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基础知识.ppt

合集下载

营养学基础ppt课件

营养学基础ppt课件
快炒等以减少营养损失。
肉类加工
过度烹饪和加工可能导致营养素损 失和有害物质生成,提倡低温烹饪 方式。
蛋、奶类加工
过度加热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和维 生素损失,应注意加工方式和时间。
合理膳食搭配原则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薯 类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
奶类和豆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 和钙等营养素,应经常食用。
每天至少8杯水,膳食纤维 摄入量根据年龄和性别而定。
03
食物中的营养素
各类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及特点
蔬菜、水果类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 维,尤其是维生素C和钾的良 好来源。
蛋、奶类
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 D以及钙等营养素。
谷类
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 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含有B 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营养与糖尿病预防 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增加膳 食纤维、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有助于维 持血糖稳定,预防糖尿病。
营养与癌症预防 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食 物,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等食物的摄入,有 助于降低癌症的风险。
个性化营养需求评估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差异
01
营养支持与治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食品工业
研发营养强化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满 足消费者需求。
02
营养素与能量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单糖、双糖、多糖等。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谷物、薯类、水果等。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构成细胞和组织、维持神经 系统正常功能等。
碳水化合物的推荐摄入量
占总能量的50%-65%。

营养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新版

营养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新版
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中的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较接近, 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故称为优质蛋白 质。
国外 古代:公元前400年 Hippocrate创立营养学 现代:
(1)启蒙期:KW Scheel, J Priestly 氮 、氢 、二氧化碳; Romonsov 物质守恒;Mendeleer 元素周期律;Lavoisier 呼吸是
氧化燃烧
(2)鼎盛时期 : Liebig 碳、氢、氮的定量; 将不同食物对动物的 功能进行了分类;Voit, Atwater人和动物体内的气体交换和代谢氮平 衡; Rubner 三大营养素生热系数;Lusk 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
色氨酸(tryptophan) 缬氨酸(valine)
组氨酸(histidine)
(2)条件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蛋氨酸)
酪氨酸(苯丙氨酸)
(3)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以满足机体需要的氨 基酸称非必需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及限制氨基酸
(1)氨基酸模式
某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用来反应人体蛋白质和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上的差异。
内环境的稳定:神经系统的 调节、酶调节、激素调节
2.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 维持生理功能 维持心理健康 预防疾病产生
3. 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 满足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性、适应性 预防营养素的缺乏与过多及相关的疾病 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
(2)限制氨基酸
当食物蛋白中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或缺乏时,会使合 成组织蛋白受限制,这一种或几种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氨基酸。 缺乏最多的一种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一营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一营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七八分饱 五是500g蔬菜和水果
-
7
合理膳食
红是红色的蔬菜(一天一个西红柿) 黄是黄色蔬菜 绿是指蔬菜,也包括绿茶 白即燕麦粉、燕麦片 黑是黑木耳等黑色食品
-
8
适量运动
运动“三五七”原则 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运动后每分钟最大心率不能超过170减去年龄。
-
9
戒烟限酒
吸烟是健康的大敌。吸烟不仅使人成瘾,还会 促发高血压、冠心病,引起肺癌等多种癌症 和气管炎、肺气肿等。任何年龄的戒烟都可 获得健康上的真正收益。
和代谢; 卵磷脂可释放胆碱,与乙酰形成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
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
25
脂类
• 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增强细胞膜的坚韧性; 合成重要活性物质的原料如:维生素D、肾上腺
-
15
蛋白质
•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是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胶原蛋白占人体蛋白质的 1/3;指、趾甲中含有角蛋白;从细胞膜到细胞中各 种结构均含有蛋白质。
——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多种激素;免疫分子;细胞膜和血液中的载体分子。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氧的运输。 ——供给热能。每克蛋白质在体内约产生16.7K
-
13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 是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H、O、N 元素,还可能含有S和P元素等,它是人体唯一 N的来源。 •人体蛋白质的构成 正常人体内16-19%是蛋白质; 人体内的蛋白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每天约有3%的人体蛋白质被更新。

