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合集下载

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第一篇: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首席医学网2010年04月22日作者:管兰芳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关键词】卫生经济学;新医改方案;解读“大病拖,小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

”这是对大多数低收入人群不敢随便就医的最好写照,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医药费太高,而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获得了很大好评。

新医改方案包含了哪些理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重大创新?这些创新对新医改方案发挥新的作用和职能有何意义?制订方案的核心依据又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卫生经济学原理来解读新医改方案的目的。

卫生经济学概述卫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为实现卫生保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依据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卫生经济学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卫生事业不断社会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在探讨和解决我国当前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种经济问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

其任务就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最佳、有效、公平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新医改方案简介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新医改方案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本着以人为本,从六大方面阐述了从2009年到2020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任务和举措等。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是我国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内容涉及一个目标、四个体系、八个支柱、五项重点,是服务民生健康保障的一揽子方案。

精品范文-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

精品范文-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

精品范文-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医改背景下卫生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庞大,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卫生领域内的应用,课程考查非常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的卫生领域实际情况,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卫生经济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新医改三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出来。

目前我国新医改的现实情况,给卫生经济学教学带来了影响。

1 新医改对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影响(1)大量新医改实践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教学素材。

新医改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卫生改革案例频现。

这些做法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大量案例,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

虽然目前很难对改革进行评价,但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启发思考。

(2)新医改案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医改实施以来,卫生政策发布的频率前所未有,改革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甚至不同地区改革的思路大相径庭。

这些纷繁复杂的现状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深入分析能力,分析改革措施的原因和动机,才能真正应用好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

(3)新医改给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理解带来了挑战。

卫生经济学从国外传入,目前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各国的卫生状况、卫生改革差别很大,国外的基础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需要根据中国现实的需要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本理论知识时,由于学习背景不同,结合我国实际会对基础理论产生一些疑问,更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差异,让学生能力理解并更好应用基础理论。

2 卫生经济学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口述加板书或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观点。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卫生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和人群难以获得足够的卫生服务。

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医疗资源的分布上,也体现在医疗服务的质量上。

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服务质量较低,而一些发达地区则拥有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如何实现卫生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和合理的医疗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疗费用的快速上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医疗费用不断增长,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一方面,医疗费用的上涨是由于药品价格的高涨、医疗服务的过度医疗等原因导致的。

由于医保基金收入的不足,医保支付比例的下降,也使得患者需要自费支付的比例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上升,让医疗服务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普惠性的福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也是新医改环境下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生存在着不规范行为和服务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新技术、新药物和新设备的引入和应用,也使得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生的监管,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加强卫生经济的管理和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的发展速度快,涉及领域广,管理难度大。

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生和医疗服务的管理和监管,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要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医疗服务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卫生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合作与共建,才能实现卫生资源的均衡分配、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可靠的卫生服务。

应用文-新医改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文-新医改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

新医改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新医改背景下类专业《卫生学》教学模式探讨卫生经济学是中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理论体系庞大,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卫生领域内的实际运用[1]。

课程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同时强调理论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传统的卫生经济学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充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考核方式不科学,学生自主学习受限,创新能力没有发挥空间[2],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新的政策对卫生经济教学产生了较深影响。

一方面,各地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卫生改革案例频现,为卫生经济教学提供了大量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卫生政策发布频率激增,改革方式各不相同,不同地区改革思路大相径庭,这些复杂的新医改措施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卫生经济学深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契机。

笔者利用新医改契机,在卫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和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性改革探索。

一、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运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首创的,有效的改变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积极性差、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等教学弊端[3]。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第一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在绪论部分结合新医改最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看病难在哪里?贵在哪里?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展开各章节内容;第二,在各章节授课前提出问题,问题主要来源于历次中学生易答错的问题,报刊、杂志、中与卫生经济相关的新医改问题等;第三,由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第四,在章节授课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五,由学生自由发言形成活跃的课堂讨论;最后,教师对各问题进行精讲和。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医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卫生经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医改背景、现状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就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医改背景医改是我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构建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推动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自2009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医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医疗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逐步提高,慢性病管理不断加强等等。

而在这一过程中,卫生经济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二、现状分析在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在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则相对匮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区间的经济不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医生收入的高低差距等等。

这种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其次是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医疗费用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这些费用的增长不仅是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也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资源的紧缺等因素有关。

