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9篇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9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一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都表现了我们国家人民的伟大智慧,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剪纸,这个是在我国很有名的传统文化,剪出来的很漂亮。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我次就只介绍介绍剪纸图画、剪纸汉字和剪纸旗幡。
剪纸汉字也是先拿出一张纸,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汉字,还可以剪艺术字呢!我也曾经剪过,非常的漂亮。
就凭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有小兔子、小老鼠、大老虎,还有一对鸳鸯都可以剪,是多么的神奇呀,这就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文明。
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二扇传于世,在千载的时光里,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记忆了传统文化的变迁,承载了诸多的文化信息。
晋《古今注》记载,扇发于殷,以乌羽制成作仪工之美。
随时光的变迁,扇衍生了更多用途,文人墨客,以扇子为载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赠送亲朋好友以寄一份祝福,青年男女在扇面上写抒情诗送给心上人,托一份喜欢,佛教僧人在扇面上抄写经文,凝一份信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这是扇的共性——传载文化,溯源开始。
‘’扇‘’因与‘’善‘’谐音,而寓意善良,善行。
及来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便有苏东坡所提‘’高丽百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形容了折扇开之则用,张合自如的特点。
也借此表达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有人说:一面千扇,各有各的韵味,‘’苏州檀香扇的扇魂是忠贞,端正,‘’扇其香存‘’,馨香四溢,好似个性丰富的女汉子;火画扇的扇魂清纯,典雅,淡而不素,如清雅的少女;绫绢扇的扇魂是温柔,温文尔雅,似富有才情的淑女……那么桃花扇的扇魂呢?我认为桃花扇的扇魂是忠诚,点血成花,落红成霖,似豪放洒脱的女将。
同其他扇相比,桃花扇更具有历史的味道。
一是桃花扇而来的作品,清代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学者研究戏剧文化,历史提供资料。
八年级历史报纸特色作业
八年级历史报纸特色作业标题: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导语: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无数次重大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塑造了中国的面貌和命运。
本报特别推出的主题“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将带领你穿越时空,了解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商代至西周的革命性进步(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商代至西周的革命性进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以青铜器和商代甲骨文为代表的文化成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频繁,影响最深远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分封制度、百家争鸣、兵车并驰等特点,为中国政治、哲学和军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三、秦汉变法的统一变革(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变革,它结束了战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和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四、楚汉相争与三国鼎立的战国混乱(公元前206年-公元280年)楚汉相争和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期,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以及三国鼎立的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时期也孕育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人物和文学作品。
五、唐宋的盛世与科技繁荣(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科技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艺术达到巅峰。
唐代的科技发明如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使中国的科技水平成为世界的领先。
六、明清时期的政治体制变革(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次重大变革的时期。
明代的科举制度使中国出现塾师荣耀的文化大爆发,清朝的改革尝试,如洋务运动和康梁变法,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阅读附答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阅读附答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来源,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的茶学著作,书中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关系。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礼”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头。
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茶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
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
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
而在官场中,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的标志,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
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
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
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
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达到通过茶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
唐代诗人们的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赏茶汤的色、香、味、形,强调心灵感受,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饮茶与茶道展示,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表现人的清高廉洁,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
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而非有意造作所至。
茶本是野生之物,宜生长于川谷之间,古人推崇野生茶的品质,提倡“真茶”的观念,反对在茶汤中渗以香料。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10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10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1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骚》,《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游行,在那次的游行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看 , q -者相似性却比它们各 自与资本主义现代文化 的相 他 ] 似性要 多很多 I这些表面 上的相通相近 是建立在本质性 2 】
受传统文化影响的 中国人容易误读马克思主义, 在理解马克 思主义过程中 , 很可 能会 附加给 马克思主义一些源于这种表
面上相似性 的似是而非 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丧 失本真或 出 现某种程度的变形、失真 。只注意到它们的相近之处,无视二 者的本质差别,就会混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3 1 还有学者认为,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相通具有 正反两方 面的效应 。刘力波 、马启 民指 出,中华 民族精 神作 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文 化基础的积极效应 , 体现它与马克思 主义在社 会理想观 、 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 的内在契 合 。同时,也要警 惕这一文化基础可 能产生 的负效应 。【 4 】 第二 , 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或融合来研 究 有 学者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 载体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其 获得 中国形态 和 内容 、 赋予中国作风 和气派、从实现和生成中国化 马克 被 思主义 的重要途径 。 李建勇探讨 了中国传统文 化在 马克 思主 义中 国化 中的三种价值 :一是符 号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
面 , 国 传 统 文 化 具 有 实 践和 理 想 的双 重 品格 ,社 会 主 义 作 中