营养基础知识ppt课件

营养基础知识ppt课件

碳水化合物在口腔中开始 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 糖。进入小肠后,在胰液 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并 被吸收进入血液。
水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中被 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脂溶 性维生素在胆汁的帮助下 被分解为单个分子并被吸 收进入血液。
矿物质在小肠中被直接吸 收进入血液。部分矿物质 如钙、铁等需要与其他物 质结合才能被有效吸收。

蛋白质是酶、激素、抗体等生物 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维持人体
正常生理功能。
蛋白质可以提供能量,每克蛋白 质可产生4千卡的能量。
脂类
脂类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
脂类可以储存能量,每克脂肪 可产生9千卡的能量,是体内重 要的能量来源。
脂类中的必需脂肪酸对维持人 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如促进 生长发育、维持皮肤健康等。
适量原则
食物摄入量要适量,不要过量或不足 。
个性化原则
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 动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
三餐分配合理原则
早餐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 占30%-40%,晚餐占30%-35%。
烹饪方式健康原则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 、焖等,减少油炸、煎炒等高温烹饪 方式的使用。
营养不良
解释营养不良的概念和分类,阐述 其对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如合 理饮食和补充营养素等。
06
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营养教育目标和内容
01
02
03
04
提高公众对营养知识的 认知和理解水平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 生活方式
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 病
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 高
营养教育方法和手段
01
02
营养基础知识ppt课件

营养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新版

营养学基础知识全套课件 新版
不同食物、同一食物的不同加工方式,其蛋白质 的消化率都有差异。
动物性食品大于植物性食品;
大豆整粒食用,消化率65%;加工成豆浆可达85 %;加工成豆腐后为94%。
真消化率(true digestibility)
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蛋白质真消化率(%)=
×100
食物氮
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
第一节 脂类的分类
饱和脂肪酸
脂肪:甘油 + 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脂类
磷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
类脂
糖脂 胆固醇
植物固醇
第二节 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脂肪 1.提供能量:9 kcal/g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4.增加饱腹感 5.提高食物感官性状
二、类脂
磷脂: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 酸的其它基团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其中最 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
三、营养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周代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认为食养居于术养、药养等养 生之首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模式。
中国现代营养学 (1)萌芽期 1913年~1924年 (2)发展期1924年~1937年 :1939年提出我国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3)动荡时期1938年~1949年
1.蛋白质:氨基酸(必需9种) 宏量营养素 2.脂类:必需脂肪酸2种
3.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多糖、
微量营养素
4.无机盐(矿物质) 常量元素7种,微量元素8种
5.维生素(14种) A、D、E、K B族Vit (9种),VitC
6.水 7.膳食纤维

【营养学概论】营养学基础 ppt课件

【营养学概论】营养学基础  ppt课件
PPT课件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营养(Nutrition)
是一个动态的生物学过程 摄入 保证生长发育 食物 消化 组织更新 营养成分 吸收 维持良好健康状态 利用
PPT课件
3
2、营养素 (1)概念: • 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 体力活动和保健以食物的形成摄入的一些 需要的物质。(宏观作用表述) • 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 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 分。(具体功能表述)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主要内容: • 营养学概论——基本概念、与健康关系、 营养学发展史 • 能量及各类营养素——组成分类、消化吸 收、生理功能、评价方法、食物来源、膳 食摄入量
PPT课件
1
第一节营养学概论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营养: • 中国传统医学术语:养生 • 现代科学概念:机体摄取食物,经消化、 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 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 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 防病保健的过程。
PPT课件
31
2、能量来源 (1)产能营养素 • 碳水化合物60%、脂肪25% 、蛋白质15% (各占产能比例),乙醇也可以产生能量。 • 进食是周期性的而能量消耗则是连续不断 的,因而储备的能源物质不断被利用,不 断补充。 • 脂肪,蛋白质作为长期能量消耗时的能量 储备。
PPT课件
32
(2)食物的卡价 • 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 值,也称为食物的热价、食物的能量卡价 和能量系数 。 • 食物的卡价是经体外燃烧试验推算出来的。 • 食物在体内燃烧(生物氧化过程)和体外 燃烧的化学本质是一样的,但有各自特点:
如营养生态学、生态营养学、营养经济学、 营养政策学、营养管理学等。

