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经验:蜜蜂割脾育王技术
蜂王培育:截脾育王
观察
观察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温 度和湿度,并做好记录。
收尾阶段
移虫
当蜜蜂幼虫长成蛹后,将其移入王台中。
保温
保持王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蜂王羽化 。
收尾
在蜂王羽化后,进行收尾工作,包括清理残 渣、消毒工具等。
03
CATALOGUE
截脾育王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截脾育王的技术优势与局限
技术要求高:截脾育王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蜜蜂群势下降。
不适用于所有蜂种:截脾育王适用于意蜂、中蜂等蜂种 ,对于一些特殊品种的蜜蜂可能不适用。
技术局限
对蜜蜂有损伤:截脾育王过程中需要移走蜜蜂,对蜜蜂 有一定的损伤。
02
CATALOGUE
截脾育王的技术流程
的生长发育。
湿度控制
维持适宜的湿度,一般为40%60%,有利于蜂王幼虫的生存和发 育。
光照控制
避免强光直射,选择柔和的光线, 有利于蜂王幼虫的生长和发育。
育王营养管理
饲料选择
选择优质的花粉或人工饲料,确保提供充足的营养。
饲料添加
定期添加花粉或人工饲料,以满足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需求。
饲料更换
随着蜂王幼虫的生长,逐渐更换更优质的饲料,以保证其健康发育 。
控制蜂脾比例:合理控制蜂脾 比例,避免过度拥挤或空巢现 象。
定期更换蜂王:根据种群状况 和生产需求,定期更换蜂王以 保证生产效率。
截脾育王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发展趋势
01
02
03
精细化养殖: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 截脾育王技术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
联合育王:多个蜂场联合育王,实现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养殖蜜蜂时人工培育蜂王的方法
养殖蜜蜂时人工培育蜂王的方法人工育王须选择气温稳定、外界蜜源丰富的春、夏季进行。
(1)选择繁殖快、采蜜多、抗病强的蜂群作为父本与母本。
(2)在母本群中将3日内的幼虫移到事先制好的养王框的蜡丸内。
(3)将移好虫的养王框放在养王群。
(4)在王台中的蜂王出房前3天组织好交尾群。
(5)在处女王出房前1-2天,将王台介绍到交尾群。
(6)交尾群中的处女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后,将新王装入幽王罩内,并事先杀死老王,造成蜂群缺王情绪。
(7)在蜂群平静后,发现蜂群内工蜂开始饲喂新王时,就要除去幽王罩,然后轻轻放好巢脾,关好蜂箱。
(8)过2-3天后检查蜂群,若发现新王已开始产卵,就说明换王成功了。
人工育王的时间一般在蜜源初期、蜜粉源充足时为好。
人工育王的最佳时期是在4月,此时正逢油菜、紫云英花期。
人工育王须选择好父、母群。
应选择繁殖能力强、群势发展快、采集、生育能力强、不喜欢分群、盗性小且抗盗力强,抗病、抗巢虫力强、性情温驯、产蜜量高的蜂群作为父、母群。
如引进纯种蜂王进行杂交换种,应根据中国南北气温和蜜源的差异。
中国北方地区多引进耐寒的高加索蜂王、喀尔巴干蜂王,与“本意”雄蜂杂交;长江以南地区应引进适应暖湿气候的“纯意”,喀尼阿兰纯种蜂王,宜与“本意”雄蜂杂交,全部换王换种。
培育优质蜂王的两种方法
特种养殖·养殖培育优质蜂王两种方法一、切脾培育法此法是把整个巢房切下来,然后再把它们逐个粘在台基条上;或是设法将留作育王用的卵或幼虫原封不动地留在原巢脾的原巢房内,不作任何移动,所以不会有任何震动,更不会有任何接触损伤。
此法容易掌握,工作效率高,蜂王质量有保证。
适用于大、中、小规模的育王场和生产蜂场。
操作方法:从母群中提出适龄的卵脾或不超过20时龄的幼虫脾,选择最理想的一面,把一个个适于育王的巢房(内有卵或20时龄之内的幼虫)切下来,用锋利的刀片切去巢房的上部(如同生产蜂王浆在取浆前削去王台边一样),然后逐个粘贴在育王框的板条上,每条粘贴8~12个巢房(王台)。
粘贴好后,再用蜡碗棒将巢房基的边口扩大至正常王台基口径一样大小。
全部扩大好后,立即插回母群哺育群。
巢房中如果是幼虫一定要保证工作环境的温度在2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75%左右,巢房中如果是卵,室温也应在25℃左右;扩大巢房口时,切勿触及蜂卵或幼虫。
供作切脾畜王用的巢脾,必须是未育过子的新脾。
二、凯斯培育法此法适用于夏季和初秋,要求育王群的蜂量一定要相当密集,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操作方法:挑选1张从未育过蜂、巢房深度约8毫米的新脾,插入事先选择好并且蜂王幽闭8天、能上能下的母群内,让蜂王在新脾上产大粒卵。
