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勾股定理的三种题型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几何旋转》重难点模型汇编(四大题型)含解析

初中数学《几何旋转》重难点模型汇编(四大题型)含解析

专题旋转重难点模型汇编【题型1手拉手模型】【题型2“半角”模型】【题型3构造旋转模型解题】【题型4奔驰模型】【题型5费马点模型】【题型1手拉手模型】1如图1,在△ABC中,∠A=90°,AB=AC=2,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2-2,连接DE.现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0°<α<360°,分别连接CE、BD.(1)如图2,当0°<α<90°时,求证:CE=BD;(2)如图3,当α=90°时,延长CE交BD于点F,求证:CF垂直平分BD;(3)连接CD,在旋转过程中,求△BCD的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旋转角α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BC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3-2,旋转角α=135°【详解】(1)证明:由题意得,AB=AC,AD=AE,∠CAB=∠EAD=90°,∵∠CAE+∠BAE=∠BAD+∠BAE=90°,∴∠CAE=∠BAD,在△ACE和△ABD中,AC =AB∠CAE =∠BAD AE =AD,∴△ACE ≌△ABD SAS ,∴CE =BD ;(2)证明:根据题意:AB =AC ,AD =AE ,∠CAB =∠EAD =90°,在△ACE 和△ABD 中,AC =AB∠CAE =∠BAD AE =AD∴△ACE ≌△ABD SAS ,∴∠ACE =∠ABD ,∵∠ACE +∠AEC =90°,且∠AEC =∠FEB ,∴∠ABD +∠FEB =90°,∴∠EFB =90°,∴CF ⊥BD ,∵AB =AC =2,AD =AE =2-2,∠CAB =∠EAD =90°,∴BC =AB 2+AC 2=2,CD =AC +AD =2,∴BC =CD , ∵CF ⊥BD ,∴CF 是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3)解: 在△BCD 中,边BC 的长是定值,则BC 边上的高取最大值时,△BCD 的面积有最大值,∴当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如图,∵AB =AC =2,AD =AE =2-2,∠CAB =∠EAD =90°,DG ⊥BC ,∴AG =12BC =1,∠GAB =45°,∴DG =AG +AD =3-2,∠DAB =180°-45°=135°,∴△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2BC ⋅DG =12×2×3-2 =3-2,此时旋转角α=135°.【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寻找全等三角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2如图1,在Rt △ABC 中,∠C =90°,AC =BC =2,D ,E分别为AC ,BC 的中点,将△CDE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D E (如图2),使直线D E 恰好过点B ,连接AD .(1)判断AD 与B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BE 的长;(3)若将△CDE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当直线D E 过Rt△ABC的一个顶点时,请直接写出BE 长的其它所有值.【答案】(1)AD ⊥BD ,见详解(2)14-22(3)2+142或14-2 2【详解】(1)解:AD 与BD 的位置关系为AD ⊥BD .∵AC=BC,D,E分别为AC,BC的中点,∴CD=CE,即CD =CE ,∵∠C=90°,即∠BCA=∠D CE =90°,∴∠ACD =∠BCE ,∴△CD A≌△CE B,∴∠CE B=∠CD A,∵∠C=90°,CD =CE ,AC=BC,∴∠CD E =∠CE D =∠CAB=∠CBA=45°,∴∠CE B=∠CD A=135°,∴∠AD B=135°-45°=90°,即:AD ⊥BD .(2)解:Rt△ACB中,AC=BC=2,∴BA=AC2+BC2=22,同理可求D E =2,∵△CD A≌△CE B,∴AD =BE ,设AD =BE =x,在Rt△AD B中,由勾股定理得:x2+2+x2=222,解得:x=14-22(舍负),∴BE =14-22.(3)解:①经过点B 时,题(2)已求BE =14-22;②经过点A 时,如图所示,同理可证:△CD A ≌△CE B ,∴∠D AC =∠E BC ,BE =AD∵∠1=∠2,∴∠AE B =∠BCA =90°,设BE =AD =x ,在Rt △AE B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x -2 2=22 2,解得:x =2+142(舍负),即:BE =2+142;③再次经过点B 时,如下图:同理可证:△CD A ≌△CE B ,AD ⊥BE ,设BE =AD =x ,在Rt △AD B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x -2 2=22 2,解得:x =2+142(舍负),即:BE =2+142;综上所述:BE =2+142或BE =14-22.【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的应用,正确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BC 和△D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1)【猜想】如图1,点E 在BC 上,点D 在AC 上,线段BE 与AD 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把△DCE 绕点C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连接AD ,BE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3)【拓展】:把△DCE 绕点C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C =6,CE =22,当A ,E ,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直接写出BE的长.【答案】(1)BE=AD,BE⊥AD(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3)42-2或42+2【详解】(1)解:∵△ABC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BC=AC,EC=DC,∠ACB=90°,∴BC-EC=AC-DC,∴BE=AD,∵∠ACB=90°,∴BE⊥AD,故答案为:BE=AD,BE⊥AD;(2)解:(1)中结论仍然成立,理由:由旋转知,∠BCE=∠ACD,∵BC=AC,EC=DC,∴△BCE≌△ACD,∴BE=AD,∠CBE=∠CAD,∵∠ACB=90°,∴∠CBE+∠BHC=90°,∴∠CAD+∠BHC=90°,∵∠BHC=∠AHG,∴∠CAD+∠AHG=90°,∴∠AGH=90°,∴BE⊥AD;(3)解:①当点E在线段AD上时,如图3,过点C作CM⊥AD于M,∵△D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E=22,∴DE=CE2+CD2=4,∵CM⊥AD,DE=2,∴CM=EM=12在Rt△ACM中,AC=6,∴AM=AC2-CM2=42,∴AE=AM-EM=42-2,在Rt△ACB中,AC=6,AB=AC2+AB2=62,在Rt△ABE中,BE=AB2-AE2=42+2;②当点D在线段AE上时,如图4,过点C作CN⊥AE于N,∵△D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E=22,∴DE=CE2+CD2=4,∵CN⊥AD,DE=2,∴CN=EN=12在Rt△ACN中,AC=6,∴AN=AC2-CN2=42,∴AE=AN+NE=42+2,在Rt△ACB中,AC=6,AB=AC2+AB2=62,在Rt△ABE中,BE=AB2-AE2=42-2;综上,BE的长为42-2或42+2.【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4已知:如图1,△ABC中,AB=AC∠BAC=6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D=AE,不难发现BD、CE的关系.(1)将△ADE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写出BD、CE的数量关系;(2)当∠BAC=90°时,将△ADE绕A点旋转到图3位置.①猜想BD与CE有什么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就图3的情形进行证明;②当点C、D、E在同一直线上时,直接写出∠ADB的度数.【答案】(1)BD=CE(2)①BD=CE,BD⊥CE,证明见解析,②45°或135°【详解】(1)∵∠BAC-∠DAC=∠DAE-∠DAC,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AD=AE,水不撩不知深浅∴△BAD≌△CAE SAS∴BD=CE;(2)①BD=CE,BD⊥CE,证明:如图,BD交AC于点F,交CE于点M,∵∠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AD=AE,∴△BAD≌△CAE SAS∴BD=CE,∠ABD=∠ACE,在△BAF和△CMF中,∵∠ABD=∠ACE,∠AFB=∠MFC,∴∠FMC=∠FAB,∵∠BAC=90°,∴∠FMC=90°,∴BD⊥CE,因此BD=CE,BD⊥CE;②如图,当点 C、D、E 在同一直线上,且点D在线段CE上时,如图I所示,在等腰Rt△ADE中,∠ADE=45°,∵BD⊥CE,∴∠EDB=90°,∴∠ADB=∠EDB-∠ADE=45°;当点 C、D、E 在同一直线上,且点E在线段DE上时,如图II所示,在等腰Rt△ADE中,∠ADE=45°,∵BD⊥CE,∴∠EDB=90°,∴∠ADB =∠EDB +∠ADE =135°;故∠ADB 的度数为:45°或135°.5△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 是△ABC 外部的一点,连接AD ,AB =AC =2AD =6,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连接ED ,CE ,BD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EC 上时,线段EC 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如图2,线段EC 交BD 于点P ,此时(1)中线段EC 与线段BD 的关系是否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线段EC 交BD 于点P ,点Q 是AC 边的中点,连接DC ,PQ ,当DC =32时,求PQ 的长.【答案】(1)BD =CE ,BD ⊥CE(2)(1)中线段EC 与线段BD 的关系是否依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PQ 的长为32【详解】(1)解:BD =CE ,BD ⊥CE ,理由如下:∵△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AB =AC ,∵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DAE =90°,AE =AD ,∴∠BAD =∠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BAD =∠CAE AD =AE,∴△ABD ≌△ACE ,∴BD =CE ,∠ABD =∠ACE ,∴∠ACE +∠DBC +∠ACB =∠ABD +∠DBC +∠ACB =∠ABC +∠ACB =90°,∴∠BDC =90°,∴BD ⊥CE ;故答案为:BD =CE ,BD ⊥CE ;(2)解:(1)中线段EC 与线段BD 的关系依然成立;理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AB =AC ,∵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 90° 得到线段AE ,∴∠DAE=90°,AE=AD,∴∠BAD=∠CAE,在△ABD与△ACE中,AB=AC∠BAD=∠CAE AD=AE,∴△ABD≌△ACE,∴BD=CE,∠ABD=∠ACE,∴∠ACE+∠DBC+∠ACB=∠ABD+∠DBC+∠ACB=∠ABC+∠ACB=90°,∴∠BPC=90°,∴BD⊥CE;(3)解:连接PQ,∵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DAE=90°,AE=AD=3,∴DE=2AD=32,∵DC=32,∴DE=CD,由(2)知BD⊥CE,∴EP=CP,∵点Q是AC边的中点,∴PQ=12AE=3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2“半角”模型】6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N分别在边CD、BC上,且∠MAN=45°,我们称之为“半角模型”,在解决“半角模型”问题时,旋转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图①,将△ADM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点D与点B重合,连接AM、AN、MN.