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力环流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1.大气运动的原因:________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______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概念:由于地面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________的形式。
3.热力环流基本规律(1)一个过程:用箭头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填写形成过程。
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1)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的气压值;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常见热力环流形成及影响精讲点拨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但是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1.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及应用: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及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和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2.沙漠和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①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气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气压;白天在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
高三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
高三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地球的热力环流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气候、天气和风向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对热力环流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来分析和解释一些与气候和天气相关的现象。
下面就让我们来系统地学习一下高三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指地球表面由于太阳热量的不均匀分布而形成的一种环流系统,它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
这些环流系统在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区域,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大气环流的形成。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较大,而极地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较小。
这种不均匀的太阳辐射分布导致了赤道地区温暖,而极地地区寒冷。
为了达到热平衡,热力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通过空气的运动来传递。
所以,在地球上形成了三个大气细胞: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赤道低压带。
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使得地表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这个低压带的特点是:热带雨林分布,降水量大,日照时间长。
这里的空气上升后向两侧流动。
往北流动的空气在副热带高压带下沉,形成适中降雨的中纬度地区;往南流动的空气在副热带高压带也下沉,形成干旱的沙漠地区。
从而形成大气环流中的副热带高压带。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副热带高压带。
由于在赤道低压带中空气上升后向两侧流动,使得副热带地区的空气向下下沉形成高压,这个高压带就是副热带高压带。
它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北部和南部都只有两个季风,造成的气候带是草原地带。
而且,由于这个高压带的存在,空气会向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流动,形成气流闭环。
最后,我们来了解极地低压带。
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很弱,导致了地表温度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形成高压。
这个高压会向赤道低压带周围的空气流动,形成气流闭环。
极地低压带的特点是:气温低、风力强、降水少。
热力环流高考知识点
热力环流高考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的概念热力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热量传递和空气运动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能量传递的重要机制之一,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二、热力环流的原理1. 热力环流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太阳辐射使得地球的赤道附近接收到的辐射能量较多,而极地地区则较少,导致温度差异。
2. 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导致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赤道地区的热空气上升后,随着高空的运动,逐渐往极地地区移动,形成高空的赤道西风带。
3. 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沉后,沿地表向赤道地区移动,形成地表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风带的形成使得热量能够从赤道地区向极地地区传输。
三、热力环流的重要性1. 热力环流是地球上水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关键过程。
它使得热量得以从赤道地区向极地地区分布,保持了地球的气候平衡。
2. 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各地区的气温、降水和季节特征,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3. 热力环流还对人类活动和经济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它影响着农业、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四、热力环流的主要特征1. 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高空的赤道西风带。
2. 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沉,形成地表的极地东风带。
3. 赤道地区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较低,形成温度差异。
4. 大规模的热力环流系统由赤道气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反气旋带组成。
5. 热力环流会受到地理因素、季节变化和地形的影响,使环流系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
五、热力环流中的主要风系1. 季风风系:一年内由地区性的气压变化和赤道气旋带的南北移动引起的风系统。
主要有东亚季风、印度季风等。
2. 主要风系统:包括东风带、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等。
东风带主要位于赤道附近,西风带主要位于副热带,副热带高压带则位于赤道和副热带之间。
六、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是热力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4.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2)
专题二热力环流微专题1 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知识链接】教材必修一P36,《优化设计》P59 归纳提升【典题导入】(2024·福建·一模)某校师生暑期到龙岩山区传统民居研学,发现该地天气晴热,微风环境下常有“穿堂风”。
图为该民居(坐北朝南)的“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民居“穿堂风”最明显的时段为()A.5:007:00B.9:0011:00C.13:0015:00D.17:0019:002.图示时段该民居近地面“穿堂风”的风向是()A.偏南风B.偏北风C.偏东风D.偏西风【核心归纳】一、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四大关键)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差异是前提和关键②影响: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降水增多,是避暑的好地方。
注意点;海风和陆风之间存在过渡性,且受到背景风的影响。
不能简单地认为,海边白天一定吹海风,夜晚一定吹陆风。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气流,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气流,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②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在水汽充足条件下,夜晚谷地长产生降水;而白天谷风吹向山坡,有利于山谷或盆地污染物扩散,谷风将水汽带到山坡,易凝云致雨。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的形成是突破口②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知识迁移】(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热力环流(共28张PPT)
(2014·山东)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
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 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B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
下图为某一区域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 分布状况图,图中与M、N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分别是甲、乙。
则下面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23
