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因素辨析——中考专题复习
中考地理地理现象知识点解读
中考地理地理现象知识点解读地理现象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总称,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地理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成和变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依据。
下面将对中考地理地理现象知识点进行解读。
1. 气候现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
地理现象中的气候现象有季风、台风、暴雨等。
季风是指一年内交替出现的风向和风力的变化现象,影响着亚洲地区的气候。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带有巨大的风力和降水,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
暴雨是指降雨量极大且时间短暂的降雨现象,容易造成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
2. 地震现象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自然现象。
它的产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和岩石变形有关。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地面塌陷、海啸等严重后果,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我国位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了解地震现象对我们做好地震应急准备至关重要。
3. 火山喷发现象火山喷发是指地球上火山口处熔岩、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的喷出现象。
火山喷发与地壳运动以及地球内部热量有关。
火山喷发会对大气环境、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农业、交通等人类活动造成威胁。
4. 河流水文现象河流水文现象主要指河流水量变化及洪水、干旱等现象。
它是由降水、蒸发、径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洪水是指大量的水流量突然涌入河道,造成水位的急剧升高,常常引发洪水灾害。
干旱是指降雨量长期偏少,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
了解河流水文现象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水灾和保护生态环境。
5. 海洋现象海洋现象涉及海洋的形成、演变和活动。
海洋是地球表面积最大的水体,对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地理现象中的海洋现象包括海浪、海潮、海流等。
海浪是指风力作用下海面上波浪的形成和传播,对航海、沿海建设等产生重要影响。
海潮是由引力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对沿海地区的港口、航道等产生影响。
海流是指海水在海洋中流动的现象,不同的海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完整版)初中地理中考重难点复习
地理会考重难点串讲一、经纬线1、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横纬)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竖经)形状圆半圆长短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度数划分及大小赤道0°,向南、向北度数增大到90°。
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向西度数增大到180°度数表示方法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南半球:0°——90°S 北半球:0°——90°N东西半球:向东(东半球)20°W 160°E向西(西半球)3、经纬网定位练习一艘大型油轮由于受到风浪袭击,在下图中某大洋A点附近海域遭遇险情,此时距离遇险船只最近的一艘轮船正好位于这个海域的B点位置。
据此回答4--5题。
(1)图中A点位于()A.15°S,25°WB.15°N,25°WC.15°N,25°ED.15°S,25°E(2)图中A点位于B点的()A.东南方向B.两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3)根据右图,判断阴影部分处于( )A.东半球B.西半球C.跨东西半球D.北半球(4)关于临沂市(约35°N,约118°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B.位于北半球,高纬度C.位于北半球,低纬度D.位于南半球,低纬度二、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传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绕转轴地轴23、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太阳直射的次数:南北回归线上的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点:其他地区: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方:5、两分两至6、自转公转意义练习题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三明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B.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C.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三、地图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大小:A、比值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B、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地图大小相等)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C、同一地区:比例尺大图幅大内容详比例尺小图幅小内容略2、地形图的判断:(1)等高线数值大----- 海拔高等深线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数值小----- 海拔低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分布分布密----- 坡度陡分布疏----- 坡度缓(2)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山顶:封闭曲线,外低内高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鞍部:一对等高线中部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3、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初三年级地理考试易混淆知识梳理
初三年级地理考试易混淆知识梳理初三年级的地理考试易混淆知识梳理在初三年级的地理学习中,同学们经常遇到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和运用。
让我来帮助你们梳理一下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经常令同学们头疼的地理概念:经度和纬度。
经度就像是地球的纵向坐标,它们是从北极到南极的虚拟线条,帮助我们确定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而纬度则像是地球的横向坐标,这些线条围绕地球走势,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分布。
同学们要牢记,经度是从东到西测量,而纬度则从北到南测量。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这导致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而地球的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这一运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同学们要注意区分这两种运动,理解它们对地球上天文现象的影响。
接下来是大洋和海洋的区别。
大洋是指地球上五大洋之一,它们是广阔的水域,分布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区域。
而海洋则是泛指所有的水域,包括大洋在内,它们覆盖了地球的绝大部分表面。
同学们需要明白,大洋是海洋的一部分,而海洋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再来看看热带雨林和温带草原的区别。
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温暖潮湿,植被茂密多样。
而温带草原则位于温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植被主要由草原和灌木组成。
