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八章水稻害虫钻虫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第八章水稻害虫∮12钻虫
2、栽培技术 3、品种
旱育秧,加重了1代的为害。 杂交稻:插花种植>连片种植。
杂交稻>常规稻; 糯稻、粳稻>籼稻。
4、地理位置
2019/2/21
杂草多的丘陵山区>平原。
第八章 水稻害虫 24
(四)防治 1、农业防治
(1)冬季铲除杂草寄主,压低越冬基数。
发生期在产卵高峰后及时清除田埂杂草,或在幼虫 孵化高峰后1-3d用药狠治一遍,以防幼虫转移到稻 用为害。
转株:食料不足; 天气干燥缺水、稻株生长受阻。 如单季糯稻、粳稻茎杆粗壮,食料丰富,被 害株内常有成长幼虫 7~8头,也不甚分散转移 为害。
6、蛹
越冬代:越冬幼虫在稻桩、稻草、夏熟作物 的茎秆化蛹。 其它代:幼虫老熟后,在茎秆内(茎杆粗) 或叶鞘内侧(茎杆细)化蛹。 化蛹的部位:近水面。可进行深水灭蛹。
2019/2/21 第八章 水稻害虫 11
4、卵
(1)、卵块
一层,呈鱼鳞状排列,长椭圆形,表面无绒 毛,上盖有透明胶质。
(2)、卵量
每♀产2-3块,40-60粒/块。
5、幼虫
龄期:多数6龄,少数7龄。 侵入:蚁螟→聚集在叶鞘内侧为害→2龄以后 →分散→入侵茎杆。
2019/2/21 第八章 水稻害虫 12
第八章 水稻害虫 6
二、二化螟
(一)为害
1、为害状
枯鞘 分蘖期——枯心 孕穗至抽穗期——枯孕穗和白穗 还能形成虫伤株。
2、寄主
国内寄主除水稻外,还有茭白、野茭白、玉米、甘蔗、 稗草、芦苇等禾本科植物,早春越冬幼虫还能为害麦 苗、蚕豆、油菜、绿肥等。贵州省长顺县报道为害生 姜严重。
第八章 水稻害虫 17
水稻害虫
掌握上一代若虫盛期。
防治指标
双季早稻10~15头/丛,晚稻15~20 头/丛,单季中稻孕穗期10~15头/丛, 乳熟期15~20头/丛,黄熟期25~30头/ 丛,杂交稻15~20头/丛;
白背飞虱:常规稻10头/丛,杂交稻 15 ~ 20头/丛;
混合种群防治主害代的前一代:常 规稻0.3~1头/丛,杂交稻 1~2头/丛
1.6.4 药剂防治: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用 药防治枯心苗:采用喷雾,撒毒土,稻田保 持7cm水层。防止白穗:喷雾,或泼浇。 ● 5%锐劲特悬浮剂,450-600ml/hm2。 (按每亩15kg半干半湿细土) ● 5%杀虫双颗粒剂:15-18.75kg/hm2, 拌润土撒施。 ●50%杀螟松乳油:1:1000X喷雾。 ● 12%敌杀星乳油:750ml//hm2,兑水 900kg//hm2喷雾。
2. 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2.1 种类及分布 ● 不同地区飞虱的主要种类不同
长江中下游及华南稻区:以褐飞虱为主, 的背飞虱,灰飞虱次之。
北方稻区:以灰飞虱,白背飞虱为主,褐 飞虱很少
● 不同稻作上飞虱的主要种类不同
早稻以灰、白背飞虱为主;
一季晚及中稻以白背及褐飞虱重;
双晚稻以褐飞虱最严重。
1.6.2 物理防治:黑光灯诱蛾,1盏/50亩。 1.6.3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合理用药,与采摘卵块相结 合,将卵块放在寄生蜂保护器内。 ●微生物农药防治:杀螟杆菌(每500克菌 粉含2600亿孢子)防治三化螟,每公顷用工业 产品4.2-7.5kg。 ●性诱剂防治:将初羽化雌蛾5头左右,放 在网笼内,网笼放在水盆架上。
2.5 发生与环境关系
2.5.1 气候条件:喜中温高湿。生 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 ~30 ℃, 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在长江中下游, 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 会大发生。
水稻害虫
卵块田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田间有枯心团或白穗群。 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幼虫后大多蛀食到稻茎基部 10cm以下作薄茧化蛹。化蛹时头部一般向上,少数向下。
冬季温暖干燥利于螟虫越冬,而冬季低温对三化螟越冬
幼虫的存活有一定的影响。如,1月份低温达-4 oC到-20 oC
的条件下,持续2~3d,三化螟越冬幼虫死亡率达95%。 越冬场所过于干燥,对螟虫不利,不仅会推迟化蛹,而 且有致死作用。
早春气温对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影响较大。若春季温暖
