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详解.ppt
四等水准测量

2012-4-22
四等水准测量
3、记 录 、计 算 与 检 核 、
(二)计算和检核 1、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 ①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前视距离: (9)=[(1)-(2)] ×100 ) ( ) ( ) (10)=[(5)-(6)] ×100 ) ( ) ( )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11)=(9)-(10) ) ( ) ( ) 视距累积差: 上一站( ) 本站 本站( ) 视距累积差:(12)=上一站(12)+本站(11) ) 上一站
2012-4-22
四等水准测量
1、高 程 控 制 测 量 概 述 、
三、四等水准网是直接为地形测图或工程建设提供 高程控制点。 高程控制点
• 三等水准一般布设成附和在高级点间的附和水准路线, 长度不超过200km。 • 四等水准均为附和在高级点间的附和水准路线,长度 不超过80km。
2012-4-22
每测站观测程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上丝、下丝、中丝; 视水准尺黑面上丝、下丝、中丝; 前视水准尺黑面上丝、下丝、中丝; 视水准尺黑面上丝、下丝、中丝; 前视水准尺红面中丝; 视水准尺红面中丝; 后视水准尺红面中丝。 视水准尺红面中丝。
以上观测顺序称为后——前——前——后 以上观测顺序称为后——前——前——后 ——
2012-4-22
四等水准测量
2、四 等 水 准 测 量 、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程控制最常用的方法。通常使用精密仪器或 四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程控制最常用的方法。 普通仪器配合区格式木质双面水准尺施测 使用D 配合区格式木质双面水准尺施测。 使用DS1 或DS3普通仪器配合区格式木质双面水准尺施测。 (1)三等水准观测方法: 三等水准观测方法:
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前后车黑红面读数误差之差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表7-11 三、四等水准测量测站技术要求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 距离差 (m)
前、后视 距离累积差
(m)
红、黑面 读数差
(mm)
红、黑面 高差之差
(mm)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mm)
三 等 ≤75
≤5
≤5
≤2
≤3
±12 L
四 等 ≤100
≤3
≤3
±12 L
四 等 ≤100
≤3
≤10
≤3
≤5
±20 L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测量过程中仪如器有超到过后,尺则的需距要离调整减前去尺仪位器置到或前者仪尺器的位距置离,然后进行重测
表7-11 三、四等水准测量测站技术要求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 距离差 (m)
前、后视 距离累积差
(m)
红、黑面 读数差
前、后视 距离累积差
(m)
红、黑面 读数差
(mm)
红、黑面 高差之差
(mm)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mm)
三 等 ≤75
≤5
≤5
≤2
≤3±Biblioteka 2 L四 等 ≤100≤3
≤10
≤3
≤5
±20 L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黑面读数:1211
黑红面读数误差为0
红面读数理论值1211 + 红面起点读数4787
红、黑面 读数差
(mm)
红、黑面 高差之差
(mm)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mm)
三 等 ≤75
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瞎摸索。
就先说说这仪器的架设吧。
水准仪这玩意儿,可得小心着架。
我一开始就犯过胡乱扔在地上就架腿的错,结果测出来的数据那叫一个离谱。
后来我才明白,得先找个相对平坦的地儿,把三条腿撑开,就像把凳子三条腿稳稳地扎在地上一样。
架好后,你还得通过那几个脚螺旋去把圆水准气泡调居中。
这个过程就像把一个歪着的碗慢慢扶正,得耐心慢慢调。
然后就是后视尺和前视尺的立尺。
你可别小看这立尺的人,立不稳或者尺子没立直,那测量结果就会有很大偏差。
我就有次没提醒立尺的兄弟,他就给立歪了,后来的数据整个就不对了。
这立尺就像是在战场上让士兵站得笔直一样重要。
观测读数的时候,也是状况百出。
那十字丝一定要卡准尺子的刻度,我一开始总是瞄不准,有时候还会把上下丝看错。
这就好比写字的时候把同音字认错是一个道理。
而且眼睛一定要平视水准仪目镜中的十字丝,因为一旦斜视啊,那又得产生误差了。
有一次我就没注意这点,就一直测不好。
后来我发现我的姿势不太对,一调整,读数就准确多了。
关于记录数据呢,这个可不能大意。
我试过随便用张纸记录,结果后来数据乱七八糟。
还是得用专门的记录表格。
而且每观测一次就得马上记下来,要是等好几组数据了再一起记,很容易混淆或者记错数字。
至于数据平差,这个是比较麻烦的部分,我也不是完全搞得特别透彻。
我目前就是按照书上教的比较基础的平差方法在做。
先算出每个测站的高差闭合差,看这个差值是不是在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在范围内呢,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分配这个差值到各个测站上面。
这四等水准测量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不然整个测量成果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还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当中,之前犯过的错也算是给我的教训,让我以后测量的时候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高程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对地形的初步了解和粗略计算等级较低的水工渠道和灌溉基础设施的高程。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基准点:找到一个稳定、不易移动的标准点,通常采用混凝土柱或钢筋水泥柱。
将基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点。
2. 设立测站: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称为测站,采用经验估计其高程,记录在记录本上。
3. 连续接测:从基准点出发,逐一到达每个测站,插入水准仪,记录测量数据。
重复该过程,直到测量全部站点。
4. 数据处理:将每个测站的高程值及其上下距离(即高差)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计算和校验,得到最终的高程数据。
注意事项:
1. 选择基准点时,应尽可能选择稳定、不易移动的物体作为标志。
2. 设立测站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3. 连续接测时,应尽可能保证水准仪的平稳和稳定,确保高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

