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常规
小学数学科课堂常规要求
小学数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课前要求
1.每节课教师要进行课前2分钟的口算训练,按新课标要求每分钟
7——8道题的速度进行训练,不提倡集体回答的形式。
内容自选。
2.自习新知识时间不少于3分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如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划出重点、看不懂的地方要打上问号、多读几遍)。
课堂常规
1.教师少代替多引导,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对学生出现的错例以及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每节新课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间达到5——10分钟。
完成美好交流环节后,先完成书本例题后的练习。
3.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说、思、交流与合作等。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动态,要少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5.教师的板书设计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条理清晰,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课后要求
按照辅导组下发的《镇隆镇小学数学科作业常规要求》布置作业和批改。
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艺术一、引言二、常规管理1. 课堂环境营造在进行数学教学前,教师应该对课堂环境进行设计和布置。
首先要保证教室的明亮、整洁和安静。
其次是要合理摆放桌椅,保证学生的视线不受阻碍。
最后要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数学知识点和学生的数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我管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养成让学生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自行整理书包和桌面,座位整齐;上课时,学生要注意听讲、不讲话、不打闹,保持班级安静和整洁的环境。
3. 讲台管理教师在讲台上应该形象、着装整洁,讲解内容生动有趣。
要尽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台上,同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4. 课堂纪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早起身等。
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或者批评,并在课后反馈给学生家长,形成三方面的合力。
5. 安全保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要提醒学生注意用电安全、文具用品安全等,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教学艺术1. 师生互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积极的回应。
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 生动直观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
可以通过讲解数学题、实际操作、动画展示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 情境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
在购物情境下进行数学题目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常规中的“三定四重六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定、四重、六了”规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检验标准是学生是否形成了优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当前,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努力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整体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方式。
老师把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忽视了,有的老师为了迁就学生的学习个性,对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敢管,听之任之,导致数学学科常规建设出现一些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们为了追求短期质量的提升,往往看重的是显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强化,但对虽有持续影响力,但不能立竿见影的常规和习惯,无瑕顾及,这是教师的短视行为所造成的。
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重提数学课堂学习规范的建立,目的是为了数学学科的基础质量起到保底的作用,同时也增强教师抓学习常规管理的自信心,毕竟建立常规形成习惯才能使我们的教师越教越轻松,学生越学越有味,“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认为常规的制定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越高越好,实际上,这样太多了,可能觉得全面,但老师们会认为得这么多的内容,不知从何做起,反而干脆不做,不去操作和关注,无什大碍,常规真就成了一纸空文。
根据以上思考,我们对视野所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研、课堂观察和尝试实践,逐渐形成了比较简接明了的“三定四重六了”规范要则,对全体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学意识需“三定”:定预习习惯、定思维参与、定认知技能(一)让数学预习铁定成为习惯。
它要成为每个教师对学生的自觉要求,成为学生的学习基本常规。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80%教师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预习就是阅读文本、变相灌输,无预习使课堂交流更主动、更充分,使课堂探究更深入、更有效。
认为数学预习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减弱对新知识的新鲜感或者认为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
探究性学习之前,是否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我们认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得从预习开始,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对教师的一些提问作出快速的反应,才会有精彩的发言;如果没有预习,就很难在课堂上暴露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盲区和存在的问题,而只能通过作业暴露出来,进而就会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课后辅导压力。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为了规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共识,从“备、教、批、辅、评、研”等方面,制定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如下。
一、课前准备[教师]1、制订计划。
开学前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条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内容包括:全册教材简析,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等。
还可根据学校课题,或从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中选取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子课题,做好计划,并进行行动研究,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个人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2、理解标准。
进一步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了解各学段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尤其要准确把握本学段的目标要求、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3、钻研教材。
要用整体的观念钻研教材,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共同研究,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知识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地位作用,重点、难点;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4、了解学生。
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测各层次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教案的预设准确,教学有的放矢。
5、编写教案。
教案即课时教学计划,设计时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二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设计有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数学活动。
教案写好后,要经常熟悉,不断修改完善。
二、课堂教学1、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组织学生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采用不同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教学挂图、实物教具、学具等),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常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常规引言本文档旨在讨论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常规,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和理解。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整体研究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常规一:课堂组织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课堂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确保课堂秩序良好,以便学生能够专心听讲和参与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组织课堂:-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以确保学生的尊重和合作;- 安排适当的座位布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制定课堂日程安排,使学生能够预期和准备每堂课的内容;- 使用互动教学的方法,如小组讨论、游戏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常规二:引入数学概念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引入数学概念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引入数学概念:- 利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和图表,展示实际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情境;- 提出简单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
