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节思维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目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目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精简了理论性知识,加强了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全书编写体例力求新颖,结构清晰,理论联系实践,既便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全书共分四个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

《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供学前教育_[作者和幼儿园教师参考。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章绪论【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操作指南】观察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的运用【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第二节生命的孕育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操作指南】一、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指标二、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方法【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部分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六章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三部分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八章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九章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尉伴关系和移情能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部分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第十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概述第二节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价值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游戏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和美术活动心理【操作指南】学习障碍——多动症儿童的测量与评估【实践活动】【思考练习】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 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 思维

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猫”。
2、通过语言获得概念(成人讲解、科学概念) (1)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2)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三、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 念的发展。
概念的结构
上级概念(内涵):反映事物的本 质特征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概念?
1、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 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 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
2. 利用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 概念。
结合游戏,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如从球框里拿出几个球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推理是人在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推导出新判断 的过程。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
讲卫生的小朋友不随地吐痰 小华比小贝高,小东比小贝矮
随地吐痰的小朋友不讲卫生 小华最高,小东最矮
2、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
(1)抽象概括性差
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浮在 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而只会 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
2、幼儿认识数的序列的发展
数序指的是每一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 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 4 岁:幼儿多数能按物点数 5 以内数量的物体, 但问起“ 4 个”和“ 5 个”哪个多时,相当多的幼儿 并不知道。
4 ~ 5 岁:幼儿大约有一半能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5 ~ 6 岁:幼儿一般都能顺利地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 小
这个父亲的做法如何?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想象是儿童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未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按照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划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形成方式和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表象儿童的想象要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基础,这些表象是儿童之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换言之,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加工原材料。

(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需要以记忆为基础。

想象的发展对记忆活动也有积极影响。

(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儿童的想象只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依然具有夸张、易混淆以及受情绪影响等特点,还不能达到思维的水平。

换言之,儿童的想象介于记忆和创造性思维之间。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引发情绪儿童的情绪往往是通过想象引发的。

(二)情绪影响想象想象能够引发情绪,而情绪和兴趣也会影响儿童的想象。

情绪不仅能够引起想象过程,还能够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能丰富学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等,是游戏活动的关键。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能够促进理解和记忆活动,引发情绪和兴趣,丰富游戏。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想象的发生离不开儿童表象和语言的发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大脑皮质的成熟。

另外,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想象发生的关键因素。

二、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中重演2.简单的相似联想3. 此阶段儿童的想象没有或很少有情节的组合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趋势:1. 想象从无意性发展到初步出现有意性2.想象从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想象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初步具有逻辑性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一)什么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言语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2、了解学前儿童内部言语、书面言语的发展3、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培养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在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培养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课时:3、4课时教学过程:回归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语音及词汇特点,导入新课(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1、语句的发展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一到一岁半)一词一句“拿”“走”双词句(两岁左右)主+谓“妈妈抱”;动宾“吃饭饭”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主谓“宝宝睡觉”;谓宾“是宝宝”;主谓宾“妈妈拿帽帽”复合句(两岁半开始)“糖掉地上,脏脏”;“不跟小明玩,他打人1岁以前:不能说出,但能听懂简单句,并用动作反应,之后加强。

2、句子的理解2—3岁:开始与成人交谈,喜欢听成人讲故事,读儿歌,学习生动歌谣。

4—5岁:已能和成人自由交谈,提问题并渴望解答,但对被动时态,双重否定还不能正确理解。

强调:(1)学前儿童在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型是,常常根据自己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则”去解释它们。

(2)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

名词—动词—名词(动作者—动作—承受者)例:“××被××碰了一下”“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先上车”(3)幼儿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的词义时,时常使用一些非语言(与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整个学前儿童期就是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的时期。

(详细介绍P58—P60,引导学生阅读并归纳总结)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幼儿期,在外部言语发展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内部言语才有可能产生。

