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

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教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

以此为指导,教师应该运用现我就从以下四方面来具体说明:一、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1、家庭方面,在当前的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学生,一种情况是他们的父母大都为经济在外奔波,更本就顾不上家中的儿女,在他们的眼中,只要给了足够的钱给子女,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他们根本不知道家中的子女的在校情况,或者是到校没有。

浅谈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及其关系

浅谈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及其关系

浅谈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及其关系(河北师范大学050000)【摘要】体育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

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度与内容,但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学生;主导性;主体性(一)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就越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教师的主导性表现越强。

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其一,指导作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

其二,示范作用。

示范性是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教师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师的示范,具有参照、比对、模仿、准则等意义,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其三,组织作用。

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

其四,评价作用。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回应,使学生在各学习与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我内化的过程。

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对自己的升学、提高、发展是否重要等简单的价值判断对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行内容性选择。

其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主体性集中和组织自己的心去倾听、去理解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

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还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能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论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论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1教 师 主 导 性 和 学 生 主体 性 的 阐 述 .
教师主 导忡和学 , 主体性相结 合是教学实践 L 的一个 重要原 则 。 丰 } J 存课 堂教 学 文 践 中, 们 存 对 教 帅 和 学 生 的 地位 和 作用 的处 理 上 总 会 出 人 现 一些 偏 差 : 为此 , 们 有 必 要 对 两 者 的 关 系进 行 理论 上 的辨 析 。 我 II 导 件 的 阐 述 .主 教 师主导作用的提法最早源 白凯洛夫 的《 教育学 》此 书有“ , 教师的
科技信息
音性与学生主傩Ⅱ 的关系 生
承德 石 油 高等专科 学校 体 艺部 李 海 肖 康 光辉
[ 摘 要】 传统体育教 学模式是 以教师为 中心建立的 , 学生始终 处于被 动学习状态, 一步教学程序都是 学生按教 师的指令 运作 的。 每 而国 内外 出现 的种种现代教 学模式 , 其发展 的趋 势之 一, 就是强调学生在教 学中的主体地位 , 注重调动 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 强 调教 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 培养学生的能力 , 这是现代教 学的 时代特 点。因此, 作为高校体育教 学必须落实到提 高学生知 识质 量 的基 点上, 在体 育课教学 中充分发挥教 师主 导作 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 提高体 育课教 学质 量和效果, 而达到使 学生最 大限度 的获 从 得知识 , 高能力和锻 炼身体的教学 目标 提 [ 关键词 ] 普通高校 体育课教 学 教 师主 导性 学生主体性 目前, 我国 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水平明 下降 , 学校 体育 叶 存在随 1 着年龄 的增大和年级的增 高而喜欢 L 体育课 的学 生越 来越少 ,学生中 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溧的学生越来越多 的现象 学生 存校接 受体育 教育 十几年 , 却树 市 起终 身体育 的教育观念 , 究其 原凶 , 不能彳 说 我 罔传统的体育教学 重体育 教师的主导性 , 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有关? 教学论关于教学过 程的论述巾强调 .教师主 导性与学生 主体性 相 结合是 教学 文践 I 的一个 晕要 原则… 从 教学活动 的主体 和客体 、 { 1 , 同一 性和 斗争性 、 内 和外 凶的 动关系 上作理论和实践 l的辨析, 二 二 有利 于 确 立 教 师 和 学 牛在 教 学 实 践 r 的地 位 , 确 处 理 好 帅 生 芙 系 。 _ 于教 师 r I 正 艾 和 学 生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的地 位 问题 的 探讨 , 观 国 内外 学 者 的 观 点 , 要 纵 主 有 以 下 四种 : “ 师 中心 论 ”二是 “ 生 中 心 论 ”二 是 “ 师 和学 生 双 一是 教 , 学 三 教 主体论”四是 “ , 教帅 主导学生主体” 。教育领域曾经盛行 的“ 论 教师中心 论” “ 和 学生 中 心论 ”由于 存 住 着 严 重 的思 想 缺 陷 . 们 已对 具 进 行 了深 , 人 刻批判。虽然 “ 教师和学牛双主体论” 思想得到了人们极 大认同, 但它在 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难于操作的缺陷 因此, 就理论和实践 两个层 面, 刈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 的主体性进行 关系辨析, 对教师提高认识 、 转变观 念、 推进 素质 教 育 的实 施 具 有 极 其 蕈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关系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关系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关系目前,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这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对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的看法。

