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第七讲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
整理ppt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现存比较完整的 营养学专著 张从正:“养生当论食补,精血不足当补之 以食。” 朱丹溪《养老论》强调保精节欲,提倡晚婚 李东垣:提出节饮食,护养脾胃之元气。 刘河间:强调调养元气
中医养生学
整理ppt
延长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是医学的灵 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切医 学研究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
诺贝尔奖获得者 皮特·梅达沃(Peter Medawar)爵士
整理ppt
动态健康概念
20世纪以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就是不 生病,仅此而已。
整理ppt
健康的定义: (WHO1984《宪章》)
整理ppt
庄子:《天道篇》 主张清净养神。 “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则忧患不能处,年寿长
矣。”
整理ppt
孔子:《论语》 主张养生重在“修身养性” “仁者寿” “仁者,爱人。” “大德必得其寿”
整理ppt
孟子: 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的养生观,以其达到
“养浩然之气”的目的。
整理ppt
整理ppt
二、春秋战国时期
管子:《形势篇》 提倡“平正”养身法。即性情平和,行为端正 “心安则身 安”,“平正擅匈,论洽在心,以此长寿”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 ,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
整理ppt
老子:《道德经》 提倡“反朴归真”、“清静无为”、“无欲”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将为不死药,”
整理ppt
德国学者H·Franke1971年提出: 如果一个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遇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
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
整理ppt
亚里士多德:“动物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 蒲丰氏指出“寿命系数”学说,系数为5~7 哺乳动物寿命(年)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1、养生2、中医养生学3、“养生之道”4、养生法分类5、养生原则1、养生(保养身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保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科学。

3、“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

4、养生法分类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佛家)养生武术家养生5、养生原则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谐适度的宗旨综合、辨证的调摄适应范围广泛独特的理论体系“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精、气、神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保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和谐适度。

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综合、辨证的调摄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

适应范围广泛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

人生自童年开始,直至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

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中医养生学将在今后人类防病保健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探讨其实质。

三是创立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采用授课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法要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一节先秦时期第二节后汉时期第三节宋元时期第四节明清时期第五节近代与现代第一节先秦时期旧石器时代:殷商时代:已有卫生与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

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

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

《中医养生》课程教案目录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二阴阳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三五行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四脏腑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五望舌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六经络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七穴位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八药物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九体质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十饮食与养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一、授课题目:第一讲中医养生原则二、教学时间安排:1.5学时三、教学目的、要求:熟悉中医养生学、寿命的概念;正确认识健康与亚健康;掌握并正确理解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学会中医养生术—叩齿;树立正确的课程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医养生原则。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方法各异,内容丰富。

目前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生活的标志,成为更多有品质生活人群的必修课程!先讲相关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一)中医养生学概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它的目的有四个: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向往和追求的生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而努力。

《中医养生学学》课件

《中医养生学学》课件

冬季养生:注意 保暖,多吃温补 的食物,适当运 动,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的应 用
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感冒:多喝热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咳嗽:多吃润肺食物,如梨、银耳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胃病: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食物 失眠: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助于睡眠
气血津液:注重气血津 液的调和与平衡
运动养生:适度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睡 眠,提高睡眠质量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疾 病,提高健康水平
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 外环境的整体和谐
五行相生相克:运用五 行理论指导养生实践
饮食养生:合理膳食, 注重营养均衡
情志养生:保持心情愉 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中医养生的方 法
饮食养生
食物选择: 选择新鲜、 天然、无 污染的食 物
饮食平衡: 保持营养 均衡,避 免偏食
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物
饮食与季 节:根据 季节变化 调整饮食, 如夏季宜 清淡,冬 季宜温补
饮食与体 质:根据 个人体质 选择适合 的食物, 如阴虚体 质宜滋阴, 阳虚体质 宜温阳
经络: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十五 络脉等
功能:脏腑经络 相互联系,共同 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
养生原则:调理 脏腑、疏通经络, 以达到养生保健 的目的
体质理论
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 特禀质等
体质特点: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
体质影响:体质会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发生
中医养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统中医养生理念 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更多高效、便捷 的养生产品

中医养生学7

中医养生学7
红丹六神丸喉症丸等凡是表面光滑质硬大小适于耳穴贴压无副作用的物质均可选用现今采用最广泛的是王不留行子胶布可剪成06cm06cm大小数块备用用75酒精棉签消毒或擦洗耳将贴压物如王不留行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好耳穴贴压时要稍施加压力注意刺激强度刺激强度根据病源具体情况而定
第六章 睡眠养生
三、其他卧具介绍
(一)被
(四)环境因素
不良的卧室环境,也能引起失眠,如噪音、空气 污染、蚊蝇骚扰、强光刺激、大寒大暑以及地域时差 的变化等。
三、失眠的预防
防治失眠,自古至今方法很多,可概括为病因防治、 心理防治、体育防治、食物防治、、气功防治、针灸按 摩、药物防治等几方面,概括介绍如下:
(一)病因防治
对于身体因素、起居失常、环境因素等造成的 失眠,宜采用病因疗法,即消除失眠诱因。 对身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安眠的病人,应当首

