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一中等三校2019届高三12月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有答案
【百强校】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百强校】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722839a300a6c30c229f3a.png)
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4.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频繁使用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5.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A. 限制权力滥用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增强责任意识6.“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 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 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 人非达到目的工具D.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7.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全国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福建版)历史试卷(Word版)
![全国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福建版)历史试卷(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5167ad02d276a200292e8b.png)
全国大联考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福建版)历史试卷(Word版)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3. 【原创】[元]脱脱等《宋史》中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的权力发生变化 B.权力逐步集中于君主C.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D.皇帝起用近臣担任宰相14.【改编】王夫之曾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否定了“家天下”的传统观念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D.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15. 【改编】有学者在评论近代中国某场战争时指出“(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
此后,中国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
下列言论代表了这场战争后中国救亡思潮主流的是()A.“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B.“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C.“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D.“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16. 【原创】下表是2018~2018年、2018~2018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在第一时期,外商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有关B. 在第一时期,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有较大发展,与晚清新政奖励实业有关有关C. 在第二时期,商办企业发展迅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有关D. 在第二时期,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呈现下滑趋势,与甲午战争有关17. 【原创】“开展小麦双千斤县、三千斤社、五千斤大面积丰产田、万斤高额丰产田运动”“人民公社万万年,‘一大二公’坐大船;政社合一无制约,斗人斗地又斗天。
福建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b6a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6.png)
“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距今12000-10000年)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打制石器,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等。
另有少量磨制石器,器形有石凿、扁圆形穿孔石器等,但大多比较粗糙。
这表明仙人洞文化时期()A.生产力水平跨越式提升B.正经历新旧时代的转变C.开始进入原始农业社会D.生产生活工具种类繁多2.据《国语》记载,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
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
这表明当时()A.礼乐制度彻底崩溃B.周王完全失去对诸侯的控制C.分封制度受到挑战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彻底破坏3.下表内容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人物学派主张孙子兵家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墨子墨家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孟子儒家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商鞅法家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A.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B.诸子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C.关注民生成为诸子共识D.农业生产是为战争服务的4.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跃参军入伍,登记入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
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A.重农抑商B.废除特权C.奖励耕战D.厉行法治5.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
其意在说明,秦始皇()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6.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12月)试卷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12月)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61ae075c850ad02de8041fe.png)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12月)试卷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
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礼乐制度2.战国时,各国官吏的任用一般都实行俸禄制度。
俸禄制度代替了食邑制度(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提高了平民政治地位3.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结合下面书影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A.孔孟儒家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等能够说明当时( )A.妇女社会地位低下B.官吏生活比较腐败C.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D.丝织业比较发达5.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在此,他旨在强调科举制()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6.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
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
”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C.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7.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
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d613f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1.png)
“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考古学家早年在安阳殷墟清理出的商代马车均是直衡车(古车前端架于马项之上的横末是直的)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
受此启发,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
由此可见,商代甲骨文()A.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B.再现了商代马车演变C.实现了艺术与现实的结合D.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
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
上述观念说明当时()A.注重维护公共政治秩序B.宗法分封体制受到冲击C.社会等级意识深入人心D.儒家伦理观念影响深远3.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
这一状况说明()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正孕育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5.下图是学者统计的唐代科举制下少数民族登科人数分布情况。
这可用来说明唐代()A.国力盛衰影响登科数量B.庶族子弟入仕日益受阻C.进士科目考试难度最低D.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认同A.让利于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规范了市场经济的有序经营C.确立了中央财政的优势地位D.解决了冗费带来的财政压力7.15世纪至16世纪中期,中国内部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银价,受利益驱使,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
福建省永安一中等三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永安一中等三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a8e385dd3383c4bb4cd2f3.png)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i-28Mg-24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反应B.蚊虫叮咬处感到疼痛是有甲酸注入人体的缘故,涂肥皂水可减轻疼痛是利用其弱碱性C.月饼包装盒中的铁粉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D.利用明矾净水,可以达到杀菌消毒和沉淀悬浮物的目的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核内质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的核素Ts可表示为:174117TsB.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C.COCl2的结构式为:D.H2O2的电子式为:H+[]2-H+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进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B.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但SiO2不属于两性氧化物C.AgCl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AgCl是弱电解质D.烧碱、纯碱、熟石灰均属于碱4.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6g 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0.2N AB.标准状况下,2.24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C.18gH218O和2H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9N AD.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硫化亚铁与稀硝酸混合反应:2H ++FeS=H 2S↑+Fe 2+B .酸化NaIO 3和NaI 的混合溶液,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变蓝色:5I −+IO 3−+6H +3I 2+3H 2OC .Ba(OH)2与等物质的量NaHSO 4混合:Ba 2++2OH -+2H ++SO 42-=BaSO 4↓+2H 2OD .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Cl 2↑+H 2↑6.短周期元素A 、B 、C 在周期表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6977af83d049649b6658a7.png)