同学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这对于理解生态系统和气候带的变化至关重要。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少区的特点。
人口密集区通常位于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密度高,资源利用集中。
而人口稀少区则通常位于偏远地区或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人口数量相对较少,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同学们要了解这些区域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对于理解人地关系和城乡差异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点的梳理,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概念。
地理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地名和数据,更是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归纳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归纳一、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概述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中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面对广阔的地理知识,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地理中考知识考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二、自然地理2.1 陆地地貌陆地地貌是地表自然环境的外部表现,是地质作用、气候作用和生物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2.1.1 平原平原是以平坦、较低的土地相对于周围地势而言的地形单位,通常分为冲积平原和沖積平原两种类型。
2.1.2 高原高原是相对于平原而言的,指海拔较高地区的地形单位。
高原常由地壳隆起、剧烈抬升、河流侵蚀等地质过程形成。
2.1.3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较高而形成的地形,常常由多种地质和地貌过程综合作用形成。
2.2 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常通过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描述。
2.2.1 气候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
2.2.2 气候影响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地形和海拔等。
三、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等问题。
3.1.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各种意义上的空间分布情况。
3.1.2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迁移流动。
3.1.3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与聚集,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结构的变化。
3.2 经济与发展经济与发展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重要内容,研究经济发展的地理差异、资源利用等问题。
3.2.1 经济发展的地理差异经济发展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地区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因素等。
3.2.2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旨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涉及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地理中考知识点细致解读
地理中考知识点细致解读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地理是中考科目中比较重要的一门。
本文将对地理中考知识点进行细致解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自然地理环境大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和气候等自然要素。
其中,陆地包括大洲、岛屿和高山,海洋则是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部分。
河流和湖泊是地表的水系,而气候则是地球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气象条件的总和。
2.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陆海风、洋流和潮汐。
陆海风是由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气流,而洋流则是海水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运动。
潮汐则是海洋受到地球和月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形成周期性的涨落。
3. 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球表面的地壳包括大洲和海洋地壳,而地幔则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
地壳上的陆块不停地在地幔上移动,这被称为板块运动,板块运动是地质灾害和地球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
4.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以来的气象条件的统计平均,而气象则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的科学。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和陆地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城市则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人口的分布特征和城市化进程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
工业则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和加工业。
农业和工业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是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和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
交通分为陆上、水上和空中交通,通讯则包括传统的邮件、电话和现代的互联网等。
4. 区域与分区地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分区,根据某个地区、国家或大洲的特征进行分类。
区域分析是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之一。
中考地理常考题型专题二 区域地理专题——地理要素分析方法
专题二区域地理专题——地理要素分析方法区域地理——世界(2021广东二模)土耳其地形类型复杂,自然环境多样,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十分发达。
读土耳其位置图(图1)和伊斯坦布尔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1~4题。
图1图21.下列关于土耳其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亚洲西部、欧洲东部B.位于东半球,属于北温带C.北临北海,南临地中海D.只与四个国家接壤2.图中信息显示,土耳其的地形特征是()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③地势中高周低④四周被山脉环绕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伊斯坦布尔沿海地区最适宜大量种植()A.小麦、青稞B.葡萄、油橄榄C.香蕉、橡胶D.苹果、核桃4.土耳其畜牧业发达的自然原因是()A.高原山地多,草原面积广阔B.铁路密集,交通十分发达C.伊斯兰国家对牛羊肉的需求量大D.中东国家石油丰富,消费水平高(2021湖南一模)猴面包树(图4)是非洲大陆上一种非常奇特的树种,其树干虽然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
这种像多孔海绵一样的木质非常利于储水。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完成5~6题。