第 一,从传 统文化与 马克思主义 的相似相通之 处来研 究。 有学者认为 ,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相似 相通 之处 , 这 些相 似 相 通 之 处 为 中 国 人 传 播 和 接 受 马 克 思 主 义 积 淀 了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的分论点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的分论点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的分论点篇1中国作为世界古国,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礼仪文化中国自古就重视礼仪教育。
《礼记》云:"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制礼乐,所以协于天地,阴阳环转而不穷也"。
礼仪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人生哲理,是维系社会秩序、规范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谨守礼仪,可以培养个人的品德修养,促进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
二、传统节日中国民间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传统美德。
三、书画艺术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堪称世界三大伟大发明之一。
书法和绘画融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学习书画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对美的鉴赏力,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领略中华文化的内涵。
四、传统医药中医学理论源于太古时期的阴阳学说,注重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念。
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孕育了辩证论治、整体观念等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蕴含着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诗词曲赋中国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的风雅颂、《楚辞》的沉郁悲凉,到唐诗宋词的婉约含蓄、元曲明清小品的吐故纳新,都反映了不同时代人文精神的独特风貌。
诗词曲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她永续地发展下去,让她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的分论点篇2在众多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景泰蓝。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历史路径、根本动因及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历史路径、根本动因及发展方向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历史路径、根本动因及发展方向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
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与自然的生产实践中和与人和人的关系的调整和改善的社会实践中,富于创造的中华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几千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而使得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能成为和爱琴文明、犹太文明一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彩一笔。
然而,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文明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于是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与亡。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对于文化的概念。
学术界许多年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虽然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和学术视野当中。
对文化概念的阐发不一而同,但是对于文化概念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产品的凝结。
我们所探讨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
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
勤劳勇敢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以“仁”为核心的“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仁爱精神,不但包括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还包括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以“义”为信仰的“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的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以“礼”为内容的“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礼仪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公开课-培训资料
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实际上它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以工业化、工业生产为代表的西方的一个经济制度,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形成一个现实的挑战。这个挑战当然对中国的社会来讲是一种非常悲壮的形式拉开帷幕的,因为我们知道它是用洋枪洋炮打进来的,然后打进来之后,我们说伴随着这个战争结果是中国的惨败,惨败之后就是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所以我们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通常会把这个国家近代史叫做屈辱史,是屈辱,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老是受人家欺负,受人家欺负的根据在哪里,或者说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说我们落后,所以如果说这个近百年以来,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屈辱的历史的话,实际上它是以一个非常悲壮的形式诠释了什么,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然后在这种冲突中它说明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落后挨打”。
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内容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内容报告1.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和文明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本报告将对这些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实践内容2.1 书法实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我们组织了书法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和练习书法,提高了对中国传统字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书法实践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的笔画和字体,了解了不同字体风格的特点,使我们对中国书法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练字,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字写工美学,还培养了我们的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2.2 传统音乐实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我们举办了传统音乐实践活动,学习古琴、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参与了传统音乐的演出和表演。
通过学习古乐、京剧、民乐等传统音乐形式,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内涵。
同时,通过参与演奏和表演,我们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了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古代礼仪实践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进行了古代礼仪实践活动,学习了古代官方礼仪和社交礼仪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模拟古代宴会、婚礼等场景,我们体验了传统礼仪的魅力和其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
在古代礼仪实践中,我们不仅重视仪态和言行的端庄,还学会了尊重他人、注重人际关系的原则。
2.4 传统节日实践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符号和精神食粮,我们开展了传统节日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通过举办元宵灯会、庆祝中秋节等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传统节日实践中,我们不仅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尊重。