营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营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血糖监测与调整
强调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根据血糖 情况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改善方法
01
骨质疏松症概述
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分类及 危险因素。
03
膳食结构调整
指导患者增加富含钙、磷等矿物 质的食物摄入,同时保持适量蛋 白质摄入,以维护骨骼健康。
02
营养补充建议
提供钙、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入
老年人应适量摄入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E、 C等,以延缓衰老进程。
06
慢性疾病预防与营养干预
肥胖问题及其膳食治疗原则
肥胖定义与评估
介绍肥胖的标准、分类及评估方法,包括 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等指标。
膳食计划制定
提供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制定方法,根据个 体情况调整膳食结构,确保营养充足且均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适量增加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摄 入
控制总能量摄入
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
降低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量,预防慢性 疾病的发生
05
不同人群营养需求差异分 析
婴幼儿期营养需求特点
能量需求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迅速的时 期,对能量的需求相对较高。
蛋白质需求
研究对象
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 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膳食 预防和治疗疾病。
人体能量代谢与营养需求
能量代谢
人体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并在体内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机体使用。 能量代谢的速率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质等。
营养需求
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包括宏量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微量 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 况进行合理膳食搭配。

营养知识大全ppt课件

营养知识大全ppt课件

碳水化合 物
常量元素 钾 钠 钙 镁 硫 磷 氯
微量元素 碘 硒 铜 钼 铬 钻 铁 锌
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烟酸 泛酸 叶酸 维生素B12 生物素 胆碱 维生素C
3、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素和 其他食物成分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有助于制订国家的食物生产、分配 及食品加工政策,改善国民体质,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基础代谢的影响因素 体表面积: 年龄:婴幼儿、青春期、老年 性别:男性、女性 激素: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甲减与甲亢;
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其下降25%。 季节与劳动强度:寒季与暑季,高劳动强度
(2)体力活动 除基础代谢外,体力活动是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因
素。 通常各自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占到人体总能量消耗的
1、营养素的功能 a、提供能量 b、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 c、调节生理功能
维持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和内环 境的稳态。
营养素的功能
有机物 无机物
蛋白质: 基本 物质
碳水化合物:重要 能源
脂肪:
备用 能源
构成细胞 提供能量
维生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水:构成细胞、运输和参与生理活动
无机盐:钙(构成骨骼牙齿)
主要用途: 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 限制膳食补充剂和强化食品中某 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以预防该 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
营养素摄入量区间值概念
DRIS明确告诉人们营养素供给量 (摄入量)—— 区间值的概念。
RNI——UL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
目的:预防由于饮食而引起的一切不良影响及疾 病。
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3.能量的消耗

《营养基础知识》PPT课件

《营养基础知识》PPT课件
奋性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还是很多酶系统的激活剂或组成成分
精选课件ppt
23
(三)钙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1、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 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 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并参与凝血过程
精选课件ppt
24
2、钙的食物来源 含钙丰富的食物中,以牛奶最佳
虾皮、小鱼干、紫菜、海带均含钙丰富
1克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产生4千卡能量 1克脂肪产生9千卡能量
碳水化合物应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中枢神经系统所需的能量,完全靠葡萄糖来 提供。
精选课件ppt
6
3、儿童所需要的能量 基础代谢 摄取食物、排泄食物 生长发育 从事劳动和活动
精选课件ppt
7
三、蛋白质
(一)生理功能
构造新细胞、新组织 修补组织 调节生理功能 供给能量
精选课件ppt
41
3、维生素A 的需要量(每日)
0-6个月:400ug(视黄醇当量)(AI) 1岁:500ug 4岁: 600ug 7岁:700ug
4、维生素A中毒
摄入过多,导致中毒。 急性中毒:食欲减退、烦躁、呕吐、前囟隆起 慢性中毒:骨头疼、毛发脱落、体重不增等
精选课件ppt
42
必需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量高。
精选课件ppt
15
2、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硬化 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增高,促成动脉硬
化。 动物性油脂,含饱和脂肪酸较多。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但椰子油除外。
宜多选用。
3、预防动脉硬化要从儿童期开始
精选课件ppt
16
五、碳水化合物
(一)碳水化合物的组成 碳水化合物是一大类含有碳氢氧的化合物,
2、铁的吸收率
(1)血红素铁: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吸收利 用率高。

