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了解纯培养的原理及方法,以及熟悉细菌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
二、实验原理1.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细菌分离培养是指将混合菌落中的单一细菌分离出来,使其在无竞争的环境中独立生长。
常用的方法有均匀涂布法、斜坡涂布法和点式涂布法。
2. 纯培养原理及方法纯培养是指将混合菌落中同一种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单独培养。
常用的方法有挑选法和稀释法。
3. 细菌培养基制备与使用细菌培养基是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和条件的一种人工环境。
根据不同需求可制备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基,如寒偏好性、厭氧性、选择性、差异性等。
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普通营养琼脂平板、LB 平板等。
三、实验步骤1. 细菌分离培养(1)取一支无菌的铂丝,将其消毒并冷却。
(2)取一份混合菌落,将铂丝在其表面轻轻刮几下,使细菌附着在铂丝上。
(3)将铂丝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4)重复以上步骤,涂布多个琼脂平板。
(5)将琼脂平板放置于恒温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2. 纯培养(1)取一份混合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挑选出同一种细菌。
(2)取一支无菌的铂丝,在混合菌落表面轻轻刮几下,使细菌附着在铂丝上。
(3)将铂丝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并进行单独培养。
3. 细菌培养基制备与使用(1)按照需要制备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基,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将需要进行分离或纯化的混合菌落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四、实验结果1. 细菌分离培养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可看到琼脂平板上出现单一的细菌菌落。
2. 纯培养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可看到琼脂平板上只有挑选出的同一种细菌菌落。
3. 细菌培养基制备与使用制备好的细菌培养基可用于分离、纯化和大量繁殖特定细菌。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器材需消毒并严格无菌操作。
2. 均匀涂布法需注意铂丝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3. 液体培养基需注意摇晃均匀以使细菌均匀分布。
4.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工作台面。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
2. 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
3. 培养出单一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和研究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培养是指将混合菌落中的单一细菌分离出来,使其在无竞争的环境中独立生长。
常用的方法有均匀涂布法、斜坡涂布法和点式涂布法。
本实验采用均匀涂布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2. 细菌样本:土壤样本3. 仪器:无菌操作台、无菌镊子、无菌移液器、无菌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箱等四、实验步骤1. 无菌操作: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培养基平板倒置放置,待平板凝固。
2. 取样:用无菌镊子取少量土壤样本,放入无菌试管中。
3. 制备土壤悬液: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用无菌移液器充分振荡,使土壤样本充分悬浮。
4. 稀释:取适量土壤悬液,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备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5. 接种:用无菌接种环蘸取稀释后的土壤悬液,均匀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表面。
6. 培养:将涂布好的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7. 观察结果:定期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平板上有不同形态的菌落生长,说明土壤样本中存在多种细菌。
2. 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初步判断部分菌落可能为同一种细菌。
3. 对疑似同种细菌的菌落进行挑取,进行纯培养。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均匀涂布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操作简单,易于观察菌落特征。
2. 在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以免污染样本和培养基。
3.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4.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的生长特性,掌握了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2)各种物品的准备
取出待检病料,置于工作台上;接种前准备好酒精灯、接种环、火柴、酒精棉球、试管架等。如有超净工作台,应先打开通风机,过滤除尘,如有紫外线灯应同时打开,10-15min后可开始工作。不论在桌面上还是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都要事先作好准备工作,把所用的物品器械摆好。
(3)平板划线
3.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法
通常使用物理去氧、化学去氧和生物去氧,实验室常用:厌氧培养箱、厌氧肉汤
4.细菌的纯培养与移植接种
分离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获得纯培养。细菌的纯培养就是只含一种细菌的培养物,最理想的纯培养是一个细菌的后代。细菌的移植接种就是把某种细菌材料移种到一个新的培养基上,使它在其上生长。
(2)培养基
需氧菌常用邓亨氏(Dunham)蛋白胨水溶液加0.5%-0.7%的琼脂+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特定糖或醇(见附录)(有市售各种微量发酵管也可用)。厌氧菌用含胨、盐、硫羟代乙醇酸钠、琼脂的高层半固体培养基半指示剂同上。
(3)试验方法
① 琼脂斜面培养物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穿刺接种于糖发酵管深部(勿穿到管底!)。
γ溶血:即不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红细胞没有溶解或缺损。
③ 色素
有些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菌落和周围的培养基出现绿色、金黄色、白色、橙色、柠檬色等颜色,产生的色素有水溶性或脂溶性。
④ 气味
某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可产生特殊气味,如铜绿假单胞菌(生姜气味)、变形杆菌(巧克力烧焦的臭味)、厌氧梭菌(腐败的恶臭味)、白色假丝酵母菌(酵母味)和放线菌(泥土味)等。
(1)加热处理法
当怀疑病原菌为芽胞菌时,可加入5-10倍灭菌生理盐水研磨(液体病料除外),75℃水浴30min(或80℃ 15-2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包括杂菌及病原菌);然后将处理过的病料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
