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例作 出分析。
• 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
并派生出表面性的特点。
• 2)他之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说水变多了,是因为 他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只是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 因为水看起来“长”了) ,而不能同时兼顾到两 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 。 (分析综合水平较低)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 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 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 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 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在娃娃家中,如果老师只给幼儿提供娃娃,那么他 们就会反复地抱着娃娃玩,当娃娃被拿走以后,游 戏也就结束了
幼儿对“过家家”等角色游戏很感兴趣,因为在这 类游戏中幼儿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扮演各种向往的 角色,实现现实中满足不了的愿望。当红红专注地为 布娃娃剪头发时,她感觉此时自己就是“妈妈”,这 种“长大”的感觉、成功的快感是幼儿非常看重的。
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 段,他们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红红 给娃娃剪头发正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同时思维又具有 近视性,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考 虑事物的后果。
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 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一)直观行动思维
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⑵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不能离开直观的事物;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离开了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⑶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 现最突出。 ⑷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 3)他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 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这就是因为他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幼儿思维的表面性常常使幼儿 “好心办坏事”
内容: 把大小不同的三座山摆放在桌子中央,四周各放一张 椅子;带着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使儿童可以从 不同角度观察这三个模型形状;散步以后,让儿童坐在 其中的一张椅子上,洋娃娃依次放在桌边其他椅子上; 问被试,“娃娃看到了什么?”然后向儿童出示从不同 的角度拍摄的“三座山”的照片,让儿童挑出娃娃所看 到的那张照片。
• 4、近视性 • 只考虑眼前的关系,不会思考事情的后果。
• 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 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 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今天,我看到红红拿着剪刀一缕缕地剪着布娃娃的 头发, 神情是那样专注。我惊讶地问道:“你在干什么呀?”她头 也不抬地回答我:“我在给娃娃剪头发。”她一边说,一边 继续剪。我眼睁睁地看着她又把两缕头发剪了下来,赶紧对 她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能太短了,我看不要再剪了 吧。”她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下,终于停下了手。
丹尼 - 七岁
3、 “爱就是在妈妈把最好的零食给我的时候。”
伊莱恩 -五岁
4、"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 仍然舔你的脸的时候。"
玛丽·安 - 四岁
5、“爱就是妈妈看到爸爸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 他很帅。"
克莉丝 - 七岁
情境分析
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 生气的说“去去去,都去”,这时幼儿一拥而去了。 教师很气愤的说“回来再给你们颜色看一看”,幼 儿回到教室后,高高兴兴地围着老师说:“老师看 什么颜色?在哪个地方”?
活动结束后,我问她:“你为什么要剪布娃娃的头发 呀?”她满不在乎地说:“她的头发太长了,我的头发长了, 妈妈就会给我剪的!”我马上告诉她:“人的头发剪了还能 再长,而布娃娃的头发剪了却不会长了,以后别剪了。”她 勉强点了点头走开了,看得出来,她有些不服气。
我的引导合适吗?如果是你,你怎么引导呢?
首先,学会理解幼儿。
(三)抽象逻辑思维
◈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和词,根据思维的本身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 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的思维形式。
◈ 严格说来,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早晨起来,看见地面上湿漉漉 的,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抽象逻辑思维 苹果、梨子、香蕉、菠萝 小猫、小狗、猴子、老虎
概念
2、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3、思维反映内容的变化
外部联系 当前事物
内在联系、本质 未来事物
抽象逻辑思维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最低水平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 进行的思维。
1、将孩子的兴趣从剪发转移到梳发,“那么 漂亮的头发剪掉多可惜啊,让我们给她梳个 漂亮的小辫子,好吗?”
2、引导孩子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我剪头 发?”“剪头发需要征得我同意吗?”“我的 头发剪了会长,娃娃的头发剪了还会长吗?”