干燥,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会提早,发生量增多;反之,春 季低温多雨,越冬螟虫化蛹和羽化延迟,发生量减少。 二化螟每年发生比三化螟早,但大螟发生最早。 温暖多湿利于三化螟卵孵化和侵入。夏季高温( 30 ℃以 上)干旱对二化螟幼虫发育不利。
二化螟生活史和习性
幼虫老熟后在茎秆内或叶鞘内侧化蛹,越冬幼虫在稻 桩、稻草和夏熟作物的茎杆中化蛹。在稻天田内化蛹的部
位 ,常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升降。蛹期生理转化旺盛,耗氧
量大,灌水淹浸会引起蛹大量死亡。 在25~30℃恒温条件下, 各虫态历期:卵期为5.8~ 9.1d,幼虫为30.5~44.4d,蛹为5.8~9.1d。
手段:灯测(三化螟和二化螟均有趋光性)发蛾高峰期。
2、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①查苗情、虫情,定防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田。
②查卵孵化进度,定防治日期。 3、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 ①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 ②查破口露穗情况,定用药日期。
水稻螟虫防治技术 水稻螟虫的防治,应根据螟虫的发生规律和水稻栽培 制度及生长情况,采用防、避、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 防治则采取挑治轻害代,普治重治重害代。 1、消灭越冬虫源 清除稻桩
水稻害虫
第一章水稻类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害虫有300多种,其中危害较重的常见种类有40多种。
常见水稻害虫主要有四类:1.钻蛀类:钻蛀水稻的茎杆,如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褐边螟、台湾稻螟。
2.刺吸类:刺吸水稻的叶片,如稻飞虱类,叶蝉类,蓟马类,稻蝽类。
3.食根类:取食水稻的根系,如稻根叶甲,稻水象甲、稻摇蚊、稻水蝇蛆。
4.食叶类:取食水稻的叶片。
如稻纵卷叶螟,弄蝶类,眼蝶类,象鼻虫,负泥虫,粘虫类,蝗虫类、潜蝇等。
本章学习要求熟悉:水稻作物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生活史和习性。
掌握:水稻作物重要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防治方法和具体措施。
一、钻蛀类害虫这是一类以幼虫钻入稻叶鞘和茎杆中取食的害虫。
三化螟(一)分布与危害三化螟又名蛀心虫、钻心虫、蛀杆虫。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向北分布到烟台。
食性专一。
仅危害水稻,偶食野生稻。
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茎。
形成“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半白穗”和“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严重时颗粒无收。
(二)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12mm ,雄蛾体长9mm 。
2.卵:雌蛾产卵块,椭圆形,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卵相叠。
3.幼虫:共5龄。
初孵幼虫又叫“蚁螟”。
4.老熟幼虫:头褐色。
胸腹部黄绿色或淡黄色。
5.蛹:体长12-13mm,长圆筒形,初乳白色,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有银色光泽,外包白色薄茧。
(三)生活史和习性一年可发生2-7代。
在热带可终年繁殖。
在温带不能终年繁殖,冬季需越冬,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
成虫昼伏夜出,雌蛾白天常静伏在蹈株中上部,雄蛾多隐蔽潜伏于蹈丛基部。
飞翔力强,累计可飞翔30km,因此需注意联防。
成虫趋光性强,雌蛾交配后趋光性较强。
雄雌蛾交配多在羽化后1-3天。
成虫产卵具趋嫩性和趋绿产卵习性,因此,生长茂密,面积大的稻田着卵多。
初孵幼虫先咬破卵块上胶质和绒毛或咬破卵块底部叶片穿孔而出,到附近稻株上钻蛀,,蛀入茎杆需40-50分种,此段暴露时间是用触杀剂防治蚁螟的大好时机。
水稻害虫有哪些?水稻害虫用什么药?