细菌分离鉴定(完整版)
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目的要求:熟悉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细菌分离鉴定。
实验内容:一、脓汁、咽拭子等标本中病原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标本采集1.脓拭子:用无菌棉签蘸取患处深部脓液或分泌物少许,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2.痰拭子:用消毒容器收集病人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脓稠痰块,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3.咽拭子:嘱病人把口张大,用压舌板压住舌根,用无菌棉签迅速蘸取咽部分泌物,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4.血标本:疑为败血症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静脉采血,床旁直接加入含50ml的肉汤瓶内,立即摇匀后送培养。
5.脑脊液:对疑似流脑患者,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立即行直接床旁接种(送检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6.尿道、阴-道分泌物:对可疑淋病患者,男性可从尿道取材,取材时导尿管应进入尿道1cm~2cm,如为刚排尿,应等待1h左右;女性则可以从宫颈口取分泌物,当内窥器插入宫颈口后应稍等片刻,再旋转取出,取材应立即送检,不可放置冰箱。
(二)分离鉴定程序待检标本可直接做涂片染色检查鉴定,必要时可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致病性鉴定。
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检查程序如下。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脓、痰、咽拭子分泌物、脑脊液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血琼脂平板→涂片、染色、镜检↑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血液、穿刺液→肉汤培养基纯分离致病性测定↓药敏试验如培养液混浊时可涂片、染色、镜检(三)常见临床标本的检查方法1.脓拭子在脓汁中除了球菌外,也有杆菌存在,例如革兰阳性的有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的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此外尚可有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
材料(1) 标本:脓拭子(2) 培养基:血琼脂平板(3) 兔血浆、白色滤纸片、无菌生理盐水、载玻片方法脓汁→革兰染色→镜检↓↑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情况↓致病力试验(1)将脓拭子作革兰染色,镜检(先作培养再涂片以免污染),鉴定材料《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培养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不同细菌的生长特性和菌落形态。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的微生物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通过将混合菌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菌种。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种、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生物安全柜、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称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干粉,加入适量无菌水,混匀后煮沸溶解,待冷却至50℃左右,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
2. 接种: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进行划线。
3. 恒温培养:将划线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菌落:观察菌落形态,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
5. 纯化菌种:根据菌落特征,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纯化。
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于新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再次观察菌落形态,确认纯化成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形态:大肠杆菌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约为2-3mm,白色。
2. 纯化菌种:通过观察菌落特征,挑选出单个菌落进行纯化,成功得到纯化的大肠杆菌。
六、实验总结本次细菌分离培养实训,使我掌握了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不同细菌的生长特性和菌落形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无菌操作、接种、观察和记录等技能,为后续的微生物学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2. 接种环要灼烧灭菌,待冷却后再进行划线操作。
3. 观察菌落时,要仔细观察菌落形态,准确记录。
4. 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箱温度和湿度,保证菌落正常生长。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细菌菌株的鉴定,可以了解其形态特征、生理代谢特性以及致病性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离与鉴定,探索土壤中存在的细菌多样性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细菌培养基- 灭菌培养皿- 灭菌培养瓶- 灭菌培养管- 灭菌试管- 鉴定试剂2.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进行悬浮液制备。
b. 依次采用稀释涂布法、平板法和涂布法进行细菌的分离。
c. 将分离得到的单菌落转移到灭菌培养瓶中,进行单菌种的纯化培养。
d.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从土壤样品中成功分离出多个细菌菌株,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工作。
通过形态学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细菌菌株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菌落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特性。
进一步的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这些细菌菌株在碳源利用、氧需求、温度耐受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有些菌株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代谢活动,而有些菌株则对特定的碳源有较强的选择性。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一些细菌菌株对氧气的需求不同,有些菌株是厌氧菌,而有些则是好氧菌。
这些差异可能与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有关。
在鉴定试验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鉴定试剂来确定这些细菌菌株的分类地位。