第三是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并不完全,有些大病还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医保支付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公平性;医保基金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未来发展趋势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对我国新医改专项方案的解读与思考

对我国新医改专项方案的解读与思考

对中国新医改方案解读和思索编者按:学校医疗改革专题课题理论研讨组于4—6月期间学习了中国医改政策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中国外医疗模式比较分析、医疗体制改革动态等专题进行了系统学习研讨,并对我校第一隶属医院和河南宏力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赴济南听取了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秦佰益院士《医疗体制改革路还很长》专题汇报。

6月中旬课题组就以上学习研讨和考察情况撰文,作为第一阶段研究结果。

对中国新医改方案解读和思索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回顾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经历了两个不一样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50—80年代早期),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85年至今)。

1.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制度始建于50年代早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医疗机构为主体,在城市以全供给公费医疗覆盖城镇居民,农村则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以计划配给福利分配方法,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形成了分级医疗体制。

这个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显著,被部分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典范。

2.市场经济时期1985被称为中国医改元年,从1985年医疗卫生改革开启,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汇报得出“中国医改基础不成功”,期间20年,前后经历了五次较大医疗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背景不一样,任务不一样,效果大小不一样,但全部适应了社会发展阶段性需要。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五次改革,关键成效有:1)经过竞争和民间经济力量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供给能力全方面提升。

2)医疗服务机构工作效率普遍提升。

管理体制变革和多层次竞争,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主动性,内部运转效率普遍提升。

带来消极后果关键有:1)医疗服务公平性下降。

2)卫生投入宏观效率低下。

3)简单照搬国企改革模式,让公立医疗机构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造成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趋利欲望增强。

改革中凸现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消极社会和经济后果。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卫生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支出也不断增加。

公共财政有限,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成为一个难题。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个人和家庭也需要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防止过度消费和浪费。

在医改中,如何平衡公共财政、个人负担和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利益,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卫生经济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过去的医疗体系中,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供需不匹配,医疗资源浪费严重。

新医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何通过改革医疗体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控机制,推行绩效导向的医疗服务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的真正优化配置,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卫生经济也面临着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的挑战。

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提高医疗质量不仅需要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也需要改变医生行为和文化、加强医患沟通和合作。

卫生经济应该如何在新医改环境下,通过改革医疗体制、加强投入、建立监测机制等来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过去的医疗体系中,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富人和贫困人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医疗服务差异。

新医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现全民健康保障。

卫生经济应该如何通过改革医疗保险制度、调整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等来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尝试的问题。

卫生经济在新医改环境下面临着可持续发展、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和提高公平性等方面的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浅谈卫生经济学与医疗改革

浅谈卫生经济学与医疗改革
成 和发 展 变 化 的 趋势 。
这 些 问题 所 关 注 的 因素 无 一 不 是 制 约 我 国 当 前 医 药 领 域 发 展 的 主要 因素 ,这 些 问题 的研 究 如 何将 直 接 制 约 我 国医 疗 卫 生 事 业 的 发 展 前景 , 响 着 我 国 的 医 疗卫 生 发 展 状 况 。 影
[】 红 . 生 经 济 学 原 理 在 医 院 管理 中 的 应 用 U. 经 学界 , 1张 卫 ] 财
2 1 ,1 ) 0 0(2 .
『1 焕 . 生 经 济 学教 学 改 革 研 究 U. 疆 经 济 与 文 化 ,0 0 2昊 卫 J 边 2 1,
( . 8)
资 料 显 示 , 然 我 国从 0 虽 9年 就 开 始 实 行 医 改 了 , 实 施 的 但
岂 2
近 日有 媒体 报 道 称 ,北 京 市 将 对 公 立 医 院亏 损 项 目进 行 全 额补贴 , 以此 减 少 公 立 医 院过 度 医疗 行 为 。 此 前 , 湖北 省 召 开 公 立 医 院 改革 试点 工 作 会 议 ,动 员 部 署 全 省 公 立 医 院改 革试 点 工
多 还 仅 仅 是 局 限 在 文 字 方 案 上 ,执 行 的配 套 具 体措 施 还 都 没 有
真 正 出 台 。 我 国 目前 共 有 3 3万 多 家 医 疗 机 构 , 中 有 7万 多 家 其 医 院 , 生 部 公 布 的 医疗 机 构 分 类 登 记 的 统 计 分 析 表 明 , 利 性 卫 营
卫生 经济学作 为一门学科是 在 2 0世 纪 5  ̄ 0年 代 形 成 和 06 发展起来 的, 其发 展 有 着 很 深 的 历 史 背 景 。首 先 , 济 发 达 国家 经