永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在诸侯的墓葬中发现了九鼎和编钟等葬品,而在西周时期,九鼎是天子的象征,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 项。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
2019福建,高三历史联考试卷
![2019福建,高三历史联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57fb5e3a58da0116c17498c.png)
【高考模拟试卷】“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人之所以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相信成为鬼神的祖先是他们与至上神上帝之间的纽带,仍然有赏罚的能力。
而周人祭祀祖先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宗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者。
由此可见,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文化A.突出宗法等级秩序 B.彰显人文理性因素C.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D.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2.《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 赋税征收以实物为主B. 闭关政策下农民负担较重C. 各关口税率不尽相同D.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3.后世史家评论汉朝政局时说:“先有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国家大权,逐渐由三公而旁落于刺史州牧之手……形成豪杰割据之势。
”这表明当时A.地方王国的问题亟待解决 B.皇权与门阀政治相对平衡C.中央集权制在变革中发展 D.监察官员缺乏制衡的机制4.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
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
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
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5.《宋会要辑稿》:“顿亩,间架,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邻人,牙人写契人签字。
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初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初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56143705087632301212df.png)
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初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后才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强化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表明明朝严格限制中外通商贸易,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2.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参考答案: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能力。
从材料“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说明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3. 恩格斯指出:“最先承认人权的美国宪法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阶级的特权受了指斥,而人种的特权,则为法律所神圣化。
”这说明A.1787年美国宪法存在致命错误B.美国黑人奴隶没有得到基本的人权C.美国资产阶级享有法律特权D.美国宪法也有悖于人权理念的地方参考答案:D略4.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福建省永安一中等三校2019届高三12月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有答案
![福建省永安一中等三校2019届高三12月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73c2fc08a1284ac85043da.png)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人之所以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相信成为鬼神的祖先是他们与至上神上帝之间的纽带,仍然有赏罚的能力。
而周人祭祀祖先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宗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者。
由此可见,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文化A.突出宗法等级秩序 B.彰显人文理性因素C.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D.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2.《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 赋税征收以实物为主B. 闭关政策下农民负担较重C. 各关口税率不尽相同D.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3.后世史家评论汉朝政局时说:“先有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国家大权,逐渐由三公而旁落于刺史州牧之手……形成豪杰割据之势。
”这表明当时A.地方王国的问题亟待解决 B.皇权与门阀政治相对平衡C.中央集权制在变革中发展 D.监察官员缺乏制衡的机制4.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
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
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
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5.《宋会要辑稿》:“顿亩,间架,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邻人,牙人写契人签字。
福建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5f0ccc57c1cfad6195fa749.png)
福建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人之所以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相信成为鬼神的祖先是他们与至上神上帝之间的纽带,仍然有赏罚的能力。
而周人祭祀祖先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宗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者。
由此可见,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文化A. 突出宗法等级秩序B. 彰显人文理性因素C. 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D. 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答案】B【解析】【详解】从商人祭祀带有神权色彩到周代祭祀“‘有功列于民’者”,体现了周代政治文化突显人性和理性的一面,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的内容,排除A项;祭祀祖先的对象是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的人,并不代表有功利主义色彩,排除C项;周代祭祀祖先的对象变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非商代的鬼神,说明周代政治的神权色彩有所弱化,故D项错误。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198c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6.png)
选择题如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答案】C【解析】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政府收入中钱币所占比例上升,实物所占比例下降,这种变化说明这一时期货币使用量增大,商品经济活跃,故选C;图示主要反映了政府收入种类的比例变化,没有体现动乱对政府收入的影响,排除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
选择题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田赋类漕运类水利类荒政类盐政类钱法类,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时田赋类漕运类水利类荒政类盐政类钱法类13种57种50种22种30种4种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看,田赋、漕运、水利、荒政、盐政、钱法都是政府主导的,这反映出明朝政府主导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农业税(田赋)是其中一类,没有涉及农业税的比重,故A项排除;当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当时白银是流入中国的,排除D。
选择题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行商倪宏文欠英商货银一万多两而无力归还,皇帝谕令其“胞兄倪宏业、外甥蔡文观代还银六千两,余银五千余两着该管督抚及承审之府州县,照数赔完贮库,俟夷商等到粤给还”。
并规定此后行商破产无力归还“行欠”,应“著令通行,分限代还”。
这反映出当时A.小农经济制约着外贸发展B.清廷缺乏近代外交常识C.行商亦官亦商的显著特征D.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答案】B【解析】材料中无论是清政府出面归还“行欠”,还是“著令通行,分限代还”,行商的破产都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这种做法显得十分愚昧无知。
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经营对外贸易破产后从无同行归还欠款的先例,更无政府代为归还一说,况且债权人在借贷时也需承担一定的商业风险,这反映出清政府在处理“行欠”问题上缺乏近代外交常识,不能按照国际惯例来行使主权,故选B项;行商破产原因很多,小农经济并不一定是其破产的原因,且材料也未反映农业与外贸的关系,排除A项;清代行商的确具有亦官亦商的特征,但材料并未反映这一特征,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清政府通过政府介入解决行欠的问题,并未反映白银大量外流的信息,排除D项。
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4aacd15ef7ba0d4b733b12.png)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永安三中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A、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议于群臣”可知该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故选D。
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
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答案选C项。
材料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
本题难度不大,首先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出D项是无关项。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说法错误。
2024届福建省三校协作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福建省三校协作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3b73a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1.png)