第3天,选择一群群势相当强壮的母群组织为老王群,使其处于失王状态。
该老王群的蜂脾关系应是蜂明显多于脾;群内最好无幼虫脾,该群准备作为始王群。
另外再选择一群势在16框以上的母群做哺育群,即完成群,蜂王隔在巢箱内。
第4天,新脾上的首批卵已经孵化成幼虫,提出这张卵虫脾,选择比较理想的一面作为选台用,方法是从框梁开始,第3排工蜂房毁二留一,横向也采用毁二留一,留下的内有工蜂幼虫的巢房在巢脾上成为棋盘式分布,较高的工蜂房要用薄刀片削去1/2,余下5毫米左右的工蜂房台基。
为了工蜂便于将其改造为王台,工蜂房口径要用蜡碗棒扩大到2~2.5毫米,经过这样处理后,即把这张凯斯王脾平悬在始工群框梁上方,45~50毫米高度。
浅谈养蜂中蜂王的培养方法
浅谈养蜂中蜂王的培养方法
法1:一次可培育12只蜂王。
选择1个11.4厘米×12.7厘米小群,傍晚在群内插入空脾,第2天早上蜂王已在巢脾上产卵,4天后群内则有足够相应日龄的幼虫,这时可开始培育蜂王。
将蜂王移走,用熏烟和敲打巢心的方式使蜜蜂大量吸蜜。
几小时后,将有小幼虫的巢脾切成巢脾条,巢脾条上的幼虫应是1日龄的,条上的巢房高度切成自然巢房高度的1/3,然后将巢脾条固定在其它巢脾的底部,巢房朝下,工蜂会在巢脾条上改造王台。
采用这种育王法,虽然强群每次能培育多个蜂王,但最好是一次培育12只蜂王,这样有利于王台内幼虫能得到充分的哺育。
待王台成熟后将其移到交尾群中,交尾群应无幼虫,这样哺育蜂会用充足的王浆饲喂新蜂王。
注意育王巢脾间一定要大量补充饲喂蜂群。
法2:适用于培育少量蜂王。
在强群中挑选2张幼虫脾,将1张巢础切成3个至4个锯齿状,插入这2张幼虫脾间。
工蜂造脾后,蜂王便开始产卵。
当锯齿状巢脾边缘的卵孵化成为1日龄小幼虫时,便可开始修整巢房,将未造好的巢础边割去,去掉卵或部分已孵化的幼虫,每隔3个至4个巢房保留1个小幼虫。
然后将锯齿状巢脾放到无王群中,无王群蜂会选择将其培育成蜂王。
通常蜜蜂喜爱选择新巢础修筑王台。
当王台成熟后应立即放到交尾群中。
蜜蜂人工育王技术
蜜蜂人工育王技术
时间选择
地点选择
目录
蜜蜂的人工育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年对于养殖蜜蜂的人来说都要淘汰一批旧的蜂王,一般正常生产用蜂王的平均利用时间为2-3年,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影响蜂群的繁育,所以需要淘汰!
时间选择
一般蜂王培育的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大多数时间集中在春季的油菜花期和秋季的茶花期,因为这两个时间气候比较适宜,外界蜜源丰富,培育的蜂王品质比较好交尾成功率也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茶花期需要注意胡蜂的危害,一般这个时候胡蜂比较多,很多胡蜂徘徊在蜂箱门口容易对处女网造成伤害所以要及时消灭掉。
地点选择
一般培育蜂王的地方要避风,特别是避免有大风吹袭而且向阳,特别是春季外界温度还比较低,防止蜂王受冻,另外,培育蜂王用的蜂群群势要强一般最好12框足蜂以上,食物充足,并却最好本群蜜蜂的蜂王品种优良,有不错的采蜜采浆表现,在外界蜜源粉源不足的时候要注意补饲,进行适当的奖励饲喂,促进蜜蜂的积极性特别是王台还没有封盖前,要促进工蜂大量分泌优质蜂王浆饲喂蜂王幼虫。
蜜蜂养殖的蜂王繁殖与交配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的蜂王繁殖与交配技术大全蜜蜂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而蜂王是蜜蜂族群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负责着卵的产生以及新一代的繁衍。
因此,如何科学地培育、繁殖和交配蜂王,是蜜蜂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蜜蜂养殖中有关蜂王培育和交配的技术。
一、蜂王的繁殖技术1. 自然繁殖法自然繁殖法是蜜蜂养殖中最基础的一种繁殖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工干预,完全靠蜜蜂自己完成。
具体来说,就是在蜂群中,蜂后会选出一只体格较强、卵巢发育较好的工蜂,钻进蜂巢深处,成为有育卵功能的蜂王。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其缺点在于繁殖出来的蜂王品质有限,不够稳定,且无法保证其纯种性。
2. 人工繁殖法人工繁殖法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使蜂王产生更多的卵,培育出一批品质较高、纯种性良好的蜂王。
这种方法包括了人工开窝繁殖法、引王繁殖法等多种方式,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人工开窝繁殖法。
人工开窝繁殖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筛选出品种良好的蜂王,并进行标记。
(2) 在开窝前,使用新蜂房代替原有的蜂房,防止蜜蜂依赖原来的蜂王。