浅析“新医改”思路的经济学特征

浅析“新医改”思路的经济学特征


( ) 共 卫 生体 系改 革 的经 济 学特征 一 公
次 、 样化 的医疗 卫 生 服务 需求 。 多
从经济学角度 , 以看 出公共卫生服务市场具有两 可 个明显的特点 : 外部性和公共性 皿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 】 。 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 的影响 [ 例如 : 3 1 。 一名接受 了 免疫接种的人 ,更不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 ,由此给周
l 翼签堡夔 j .
卫 生经 济 研 究 20 年 5期 总 第 20期 09 6
浅 析 “ 医 改 ” 路 的经 济 学 特征 新 思
王 珊 , 金水 高
(. 1 北京 大学 医学部, 北京 109 ; .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北京 105) 0 11 2 000
中图 分 类号 : 9 R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7 82 0 ) 5 0 4—0 10 —7 7 (0 9 0 —0 1 2
当前 , 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我
和技术垄 断性特征 的一个潜在原 因是 医患双方仅有 医 患关系而缺乏其它人际关系。《 意见》 提出完善城市社 区 卫生服务 网络 , 使人们在相对较小的区域 内可以有一个
围人带来福利 ;相反 ,一名拒绝接受治疗的传染病患者 特 定 的 医疗 机 构 。在 这个 特 定环 境 中 ,医患 双方 生 活环 不仅影响个人健康 , 也可能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 ,这两 境 相 似 、 会 关 系 亲近 、 较 固定 的 就 医关 系 , 分有 助 社 有 十 种行为分别具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依此类推 , 公共 于提高信息传递速度 …和透明度 , 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 卫生服务范畴 内的行为基本都具有外部性 。公共性是指 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即一个人享用一种公 共物 品的同时并不 阻止其他人使用该物品 , 从公共物品 中得 到 利益 时 不妨 碍 他 人从 中获得 相 同利 益 。 例如 :公

新医改方案解读

新医改方案解读

新医改方案解读M2009年新医疗改革方案究竟有哪些亮点?未来三年中国政府会在哪些地方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这些举措又能为广大民众带来哪些实惠?中国网《永蔚独家访问》近期采访了卫生部长陈竺,请他解读医改新方案。

陈竺透露,新医改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

公立医院的改革之难医改最难的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那么改革难在什么地方?陈竺介绍:公立医院主要是如何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所以公立医院成了国家在卫生领域方面很多矛盾和问题比较集中的一个领域,这是一方面的挑战。

另外,公立医院的改革也需要公共财政的大力投入。

第三,目前公立医院的改革路径、方向,特别是一些具体措施有待于探索。

体现公益性这一总的原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实现途径却不容易。

所以,这一次的医改从今年到2011年的五项近期工作重点,公立医院改革我们提了四点,我们相信通过3年的试点工作,会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公立医院兼多职牵一发动全身从今年开始试点,试点的方向怎么选择呢?陈竺说:我想大方向就是要体现公益性,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公立医院成为能为人民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平台。

同时,公立医院肩负着关系整个医改全局的重要任务,比方说,人才的培养,例如,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他必须要经过实践的锻炼、培训,我们称之为毕业以后的教育,包括住院医生、专科医生这些培训,而培训主要依托公立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这个平台来进行的。

此外,公立医院还要承担很多的医学科研的任务。

所以说,公立医院的使命是非常之重要的。

而且在一个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公立医院还要承担支持、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个作用,它和我们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形成良性互动,我们要逐渐建立社区和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制,疑难重症就转到大医院。

反过来说,大医院确诊的已经建立了治疗方案的这些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慢性病的管理,或者进行一些疾病的康复等等,这些病人可以从大医院再转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一、如何平衡医疗资源配置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调整,但在一些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医疗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保证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是当前医改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通过引导社会资本,适当引导患者选择就近的基层医院,优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完善医疗供给侧结构,提高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行多元化医疗保健,确保公众能够享有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如何控制医疗费用医疗服务和医疗保健成为财政支出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消费支出,如何控制医疗费用是新医改下需要解决的难题。