3、开展后续活动, 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与真实生 活的区别,如“我与娃娃比头发”、“有趣的假 发”、“美丽的头发”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拓 展幼儿的认知。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 儿童的思维发生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 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 婴儿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 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感知水平的概括)
1、开始出现守恒的概念。 2、去自我中心化
水果 动物
抽象逻辑思维
• 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发展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1、幼儿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 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
• 他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比 如:“螃蟹为什么横着爬,人为什么直着走?”“天上的星 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小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
结果:相当一部分幼儿挑出的往往是与自己角度 所见的完全相同的照片。
皮亚杰-三山实验
• 1、固定性
• 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 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 。
• 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 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两人非要 原来那一个。
• 2、拟人性
•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 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 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 朋友。
父母做的对吗?
如果你是小明的父母,你要怎么做?
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不对,因为小明才3岁,正 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离不开 自身的动作,并且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因此小明的 行为是正常现象。
建议:
小明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一行为的合理性
遵循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并多提供小明活动 和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小明思维的发展。
• 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幼儿正在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奥秘和事 物间的因果关系。幼儿提问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幼儿进行 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表现。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 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表象水平的概括)
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 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 变的次要特征。(思维水平的概括)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思维工具的变化。 感知、动作 表象
• 给幼儿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让幼儿确 认它们是一样大小的。然后,老师把其中的一个 泥球变成长条。这时,幼儿就认为这两块橡皮泥 不一样多了。
• 平Biblioteka Baidu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一个矮而宽的杯子里 的水,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平平就认为水 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长”了。
• 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 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
• 如果老师又给他们提供了娃娃的衣服,还有小碗、 小勺和小杯等物品,那么他们就不仅会给娃娃穿衣 ,还给娃娃喂饭喂水。
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直观性)
• 幼儿正在画一条线,他说是虫子,可是所 画的线一弯曲,他就又说画的是香肠。
• 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 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 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兔子 狗 老奶奶
小白兔 小花狗
白头发
•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特点:
•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 具体形象性(表面性、绝对性) • 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泛灵论、经验性)
返回
• 1、表面性
•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 ,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 本质联系。
• 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 看到奶水从阿姨的乳房里流出来,他认真地问: “阿姨,那里面也有咖啡吗?”
• 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色彩。 • 泛灵论
• 3、经验性
• 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 幼儿把热水倒入鱼缸中,他说老师说了喝开
水不生病,小鱼也应该喝开水。 • 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
他问:“妈妈,你舔过她 ?”
明明的外婆叫他的舅舅“儿子”,明明说: “舅舅都长胡须了,怎么能是儿子呢?” 分析明明的话。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表面的,根据自己的 经验去判断,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不理解“ 长了胡子的叔叔”也是儿子。
• 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没有预先目的, 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 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 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 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 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直观行动思维特点: 1. 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 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3. 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为结果的预见性。
尝试错误
一个物体放在毯子上婴儿够不到的地方。 开始,他试图直接够取这个物体,几次尝试均未成功, 一个偶然的拉动毯子的动作使婴儿观察到毯子的运动 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行 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拽拉毯子,直到拿到物体。 动

该婴儿不仅通过实际的动作尝试解决了问题,而且多 少积累了一些经验。
尝试错误
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 他们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思维具有具体 性,表现在难以理解语言的寓意和转义,也难以 理解反话。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一定 要坚持正面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3、形象性
幼儿头脑中充满各种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 形象。
(二)具体形象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 联想进行的。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扮演角色 遵守规则 按照主题行动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 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 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 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 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 算出结果的。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返回
小朋友自己的爸爸是解放军,看到穿军装的人也叫 爸爸; 有了推动小汽车向前跑的经验之后,凡是看到带轮 子的东西(算盘)就叫车车,就要推着玩。
特点: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情境分析 小明是个3岁3个月的孩子,活泼可爱,父母很喜 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 前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 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 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 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常常为此而烦恼。
2、具体性
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们易掌握代表实 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家具 动物
桌子、椅子 小猫、小狗
一组专业人员向一群四到八岁的孩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爱是什么意思?”
1、“爱就是当你出去吃饭时,你把你自己的鸡腿给某个人, 而却并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克里希- 六岁
2、“爱就是当我妈妈给爸爸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 看看味道是不是还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