(3) 在蜂巢的两个不同位置插入两个饲养盒,每个饲养盒内各放入一只蜂王,分别为母王和公王。
(4) 接下来,将骨髓脆骨棒放置于蜂房中央,在蜂房壁上钉上竹签,作为蜂王产卵的支架。
(5) 大约8~10天后,将母王所在的饲养盒从蜂巢中取出,并用小笼进行封笼。
(6) 约24小时后,将小笼插入公王所在的饲养盒内,等待公王与母王交配。
3. 蜂王接合法蜂王接合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人工繁殖方法,可以大量培育高质量、纯种性好的蜂王。
其原理是将不同种源的卵配对,并通过蜂王接合的方式使其繁殖出新一代的蜂王。
这种方法有着高效,品质稳定等优点,但其缺点在于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并且成本较高。
二、蜂王的交配技术1. 纯粹交配技术纯粹交配技术是指将一只纯种蜂王和一只纯种公蜂放入蜂箱内,从而使其自然交配的技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其缺点在于不同品种之间交配的成功率较低,且难以保证所产下的后代的纯种性。
适合年龄大的中蜂养殖者的育王方法之一——裁脾育王
38蜜蜂杂志(月刊)JOURNAL OF BEE(Monthly)NO.32021Mar.•饲养管理适合年蛉大的中蜂养殖者的育王方法之一------裁脾育王何旭(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天水741020)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环节。
中蜂饲养者多为定地养殖,普遍年龄大、视力差、手脚不灵活,并且中蜂容易失王。
有的养了20箱,失王8箱,失王率达40%,因为失王无王不会人工育王而十分头痛,面临着工蜂产卵、垮群的危险。
裁脾育王适合年龄大、视力差、手脚不方便的养蜂人员,相比人工移虫育王方便简单,技术含量低。
甘肃省天水市起武山县山丹镇任师傅养中蜂二十多年,在中蜂饲养管理上有独特的见解,养蜂技术在当地很有名气,虽然年近七旬,没有文化。
他在分蜂季节裁脾育王,新王多、质量好,每年无偿赠送给周边蜂农,他的具体做法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有雄蜂出房的强群里,裁脾的头一天取走蜂王,并毁除所有自然王台,暂寄别的蜂箱中,造成裁脾群失王状态24h,利用蜂群失王急造王台的原理进行裁脾。
第二天挑选小幼虫多的巢脾1张,抖落蜜蜂后,仔细査看脾上的小幼虫,用快刀顺着小幼虫多的一行进行裁脾,根据幼虫的情况可裁成直线或弧线的形状。
裁脾时要注意所留巢脾下端与巢框底梁之间的距离,白活性,增加抗体生成,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尤其对革兰氏病毒感染),本身虽然不具有抗原特性但能起到免疫佐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刀蜂胶中的微量元素硒(Se),具有活化免疫系统,预防癌症的功效。
研究发现,人体中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瘤产生有密切关系,硒和维生素E、胡萝卜素搭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并能有效抑制癌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保持在3cm以上,以免影响王台的高度,形成歪斜。
裁好后把所裁的巢脾放入蜂箱的中间位置,当天晚上用稀蜂蜜水连续进行奖励饲喂,1~2d后工蜂接受裁脾外露出的小幼虫并加高王台后,再取回寄存在别的蜂箱。
中蜂蜂王的人工育王方法
中蜂蜂王的人工育王方法中蜂蜂王的人工培育:蜂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蜂群的发展和蜂产品的产量。
目前,多数蜂农饲养中蜂采用粗放管理方式,使用自然王台育王。
由于工蜂建造自然王台育王受气候、蜜源、群势、群蜂群,人工培育优质蜂王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从事养蜂工作多年,在养蜂生产实践中观察到,优质蜂王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能维持强大的群势,工蜂采集力强,蜂群抗病力强。
一、培育优质蜂王蜂群的条件中蜂在自然界群体性能差异较大,有的蜂群存在分蜂性强、喜迁飞、性情暴烈等缺点,这些不良特性对于中蜂在自然界的生存斗争是有利的,但却不符合人类生产的要求。
1、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蜂群培育蜂王蜂群的优良性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分蜂性弱,能维持强大的群势在我国南北中蜂群势差异大。
在华南,能维持7-8框蜂不分2、培育优质蜂王的群内条件蜂王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幼虫期得到蜂乳的数量和稳定的巢温。