在内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种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介乎出声的外部言语和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之间游戏言语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问题言语强调:幼儿的自言自语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功能上也具有过渡性。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地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地间接地、概括地反映.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地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地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地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地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已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地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地共同地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地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地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地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地一半认识应用到具体地、特殊地事物上去地过程.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地思维方式.判断:是肯定和否定某种东西地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性质地思维形式.推理:是从已知地判断(前提)推测判断(结论)地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地知识经验,提出新地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地思维成果地思维活动.二、填空1、言语地作用有言语地符号固着功能、言语地概括功能和言语地交流功能.2、掌握言语之后,儿童地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地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思维地特性包括: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地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6、思维地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7、思维地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8、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9、判断儿童思维发生地指标有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10、一岁半到两岁是儿童思维地发生期.思维地发生,意味着儿童地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但儿童最早地思维却不是依靠于语言,而是依靠动作来进行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1、一般都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地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地概括、形象水平地概括和抽象水平地概括,它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选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碰到一时不能解决地问题时,会说“让我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指:(D)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想象活动、知觉活动、记忆活动思维活动2、思维反映地是(C)A、事物地个别属性及事物与事物之间地相互联系B、事物地一般特性及事物与事物间地外部联系C、事物地一般特性及事物与事物间地规律性联系D、具有一定需要地主体地人和客观事物之间地联系3、“乌云遮月,有雨不到半夜”这一论断反映了思维地(A)A、间接性B、概括性C、灵活性D、独立性4、“液体是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可以流动地物体”这一论断反映了思维地(B)A、间接性B、概括性C、灵活性D、独立性5、我们在头脑中把槐树分解为根、茎、花、果实等来分别加以思考地过程是(A)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6、儿童运用学习过地原理来解答教师布置地作业或解决生活中地问题地思维过程是()、抽象、概括、具体化、综合、“青年人应该有朝气、爱学习、讲文明、有礼貌”;“我是青年人”;“我应该有朝气、爱学习、讲文明、有礼貌”.这一思维形式称为(C)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A、概念B、判断C、推理7、儿童市委地发生期是在(B)A、0到一岁B、一岁半到两岁C、三岁到四岁D、四岁到五岁8、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地是高楼,摆地是大桥”等,这种思维是()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9、老师提出"砖头有什么作用"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地过程,贮于(C)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10、人们凭借判断、推理和概念来进行地思维,叫(D)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四、简答1、为什么必须重视学前儿童言语地发展?答: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极为重要地意义.儿童地心理,主要是在和成人地交际过程中吸取人类经验耳发展起来地.言语产生之后,儿童就可以通过和成人地言语交际解那些自己直接经验之外地事物,心里反映这件成为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地综合.即使是刚刚掌握言语地幼小额头太,其心里反映地内容也远比他自己下一地直接经验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同时也深刻得多.更重要地是,掌握言语之后,儿童地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地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地得到改造.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合自己地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发展学前儿童地言语?学前儿童言语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地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地,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地关系早期语言地发展直接影响以后一生语言地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和活动地机会.(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地训练.(四)成人语言规范地榜样作用.、什么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地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地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地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地概念开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地思维过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前儿童思维活动地主要特点是什么?(一)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二)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地萌芽.(四)学前儿童对概念地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地制约.(五)学前儿童地判断能力随年龄地增长而发展.(六)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七)学前儿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地发展?(一)不断丰富学前儿童地感性知识.(二)帮助学前儿童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发展语言.(三)开展分类练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地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四)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前儿童多想、多问,激发求知欲,保护其好奇心. (五)开展各种游戏(智力游戏、教学游戏),培养学前儿童地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总结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直观行动思维(0-3岁) 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抽象逻辑思维 (6岁以后)
作业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答: 1.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2.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谢谢!
形象性:依靠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 形状等事物的生动形象。比如爷爷总是长 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 的才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白兔” 等。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明明的外婆叫他的舅舅“儿子”,明明笑个 不停,说:“舅舅都长胡须了,怎么能是儿子呢?” 明明说这句话,体现他依据什么来进行思维?
直观性: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感知 行动性: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具体动作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3岁以后儿童逐渐可以摆脱对动作的依 赖,而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这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进入了具体形象思维的 阶段。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具体形象思维: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 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具体性:依靠具体的事物或事物表象进行思维 让幼儿算一下2+3等于几,幼儿感到困难,但 如果问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幼儿就 会比较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明明的思维是依靠具体的、事物表面形象, 和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不理 解“长了胡子的舅舅”也是”儿子”。这就是典 型的具体形象思维。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学前心理学之第六章--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第六章--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四)创造性特点
图象语言更象凝结创造能力的一 条纽带。它可以使学习的游戏不 会结束,让发现一个接着一个, 不断延续。

第三节
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表征涉及的范围 (一)幼儿进行表征的技能,观察的灵 敏性和有意注意的质量。
(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三)幼儿的认知结构。

二、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环境互动策略 环境互策略是培养幼儿进行表征 的基本策略。 幼儿表征是图象和符号的语言, 而幼儿的图象是建立在与周围环 充分互动的基础之上。