(1)试判断DM,BN,MN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延长线上,∠MAN=45°,连接MN,请写出MN 、DM 、B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120°,∠B +∠D =180°,点N ,M 分别在边BC ,CD 上,∠MAN =60°,请直接写出BN ,DM ,MN 之间数量关系.【答案】(1)MN =DM +BN (2)MN =BN -DM ,证明见解析(3)MN =DM +BN【详解】(1)解:MN =DM +BN ,证明如下: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 =∠BAD =∠D =90°,,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E =AM ,BE =DM ,∠ABE =∠D =90°,∠DAM =∠BAE ,∴∠ABE +∠ABC =180°,∴点E 、B 、C 共线,∵∠DAM +∠BAM =90°,∴∠BAE +∠BAM =90°=∠EAM ,∵∠MAN =45°,∴∠EAN =∠EAM -∠MAN =45°=∠MAN ,在△EAN 和△MAN 中,AE =AM∠EAN =∠MANAN =AN∴△EAN ≌△MAN SAS ,∴EN =MN ,∵EN =BE +BN ,∴MN =DM +BN ;(2)解:MN =BN -DM ,证明如下:如图,在BC 上取BE =MD ,连接A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 =∠ADC =∠BAD =90°,AB =AD ,∵∠ADC +∠ADM =180°,∴∠ADC =∠ADM =∠ABE =90°,在△ABE 和△ADM 中,AB =AD∠ABE =∠ADM BE =DM,∴△ABE≌△ADM SAS ,∴AE =AM ,∠BAE =∠MAD ,∵∠BAE +∠EAD =∠BAD =90°,∴∠DAM +∠EAD =∠EAM =90°,∵∠MAN =45°,∴∠EAN =∠EAM -∠MAN =45°=∠MAN ,在△EAN 和△MAN 中,AE =AM∠EAN =∠MAN AN =AN,∴△EAN ≌△MAN SAS ,∴EN =MN ,∵EN =BN -BE ,∴MN =BN -DM ;(3)解:如图,将△ABN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20°得△ADE , ∴∠B =∠ADE ,AB =AD ,AE =AN ,∴∠B +∠ADC =180°,∴∠ADE +∠ADC =180°,∴点E 、D 、C 共线,∵∠BAN +∠NAD =∠BAD =120°,∴∠DAE +∠NAD =∠NAE =120°,∵∠MAN =60°,∴∠EAN =∠EAM -∠MAN =60°=∠MAN ,在△EAN 和△MAN 中,AE =AN∠EAM =∠NAM AM =AM,∴△EAM ≌△NAM SAS ,∴EM =MN ,∴MN =DM +BN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D 、E 是BC 边上的点,将△ABD 绕点A 旋转,得到△ACD,连接D E .(1)当∠BAC =120°,∠DAE =60°时,求证:DE =D E ;(2)当DE=D E时,∠DAE与∠B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并说明理由.(3)在(2)的结论下,当∠BAC=90°,BD与DE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D 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答案】(1)见解析(2)∠DAE=12∠BAC,理由见解析(3)DE=2BD【详解】(1)证明:∵△ABD绕点A旋转得到△ACD ,∴AD=AD ,∠CAD =∠BAD,∵∠BAC=120°,∠DAE=60°,∴∠D AE=∠CAD +∠CAE=∠BAD+∠CAE=∠BAC-∠DAE=120°-60°=60°,∴∠DAE=∠D AE,在△ADE和△AD E中,∵AD=AD∠DAE=∠D AE AE=AE,∴△ADE≌△AD E(SAS),∴DE=D E;(2)解:∠DAE=12∠BAC.理由如下:在△ADE和△AD E中,AD=AD AE=AE DE=D E,∴△ADE≌△AD′E(SSS),∴∠DAE=∠D AE,∴∠BAD+∠CAE=∠CAD′+∠CAE=∠D′AE=∠DAE,∴∠DAE=12∠BAC;(3)解:∵∠BAC=90°,AB=AC,∴∠B=∠ACB=∠ACD =45°,∴∠D CE=45°+45°=90°,∵△D 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 E=2CD ,由(2)DE=D E,∵△ABD绕点A旋转得到△ACD ,∴BD=C D ,∴DE=2BD.【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变换的综合题,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旋转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8学完旋转这一章,老师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AF =45°,求证:EF =BE +DF .”小明同学的思路:∵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B =∠ADC =90°.把△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DE 的位置,然后证明△AFE ≌△AFE ,从而可得EF =E F .E F =E D +DF =BE +DF ,从而使问题得证.(1)【探究】请你参考小明的解题思路解决下面问题: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90°,∠EAF =12∠BAD ,直接写出EF ,BE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2)【应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AF =12∠BAD ,求证:EF =BE +DF .(3)【知识迁移】如图4,四边形ABPC 是⊙O 的内接四边形,BC 是直径,AB =AC ,请直接写出PB +PC 与AP 的关系.【答案】(1)BE +DF =EF (2)证明见解析(3)PB +PC =2PA【详解】(1)解:结论:BE +DF =EF ,理由如下:证明: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等于∠BAD ,使得AB 与AD 重合,点E 转到点E 的位置,如图所示,可知△ABE≌△ADE ,∴BE=DE .由∠ADC+∠ADE =180°知,C、D、E 共线,∠BAD,∵∠EAF=12∴∠BAF+∠DAF=∠EAF,∴∠DAE +∠DAF=∠EAF=∠E'AF,∴△AEF≌△AE F,∴EF=E F=BE+DF.(2)证明: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旋转角等于∠BAD,使得AB与AD重合,点E转到点E 的位置,如图所示,由旋转可知△ABE≌△ADE ,∴BE=DE ,∠B=∠ADE ,∠BAE=∠DAE ,AE=AE .∴∠ADC+∠ADE =180°,∴点C,D,E 在同一条直线上.∠BAD,∵∠EAF=12∴∠BAE+∠DAF=1∠BAD,2BAD,∴∠DAE +∠DAF=12∠BAD,∴∠FAE =12∴∠EAF=∠FAE .∵AF=AF,∴△FAE ≌△FAE,∴FE=FE ,即BE+DF=EF.(3)结论:PB+PC=2PA,理由如下:证明: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P ,使得AB与AC重合,如图所示,由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得:∠ACP +∠ACP=180°,即P,C,P 在同一直线上.∴BP=CP ,AP=AP ,∵BC为直径,∴∠BAC=90°=∠BAP+∠PAC=∠CAP +∠PAC=∠PAP ,∴△P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P =2PA,即PB+PC=2PA.【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利用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9阅读下面材料.小炎遇到这个一个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连接EF,则EF=BE+DF,试说明理由.小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相对集中,她先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最后发现线段AB、AD是共点并且相等的,于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方法是将△ABE 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再利用全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2).参考小炎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小炎的推理过程;(2)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于关系时,仍有EF=BE+DF;(3)如图4,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EC =2,求DE的长.【答案】(1)见解析(2)∠B+∠ADC=180°(3)5【详解】(1)解:如图所示,将△AB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DC=∠BAD=90°,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E=AG,BE=DG,∠BAE=∠DAG,∠ADG=∠B=90°,∴∠ADC+∠ADG=180°,即C、D、G三点共线,∵∠BAE+∠DAE=90°,∴∠DAG+∠DAE=90°,即∠EAG=90°,∵∠EAF=45°,∴∠GAF=45°=∠EAF,又∵AF=AF,∴△AEF≌△AGF SAS,∴EF=GF,又∵GF=DF+DG,DG=BE,∴EF=BE+DF;(2)解:当∠B+∠ADC=180°时,仍有EF=BE+DF,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BE=DG,AE=AG,∠BAE=∠DAG,∠B=∠ADG∵∠B+∠ADC=180°,∠B=∠ADG,∴∠ADC+∠ADG=180°,即C、D、G三点共线,∵∠BAD=90°∴∠BAE+∠DAE=90°,∴∠DAG+∠DAE=90°,即∠EAG=90°,∵∠EAF=45°,∴∠GAF=45°=∠EAF,又∵AF=AF,∴△AEF≌△AGF SAS,∴EF=GF,又∵GF=DF+DG,DG=BE,∴EF=BE+DF,故答案为:∠B+∠ADC=180°;(3)解:如图所示,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G,∴∠B=∠ACG,BD=CG=1,AD=AG,∵∠BAC=90°,∴∠B+∠ACB=90°,∠BAD+∠CAD=90°,∴∠CAG+∠CAD=90°,∠ACG+∠ACB=90°,即∠ECG=90°,∠DAG=90°,∵∠DAE=45°,∴∠GAE=45°=∠DAE,又∵AE=AE,∴△ADE≌△AGE SAS,∴GE=DE,在Rt△CEG中,由勾股定理得GE=CE2+CG2=5,∴DE=GE=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等,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1,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BC上的动点,且满足∠EAF=45°,试判断线段BF,EF,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聪同学的想法:将△DAE顺时针旋转90°,得到△BAH,然后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可得出结论.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完成下面的问题.(1)线段BF,EF,E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AF=45°,连接BD,分别交AF,AE于点M,N,试判断线段BM,MN,N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EF=BE+DF(2)MN2=BM2+DN2【详解】(1)解:结论:EF=BE+DF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ADC=∠BAD=9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H=AE,∠ADE=∠ABH=90°,HB=DE,∠EAH=90°,∵∠EAF=45°,∴∠FAH=45°,∴∠FAH=∠EAF,∵∠ABF+∠ABH=90°+90°=180°,∴F、B、H三点共线,又∵AF=AF,∴△AFE≌△AFH SAS,∴EF=FH,∵FH=BF+BH=BF+DE,∴EF=BE+DF.