通过鉴定试剂的反应,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这些菌株的属于某一类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然而,要进一步确定它们的物种归属,还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工作,如16S rRNA基因测序等。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多个土壤中的细菌菌株。
这些菌株在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上存在差异,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细菌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细菌群体分离出单一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细菌培养基–细菌样本–灭菌培养皿–恒温培养箱–微量移液器–菌液均匀涂布器–培养皿铺平仪2.实验步骤:1.从细菌样本中取一小滴,用微量移液器滴入灭菌培养皿中。
2.使用菌液均匀涂布器将细菌样本涂布在含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上。
3.使用培养皿铺平仪将培养皿铺平,确保细菌样本均匀分布。
4.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5.取出培养皿,观察并记录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在所使用的细菌样本中,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
根据观察,我们将这些菌株分为三类,分别是A、B和C。
•类别A:这类菌株呈现出圆形和平坦的菌落形态,表面光滑,边缘清晰。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浅黄色。
•类别B: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较类别A更为凹凸不平,表面稍显粗糙。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乳白色。
•类别C: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类别A和B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不规则形状。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淡红色。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的细菌属。
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需要进行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些细菌的种属、毒力和抗生素抗性等特性。
结论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它为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初步鉴定了多个细菌菌株。
进一步的实验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菌株的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的结果对医学领域、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这些菌株的潜力,探索更多关于细菌的奥秘,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细菌分析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与培养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等方法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等特征,可以鉴定细菌的种类。
本实验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细菌分析鉴定:1.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2. 生理生化反应:通过测定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产物、颜色变化等,判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标准菌株;土壤、水、食品等样品。
2. 仪器:显微镜、细菌培养箱、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细菌分离与培养(1)将样品进行无菌处理,制成悬浊液。
(2)取适量悬浊液,分别接种于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如营养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等。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细菌培养箱中,培养适宜时间。
2. 细菌形态观察(1)取适量培养好的细菌,制成悬浊液。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3)记录观察结果。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1)将培养好的细菌接种于不同类型的生理生化试剂中,如糖发酵试剂、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等。
(2)观察试剂颜色变化、沉淀形成等反应现象。
(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分离与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标准菌株在相应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典型的菌落。
2. 细菌形态观察显微镜下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单个或成对排列;大肠杆菌呈杆状,单个或成链排列;肺炎克雷伯菌呈球形,单个或成对排列。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葡萄糖发酵呈阳性,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均呈阴性;大肠杆菌对葡萄糖发酵呈阳性,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均呈阴性;肺炎克雷伯菌对葡萄糖发酵呈阳性,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均呈阴性。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会使用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分离纯化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对微生物分离提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提纯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目的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获得纯培养。
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1. 平板划线法:将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连续划线,将微生物分散开,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然后将稀释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观察菌落形成情况,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玻璃棒、酒精灯、镊子、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无菌水,搅拌均匀。
2.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照配方称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溶解,调整pH至7.2-7.4,高压蒸汽灭菌。