营养学基础知识讲解课件

营养学基础知识讲解课件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改善措施的科学。 研究内容: ▪ 营养学基础 ▪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 不同人群的营养 ▪ 营养与有关疾病 ▪ 社区营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营养生理需要量 (nutritional requirement)
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 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 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 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不同水平的营养素需要量
鉴于对“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有不同 的标准,因而机体维持健康对营养素的需 要量也可以有不同水平。为此, FAO/WHO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不同水 平的需要量。
① 基本需要量 ② 储备需要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㈡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口腔: 磨碎、湿润、溶解食物。唾液腺 (腮腺、下颌腺、舌下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等。
食管:机械蠕动,运送食物。 胃:分泌盐酸、胃蛋白酶、黏液等,贮存、 搅拌、粉碎食物。 胰:分泌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 肝脏和胆囊:分泌胆汁,促脂肪吸收。 十二指肠和小肠:分泌消化酶(淀粉酶、 酞酶、脂肪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 等),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 质、维生素和水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分泌黏液,贮存粪便。 直肠和肛门:排出粪便。 食物残渣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约为24小时。
① 基本需要量:为预防临床可察知的 功能损害所需的营养素量,达到这种需要 时机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育,但他们的组 织内很少或没有此种营养素储备,故短期 的膳食供给不足就可能造成缺乏。

营养学基础知识PPT-2024鲜版

营养学基础知识PPT-2024鲜版
1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核心内容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 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120~200g。
VS
2024/3/28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 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 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足量饮 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 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 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 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2024/3/28
24
06
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Chapter
2024/3/28
25
营养教育目标和方法
目标
提高公众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如课堂教育、 社区宣传、网络普及等,针对不同人群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024/3/28
26
健康促进策略和措施
2024/3/28
水果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 质和膳食纤维,如苹果、 香蕉等。水果中的有机酸 还可促进消化液分泌。
菌藻类
如蘑菇、海带等,富含蛋 白质、多糖、矿物质和维 生素等,具有较高的营养 价值。
13
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
畜禽肉
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 生素等。其中,瘦肉是铁的良好来源。
蛋类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024/3/28

第三章 学前儿童营养(第一节营养学基础知识) PPT

第三章 学前儿童营养(第一节营养学基础知识) PPT
• (2)供给热能和贮存热能 • 脂肪是食物中产热能力最强的营养素。 • 脂肪也是体内热能存储的一种形式,人在饥饿时
存储的脂肪就会被动员而分解热能,避免消耗蛋 白质。
•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维生素A、D、E、K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 膳食中有适量的脂肪存在,有利于脂溶性 维生素的吸收。
• (4)增加饱腹感
而且流动性大,能在体内形成体液循环运输物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生物氧化及排泄都离不开水。 • (3)调节体温 • 水是体温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将体内代谢产生的热 量运送到体表散发,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 (4)润滑作用 • 水是机体关节、肌肉及内脏器官的“润滑剂”,润滑体内的摩擦部位,减少 损伤,对人体器官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泪液可防止眼球表面干燥。
和食欲,甚至发生异食癖。:
• (2)食物来源 • 动物性食物:瘦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及海产
品 • 蔬菜和水果含锌很少 • (3)锌缺乏症的表现 • A、生长发育迟缓 • B、体虚多汗 • C、口味异常,偏食 • (4)锌的供应量 • 注意:锌可随汗液缺失,多汗季节要重视补锌
(二)维生素
•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 (4)钙的供给量 • (5)钙的缺乏症
• 儿童缺钙 • 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骨质疏松,严重
者患有佝偻病 • 成年人和老年人缺钙
• 骨质疏松
• 2、铁
• (1)铁的生理功能
•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参与氧的 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
• 饮食中摄入的铁不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 缺铁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比如对智 力发展的影响,免疫力低下,保持体温恒 定的能力弱,增加机体对铅的吸收。