水稻害虫有哪些?水稻害虫用什么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和经济价值。
不过,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害虫的侵咬,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效益。
那么,水稻害虫有哪些?该用什么药?现将常见的水稻害虫的用药选择介绍如下。
一、稻飞虱稻飞虱又称稻虱、蠓虫子等,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
稻飞虱种类很多,但在北方稻区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
用药选择:目前采用的药剂有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25~3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该药剂防治稻飞虱有特效,而且对天敌安全,但见效慢,用药3~5天后若虫才大量死亡,因此应在低龄若虫始盛期用药,如田间成虫量大,可与叶蝉散等混用;也可用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亩200~250克,或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50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每亩100~15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施,也可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每亩0.5~1克,兑水15~30公斤喷雾。
也可在田水放干时,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0~20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苞叶虫、白叶虫等,是我国稻区常发性的主要水稻害虫,一般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导致绝产。
用药选择: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阿维氟铃脲复配,2.8%阿维+3%氟铃脲(金标)施药时间以早晨、傍晚为好,阴天全天均可,如细雨天用药应提高农药浓度。
注意安全用药,防止人、畜中毒。
三、二化螟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截虫、白穗虫等,在我国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用药选择:常用药剂有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或50%甲胺磷乳油150克,或5%锐劲特胶悬剂3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以上药剂均加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用90%敌百虫晶体150克,拌不干不湿的细土15公斤撒施。
四、中华稻蝗中华稻蝗俗称油蚂蚱。
水稻害虫
为害症状
水稻螟虫皆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中取食。
致使苗期、分蘖期呈现枯心苗;孕穗期成为
死穗苞;抽穗期出现白穗;黄熟期成为虫伤 株。二化螟、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 枯鞘。 水稻受螟虫为害后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以分 蘖临界期到最高分蘖期补偿能力强;分蘖期 以后则无补偿作用。
三 化 螟 造 成 的 枯 心 苗
发生特点
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 第一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为害春稻和禾 本科杂草,发生数量少;第二代幼虫7月中、下旬 盛发,第三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盛发,第四代幼 虫于9月中、下旬发生。以第二、三代发生量最大, 为害最严重。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本地不能越冬。 若7~8月份山东稻区多雨、高湿,温度适宜,有利 于2~3代发生为害,如高温干旱,虫害发生轻。 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叶片嫩绿,稻株徒长,株间 郁蔽,稻纵卷叶螟发生尤为严重。
卵块多呈长椭圆形,由数粒至数百粒卵组成,排列呈鱼鳞状。 幼虫有5~8龄,一般为6龄。体上有暗褐色纵线5条,即背线、 亚背线、气门线,腹足趾钩为异序全环,内侧钩长,3序, 外侧钩短,单序。 蛹长11~17毫米,圆筒形,初为淡黄色,腹部背面可见5条
纵绒,后变为棕褐色,纵线渐渐不明显。
成虫体黄褐色,前翅略呈长方形,前翅中央有一黑斑,其下 还有三个不明显的小黑斑;前翅外缘有7个黑点 。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育抗虫良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钾 肥合理使用,浅水勤灌,适时烤田,防止长期深水, 促进稻株生长,达到抑虫增产的目的。 2、保护天敌:稻飞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如黑肩绿 盲蝽、蜘蛛类等,通过保护利用天敌,对控制害虫 为害有重要作用。如推广稻田放鸭食虫,对防治稻 飞虱有显著效果。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方案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
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
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
水稻害虫
40%毒死蜱乳油、 杀虫双 18% 水剂 阿维·毒死蜱 (阿维菌素 0.2%、毒死蜱 14.8% )乳油 唑磷·乙酰甲 (三唑磷 18%、乙酰甲胺磷 12% )乳油