由于各人睡眠规律与类型的不同,因 此诊断失眠还应参照睡眠质量标准。 有的老年人素来醒得很早,醒后十分 精神,白无不觉疲劳,尽管少眠不属 失眠范围。
二、失眠的原因
中医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脏腑不和,阴阳失 交”。具体分析起来原因很多,约有以下四类:
(一)起居失常 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工作任务紧时就长期开 夜车,造成晨昏颠倒破坏了睡眠——觉醒节律,使自 主神经系统紊乱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
会导致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 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5、带饰物入睡 一些女性在睡觉时没有摘卸饰物 的习惯,这是很危险的。 其一,一些饰物是金属的,长期
对皮肤磨损,不知不觉中会引起慢性 吸收以至蓄积中毒(如铝中毒等);
其二,一些有夜光作用的饰物会
产生镭辐射,量虽微弱但长时间的积 累可导致不良后果;

中医养生学(全套课件403页)

中医养生学(全套课件403页)
(3)衰老是生物的基本内在特征,同一种生物 具有共同的衰老过程。
衰老的形态特征:
(1)毛发变白和脱落; (2)皮肤干枯,肌肉萎缩; (3)髓(骨)变、齿脱落; (4)体态改变;
衰老的自我判断指标:衰老早期表现是慢性疲劳
1.清晨起床就感觉身体不适;2.搭乘公共汽车时, 不愿跑步去赶车;3.上楼或行走时,容易摔交;4. 不愿接触周围同事或上级领导;5.写文章速度减 慢,且感文笔苦涩;6.讲话经常出错,有时前言 不接后语;7.对别人的讲话或工作不放心;8.记 不住至亲好友的名字、住址和电话号码;9.厌恶 油腻食物;10.饭菜中喜爱加入浓厚的调味品; 11.双手觉得发紧、发硬;12.双眼经常好像睁不 开;13.精神不振,总想喝茶、咖啡提神;14.经 常不由自主地打呵欠;15.不由自主地用手托腮; 16.习惯于把脚放在椅子或桌子上;17.吸烟和 (或)喝酒多;18.体重下降或超重;19.经常便 秘或腹泻;20.晚间难以入睡。
《灵枢•天年篇》记载:“人之寿百岁而 死”。
《老子》则提出:“人生大期,以 百二十为限”。
中国古代医家、学者与现代研究不谋而和!
(二)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 老化以至死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 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比较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 常采用平均寿命。
二、以预防为主为理论核心 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而 中医养生学的任务是“治未病”,体现了 “预防为主”的理论核心,包括“未病先 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
三、以综合施养为原则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 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同 一个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 以恒地进行综合施养,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导论PPT课件 第七章 第四、五节

中医养生学导论PPT课件 第七章 第四、五节

恶性肿瘤的养生
恶性肿瘤的定义
恶性肿瘤即癌症,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性和转移 性等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与吸烟、感染、职业暴露、环 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癥瘕”、“失荣”、“癌症”、“岩证”等范 畴。恶性肿瘤病因上主要与正气亏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病邪等因素 有关。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通常可以分为热毒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痰凝 毒聚证以及正气亏虚证。大多数恶性肿瘤与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尽 管恶性肿瘤致死率相对较高,但和其他慢性病一样是可防可控的。
糖尿病的养生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 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糖尿病可以 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 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饮、 多尿、多食和消瘦或者疲乏无力,肥胖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范畴。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感六淫等 原因有关。根据临床表现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 中气亏虚型、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糖尿病人群的增多与生活方式有极大 关系,中医养生在糖尿病的管控方面大有可为。
原发性高血压的养生
5.经络养生
针灸、推拿等经络刺激方法,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起到扶正祛邪 的作用,对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功效。辨证选用太冲、三阴交、丰隆、 阴陵泉、曲池、合谷、风池、风府、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关元等 穴,采用恰当的针灸、推拿或刮痧手法,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十分有益。
6.功法养生
传统的功法养生如八段锦、五禽戏注重调神、调息和调形的协调统一, 身心同调,既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通行血脉,也有利于心理平衡,对 于程度较轻的高血压有直接防治作用,对于较严重的原发性高血压也有 协同防治作用。

中医养生学讲座课件资料

中医养生学讲座课件资料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理论认为自然界中的木、火 、土、金、水五种元素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对人体健康产生影 响。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调理
中医认为五脏(心、肝、脾、肺、肾 )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 胱、三焦)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通过 调理脏腑功能,维持身体健康。
经络通畅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保持 经络通畅对于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 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食物寒热温凉,需合理搭配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不同性质的食 物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应根据季节和体质情况合理 搭配食物,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运动养生
总结词
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量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强 身健体。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 锦、散步等,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
总结词
晨起睡前,按摩身体
详细描述
中医提倡晨起睡前按摩身体,如按摩腹部、捏脊、搓脚心 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免疫力。
总结词
顺应自然,调整作息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 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以维护身体健康。
精神养生
总结词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详细描述
面临挑战
中医养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人才培养问 题、政策支持问题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这些挑战,推动中医养生的健 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体质学说
体质分类
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 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学
主讲:章程鹏 养生康复教研室
学习内容 运动养生 娱乐养生
运动养生
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 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 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 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 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
(3)动形健身