构造良好的群内环境是培育优质蜂王的先决条件。
有足够的哺育蜂工作蜂羽化第4日龄后,工蜂位于头部前额和两侧的王浆腺开始发育,并分泌王浆,哺育蜂是羽化出房中4-18日龄的年轻工作蜂。
群内哺育蜂多能够分泌充足的蜂王幼虫发育需要的蜂乳。
稳定的巢温蜂王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3℃-35℃,哺育群的温度要保持在33℃-35℃,才能使幼虫健康成长。
群内刚出现雄蜂蛹这时期蜂王的产卵量开始下降,当给蜂群保温。
待雄蜂幼虫封盖后,子脾两面的蜂路保持在12-14mm,避免挤伤雄蜂蛹。
在培育种用雄蜂期间,非种用的雄蜂蛹要及时割除。
2、选择哺育群蜂王在幼虫期得到蜂乳的多少决定蜂王质量的优劣。
因此,选择哺育群特别重要。
在移虫前一个星期,在蜂场挑选性状优良的蜂群作为哺育群。
移虫前一天,对哺育群进行调整。
要求8框蜂以上的群势,巢内有大量的哺育蜂,保留封盖子脾和少量的幼虫脾,抽出空脾使蜂数密集。
中蜂在无王的状态下情绪低落,工蜂泌乳减少。
所以,为增加泌乳量。
根据这一特点,第一次移虫的虫龄可适当大一点。
蜜蜂育王最简单方法
首先是时间的选择,最好还是选择在当地的流蜜期的时候,蜂群数量要求6框以上,中蜂意蜂都适用这种方法。
对外界的要求是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且相对稳定。
原理是蜜蜂急造王台原理,提高质量的方法是通过有王群育王。
方法:第一:关王。
为了保证卵的质量,可以将蜂王用囚王笼关闭两三天时间,然后放出产卵,此时蜂群中已经没有卵,到第四天的蜂卵就是蜂王新产的蜂卵,质量相对较好。
第二:选蜂脾。
选择一张带有封盖子脾的蜂脾,最好是底端有新造的卵脾,然后将卵脾的底部切掉,让蜂卵露出来,也就是过去所谓的裁脾育王方法。
第三:将蜂群一分为二,将幼虫脾、卵脾、蛹脾放在有蜂王的一边,没有蜂王的一边放封盖子脾、蜜粉脾,可让没有蜂王一边的蜂脾稍微多一点,然后在分好的蜂群中间插入隔板,再在隔板中间打几个孔,保证蜂群的两边都有蜂王物质。
第四:按照上面的方法饲养3到5天,然后检查,毁掉那些不规则的王台,选择在底部规则正规粗壮的两个王台,为避免发生分蜂,在王台封盖以后将老蜂王一边的翅膀减掉一半。
第五:在王台封盖后的第六天到第七天将蜂群调整为老王一边的蜂脾数量少于王台一边的数量,在新王出房婚飞产卵以后,如果老蜂王的产卵能力还强,管理能力也还可以,我们就可以进行分蜂。
分蜂的方法是不平等分蜂法,一般分走老王。
在原蜂箱的旁边放置一个新的蜂箱,将老王以及老王一边的蜂群全部提走到新的蜂箱中,同时将新王一边的封盖子脾也提走给老王,补充蜜粉脾,如果外界蜜源过少,还要注意奖励喂养。
第六:关于使用此法大家容易产生的几个疑问以及优势。
前面我们说了留下两个粗壮的王台,这里主要是为了预防王台发生意外,一般第一只出房的蜂王会毁掉没有出房的王台的,而且我们选择了小群培育蜂王,而且是经过分离的方法,工蜂护台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第一个王台没有成功,还有一个备用,如果第一个蜂王已经出房,而且看起来健壮,出现工蜂护台可以人工去除没有出房的王台。
如果老王已经不行,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新王还没有出房的时候将老王囚禁放到保温板外面,同时将一个王台搬到老王的蜂群,在新王出房以后灭掉老王,同时分走先出房的处女王,方法与分走老王的方法一样。
养蜂人育王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养蜂人育王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养蜂人育王的方式及注意事项来自养蜂及蜂具最新技术平台00:0003:21不想看字,可听语音哦,也可边听边看。
蜂王一直是养蜂人重点关注的对象,不但直接关系着蜂群的发展速度,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事实上有经验的养蜂人都会人工育王,并且有计划的引入蜂王以改良蜂种特性,下面一起来看一看有哪些育王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吧!一、移虫育王移虫育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人工育王技术,具体操作是用育王棒和蜂蜡做成人工王台,然后用移虫针从母群中挑选工蜂小幼虫移到人工王台中,最后将已移虫的人工王台介入到育王群中即可,优点是可批量育王且能自主挑选育王幼虫,而缺点则是操作时尤其是移虫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割脾育王割脾育王在操作上比移虫育王相对要简单,具体操作是先将蜂王转移到其他地方暂养起来,等蜂群失王6~8小时后提出蜂巢中有卵虫的子脾,然后用刀在卵虫集中区切一个长方形空洞并露出切口上缘的卵或幼虫,最后再将子脾放回蜂巢中让已失王的蜂群沿着切口处急造王台来重新育王。
三、调脾育王调脾育王的原理和割脾育王是完全一样的,具体操作是给失王群调入些带受精卵或小幼虫的子脾,事实上失王后蜂群中必须有适龄工蜂幼虫时才能急造王台,因此调脾后失王群就能利用这些受精卵和幼虫来急造王台,等王台封盖后便可选留质量最好的王台介入到需要换王或介王的蜂群中。