水准测量步骤(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一、水准测量的概念水准测量:又叫几何水准测量。
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本文以四等水准为例进行讲解。
二、水准测量的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两把水准尺上获取读数,来求得该两尺之间的高差,然后推算出高程。
高程—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般用H A表示;高差—地面上两点的相对高程或绝对高程之差叫做高差,一般用h表示。
(高差用正负之分,而高程没有)h AB=a-b;H b=H A h AB视线高测量有时安置一次仪器须测算出较多点的高程,可先求出水准仪的视线高程,然后再分别计算各点高程,从下图中可以看视线高H i=H A aB/C点高程H B=H i-b ;H C=H i-C三、水准仪的构造(微倾式水准仪)1、物镜2、目镜3、调焦螺旋4、管水准器5、圆水准器6、脚螺旋7、制动螺旋8、微动螺旋9、微倾螺旋10、基座四、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五、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2)观测步骤引入K值的概念:K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4.687m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3)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簿中。
(4)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进行,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
(5)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项目1.1 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4). 前视标尺反向,使仪器照准 标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5). 仪器转向后视标尺红面,读 取中丝读数;
(6). 参照水准测量有关技术指标, 检查有关限差是否超限。
前进方向
h1=-0543
1134
BMA
1677
h2=+0120 1444 1324
h4=+0385
h3=+0946 1820 1822 0876
例题解算(Page2)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l Vi
V0
i
L
四舍五入后,使:
vi fh
故有:V1=-8mm,V2=-11mm,V3=-8mm,V4=-10mm。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2、3各点的 高程。
改正后高差=改正前高差+改正数Vi
例题解算(Page3)
故可得:
H1=HBM-A+(h1+V1)=45.286+2.323=47.609(m) H2=H1+(h2+V2)=47.509+2.802=50.411(m) H3=H2+(h3+V3)=50.311-2.252=48.159(m) HBM-B=H3+(h4+V4)=48.059+1.420=49.579(m)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fh h测 h理 h测 (H终 H始)
对于支水准路线,有:
fh h往 h返
(二)分配高差闭合差
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tolerance)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fh容 20 L 适用于平原区 fh容 6 n 适用于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 ——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 ——测站数 。
6章高程控制测量-四等水准

视线长度不超过75m。观测顺序应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后一前一前一后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四等水准测量
(1)、 (1)、视距计算
准测量,不得超过3m。 准测量,不得超过3m。 3m 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对于三等水 5m
(3)、 (3)、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黑、红面高差之差不得超过5mm;对于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红面高差之差不得超过5mm; 5mm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 3mm
(4)、 (4)、计算平均高差
8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复习课& 复习课&习题课
重点
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用精 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用精 密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 密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 方法建立的 所以又称国家水准网。 所以又称国家水准网。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也是 采用从整体到局部 整体到局部, 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由 高级到低级, 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 逐级控制的原则。 逐级控制的原则。国家 水准网分为一 水准网分为一、二、三、 个等级。 四,4个等级。
5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 注 :①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 ,其路线的长度 、不应大于表中规 定的0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定的0.7倍;②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 6 站数。 站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每一测站上,按下列顺序进 视线长度不超过100 每一测站上, 行观测: 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的红面 读中丝读数. 红面,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的红面 读中丝读数。 红面,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以上的观测顺序称为后一后一前一前 后一后一前一前, 以上的观测顺序称为后一后一前一前,在后视和前 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 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面时读三丝 读数,读红面时只读中丝读数。 读数,读红面时只读中丝读数。
水准测量PPT

