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学(几何光学部分)第4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入瞳位于物方无穷远。 2) A和A1、B和B1的主 光线分别重合,且 轴外点的主光线平 行于光轴。 3) 主光线是物点成像 光束的中心轴,则 物点A1 B1在刻尺平 面构成的两个弥散 斑的中心间隔始终 不变。
(b) 调焦不准:
—— 物方远心光路
百度文库
为什么调节光圈,像片清晰成像区域会发生变化?
p1
渐晕现象:像平面的边缘比中间暗(离轴物点)。
渐晕光阑在 物平面的像
B1的成像光束不被拦,B2的成像光束主光线以下被拦, B3发出的光线只有一条通过,B3以下不能成像。
四、照相系统的光阑总结
孔径光阑在物镜中的位置 1、根据轴外光束的像质选择孔径光阑位置; 2、轴外点成像光束宽度取决于孔径光阑、渐晕光阑均有关; 3、感光底片边框,即视场光阑; 4、孔径光阑一般为圆形,视场光阑为圆形或者矩形。
p2 p
p1
p p2
理论上,只有共轭的物平面才能在像平面上成清晰像,其他物点所成的像均 为弥散斑。但当此斑对眼睛的张角小于眼睛的最小分辨角1’时,人眼看起来仍为 一点。此时,该弥散斑可认为是空间点在平面上的像。
(透视失真)
—— 投影中心前后移动,所得投影像与景物不成比例。
华南虎事件
p 2 1 2a p
p 2 2 2a p
p1
p2 p
p1
p p2
照相机的景深
(一)长景深的照片
(二)短景深照片
4、视场光阑
1)视场光阑:
物方视场光阑:能够清晰成像的物面范围; 像方视场光阑:相应的能够清晰成像的像面范围;
定义:在物/像面上安放的、限定光学系统成像范围的光阑。
接收面或中间实像面上的分划板。
摄影系统:像面的大小决 定视场角2W的大小 2)入射窗与出射窗
望远镜:中间实像面上分划板的 大小决定视场角2W的大小
3、
入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出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照相机镜头中 的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F
F
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入瞳与出瞳
1)入瞳:决定光学系统的物方光束的孔径角。
2)出瞳:决定光学系统的像方光束的孔径角。 3)孔径光阑:实际起对光束限制作用的元件,决定了 入瞳、出瞳;三者互为物像关系。
一、构成
物镜、目镜的 共同焦面上
转像
入 瞳 D
f物
f目
出 瞳
D
f物 tan tan f目
f物 f物 D D f目 f目
望远镜系统简化图
D D
D D 30mm
根据光学参数可求出入瞳为多少mm?
' 18mm f物 108mm 目镜焦距:f目 物镜焦距:
出瞳直径: D'
11mm lz 5mm 出瞳距离:
视觉放大率: 6
视场角:2 8o30
在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实像平面上,放置已知刻 度值的透明刻尺(称为分划板),分划板上刻尺的 格值已考虑了物镜的放大率 ,按此方法测量,刻 尺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不变,使物镜的放大率 保持常数。
一、照相机的三个组成部分
镜头、光圈(孔径光阑)、感光底片(视场光阑)
轴上物点:孔径光阑在不同 位置,对成像光束宽度的限 制作用相同:都是光束的中 间部分参与成像。
A
轴外物点:孔径光阑在 不同位置,参与成像光 束的空间位置不同,成 像质量不同。
M
N A´
——轴外光束决定 孔径光阑的位置
M´ N´
物镜 分划板
A y B
B’
y’ A’
(a) 测距原理:
1、孔径光阑在物镜上
1) 入瞳与物镜边框重合; 主光线:离轴物点发 出的、通过孔径光阑 中心的光线。 2) 由于调焦不精确,引
(b) 调焦不准:
起像平面和标尺平面
不重合,从而导致测 量误差。
(a) 测距原理:
2、孔径光阑在物镜 的像方焦平面上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猎人周 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 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 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 并引发全国性关注的事件。
没有透视失真
(景像畸变)
景像畸变
二、光学系统的景深
近景平面 远景 平面
p1
p2 p
p1
p p2
★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3)视场光阑、入射窗与出射窗三者互为物象关系。
5、
轴外物点发出并充满入瞳的光束不一定能全部通过系统, 还可能受到远离孔阑的光孔的阻拦,这就是渐晕。当视场逐渐 增大时,轴外点发出充满孔阑的光束被前后两个透镜所拦,其 中上光线被第2个透镜拦,下光线被第1个透镜拦。轴外点的实 际成像光束孔径要比轴上点小。
(b) 调焦不准:
—— 物方远心光路
百度文库
为什么调节光圈,像片清晰成像区域会发生变化?