(2)结论:MN2=BM2+DN2,证明如下:如图所示,将△ADN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BAG.∵BA=AD,∠BAD=90°,∴∠ABD=∠ADB=45°,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N=AG,∠ABG=∠ADB=45°,∠GAE=90°,∴∠MBG=∠ABG+∠ABD=90°,∵∠EAF=45°,∴∠GAM=∠BAG+∠BAM=90°-∠EAF=45°,∴∠MAG=∠MAN,∵AM=AM,∴△AGM≌△ANM SAS,∴MN=GM,∵∠MBG=90°,∴BM2+BG2=GM2,∴MN2=BM2+DN2.【点睛】本题涉及了旋转变换,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旋转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题型3构造旋转模型解题】11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线段BC、CD上运动,且满足∠EAF=45°,AE、AF分别与BD相交于点M、N,下列说法中:①BE+DF=EF;②点A到线段EF的距离一定等于正方形的边长;③BE=2,DF=3,则S△AEF=15;④若AB=62,BM=3,则MN=5.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4B.3C.2D.1【答案】A【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BH=DF,AH=AF,∠BAH=∠DAF,得到∠EAH=∠EAF=4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H=EF,∠AEB=∠AEF,于是得到BE+BH=BE+DF=EF,故①正确;过A作AG⊥EF于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G,于是得到点A到线段EF的距离一定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故②正确;求出EF=BE+DF=5,设BC=CD=n,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S△AEF=15,故③正确;把△ADN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Q,再证明△AMQ≌△AMN(SAS),从而得MQ=MN,再证明∠QBM=∠ABQ+∠ABM=90°,设MN=x,再由勾股定理求出x即可.【详解】解:如图,把△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H,由旋转的性质得,BH=DF,AH=AF,∠BAH=∠DAF,∵∠EAF=45°,∴∠EAH=∠BAH+∠BAE=∠DAF+∠BAE=90°-∠EAF=45°,∴∠EAH=∠EAF=45°,在△AEF和△AEH中,AH=AF∠EAH=∠EAF=45oAE=AE,∴△AEF≌△AEH(SAS),∴EH=EF,∴∠AEB=∠AEF,∴BE+BH=BE+DF=EF,故①正确;过A作AG⊥EF于G,∴∠AGE=∠ABE=90°,在△ABE与△AGE中,∠ABE=∠AGE∠AEB=∠AEGAE=AE,∴△ABE≌△AGE(AAS),∴AB=AG,∴点A到线段EF的距离一定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故②正确;∵BE=2,DF=3,∴EF=BE+DF=5,设BC=CD=n,∴CE=n-2,CF=n-3,∴EF2=CE2+CF2,∴25=(n-2)2+(n-3)2,∴n=6(负值舍去),∴AG=6,∴S△AEF=12×6×5=15.故③正确;如图,把△AD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Q ,连接QM ,由旋转的性质得,BQ =DN ,AQ =AN ,∠BAQ =∠DAN ,∠ADN =∠ABQ =45°,∵∠EAF =45°,∴∠MAQ =∠BAQ +∠BAE =∠DAN +∠BAE =90°-∠EAF =45°,∴∠MAQ =∠MAN =45°,在△AMQ 和△AMN 中,AQ =AN∠MAQ =∠MAN AM =AM,∴△AMQ ≌△AMN (SAS ),∴MQ =MN ,∵∠QBM =∠ABQ +∠ABM =90°,∴BQ 2+MB 2=MQ 2,∴ND 2+MB 2=MN 2,∵AB =62,∴BD =2AB =12,设MN =x ,则ND =BD -BM -MN =9-x ,∴32+(9-x )2=x 2,解得:x =5,∴MN =5,故④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等等,解题的关键是旋转三角形ADF 和三角形AND .12如图,已知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连接PA 、PB 、PC .若PA =4,PB =2,∠APB =135°,则PC 的长为.【答案】26【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BA=BC,∠ABC=90°,则可把△BA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E,连接PE,如图,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P=BE=2,CE=AP=4,∠PBE=90°,∠BEC=∠APB= 135°,于是可判断△P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E=2PB=22,∠PEB=45°,则∠PEC=90°,然后在Rt△PE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P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A=BC,∠ABC=90°,把△BA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E,连接PE,如图,∴BP=BE=2,CE=AP=4,∠PBE=90°,∠BEC=∠APB=135°,∴△P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2PB=22,∠PEB=45°,∴∠PEC=135°-45°=90°,在Rt△PEC中,∵PE=22,CE=4,∴PC=42+(22)2=26.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13(1)问题发现:如图1,△ABC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当△DCA应转至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易证△BCE≌△ACD,则①∠BEC=;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2)拓展研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若AE=12,DE=7,求AB的长度;(3)如图3,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且∠APC=150°,∠APD=30°,AP=4,CP=3,DP=7,求BD的长.【答案】(1)①120°;②AD=BE;(2)13;(3)22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1)证明△ACD≌△BCE(SAS).得到∠ADC=∠BEC.利用△DCE为等边三角形,得到∠CDE=∠CED=60°,再利用点A,D,E在同一直线上,可得∠ADC=120°,即可得∠BEC=120°;(2)证明△ACD≌△BCE(SAS),可得AD=BE=AE-DE=15-7=8,∠ADC=∠BEC,再证明∠AEB=∠BEC-∠CED=90°,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3)把△AP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BEC,连接PE,可得△BEC≌△APC,证明△PC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ED=90°,再证明D、P、E在同一条直线上,求出DE,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1)①∵△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CA=CB,CD=CE,∠ACB=∠DCE=60°.∴∠ACD=∠BCE.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 CD=CE,∴△ACD≌△BCE(SAS).∴∠ADC=∠BEC.∵△DCE为等边三角形,∴∠CDE=∠CED=6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20°.∴∠BEC=120°.②由①得:△ACD≌△BCE,∴AD=BE;故答案为:①120°;②AD=BE.(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D=CE,∠ACB=∠DCE=90°.∴∠ACD=∠BCE.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 CD=CE,∴△ACD≌△BCE(SAS),∴AD=BE=AE-DE=12-7=5,∠ADC=∠BEC,∵△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E=∠CED=45°.∵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35°.∴∠BEC=135°.∴∠AEB=∠BEC-∠CED=90°.∴AB=AE2+BE2=144+25=13;(3)把△AP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BEC,连接PE,如图所示:AP=4,CP=3,DP=7则△BEC≌△APC,∴CE=CP,∠PCE=60°,BE=AP=4,∠BEC=∠APC=150°,∴△PCE是等边三角形,∴∠EPC=∠PEC=60°,PE=CP=3,∴∠BED=∠BEC-∠PEC=90°,∵∠APD=30°,∴∠DPC=150°-30°=120°,又∵∠DPE=∠DPC+∠EPC=120°+60°=180°,即D、P、E在同一条直线上,∴DE=DP+PE=7+3=10,在Rt△BDE中,BD=BE2+DE2=229,即BD的长为229.【点睛】本题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题型4奔驰模型】14如图,已知点D是等边△ABC内一点,且BD=3,AD=4,CD=5.(1)求∠ADB的度数;以下是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谈话:甲:我认为这道题的解决思路是借助旋转,我选择将△BCD绕点B顺时针旋转60°或绕点A逆时针旋转60°;乙:我也赞成旋转,不过我是将△ABD进行旋转;丙:我是将△ACD进行旋转.请你借助甲,乙,丙三位同学的提示,选择适当的方法求∠ADB的度数;(2)若改成BD=6,AD=8,CD=10,∠ADB的度数=°,点A到BD的距离为;类比迁移:(3)已知,∠ABC=90°,AB=BC,BE=1,CE=3,AE=5,求∠BEC的度数.【答案】(1)∠ADB=150°(2)150,4.(3)∠BEC=135°【详解】(1)解:(1)选择甲:如图1,作∠DBE=60°,且BE=BD,连接DE,AE,则△BDE是等边三角形,∴DE=BD=3,∠BDE=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BC=60°,∴∠ABE=∠CBD,∴△ABE≌△CBD,∴AE=CD=5,∵AD2+DE2=42+32=52=AE2,∴∠ADE=90°,∴∠ADB=∠ADE+∠BDE=90°+60°=150°;乙:如图2,同理可得,∠BFD=60°,∠DFC=90°,∴∠ADB=∠BFC=∠BFD+∠DFC=60°+90°=150;丙:如图3同理可得,∠AGD=60°,∠BDG=90°,∴∠ADB=∠ADG+∠BDG=60°+90°=150;(2)同理(1)可得:AD2+BD2=CD2,∴∠ADB=150°,如图4,过点A作BD的垂线AH,垂足为H,∴∠ADH=30°,AD=4,∴AH=12故答案为:150,4.(3)如图5,将△ABE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F,连接EF,∴△ABE≌△CBF,∴BE=BF=1,AE=CF=5,∴∠FBE=∠BEF=45°,∴EF2=BE2+BF2=2∵EF2+EC2=2+3=5=AE2,∴∠FEC=90°,∴∠BEC=∠BEF+∠FEC=45°+90°=135°【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和平移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依据图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求解.15(1)问题发现:如图1,等边△ABC内有一点P,若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求∠APB的度数.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60°到△ACP 处,这样就可以将三条线段PA,PB,PC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的度数.