常规三: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另一个常规。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协作和分享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促进合作研究的常规做法:-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提供适当的团队活动,如角色扮演和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常规四:巩固和评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巩固和评估是确保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步骤。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策略来巩固和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定期进行课堂练和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研究方法;- 利用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小测验、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论本文档探讨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常规,包括课堂组织、引入数学概念、合作学习以及巩固和评估。
小学数学教案常规记录
小学数学教案常规记录
课题:加法与减法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
2. 教具:计算卡片、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
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座位整齐划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通过口算题目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加法与减法知识点,引导学生快速进行计算。
二、引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通过教具和白板展示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教师示范多个加法与减法的例题,让学生跟随一起操作计算卡片或计算器,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四、练习巩固(15分钟)
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技巧,教师及时批改并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加法与减法进行实际计算,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加法与减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七、作业布置(3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进行巩固练习,以便下节课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提高了解题效率。
在未来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班级规章制度大全
小学数学班级规章制度大全第一章班级纪律第一条:上课按时到校,迟到超过3次需扣除表扬币。
第二条:听课期间保持安静,不得随意交头接耳、打闹等影响上课秩序的行为。
第三条:遵守老师的指挥和要求,不得擅自离开座位或离开教室。
第四条:上课期间不得玩手机、打电话、刷微信等与学习无关的行为。
第五条:课间休息时保持教室整洁,不得在教室内乱扔垃圾。
第六条:不准擅自带来食物进入教室,休息时在指定区域吃零食。
第七条:尊敬老师和同学,不得说脏话、恶作剧或欺负同学。
第二章学习纪律第一条: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不得打瞌睡或走神。
第二条:作业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让他人代写,被发现者要扣除表扬币。
第三条:课后要复习所学内容,及时批改错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
第四条:在考试期间不得舞弊作弊,一经发现取消考试成绩并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条:不得在考试或者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电子设备等辅助工具。
第三章卫生纪律第一条:保持个人卫生,每天清洁整齐,不得头发凌乱或穿着不整洁。
第二条:班级环境要保持整洁,不得在教室内乱扔垃圾或破坏公共设施。
第三条:爱护校园环境,不得在校园内乱扔废纸、废弃物品等。
第四条:饭后要及时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第五条: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得吃霉变食物或食用过期食品。
第四章惩罚措施第一条:对于违反班级规章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惩罚,包括扣除表扬币、接受批评教育、书面检讨等。
第二条: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可进行严重处理,包括家长约谈、调整座位、停开考试成绩等。
第三条:对于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多次违规的学生,可报告给学校领导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第五章其他规定第一条:班级活动需统一协商,不得擅自组织活动或者参与可能违反学校规定的活动。
第二条:对于班级荣誉要有认识和积极参与,不得损害班级形象。
第三条: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四条: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五条:遇到困难要积极解决,不得懈怠或者抱怨。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一、课前要求1、提早进入教室,明确课前应上厕所、喝水、预备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及摆放位置等。
如:数学课(数学书、口算本、铅笔盒等的摆放)2、上课铃声一响,迅速回班静息等待老师上课。
3、教师进入班级后,听到教师喊上课后,班长喊起立,然后向教师问好,坐下(要求问好时声音整齐、响亮,起立时速度快、整齐、安静)。
二、听的要求1、上课中途需要离开教室,须先向老师报告,老师承诺后方能轻轻从后门进出。
2、上课迟到者,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轻声走进教室。
3、听讲时躯体坐正,双手抱臂,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讲话、打闹,不做小动作,不传纸条,不阅读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书籍或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作业。
4、珍爱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摸索,大胆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说的要求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承诺后起立站直回答。
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讲一般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晰,有自己的专门看法。
四、写的要求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注意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列竖式格式。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写上“单位名称”和“答”。
3、学生只承诺用铅笔书写,不许用自动笔、水笔、钢笔等。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爱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要求学生们第一听清合作要求,然后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不做旁观者。
六、小结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要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要求;小学一年级学生研究观念淡薄,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研究惯。
今年我带一年级,回忆第一次教一年级的过程,请教刚刚教过的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快步入正轨,着重从以下培养数学课堂常规。
一、研究用品要备好,上课之前摆整齐。
铅笔2支,橡皮一块,直尺一把,文具盒一个,数学书包书皮,写上班级和姓名。
所有物品摆放课桌右上角。
二、上课研究严要求,提高质量有保障;1、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
提醒语;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XXX谁听得最认真。
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
×××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
你也说的很好;你答得十分正确,有进步。
你能大胆发言了。
虽然回覆得不完整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覆正确。
3、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创设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地锻炼。
4、学生认真书写作业惯的培养。
5、课堂调控语言口令化。
第1页(老师的发令要注意有节奏,干脆爽利,学生做到应对自动化。
)123——快安静321——坐端正!123——坐坐好,321——请安静小嘴巴——不讲话!(闭闭好!)小眼睛——看黑板!(看老师!)谁最棒——我最棒!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写字——一拳,一尺,一寸!站起来——大声讲。
同学讲——仔细听。
身体——坐直!说停——就停!手指——点对!两手——放平!火车火车在哪里——火车火车在这里。
(学生坐好)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
一、二、三,请平静!七、八、九,闭上口!身坐正,腰挺拔。
头----正;肩---平;身---坐直;两脚--稳稳踏着地。
谢谢阅读!。
小学数学常规教案总结
小学数学常规教案总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学知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数学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3.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运算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原理。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一、教学计划1. 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同时注意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 教师应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并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课堂教学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堂练习和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评价1.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教师应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研究1.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应与同行进行教学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整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学生管理1.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有哪些一、课前准备1、熟悉《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弄清“双基”的具体内容,挖掘“智能”的可培养因素,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各单元、章节、知识点在全书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全学期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简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