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尚未发现二化螟为害外,南北稻区都有分布。 主要发生于华东和华中地区,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省份上升 为稻螟的优势种。 2. 为害: (1)寄主范围:二化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有水稻、小麦、玉米、高 粱、茭白、甘蔗、粟、慈菇、蚕豆、油茶、稗、游草及芦苇等。 (2)为害特点:以幼虫钻蛀稻株为害,取食叶鞘、穗苞、稻茎内壁组 织等。 水稻不同生育期造成不同的被害状,叶鞘被害造成“枯鞘” ;秧苗 期和分蘖期受害造成“枯心”;孕穗期受害形成“枯孕穗”;抽穗 期受害形成“白穗”;黄熟期受害形成“虫伤株”。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气候条件: 二化螟不耐热,22~23℃以下最适生长发育;越冬幼虫耐低温能力甚强; 初孵幼虫遇暴雨死亡率大。
2. 耕作栽培制度: 双季连作稻区:生育期整齐,盛孵期和易侵入生育期吻合程度短暂 单、双季稻混栽区:早、中、晚稻混栽
3. 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因能诱引螟蛾产卵,为害加重。
到叶尖处吐丝卷叶,在里面取食。随着虫龄的增长,叶苞增大,白天躲 在苞内取食,晚上出来或转移到新叶上另结新苞为害。
(5)化蛹习性:老熟幼虫少数留在原苞内化蛹,多数爬到稻丛下部稻叶上、 稻茎之间或叶鞘内化蛹。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气候 稻纵卷叶螟喜温暖、高湿,温度22~28℃,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于 其发生。
稻绿蝽、稻缘蝽)、稻蝗、粘虫
有的害虫常年发生,为害严重:二化螟、三化螟、 大螟、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 黑尾叶蝉、稻蓟马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水稻螟虫的幼虫能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花和稻茎内壁,形成多种为害状,其中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是枯心和白穗。
“枯心”是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圆秆拔节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稻心而造成;“白穗”是在水稻抽穗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穗轴而造成。
为害水稻的螟虫有四种: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大螟,广东发生最多、最严重的是三化螟。
虽然它们都造成枯心和白穗,但各种害虫的为害症状还是有区别的。
三化螟:俗称“白翼仔”。
幼虫取食时有两个与其他稻螟不同的特点:一是仅取食叶鞘幼嫩而白色的组织,或穗苞内的花粉和柱头,或茎杆内壁,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的部分,二是蚁螟蛀入后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颇整齐,被称为“断环”,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
断环形成后,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
二化螟的幼虫侵蛀水稻的能力要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侵蛀为害。
在本田期,蚁螟孵化后首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1个叶鞘内有虫几头到百余头,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幼虫2龄以后才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
台湾稻螟的初孵幼虫亦喜欢群集为害叶鞘组织,其后才钻到心叶或拔节后的茎秆内,在茎秆取食内壁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稻螟幼虫,特别是高龄幼虫的食量大,被害处组织损伤很厉害,被害株穿孔很多,且穿孔处往往排出大量黄白色虫粪和被害组织的混合物,有强烈的臭味。
大螟属夜蛾科,其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
其最大的特点是幼虫蛀食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
大螟在田间为害的特点是靠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稻田中央虫口密度小。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主要有4种。
属螟蛾科的有3种:三化螟、台湾稻螟和二化螟。
属夜蛾科的有大螟。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关于成虫: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
水稻害虫PPT
• 成虫多在晚间羽化,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对黑光灯 更为敏感。灯下诱得雌蛾较雄蛾多,且多为未产过卵 的雌蛾。 • • 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交尾,产卵前期1-2天,每雌蛾产 卵2~3块,每块含卵30-90粒不等。雌蛾产卵的选择 性与株高、剑叶长宽、茎秆直径、叶色浓绿成正相关。 产卵量以处于分蘖期和孕穗期的最多,在杂交稻上产 卵比常规稻多。秧苗至分蘖期多数产在第1~3叶片正 面离叶尖3~6厘米处;分蘖后期至抽穗期,绝大多数 卵产在离水面7~10厘米的第2叶鞘上。
• 蚁螟多在上午孵化,孵出后吐丝下垂或沿稻叶向下爬 行,从心叶、叶鞘缝隙或叶鞘外蛀孔侵入,先群集在 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秧苗小时,则小股分散为害, 受害叶鞘2~3天后变色,7~10天后枯黄,此时称为 枯鞘期。 • 叶鞘枯死后,叶片亦随之枯萎,发生倒叶,飘浮在水 面上。枯鞘是二化螟为害的最初症状,这时幼虫尚未 侵入稻茎,是查枯鞘和防治的有利时机。 • 幼虫发育至2龄后,开始蛀食稻茎,再形成枯心、枯孕 穗、白穗和虫伤株。 • 幼虫侵入率与水稻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如三化 螟明显。如圆秆拔节期和穗期对三化螟来说是安全期, 但二化螟的侵入率则较高,原因是二化螟幼虫蛀茎时 虫龄已大,蛀茎的能力较强。剥开二化螟的被害株, 往往可以发现一株内有几头成长的幼虫。如食料不足, 则分散转株为害,形成虫伤株。在天气干燥缺水,稻 株生长受阻时,幼虫转移频繁,为害加重。