3. 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灭菌后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棉签取适量土壤样品,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划线,重复划线,使菌落分散。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土壤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棒轻轻涂匀。
4. 培养与观察: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形成情况。
5. 菌落计数:根据菌落数量,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表面观察到单个菌落形成,证明分离成功。
2. 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菌落数量,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掌握了细菌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无菌操作技术,学会了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分离纯化方法。
细菌鉴定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菌培养与鉴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细菌的分离、纯化、染色、观察等基本技能。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细菌鉴定是指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特征,确定其种类的过程。
细菌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细菌样品、细菌培养基、生理盐水、接种环、无菌水、染色液等。
2. 实验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分离培养(1)取适量细菌样品,加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制成悬液。
(2)取少量悬液,涂布于细菌培养基表面,进行平板划线。
(3)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2. 细菌染色观察(1)将培养好的细菌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制成涂片。
(2)用酒精灯火焰固定涂片。
(3)用革兰氏染色法对涂片进行染色。
(4)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染色特性。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1)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选择合适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2)将细菌接种于相应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中成功分离出细菌,培养出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
2. 细菌染色观察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显示,该细菌具有以下生理生化特性:(1)能发酵葡萄糖,产生酸和气体。
(2)不能发酵乳糖。
(3)吲哚反应阳性。
(4)甲基红反应阳性。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判断该细菌为葡萄球菌属。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鉴定实习实验,我掌握了细菌分离、纯化、染色、观察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种细菌。
3. 了解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培养是指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混合物中,通过特定的方法将所需细菌分离出来,形成纯培养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简便、常用的分离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平板上划线,使菌液逐渐稀释,从而使单个细菌生长成单个菌落,便于分离纯种细菌。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
3. 工具: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无菌镊子、无菌移液器、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平板划线法分离纯种细菌(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
(2)将划线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新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重复划线分离。
2.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观察(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
(2)将划线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分离纯种细菌经过平板划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成功分离出纯种细菌。
2.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大肠杆菌菌落呈无色或淡黄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呈白色,边缘不整齐,表面有皱纹。
六、实验讨论1.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种细菌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接种环在琼脂平板上划线,使菌液逐渐稀释,从而使单个细菌生长成单个菌落。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 ppt课件
大肠杆菌细菌分离
粉红色或深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隆起 边缘整齐;
沙门氏菌细菌分离
圆形、微凸、边缘整齐、直径在
1~2 mm的小菌落,菌落无色透明、 淡黄色透明或外周透明中心黑色
蓝绿色或蓝色菌落,产硫化氢菌 株菌落中心带黑色
实验室分离
链球菌在血液琼脂中生长为无色透明、 圆形、光滑、隆起的露滴状小菌落
□ 方法:
扩散法(纸片法) 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
试验方法
➢ 快速药敏试验:
由病料直接涂布药敏试验与病原菌分离同时进行(16-24h),可 根据药敏结果初步进行治疗。
➢ 前增菌法药敏试验:
挑取组织培养后菌落,放于灭菌肉汤培养液中,涂抹进行药敏实验 8-12h后观察结果。
➢ 传统法药敏试验:
•(4) 结果观察、判定标准
• 抑菌圈:用游标卡尺从平板背面精确测量各个抑菌圈直径(精确到 0.01mm),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原料药判 定按《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0》
• 成品药判定标准 : ﹥20 mm 极敏
(3)倾注平板法 主要用于水质(饮水)的细菌计数 将灭菌生理盐水适量稀释(通常做10-1-10-4稀释)的水质1ml,置灭 菌平皿内,注入以灭菌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15ml,混匀 ,待冷却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计数培养基内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毫升被检物的细菌数。