2、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状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以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而具体,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不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4、认真写好教案。
教案要提前两天写好。
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提倡两次备课。
采用电脑备课的老师要在备课本上留下第二次备课的痕迹。
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
教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写,要结构合理、详略适度、层次清楚,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得照抄参考教案,提倡写教后感。
要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一个单元集中活动一次,并填写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5、精心设计练习。
不管哪种课型,练习设计都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
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6、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认真准备学、教具。
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与学规范条例三十条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与学规范条例三十条第一条、研读《标准》。
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熟悉各个学段、四大领域的内容标准。
第二条、通读教材。
熟悉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体系,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册教材的联系。
明确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本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第三条、单元分析。
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建立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第四条、制订计划。
根据《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订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
包括教学目标、情况分析、教学重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体现数学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第五条、细读教材。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细读教材(包括每道习题)和教师参考用书(包括旁边解读),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延伸点。
注意挖掘内隐的知识背景,数学本质和数学文化,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第六条、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到以学定教。
第七条、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的作用。
要依据《标准》、教材和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做到全面、明确、具体,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且可第二十二条、课堂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评价或适时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功能。
评价语言要简洁得体,富有激励性,体现人文性。
第八条、选择方法。
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研究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制定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一、新授课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主要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授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导入新知。
在学生研究新知识之前,可以利用提问、题计算来复旧知识;也可以创设故事、游戏、生活、问题等情境,让新知孕伏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研究情趣;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直观演示等手段导入,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
2.新知探究。
按照教材和目标要求经心设计问题,启发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关键处作适当点拨;有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测验考试完成,对出现的问题要有必要的讲解,疑难点可以让学生举行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使学生亲身材验了知识的构成过程。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运用挂图、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构成研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3.总结归纳。
教师要抓住新知的生长点,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4.巩固练。
主要以基础练为主,要注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问题设置要体现出条理性。
在学生做练时教师要巡视,及时了解练的效果,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改正,从而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把握情况,构成初步的解题技能。
5.课堂小结。
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研究即将结束时举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
在小结中师生可以一起回顾。
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然后指导学生举行反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还可以将知识延伸到下一课的内容提出悬念,所以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既定任务的终结。
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常规
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常规
一、课前准备:
1、预备铃响,迅速进入教室静息候课,迟到同学要报告教师,经过允许方可进入。
2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课本、作业本、文具盒统一放在桌面上。
全班准备齐全方可上课。
3、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准打开课本。
二、上课:
1、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目光前视,专心致志地听讲,不做无关事情,没有多余动作。
2、积极举手发言,举手时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
3、回答问题大方自然,用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4、掌声鼓励整齐响亮,3秒即停。
三、作业:
1、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
2、要养成爱护作业本的良好习惯。
3、作业格式正确,用笔统一,答题用钢笔,作图用铅笔,书写认真、卷面清洁,严禁潦草。
4、作业时独立完成,不与别人交谈。
5、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问题要请教老师。
6、作业必须按时、认真完成。
四、下课:
1、下课师生互致问候,动作整齐,不做无关事情。
2、集队迅速,做到“快、静、齐”。
3、课间文明休息,不在楼道上追逐打闹。
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石之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来谈一下。
一、常规管理1. 制定教学计划小学数学课堂的管理需要从教学计划做起。
教师应制定具体、详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术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
2. 抓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小学数学管理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做好教学要点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学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小学数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热情、耐心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也是小学数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及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艺术1. 热情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热情、互动的态度,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 贴近学生实际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紧密贴近学生实际,应用具体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3. 同理心教师应保持同理心,换位思考,思考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设计多种策略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和技能。
4. 创意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能力,通过运用非惯性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良好的管理,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有了精妙的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注重细节和方法,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和需求,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