四、同箱育王同箱育王同样是利用急造王台原理实现的,具体操作是先用隔板将蜂箱和蜂都隔在蜂箱两侧并在无巢门侧增开一个巢门,但无蜂王的一侧一定要有受精卵或工蜂小幼虫,这样处理后过1~2天无蜂王一侧便会出现急造王台,此时养蜂人只需要选留质量和位置都较好的王台便可得到多只蜂王。
五、注意事项1.移虫育王要移三日龄以内的工蜂小幼虫,若幼虫超过三日龄则不能再发育成蜂王,从质量和操作上看一般建议移一日龄工蜂小幼虫。
2.割脾育王时先要人为的导致蜂群失王,但原蜂王最好能放在其他地方暂养一段时间,原因是若育王失败还可将原蜂王再介入蜂群中。
养殖蜜蜂如何培育好蜂王
养殖蜜蜂如何培育好蜂王俗话说:“一只好王千斤蜜”。
此话虽夸张一点,但足以说明蜂王在蜂群当中的作用,但是好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
下面就专业人士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养蜂管理中的育王体会阐述如下。
养殖蜜蜂如何培育好蜂王一、要选择适宜本地区的蜂种育王。
可以从正规的种蜂场引种,也可以从本场择优移虫培育,最好每隔两年就从外地引进一次种王,以免种性退化。
二、有了好的种王也不一定就能育出好王来,还必须有好的或辅助的蜜粉源,这是培育好王的又一个主要条件。
如外界蜜粉条件差则不能育王,蜜粉源条件一般时,则每天傍晚要进行奖饲。
三、有了上述两个条件还不够,还必须利用大卵育王,大卵育出的蜂王,初生体重大,发育好。
大卵是怎样得到的呢?首先要将种王用竹丝笼囚禁5—10天,移虫前4至5天放开种王开始产卵,放王后4天内所产的卵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以后随产卵量增多而逐渐变小。
四、选择强群育王,强群各方面条件都较优良。
12框足蜂以上,巢内蜜粉充足的、有王群育王最好。
将原蜂王限制在巢箱内,选1至2张小幼虫脾,先将育王框带王台放在两幼虫脾中间清理4至6小时,取出移入2日龄小幼虫促其接受,只要能接受几个就行。
24小时后取出,把幼虫去掉,用毛笔将每个需移虫的王台用所接受的蜂王浆涂刷,随即移入适宜的12小时以内的小幼虫。
如所育处女王在移虫后第11天出房的,质量不会太好,只有在第12天的下午或夜间出房的是最佳处女王。
五、组织交尾群,以1至2框蜂为好,蜜粉要足。
群势较大会浪费工蜂的哺育力,对全场的发展和生产不利。
在处女王出房前1天,把王台安放在交尾群的蜂多有蜜处,处女王出房后如有残肢和体格较小的应立即予以淘汰。
处女王交尾产卵一般是在出房后第9至-11天,个别的十二三天,超过半月交尾的处女王也应淘汰。
处女王开始产卵后,到底是否是一只好王还要看产卵后表现。
六、是否是一只好王还得看产卵以后各方面的表现才能确定。
在交尾群中,产满1脾卵后应立即提出与强群中的空脾对换,连产4脾卵后将其诱入到生产群中进一步作性能考察。
培育中蜂蜂王一法
培育中蜂蜂王一法
培育中蜂蜂王一法
蜂王, 育王
中蜂的人工育王较难。
用人造蜡碗移虫育王,接受率低。
用裁脾法育王,蜂王品质差,且不易成功。
本人经多次试验,摸索出一种新的人工育王法,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现提供各位蜂友参考。
在分蜂季节,选一品质好的蜂群作种群。
原巢箱中间用薄板隔离成两区,隔后两边都开有巢门。
隔板上钻几十个小孔,孔径以工蜂不能通过为限。
从蜂群中取出1框带蜂王的脾放在一区中, 其余的巢脾连同剩余的蜜蜂放另区组成无王群,用遮蔽巢门办法调节两箱体蜜蜂的数量,使蜂、脾相称。
3天后,无王群巢脾的下缘会造出一此王台。
由于与有王群有气孔相通,不会产生工蜂产卵的现象,第7天,从无王群抽1张带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到有王群中,因王台是本群修造的,蜂群完全接受。
24小时后,蜂王会在王台内产卵。
由于蜂王先前产卵受到限制,此时产下的卵较大。
查王台有卵后,把蜂王移至无王群中,让其继续产卵繁殖。
原有王区变为育王区,过16天,新蜂王羽化出房交尾后,就可得到一群优良的蜂群。
实践证明,由大卵培育出的中蜂蜂王个体大,产卵力强。
在分蜂季节,野外雄蜂较多,蜂王交配是不用担心的。
广西黄春伟选自中国养蜂 50卷。
蜜蜂的育王与繁殖技术大全
蜜蜂的育王与繁殖技术大全蜜蜂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昆虫,其育王与繁殖技术对于蜜蜂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蜜蜂的育王与繁殖技术,包括人工育王、自然育王和蜜蜂繁殖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一、人工育王技术人工育王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提高优质蜜蜂的繁殖效果。
首先需要选择健康强壮的育王蜂后作为育王母蜂,然后将其放置在特制的育王笼或育王器中。
为了增加育王的成功率,一般都会给育王蜂后提供充足的蜂王食,并且控制好适宜的温湿度。