耗时较长(2-3天),对于一般养殖场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敏感性 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出病原菌,病原菌经纯培养后 ,进行药敏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出病原菌对某一药物的 敏感性。
操作过程
前增菌药敏试验
分离培养细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分离培养细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分离细菌的方法。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菌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
分离培养细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技术,通过分离培养,可以纯化细菌,便于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将细菌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划线,使细菌在琼脂上逐渐稀释,最终形成单个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细菌进行系列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成。
三、实验材料1. 细菌样品:土壤、水体、食品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3. 实验器材:接种环、无菌操作台、酒精灯、镊子、培养皿、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分离培养细菌(1)取适量细菌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系列稀释。
(2)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观察菌落形态(1)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平板划线。
(2)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菌落形态,记录菌落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3. 镜检细菌形态(1)取适量菌落,加入适量的无菌水,制成悬液。
(2)取一滴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记录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培养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观察到多个菌落形成,颜色、大小、形状各异。
2. 观察菌落形态通过平板划线法,观察到单个菌落,菌落形态各异,部分为革兰氏阳性菌,部分为革兰氏阴性菌。
3. 镜检细菌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形态,部分为球状,部分为杆状,部分为螺旋状。
六、实验结论1. 成功分离培养出多种细菌。
2. 掌握了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分离细菌的方法。
3. 熟悉了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到了细菌的形态。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报告细菌分离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它们的分离和鉴定对于研究微生物的特性以及应用于医学、环境和食品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实验,探索不同样本中的细菌种类和特性,并了解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室提供的样本:包括水、土壤、食物等。
2. 细菌培养基: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等。
3. 培养皿和试管:用于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4. 培养箱和恒温器: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5. 显微镜和染色剂:用于观察和染色细菌。
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将不同样本(如水、土壤、食物)分别取样,用无菌技术将其转移到试管中。
2. 稀释:将样本进行适当稀释,以便于后续的细菌分离。
3. 分离:取适量的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用无菌棉签进行均匀涂抹,然后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4. 鉴定: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进行显微镜观察。
根据菌落特征和显微镜观察结果,初步鉴定细菌种类。
5. 染色:根据需要,对细菌进行染色,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以进一步鉴定细菌种类。
6. 结果记录:将观察到的菌落特征、显微镜观察结果和染色结果记录下来,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从不同的样本中成功分离出了多种细菌。
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初步鉴定了其中的一些细菌种类。
例如,在水样中,我们观察到了革兰氏阴性菌的存在,这可能是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污染所致。
而在土壤样本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革兰氏阳性菌,这与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相关。
通过进一步的染色实验,我们对细菌种类进行了更准确的鉴定。
例如,通过革兰氏染色,我们确定了水样中存在的大肠杆菌,这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能来源于粪便污染。
而在土壤样本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抗酸菌,这可能与土壤中的特定环境条件有关。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不仅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还对于环境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分离及鉴定的实验方案
从土壤里分离及鉴定细菌的实验方案1实验材料:新鲜土壤。
a)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细菌半固体培养基;淀粉培养基;葡萄糖酵解培养基;乳糖酵解培养基;LB培养基b) 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卢戈氏碘液、95% 乙醇、5%孔雀绿水溶液、无菌水等c) 仪器:有玻璃珠100ml三角瓶(1)、培养皿(50套)、试管(20支)、移液管(3支)、烧杯、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涂布棒、U型管、德汉氏小管、酒精灯、漏斗、接种环、滤纸、棉塞、牛皮纸、无菌操作台、灭菌锅、纱布,电子天平、记号笔,火材等相关培养基的配方:相关培养基的配方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琼脂15—20g水1000mlNaCl5gPH 7.4—7.6高氏NaCl 0.5g KNO3 1g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琼脂15—20g水1000ml.K2HPO4•3H2O 0.5gMgSO4• 7H2O 0.5gFeSO4•7H2O 0.01g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葡萄糖20g马铃薯200g琼脂15~20g水1000ml细菌半固体培养基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琼脂0.35-0.4PH 7.6淀粉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10g琼脂15~20g水1000ml NaCl 5g可溶性淀粉2g葡萄糖酵解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1000ml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 PH 7.6乳糖酵解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水1000mlNaCl 5g乳糖5gLB 培养基酵母膏5g蛋白胨10g水1000mlNaCl 10g PH7.01.1实验总流程LB培养基1土壤取样:2制备土壤稀释液:2.1. 称取土壤1g,放入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 20min,即为稀释10-2的土壤悬液。