HP4 =( HTP1 +a2)- C4; 2023/3/20
HTP2= (HTP1+a2)- b2; 13
§1-3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其使用
一、水准仪的种类
• 1、光学水准仪:
• 微倾式水准仪 :用水准管来获得水平视线;
• 自动安平水准仪:用补偿器来获得水平视线。
• 2、电子水准仪
二、水准仪按仪器精度分:DS0.5、DS1、DS3、DS10、DS20五 个等级。D、S分别是“大地”和“水准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 母,数字0.5 、1 、3 、10 、20表示该仪器的精度(每公里往、 返水准测量误差/毫米)
( Topcon系列)
•
图示:自动安平水准仪
( Leica 型)
29
§1-4 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2023/3/20
水准网
30
二、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往测
返测
1.544
1.267 1.064
1.372 1.292
0.896
• 用时把三个尖脚用力踩入 土中,把水准尺立在突出的 圆顶上。
2023/3/20
16
四、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2023/3/20
17
1、望 远 镜
作用:它可以提供视线,并可读
出远处水准尺上的读数
构造:物镜、目镜、对光透镜和
十字丝分划板。
(1) 物镜:使目标的成像落在十字丝板前后。 (2) 调焦透镜:使目标的成像与十字丝重合。 (3) 目镜:放大十字丝和目标的成像。 (4) 十字丝分划板:竖丝 是为了瞄准目标,
水准测量原理及方法(共46张PPT)

水准测量
高程测量的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
GPS高程测量
§2-1 水准测量原理
前进方向
利用仪器提供水平视线,测定 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推算待 测点的高程
a 水平视线
A
HI
HA
平均海水面
b
B hAB
HB?
A:后视点, a:后视读数; B:前视点, b:前视读数。
4〕菜单和按键操作功能丰富
§6-5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一、高程控制网
由国家测绘部门在全国范围统一建 立的高程系统。(Ⅰ~Ⅳ〕
分为:①1956黄海高程系
②1985国家高程基准
关系:H85=H56-0.029m
0.1829m 0.0289m
江苏境内各新旧高程系统的 关系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1956年黄海高程系
-0.016 -0.011 -0.010 -0.047
+2.775
-4.385 +1.969 +2.335 +2.694
56.345 59.120 54.735 56.704 59.039
已知 已知
fh=2.741-(59.030-56.345)=+0.047m
fh 允 1 25 4 8 8 m m , fhfh 允
§2-3 水准仪的使用
步
骤
安
概
瞄
精
置 略 准 平
仪 整 水 与
器 平 准 读
调目镜,看清十字丝
尺 数
用照门、准星,初找目标 对光、精瞄 检查、消除视差
§2-4 水准测量的外业
一、水准点、转点的概念
1、水准点〔Bench Mark〕:高程点 作用: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 满足各种测量需要
水准测量PPT课件(共53张PPT)

5用-望对远光镜透瞄镜准目6标-或物在镜水对准光尺螺“上旋D读〞数7-,和分均划“以板十S固字〞定丝螺表的丝交示点中为准文。 “大地〞和“水准仪〞中“大〞字和“水〞
精望密远水 镜准具仪有字均良的采好用的汉钢光构学语件性拼,能并。音且的密封第起一来,个受温字度母变化,影通响小常。 在书写时可省略字母“D〞,下标“05〞、
(a)
(b)
水准点
至南湖新村
21号楼
5 号 楼 1号楼
点之记
二 水准测量方法
1.624
0.612 0.713
1.634
1.536
0.615
1.852
0.671
TP3
TP2
TP1
A
HA=29.053
IV
1.214
2.812
TP4
V
B
HB
步骤
〔1〕立尺 〔2〕安置仪器
〔3〕瞄准后视尺
〔4〕瞄准前视尺
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应立即用十字
丝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读数时应从 小到大,从上到下读取。直接读
取米、分米和厘米,并估读出毫米 ,共四位数。读数后再次检查符合 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
13 14
15 16
1.464m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分四步,即安置仪器——粗略整平— —瞄准水准尺——读数,其中安置仪器、粗平、瞄准与微倾式水准仪操 作方法相同。读数时应注意观察自动报警窗的颜色,假设全窗为绿色可 以读数,假设任意一端出现红色,说明仪器倾斜量超出自动安平补偿范 围,需重新整平仪器方可读数。有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目镜下方配有一 个补偿器检查按钮,每次读数前按一下该按钮,如果目标影像在视场中 晃动,说明“补偿器〞工作正常,等待2~4s后即可读数。
水准测量 PPT课件