人工育王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宜的幼虫。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年龄在1到3天之间的幼虫,因为这个时候幼虫的营养丰富,体力健康。
将选取的幼虫转移到特制的王台或王格中,再将育王蜂后放置在王台附近。
蜜蜂会用自身的唾液和蜂蜜喂养幼虫,之后再封闭王台,等待新一代优质蜜蜂孵化。
人工育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可以培育出品质优良、蜜量丰富的优质蜜蜂,提高蜜蜂养殖效益。
二、自然育王技术自然育王是蜜蜂自身进行育王和繁殖的一种方式,不经人工干预。
蜜蜂的自然育王产生于蜂群中,通常由蜜蜂选好的优势育王蜂后进行。
当蜜蜂群体需要新一代蜜蜂时,育王蜂后会被蜂群选中,从而开始育王过程。
自然育王的过程包括孵化、成长和交配,在这个过程中,蜂群会精心照顾和保护育王蜂后。
育王蜂后孵化出来后,会离巢进行交配,然后飞回原巢,并开始产卵。
通过自然育王,蜜蜂繁殖后代的速度和数量都会相对较快。
三、蜜蜂繁殖技巧除了育王技术,合理的蜜蜂繁殖技巧也是养殖蜜蜂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蜜蜂繁殖中应注意的技巧。
1. 巢箱选择:选择合适的巢箱对蜜蜂的繁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巢箱的材质应该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通风良好,便于管理和观察。
同时,巢箱的大小要适中,以满足蜜蜂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2. 蜜蜂数量控制:保持合理的蜜蜂数量对于蜜蜂繁殖至关重要。
养殖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和资源状况控制蜜蜂数量,避免过度繁殖或过少繁殖的情况发生。
3. 饲喂管理:给予蜜蜂适宜的饲料是促进繁殖的关键。
割脾断子应对工蜂产卵:孙群中华蜜蜂网
割脾断子应对工蜂产卵:孙群中华蜜蜂网
中蜂失王容易引起工蜂产卵。
一旦中蜂群出现工蜂产卵,管理起来很麻烦。
在工蜂产卵的头几天,卵巢发育完备,产卵一下达到顶峰,此时介台,处女王出台也会被“唯我是王”的工蜂驱逐和绞杀,介绍老王也免不了被围困致死。
中蜂工蜂产的卵大面积封盖后,蛹盖发红时,再介入老熟王台,处女王出台后,产卵工蜂能与之和平共处,直到新王开产,成为一个正常的蜂群。
与此同时介绍产卵王进去,不加保护罩,工蜂也能正常接纳。
为什么介台、介王初期难,后期易?个人分析是,产卵工蜂经过狂产期后,卵巢管有所收缩,工蜂本性有所恢复,工蜂对王的敌意降低,再加上整个蜂群对蜂王的需要,因而后期介入容易成功。
在实际生产中,工蜂产卵后,其它工蜂经过哺育,寿命缩短。
介台到新王产卵,基本群势大大降低,又回到弱群繁蜂的地步。
对中蜂工蜂产卵有了粗浅的分析和猜想后,后来遇到工蜂产卵群,我采用疏堵结合,割脾断子,快速恢复群势,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具体方法:发现工蜂产卵,把巢框抖蜂后提出,放半蜜脾巢框2 张,让其狂产,3 天内它们能产多少就产多少。
3 天后卵刚刚孵化,即把所有卵脾统统割掉,只留巢框上部蜜脾,产卵工蜂突然无房可产,卵管迅速萎缩。
蜂群失王,割脾后工蜂造脾消极。
再过3 天,介老熟王台进去,处女王出台后,蜂群秩序恢复,造脾积极,产卵工蜂不再在新脾产卵。
介老王的话,第二天老王就在新脾产卵,看群势调整到蜂脾相称。
我这样处理工蜂产卵蜂群,保存了工蜂实力,经过两个3 天,介台、介王即可恢复生产。
中蜂秋季割脾造新脾繁殖技术
中蜂秋季割脾造新脾繁殖技术
中蜂秋季割脾造新脾繁殖技术
中蜂秋季割脾造新脾繁殖技术, 是一项顺从蜂群生活习性的科学管理法。
中蜂秋季咬旧脾造新脾, 这一习性, 一般出现在秋季桉树花流蜜时节。
当蜂群进入桉树花流蜜时期, 清理蜂箱底, 或更换蜂箱, 调整蜂巢, 提出多余巢脾, 在蜂脾相称的基础上, 将无幼虫的或仅少数幼虫的黑旧边脾提出, 沿上蜜脾以下统统割去, 脾上方蜜脾也用刀划开蜜盖, 移入蜂巢中央位置, 让蜂吸食蜜液同时修整边沿, 蜂群会沿原蜜脾的残沿接造崭新整齐的新脾, 如遇蜂群巢内储蜜不足, 就要结合补助饲喂。
傍晚用稀薄的糖液进行奖励饲喂, 造脾工作就会更快些。
隔2 ---3天后再用同样方法, 再将另一张边脾割去, 移至前一张已造成大半张新脾的旁边, 让蜂接造新脾, 直到全部蜂巢焕然一新止。
中蜂秋季割脾繁殖技术, 有以下优点, 蜂巢焕然一新, 是蜂群所喜爱的本性, 蜂王喜在新脾上产卵, 无疑促进了秋季繁殖, 旧脾已除, 换来的都是新脾, 消灭了旧脾上的病菌和巢虫, 蜂群健康强壮, 有利越冬, 新脾居巢, 调动了蜂王产卵, 工蜂采集的积极性, 秋繁易强盛, 纠正了以往秋衰易飞逃的缺点。
注意事项:割脾工作要耐着性子干, 一次只能割一脾, 强群可以割2 脾, 造好一脾再割一脾, 否则割脾过急, 一次性割几脾或全部割完,巢中子脾全完, 蜂群易产生错觉, 无恋巢性, 吃完余蜜后并不去修造巢脾, 易发生飞逃。
以上内容仅供蜂友们学习参考!。
养蜂新神技:剪掉蜂王螫针实现多王同巢,这种方法靠谱吗?