2.2. 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分别编上10-3、10--4、10-5、10-6。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分离和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培养基和试剂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鉴定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实验技术之一,通过对细菌的分离、培养、观察和鉴定,可以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等。
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涂布分离法、显微镜观察、生化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壤、水、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葡萄糖、乳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酚红指示剂等。
2. 实验试剂: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平板、无菌试管、无菌移液器、酒精灯、火焰灯、显微镜、烧杯、玻璃棒、试管夹、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的采集:在野外选择合适地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2. 培养基的制备: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等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煮沸溶解,冷却至50-60℃,加入酚红指示剂,调整pH至7.2-7.4,分装于无菌平板中,待凝固。
3. 平板划线法:将无菌棉签蘸取土壤样品,在平板上划线,划线方向要垂直,重复划线,使细菌分散。
4. 涂布分离法:将无菌棉签蘸取土壤样品,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用无菌镊子轻轻按压,使细菌均匀分布。
5. 微生物培养: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
6. 鉴定:观察菌落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7. 生化反应:将纯化后的细菌接种于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进行生理生化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特征:在平板上观察到多种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各异。
2. 生化反应: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出以下细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光泽,触之粘稠。
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不发酵蔗糖、鼠李糖;产生吲哚、硫化氢、氨气;不产生过氧化氢酶。
(2)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光泽。
细菌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前沿2细菌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陈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自然界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快、代谢活力强、易变异,大大增加了细菌鉴定的难度。
在细菌鉴定中,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注意相关事宜。
下面分享有关细菌鉴别的一些知识。
1细菌鉴定方法细菌(Bacteria)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
细菌对人类活动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如消化道、接触、呼吸道、蚊虫叮咬等)在正常人群中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如乳酪、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
细菌鉴定是指将未知细菌按生物学特征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菌种比较其相似性,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分类地位的过程。
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有:(1)生物鉴定法,主要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代谢产物的差异进行细菌鉴定,如糖分解产物试验、氧化酶试验等。
(2)血清学鉴定,适用于含较多血清型的细菌,常用的方法有玻片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协同凝集试验等,也属于血清学鉴定方法。
(3)分子生物学检测,较适用于人工培养基无法生长、生长速度缓慢、对营养要求高、不易培养的细菌,如核酸杂交、生物芯片、核酸扩增技术等。
(4)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常见分离菌,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5)质谱技术,这是一种新型技术,灵敏度高。
2细菌鉴定注意事项2.1 确保纯培养物若一个菌落的所有细菌来源一个亲代细胞,那么称这一菌落为“纯培养”。
一般而言,直接从植物、动物、一般环境中分离出来的细菌,较少获得纯培养。
细菌鉴定的第一步是获得每种细菌的纯培养物,因为混合培养物的特征试验反应不可用于鉴定。
获得纯培养物的技术需要根据所研究的菌株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涂布平板法、倾注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厌氧法、富集培养法、单细胞挑取法等。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临床标本培养基选择
生殖道标本根据临床医生所写的检验项 目接种相应的平板及操作:
淋球菌培养接种淋球菌平板;念珠菌培养接 种沙保罗培养基;支原体培养则按《支原体培 养的操作规程》操作;作普通培养则接种血平 板和巧克力平板
观察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现象
血平板: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 面、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 mac平板: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 湿润度、黏度 巧克力平板:大小、形状、颜色、透明 度、湿润度、黏度
操作原则:无菌操作(烧灼灭菌)
Aseptic area 10-20cm
外焰 内焰 焰芯
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标本 沾取标本 接种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环境