请按此方法求∠APB的度数,写出求解过程;(2)拓展研究:请利用第(1)题解答的思想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①如图2,△ABC中,AB=AC,∠BAC=90°,点E,F为BC边上的点,且∠EAF=45°,判断BE,EF,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如图3,在△ABC中,∠ABC=30°,AB=4,BC=6,在△ABC内部有一点P,连接PA,PB,PC,直接写出PA+PB+PC的最小值.【答案】(1)150°,见解析;(2)①BE2+CF2=EF2,见解析;②213【分析】(1)连接PP ,根据题意得到AP=AP =3,∠PAP =60°,BP=CP =4,∠APB=∠AP C,进而得到△APP '为等边三角形,PP =AP=3,∠AP P=60°,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PP C是直角三角形,且∠PP C=90°,即可求出∠APB=∠AP C=150°;(2)①证明∠B=∠ACB=45°,将△BA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得到△CAD, 连接DF,得到∠BAE=∠DAC,∠ACD=∠B=45°,AD=AE,BE=CD,进而得到∠DCE=90°,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F2=CF2 +CD2=CF2+BE2 ,证明△AEF≌△ADF,得到EF=DF,即可得到BE2+CF2=EF2;②将△ABP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A BP , 连接PP ,A C,即可得到∠ABA =∠PBP =60°,A B= AB=4,BP=BP ,A P =AP,从而得到△BPP 为等边三角形,∠A BC=90°,BP=P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PA+PB+PC=A P +PP +CP≥A C ,即可得到当且仅当A ,P ,P,C四点共线时,PA +PB+PC的值最小为 A C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 C=213,即可得到PA+PB+PC的最小值为213 .【详解】解:(1)连接PP ,∵将△APB绕顶点 A 逆时针PP 旋转60°到△ACP ,∴AP=AP =3,∠PAP =60°,BP=CP =4,∠APB=∠AP C,∴△APP '为等边三角形,∴PP =AP=3,∠AP P=60°,∵P P2+P C=32+42=25,PC2=52=25,∴P P2+P C=PC2,∴△PP C是直角三角形, 且∠PP C=90°,∴∠AP C=∠AP P+∠CP P=150°,∴∠APB=∠AP C=150°;(2)①BE2+CF2=EF2.证明:∵AB=AC,∠BAC=90°,∴∠B=∠ACB=45°,如图,将△BA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得到△CAD, 连接DF,则:∠BAE=∠DAC,∠ACD=∠B=45°,AD=AE,BE=CD,∴∠DCE=∠ACB+∠ACD=90°,∴DF2=CF2+CD2=CF2+BE2 ,∵∠EAF=45°,∠EAD=90°,∴∠DAF=∠EAF=45°,又∵AE=AD,AF=AF ,∴△AEF≌△ADF,∴EF=DF,∴BE2+CF2=EF2;②PA+PB+PC的最小值为 213如图,将△ABP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A BP , 连接PP ,A C,则:∠ABA =∠PBP =60°,A B=AB=4,BP=BP ,A P =AP,∴△BPP 为等边三角形,∠A BC=∠A BA+∠ABC=90°,∴BP=PP ,∴PA+PB+PC=A P +PP +CP≥A C ,∴当且仅当A ,P ,P,C四点共线时,PA+PB+PC的值最小为 A C的长,∵∠A BC=90°,∴A C=A B2+BC2=42+62=213,∴PA+PB+PC的最小值为213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综合性较强,熟知相关知识并根据题意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16(2023•崂山区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小伟是这样思考的:如图2,利用旋转和全等的知识构造△AP′C,连接PP′,得到两个特殊的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解决.请你回答:图1中∠APB的度数等于150°.参考小伟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3,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PA=,PB=1,PD=,则∠APB的度数等于135°,正方形的边长为 ;(2)如图4,在正六边形ABCDEF内有一点P,且PA=2,PB=1,PF=,则∠APB的度数等于120°,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阅读材料:把△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P′,由旋转的性质,P′A=PA=3,P′D=PB=4,∠PAP′=60°,水不撩不知深浅∴△APP′是等边三角形,∴PP′=PA=3,∠AP′P=60°,∵PP′2+P′C2=32+42=25,PC2=52=25,∴PP′2+P′C2=PC2,∴∠PP′C=90°,∴∠AP′C=∠AP′P+∠PP′C=60°+90°=150°;故∠APB=∠AP′C=150°;(1)如图3,把△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P′,由旋转的性质,P′A=PA=22,P′D=PB=1,∠PAP′=90°,∴△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2PA=2×22=4,∠AP′P=45°,∵PP′2+P′D2=42+12=17,PD2=172=17,∴PP′2+P′D2=PD2,∴∠PP′D=90°,∴∠AP′D=∠AP′P+∠PP′D=45°+90°=135°,故,∠APB=∠AP′D=135°,∵∠APB+∠APP′=135°+45°=180°,∴点P′、P、B三点共线,过点A作AE⊥PP′于E,则AE=PE=12PP′=12×4=2,∴BE=PE+PB=2+1=3,在Rt△ABE中,AB===13;(2)如图4,∵正六边形的内角为16×(6-2)•180°=120°,∴把△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FP′,由旋转的性质,P′A=PA=2,P′F=PB=1,∠PAP′=120°,∴∠APP′=∠AP′P=12(180°-120°)=30°,过点A作AM⊥PP′于M,设PP′与AF相交于N,则AM=12PA=12×2=1,P′M=PM===3,∴PP′=2PM=23,∵PP′2+P′F2=(23)2+12=13,PF2=132=13,水不撩不知深浅∴PP′2+P′F2=PF2,∴∠PP′F=90°,∴∠AP′F=∠AP′P+∠PP′F=30°+90°=120°,故,∠APB=∠AP′F=120°,∵P′F=AM=1,∵△AMN和△FP′N中,,∴△AMN≌△FP′N(AAS),∴AN=FN,P′N=MN=12P′M=32,在Rt△AMN中,AN===7 2,∴AF=2AN=2×72=7.故答案为:150°;(1)135°,13;(2)120°,7.【题型5费马点模型】17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6,且∠ABC=60°,M是菱形内任一点,连接AM,BM,CM,则AM+BM+CM的最小值为.【答案】63【详解】以BM为边作等边△BMN,以BC为边作等边△BCE,则BM=BN=MN,BC=BE=CE,∠MBN=∠CBE=60°,∴∠MBC=∠NBE,∴△BCM≌△BEN,∴CM=NE,∴AM+MB+CM=AM+MN+NE.当A、M、N、E四点共线时取最小值AE.∵AB=BC=BE=6,∠ABH=∠EBH=60°,∴BH⊥AE,AH=EH,∠BAH=30°,AB=3,AH=3BH=33,∴BH=12∴AE=2AH=63.故答案为6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难度比较大.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1)若PA=2,PB=3,PC=1,求∠BPC的度数;(2)若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求PA+PB+PC的最小值;(3)如图,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PA=5,PB=2,PC=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答案】(1)∠BPC=150°,(2)43(3)5【详解】(1)解: 如图所示,将线段BP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 P ,连接A P 、P P ,∴△BPC≌△BP A,∴BP=B P ,A P =PC=1,∠PB P =60°,∠A P B=∠BPC,∴△B P P是等边三角形,∴∠B P P=∠PB P =60°,P P =BP=3,∵AP 2+PP 2=1+3=4=AP2,∴△A P P是直角三角形,∠A P P=90°,∴∠A P B=∠AP P +∠B P P=150°,∴∠BPC=150°,(2)解:如图所示,将△AB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CD,则△ABP≌△ACD,PA=DA,∠PAD=60°,则△APD是等边三角形,∴AP=PD,再将△AP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DE,则△APC≌△ADE∴PC=DE,∠CAE=60°,CA=EA,∴PA+PB+PC=BP+PD+DE≥BE当B,P,D,E四点共线时,PA+PB+PC取得最小值,即BE的长,设BE,AC交于点F,∵AB=AC=AE,∠BAF=∠EAF,∠BAE=∠BAF+∠EAF=120°,BE ,∴BE⊥AF,BF=EF=12∴∠ABF=30°,AB=2 ,∴AF=12在Rt△ABF中,BF=AB2-AF2=23 ,∴BE=2BF=43,即PA+PB+PC的最小值为43;(3)如图,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BEA,∴△BPC≌△BEA,∴BE=BP=2,AE=PC=1,∠PBE=90°,∠AEB=∠BPC,∴△B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P=∠EPB=45°,PE=2PB=2,∵AE2+PE2=1+4=5=AP2,∴△AEP是直角三角形,∠AEP=90°,如图,延长AE,过点B作BF⊥AE于F,则∠F=90°,∵∠AEP=90°,∠BEP=45°,∴∠BEF=45°=∠EBF,∴BF=EF=1,∴AF=AE+EF=2,∴AB=AF2+BF2=22+1=5,即正方形的边长为5.【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背景资料:在已知△ABC所在平面上求一点P,使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个问题是法国数学家费马1640年前后向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提出的,所求的点被人们称为“费马点”.如图1,当△ABC三个内角均小于120°时,费马点P在△ABC内部,当∠APB=∠APC=∠CPB=120°时,则PA+PB+PC取得最小值.(1)如图2,等边△ABC内有一点P,若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求∠APB的度数,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绕顶点A旋转到△ACP 处,此时△ACP ≌△ABP这样就可以利用旋转变换,将三条线段PA、PB、PC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知识生成:怎样找三个内角均小于120°的三角形的费马点呢?为此我们只要以三角形一边在外侧作等边三角形并连接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与△ABC的另一顶点,则连线通过三角形内部的费马点.请同学们探索以下问题.(2)如图3,△ABC三个内角均小于120°,在△ABC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BB ,连接CB ,求证:CB 过△ABC的费马点.(3)如图4,在RT△ABC中,∠C=90°,AC=1,∠ABC=30°,点P为△ABC的费马点,连接AP、BP、CP,求PA+PB+PC的值.(4)如图5,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内部任意一点,连接AE、BE、CE,且边长AB=2;求AE+BE+ CE的最小值.【答案】(1)150°;(2)见详解;(3)7;(4)6+2.【详解】(1)解:连结PP′,∵△ABP≌△ACP ,∴∠BAP=∠CAP′,∠APB=∠AP′C,AP=AP′=3,BP=CP′=4,∵△ABC为等边三角形,。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即 S +S =1,同理 S +S =3.
5米 ,则这 个三 角形 的面 积 为