养蜂新神技:剪掉蜂王螫针实现多王同巢,这种方法靠谱吗?看过蜂部落文章的朋友可能很多朋友都还记得蜂部落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那就是通过剪掉蜂王的嘴来实现多王同巢。
其实关于剪掉蜂王的嘴来实现多王同巢的技术在过去是有进行过研究的,但是直到今天除了交替王现象,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多王同巢成功的案例,说明当初的剪掉蜂王嘴来实现多王同巢的方法是有问题的。
最近蜂部落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文章,方法同样是研究多王同巢的,但是这次剪掉的不是蜂王的嘴,而是剪掉蜂王的螫针。
那么这种方法比过去剪掉蜂王的嘴的方法先进了多少呢?靠谱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因为在过去蜂部落提到多王同巢的时候很多朋友将多王同巢与双王群划等号,这是错误的。
所谓的双王群虽然是一个蜂箱中几个蜂王,但是这些蜂王是彼此分开的,并不会碰面,一般都是在主箱的中间加了一块隔板,一边一个蜂王。
这里所谓的多王同巢则是在一个主箱中有多只蜂王,这些蜂王生活在一起,是可以见面的,这就是多王同巢的概念,要与双王群区分开。
其实不管是剪掉蜂王的最还是剪掉蜂王的螫针来实现多王同巢,目的都是让蜂群快速繁殖,所以不管这些方法有没有用,我们都应该感谢那些敢于尝试的养蜂人,毕竟是他们的不断尝试才有我们如此发展的养蜂业。
现在蜂部落就来给大家介绍新出现的剪掉蜂王螫针来实现蜂群快速繁殖的这种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将要同巢养殖的蜂王的螫针剪掉一部分,不是全部剪完,原因是为了不让蜂王受伤,将蜂王进行了这样的处理以后就可以放在同一个巢箱中不用任何隔板的在一起饲养了。
原理是蜂王决斗的时候主要武器是螫针,将蜂王的螫针剪掉以后蜂王无法进行战斗,也就是说不会出现蜂王死亡的现象,待两王已经打不起的时候就会休息后进行产卵,理论上产卵就要翻倍。
好吧,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思想有没有问题。
关于这个思想,蜂部落从自己养蜂的经验来看,佩服提出这种思想的养蜂人,但是很遗憾,对于这种思想蜂部落不敢苟同,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多王同巢从来都没有成功过。
手把手教你“免”移虫育王
手把手教你“免”移虫育王养蜂想养强,一只好王是重中之重,蜂王是蜂群最核心的成员,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其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发展的强弱,因此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但事实上很多新手蜂友或眼力差的老者都不会移虫育王,我在此介绍几个好方法给大家。
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育王,首要条件都是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母本。
母本必须选择抗病能力,生产能力,维持大群等性能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的蜂群,这样培育出来的蜂王基因也不会差,至少赢在了起跑线上。
群势弱小,爱分蜂、飞逃的母群理应淘汰,不能用来育王。
一、裁脾育王法当种用蜂群发展足够强势或者产生了分蜂热,就可以利用隔王板在同箱隔成有老王的产卵区和无王的育王区。
然后选择育王区内有大量卵和刚孵化的小幼虫脾(孵化不到24小时的幼虫脾),用快刀将该巢脾上底部的幼虫巢房切去一块,使许多快孵化的卵和小幼虫暴露在切口的边缘,这样工蜂就会把这些巢房改造成王台。
在切割后6到8天左右,就可以对封盖的王台进行选择,把细小、歪曲的全部毁掉,留下漂亮、个大的,之后我们便可根据需要获得大量的处女王。
注意事项:1、裁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房眼口,必须裁掉房眼的一面巢房壁让卵露出来,这样蜜蜂才会将房眼改造成王台;2、育王期间要每晚对蜂群进行奖励喂养,以便工蜂能吐更多的王浆饲喂幼虫;3、王台的数量是根据切口的长度决定的,如果需要的王台数量少,可以进行直线切割,如果需要的王台数量多,那就进行弧线切割。
但要注意一次性也不要育太多王台,应当根据群势而定,分批次育王,这样的蜂王往往是优质蜂王。
二、利用交替王台育王交替王,顾名思义,就是原蜂王老化,伤病,残疾准备退位,新蜂王出台准备登基,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箱蜜蜂里面有两个王,即母女同巢现象,这种现象维持不了多久,慢慢最终只留下一个蜂王,明确了这种现象,我们往往可以利用它产生大量的新王台。
一般来讲,交替王台只有一个,少数情况会出现两个,当我们发现交替王台出现后,可以通过不停地割除并转移成熟王台来达到箱箱换新王的目的,直到榨出老王最后的潜力。
中华蜜蜂裁脾育王技术研究
中华蜜蜂裁脾育王技术研究卢方明;胡越洋;潘其忠;吴小波【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6)2【摘要】【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本土的优质蜂种,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移虫来培育新蜂王,但中华蜜蜂幼虫底部的蜂王浆较少,导致人工移虫育王过程中存在移虫难、幼虫易损伤等问题。