3. 实践心得通过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我们懂得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答案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单选题]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正确答案)2.(2019·盐城三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单选题] *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正确答案)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3.(2019·南京学情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单选题]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正确答案)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4.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
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单选题]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正确答案)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5.(2019·南京盐城一模)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
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据此可知() [单选题] *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正确答案)6.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出发,希望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号召人们互相帮助,同时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人类创造历史过程中的积淀,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源流,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可能抛弃它原有的积淀而从头开始。
传统文化是客观存在,它为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条件,同时又给新时代的发展予以制约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多种内容各异却有内在联系的流派文化,体系庞大而驳杂,内容繁浩且精深。
它以经史典籍、辞赋诗词、戏曲小说、谚语警句、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各种形态传承至今,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为中国共产党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推动其大众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时代转换,赋予其时代内涵,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对传统的“礼法结合、德刑相参”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伦理教化,古代思想家一直鼓吹“德主刑辅”的治世之道,但在专制制度下,人民大众没有享受到德政的恩惠,却吃尽了独裁暴政的苦头。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历史的超越,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安邦治国的方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本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早在三皇五帝时大禹就有“民为邦本”的训示,殷商盘庚主张“重民”,周朝周公姬旦推崇“保民”。
可见,民本思想自古即有,并被后世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发扬光大。
孔子倡导“爱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强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
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摘要:一、传统文化概述1.传统文化的定义2.传统文化的特点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传统节日2.民间艺术3.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社会作用2.教育作用3.文化传承作用四、当前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1.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2.外来文化的冲击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1.政策支持2.教育普及3.创新与发展的途径正文: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一、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习俗和风情,是民族情感的载体。
2.民间艺术:戏曲、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它们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3.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哲学观念,以及仁爱、忠诚、孝顺等传统美德,构成了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社会作用: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2.教育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文化传承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四、当前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1.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逐渐被边缘化,传承面临着困难。
2.外来文化的冲击: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产生冲突,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1.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高中作文【三篇】
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高中作文【三篇】导读:本文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高中作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高中作文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
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
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
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
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
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
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
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1【单选题】古巴比伦文明大约何时消亡?()A·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世纪2【单选题】毛泽东说:“从()到(),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B· A、老子,康有为· B、孔夫子,孙中山· C、孔夫子,康有为· D、老子,孙中山3【单选题】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B· A、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300年· B、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 C、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 D、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4【单选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哪三大哲学为主的哲学?()D· A、儒,道,法· B、道,佛,墨· C、儒,佛,墨· D、儒,道,佛5【单选题】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多少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B· A、27· B、26· C、28· D、30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1【单选题】下列哪一个是最早接受中国文化的国家?()D ·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朝鲜2【单选题】下列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
A· A、《汉书》· B、《春秋》· C、《资治通鉴》· D、《左传》3【单选题】70年代初,汤因比在接受访谈时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国家是()。
B· A、西欧国家· B、中国· C、日本· D、美国4【多选题】“世界四大古文明”包括下列哪项?()ABC· A、华夏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玛雅文明5【多选题】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个性?()ABD· A、持中贵和· B、德性优先· C、以德报怨· D、天下一家6【判断题】西方文化是意欲向前的文化,注重对外在自然的征服;印度文化是意欲向后的文化,注重人生的内在解脱;而中国文化则居于两者之间,“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