p1
渐晕现象:像平面的边缘比中间暗(离轴物点)。
渐晕光阑在 物平面的像
B1的成像光束不被拦,B2的成像光束主光线以下被拦, B3发出的光线只有一条通过,B3以下不能成像。
四、照相系统的光阑总结
孔径光阑在物镜中的位置 1、根据轴外光束的像质选择孔径光阑位置; 2、轴外点成像光束宽度取决于孔径光阑、渐晕光阑均有关; 3、感光底片边框,即视场光阑; 4、孔径光阑一般为圆形,视场光阑为圆形或者矩形。
p2 p
p1
p p2
理论上,只有共轭的物平面才能在像平面上成清晰像,其他物点所成的像均 为弥散斑。但当此斑对眼睛的张角小于眼睛的最小分辨角1’时,人眼看起来仍为 一点。此时,该弥散斑可认为是空间点在平面上的像。
(透视失真)
—— 投影中心前后移动,所得投影像与景物不成比例。
华南虎事件
p 2 1 2a p
p 2 2 2a p
p1
p2 p
p1
p p2
照相机的景深
(一)长景深的照片
(二)短景深照片
4、视场光阑
1)视场光阑:
物方视场光阑:能够清晰成像的物面范围; 像方视场光阑:相应的能够清晰成像的像面范围;
定义:在物/像面上安放的、限定光学系统成像范围的光阑。
接收面或中间实像面上的分划板。
摄影系统:像面的大小决 定视场角2W的大小 2)入射窗与出射窗
望远镜:中间实像面上分划板的 大小决定视场角2W的大小
3、
入瞳:孔径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出瞳:孔径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照相机镜头中 的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
F
F
孔径光阑
孔径光阑、入瞳与出瞳
1)入瞳:决定光学系统的物方光束的孔径角。
2)出瞳:决定光学系统的像方光束的孔径角。 3)孔径光阑:实际起对光束限制作用的元件,决定了 入瞳、出瞳;三者互为物像关系。
一、构成
物镜、目镜的 共同焦面上
转像
入 瞳 D
f物
f目
出 瞳
D
f物 tan tan f目
f物 f物 D D f目 f目
望远镜系统简化图
D D
D D 30mm
根据光学参数可求出入瞳为多少mm?
' 18mm f物 108mm 目镜焦距:f目 物镜焦距:
出瞳直径: D'
11mm lz 5mm 出瞳距离:
视觉放大率: 6
视场角:2 8o30
在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实像平面上,放置已知刻 度值的透明刻尺(称为分划板),分划板上刻尺的 格值已考虑了物镜的放大率 ,按此方法测量,刻 尺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不变,使物镜的放大率 保持常数。
一、照相机的三个组成部分
镜头、光圈(孔径光阑)、感光底片(视场光阑)
轴上物点:孔径光阑在不同 位置,对成像光束宽度的限 制作用相同:都是光束的中 间部分参与成像。
A
轴外物点:孔径光阑在 不同位置,参与成像光 束的空间位置不同,成 像质量不同。
M
N A´
——轴外光束决定 孔径光阑的位置
M´ N´
物镜 分划板
A y B
B’
y’ A’
(a) 测距原理:
1、孔径光阑在物镜上
1) 入瞳与物镜边框重合; 主光线:离轴物点发 出的、通过孔径光阑 中心的光线。 2) 由于调焦不精确,引
(b) 调焦不准:
起像平面和标尺平面
不重合,从而导致测 量误差。
(a) 测距原理:
2、孔径光阑在物镜 的像方焦平面上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猎人周 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 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 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 并引发全国性关注的事件。
没有透视失真
(景像畸变)
景像畸变
二、光学系统的景深
近景平面 远景 平面
p1
p2 p
p1
p p2
★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前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出射窗:视场光阑经其后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
3)视场光阑、入射窗与出射窗三者互为物象关系。
5、
轴外物点发出并充满入瞳的光束不一定能全部通过系统, 还可能受到远离孔阑的光孔的阻拦,这就是渐晕。当视场逐渐 增大时,轴外点发出充满孔阑的光束被前后两个透镜所拦,其 中上光线被第2个透镜拦,下光线被第1个透镜拦。轴外点的实 际成像光束孔径要比轴上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