代表作品《复东林碑》可以看到他以生命最后一段晚霞映染在碑的字里行间。
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当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烂的晚霞;笔锋的利铦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
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终于消逝在山阿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本文由yysm编辑,来自:现代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