‘ S1+S2+S3+S4=1+3=4.
..
解 :在 Rt△ABC中 ,
题 型 三 :勾股 定 理与 折叠
·’ .
(0+6) =n +6 +2ab.122-'7.0. +6 ,
【例 6】如图2,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
即 (8 ) =42+x2,解得 x=3.
。 CD=3.
..
(作 者 单位 :江 苏省 淮安 外 国语 学 校 )
46 I 策 略 方 法
则 RtAABC的面积



解 :在 RtAABC中,a=3,c=5,则 b=4,
s: ob= ×3x4 :6.
C B D
图 1
解 :为方 便 说明 ,在 图 上加 字母 A、 、c、D、E 观 察发现 ,。.‘AB=BE,厶4G日:厶日DE=9O。,
。 厶 BC+ BAC=90o。厶 BC+ EBD=90o。
· (的长 AC=6cm,BC=8cm,现 将 直 角边AC沿AD对
·


s= 1 nb=
+b)2-c2]= 1×[(12—5)2 5 】 折 ,使 它落在斜 边AB上 ,且 与AE重合 ,求CD的长

=6(m ).
3.已知 。、b、c(或 已 知 口、b,根据 勾股 定理 求 出 c),求高 h.
s2、s 、&,则 S,+.s +s,+s4等 于


c √Ⅱ +b =√6 +8 =10.
②当/B=90o时 ,由勾股定理得 ,

勾股定理解题的十种常见题型

勾股定理解题的十种常见题型

勾股定理解题的十种常见题型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点D为AC边的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的长.2.如图,在四边形ABFC中,∠ABC=90°,CD∠AD,AD²=2AB²- CD².试说明:AB = BC.3.如图,∠C=90° ,AM=CM,MP∠AB于点P.试说明:BP²=BC²+AP²4.[2021,合肥寿春中学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8,CA = 60°,∠D = 15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2,求BC和CD的长度.5.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处.若AB=6,BC=9,求BF的长.6.如图,在RI∠ABC中,∠ACB =90°,AB=5 cm,AC=3 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 cn/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1 s.(1)求BC边的长;(2)当OABP为直角三角形时,借助图①求1的值;(3)当OABP为等腰三角形时,借助图②求1的值.7.如图,某学校(A点)到公路(直线1)的距离为300 m,到公交站(D点)的距离为500 m.现要在公路边上建一个商店(C点),使之到学校A及公交站D的距离相等,求商店C与公交站D之间的距离.8. [2020.黄冈] [教材Pis习题T。

改编]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ji6)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霞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几何?"(注:文,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一个边长为1丈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水池里水的深度是__ 尺9.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高10cm,底面周长为30cm,在外侧距下底1 cm的点S处有一只蚂蚁,与蚂蚁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 cm的点F处有食物,求蚂蚁要吃到食物所走最短路线的长度.10.[敖材Pg复习题Tq2改编]如图,桌子上放着一个长方体盒子,长、宽高分别是12 cm,8 cm,30 cm,在AB的中点C处有一-滴蜜糖,一只小虫从E处沿盒子表面爬到C处去吃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

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旋转问题

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旋转问题

例3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 边上的中点,过点D作DE⊥DF,交AB于点E,交BC于点F。求 证:AE2+CF2=DE2+DF2.
即学即练 已知凸四边形ABCD中,∠ABC =∠ADC = 45°,AC=AD,
求证:BD2=2AB2+BC2.
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的思想和方法? 2.本节课你还有什么困惑?
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旋转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旋转问题模型; 2.会用旋转法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使用勾股定理; 3.掌握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旋转问题的解题 方法和技巧。
方法指导:对于条件较分散而题中又含 公共顶点相等的边(一般是相邻的边) 时,常采用旋转法,将分散条件集中到 一个三角形中去。
例1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E在BC 上,且∠DAE=45°,求证:CD2+BE2=DE2.
即学即练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点D在斜边BC上,求证:
BD2+CD2=2AD2.

例2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AC=BC,P是 △ABC内一点,且PA=3,PB=1,PC=2,求∠BPC的度数。
即学即练 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
(1)若PA=4,PC=3,PB=5,求∠APC; (2)若∠APB:∠BPC:∠CPA=5:6:7,则以PA、PB、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
即学即练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 PA 1, PB 2, PC 3 ,
求∠APB的度数。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勾股定理复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为a^2 + b^2 = c^2,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c为斜边。

勾股定理的证明常用拼图的方法。

通过割补拼接图形后,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的证明方法有以下三种:1.通过正方形的面积证明,即4ab + (b-a)^2 = c^2,化简可证。

2.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即4ab + c^2 = 2ab + c^2,化简得证。

3.通过梯形的面积证明,即(a+b)×(a+b)/2 = 2ab + c^2,化简得证。

勾股定理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因此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确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可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

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同时,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a^2+b^2=c^2$是勾股定理的基本公式。

如果三角形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类比勾股定理,猜想$a+b$与$c$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证明。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有很多。

例如,在图中,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m,梯子的顶端B 到地面的距离为7m。

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动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等于3m。

同时梯子的顶端B下降至B′。

那么BB′的长度是小于1m的(选项A)。

又如,在图中,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

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7cm ≤ h ≤ 16cm(选项D)。

勾股定理专题知识点+常考题型+重难点题型

勾股定理专题知识点+常考题型+重难点题型

勾股定理专题知识点+常考题型+重难点题型(含详细答案)一、目录一、目录 (1)二、基础知识点 (3)1.勾股定理: (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3.勾股定理的证明 (3)4.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5.逆命题与逆定理 (4)三、常考题型 (5)1.勾股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求线段的长 (5)2. 勾股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坐标平面内两点的距离 (6)3. 勾股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面积问题 (8)4.构造直角三角形 (9)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11)四、重难点题型 (14)1.利用勾股定理解计算问题 (14)2勾股数组 (15)3.与线段平方关系有关的证明题 (16)4.矩形和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 (18)二、基础知识点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注:1)仅在直角三角形中存在勾股定理2)由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故运用勾股定理时,一定要抓住直角三角形最长边(即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短边两直角边的平方和,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角对小边3.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一:方法二:4.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数:1)a=3,b=4,c=52)a=5,b=12,c=13特殊直角三角形①a=x,c=2x,b=√3x②a=x,b=x,c=√2x③AC=x,DC=x,AD=√2x,BD=√2x④AC=x,AF=2x,DC=√3x,BD=2x5.逆命题与逆定理命题与定理命题: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定理:经过我们一定推理,得到的真命题互逆命题: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命题。

若将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逆定理:若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则这个定理与原定理互为逆定理三、常考题型1.勾股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求线段的长解析:应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知二求一”。