作文: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作文: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历史悠久的进程中渗透到全世界,影响了世界各个角落。
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系统,它具有独立的特点并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随着各个时代的推动,不断向前发展,引发了许多新的文化变化,最终成就了现在这样一个优越的文化环境。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在这一长期的进程中从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进化而来,开放了许多新领域,扩大了认识范围,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当代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传播,又有历史文化的古装及历史演变,以及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进程。
因此,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必须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把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群众,建立和加强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传播。
首先,要大力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加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努力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心。
另外,要着重加强对基层文化的挖掘和整合,把多元的文化资源整合到一起,让传统文化更具有活力。
此外,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实践传播出去,引导大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激发全民参与传统文化实践的热情。
最后,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保护和弘扬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与国际博物馆、研究所等机构的合作,把传统文化内涵以浓厚的气氛传播到全世界,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可以走向全球,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和欢迎,最终成就一个全球文化共存、生态文明和文明繁荣的新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历史的作用_概述说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历史的作用概述说明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历史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历经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但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塑造国家认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稳定以及培养良好价值观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
1.2 文章结构接下来,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将重点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历史的整体作用,包括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以及价值观念与道德建设等方面。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影响,包括儒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影响、文学艺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传统礼仪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贡献。
第四部分将探讨传统文化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具体影响,涉及古代科技成果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传统医药与健康文化传承发展以及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等方面。
最后,第五部分将给出结论,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未来的启示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历史的作用,加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希望能够扩大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挖掘其潜力,并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历史的作用:2.1 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
在近代历史中,中国经历了殖民侵略和内外动荡不安的局势,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人民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危难时期凝聚起民族团结力量,激发出人民对国家独立和尊严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为近代中国走向独立、振兴和富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2.2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流传于华夏大地的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经过了各个朝代的演变和吸纳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多样的面貌。
本文将会从古代神话传说、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之前的上古时代,那个时候由于文字未能出现,人们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承文化。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神话人物常常被视为中国文化的始祖和精神导师,如女娲补天、伏羲和神农氏创造人类的传说。
这些神话故事体现了宇宙观、人伦观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对后世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思想是以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为核心的孔孟之道。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理想境界,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伦理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根本之道”。
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主张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自在,以及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哲学思考和个体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美学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通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而形成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强调“生老病死皆虚妄”,主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佛教文化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广泛和丰富多样的一个方面,包括了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民俗习惯和民间信仰等。
中国民间文化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5篇最新汇总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5篇最新汇总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有感1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结合4月初,江浙沪一带300多条渔船纷纷汇聚到秀洲区王江泾镇莲泗荡,只为一场传承延续了600多年的民间民俗活动。
“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主题文化活动暨流淌着的运河民俗——2018中国江南网船会在秀洲区王江泾镇拉开帷幕。
船民祭祀、文艺展演、踏白船表演赛等活动重现了“流淌着的运河民俗”。
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的根基在于深厚的历史积淀。
地域特征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文化风貌和文化性格,是这一地区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准确把握地域特征,彰显地域文化个性,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塑造文化品牌。
“网船会”起源于元末明初,是江浙沪一带渔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民俗活动。
自清咸丰以来,每年清明、中秋、除夕期间,江浙沪一带渔民、船民数万人纷纷驾船前来,形成了国内罕见的水上民俗盛会。