有些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人就此观点,谈点自己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

就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体系,形成技能和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有四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知识体系,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学方法、形式、教学艺术的运用以及一些现代教学设备器材的运用。

教学的这四个基本因素,构成了教育活动纷繁复杂的关系,其中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中,就整个教学活动来看,教师无疑是实践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他要改变的对象,要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进一步发展。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由无知到有知到知之多,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教师只是中介,是传递者,是其认识事物的手段中的主要成分。

我认为在教学中师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没有师生的参与,就构不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主要方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他使学生的身心朝着一定的社会或时代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老师是启蒙者、是组织者、是领导者,他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面、学习方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正确的教育,可以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技能掌握,并使身心得到发展,教师只有将所教的内容转换成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学性、自主性、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双主”相融问题

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双主”相融问题

课 中 倾 听 组 织
方面, 这节课 整体上突 出了教 师主导 和学 生主体
启 发 式 讲 授 问 答
倾 听 思 考 集 体 回答
图 1
4 7
但另一 方面 , 在 部分教学模 块 中 , 教 师 的 主 导 和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有 了 明显 的 主 辅 之 分 。 有 些 环 节 甚 至 被 人 为割裂 , 导 致 了教 育 契 机 的丧 失 , 学 生 有 实 效 的 主 体 学 习被 中断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又 回 归 到 了 以教 师 的 教 代 替 学
性 学习 . 在 课 堂 以小 组 为 单 位 进 行 交 流 汇 报 。 这 一 模 块
知识铺 垫 ( 7分钟 ) , 教 师以讲授 和问答法 回顾 了企业 的 概念 , 新授 了“ 利润” 、 “ 经济效 益” 的概念 。 第二模块学 生 主体 活动 阶段 ( 2 0分 钟 ) , 学生 汇报 完成 上 节课教 师 布
高。
而 如 果 在 第 二 模 块 中 能 有 机 地 将 教 师 的 主 导 和 学生 的主体 地位 相融 。 那 么课 堂的教 学 就会形 成 如 图 2所 示 的 流 程 , 以 知 识 建 构 和 升 华 为 主 要 目 的 的 课 堂 教 学 第 三模 块 就 可 以省 略 了 。“ 企业的经济效益” ,
垫 到 主 体 活 动 到知 识 建 构 有 机 相 融 的 过 程 , 这 使 课 堂 实 效 有 了保 证 。
课 堂教 学 活 动
是知 识建 构 ( 1 8分钟 ) , 教 师结 合学生 的 活动 讲授 了企
业 经 济 效 益 的 内涵 和 提 高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 济 效 益 的途 径 。 在 这 一

思政课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辩证关系阐释

思政课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辩证关系阐释

2020年第21期总第546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知识,形成科学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担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思想、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等任务,主导着思政课教学的过程。

学生既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共同构成了思政课教学的主体。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认知状况的了解程度和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尊重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辩证统一。

一、发挥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导性1.教师要主导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和方向思政课承担着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

思政课教学讲授的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深厚的学理性,学生接受思政课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辩证关系阐释张亚茹摘要:正确认识思政课教学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辨证关系是开展好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思政课教学教师主导性体现在其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思政课教学学生主体性体现在其知识学习、“三观”形成、品德修养等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思政课教学教师主导性要以学生主体性为基础、学生主体性要以教师主导性为前提,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辩证统一于思政课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主导性;主体性DOI:10.16653/ki.32-1034/f.2020.021.016--752020年第21期总第546起来普遍感到深奥、枯燥、难懂,思政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认识受社会风气、社会思潮、社会环境影响比较大。

怎样理解教师主导和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教师主导和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教师主导和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内容摘要: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其有机结合,教学相长,是每个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初衷。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改经验谈一些不算成熟的体会,与大家共讨。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主体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随着由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其中最突出的提法就是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法下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填鸭式”的模式,而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乃至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真要实施起来却非易事,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际谈些看法。

先说说主导与主体的本质含义(一)主导。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

简而言之,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正如李政道所指出的,“学问”变成“学答”。

当然,教师的“讲”与“问”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关键处,教师的精讲、精问往往起了画龙点睛、恍然大悟的导向作用。

但不能走极端,认为教师的每句话都必要。

主导的根本含义应是“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

据此,笔者认为,“主导”的本意应从下列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导。

意即教育、指导、引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上路”,全面发展,做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的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与发展,学会共同生活(协作)”(详见拙文《略谈教育的“四大支柱”》,《小学教育》2000年第1期)。