冬
季
风
地处胶东半岛的烟台 和威海,由于冬季降雪量 远高于纬度相近的其他地 区,因而有“雪窝”之称。
降雪在冬季呈现出两头 多、中减少的特点,即 初冬和初春降雪较多、 较大,原因为:初冬时 由于地面和海面的温度 差较大,容易形成降雪。 【偏北风经过渤海和黄 海时,得到的水汽和热 量较多】
分析年楚河谷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河谷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印度洋)的暖湿季风 (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较充沛;夜晚,河谷两岸山地降温 快,来自山顶的冷空气势力强,沿陡坡快速下沉,使河谷内的 暖湿空气强烈抬升而多夜雨。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以“拉萨夜雨”
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2分)。
13
14
15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 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 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 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 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与实例一、考纲透析(1) 描述热力环流及其形成的缘由,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2) 如何能抓住形成热力环流的几点规律。
(3) 怎样运用所学大气受热过程学问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同下垫面状况下形成的热力环流形式。
(4) 弄清如何依据热力环流学问,分析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体验高考(2021·大纲全国)一般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 (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消失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消失强劲的偏南风3.(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C.②④4.(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三、自建基础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太阳辐射能的不均,造成凹凸纬度间的差异。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3.关于热力环流的几点小学问:(1)同一地点,气压值是随高度的增加而;(2)同一地点,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3)高压、低压,是相对于而言。
4.热力环流的形成四、总结提高1.要留意一些规律的使用前提。
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状况下才成立。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地理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传递和循环运动。
它对于地球的气候形成、降水分布、风向风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1.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强,而极地地区辐射能量较弱。
这种能量差异导致了空气的温度差异,从而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具体来说,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的地表上升,使空气发生上升运动,形成低层对流层的热低压,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而高层对流层的冷空气则向极地地区运动,形成高气压带和寒带气候。
2. 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地球上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有三个,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热力带来的上升运动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降水量大。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空气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适宜旱作农业的发展。
极地低压带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形成低压带,盛行东北风等冷风。
3. 热带气旋与台风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洋面上形成并进化的气旋性天气系统,主要在副热带地区生成。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通常称为台风。
台风是一种具有强风和暴雨的气象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台风的形成与地区的热导、水汽含量、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4. 季风与热带雨林季风是一种与季节性风向变化相关的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
季风导致了这些地区在一年内气候、降水和温度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热带雨林则是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具有潮湿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5. 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与其他地球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例如,热力环流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的稳定和变化、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为人类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轮复习微专题--13:热力环流
微专题13--热力环流见微知著高考必赢!【真题链接】(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精讲】一、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注意: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高高低低(等压面凸向高处为高压,等压面凸向低处为低压)。
(2)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①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②两个气流运动方向a.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b.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③三个关系a.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b.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c.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右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二、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3.城市热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4.注意:在热力性质差异对比较明显的区域均存在热力环流,比如:林地和裸地、湖泊和陆地等。
【举一反三】1.(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
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
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1)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A、土壤B、地形C、劳动力D、市场(2)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热力环流(原卷版)
专题02 热力环流(2022·全国·模拟预测)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
下图示意2021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该次冷湖现象形成于()A.23日17:00之前B.23日17:00~19:00C.23日19:00~23:00 D.23日23:00~24日8:002.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3.在该次冷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该地的天气特征是()A.晴朗微风B.大风降温C.阴雨连绵D.温和湿润(2022·浙江绍兴·二模)下图为2021年12月26日8时到27日8时湖南省降水预报图。
完成下面4-5小题。
4.根据降水预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雪区域地势西高东低B.岳阳较长沙大气垂直运动强C.张家界处在锋面过境前D.预报时段内该省洗车指数高5.正确示意冻雨区域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特点的是()A.B.C.D.(2022·北京丰台·一模)吉林省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西北部沼泽广布,东南部多雾。
雾多出现于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条件下。
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吉林省西北部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形平坦,排水不畅②纬度较高,蒸发较弱③河流有明显凌汛,河水容易溢出④永久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下渗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吉林省东南部雾日数最多的时段在()A.2~3月B.5~6月C.8~9月D.11~12月(2022·辽宁·育明高中一模)海雾是在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低层大气贴近下垫面的一种凝结现象。
北极地区是全球海雾多发区域之一,7—8月发生天数超过20天。