“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yi 治理、安定)民”。
材料中的“中国”指当时A. 统治的地域中心B. 汉文化影响范围C. 封建政权的称谓D. 中华民族的总称2. 云梦秦简中《秦律十八种》规定:“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还强调,为官为吏要有“怵惕之心”即戒备畏惧之心。
由此可见秦朝( )A. 强调忠君爱国B. 提倡以吏为师C. 注重吏治建设D. 加强思想控制3.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继承了两汉史学的传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
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
这说明当时( )A. 治史深受传统史学影响B. 少数民族政权发展迅速C. 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D. 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4. 以下两图分别为唐朝前期和后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情况。
这一变化()的A. 体现了政治局势的变动B. 揭开了江南开发的序幕C. 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 加速了唐朝的分崩离析5. 宋代《书林清话》记载:“宋刻经、子,开始使用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等编辑出版方式,丰富了出版编辑语言,使得出版内容更加明晰,且在这一编校方法中,坊刻书占有大多数,大都供士人贴括(科举应考)之用”。
这说明当时()A. 科举考试选拔范围扩大B. 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C. 刻书行业商业意识增强D. 活字印刷术日益普及化6. 《元史·百官志》记载,户部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而宣徽院掌管诸王宗戚、蒙古万户的粮食和差发;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但大宗正府掌管诸王驸马的刑事词讼;兵部和枢密院分掌屯田和兵甲征调,但无法介入诸王驸马私属军队的管领,由此可见当时()A.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B. 因俗而治分配合理C. 官制设置有职能重叠D. 汉化程度不断提高7. 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历法《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edc9ec9ec3d5bbfc0a7417.png)
永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A.三公九卿制B.内外朝制度C. 三省六部制D. 一省制4.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5.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6.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人之所以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相信成为鬼神的祖先是他们与至上神上帝之间的纽带,仍然有赏罚的能力。
而周人祭祀祖先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宗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者。
由此可见,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文化A.突出宗法等级秩序 B.彰显人文理性因素C.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D.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2.《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 赋税征收以实物为主B. 闭关政策下农民负担较重C. 各关口税率不尽相同D. 政府推行抑商政策3.后世史家评论汉朝政局时说:“先有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国家大权,逐渐由三公而旁落于刺史州牧之手……形成豪杰割据之势。
”这表明当时A.地方王国的问题亟待解决 B.皇权与门阀政治相对平衡C.中央集权制在变革中发展 D.监察官员缺乏制衡的机制4.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
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
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
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5.《宋会要辑稿》:“顿亩,间架,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邻人,牙人写契人签字。
”…只有经官府印押的红契才是买主取得所有权的有效凭证,白契(没有数纳契税和未加盖官印的契约)不受法律保护,涉及土地诉讼只有红契才有公证的性能。
这种做法A.说明官府禁止民间土地买卖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有利于保证官府的赋税征收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
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A.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B.白银大量外流C.农业生产未受到重视 D.市民阶层兴起7.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
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8.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最高裁判官,由他们发布具有法律作用的告示,以告示拟就的办案原则指导司法实践,以规范补充和提高市民法。
所有的告示都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最终自成体系,被称之为最高裁判官法。
据此可知,最高裁判官法A.取代了市民法的法律内容 B.有助于推动罗马法的发展C.导致罗马司法实践的混乱 D.保留了罗马习惯法的陋习9.按照中国传统的经营思想经营中的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不被他人所窥识,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经营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目。
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 B.人们对洋务企业缺乏信任C.适应近代传媒信息发展潮流 D.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10.19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
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
这反映了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D.强化儒家传统学说是维新派的宗旨11.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12.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
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13.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
据此可知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 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C.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 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14.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主要目的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C.尝试寻找中国式发展资本主义的模式 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15.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
这突出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C.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D.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16.据记载,1935-1942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150余家,平均每年建厂19个,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9家,1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资本总额5202元,为民国前期资本总额的28倍。
这表明抗战时期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B.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效果明显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D.政府加大中西问题发展投入17.1940年1月11日,毛泽东说:“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
”这一讲话旨在A.痛斥日寇侵华的残暴罪行 B.鼓励民主人士积极投身抗战C.维护国共合作的抗日局面 D.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行为18.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
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19.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
这些现象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0.18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
此状况可折射出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C.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21.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总数比例(%)上等阶级8 3.0中等阶级142 53.4底层中等阶级85 32.0劳工阶级31 11.6AC.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22.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
可见英国内阁制度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2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
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
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24.1848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A.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C.19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计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
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
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
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
“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
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
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
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
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
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
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
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
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
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