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简单便捷的育王方式,为中华蜜蜂优质蜂王培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方法】研究根据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一套中华蜜蜂裁脾育王装置,包括产卵框、育王条、固定条和育王框等。
通过将裁脾育王装置放入中华蜜蜂蜂群(5框蜂量)中,奖励饲喂蔗糖水促使工蜂分泌蜂蜡建筑巢房,并控制蜂王在巢房中产卵6 h,卵孵化2 d后拆卸育王条卡入育王框,放入无王群中进行改造王台育王,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为对照组,检测分析裁脾育王组与人工育王组王台长度、羽化出房蜂王初生重、蜂王形态指标、蜂王发育相关基因(Vg、Hex70b、Hex110),以及蜂王自然交尾后的日产卵量等。
【结果】裁脾育王组的王台长度和蜂王出房率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裁脾育王组所培育蜂王的初生重、胸长、前翅长、前翅宽均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而裁脾育王组所培育蜂王的胸宽与人工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裁脾育王所培育蜂王的卵巢管数以及蜂王自然交尾后的日产卵量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裁脾育王所培育蜂王发育相关基因(Vg、Hex1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但Hex70b基因在裁脾育王组与人工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根据中华蜜蜂生物学特性设计的裁脾育王装置可以有效培育蜂王,裁脾育王培育的蜂王质量优于传统人工移虫。
【总页数】9页(P447-455)【作者】卢方明;胡越洋;潘其忠;吴小波【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江西安远蜜蜂科技小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92.5【相关文献】1.中华蜜蜂免移虫育王技术研究2.甲基硬脂酸酯和E-β-罗勒烯对中华蜜蜂育王质量的影响3.适合年龄大的中蜂养殖者的育王方法之一——裁脾育王4.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在优良品种选育中的作用5.中华蜜蜂免移虫育王技术研究与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王在整个蜂群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的,并且也是需要蜂农们在养殖时着重保护的。
一旦蜂王出现点什么问题的话,对整个蜂群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蜂群内长时间没有蜂王的话,那么蜂群便会逐渐灭亡。
因此一旦失王的话,要及时介入新的蜂王。
介王的方法有割脾育王,那么该怎么进行呢?
1、育王原理
割脾育王主要是通过蜂群在失王过久会进行急造王台进行新王培育的原理而进行的。
因为蜂王与工蜂都是通过受精卵而成的,只不过蜂王从幼蜂开始一直到成蜂都是以蜂王浆为食物的。
而工蜂一般只能够在幼蜂前三天的时候吃蜂王浆,过了前三天之后,便会以花粉、花蜜等食物为主。
同理,如果工蜂幼蜂各方面适合的话,那么让幼工蜂从小到大都吃蜂王浆的话,那么也可以成为蜂王。
2、调整蜂群
在割脾育王的时候,我们要人工造成蜂群失王才可正常进行。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群势比较强的蜂群作为母群,然后在蜂群摆上一个蜂箱。
再从母群中提出3个已经封盖的子脾放到新蜂箱当中,然后再将蜂王,与一些还在发育当中,没有进行认巢的幼工蜂放到新蜂箱中。
这样既能够保证幼工蜂的生长发育,而且也能够将母群调整成有一定群势的失王群。
3、割脾育王
当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母群成功成为失王群之后,便可以开始割脾育王工作。
割脾育王时,首先在母群中挑选一张有着受精卵与幼工蜂的子脾,然后在受精卵与幼工蜂比较密集的地方割出一个方形的孔洞,将上部巢房中的卵虫暴露出来。
然后再将这张子脾放到母群当中,在失王的情况下,工蜂便会开始在巢脾切口上开始急造王台,进行新王的培育工作。
4、选留王台
正常情况下,割脾育王的话,一般3天左右在巢脾上便能够发现王台的存在。
这个时候,蜂农们要注意将一些幼蜂发育不正常且位置不适的王台清理掉,因为这些王台不仅无法培育出高质量的蜂王,还会浪费蜂群内的资源。
然后在王台封盖之后,要再次检查一遍王台,对于一些畸形、歪斜的王台都要及时清除。
在割脾育王的时候,要注意母群的群势、气候等,不可盲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