勾股定理典型题型

勾股定理典型题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习题 一、经典例题精讲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2210AB AC BC =+= ⑵228BC AB AC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例题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解析:这是一道大家熟知的典型的“知二求一”的题。

把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已知斜边长和一条直角边长,求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根据勾股定理AC 2+BC 2=AB 2, 即AC 2+92=152,所以AC 2=144,所以AC=12.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 的长是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 C.解析:同例题1一样,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2. 由题意可知△ACD 中,∠ACD=90°,在Rt △ACD 中,只知道CD=,这是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知二求一”的类型。

标准解题步骤如下(仅供参考):解: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AC 2+CD 2=AD 2设水深AC= x 米,那么AD=AB=AC+CB=x +x 2+=( x +)2 解之得x =2. 故水深为2米.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1=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CB D A解析:这道题把很多条件都隐藏了,乍一看有点摸不着头脑。

仔细读题会意可以发现规律,没有任何条件,我们也可以开创条件,由AB FB 41 可以设AB=4a ,那么BE=CE=2 a ,AF=3 a ,BF= a ,那么在Rt △AFD 、Rt △BEF 和 Rt △CDE 中,分别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EF 和DE 的长,反过来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去判断△DEF 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主要题型

《勾股定理》主要题型

《勾股定理》主要题型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例::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解:∵∠ACD=90°AD=13, CD=12∴AC2 =AD2-CD2=132-122=25∴AC=5又∵∠ABC=90°且BC=3 ∴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52-32=16∴AB= 4例、一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5㎝,高为12㎝,吸管放进杯里,杯口外面至少要露出4.6㎝,问吸管要做多长?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例、如图,已知:,,于P.求证:.解: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又∵(已知),∴.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题型三: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例、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解:根据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方法,需先把10视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再确定出两直角边的长度后即可在数轴上作出.解:以10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可以是3和1,所以需在数轴上找出两段分别长为3和1的线段,如图所示,然后即可确定斜边长,再用圆规在数轴上作出长为10的线段即可.题型四: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例、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解: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AC2+CD2=AD2,设水深AC= x米,那么AD=AB=AC+CB=x+0.5x2+1.52=( x+0.5)2解之得x=2.故水深为2米.题型五: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1、如图4,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cm,BC=10cm,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求CE的长.解:根据题意得Rt△ADE≌Rt△AEF ∴∠AFE=90°, AF=10cm, EF=DE设CE=xcm,则DE=EF=CD-CE=8-x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BF2=AF2,即82+BF2=102,∴BF=6cm∴CF=BC-BF=10-6=4(cm)在Rt△EC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EF2=CE2+CF2,即(8-x) 2=x2+42∴64-16x+x2=2+16 ∴x=3(cm),即CE=3 cm例、如图,已知AB=13,BC=14,AC=15,AD⊥BC于D,求AD.解:∵BC=14,且BC=BD+DC,设BD=x,则DC=14﹣x,则在直角△ABD中,AB2=AD2+BD2,即132=AD2+x2,在直角△ACD中,AC2=AD2+CD2,即152=AD2+(14﹣x)2,整理计算得x=5,∴AD==12,类型六:数学思想方法(一)转化的思想方法例、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勾股定理的各类题型

勾股定理的各类题型

勾股定理各种题型:一:勾股定理面积相等法:方法1:方法2:方法3:二:方程思想和勾股定理结合的题目1.2016春宜春期末一旗杆在其的B处折断;量得AC=5米;则旗杆原来的高度为A.米B.2米C.10米D.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可设AB=x;则BC=2x;进而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x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C2=BC2﹣AB2;即2x2﹣x2=52;解得x=;所以旗杆原来的高度为3x=5;故选D.点评能够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一些简单的直角三角形.2.2016春防城区期中如图;在△ABC中;∠B=40°;EF∥AB;∠1=50°;CE=3;EF比CF大1;则EF的长为A.5 B.6 C.3 D.4考点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50°;得出∠C=90°;设CF=x;则EF=x+1;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x;即可得出EF的长.解答解:∵EF∥AB;∴∠A=∠1=50°;∴∠A+∠B=50°+40°=90°;∴∠C=90°;设CF=x;则EF=x+1;根据勾股定理得:CE2+CF2=EF2;即32+x2=x+12;解得:x=4;∴EF=4+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与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2015春蚌埠期中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D重合;折痕为EF;则BE的长为A.3cm B.4cm C.5cm D.6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E=ED;设AE=x;表示出BE=9﹣x;然后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长方形折叠点B与点D重合;∴BE=ED;设AE=x;则ED=9﹣x;BE=9﹣x;在Rt△ABE中;AB2+AE2=BE2;即32+x2=9﹣x2;解得x=4;∴AE的长是4;∴BE=9﹣4=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AE的长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2008秋奎文区校级期末在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图所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那么水深多少芦苇长为多少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找到题中的直角三角形;设水深为x尺;根据勾股定理解答.解答解;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根据勾股定理得:;解得:x=12尺;芦苇的长度=x+1=12+1=13尺;答:水池深12尺;芦苇长13尺.点评此题是一道古代问题;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三:勾股定理应用:求最短距离问题1.2014秋环翠区期中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1cm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A.12cm B.11cm C.10cm D.9c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要求所用细线的最短距离;需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解答解:将长方体展开;连接A、B′;则AA′=1+3+1+3=8cm;A′B′=6c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10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本题就是把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化立体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2.2016春繁昌县期末如图;是一长、宽都是3cm;高BC=9cm的长方体纸箱;BC上有一点P;PC=BC;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纸箱表面爬行到点P的最短距离是A.6cm B.3cm C.10cm D.12c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将图形展开;可得到安排AP较短的展法两种;通过计算;得到较短的即可.解答解:1如图1;AD=3cm;DP=3+6=9cm;在Rt△ADP中;AP==3cm;2如图2;AC=6cm;CP=3+3=6cm;Rt△ADP中;AP==6cm.综上;蚂蚁从点A出发沿纸箱表面爬行到点P的最短距离是6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熟悉平面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3.2016 大悟县二模如图;小红想用一条彩带缠绕易拉罐;正好从A点绕到正上方B点共四圈;已知易拉罐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20cm;那么所需彩带最短的是A.13cm B.4cm C.4cm D.52c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解答解:由图可知;彩带从易拉罐底端的A处绕易拉罐4圈后到达顶端的B处;将易拉罐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螺旋线长为四个长方形并排后的长方形的对角线长;∵易拉罐底面周长是12cm;高是20cm;∴x2=12×42+202;所以彩带最短是52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4.2016 游仙区模拟长方体敞口玻璃罐;长、宽、高分别为16cm、6cm和6cm;在罐内点E处有一小块饼干碎末;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罐外壁;在长方形ABCD中心的正上方2cm处;则蚂蚁到达饼干的最短距离是多少cm.A.7 B.C.24 D.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做此题要把这个长方体中蚂蚁所走的路线放到一个平面内;在平面内线段最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计算.解答解:①若蚂蚁从平面ABCD和平面CDFE经过;蚂蚁到达饼干的最短距离如图1:H ′E===7;②若蚂蚁从平面ABCD 和平面BCEH 经过;则蚂蚁到达饼干的最短距离如图2:H ′E==故选B .点评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然后把立体的长方体放到一个平面内;求出最短的线段.5.2015秋 宜兴市校级期中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为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10 cm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此题最直接的解法;就是将圆柱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底面圆周长为2πr;底面半圆弧长为πr;即半圆弧长为:×2π×=6cm;展开得:∵BC=8cm;AC=6cm;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cm . 故答案为: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图形的展开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展开图;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四:网格问题简单1、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答案:设△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h .∵AB^ 2 =5;AC^ 2 =20;BC^ 2 =25;∴BC^ 2 =AB^ 2 +AC ^2 ;∴∠A=90°;S △ABC =21 AB ⨯AC= 21BC ⨯h;即525⨯ =5h .解得;h=2.故答案是:2.2.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连线为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如图一中四边形ABCD 就是一个“格点四边形”.1求图一中四边形ABCD 的面积;2在图二方格纸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EFG;使△EFG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且为轴对称图形.图一 图二答案:解:1方法一:S=12×6×4=12方法二:S=4×6-12×2×1-12×4×1-12×3×4-12×2×3=122只要画出一种即可3、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画AD∥BCD为格点;连接CD;2试判断△ABC的形状请说明理由;答案:1图象如图所示;2由图象可知AB2=12+22=5;AC2=22+42=20;BC2=32+42=25;∴BC2=AB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图;是一块由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广场;一只鸽子落在点A处;•它想先后吃到小朋友撒在B、C处的鸟食;则鸽子至少需要走多远的路程答案:AB=5cm;BC=13cm.•所以其最短路程为18cm难题5、如图中的虚线网格我们称之为正三角形网格;它的每一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单位正三角形..1直接写出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与面积..2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多少个单位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3求出图中线段AC的长可作辅助线..答案1单位正三角形的高为;面积是..2如图可直接得出平行四边形ABCD含有24个单位正三角形;因此其面积..3过A作AK⊥BC于点K如图所示;则在Rt△ACK中;;;故五:方位角问题1、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3500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2、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没有了水;需要寻找水源.为了不致于走散;他们用两部对话机联系;已知对话机的有效距离为15千米.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二人相距多远还能保持联系吗答案:如图;甲从上午8:00到上午10:00一共走了2小时;走了12千米;即OA=12.乙从上午9:00到上午10:00一共走了1小时;走了5千米;即OB=5.在Rt△OAB中;AB2=122十52=169;∴AB=13;因此;上午10:00时;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15>13;∴甲、乙两人还能保持联系.答: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两人还能保持联系.3、如图;甲乙两船从港口A同时出发;甲船以16海里/时速度向北偏东40°航行;乙船向南偏东50°航行;3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岛相距60海里;问乙船的航速是多少答案:从两船航行的方向看;北偏东40度和南偏东50度的夹角为90AC⊥AB甲船速度每小时16海里;所以AC=16×3=48海里AB2=BC2-AC2=3600-2304=1296AB=36所以乙船速度为每小时:36÷3=12海里4、如图;北海海面上;一艘解放军军舰正在基地A的正东方向且距A地40海里的B处训练;突然接基地命令;要该舰前往C岛;接送一病危渔民到基地医院救治;已知C岛在A的北偏东600方向;且在B北偏西450方向;军舰从B处出发;平均每小时走20海里;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患病渔民送到基地医院精确到0.1小时;参考数据:73.13≈;41.12≈解:作CD⊥AB于D;根据题意;得∠CAB=30°;∠CBD=45°不妨设CD=x海里;则BD=x海里;AD=2x海里;AC=x海里; BC=2x海里;∴3x+x=40∴x=203 -20海里∴AC+BC=)()(203202203202-+-=206+403 -202 -40=)(2-2-22620+≈49.98海里 49.98÷20=2.499≈2.5小时答:需要大约2.5小时才能把患病渔民送到基地医院..。