为害:水稻形成枯鞘、枯心、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 等征状。 •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在江淮稻区,以种植杂交中 稻为主的稻麦两熟区,二化螟已上升为稻螟中的优势种群。
习性:
国内1年发生1~5代。与地区,海拔,栽培制度水 稻品种类型有关,浙江北部2-3代,南部3-4代。 以4-6龄幼虫越冬,越冬场所: 稻桩和稻草中为主, 也可以在茭白遗株、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 在稻桩和稻草中的越冬比例,与割稻高低、栽培品种和 秋季雨水多少有关。秋雨多,幼虫向根部迁移慢,稻草 中越冬的虫数就多。 未成熟的越冬幼虫,春季还能从稻桩中爬出,蛀入麦 类作物、蚕豆和油菜的茎秆中为害。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 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 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
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 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
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 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 (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水稻害虫种类
水稻害虫种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不同,水稻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害。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稻害虫种类。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3毫米左右,身体呈深绿色。
稻飞虱靠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生,不仅会造成水稻叶片黄化、弯曲,还会分泌一种黏液,使叶片上产生一层粘蜜,进而滋生黑粉菌,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凋落。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另一种常见的害虫。
它的幼虫体长约1.5厘米左右,身体呈淡黄色。
稻纵卷叶螟的幼虫主要以吃食水稻叶片为生,它们会将叶片卷曲成管状,以躲避天敌的攻击。
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水稻叶片的干燥、黄化和凋落,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稻螟稻螟是水稻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体长约2厘米左右,身体呈灰褐色。
稻螟的幼虫主要以水稻的茎、叶和穗为食,它们会将水稻的茎和叶片啃食成筛子状,进而导致水稻的凋萎和死亡。
稻螟的成虫也会吸食水稻的汁液,使水稻的茎和叶片出现伤口,容易感染病菌。
四、稻草虫稻草虫是水稻上比较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体长约1.5厘米左右,身体呈黄棕色。
稻草虫的幼虫主要以吃食水稻的叶片为生,它们会将叶片啃食成筛子状,使叶片出现大片的白化和干枯。
稻草虫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水稻的早期生长阶段,严重时会导致水稻的减产甚至死亡。
五、稻蝗稻蝗是水稻上比较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体长约2.5厘米左右,身体呈灰褐色。
稻蝗的幼虫主要以吃食水稻的叶片和穗为生,它们会将水稻的叶片和穗啃食成筛子状,严重时会导致水稻的凋萎和死亡。
稻蝗的危害通常发生在稻田周围的草地上,它们会从草地上迁移到水稻田中。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水稻害虫种类。
为了防治这些害虫,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合理施肥、清理田间杂草、定期喷洒农药等。
同时,农民还可以根据害虫的发生季节和寄主植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以保护水稻的生长和丰收。
水稻害虫资料
水稻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的 三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期:移栽至返青期防治 ;5月下旬—6月上中旬, 以防治水稻螟虫(主要是二化螟)第一代为核心 •第二个关键时期:分蘖末期至园秆期防治 (即在水稻晒田 回水后);6月下旬—7月上旬,以防治稻纵卷叶螟为主,兼 治稻苞虫、三化螟第二代,亩用宝剑30-40对水30公斤均匀 喷雾。 •第三个关键期:孕穗至灌浆期防治 ;7月下旬—8月上旬, 此期需要重点防治的病虫害有:三化螟第三代,二化螟第二 代,稻纵卷叶螟等。亩用宝剑30-4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 雾。若要预防稻飞虱,还可加入噻嗪酮或与吡虫啉。 •视虫害发生情况控制药量,建议每亩不低于两桶水
稻苞虫
• 稻苞虫,早期危害造成白穗减产,晚期危害大量吞噬绿叶, 造成绿叶面积锐减,稻谷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低,严重减 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稻苞虫危害,导致稻粒黑分病剧增, 收获的稻谷中带病谷粒多,加工时黑粉不易去除,直接影 响稻米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 抽穗前为害,使稻穗卷曲,无法抽出,或被曲折,不能钻入稻茎蛀食为害,在水稻分蘖时出现枯心苗,
孕穗期、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或“白穗”。 • 2、以幼虫在晚造的稻茬(禾头)内越冬 。秧田期卵多产
在叶片正面近叶尖处,本田期多产在叶片背面中上部,每 头雌蛾产卵2-3块。孵化后蚁螟就在卵块附近的植株上蛀 茎为害,造成“枯心团”或“白穗团”。 • 3、第一代幼虫为害早稻的分蘖期,造成枯心苗、枯心团; 第二代幼虫为害早稻的穗期,造成白穗;第三代幼虫为害 晚稻的分蘖期,造成枯心苗;第四代幼虫为害迟熟晚稻的 穗期,造成白穗。
还要低。 用了更放心!