(二)表征与回忆
有了表征,幼儿的回忆,主要靠 表象。


(三)表征与思维

表象不是原有感知形象的简单重 复,而是对感知过的东西加工和 概括的结果。
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 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 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 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 对象。

三、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 (一)内化作用: 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内部转化的 过程。


(二)注意强化策略
幼儿的观察不仅需要成人的指导, 而且还要强化幼儿有意注意,只 有当幼儿的注意的品质提高了, 才能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引起注 意,才能使幼儿在有意注意之中 发现问题,才能去探究,最后才 会有表现的愿望。


(三)鼓励支持策略
幼儿期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用 自己所理解的图象和符号进行对 事物认识的记录是稚嫩的,而且 是成人有时无法理解和读懂的。


(四)技能提高策略
要求幼儿对事物认识后的记忆、 想法和感受用图象和符号等非语 言进行表现,然后转化成语言进 行交流。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学前心理学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关于语言
• 人类的语言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 我们的老祖宗开始试着用语言来描述世界 的时候,最先说出了哪一个单词?
关于语言
古代对于语言产生的解释: 1、苏格拉底:词是神圣之物,能通神。 2、就连一些古代帝王也对人类语言的产生极感兴趣

现代四种比较主要的理论解释: 1、人类语言来自模仿。 2、 19世纪初出现的“叮当理论”。 3、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理论 。 4、语言产生于感情 。
④先出现名词,还有少许动词,再是形容词。
(1)单词句阶段(1~1.5岁)特点
• ①单音重叠.
• 【典型表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
• ②一词多义.
• 【典型表现】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 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
• ③以词代句.
• 【典型表现】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 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 子手里的食物.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五、言语的心理意义
(1)了解间接经验,扩大个体经验 (2)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 (3)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第一节 言语概述
六、言语的种类
儿童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 书面言语
对话 :情境性 独白 :连贯性、缺乏支持性
(识字——阅读——写作)
特点: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 思维密不可分。
一般3岁儿童的语音辨别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但对个别 相似音(如b、p,d、t)有时可能混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牛永远也不会把草吃光, 因为草会 不断的生长。
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之久?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感觉 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 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 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
间接性
(直接反映)
(间接反映)
◈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 就是指人的思维活动。
◈ 思维的发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六、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儿童的认识过程是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维的发生, 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不久, 在我国某研究单位和一些农民用发霉花生长期喂养鸡和猪等家畜, 也产生了上述结果。
1963年澳大利亚又有人用霉花生喂养大白鼠、鱼、雪貂等动物, 结果被喂养的动物也大都患癌症死了。
霉花生有毒
【例】从下面的事实中概括观点 (1)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 (2)作家杰克·伦敦在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条,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3)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三人的共同点: 一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都具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于是可以概括出以下结论: 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都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学前心理学》(第六章)

《学前心理学》(第六章)

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
2、习惯化: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对它注意时间的逐渐减少的现象,称为习惯化
3、重学记忆:儿童学习一种知识和技能后,经过一段记忆消逝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比前一次用的时间减少。

4、记忆发生的时间:习惯化不学而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记忆
5、“幼年健忘”“幼儿期遗忘”。

与幼儿大脑皮质的发育有关。

3岁前的儿童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第二节3岁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新生儿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
2、1-3个月开始发生长时记忆
3、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回忆(再现)的发展。

4、记忆的分类:有意记忆、无意记忆;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运动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
再现、再认
第三节3-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
1、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有意记忆逐步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西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单元6

西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单元6

单元6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知觉有什么区别?答题要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它是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认识过程。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思维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又有根本的区别。

1.感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是对信息的接受和识别,而思维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对信息的加工;2.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3.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反映范围很小,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虽是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它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2.试举例说明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各自的特点。

答题要点: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的工具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动作思维是借助于动作、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思维。

如电工师傅通过检查和修理电源、电线和开关等解决电路故障问题,儿童摆弄和操作物体的活动都需要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是利用个体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例如我们设计晚会的场景、考虑衣服的搭配等,完成这些任务都需要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以语言为工具进行的思维。

我们在解决高难度的理性问题时常要用到抽象思维,例如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气候会越来越不好,为什么到了冬天天气就会变冷等。