初中数学旋转的六大模型,初中几何旋转经典例题

初中数学旋转的六大模型,初中几何旋转经典例题

初中数学旋转的六大模型,初中几何旋转经典例题标题:初中数学旋转的六创作者,初中几何旋转经典例题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旋转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几何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还在代数学、统计学等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数学旋转的六创作者,并通过经典例题来深化理解。

旋转是指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在这个过程中,图形上任意一点所经过的路径形成一个圆,这个圆叫做旋转圆,点叫做旋转中心。

旋转的角度一般用角度或者弧度来表示。

中心对称旋转:图形以旋转中心为对称中心,旋转角度为偶数倍的180度。

绕固定点旋转:图形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这个固定点称为旋转中心。

旋转对称图形:图形可以通过旋转得到,这种图形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旋转角相等:如果两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互相得到,那么它们的旋转角必然相等。

旋转角互补:如果两个图形的一条边和另一条边的延长线组成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图形的旋转角互补。

旋转改变形状:旋转可以改变图形的形状,但不会改变图形的面积。

例1: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AC上一点,且CF=2AF。

求证:EF平分∠AEB。

证明:我们可以通过旋转证明。

把△ABE绕B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BG,则BG//AE,所以∠FGB=∠FEA。

因为CF=2AF,所以FG=2FE。

所以可以得出∠FEB=∠FGB+∠GBF=∠FEA+∠AEB+∠ABE=∠FEA+∠AEB+∠EAB=180°即∠FEA+∠AEB=180°-∠EAB=∠BEF所以∠BEF = ∠FEA即 EF平分∠AEB。

例2:在Rt△ABC中,∠C=90°,D是AB的中点,E、F分别在AC和BC上,且DE⊥DF。

求证:EF^2=AE^2+BF^2。

证明:把Rt△ABC绕D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Rt△AB’C’,则可知:△ABC≌△AB’C’,所以可知DE=DF,因为DE⊥DF,所以可知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

勾股定理的应用(3种题型)

勾股定理的应用(3种题型)

第03讲勾股定理的应用(3种题型)【知识梳理】一.勾股定理的应用(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④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把一个无理数表示成直角边是两个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二.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考点剖析】题型一.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例1.如图,一棵树从3m处折断了,树顶端离树底端距离4m,那么这棵树原来的高度是() A.8m B.5m C.9m D.7m【变式】如图在实践活动课上,小华打算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她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后还多出1m,当她把绳子斜拉直,且使绳子的底端刚好接触地面时,测得绳子底端距离旗杆底部5m,由此可计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是()A.8m B.10m C.12m D.15m例2.如图,一个直径为20cm的杯子,在它的正中间竖直放一根小木棍,木棍露出杯子外2cm,当木棍倒向杯壁时(木棍底端不动),木棍顶端正好触到杯口,求木棍长度.【变式】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了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题型二.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例3.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是1cm和3cm,高是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B,那么用细线最短需要()A.12cm B.10cm C.13cm D.11cm例4.一个上底和下底都是等边三角形的盒子,等边三角形的高为70cm,盒子的高为240cm,M为AB的中点,在M处有一只飞蛾要飞到E处,它的最短行程多少?【变式】如图①,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cm,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题型三: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例5.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4AB=,3AD=,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A.1B.43C.32D.2【变式】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3CE cm=,8AB 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过关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2.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12cm,圆柱高为8c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A.10cm B.20cm C.cm D.100cm3.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A.0.8米B.2米C.2.2米D.2.7米4.如图,台阶阶梯每一层高20cm,宽30cm,长50cm,一只蚂蚁从A点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A.10B.50C.120D.1305.如图,圆柱的高为8cm,底面半径为2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B处的食物,已知四边形ADBC的边AD、BC恰好是上、下底面的直径,问:蚂蚁吃到食物爬行的最短距离是cm.(π取3)6.《九章算术》中的“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一种芦苇类植物)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水深几何?其大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该芦苇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恰好碰到岸边(如图所示),则水深________尺.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数学专著,其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未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其意思是:有一根与地面垂直且高一丈的竹子(1丈10尺),现被大风折断成两截,尖端落在地面上,竹尖与竹根的距离为三尺,问折断处离地面的距离为.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四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AB =10,BC=4,求AC的长.9.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梯子底端B离墙AO有7米.(1)求梯子靠墙的顶端A距地面有多少米?(2)小燕说“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B在水平方向就滑动了4米.”她的说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10.已知某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如图所示,现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BC=12m,CD=13m,DA=4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要多少投入?11.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译文: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着地,着地处离原竹子根部3尺远.问:尺)原处还有多高的竹子?(1丈1012.如图,一个梯子AB,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是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24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4米,底端将水平滑动了8米,求滑动前梯子底端与墙的距离CB是多少?13.(2022春•蜀山区期中)在一款名为超级玛丽的游戏中,玛丽到达一个高为10米的高台A,利用旗杆顶部的绳索,划过90°到达与高台A水平距离为17米,高为3米的矮台B,(1)求高台A比矮台B高多少米?(2)求旗杆的高度OM;(3)玛丽在荡绳索过程中离地面的最低点的高度MN.14.如图,四边形ABCD是舞蹈训练场地,要在场地上铺上草坪网.经过测量得知:∠B=90°,AB=24m,BC =7m,CD=15m,AD=20m.(1)判断∠D是不是直角,并说明理由;(2)求四边形ABCD需要铺的草坪网的面积.15.如图,A,B两村在河L的同侧,A,B到河L的距离分别为1.5km和2km,AB=1.3km,现要在河边建一供水厂,同时向A,B 1.8万元,问水厂与A村的水平距离为多远时,能使铺设费用最省,并求出总费用约多少万元.。

勾股定理及常见题型分类

勾股定理及常见题型分类

勾股定理及常见题型分类一、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

2.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包括几何证明和代数证明,其中几何证明使用勾股树。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常见题型包括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典型题题型一:“勾股树”及其拓展类型求面积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构成了一棵勾股树,求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

2.如图所示,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已知a、c 的边长分别为6和8,求b的面积。

3.如图所示,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4.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S1+S2=S3.5.如图所示,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4、5、6、7.题型二:勾股定理与图形问题1.如图所示,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n+1.2.如图所示,求该四边形的面积。

3.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45°,AC=2,AB=3+1,则边BC的长为3.4.如图所示,某公司的大门为长方形ABCD,上部为以AD为直径的半圆,已知AB=2.3m,BC=2m,卡车高2.5m,宽1.6m,判断卡车是否能通过公司的大门,并说明理由。

5.如图所示,已知AD=8m,CD=6m,∠D=90°,AB=26m,BC=24m,求这块地的面积。

题型三: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5cm。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2cm,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5cm²。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以表示为a²+b²=c²。

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是拼图法。

拼图法的思路是通过割补拼接图形,使得面积不变,然后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用的拼图法有4S、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以及梯形面积等方法。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因此,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确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可以应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解另一边的长度,或者求解已知一边长,推导出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此外,勾股定理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指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运用逆定理时,可以用两小边的平方和a²+b²与较长边的平方c²作比较,若它们相等,则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a²+b²c²,则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定理中的$a,b,c$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

例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c^2=b^2$,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b$为斜边。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是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即$a^2+b^2=c^2$中,$a,b,c$为正整数时,称$a,b,c$为一组勾股数。

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例如$3,4,5$;$6,8,10$;$5,12,13$;$7,24,25$等。