2011年,“网船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成为王江泾镇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水清岸绿、鸟语花香、庭院深深……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剪影跃然匾上。
在秀洲区新塍镇天福村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内,一个个美丽图案被绘制在蚕匾上。
缘何天福村会想到用蚕匾作画装扮美丽乡村?以前,种桑养蚕是天福村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一半以上的经济收入都来源于此。
可是近年来,人工成本占收益的比重越来越高,而蚕茧的价格却不升反降,部分桑农的养蚕积极性受挫,于是,不少养蚕的农具成为农户家中的闲置物品。
“为了传承我们村的传统民俗,我们挖掘蚕桑文化,收集了一些闲置的蚕匾来再创作,将这些美丽乡村的剪影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中的别样风景。
”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俗文化与人民群众结合无论怎样的民俗文化建设如果离开了群众创造、群众参与,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业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 1840年之前,中国自视为()。
A.礼仪之邦
B.天朝上国
C.大国
D.蛮夷小国
标准答案:B
2.“清谈误国”的文化反思针对的是()。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明朝
标准答案:B
3.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殖民运动是()国家的必然选择。
A.资本主义国家
B.封建主义国家
C.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D.欧洲国家
标准答案:C
4.()是中国人存在的精神家园。
A.儒家思想
B.孔孟思想
C.四书五经
D.中国传统文化
标准答案:D
5.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魏源
B.龚自珍
C.李鸿章
D.曾国藩
标准答案:B
6.()事件拉开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序幕。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南京条约
D.甲午战争
标准答案:A
7.工业革命浪潮发端于()。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标准答案:B
8.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说明了()。
A.“落后挨打”
B.“科学的重要”
C.清朝政府的无能
D.改革的必要性
标准答案:A
9.“心学误国”文化反思针对的是()。
A.明代灭亡
B.唐代灭亡
C.鸦片战争
D.甲午战争
标准答案:A
10.中国近代历史非常重要的转折发生在()。
A.1810年
B.1820年
C.1840年
D.1830年
标准答案:C
11.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人的存在是离不开()支撑。
A.思想
B.精神
C.理想
D.文化
标准答案:D
1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爆发说明以工业生产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制度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形成现实的挑战。
A.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C.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标准答案:C
13.从()开始,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地实现了生产的突破。
A.17世纪中期
B.17世纪晚期
C.18世纪中期
D.18世纪晚期
标准答案:C
14.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北洋水师舰队的所有命令和指令都是用表达()。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标准答案:B
15.甲午战争是中国和()的一次历史性的战役。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标准答案:D
16.()年,清政府成立了总理衙门。
A.1840年
B.1850年
C.1861年
D.1862年
标准答案:C
17. 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去()学习。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标准答案:D
18.何善蒙副教授认为,()使中国在亚洲甚至东亚的地位荡然无存。
A.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C.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标准答案:B
19.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洋务运动”主张()。
A.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B.向西方学习民主制度
C.改革中国政治制度
D.改良手工劳作的方法
标准答案:A
20.“洋务运动”之后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是()。
A.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明治维新
D.太平天国运动
标准答案:A
21.洋务运动时期,以()为代表的守旧派主张传统的仁义制度,反对西化。
A.曾国藩
B.胡适
C.倭仁
D.顾颉刚
标准答案:C
22.安庆军械所是由()创立的。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林则徐
标准答案:B
23. 1863年,()在设立“广方言馆”。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南京
标准答案:C
24.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对洋务运动的成效真正的检验是()战争。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标准答案:D
25.何善蒙副教授认为,()的签订,标志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说明中体西用在中国行不通。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标准答案:C |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
1. 1840年左右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威胁是社会发展态势发生变化。
标准答案:true
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殖民运动其实就意味着资本的扩张和市场的扩大。
标准答案:true
3.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五四运动之后,科学与民主观念日益深得人心,科学主义日益盛行。
标准答案:true
4. 20世纪20年代初,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代表了传统和现代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非常纠结的一种现状。
标准答案:true
5.何善蒙副教授认为,就科学与玄学之争的论战本身来说,是科学战胜了玄学。
标准答案:false
6.何善蒙副教授所讲,“百日维新”的失败意味着,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的变革来实现政治体制的西化之路是行不通的。
标准答案:true
7.中体西用是指“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标准答案:false
8.何善蒙副教授所讲,坚持文化传统的呼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出现。
标准答案:false
9.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中国是主动自觉进入现代化进程的。
标准答案:false
10.何善蒙副教授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北洋水师的装备非常落后。
标准答案:false
题3分,总计30.0分)
1.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将工业化生产发展到()这些国家实现生产方式的突破。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标准答案:ABC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产物是()。
A.珍尼纺纱机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电灯
标准答案:ABC
3.()符合何善蒙副教授的观点。
A.人可以离开文化的支撑
B.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C.人是文化的动物
D.人是文化的产物
标准答案:BCD
4.1840年以前,中国人认为()这些国家都是“蛮夷小国”。
A.英国
B.日本
C.朝鲜
D.美国
标准答案:ABCD
5.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强的()。
A.本位意识
B.主体意识
C.天然优越感
D.自我意识
标准答案:ABC
6.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导致需要更多的()。
A.人力
B.市场
C.资源
D.供应
标准答案:BC
7.1861年成立了()。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总理衙门
D.江南制造总局
标准答案:AC
8.()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A.倭仁
B.胡适
C.章太炎
D.梁启超
标准答案:ABCD
9.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恭亲王奕欣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光绪皇帝
标准答案:ABC
10.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带来了惨痛的结局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
B.甲午战争爆发
C.八国联军侵华
D.义和团运动
标准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