三、高效、广谱、专业: 单剂互补,延缓抗性,可杀死所有果蔬上的鳞翅目害虫,兼治果蔬上的螨
水稻害虫发生的原因分析
⾍害发⽣原因和防治⽔稻⾍害发⽣原因和防治⽔稻张贺平2010.9前⾔⽔稻⼀⽣多灾多难,从种⼦开始就饱受病⾍害威胁,直到收获没有⼀刻不受病⾍草害影响。
例如:1、⽔稻种⼦储藏期间容易出现霉变,以及稻曲病在 低温潮湿时容易显现霉状物;2、秧苗期容易出现死秧、烂秧等⽣理性病害及恶苗 病;3、⽔稻⽣长前期容易受稻瘟病、⼆化螟、⽩背飞虱 的危害;4、⽔稻⽣长后期容易受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 螟、灰飞虱的危害;5、⽔稻穗期⼜受到稻曲病、褐飞虱的危害。
近年来⽔稻害⾍猖獗发⽣,本⽂拟从发⽣原因⽅⾯来讲授⽔稻“三⾍”发⽣情况及防治要点,由于公司⽬前没有杀菌剂,暂时不讲授“两病”。
各地“三⾍两病”的概念是不同的。
第⼀部分第⼀部分 ⽔稻⼆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Walker ))卵蛹幼⾍⼆化螟的形态及各个世态(完全变态)成⾍�⼆化螟是我⼆化螟是我国长江流域国长江流域国长江流域⽔稻上重要的钻蛀性害⾍⽔稻上重要的钻蛀性害⾍⽔稻上重要的钻蛀性害⾍。
常年第⼀代均能对早稻分蘖期的⽲苗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常年第⼀代均能对早稻分蘖期的⽲苗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已成为双季稻作双季稻作双季稻作早稻分蘖期的头号害⾍早稻分蘖期的头号害⾍早稻分蘖期的头号害⾍。
特别是第三代幼⾍在部分迟栽单晚⽥和双季稻⽥暴发成灾特别是第三代幼⾍在部分迟栽单晚⽥和双季稻⽥暴发成灾。
如20022002年南昌县年南昌县年南昌县蒋巷镇蒋巷镇蒋巷镇晚稻⼆化螟防治不好的⽥块,亩⾍晚稻⼆化螟防治不好的⽥块,亩⾍量超过量超过202020万头,受害株率万头,受害株率万头,受害株率100%100%100%,损失率达,损失率达,损失率达80%80%80%,并出现成,并出现成⽚缺收⽚缺收和绝收⽥块和绝收⽥块和绝收⽥块。
特别提及的是,第三代⼆化螟主要以⾍伤株造成严重为特别提及的是,第三代⼆化螟主要以⾍伤株造成严重为害,导致⽔稻后期⼤⾯积倒伏。
�⼆化螟危害状:�⽔稻分蘖期受害⽔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苗和枯鞘出现枯⼼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伤株出现半枯穗和⾍伤株,,秕粒增多秕粒增多。
水稻钻心虫用什么
水稻钻心虫用什么
水稻钻心虫可以用爱福丁、多来宝和菊马等药剂,要定期给水稻喷药进行抑制。
水稻受钻心虫的侵害,也可以在稻田里放置钻心虫的天敌,例如黑卵蜂或赤眼蜂等等。
水稻钻心虫在幼年期,可以给水稻喷洒灭杀毙、甲维盐虫酰肼和甲维盐等药剂。
水稻钻心虫用爱福丁
水稻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受到钻心虫的侵害,后期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水稻受钻心虫的侵害后,可以给其喷洒爱福丁、多来宝、菊马、氰戊菊酯和幼脲等药剂。
药剂要需定期喷洒,一般4~6天可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即可。
水稻钻心虫也叫作二化螟和三化螟,会钻进水稻的茎秆中,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想要除掉水稻钻心虫,也可以在稻田中放置钻心虫的天敌。
养护期间,在稻田里放一些黑卵蜂或赤眼蜂等虫类,能够除去部分钻心虫,再配合药剂进行除虫。
水稻在生长期间,尽量在幼虫孵化期进行除虫,能够减轻水稻所受的伤害。
在幼虫期间,可以给灭杀毙、甲维盐虫酰肼和甲维盐等药剂。