hAB
A
HB h’AB = a1’- b1’
= 4987 - 4809
HA
大地水准面
=0178(mm)
第三章
水准仪应满足条件:
视准轴
水 准 测 量
A:“水准管轴 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器 轴平行于仪器竖 轴” C:“十字丝横 丝垂直于仪器竖 轴”
水准管 轴
圆水准 器准轴
仪器竖轴
返回
第三章
水 准 测 量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第三章
水 准 测 量
3.3.4 连续水准测量
当两个水准点A、B相距较远或高差较大时, 在A、B之间设立若干个中间立尺点,这些中 间立尺点称为转点,将AB分成n段,分别测出 每段的高差h1、h2……hn,则A、B两点间的 高差是各高差之和。
转 点 和 尺 垫 的 作 用
两个水准点之间 的距离较远或高 差较大,直接测 定其高差有困难
第三章
水 准 测 量
精平后,十字丝的横 丝在水准标尺上读数
正像尺子读数;黑面1608,红面 6295,相差 4687
倒像尺子读数;黑面0216,红面 4903,相差 4687
后视水准尺
前进方向
前视水准尺
后视黑面读数a1 前视黑面读数b1
图上读数:
b1
a1=0200(mm) b1=0122 (mm)
§3-3 水准测量的外业
3.3.1 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实施 水准测量通常是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开始,按照一定的水准路线,引测出所需各点 的高程。
水准点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 称为水准点 ,一般用BM表示。有永久性和临 时性两种。永久性的用混凝土制成,临时性的 用地面突起岩石或者木桩打入地下制成。
四等水准测量ppt课件

(18)
前进方向 大地水准面
2399
2171 6958
1943
b
B
hAB
TP1
HB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引入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5.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 6.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5.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
(1)测站计算
根据前、后视的上、下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 后视距离:(9)=100×{(1) - (2)} 前视距离:(10)=100 × {(5) - (6)} 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 计算前、后视距累计差(12):(12)=上站(12)+本站(11)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
四等 DS3水准仪双面水准尺 后-后-前-前 三丝能读数 ≤100m ≤±3.0m 直读视距 ≤±3.0mm ≤±5.0mm ≤±10.0m ≤80km
≤±20 Lmm
每一测段为偶数站
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引入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 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 5.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 6.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5.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
后视尺
BM.A
Ⅰ HA
前进方向
前视尺
TP2
Ⅱ TP1
h1
水准路线 大地水准面
B hAC HC
5.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源自测后尺站点
上丝 下丝
编号 号
后距 前后视距差
1743
BM.A
Ⅰ︱
TP1
1292
45.1
-0.5
1113
四等水准测量课件