图3图45.非洲()A.地势西北高东南低B.海岸线曲折破碎C.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D.东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6.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草皮屋(图5)是冰岛的传统民居。
人们将厚重的草皮堆放在木结构屋架上(木头需从海外运来),绿色屋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颇有美感。
读冰岛位置示意图(图6),完成7~8题。
图5图67.根据冰岛地理环境特征,推测草皮屋的主要优点有()①挡风②抗震③保暖④散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冰岛人用草皮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A.保护环境,减少污染B.就地取材,降低成本C.美化环境,吸引游客D.原料廉价,方便进口读加拿大城市、交通与资源分布图(图7),完成9~10题。
地理中考知识点易错点归纳
地理中考知识点易错点归纳地理中考是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重要检验。
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易错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理中考知识点易错点的归纳:1. 地球的运动:学生常常混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以及它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例如,自转导致昼夜更替,而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判断是易错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并能够根据温度和降水量来判断。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的识别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以及它们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工具,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阅读地图,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并能够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5. 时区和区时:时区的计算和区时的转换是学生常见的易错点。
学生需要理解地球自转导致的时区差异,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时区计算。
6. 自然资源的分布: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并能够分析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7. 人口和城市化:人口增长、分布和城市化问题也是中考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对策。
8.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9.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是中考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并能够分析可持续发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0. 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需要了解GIS、遥感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结束语:地理中考的准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同时注意易错点的归纳和理解。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复习,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 全册 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中考地理专题精讲和考点归纳(十四个大类)
中考地理专题精讲和考点归纳(十四个大类)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行政区划(1)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云、桂、粤、台。
(4)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征、简称、行政中心二、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 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梳理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梳理初中生学习地理明确重点知识点非常关键,下面总结了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3.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年变化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点归纳
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点归纳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饮喝八缸)。
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寒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台风,洪涝,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2、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
(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①解决这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②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加大兴修水利工程(如修水库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3、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耕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B、草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C、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地。
4、有色金属:湖南娄底冷水江锡矿山-----锑矿,衡阳常宁水口山-----铅锌矿。
初中生地会考常考的辨答题
初中生地会考常考的辨答题
初中生地理会考常考的辨答题内容如下:
1. 地理位置辨析题:要求根据地图或描述,判断给定地点的位置。
例如:根据地图上的河流、山脉和城市,判断某地点的位置是
在哪个国家或地区。
2. 天气现象辨析题:要求根据给定的天气现象描述,判断所处
的季节或气候类型。
例如:根据描述,判断某地区的天气现象是属
于夏季还是冬季。
3. 自然地理要素辨析题:要求根据给定的地理要素描述,判断
所处的地理环境。
例如:根据描述,判断某地区是属于平原、山地
还是沿海地区。
4. 人文地理要素辨析题:要求根据给定的人文地理要素描述,
判断所处的社会经济特征。
例如:根据描述,判断某地区的经济主
要依靠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
5. 地理现象解释题:要求根据给定的地理现象,解释其形成原
因或影响。
例如:解释某地区频繁发生洪水的原因,或者解释某地
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 地理概念辨析题:要求根据给定的地理概念,辨析其含义或
特征。
例如:辨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概念和特征。
7. 地理图表分析题:要求根据给定的地理图表,分析其数据或
趋势。
例如: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的趋势或某国家的能源消耗情况。
8. 地理问题解决题:要求根据给定的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或措施。
例如:针对某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和节
约水资源的措施。
以上是初中生地理会考常考的辨答题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训练——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复习——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什么是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以及它们的分布、联系和时间变化等,是地图的主体内容。