3.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答题要点: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综上所述,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在整个幼儿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了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4、(答案略)实践活动1.通过见习活动,观察一节大班幼儿的科学课,总结教师是如何启发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幼儿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绘画、搭积木、 各种造型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的形象 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想象的 特点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极具夸张,常与现实混淆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A.以无意 想象为主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不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的过程受情绪、兴趣的影响
三、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策略
案例导入
她在撒谎吗? 春季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孩子们谈 一谈假期见闻,菲菲说妈妈带自己去美国 的经历。老师跟妈妈提起,妈妈说没有去。 老师大感惊诧,难道菲菲在撒谎吗?如果 你是她的老师会怎么做呢?
第一节 想象概述
什么是想象?
想象的含义
想象的构成方式

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A.再造想象中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成分比 较小;
B.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案例】:
某美术学院举行考试,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 舟尽日横”,要求考生必须把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在画 上确切地表现出来。结果,三名考生分别画了如下三 幅画(见图5—2):
(2)创造想象 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
(4)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表象。
想象的构成方式:
1.粘合
4.典型化
2.夸张与强调
3.拟人化
想象的构成方式:
⒈黏合:
在头脑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 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起来,从而构成新 的形象的方式。
如美人鱼、飞马等
⒉夸张与强调
在头脑中,通过改变客观事 物的正常特点形成的新形象的 方式——突出某些特点、略去 另一些特点。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六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直观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学前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二、填空题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是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特点是表面性、具体性、形象性、绝对性、自我中心性、固定性。

3.直观行动思维的两个特征是_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4.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5.直观行动思维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三、选择题1.学前儿童容易掌握代表实际物品的概念,如“小汽车”“飞机”等,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交通工具”,这反映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_B_____特点A.表面性B.具体性C.形象性D.固定性2. 学前儿童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小鸡埋在沙土里,浇水。

这是学前儿童思维的 D 所致。

A.固定性B.片面性C.具体性D.经验性3.“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花白头发的”,反映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___B___特点。

A.固定性B.形象性C.具体性D.经验性4.“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它有时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

”反映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_D______特点A.固定性B.形象性C.具体性D.经验性5.学前儿童难以理解“反话”,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具有_A______特点A.固定性B.表面性C.具体性D.经验性6.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学前儿童往往一时转不过来,谁都要原来的那一个。

反映学前儿童思维___D____特点A.表面性B.具体性C.形象性D.固定性7.学前儿童开始萌发抽象思维能力的时期是___D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具体形象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 联想进行的。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扮演角色 遵守规则 按照主题行动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 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 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 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 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 算出结果的。
丹尼 - 七岁
3、 “爱就是在妈妈把最好的零食给我的时候。”
伊莱恩 -五岁
4、"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 仍然舔你的脸的时候。"
玛丽·安 - 四岁
5、“爱就是妈妈看到爸爸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 他很帅。"
克莉丝 - 七岁
情境分析
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 生气的说“去去去,都去”,这时幼儿一拥而去了。 教师很气愤的说“回来再给你们颜色看一看”,幼 儿回到教室后,高高兴兴地围着老师说:“老师看 什么颜色?在哪个地方”?
父母做的对吗?
如果你是小明的父母,你要怎么做?
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不对,因为小明才3岁,正 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离不开 自身的动作,并且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因此小明的 行为是正常现象。
建议:
小明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一行为的合理性
遵循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并多提供小明活动 和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小明思维的发展。
兔子 狗 老奶奶
小白兔 小花狗
白头发
•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特点:
•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 具体形象性(表面性、绝对性) • 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泛灵论、经验性)
返回
• 1、表面性
•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 ,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 本质联系。
• 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 看到奶水从阿姨的乳房里流出来,他认真地问: “阿姨,那里面也有咖啡吗?”
尝试错误
一个物体放在毯子上婴儿够不到的地方。 开始,他试图直接够取这个物体,几次尝试均未成功, 一个偶然的拉动毯子的动作使婴儿观察到毯子的运动 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行 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拽拉毯子,直到拿到物体。 动