某年7月,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北冰洋科考期间遇到了一次严重的海雾天气。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高三学生是面临着重要的高考考试的一年,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对于他们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在地理学科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方面介绍高三的热力环流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由于地球的旋转、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表面特性而形成的气流运动。
根据不同纬度,大气环流可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1.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又称为副热带低压带。
该地区气温高,大气上升,形成雨林气候,降水充沛。
2.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两侧,距离赤道约30°左右。
该地区云少雨少,气温高,大气下沉,形成沙漠气候和草原气候。
3.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两侧,距离极地约60°左右。
该地区气温较低,大气上升,降水量适中。
4.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两侧,距离极地约70°左右。
该地区气温极低,大气下沉,几乎无降水。
二、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由于海洋的温度、盐度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海水运动。
主要有海洋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
1.海洋表层环流海洋表层环流又称风生流,受到风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赤道洋流,包括赤道反赤道洋流和赤道洋流两部分。
2.深层环流深层环流是指在海洋中的垂直运动。
深层环流的主要驱动力有热塔力、盐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等因素。
最为典型的是赤道附近的热带环流和极地附近的极地环流。
总结:高三的热力环流知识点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在备战高考中是不可忽视的。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海洋环流主要包括海洋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形成机制和海洋的运动规律,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成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2)温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温度高处,气流上升;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3)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
(4)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5)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①海陆风ACBD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①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①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知识点2:大气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风向的表示方法和风向的判读1.风向表示方法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
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错点2:风力大小的判读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学案中的热力环流知识梳理,合作讨论完成以下探究:
525 高空 550
525
500
525
975
950
975
1000
975
2.(4)根据气压数值,分别画出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弯曲状况。 (用平滑曲线绘制)
尝试归纳: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与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凸;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凹(高高低低)。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原理运用(3)
山谷风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说图中的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
山谷不适合布局污染较重的工业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拓展延伸
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B 1.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2.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
的措施是 ( ) A.提高建筑物高度 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5.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 间的热力环流。
(2)图①中,甲地空气_上__升_____(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_低__于_____(高于或低于)乙地。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夜__间____(白天或夜
间)。
(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__冷__热____不均形成的。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7.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C A (1)图中近地面高压区是________;低压区是________。在
图中完成热力环流。 (2)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
小高考专题复习
热力环流
第七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纲 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自主梳理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快速扫描学案中的 【知识梳理】 列出本节课你需要探讨的问题清单
合作探究一 结合学案中的知识梳理和微视频,合作讨论完成以下探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城市
郊区
山 顶
山谷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合作探究三 说说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参照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原理运用(1)
海陆风
陆地
525 高空 550
525
500
525
975
950
975
1000
975
1.在图中四条“ 述形成过程。
”上画箭头,表示大气的运动方向,并描
2.(1)根据气压数值,比较①与②,④与③的气压大小; (2)根据气压数值,比较④与①,②与③的气压大小; (3)将①②③④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4)根据气压数值,分别画出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弯曲状况。
海风 海洋
陆地
陆风 海洋
海陆风对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有何影响(增大/减小)?
海陆风共同作用可以减小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原理运用(2)
城市风
郊区
市区
A
B
C
郊区
若要在该市建设水泥厂,应如何布局呢?
污染较重的工厂适合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1000
975
低压
高压
2.(1)比较①与②,④与③的气压大小; (2)比较④与①,②与③的气压大小; (3)将①②③④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问题解答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原理小结
1. 地__表__冷__热__不均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空气_垂__直_பைடு நூலகம்运动
空气_水__平__运动
气流由高压指 向低压
热力环流
同一水平面上 产生_气__压__差异
2.热力环流中气压值气压大小比较: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问题解答 结合学案中的热力环流知识梳理,合作讨论完成以下探究:
1.在图中四条“ 形成过程。
高空
”上用箭头表示大气的运动方向,并描述
地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问题解答
结合学案中的热力环流知识梳理,合作讨论完成以下探究:
高压
低压
525 高空 550
525
500
525
975
950
975
远日点,则A点处在__陆__地____(陆地或海洋)。
? (3)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点吹________风。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谢谢聆听,敬请指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3.同一水平面上: 高压处等压面向高处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凹(高高低低)。
4.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受热处气压低;遇冷处气压高 (热低压,冷高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合作探究二
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示意图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山 顶
山谷
郊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学以致用
请完成学案中有关热力环流的“实战演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高考复习之热 力环流
学以致用
(2015·江苏学测)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 市“热岛效应”。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