地理要素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大类。
主要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是某个区域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条件,如位置、气候、地形、地势、河流水文、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
2.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或称社会经济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如农业、工业、交通、人口、人种、宗教、语言、服饰、民居、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
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地理位置与气候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纬度位置决定所属温度带;二是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性质(大陆性、海洋性、季风气候等)。
2.地形、气候与河流(1)地形与气候。
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②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③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山腰降水最多。
④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⑤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例如南北美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例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⑥气候对地形的影响: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
例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
例如亚洲河流发育于中部的高原、山地,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中图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易混淆的知识点
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工具:指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运输方式:指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例如:张老板上午从乌鲁木齐出发,要赶到北京参加下午的会议, 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
读左图“水资源分布图”和“水能资 源分布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和水能资源的分布特征。
【答案】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第一和 第二阶梯交界处。 水资源空间分布:南丰北缺、东多西 少(和降水分布密切相关)。
天气和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间短、变化快。 气候:某一地区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变化小。
五带: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按纬度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读上图找出江西省(甲位置)位
甲
于五带中和温度带中的位置。
【答案】位于五带中北温带势,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
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主要包括: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形特征:指以什么地形为主(我国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征:描述出高低起伏的方向(我国西高东低)。
富裕国家和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 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
富裕国家: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衡量国家财富的标准达到一定程度。 【小结】总的来说发达国家一般很富裕,富裕国家不一定是发达国家!
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
向、 D:东北—西南走
初中地理因素辨析——中考专题复习
初中地理因素辨析——中考专题复习(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中地理因素辨析——中考专题复习南京上元中学周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规律与背景是初中地理课程设置的一个基本理念,但初中生的抽象、分析、归纳能力不足,所以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设计中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但即便是较浅层次的成因辨析题还是让学生拿不准、做不对。
以下是作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阶段地理归因题(也是学生易错题)进行的归纳总结。
一、地理现象与地球运动(一)判断要点:抓住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则一天中的变化是由自转引起的,一年内的变化是由公转产生的。
(二)例题: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C.南京球迷2:00观看南非当地时间18:00的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D.我们南京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答案及分析:C。
因为A、B、D都提到了季节,时间周期是一年内的变化,是由公转运动产生的;只有C是一天中的时差问题。
二、气候成因(一)判断要点: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与降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纬度高低决定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是判断两地温差大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距离海洋远近影响地区降水的多少与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海拔高低与气温高低成反比,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影响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因素也即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例题: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影响孟买和雅库茨克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位置。
(2)影响哈尔滨和乌兰巴托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位置。
(3)解释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因素辨析
——中考专题复习
南京上元中学周莉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规律与背景是初中地理课程设置的一个基本理念,但初中生的抽象、分析、归纳能力不足,所以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设计中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但即便是较浅层次的成因辨析题还是让学生拿不准、做不对。
以下是作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阶段地理归因题(也是学生易错题)进行的归纳总结。
一、地理现象与地球运动
(一)判断要点:抓住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则一天中的变化是由自转引起的,一年内的变化是由公转产生的。
(二)例题:
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南京球迷2:00观看南非当地时间18:00的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我们南京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答案及分析:C。
