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研究

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到底“管”了些什么?谁又来对其负责呢?如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与评价,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这里重点分析公司内部控制中的评价机制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背景与意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控制保证与服务咨询活动,目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并提高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它的目标。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内审机构,其职能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不准,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模糊。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是专门查处违法违纪现象的执法监督机构,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

(二)、独立性不强,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被设置在被审部门之下,在实际工作中受地位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的影响。

(三)、审计的范围和覆盖面狭窄,工作效果不明显。受传统内部审计观念影响,企业现阶段审计范围仍然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以查错防弊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模式将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直接协助企业取得经济效益。

(四)、审计方式手段落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比较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审查方式单一,审计时效性不强;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涉足甚少;审计行为不规范,无法满足现有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为了正确评价内部审计的职能,就需要对内部审计进行绩效评价。我国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由于面对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历史沿袭的不同,照搬国外的做法并不适合,由此寻找一种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二、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监督机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问题

内部审计不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首先,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在我国现有内部审计组织体制下,由于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影响,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存在专业相对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审计行为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二)内部控制的评估制度问题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自我评估”,是指由企业自身不定期或定期地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定期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改进流程和控制风险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虽然,我国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申报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难以达到内部控制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应当在更宽泛的范围中被应用,并且应当更具强制性、指导性与对外公开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之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相关对策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建设和推行控制评估机制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就应当让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受命于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当局的领导。这种改制可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且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其职能。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了使企业能够拥有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笔者建议了两种可行的改善方法。方法一为:注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系统地为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规划,为他们提供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外包的手段,既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为其操作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推行内部控制的评估制度

对企业来说,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有其必要性。

(1)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出现了委托代理链条,由于代理者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减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股东或董事会采取了各种监督和激励机制,其中监督主要是各种制衡机制;激励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薪酬制度。由于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伴随着一些大型公司内幕的曝光,公众越来越失去了对公司管理人员的信任。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并且管理层负责包括监督在内的内部控制工作,监督就意味着持续地进行自我评估。

(2)从实践角度进行分析:管理层在对控制自我评估进行深入研讨,并借鉴COSO报告具体要求实践后认为:控制自我评估对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公司治理水平是有效的;并且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资源规划实施和业务流程优化的保证。由此可见,在我国企业中推广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制度是有其必要性的。

在建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制度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负责评价的人应当具备胜任能力,应通晓评价主体、控制要素和评价目标;(2)评价应是公正和客观的,并且是完整和可靠的;(3)评价结果应以恰当的方式传达给相关负责人,以此对过度的风险进行控制,并获取改善效率的机会;(4)保存记录以便对所实施的评价进行趋势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光远. 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