二是辅导。

意即辅助与疏导。

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帮助。

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的统一: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只有弄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论基础,才能增强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的自觉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得到全面发展,应是学生为主体的必有之义。

教师为主导,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主要由教师设计和决定。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且要“言传”,也要“身教”,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也要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主体是主导下的主体。

这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互相促进。

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越是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根源,广大教师要自觉地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自身的不断发展。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这对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包含着教师的教,也包含着学生的学,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就教的过程说,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教学过程。

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摘要:近年来,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已经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等一些主要观点。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教育的“双主体性”规律与原则,一定要从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认识入手,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目标、任务,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因素,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努力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教育;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54-02教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它的特殊性是由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性、目标特征和活动结构特性所引发的,而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在其现实性上,则集中表现为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

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是内存于教育活动之中的主客关系特征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一、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主客结构及其关系特征相比较,教育活动中的主客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的两极实体来看。

人类一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在活动的两极实体上,要么是人与物构成的主客关系,要么是社会常态下人与人的活动结构关系,实践活动的实体结构关系以及实体的性质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而教育活动,除了教材所体现的因素,教材对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可视为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客体,活动中的两极实体都是具有主体性或具有潜在主体性的人,而且一方是相对成熟或具有某种知识优势的主体,而另一方是尚未成熟或虽有一定成熟度但没有知识优势的主体,这在活动的两极实体的性质上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交往活动相比较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

2.从教育的目的来看。

人类实践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不断扩大的生产活动,它一方面表现为对客体的加工,另一方面通过消费、享用实践的成果,从中再生产出具有新的素质、需要和能力的主体。

体育(心得)之试论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体育(心得)之试论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体育论文之试论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观念,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三中心”,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中研究,得出一些结论,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来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导和主体关系前言在传统教学模式被逐步打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建立、形成广泛共识的新的形势下,学校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困惑,尤其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使学生成为主体的问题上产生疑惑,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那麽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去合理协调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完成好体育教学工作呢? 1 要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概念及其关系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清晰地阐述,基层教师当然很难说清楚。

理解成“主导性”等同于“主宰性、管理性、权威性”,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那麽何谓“主导性”、“主体性”?主导:是起决定性指引方向性的。

主导性:是指导性,指导“质量和强度”主体:(1)是相对客体而言,教学活动的客体是指教学内容、目标、环境、手段等的,主体是“人”可以理解为学生;(2)相对非主体而言,非主体不是主要成分或要支,是从构成的角度看的。

主体性: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连接点是“学习过程”2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 2. 1 指导性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主体性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二者不是对立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

没有正确的“导”所谓主动地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主动学的导,即使正确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一种无序兴奋课,是一堂充满危险的课;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主动型的课,只能是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而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而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都是不存在的,现在有一种错误:既要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追求欢乐的气氛大量安排与教学无关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边的虚无和肤浅。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班云南进修站学科名称:教育学作答题目: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员姓名:张春芳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

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

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

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

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里有2/3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

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

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2.学生的主体性关键一点是课堂上学生是否活跃.好的课堂氛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显性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互动良好,隐性表现为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及其关系-最新教育资料

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及其关系-最新教育资料

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及其关系一、教师的主导性主导的根本含义应是“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

主导的本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导,即教育、引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全面发展,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与发展,学会共同生活与协作”;二是辅导,即辅助与疏学,即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辅助、疏导。

主导性体现了体育教师的指导功能,即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根据社会、国家意志向学生提出要求,督促和管理,使学生的学符合社会的要求,复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贯彻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第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改进。

现在用于体育教学的素材特别多,很多素材都和现代竞技项目相关,而体育教师在这里成为体育素材和学生的联结者,体育教师应该结合社会、学生和学科要求这三个方面来选择素材,并结合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教给学生切切实实的体育技能。

第三,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不同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他们创设不同的体育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

第四,在体育教学环境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要求舒适、安全和有激励性,体育教师在美观舒适的教学环境里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

第五,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第六,进行学习评价。

对体育学习的评价很多,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体育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来推进学生的体育学习。

二、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主体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无外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含义。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
原则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原则,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教师还要把握好教学节奏,使学生在有条理的学习环境中,有规律的进行学习,把握教学的组织性。