营养学ppt课件

营养学ppt课件
3000 2700
3400 3000
4000
2000 1700
2200 1900
2500 2100
1800 1600
2000 1800
1600
5.酸碱平衡:是由体内物质代谢产物来决定的。但主要是由食物中 的无机盐来调整的。
人体每日从膳食中摄取大约30g的矿物质,这些食物有的是碱性, 有的是酸性,对于体内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的意义。
b.大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素,专门抑制消化道中胰 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加热可以使胰蛋白酶抑制素变 性,破坏它的活性作用。所以,豆浆必须烧开再喝,豆腐 必须充分加热再吃。
c.鱼、虾、蟹中含有一种硫胺素酶,这种酶专门分解维生 素B1,加热后再吃就不会发生这种破坏作用。
d.生鸡蛋中含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抗生物素蛋白可和生 物素结合,使生物素失去作用,影响糖代谢,将食物做熟 吃,就可以避免。
6.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定义:是指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效率。价值的高低决定其 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被人体内细胞摄取之多少而定。
因为:食物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从种类、数量和比例方面 与人体组织蛋白质都有一定差别。因此,总有一部分氨基 酸不能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最后在体内被分解,这样, 不同的食物蛋白质就有不同的利用率。凡食物中蛋白质含 有必须氨基酸成分和比例越接近于人体蛋白质含有者,其 利用率就越高。利用率高则生理价值高。例如:蛋黄利用 率为99%以上,蛋白为85%。
4.脂肪的供给量
正常的人摄入脂肪量占总热量的20~25%,患有肝脏病、高血压 和高血脂的人,一定要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
成年人(18~45)每日摄入的热能量(1g脂肪可产生9.45千卡的热量)
劳动强度 极轻(以坐为主) 轻(以站或少走动为主) 中等(学生、驾驶员) 重劳动(舞蹈、体育等)

第一章 营养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第一章  营养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我国:1.16 g / (kg·d) 按成年人从事极轻、轻、中等、重 体力劳动强度,男子分别为70、80、90、 100克,女子分别为65、70、80、90克。
畜、禽、肉类和鱼类:16%~20% 鲜奶:2.7%~3.8% 蛋类:11%~14% 谷物:7%~10%
五、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影响蛋白质消化率的因素:
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时: 消化不良; 加速体内脂肪沉积; 机体所需钙的量加大; 老年人长期高蛋白质饮食,易患骨质疏
松症。
三、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氨基酸
(一) 必需氨基酸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 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这一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8种: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 氨酸
甲缬异苯亮色苏赖。
组氨酸对婴幼儿也是必需的。
(二) 限制氨基酸
将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 数量,与人体需要量模式进行比较,相对 不足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粮谷类:赖氨酸 豆类、花生、猪肉:蛋氨酸、胱氨酸
鱼:色氨酸
四、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FAO/WHO:成年人,不分性别, 0.75g/(kg·d)。
将不同食物混合食用,能取长补短。
将大米、玉米、大豆混合食用:
玉米、大米中,赖氨酸含量较低,蛋 氨酸较高,大豆中则恰恰相反。
八宝粥、大米绿豆粥。
第三节 脂肪
一、体内的脂类物质及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 体内的脂类物质
按存在及功能,分为储存脂和恒定脂。 1. 贮存脂
存在于皮下结缔组织、腹腔大网膜、 肠系膜等处的甘油三酯。
每日能量来源,三大营养素所占比 例应适当:糖类占60%-70%,脂肪占 20%-25%,蛋白质占1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
能量来源: 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生长发育,受伤,怀孕 特殊生理功能,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及蛋 白质均有此功能。如酶、激素
16
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 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物,但 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的作用: ➢ 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满足人体的营
养需要。 ➢ 满足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
17
食品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能提供人体必要的营养成分,并满足人体 营养的需要; 必须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维持生命活动及生长发育需要,保持健康 的体魄。
18
药食同源的食物— 山药、大枣、薏苡仁、 乌梅、白果、白扁豆、黑芝麻、南瓜子 等。
19
营养不良(营养失调)
26
2003年中国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
疾病 1.恶性肿瘤 2.脑血管病 3.呼吸系统疾病 4.心脏病 5.损伤和中毒 6.消化系统疾病 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
死亡率(1/10万) 135.4 105.4 77.3 76.2 32.6 19.3 14.1
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1
9.神经系统疾病
4
• 合理营养:
各种营养素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并达到相 互之间的平衡。
平衡膳食:
• 全面达到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
5
空气 土壤

