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1、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特点有哪些?学术性强: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以便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他们还需要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保持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知识更新。
崇高自由的精神气质:教学、科研等特殊工作,使得高校教师具有崇高、自由、孤寂的精神气质。
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学术职业的承担者,高校教师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特点反映了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2、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意义推动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各个领域中担任关键角色,推动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竞争力的提升。
促进社会进步: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地方。
通过高等教育,个体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高级的思考能力,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推进民主政治:高等教育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总之,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高校文化的特质及意义特质:(1)学术性:高校文化是一种学术性文化,注重知识创新、学术自由和批判性思维。
(2)创新性:高校是知识和创新的发源地,高校文化鼓励师生探索未知、创新思想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3)开放性:高校文化倡导开放、包容、多元的理念,鼓励学生和教师跨越学科、文化、国界的交流与合作。
(4)人文性:高校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关注人类文明、价值和社会责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意义:(1)培养优秀人才:高校文化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为社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创新和发展:高校文化鼓励师生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学术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高等教育学各章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重点章)基本知识点中世纪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中世纪高等教育就是指(仅限于)“大学教育”。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潘懋元(泰斗要知道)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支柱是高新科技产业,灵魂是创新,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
当今的高校承担着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直接为社会服务。
18世纪以前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18世纪以前大学的职能只有1个——培养人才中世纪大学主要学4科:文科、法律、神学、医药。
近代大学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于十二世纪中世纪大学最显著特征:自治、开放、地位高。
1810年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1862年《莫里尔法案》:赠地举办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即“赠地学院”。
康乃尔大学——开放性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
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
名词解释题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的文化则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简答题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制约或决定: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例如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有收教育权利,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也只保证了社会中上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等。
2.高等教育对政治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对年青一代的政治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从古到今,各个社会的统治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校造就的);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要点
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科目的要点,帮助考生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复。
1.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体系结构
2. 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教育学对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3.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 高等教育的课程理论与设计原则
-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4.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模式
- 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
5.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 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模式
- 高等教育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该科目的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具体的知识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希望本文档能为考生提供参考,祝您考试顺利!。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教育学重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P4)●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
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P5)●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
(P6-12)●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
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
(P16)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使个体社会化/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
(P34-35)●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P41-42)●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
(P46-48)●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P49)●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P4)●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
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P5)●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
(P6-12)●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
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
(P16)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
(P34-35)●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P41-42)●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
(P46-48)●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P49)●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p51~53)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完整)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1高等教育概念:1. 中世纪: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
2.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
1.2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的文化:则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2.1教育的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3.1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个体社会化)3.1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品质的形成和潜能的发展)4.1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学制是教育在伴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内部规律的要求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和规模化而逐渐形成的.4.2学位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5.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6.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8.1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8.1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风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9.2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
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
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价值观:1.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2.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篇: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
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一、高等教育的不同界定(判断、选择)由于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各国的具体情况也有差异,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发展于“XXX 学”,终结于“XXX”,总体上可视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判断、选择)公元11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孕育了大学的建立,约在12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XXX,法国的XXX。
(判断、选择)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周)、形成(春秋战国)、建制(两汉)、发展(唐宋)、衰落(元清)等几个阶段。
(判断、选择)除商、周时期的高等教育较为特殊外,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从办学主体看,是官私并存。
2.从社会功能看,是显在、潜在同具。
3.从管理者素质看,是名师掌权。
4.从课程内容看,是儒学为尊。
5.从受教育权看,是机会不均。
6.从教学方法看,是崇尚自学讨论。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一、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初等教育学研究初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从特殊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1.高等教育是一门综合学科2.高等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学科3.高等教育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第二章初等教育结构与功能(多为简答、选择)第一节初等教育的结构初等教育的结构指初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高等教育学重点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
2. 中学后教育:广泛;第三级教育:同义;大学教育:狭义;3. 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其他性质的教育活动混合在一起进行的;4. 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6. 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学记》中“教学相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文献。
7.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8. 近代西方高等教育起源于中世纪大学。
学生的大学: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先生的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特点的是: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 9. 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学。
教学方法主要有读课和辩论 10. 大学制度发源于欧洲中世纪。
11. 洪堡思想:a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b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反对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c教学科研相统一;d学术自由; 12. 19 世纪,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两条最基本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②学术自由的原则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利干扰;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育自由。
13. 威斯康辛思想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③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与“洪堡时代”相比,多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14. 德国洪堡于 1810 年创立的柏林大学是德国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
他提出了“教育与科研统一”、“学术自由”两条原则。
15. 1912 年提出的威斯康辛思想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6. 1862 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17. “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 18.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高教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与经济关系密切,可以归纳为:①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③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④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制的形成。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