功效 (1)养性益智 (2)锻炼思维 (3)身心舒畅 注意事项 (1)饭后 宜立即弈棋 不
(2)不要时间过长 (3)不要情绪波动 (4)不要挑灯夜战
书画
《老老恒言· 消遣》中说:“笔墨挥洒,最是乐事” ,“法书名画,古人手迹所有,即古人精神所寄, 窗明几净,展玩一过,……审其佳妙,到心领神会 处,尽有默默自得之趣味在” (1)调血气,通经脉 (2)静心宁神
旅游
1 领略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 2 陶冶性情,增长知识 3 锻炼体魄 4 获得精神享受 因人而异
多血质者应去名山大川,直抒胸怀;胆汁质者则游亭台楼榭 静静心境;抑郁质而粘液质则应以观今古奇观和起落较大的 险景胜地为上,改坐抑郁多愁之心境,这样因人而异,更能 起到理想的效果。
谢谢!
嘻字功理三焦
/
娱乐养生
所谓娱乐养生,是指通过轻松愉快、活泼多样的活 动,在美好的生活气氛和高雅的情趣之中,使人们 舒畅情志、怡养心神,增加智慧、动筋骨、活气血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寓养生于娱乐之中,从而 达到养神健形,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 称之为娱乐养生 。 中医养生学有其丰富的内容及独特的养生方法,重 视和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工作之余,进行各种 娱乐活动,对怡神养性,防病健身,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
一、运动养生机理
1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及全身脏腑组织营养 2 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肺机能 3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消化吸收 4 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 5 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 6 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 (二)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三)导引、气功、武术、医理融为一体
三、运动养生的原则
(一)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 以意领气,以气动形 (二)强调适度,不宜过量 《千金要方》:“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 大 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三)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娱乐养生方法
琴棋书画 旅游 花木 垂钓
宫音悠扬谐和, 《寿世全书》说: 助脾健运,旺盛 “声音感人之道, 食欲;商者铿锵 其效力速于训话与 肃劲,善制躁怒, 身教,……况丝竹 琴 使人安宁;角音 能陶冶性情,讴歌 条畅平和,善消 (1)抒发情感,调节情志 能发抒抑郁,故无 忧郁,助人入眠; 论男女,当职业余 之时,或安弦操漫, 征音抑扬咏越, 或铁板铜琶,或引 通调血脉,抖擞 吭高歌,或曼声徐 精神;羽音柔和 度,于身心二者, 透彻,发人遐思, 交有裨益” (2)调和血脉,怡养五脏 启迪心灵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助 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因而 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 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 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以至于 入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 分的休息,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
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一、民间健身法
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保健球等
二、套路系统健身法 (一)道家健身术
胎息经、八段锦、太极拳 练气以养生
(二)佛家健身术
达摩易筋经、天竺国按摩法、心意拳、罗汉十八手少林拳、 禅密功等
第三节 气功保健
气功保健

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 (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调身(调整身 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 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 调,以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
娱乐养生注意事项
注意以下三点: 1 因人而宜 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生活环境、文化修养、 性格、气质,选择不同的娱乐形式,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作 用。 2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只求调养身心,切勿争强好胜,勿做 力不从心的活动,以免伤害身体。 3 和谐适度 不可沉迷不返,“乐不思蜀”。娱乐太过,就成 为《素问· 上古天真论》所谓:“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背离 养生之道的行为。于身体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易筋经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 “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 有指南、法典之意。相传天竺和尚 达摩为传真经。留下两卷秘经,一 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 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 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 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 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孙思邈歌诀
春嘘明目夏呵心, 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 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 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 双手摩擦常在面。
六字诀 功效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 呬、呵、呼、四、吹、嘻六个 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 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 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嘘字功平肝气 呵字功补心气 呼字功培脾气 呬字功补肺气 吹字功补肾气
八段锦
八段锦由八节组成 ,体势动作古朴高雅 ,故名。八段锦形 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 的流派。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结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1、宁神静坐 2、手抱昆仑 3、指敲玉枕 4、微摆天柱 5、手摩精门 6、左右辘轳 7、托按攀足 8、任督运转

练功要点
(一)调息、调身、调心 又称华佗五禽 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 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 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 熊运、熊晃;猿提、猿摘; 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 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六字诀
六字诀养生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 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 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 早衰老。 《庄子· 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 已矣。” 《养性延命录》:“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 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 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 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 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