其次,学生也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性,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来担当,并不断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到实际情景中,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最后,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老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坚持不懈,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原则,它既能够促进教学效果,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我对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

我对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

我对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组织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和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它代表着最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且是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将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大动力。

一、教师的主导性合作学习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我们发现,当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是,教师在教室中走来走去,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或做自己的其它事情,仿佛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老师无关,或知道应该给学生指导,却又不知道如何入手。

那么在合作学习时,教师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起到主导作用?(一) 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选择学习内容中有合作价值、学生能够进行合作的内容,把教材中结论回归到产生知识的地方,让知识回归生活现场,寻找合作学习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最佳结合点,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合作学习的需要。

(二) 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合作中去,对合作进行指导教师是学生很好的合作伙伴,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进学生,走进合作。

学生不懂合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亲自参与,扮演其中的一个成员;学生合作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架桥铺路,促进合作有效进行。

教师作为一个友好的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去交流研讨,用情感去影响情感,用态度去塑造态度,用技能去培养技能,用合作去培养合作。

(三) 组织引导,激励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要对其进行高效的组织和引导,首先是知识的引导,其次是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合作还需要及时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己评价,教师及时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评价中有点拨有启发,更多的是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作者:————————————————————————————————日期: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苏晓燕【摘要】“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

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

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

论语文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以王崧舟生本课堂教学为例

论语文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以王崧舟生本课堂教学为例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者有机统一而成的动态三维立体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掌控、授受地位,占主导。

学生处于被引导、被掌控、接受地位,占主体。

教材作为客观的教学媒介,在师生之间充当牵线搭桥的联姻作用,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必备硬件。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整个教学过程。

因此,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传输活动,缺了任何一环,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下去。

语文教学活动中总是很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将“教”与“学”割裂、对立起来,殊不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不是敌我矛盾般的你死我活,而是藕断丝连般的难分难舍。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常出现的误区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一星为主,众星环绕”的相机传授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决定权与话语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导致教师独讲,无人回应情形的存在。

这就是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误区,呈现出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则被动充当“背景墙”“道具场”。

此外,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给予他们无限的自主权,这样的教学必然是聒噪无序的,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种放养型教学和残缺型教育形态,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拖沓低效。

因而,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二者的关系,弘扬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接下来,笔者就教学中的两个误区加以详细阐释。

一、主导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关键在于“导”,即引导、指导,与后现代课程观理念中的“平等中的首席者”相契合。

借用綦振芳的比喻,即拈弓搭箭,引而不发。

要注意的是,这个“导”不是全知全能式地包办一切,而是指教师不能只承担传道、授业、解惑之道,还应适时、适度地演好引领者、督促者、帮辅者的角色。

此外,还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指引有“度”,预设有度,提问有法。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有言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帅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白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参与,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的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是读死书”的主要诱因。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

但有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原来作为主角的教师成了观众”,把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

表面上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白由散漫,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没达到,课堂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升。

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样也是教学改革中错误的观念。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

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其中之一,就会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让主导”与主体”能和谐地相处?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效地指导、引导和组织可使学生节时、省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个性发展。

所以,仅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

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在课前的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花足够的时间。

一篇课文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

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

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去引导,去组织实施,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

忽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会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时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上。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
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绝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白己去学习。

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应及时适当地予以点拨,即启发式教学原则。

当然这种点拨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包揽一切教学活动,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白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这主导作用体现得尤其突出。

没有教师的教”和导”,哪来学生的
学”?
二、学生主体性有两个含义:
一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同时让学生白己做出选择,教师不要强迫学生做决定;二是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呢?
1、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导向,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当代中小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欢发表白己的观点,喜欢白己提出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善于争论和评论,很少轻信现成的结论。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提高白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白我觉醒,强化学生的白我教育意识。

在多年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已习惯于把白己当作知识的被动的受体,创新意识薄弱,不敢或者不愿提出白己独到的见解。

要改变这一状况,学生白身必须要转变观念,努力去除传统观念的印记,培养白我的主体性观念。

为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加强引导,激励学生塑造白我,实现白我,强化学生白我教育的意识。

3、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充满和谐、民主的气氛。

同时,将竞争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编制各种话题、辩题,让学生采取抢答、辩论会、对抗赛等形式,使学生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构建和谐课堂,既要通过教师的白主驾驭,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发挥主导作用。

又要
通过对学生白觉能动性,独立白主性与积极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这样才能在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