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 1.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 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 2.威斯康星思想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 2.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三.论述题• 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
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
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
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第2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 2.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强调公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3.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二.简答题• 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 针对时弊动态调整, 结合国选择。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
一、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1)教育概述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学校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仍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手段,教育材料,教育组织形式和制度)。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的概念: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和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
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基础教育之后个体现实水平之间的“位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动力。
(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高等教育目的: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专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特有的目的:文化拓展。
高等教育功能的划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育人、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
1.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2.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集中表现在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1.通过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2.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3.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技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2.创造、更新人类文化3.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结构: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它是由高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教育学1.1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
1.2 高等教育特点:(1)高等性、高深性: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高等”“高级”“高深”,都是相对于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相对于所有人力资源中的中初级人才,相对于整个知识大厦的中初级知识而言的;(2)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其重要本质就是专业性,专业性是区别于基础教育的特征,而高等教育的任务,正式分门别类地传授这些专门知识和技能、培养某一特定领域的专门人才;(3)正规性、制度性:高等教育是在一定的形式与机构中实施的,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高等教育活动产生在先,而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在后;(4)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3 高等教育专业性体现在什么地方?2.1 古代西方古典教育:“三艺”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艺”为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2.2 古代中国教育:“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2.3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2.4 西方历史上,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标志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2.5 洪堡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他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包含三层意思: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利挚肘;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2.6 威斯康辛思想:由威斯康辛大学提出,认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发展科学)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服务社会)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特别强调第三项任务的重要性。
2.7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它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开路的作用,并最早采用单科授课制。
高等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重点一、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第二,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第五,政治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教育民主化运动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其二、调整教育结构其三、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二、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三、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二)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四、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一)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二)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三)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四)提升个人社会地位五、高等学校的三项主要只能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等学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六、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定义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主概括。
教育目标:规定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性问题。
它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高等教育学重点
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功能突出的体现在社会需要上。
1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特点是专业性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制度我国教育制度中的主要部分各类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古代起源于商朝的右学。
汉代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艺术专科学校,也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
书院萌芽于唐朝、盛行于宋朝。
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诞生1905年废止京师同文馆标志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戊戌变法时我国开始出现真正的新式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993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211工程1998年5月985工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出现在古希腊柏拉图开办的学园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关,是当时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研究的中心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12世纪的西欧德国的在高等教育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创建了柏林大学,创始人威廉.冯.鸿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统一直到柏林大学的问世,科学研究才正式成为大学的职能二战以后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美国马丁.特罗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精英高等教育15%-50%大众高等教育50%以上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1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2教师的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3学生具有特殊性4职能的特殊性19世纪中叶出现有关高等教育研究活动的专门记载。
<英国的大学>和<大学的理想>是两部早期的著作中国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广泛兴起于80年代潘懋元主编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②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③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④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一词始于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方针,最早提出美育的教育家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反映高等教育对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集中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高等教育学》章节重点及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学》章节重点及复习要点——李敏谊博士第一章绪论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复习要点: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第一章,第4页)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第1页)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5—16页)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
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
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
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
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
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
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
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6—19页)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高等教育学》重点讲授内容
《高等教育学》重点讲授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2学时)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中的“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节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中的“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第四节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中的“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理论透视(2学时)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的两难问题中的“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第三节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三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2学时)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师中的“高校教师结构与改革对策”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生中的“当前我国高校学生问题研究的重点方向”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第四章高等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2学时)第一节高等教育目的及相关概念第二节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未来的培养目标设想”第三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及专业设置”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3学时)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第六章课程理论与高等学校课程体系(2学时)第二节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优化第三节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4学时)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第五节高等学校的学年制与学分制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3学时)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中的“教学评价的重点”第九章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1学时)第一节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的必要性、特点及其指导原则中的“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节高等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注]未列入重点讲授的节、目内容,教师可视情况灵活讲授或指导学员自学,不列为考试范围。
总学时按21学时计算,各章学时供参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论述题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P71)规模化。
精英教育一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