勾股定理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知识技能和题型归纳(一)——知识技能一、本章知识内容归纳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平面几何图形本身所蕴含的代数关系。

(1)重视勾股定理的叙述形式: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长度平方之和.从这两种形式来看,有“形的勾股定理”和“数的勾股定理”之分。

(2)定理的作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②证明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平方关系。

③作长为n 的线段。

(利用勾股定理探究长度为,3,2……的无理数线段的几何作图方法,并在数轴上将这些点表示出来,进一步反映了数与形的互相表示,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认识。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构造一个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达到证明某个角为直角的目的。

(2)逆定理的作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化为形,是利用代数计算来证明几何问题。

要注意叙述及书写格式。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步骤如下:①首先确定最大的边(如c )②验证22b a +与2c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b a =+,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

若222c b a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补充知识:当222c b a >+时,则是锐角三角形;当222c b a <+时,则是钝角三角形。

(4)通过总结归纳,记住一些常用的勾股数。

如:3,4,5;5,12,13;6,8,10;8,15,17;9,40,41;……以及这些数组的倍数组成的数组。

勾股数组的一般规律: ① 丢番图发现的:式子n m n m mn n m >+-(,2,2222的正整数) ② 毕达哥拉斯发现的:122,22,1222++++n n n n n (1>n 的整数) ③柏拉图发现的:1,1,222+-n n n (1>n 的整数)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关系(1)注意分清应用条件:勾股定理是由直角得到三条边的关系,勾股定理逆定理则是由边的关系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勾股定理解题的十种常见题型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勾股定理解题的十种常见题型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 勾股定理解题的六种常见题型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
41.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AD=8,∠A=60°,∠D=
150°,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32,求 BC 和 CD 的长度.
解:如图:连接BD ∵AB=AD, ∠A=60 ° ∴ △ABD为等边三角形 ∴BD=8, ∠1=60 ° ∵ ∠ADC=150 ° ∴ ∠2=150 °- 60 °=90 ° 设BC=x,则CD=32-8-8-x=16-x 由勾股定理得:x ²=8 ²+(16-x) ² 解得x=10.所以BC=10,CD=6.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
在 Rt△ACP 中,AP2=32+(t-4)2; 在 Rt△BAP 中,AB2+AP2=BP2, 即 52+[32+(t-4)2]=t2,解得 t=245. 故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4 或 t=245.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
(3)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借助图②求 t 的值. 解: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 Ⅰ.如图①,当 BP=AB 时,t=5; Ⅱ.如图②,当 AB=AP 时,BP=2BC=8 cm,即 t=8; Ⅲ.如图③,当 BP=AP 时,AP=BP=t cm,CP=|t-4|cm, AC=3 cm,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
又易知∠C=45°,所以∠ABD=∠CBD=∠C. 易知 BD=CD.因为 DE⊥DF,BD⊥AC, 所以∠FDC+∠BDF=∠EDB+∠BDF=90°. 所以∠FDC=∠EDB. 在△EDB 与△FDC 中,B∠DE=BDCD=,∠C,
∠EDB=∠FDC,
阶段核心题型专训
所以△EDB≌△FDC(ASA). 所以 BE=FC=3. 所以 AB=7,则 BC=7. 所以 BF=4. 在 Rt△EBF 中,EF2=BE2+BF2=32+42=25, 所以 EF=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
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 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_____.
【解析】∵S1+S2+S3=10,
∴CD2+HG2+TK2=10. 又∵DH=CG,TK=HK-TH=DH-DG, ∴(DH+DG)2+HG2+(DH-DG)2=10, 整理得
案例1:中考之旋转问题 新课标以来中考题型越来越活,阅读理解题 出现在数学当中就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不同 以往的单纯“给条件”to“求结果”式的题目, 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 超纲的知识,或给出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 然后再给条件出题。对于这种题来说,如果 考生为求快速而完全无视阅读材料而直接去 做题的话,往往浪费大量时间也没有思路, 得不偿失。所以如何读懂题以及如何利用题 就成为了关键,让我们先看以下的例题。
下课了!
诲 人 不 倦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 ”,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 是否去思考, 去发现,去总结。
案例2:中考之规律数列问题
(3分)(2012•鞍山)如图,在△ABC中, ∠ACB=90°,∠A=60°,AC=a,作斜边AB边中线CD, 得到第一个三角形ACD;DE⊥BC于点E,作 Rt△BDE斜边DB上中线EF,得到第二个三角形DEF; 依此作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_________ .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PPl=90o
∠APB=∠APPl+∠BPPl=900+600=1500
变式1:如图,P是正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 PA=6,PB=8,PC=10,求∠APB的度数。
变式2:如图1,P是正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 PA=3a,PB=4a,PC=5a,求∠APB的度数。
变式3: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点P到正方形的三 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PA=1,PB=2,PC=3。求此 正方形ABCD面积。 变式4:正方形ABCD内一点P,使得PA:PB:PC= 1:2:3,求∠APB的度数。
AC=DE=400 m,则可证△ABC≌△ECD(AAS), 得CE=AB=300 m;又由勾股定理可知,在Rt△ABC 中,B C
AC AB
2 2

400 300
2
2
500
.则可得BE=BC-CE
=200 m,由此可得:第一条行走路线为:AC+CE=400+300 =700(m),第二条行走路线为:AB+BE=300+200=500(m).
A
方法:通过固定点,旋转固定的 角度将已知条件放在同一个(组) 图形中进行研究
P B C
A Pl
解:∵BC=BA,以点B为定点,将 △BCP转60°到达△BAPl,连 接PlP,则PlA=PC=5 ∵∠PlBP=60°, BPl=BP
C
P
B
∴△PlBP是等边三角形. ∴PlP=PB=4. 在△APlP中,PA2+PlP2=(3)2+(4)2=(5)2
例2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PA=1, PB=2,PC=3,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ABP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使点A与点C重合,这时P点旋转 到了G点. (1)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说出此时△APC绕 点B旋转了多少度? (2)求出PG的长度(可以不化简). (3)请你猜想△PG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4)求∠APB的度数. (5)求此正方形ABCD面积。
0, 在ΔABC中,∠BAC=90
(2)正方形类型 在正方形ABCD中,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ΔABP绕B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使得BA与BC重合。经过旋转 变化,将图(2-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 图(2-1-b)中的ΔCPP'中,此时ΔBPP' 为等腰直角三角 形。
HG
2

10 3
, S 2
10 3
.
答案:1 0
3
3.(2010·温州中考)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
多人的兴趣.1955年希腊发行了一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
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构成
的图形,它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在如图所示的勾股图中,已知
∠ACB=90°,∠BAC=30°,AB=4,作△PQR,使得∠R=90°, 点H在边QR上,点D、E在边PR上,点G、F在边PQ上,那么 △PQR的周长等于_____.
3.(2011·丽水中考)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 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
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
程约为( )
(A)600 m
(B)500 m
(C)400 m
(D)300 m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AB∥CD,则
∠ABC=∠DCE,又有∠BAC=∠DEC=90°,
(一)正三角形类型 在正ΔABC中,P为ΔABC内一点,将ΔABP绕A点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600,使得AB与AC重合。经过这样旋转变化, 将图(1-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1-1b)中的一个ΔP'CP中,此时ΔP'AP也为正三角形。
例3
如图,点P是等边△ABC内一点,且PA=3, PB=4,PC=5,求∠APB的度数。
12.(2012•宁波)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 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 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 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 AC=4,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 面积为( )
解:如图,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 所以,四边形AOLP是正方形, 边长AO=AB+AC=3+4=7, 所以,KL=3+7=10,LM=4+7=11, 因此,矩形KLMJ的面积为10×11=110. 故选C.
(2011·温州中考)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பைடு நூலகம்明勾股定理,
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
3, P R 7
3 6,
所以△PQR的周长为 2 7 1 3 答案:2 7 1 3
3
【解析】过A作AM⊥QR于M,由∠BAC=30°,AB=4,得BC=2,
AC=2
3 ,在等边△GHQ中,HQ=GH=AC= 2 3
3
,在Rt△AHM中,
AH=AC= 2
,∠AHM=30°,得HM=3,在矩形ADRM中,
72
3.
RM=AD=AB=4,所以 R Q
3, P Q 1 4 4
案例3:中考之无图问题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 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A.2 B.3 C.5 D.13
(2011•鸡西市)19.已知三角形相邻两边长分别 为20㎝和30㎝,第三边上的高为10㎝,则此三角形 的面积为 ㎝
Rt△ABC中,∠A=90°,BC=4, 有一个内角为60°,点P是直线 AB上不同于A、B的一点,且 ∠ACP=30°,则PB的长为 多少? .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边长为1,以它的 斜边上的高 为腰,做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 再以所做的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上 的高 为腰,做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以 此类推,这样所做的第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 腰长为 .
(第8题)
【例3】(2010·衢州中考)已知 △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 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 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 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
图1 图2
图3
(1)等腰直角三角形类型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ΔABC中, ∠C=90°, P为ΔABC内 一点,将ΔAPC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使得AC 与BC重合。经过这样旋转变化,在图(3-1-b)中的一 个ΔP' C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1 AB=AC,P为ΔABC内一点, 且PA=2,PB=1,PC=3。求 ∠APB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