细菌接种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
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方法: ★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少的标本
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 器、标识、检验目的等。
所有拒收或退回标本均应在登记本上登 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送检医师、送检项目、拒收(退回)原因、拒收 时间、经手人等
痰标本涂片染色低倍镜下分类
分级 白细胞(个) 上皮细胞(个)
A
>25
<10
B
>25
<25
C
<10
>25
革兰染色步骤
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分离细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
3. 了解细菌纯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和纯化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将混合菌液中的细菌分离出来,得到单个菌落,从而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分离。
1. 平板划线法:将菌液滴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接种针划线,使菌液在平板上逐渐稀释,最终形成单个菌落。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将适量稀释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使菌液在平板上稀释至形成单个菌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水、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接种针、酒精灯、无菌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2. 实验菌种:待分离的细菌菌液。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溶解于蒸馏水中,调整pH至7.0-7.2,分装于无菌培养皿中,高压灭菌。
2. 菌液制备:将待分离的细菌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稀释。
3. 平板划线法分离:(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菌液,在平板上划线。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 观察结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在平板上观察到多个菌落,其中有些菌落可能为单个菌落,但有些菌落可能为多个细菌聚集而成。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平板上观察到单个菌落,说明菌液已成功分离。
六、实验讨论1. 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时,划线次数和划线速度对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
划线次数过多或过少、划线速度过快或过慢,均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细菌的分离及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1)分离培养前应考虑所分离的细菌的特性,选择适合其生长需要的培养基(需氧还是厌氧、营养的要求高还是不高、培养温度等)等。
例如:链球菌在普通琼脂不长,要加血清或血液。
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要求较低,普通的培养基即可生长。
2)防止污染。
分离培养的整个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
培养基和一切用具必须彻底灭菌;操作时必须靠近火焰;操作完毕后,禁止再让培养基接触外界空气。
3)防止接种器械过热,很容易杀死分离培养的细菌,如接种环在烧灼灭菌后,不能立即钓取细菌材料,应在酒精灯旁凉凉;另外还应注意防止已钓取菌料的接种环,不慎通过火焰而将细菌杀死。
4)初代分离时发现有多种细菌,观察找到目的菌落,再拿一肉汤培养基纯化培养。
然后在接种实验动物,作成凝集抗原,做血清学鉴定,。
还可以反过来做抹片染色观察。
3.分离培养的方法:主要分需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和需要CO菌的培养分离方法。
1)需氧菌的分离培养法(1)平板划线法:划线后有单个菌落,便于观察菌落的形态、溶血性等。
方法左手拿琼脂平板,使其与水平面成45。
角;右手拿铂金耳,使之与水平面平行,靠近酒精灯火焰操作。
将接种环于酒精灯火焰中灼烧灭菌,待其冷却后,蘸取欲检材料少许,注意不要划破琼脂,不要划得太疏,以免造成浪费,不要重复划线,以免形成菌苔。
划线方法:方格划线、蛇形划线、区域划线、交叉划线,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划线。
划毕,将接种环烧灼灭菌,于皿底用蜡笔标记被检材料名称及日期,倒转置恒温箱中培养。
2)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厌氧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不能有游离氧的存在。
故在培养厌氧菌时,必须创造一个厌氧环境,一般以降低氧的张力或保持减低的氧张力为原则。
目前应用于厌氧菌的分离方法颇多,现就其中较简便且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1)焦性没食子酸法利用焦性没食子酸在碱性溶液内能大量地吸收氧的原理进行厌氧培养。
通常100cm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g,1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1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公正、精准
大肠杆菌细菌分离
粉红色或深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边缘整齐;
科学、公正、精准
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隆起
沙门氏菌细菌分离
圆形、微凸、边缘整齐、直径在 1~2 mm的小菌落,菌落无色透明、 淡黄色透明或外周透明中心黑色
科学、公正、精准
蓝绿色或蓝色菌落,产硫化氢菌 株菌落中心带黑色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
科学、公正、精准
建立无菌观念
• 什么是无菌
无菌,指没有活菌的意思,又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 在培养基、发酵设备等处于无菌的前提下,微生物接种后,才能实现 纯种培养,最终得到所需的产品。
科学、公正、精准
科学、公正、精准
接种方法
• • • • •
曲线划线法、分区划线法 倾注法、涂布法(细菌计数) 斜面接种法(生化鉴定、保存菌种) 穿刺培养法(生化鉴定、保存菌种)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科学、公正、精准
操作过程 • (3)涂板、贴纸片:
用灭菌棉签沾取稀释的培养液,在管壁清碰几下,挤掉多余水
分,均匀涂抹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反复几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度, 最后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并贴上药敏纸片,37℃倒置培养 8
- 18h,观察结果。
科学、公正、精准
•(4) 结果观察、判定标准
科学、公正、精准
大肠杆菌形态鉴定
科学、公正、精准
沙门氏菌形态鉴定
科学、公正、精准
巴氏杆菌形态鉴定
科学、公正、精准
链球菌形态鉴定
科学、公正、精准
葡萄球菌形态鉴定
科学、公正、精准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
◇ 糖类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类的酶,分解糖能力不同,产生代谢物 不同,看细菌是否分解各类糖,是否产酸产气。