当前,通过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度、激励医生实施医疗服务收费合理化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吸收社会力量,加强医疗服务供应侧管理、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转移等是新医改环境下实现医疗费用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

三、如何保障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乎公众健康,是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

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就必须从吸引和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生职业道德要求入手。

同时,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与监管,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也是实现服务质量的保证。

任何的医疗服务都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以病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主要关注的就是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费用和医疗服务质量。

平衡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费用和保障服务质量是实现卫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新医改,实现卫生经济的良性发展。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卫生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和思考。

一、医疗投入和回报不匹配近年来,医疗投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是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社会满意度也不高。

这主要是由于医疗服务的回报与投入不匹配造成的。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医疗服务回报的问题,实现医疗投入和回报的优化协调,是卫生经济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医疗市场竞争不充分在新医改的环境下,建立健全的医疗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现有医保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医疗市场竞争仍不充分,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市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医疗服务与诊疗规范等不符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弥补医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由于医疗服务规范和诊疗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医疗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因此,需要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经济不仅仅是医疗服务本身,还包括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当前,由于医疗资源配备和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医疗服务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增加了卫生经济的负担。

因此,需要建立合理、高效的医疗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确保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五、卫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传统的卫生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医疗需求,卫生经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新医改政策出台,特别是支持健康科技创新,鼓励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发展。

因此,卫生经济需要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实现转型升级,提高整个卫生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从经济学角度解析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之现状系列之一

从经济学角度解析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之现状系列之一

绩效管理是医院改革的抓手首先,当前医改是在一个大的框架下,解决一些制度安排“从无到有”的问题。

这一步我们很快会看到成效和进展。

第二步要解决“从有到更好”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怎样在现有资源配置下提高效率、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这将是我们马上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任何一个单位都少不了进行绩效的管理。

卫生医疗机构生产的是服务产品,多是无形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绩效管理,再多的投入也很难产生相应的好效果。

很多地方包括一些政策条文,往往只提到绩效工资而忽视了绩效管理。

对于绩效工资,大家更容易理解为涨工资,这又回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所谓的工资指标、工资额度、怎么分配工资的问题。

绩效工资大家看中的是“工资”,绩效管理强调的却是“管理”。

公立医院提供公益性服务,要想让大家去做,就要改变大家习以为常的很多东西,包括流程、程序、机制以及医生的行为等。

实现这种转化,简单的靠几个零碎的规章制度是难以做到的,这需要有一个抓手,而绩效管理是最直接、最科学的办法。

此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对医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医疗服务,和病人打交道,这种救死扶伤的事有很高的风险性,没有很好的管理想做大做强是很难的。

所以,不管是从改革的角度,还是发展的角度去看,现在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应该真正的去研究去实施绩效管理。

在做绩效管理的时候要把薪酬放在核心位置。

我们提倡白衣天使要奉献,这没错,但还要有激励他们的制度保障,不能长期让老实人吃亏。

如果经常加班加点,难事苦事都做了,大胆的探索尝试了,但最终在绩效上、在报酬上没得到应有体现,对改革的积极性就是一种挫伤。

如果想要医生有很好的服务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要给他一个基本的保障,给他一个科学合理的衡量,那就是科学的薪酬管理。

如果赚钱的事大家都愿意干,担风险的事大家都不愿意干,大家就会比谁能用贵的药,谁能用贵的检查,谁胆子大谁收入就高,谁按规范走往往吃亏。

那结果肯定是看病越来越贵,公益性难以发挥。

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医改政策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

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医改政策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

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医改政策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卫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卫生领域中资源分配和健康服务的经济学分支。

在医改政策的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中,卫生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以促进卫生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和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首先,医改政策应该考虑到卫生资源的分配问题。

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是医疗服务不充足和贫困地区得不到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的卫生资源分配机制,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

可以通过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建立医疗资源协调机制,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

其次,医改政策还应该关注医疗费用的控制问题。

卫生经济学研究发现,医疗费用的高昂是许多人无法获得必要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限制医疗机构在药品、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过度收费。

其次,通过建立医疗服务价格透明机制,提供医疗服务价格信息,使患者能够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第三,加强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最后,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管,促进医疗服务的提质增效。