影响人体健康 的环境因素
辐射
营养
6
营养学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改善措施的科学。 研究内容: ▪ 基础营养学 ▪ 食物营养学 ▪ 公共营养学 ▪ 人群营养学 ▪ 临床营养学
7
12
营养对健康的影响贯穿一生
• 营养与优生:遗传+环境(营养); • 营养与生长发育:“豆芽菜”,“小
胖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日本);泰国改造“矮小人种”; • 营养与衰老:防止“早衰”,“药补不 如食补” 。
13
营养素(nutrient)
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 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1.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
蛋白质(protein) 脂肪 (fat, lipid)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水 (fluid, water)
2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
维生素 (vitamins) 矿物质 (minerals)
14
➢ 营养改善途径—合理膳食、食物强化、营养补充剂 ➢ 营养产业— 营养产品的加工制造。 ➢ 健康—不生病,机体与环境之间和谐,适应社会。 ➢ 保持健康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21
2、营养过剩(相对营养不良) 营养过多症→中毒 暴饮暴食→胰腺出血、坏死; 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 肥胖(能量) 肝脏负担(铁) 肾脏负担(蛋白质、钠盐)
22
小 结:
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
“双峰现象”
贫血、缺钙、缺维生素等现象依然存在 能量过剩、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发生 慢性病隐患
23
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 剩所造成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包括: 营养缺乏:蛋白质-能量缺乏,维生素A缺 乏,铁缺乏,碘缺乏 营养过剩:
20
1、营养缺乏(绝对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维生素、无机盐 原 因: 原发性 ① 不良饮食习惯; ② 过多食用精制食品; ③ 经济原因。 继发性 ① 营养素吸收利用受阻; ② 需要量增多; ③ 营养素受破坏或排泄过多
• 在宏观领域的研究:各国营养素供给量 (DRIs)和膳食指南的制定。
10
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
有利因素 (营养学)
食物
健康
有害因素 (食品卫生学)
11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民以食为天” • 营养不良可引发两类疾病:
营养缺乏病:干眼病、脚气病、坏血病等
营养过剩引起:“富贵性疾病”,肥胖、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某 些癌症等
一个呼吸过程,以及氧化燃烧的理论; • 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随着第一种氨基酸
和第一种维生素的发现,进入营养素研究 的鼎盛时期。
9
• 20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营养学研究的
新热点,即植物化学物的特殊生理功能,
多酚类、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等; • 20世纪中后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进入微观水平的研究“分子生物学”
中国居民营养现状
整体状况有所改善; 但也存在问题: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充不足,需改善(Vit A、 Vit B1、钙、锌等);
✓膳食结构比例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 ✓营养不良(缺钙、消瘦、贫血等)仍有一定的
发生率。
24
2002年调查: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 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 白比例上升。 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 210g上升到248g。 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 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 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 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
营养学发展概况
中 国:
• 3000多年前,官方医政制度就把医学分四 大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 “药食同源” • 2000多年前,《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
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 唐代:孙思邈,“食疗” •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
8
西方
• 公元前400多年的著作中即出现 • 希波克拉底:“食物即药” • 现代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 • “现代营养学之父”拉瓦锡:生命过程是
25
(二)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 年的37g增加到44g。 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WHO推荐30% 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 于55%~65%的合理范围。 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 在的问题 。
1
营养学基础知识
Star Zhu
2
基本概念
▪ 营养 ▪ 营养学 ▪ 营养素 ▪ 食品 ▪ 营养不良
3
营养(nutrition),原意为“谋求养 生”,是指生物从外界摄入食物,在 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以满足其 自身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
状况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不能简单理解为食物中的营养物 质好或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