该婴儿不仅通过实际的动作尝试解决了问题,而且多 少积累了一些经验。
尝试错误
• 3)他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 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这就是因为他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幼儿思维的表面性常常使幼儿 “好心办坏事”
内容: 把大小不同的三座山摆放在桌子中央,四周各放一张 椅子;带着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使儿童可以从 不同角度观察这三个模型形状;散步以后,让儿童坐在 其中的一张椅子上,洋娃娃依次放在桌边其他椅子上; 问被试,“娃娃看到了什么?”然后向儿童出示从不同 的角度拍摄的“三座山”的照片,让儿童挑出娃娃所看 到的那张照片。
• 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色彩。 • 泛灵论
• 3、经验性
• 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 幼儿把热水倒入鱼缸中,他说老师说了喝开
水不生病,小鱼也应该喝开水。 • 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
他问:“妈妈,你舔过她 ?”
明明的外婆叫他的舅舅“儿子”,明明说: “舅舅都长胡须了,怎么能是儿子呢?” 分析明明的话。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表面的,根据自己的 经验去判断,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不理解“ 长了胡子的叔叔”也是儿子。
• 如果老师又给他们提供了娃娃的衣服,还有小碗、 小勺和小杯等物品,那么他们就不仅会给娃娃穿衣 ,还给娃娃喂饭喂水。
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直观性)
• 幼儿正在画一条线,他说是虫子,可是所 画的线一弯曲,他就又说画的是香肠。
• 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 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 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 4、近视性 • 只考虑眼前的关系,不会思考事情的后果。
• 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 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 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今天,我看到红红拿着剪刀一缕缕地剪着布娃娃的 头发, 神情是那样专注。我惊讶地问道:“你在干什么呀?”她头 也不抬地回答我:“我在给娃娃剪头发。”她一边说,一边 继续剪。我眼睁睁地看着她又把两缕头发剪了下来,赶紧对 她说:“天冷了,娃娃的头发不能太短了,我看不要再剪了 吧。”她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下,终于停下了手。
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 他们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思维具有具体 性,表现在难以理解语言的寓意和转义,也难以 理解反话。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一定 要坚持正面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3、形象性
幼儿头脑中充满各种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 形象。
1、将孩子的兴趣从剪发转移到梳发,“那么 漂亮的头发剪掉多可惜啊,让我们给她梳个 漂亮的小辫子,好吗?”
2、引导孩子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我剪头 发?”“剪头发需要征得我同意吗?”“我的 头发剪了会长,娃娃的头发剪了还会长吗?”
3、开展后续活动, 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与真实生 活的区别,如“我与娃娃比头发”、“有趣的假 发”、“美丽的头发”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拓 展幼儿的认知。
2、具体性
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们易掌握代表实 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家具 动物
桌子、椅子 小猫、小狗
一组专业人员向一群四到八岁的孩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爱是什么意思?”
1、“爱就是当你出去吃饭时,你把你自己的鸡腿给某个人, 而却并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克里希- 六岁
2、“爱就是当我妈妈给爸爸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 看看味道是不是还可以。”
1、开始出现守恒的概念。 2、去自我中心化
水果 动物
抽象逻辑思维
• 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发展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1、幼儿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 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
• 他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比 如:“螃蟹为什么横着爬,人为什么直着走?”“天上的星 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小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 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 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 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 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在娃娃家中,如果老师只给幼儿提供娃娃,那么他 们就会反复地抱着娃娃玩,当娃娃被拿走以后,游 戏也就结束了
• 给幼儿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让幼儿确 认它们是一样大小的。然后,老师把其中的一个 泥球变成长条。这时,幼儿就认为这两块橡皮泥 不一样多了。
• 平平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一个矮而宽的杯子里 的水,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平平就认为水 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长”了。
• 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 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
• 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没有预先目的, 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 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
•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 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 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 作,预见动作的效果。
直观行动思维特点: 1. 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 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3. 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为结果的预见性。
(三)抽象逻辑思维
◈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和词,根据思维的本身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 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的思维形式。
◈ 严格说来,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早晨起来,看见地面上湿漉漉 的,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三)抽象逻辑思维 苹果、梨子、香蕉、菠萝 小猫、小狗、猴子、老虎
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
返回
小朋友自己的爸爸是解放军,看到穿军装的人也叫 爸爸; 有了推动小汽车向前跑的经验之后,凡是看到带轮 子的东西(算盘)就叫车车,就要推着玩。
特点: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情境分析 小明是个3岁3个月的孩子,活泼可爱,父母很喜 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 前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 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 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 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常常为此而烦恼。
幼儿对“过家家”等角色游戏很感兴趣,因为在这 类游戏中幼儿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扮演各种向往的 角色,实现现实中满足不了的愿望。当红红专注地为 布娃娃剪头发时,她感觉此时自己就是“妈妈”,这 种“长大”的感觉、成功的快感是幼儿非常看重的。
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 段,他们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红红 给娃娃剪头发正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同时思维又具有 近视性,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考 虑事物的后果。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 儿童的思维发生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 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 婴儿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 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感知水平的概括)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 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表象水平的概括)
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 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 变的次要特征。(思维水平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