三年级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小学生课堂常规要求(规范言行培养习惯)
一、课前准备:
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练习本、文具盒统一放在桌面的左上角。
二、候课、坐姿:
上课预备铃响起,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三、铃声响后:
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向外跨出一步立正站好后,再鞠躬向老师问好:“老师,您好!”老师也鞠躬回礼:“同学们好,请坐!”学生再按照要求安静坐下。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后,由班长喊“起立”,学生鞠躬说:“谢谢老师!”,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后,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出去活动。
四、举手发言:
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
五、学会倾听:
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边听边想:别人说什么,说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陈述、或补充、或更改。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堂要求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堂要求小学二年级的自律性以及自主学习性都不强,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需要老师制定课堂要求,有要求有目标,孩子才会乖乖执行。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堂要求,希望对您有用。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堂要求表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堂要求篇一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位顺序表;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直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讲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或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又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堂要求篇二一、暑假生活已经结束了,我们重返校园,我们不能再像暑假那样悠闲与懒散,我们要尽快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常规训练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课堂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训练的一点做法。
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我们常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以鼓励表扬的语言引导学生该怎样听课。
如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如:今天上课×××表现真好,做的特别端正。
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是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
特别是学困生让他重复别人的发言,引起注意力,形成听的好习惯。
如: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谁的声音比他再大点,你的声音真好听。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谁来说一说刚才老师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
谁能像他那样再做一遍。
一看老师和同学的板书,老师同学在操作时步骤方法,在看之前要提出要求,学生有目的的看。
二看课本。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阅读,学生必然会“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问题。
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关键词,也就是今天的先学后教,自学提纲,自学要求。
这样学生有目的阅读,学生读的兴趣就有了。
教学以书为本,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这个工具,在数学课中,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
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拨,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具体,这样不想、不听的同学也集中精力。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
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气魄,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
对于学困生,他们胆小,语言表述能力差,教学时应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如:你能把他的说法重复一遍吗?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
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
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能说的,教师切莫代言。
第三、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定义、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
第四、要给学困生发言权,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所以教师总是要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达”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表达”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一二年级教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
3、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三种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学生经过努力,又找到了其他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
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四点:第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审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认真读题,如: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是什么关系,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去分析。
第二、留给学生宽裕的思考时间。
第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
第四、及时组织,多次交流,只有独立思考。
才能产生见解。
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
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全面的训练,思考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学生有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思考的习惯。
;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4、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
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
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如:数出100根小棒,10根捆一捆,你有什么方法又快又好的数出。
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好处。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创造合作的时机。
5、教会学生审题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读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做题时,一读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看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三思过程,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正确。
好的读题习惯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或错误,往往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少必要的习惯和审题技能。
课堂训练审题,读完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道题要求什么、应该咋样去解决,应用什么方法。
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每次测验或试卷分析,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审题的习惯。
如:把下列算式按得数大小排列,这一提要求是什么,咋样做呢?解题时,每做一题要检验,检验就是验算。
验算理,验方法,验计算。
边解题边验算。
做到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成功,防止无效劳动。
6、作业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对学生解题训练要求要高。
由于少,学生感到不难,不难,就乐于动脑并认真去完成。
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
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做算草也要像正式答案一样,竖式排列有序,做到算草不草,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如:竖式中的横线要用尺子画,分数占两格等。
(2)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
(4)验算的习惯。
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作业习惯包括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评价两个方面。
我们的作业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课堂作业是在课堂上新授的知识学完后当场完成的作业,考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做作业要字迹工整,尽量在课上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拖拉作业,如遇到难题或当堂课没有听懂而不会做应当反复理解书上的例题,实在不会的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绝不囫囵吞枣,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
教师每天上课留7、8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作业,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书写会规范,计算会更认真。
老师也有时间指导学困生的作业,避免了学困生作业乱,错题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