第三,医改政策还可以通过促进医疗服务的竞争和创新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卫生经济学研究发现,医疗服务的竞争与创新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的关键。

因此,应该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测机制,公开医疗机构的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等信息,激励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应该鼓励医疗科技和药物的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最后,医改政策还应该注重加强卫生经济学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应该加强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医改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不断优化,我国的卫生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面对新医改环境下的卫生经济若干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医改前后卫生经济的变化1. 政府投入迅速增加医改以前,我国卫生经济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来维持正常运转。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卫生经济的投入迅速增加,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服务和医保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为卫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医院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医改以前,我国的医院管理机制较为僵化,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而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以效益和质量为导向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医院的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为卫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改以前,我国的医保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医保覆盖面窄等问题。

随着医改的进行,我国的医保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医疗费用负担逐渐减轻,为卫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1. 资金紧张虽然政府对卫生经济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在整个医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资金紧张的情况。

在医保支付方面,医改后由于医疗费用增加,医保基金面临较大压力。

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缺少资金投入,导致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卫生经济的发展。

2. 医药费用过高在新医改环境下,尽管政府对医药费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导致医药费用依然较高。

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明显增加,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3.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尽管政府对基层医疗服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生的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仍然不高。

这将影响医改的整体效果,也是卫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新-新医改下的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 精品

最新-新医改下的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 精品

新医改下的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摘要卫生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知识领域较广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实施和深入,我们可以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和学习,新医改也正影响着卫生经济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手段,结合新医改的现实案例,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对卫生经济学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新医改;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一、新医改与卫生经济学教学我国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此后,我国的卫生部门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用来总结和分析我国卫生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和卫生资源浪费的原因,并进行了体制改革,加强了经济学原理在卫生工作中的指导,推动了我国卫生经济学这门理论的发展。

目前,卫生经济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很多医学类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

所谓新医改,就是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将其进行了简化和概括,称为新医改。

在新医改的过程中,就谈到了将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作为改革的近期目标,将真正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改革的长远目标。

二、新医改对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影响1新医改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实际的教学案例。

实施新医改以来,很多医学类院校都在努力探索卫生经济学的教学改革问题,认真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新医改推出的医药新政极大地丰富了卫生经济学的教学素材,教师对原有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案例进行更新。

从教学角度来说,新医改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学生学习卫生经济理论知识提供了动力,为整个卫生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活力。

2新医改带来的改革案例提高了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也对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巨大的帮助。

实施新医改以来,医药新政陆续出台,从改革思路到改革效果,从改革方法到改革对像均大不相同。

复杂的现实案例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够真正学会和运用卫生经济学这门理论。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我将从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供给、医疗费用控制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医疗资源配置是卫生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医改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新医改试图通过改革医疗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地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和需求差异,资源的合理配置仍然面临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状况,加大资源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卫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服务供给是卫生经济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新医改环境下,需要提供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务人员的素质存在差异、医疗水平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较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还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费用控制是卫生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关注。

新医改试图通过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透明机制、开展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医疗费用的控制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和控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和透明化,合理分配医疗服务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医保支付方式是卫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医改试图通过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医保支付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支付比例过低、报销范围偏窄等。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大对医保的投入力度,提高医保的报销水平和保障范围,使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医疗改革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医疗改革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医疗改革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一、绪论医疗改革是普世性问题,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都面对着医疗资源短缺、医疗费用高昂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公共卫生政策是指政府为了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以及通过制度和措施保障公共卫生的一系列行动。

本文旨在通过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医疗改革与公共卫生政策的互动关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医疗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1.需求侧问题在医疗市场上,患者之间的需求差异比较大,一些患者对健康十分看重,愿意花高价购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但一些人则持不同态度,他们更关注价格,并不会选择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另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2.供给侧问题供给侧方面,医院和医生之间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矛盾。

医生天生具有信息优势,而患者很难通过自我判断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进行某一项手术或者治疗,容易被医生误导。

对于医院来说,由于医疗行业在我国市场化的时间较短,很多医院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医院供给侧的服务。

3.市场失灵在医疗市场上,不同的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且市场中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够规范,价格缺乏透明度,从而导致个别医生和医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了市场失灵。

三、公共卫生政策的必要性从宏观上来看,公共卫生政策是维护整体国民健康的一项必要手段。

政府通过制定医疗政策、发布相关规定和标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卫生行动,着力防范和控制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形成聚合效应。