量的重要研究方向,需要发展更为高效和智能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技术。
03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四等水准测量的持续发展动力,需要加强相关领
域的研究和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06
四等水准测量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型测量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无人机测量技术
无人机测量具有高效、灵活、快速等优点,可应用于地形 复杂、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
激光雷达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能 够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为四等水准测量提供新 的技术手段。
通过加强观测者的技能训练, 提高其读数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以减少观测误差。
采取适当的观测方法
如采用往返观测、闭合环观测 等方法,消除或减小误差影响 。
避免不利条件
选择适当的观测时间和地点, 避免不利天气和地形等因素的
影响。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详细描述
通过四等水准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面点高程数据,为各种工程和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这些数据对于地形分析、城市规划、水利工程、交通建设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
总结词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几何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原理,通过水准仪和标尺的配合使用来测定地面点的高程。
观测误差
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不完全灵敏、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的限制 ,以及疲劳、不注意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外界条件的影响
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地面震动和大气折射等, 都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A Ⅰ HA
HC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TP1 Ⅱ TP2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0.450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0.792 +0.793 +1.864
32.186
2.467 2.350
Ⅳ Ⅴ C
h5
hAC HC
Ⅱ
h1
A Ⅰ HA
D=1000m 大地水准面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Ⅰ TP1 TP1 Ⅱ TP2 TP2 Ⅲ TP3
1.223 1.108 2.312 2.424 0.450 0.558 2.077 1.955 0.866 0.740 2.413
加设的这些立尺点并不需要测定其高程, 加设的这些立尺点并不需要测定其高程 , 它 故称之为转点 转点, 们只起传递高程的作用 , 故称之为 转点 , 用 TP (Turning Point)表示。 )表示。
进行方向
2.413 2.287 2.077 1.955 0.866 0.740 TP3 2.424 2.312 2.014 1.901 1.223 1.108 TP1 h2 0.558 0.450 TP2 h3 Ⅲ
C A
测站
测点 BMA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2.014 1.901 前视读数
高差/m +0.791
平均高差/m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观测地面上的水准点,确定其高程,从而绘制出地面的高程图。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基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通过测量地面上的水准点,确定其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差,从而得出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要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水准仪是一种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面的平衡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差。
当水准仪放置在一个水平的基准面上时,液面会处于水平状态。
通过观测液面的位置,可以确定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建立基准点,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在测量区域内建立起基准点。
基准点是用来确定地面高程的参考点,通常选择地势较高、地质稳定的地点作为基准点。
2. 观测水准点,在建立基准点之后,需要选择一系列的水准点进行观测。
这些水准点通常会沿着一条线路进行布设,以便于后续的高程计算和绘图工作。
3. 进行观测,利用水准仪对各个水准点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保持水准仪的稳定,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4. 计算高程差,通过观测结果,可以计算出各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
这些高程差可以用来确定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5. 绘制高程图,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高程数据,可以绘制出地面的高程图。
高程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面的起伏情况,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基于水准仪的观测和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通过观测地面上的水准点,确定其相对高程,从而绘制出地面的高程图。
这一原理在工程测量和地理勘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和地形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4.同一水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 后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后黑中+k-后红中 前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前黑中+k-前红中 要求:三等≤ 2mm,四等≤ 3mm
? 5.高差计算 黑尺面求得的高差=后黑中-前黑中 红尺面求得的高差=后红中-前红中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6.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高差之差=h黑-(h红±0.100) 要求:三等≤3mm,四等≤ 5mm
? 7.平均高差 = [h黑+(h红±0.100)]/2
? 8.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 ∑前视距
四 等 水 准 测 量 的 记 录 表
一个测站上的检核
? 检验: ? 1.视距部分
∑后视距- ∑前视距=末站视距累积差 ? 2.高差部分
红黑尺面后视总和-红黑尺面前视总和 = ∑ h黑+ ∑ h红=2 ∑平均高差 =2 ∑平均高差±0.100
(13)
(9)
(10)
后-前 (15) (16) (17)
(11)
(12)
2.837
0.381
后尺2# 2.661
7.45
2.489
0.058
前尺1# 0.22
4.908
后-前
高差 中数 (m)
(18)
备注
已知水准点 BM1的高程 =30.867m。 尺1# 的K=4.687 尺2# 的K=4.787
之差
3.0mm
往返较差符 合或闭合闭
合差
±12 L mm
5.0mm ±20 Lmm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 简称:为后→前→前→后 ? 后尺(黑面)—前尺(黑面)—前尺(红
面)—后尺(红面) ? 后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 前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 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 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后尺下丝读数 -后尺上丝读数 ]*100 前视距离=[前尺下丝读数 -前尺上丝读数 ]*100
? 2.前、后视的距离差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 要求:三等≤ 3m,四等≤ 5m
? 3、前、后视距累积差 Σd=前站前、后视距累积差 + 本站前、后视的距离差 要求:三等≤ 6m,四等≤ 10m
作业:四等水准计算
测点 编号
BM1 |
TP1
后 下丝(m) 前 下丝(m)
中丝(m)
方向 及
尺号
K+黑 黑面(m) 红面(m) -红(mm)
视距差(m) 累加差(m)
(1)
(4)
后尺1# (3) (8)
(14)
(2)
(5)
前尺2# (6) (7)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 仪器 前后视 黑红面 级 类型 距之差 读数差
视线 长度
视线 高度
前后视 距
差累计
黑红面所 测高差之差
三 DS3 ≤3.0m 2.0mm ≤75m 0.3m ≤6.0m
3.0mm
四 DS3 ≤5.0m 3.0mm ≤100m 0.2m ≤10.0m
5.0mm
检测间 隙高差
2.548
TP1
2.138
|
BM2
1.284 0.871
后尺1# 前尺2# 后-前
2.338 1.076
7.028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