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作者:朱莉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7期
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没有实现这个预期目标。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已逐渐受到德育教师的欢迎。明确其使用意义,根据案例选择的原则,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实现案例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积极导向作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还依照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远远的脱离了实际,达不到对学生预期的教育作用。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僵化空洞的状况。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德育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口述、文字、音像等教学手段,经过精心的策划,在教学中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使学生从中学习课程的基本原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课堂上的举例子,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教育,案例都在整个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一种定型化了的教学方法,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而举例子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存在,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德育教学课堂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入,学生作为客体,处在被动的状态,积极性不高,没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课前需要负责资料的搜集和查找,而且上课时也需要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并予以总结。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这个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实际能力
德育教育的课本,理论性比较强,与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联系较少。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实际上也是把社会典型例子引进了课堂,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抽象的德育教育知识更加具体。这些生动、真实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与生活真切贴近,对社会有更加深层
而具体的了解,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就懂得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面对和解决,从而真正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的课堂讨论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需要当众发言,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强,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是极大的帮助。
二、选择案例的原则
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案例的选择不能是随机的,而应该是有选择性的挑选具有典型特征、符合教育的案例。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典型性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之处,便是需要选择典型的案例,使共同的事物本质能在一个事例中基本反映出来。因为案例是为德育教育服务的,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具有针对性,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比如,在讲法律问题时,可以选择马加爵在宿舍杀害舍友的案例、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的案例等。这些犯罪案例都具有典型性,利于教师的发挥,同时还可以对犯罪分子进行心理剖析,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警戒。
2.现实性
也叫真实性,是指案例教学法中使用的案例必须是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是真人真事。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发展经过详情准确地说出来,这样才能使案例更加可信,增强说服力,现实性是案例选择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比如,在讲《刑法》时,可以使用“助妻安乐死”这个轰动一时的大新闻,通过播放纪录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个案例,并提出问题,教师再适时的引入刑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道德感的提升、犯罪的构成条件、法律的原则等都可以由此得到全面的认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3.时效性
使用案例教学法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案例的选择过于陈旧的话,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还会使他们丧失对课程的期待,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况且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对新事物更加感兴趣。因此,紧跟时代步伐,选择反应社会现实的案例,是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例如,在讲授“以积极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本年或去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些案例具有时效性,情感煽动力强,可以感染到学生的内心去。
4.思想性
思想性也叫启发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具有一定思想深度,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案例。例如,在“享乐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陷阱”这一部分时,可以选择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勤俭朴素的故事进行讨论,端正学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正确认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加深学生对适度消费的理解,最终达成德育的教育目标。
三、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如何使案例教学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德育课上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获得成果?这是每个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首先,教师应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规范。根据案例选择的原则,慎重地对案例进行筛选,因为案例是师生在课堂讨论的核心话题,案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案例和课程理论知识要互相搭配,不能理论联系不上案例,或者厚此薄彼,只顾案例讨论,而没有总结出相关的理论,忽视了使用案例的目的。其次,应科学的规范实施案例的程序,由课前,到课堂,到课后,都应该明确哪里是重点,每一步骤应该完成什么,不要本末倒置。最后,教师应该做好点评。在课堂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有的观点正确客观,有的观点偏激错误,教师应该在围绕教学目标和案例本身,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这“画龙点睛”的最后一步上,教师的点评能让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升华,从而实现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结束语
在德育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被很多教育者所采用。只要能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正确的操作,明确授课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能对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兆俊.关于案例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中运用的几点看法[J].神州,2012,(27).
\[2\]牟照英.德育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J].科技信息,2010,(10).
\[3\]周旭华.浅谈中职德育课中的案例教学法[J].教育广角,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