因为A、B、D都提到了季节,时间周期是一年内的变化,是由公转运动产生的;只有C是一天中的时差问题。
二、气候成因
(一)判断要点: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温与降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纬度高低决定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是判断两地温差大时首先
低成反比,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影响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因素也即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
素。
(二)例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影响孟买和雅库茨克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位置。
纬度:56°N
雅库茨克
经度:126°E E
哈尔滨
(2)影响哈尔滨和乌兰巴托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位置。
~
(3)解释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答案及分析:(1)纬度。
从图中可看出孟买终年高温,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雅库次克最高气温也只有10℃左右,位于40°N 以北,纬度差异大是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2)海陆。
因为由图可知:哈尔滨比乌兰巴托降水多,而哈尔滨与乌兰巴托大体在同一纬度,哈尔滨位置在东离海洋近,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多。
(3)本题应从影响气候形成的三大因素入手。
由于亚洲跨纬度广,地跨寒、温、热三带,热量带齐全;亚洲陆地面积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同纬度各地降水不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都有;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亚洲气候的复杂性。
2、拉萨与上海大致在同一纬度。
读“拉萨与上海气温曲线图”,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势差异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答案及分析:B 。
此题不少学生选择海陆位置因素,认为上海位于海边,拉萨位于内陆,海陆差异明显;但没有进一步分析若是海陆因素起主导作用,在7月则应是海洋气温低,内陆气温高,而由图可知拉萨一年十二个月没有一个月的月均温超过上海;拉萨气温低是因为拉萨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上海的平均海拔不足10米,二者的相对高差大,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所以大致在同一纬度附近的拉萨与上海的两地气温差异是地势差异引起的 。
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少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夏季风
答案及分析:C 。
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又受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不到,所以降水少。
该题不少学生选A 或D 选项,选A 的学生没有弄清干旱的含义就是降水少;选择D 夏季风的学生没考虑到影响气候的因素应首先想到纬度、海陆、地形这三大直接影响因素。
三、影响植被、农业分布因素 ¥
(一)判断要点:植被是气候的直观反映。
水热条件决定农作物的生长,农业是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产业;制约性因素往往决定农业分布和类型,同时,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往往形成农业特色或传统。
(二)例题
1、我国地域辽阔,每年二月,海南岛已进入春耕大忙时节,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经度差异
D.海陆因素 答案及分析:B 。
春耕只有在日均温10℃以上时,植物生长活跃期才可以进行,冰天雪地说明日均温在0℃发下,本题反映的是海南与黑龙江二月气温差异,本题题干已提示我国地域辽阔,海南岛位于我国南方低纬度
-10
25 20 15 10 … 0 -5 30 1
4
7
10 月
气温/℃ ·
上海 图1
地区,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区,我国南北跨越近50度,因纬度差异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南北温差大。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沿着AB 线路,从B 到A 依次出现的自然景观是:森林—— ——荒漠。
这种景观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2)造成C 、D 两地作物种类的差别的主导因素是 。
答案及分析:(1)草原、降水因素或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植被是气候的直观反映。
从图中可知从B 到A 几乎在同一纬度,这说明从B 到A 气温没有差异,而从B 到A 不同的是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导致降水越来越少,植被类型相应产了生变化。
(2)气候或纬度因素。
从C 到D 是自北到南,既有气温差异也有降水差异,南北气候的不同是造成C 、D 两地作物种类差别的直接因素,南北气候不同又是由于南北纬度不同造成的,纬度因素是造成C 、D 两地作物种类差别的间接因素。
¥
3、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谷地带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B 河谷地带地势平坦 C 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 D 藏族人的习俗
答案及分析:C 。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地势高造成的热量不足,河谷地带由于海拔低而气温高,成为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河谷农业成为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
四、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因素
(一)判断要点:河流是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的产物。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一般情况,气温决定河流有无结冰期,降水多少、长短决定河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但内流河因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气温高低也决定内流河水量大小;植被多少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多少。
(二)例题
1、读“中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线是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也大致是 分界线,因为 (季风/非季风)区,
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最终能注入海洋。
(2)①河是我国最北的界河 ,也是我国 期最长的河流;因流经东北林区,含沙
①
② ④
|
⑤
③
量。
(3)(填数字)河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填数字)河因中游流经严重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③河与④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原因不同,因夏季气温高,高山上冰雪融水多而水量大的是(③/④)河。
(5)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受到我国(地势/气候)特点的影响。
答案及分析:(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
(2)黑龙江、结冰期、小。
黑龙江因位置最北,月均温低于0的时间最长,所以结冰期最长;林区植被多,水土保持好,所以含沙量少。
(3)·
(4)⑤(因为该河在我国大河中位置最南,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最长,雨季时间长,所以汛期最长);②、水土流失。
(5)④
在复习中,让学生掌握最直接的因果联系,是应对因果辨析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