四、公共卫生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1. 针对需求侧问题在针对需求侧问题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健康意识等方法降低不合理的医疗需求。

此外,政府也可以适度调节医疗行业的市场结构,引导市场资源的优化分配,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专业化和集中化。

市场需求方面,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补贴或减免税收,鼓励大众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询问和购买。

2. 针对供给侧问题在针对供给侧问题时,政府可以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和监督,强化市场竞争,过滤低水平医疗机构和医生,从而使医生能够感受到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医生的服务水平。

基于新医改环境下的卫生经济问题思考

基于新医改环境下的卫生经济问题思考

《基于新医改环境下的卫生经济问题思考》摘要:在新医改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家开始重视医学领域的发展,要求医院转变当前的发展模式,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合适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属于扩张模式,医院也跟随者社会经济在不断扩张,随着各项设备和药物的完善,医院也解决了不少“僧多粥少”问题,但医院在转变发展模式中,除了规模的扩张,更应当注重内涵扩张,分清内涵扩张和规模扩张的主次关系,使医院规模和医院经济得到平衡发展张艳华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医院作为其中一个行业,在经济和政策的支持下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医疗技术,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适应新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医院进一步完善其诊断、治疗等方面业务。

然而,部分医院只达到了扩大规模和提升技术,在诊断、治疗等方面还处于20世纪末期的水平。

這样的两极分化导致我院医疗水平被整体拉低,在资源分配上也出现高低不平局面。

在新医改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家开始重视医学领域的发展,要求医院转变当前的发展模式,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合适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医院发展的必然性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社会还处于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各行各业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

医疗行业也不例外。

面对社会机遇,医院在发展中不可盲目跟风扩张,而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发展医院规模和经济。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医疗水平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改革,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机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此外,针对医疗机构的职工,也需要他们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二、新医改下需转变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属于扩张模式,医院也跟随者社会经济在不断扩张,随着各项设备和药物的完善,医院也解决了不少“僧多粥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首席医学网 04月22日
作者:管兰芳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13 )
【关键词】卫生经济学;新医改方案;解读
“大病拖,小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

”这是对大多数低收入人群不敢随便就医的最好写照,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医药费太高,而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获得了很大好评。

新医改方案包含了哪些理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重大创新?这些创新对新医改方案发挥新的作用和职能有何意义?制订方案的核心依据又是什么?下面我们经过卫生经济学原理来解读新医改方案的目的。

1 卫生经济学概述
卫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为实现卫生保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依据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卫生经济学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卫生事业不断社会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在探讨和解决中国当前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种经济问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

其任务就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最佳、有效、公平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2 新医改方案简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新医改方案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本着以人为本,从六大方面阐述了从到2020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任务和举措等。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是中国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内容涉及一个目标、四个体系、八个支柱、五项重点,是服务民生健康保障的一揽子方案。

“一个目标”就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均等各项资源,实现人人拥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四大致系”是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八项支柱”是不断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项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是从根本上逐步完善医疗卫生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从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均衡资源配置,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体系,使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从医护工作者、医院的利益出发,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从而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呈现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中国医药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前进。

3 卫生经济学原理在新医改方案中的体现
在对新医改方案的分析中发现,新医改方案体现出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明确了医药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体现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二是新医改方案体现了改革的公正与公平性特点,新医改方案强调要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医改方案强调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要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可见卫生经济学原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把医药卫生事业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体现的场所首先要进行改革,而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难点在各级地方政府,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政府的主导职能,而卫生事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强调公益性,就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 )》,在这三年中各级政府共需要为医改投入8 500亿元,为新的医药卫生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医药卫生良性循环的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背离公益性质,医生开大处方用高价药,从患者身上谋求经济利益,严重损害了患者的个人利益,现在公益性已经成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基本性质,在改革中医院的经济管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狠抓成本控制,树立节约意识,处理好收入上缴、政府资金投入与医院效益等各种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卫生经济学原理在新医药体制改革方案中的第一个运用。

(二)合理配置医药卫生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是新医改方案关注的问题,是本次医改老百姓受益最大的地方,也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新医改方案利用了卫生经济学中卫生资源的筹集和合理分配的要求,把有限的卫生资源最优化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效率,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从而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