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分学段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可见,叶老的教育思想与新课改的基本宗旨是一致的。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淡化,厌学情绪不断上升,学习习惯很差。从随堂观察的结果看,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从二年级开始越来越差。多数学生觉得学习是老师和家长规定的任务,不是自己的需要。因此,课间很活跃,上课懒洋洋。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倾听,不举手发言,更不愿意思考问题。读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合作学习,嘻嘻哈哈,随便发个言后就不听别人的发言;老师提问,面无表情、沉默,气氛非常沉闷;做作业,不动脑筋,完成任务了事。
为此,我们借助新课改的契机,曾进行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探究活动的研究》,在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未能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
国内不少的学校都敏锐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立项研究者数以百计。其中象清河县教研室,广东佛山南海区道花苑小学,湖北省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等,他们的研究,要么是把“兴趣”与“习惯”分开,要么是采用活动和专题教育的形式,要么是围绕单科教学中如何激趣进行研究。虽然他们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但他们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在小学学段的全过程中,系统有序地去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如何使小学生在小学学段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想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紧密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把实施新课改、落实新课标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意义了。
鉴此,我们组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的课题组,开始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的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
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本课题的研究包含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的研究。
"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
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研究要出成果,都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遵循了如下理论依据。
1、心理学“兴趣的形成”理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兴趣既然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当然也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改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人的兴趣,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但也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改变”的理论,根据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
2、心理学“儿童个性心理理论”
“小学儿童的性格正处在初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性格特征既具有稳定的一面,又具有可变的一面。因而性格特征的可塑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重要特点。”“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它使人对刺激的行为应答发生得更容易,它的受阻会引起消极体验,因而也成为一种需要或行为的内部动力。习惯是通过不断的重复或有意的练习形成的。”本课题的研究,遵循了小学生“可塑性”的特点,旨在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重复练习,让学生的学习习惯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拟达到如下目标:
1、探索出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乐学、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率。
2、促进教师关注新课改,投身新课改,在实施新课程中,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提高落实“三维目标”的能力。
五、研究策略过程: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