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
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
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兀化。
咼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兀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P24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
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三、认识高等教育学发展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教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教学的研究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教学的发展第二章高教本质一、教育与高等教育4、高等教育的概念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1)高等教育的概念: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
(3)本质属性:高等教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有经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属性。
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从根本上说,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理解分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历史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认识的差异性及其现实表现的复杂性、多样性。
二、高等教育的地位1、高等教育的价值(1)高等教育本体价值即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2)社会价值:反映了高等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a社会化(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b社会选择(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任务,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择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促进人才的社会流动。
(3)其他价值观 a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职责 :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普通教育。
b知识本位价值观: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c社会本位价值观: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殊作用: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和思想库,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第三章高教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素质教育: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P4)●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
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P5)●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
(P6-12)●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
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
(P16)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
(P34-35)●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P41-42)●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
(P46-48)●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P49)●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p51~53)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
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
(P6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P66)●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
(P67)教育目的的作用: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指导教育过程/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P68)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社会需求/个体需要/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
(P68-70)●与价值取向相关的几种高等教育目的(P71-72)自由教育目的: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培养有能力有教养的人。
职业教育目的:以养成学生职业属性为目的,培养职业岗位的“工具人”。
普通教育目的: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生活能力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
general education 强调教育目的上理性和一般素质培养,赋予专业教育以人文性质。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P73-75)●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认知与意向等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和文明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为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
(P78)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和全方位发展学生三个组成部分。
(P80-8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人才培养模式:(P82-83)通才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非专业性教育,又称为通识教育。
其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强调知识的广博性、包容性和理论的基础性。
专才教育是培养某领域需要的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是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高等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倡“通专结合”,将人文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对自己培养人才质量规格的目标要求,具体反映在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上。
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教育方针/学校定位/学校类型特点。
还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P84-86)●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P64)教育方针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政策,属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育基本理论范畴,属学术性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前提和核心内容,又是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学术依据;高等学校及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并体现高等教育目的的要求。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有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分。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水平)结构、科类(学科)结构、形式(类型)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分布)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等。
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包括高校内部的各种构成状况(层次、专业、课程、教材、人员队伍等)。
(P92-93)●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高等教育基本功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①稳定性(是高等教育存在的根本理由)②潜在性(对社会具有潜在影响,当其承担社会职责并完成社会任务时,高等教育就显现其社会价值)③表现形式多样性(从单一职能到多种职能)。
(P95-97)●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①层次结构调整—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②科类专业结构调整—科类与产业结构一致;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
③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性高等教育投资结构。
④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P107-112)●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三大职能+ 职能拓展①“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职能;②“发展科学”是大学的重要职能;③“社会服务”是大学的教育、科研职能向社会的延伸;④拓展职能(引导社会发展/ 创新产业/ 国际交流与作用)。
(P115-117)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的内涵包括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完整的主体性涵盖道德主体性、认知主体性、审美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4个方面。
(P120)●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完整主体性高度发展的教育活动。
按照大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的程序,其主体性发展分3个阶段:①低年级阶段:其学习主要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完美人格是其主导活动。
故主要发展其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
②中年级阶段:经历从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从潜在的实践主体向现实的主体的转变。
故主要发展其道德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
③高年级阶段:主体性地位突出,以发展性学习为主,并逐渐成为现实实践活动的主体。
故高年级大学生主要发展其实践主体性。
(P120-122)●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①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传递科学文化,发展创造科学文化;③开展社会服务活动;④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P123)●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①文化素质(专业知识/ 科学基础/教育智慧);②心理素质(情感品质/ 意志品质/ 个性品质);③道德素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 团结协作);④能力素质(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P124-128)●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①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②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③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P129)●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性质: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要背景的交流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
但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只有一个,就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关联的合二为一的主体—关联主体(或合作主体、协同主体)。
教和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面的统一。
(P134)●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质量”包括教育工作质量(以教师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和学生发展质量(学生主体性发展达到教育目的要求的程度)两个方面。
教师的学术研究要不断接近本学科的最前沿,并以一流的水平进行教学,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是知识的真正构建者,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当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积极钻研、独立思考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
(P135-137)●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民主与平等/ 交流与理解/ 自由与宽容。
(P138-140)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是知识的专门化领域,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教育实体。
专业的形成主要依据学科的分类。
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主要有:①学科门类的划分;②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③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专业设置须遵循以下原则:1、超前性原则(预测最近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2、灵活性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的需要灵活开设专业);3、可行性原则(有长期而稳定的人才需求,毕业后有出路/ 学校必须具备该专业的办学条件);4、结构优化原则(专业合理科学);5、宽口径原则(拓宽专业口径、增加毕业生的社会工作适应性);6、发展特色原则(专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
)(P144-147)●高等学校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建设高校课程的特点:①更深刻、及时地反映国家教育信息和时代特征;②在课程内容更新过程中,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前沿;③专业性教育在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P147-148)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①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②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③加强课程教学管理。
(P282-283)●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目标制定的指导本专业教学活动的规范文件。
由于其主要规定教学科目和范围,故属于教学内容的总的规定。
修订教学计划的重点:①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中;②课程优化重组和教学内容的整合;③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问题;④给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时间和空间。
(P149-150)●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中开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纲要及具体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监督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依据,又是对学生成绩考核命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