• 抑菌圈:用游标卡尺从平板背面精确测量各个抑菌圈直径 (精确 到 0.01mm),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原料药判定 按《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0》 • 成品药判定标准 : ﹥20 mm • 15-20 mm 极敏 高敏
•
•
10-14 mm
<10 mm
中敏
不敏
• 选药原则:敏感而价格低的药,实际的运用 • 过程中应交叉给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科学、公正、精准
(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增菌法) 用棉签或接种环挑取病料或菌落,在试管壁和液面交界处轻轻研 磨,使菌团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3)倾注平板法 主要用于水质(饮水)的细菌计数 将灭菌生理盐水适量稀释(通常做10-1-10-4稀释)的水质1ml,置灭 菌平皿内,注入以灭菌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15ml,混匀, 待冷却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计数培养基内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毫升被检物的细菌数。
科学、公正、精准
• 常用的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1)染色步骤 ①结晶紫初染:结晶紫染色1.5min,水洗,甩干 ②碘液媒染:碘液染色2min,水洗,甩干 ③酒精脱色:95%乙醇脱色,20—30s,脱色到无1.5min ,水洗,吸水纸吸干。 (2)结果 革兰氏阳性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紫红色。
科学、公正、精准
科学、公正、精准
科学、公正、精准
科学、公正、精准
细菌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无菌观念要加强,双重保护很重要。 2、发病前期好时机,最好三两混合取。 3、细菌分离常练习,分离手法越熟练。 4、染色三不过 涂片不宜过厚,固定不宜过热,脱色不宜过度。 5、药敏实验方法多,选取最佳很重要。
科学、公正、精准
◇ 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
原理:又称氧化/发酵试验,观察细菌对葡萄糖分解过程中是利用分子 氧(氧化性),还是无氧酵解(发酵型),或不分解葡萄糖(产碱性 )
◇ 三糖铁试验
原理:三糖铁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以及是否产生硫化氢,可 初步鉴定细菌的菌属。
科学、公正、精准
生化鉴定
科学、公正、精准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科学、公正、精准
科学、公正、精准
科学、公正、精准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
主要针对性用于临床发病动物组织脏器,粪便中的细菌时对某一种 细菌的分离,通过分离,使细菌在平板中分散生长,便于观察单个菌 落特性,也易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科学、公正、精准
1.基本条件 (1)接种用具:棉签、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2)培养箱:普通恒温培养箱 (3)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 (4)培养基: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SS琼脂 2.接种方法 分区划线法 ①用棉签先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的第一区并作数次划线,再在二、三 …… 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②每划一个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待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 区域的划分应接触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 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③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以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
科学、公正、精准
操作过程
前增菌药敏试验
(1)样品处理: • 用灭菌棉签沾取组织内部,然后打开装有增菌液(营养肉汤) 的管子,使增菌液与棉签充分混匀,盖上盖子,做好标记,放入恒 温箱中37℃培养12-24小时,此肉汤菌液为前增菌液。 (2)细菌分离培养: • 待取出装有沾取病变组织灭菌棉签的试管,观察营养肉汤中的 细菌变混浊。若变混浊,用接种环挑取菌液,无菌操作划线接种于 麦康凯琼脂、SS琼脂,37℃培养12-24h,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初 步判定感染病原菌的类型。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药敏试验)
–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 。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体外能够抑制 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
方法:
扩散法(纸片法)
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
科学、公正、精准
试验方法
快速药敏试验:
由病料直接涂布药敏试验与病原菌分离同时进行(16-24h),可 根据药敏结果初步进行治疗。
前增菌法药敏试验:
挑取组织培养后菌落,放于灭菌肉汤培养液中,涂抹进行药敏实 验8-12h后观察结果。
传统法药敏试验:
耗时较长(2-3天),对于一般养殖场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敏感性 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出病原菌,病原菌经纯培养后 ,进行药敏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出病原菌对某一药物的 敏感性。
实验室分离
链球菌在血液琼脂中生长为无色透明、 圆形、光滑、隆起的露滴状小菌落
科学、公正、精准
巴氏杆菌在血琼脂平板生长为 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 落
形态学检查
• 染色标本的检查
通过对标本的涂片及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染色特性, 一及荚膜、鞭毛、芽孢、异染颗粒等结构,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或 诊断。 1.涂片:从肉汤或平板上挑取菌液或菌落,涂布在滴有生理盐水的玻 片上,涂片厚薄适当。 2.固定:涂片干燥后,在火焰上迅速通过3次,加热固定。 3.染色:滴加染液覆盖菌膜。 4.脱色:乙醇是最常用的脱色剂,70%乙醇和无机酸脱色能力强。 5.复染:复染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着色。
中国最专业的规模化养殖场健康检测服务机构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科学、公正、精准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的意义
1
*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无菌操作 *常规病原菌的分离流程
2
*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
3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细菌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科学、公正、精准
意义
超级耐药菌
健康养殖 确诊疾病 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