药剂要根据说明,进行合理的稀释,仔细的喷洒在水稻的茎秆、叶片和周围的土地上。
在喷药期间要注意,药剂浓度过高会使水稻得药害,不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
给水稻喷药期间,药剂要定期使用,若是中途停用,会降低药效。
水稻在恢复后,后期养护需要定期给其喷洒杀菌药剂,可以避免水稻受病虫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分布
▪ 三化螟
▪ 国外: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日本南部。
▪ 国内: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的重要害虫,特别是沿海、
沿江地区。北界为山东烟台附近(38ºN)。
▪ 在20世纪50-60年代曾经是我国影响水稻生产的最大 害虫,但自70年代迁飞性害虫种群发展后,为害逐 年下降为次要地位,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在苏 南稻区种群几乎绝迹。80年代中期以后,在长江中、 下游地区又有回升,为害程度日趋严重,又成为水稻 生产上发生量较大的钻蛀性害虫,但日前田间很难找 到。
▪ 大螟
▪ 国外:分布于东南亚产稻国家。 ▪ 国内:分布北限为陕西周至、河南信阳、安徽合肥、江苏淮
安(34ºN一线)。
▪ 50-60年代,仅在稻田边零星发生,随着水稻栽培制度的变 化,特别是双季稻区推广杂交稻以后,发生数量上升,90年 代中、后期种群上升较快,为害加重,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 之一。
二、二化螟
▪ 二化螟
▪ 国外:分布于亚洲温带和亚热带稻区(朝鲜、韩国、日本、 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 等)。
▪ 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克山县),南抵海南省,东自台湾, 西至陕西、甘肃东部和四川、云南等省。
▪ 解放初期,曾经是我国广大稻区发生严重的稻虫,后由于水 稻改制和品种类型的变化,曾出现几度起伏,但自70年代中 期之后,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在江淮稻区,以种植杂 交中稻为主的稻麦两熟区,二化螟已上升为稻螟中的优势种 群。目前,有些地区重,有些地区轻。
▪ 化蛹、羽化的时间顺序:茭白→稻桩→夏熟 作物→稻草、田埂杂草。
▪ 各越冬场所的羽化期依次相隔10-20d,所以 越冬代蛾发生期常持续2个月左右,其间常出 现2个以上的蛾峰。——如江苏太湖稻区。
▪ 3、成虫
▪ (1)、产卵习性
▪ 稻株——雌蛾喜在叶色浓绿及粗壮高大的稻株 上产卵。
▪ 品种——在杂交稻上产卵比常规稻多。 ▪ 生育期——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着卵最多。
水稻栽培制度和品种类型密切相关。
▪ 江苏太湖稻区:越冬代始蛾——4/中、下;
▪
盛发——5月,常有多次高峰;
▪
第1代蚁螟盛孵——5/下~6/下;
▪
第1代蛾盛期——7/中、下;
▪
第2代蚁螟盛期——7/下~8/上,
▪
第2代蛾盛发——8/底~9/中。
▪ 2、越冬
▪ (1)龄期
▪ 4-6龄幼虫越冬。
▪ (2)场所
▪ 3、水稻品种
▪ 受害程度——
▪ 籼稻>粳稻;
▪ 有芒稻>无芒稻;
▪ 叶片长而宽、高秆、分蘖多的品种>叶片 狭而短、矮秆、分蘖中等的品种;
▪ 茎秆表面光滑,茎粗而组织疏松的品种> 较茎秆坚硬、维管束排列密集、茎腔直径 小的品种;
▪ 杂交稻>常规稻;
▪ 水稻体内淀粉含量高,米粒带香味的稻种 >其它;
▪ 稻株细胞中含草酸、苯甲酸和水杨酸等物 质多的品种,则具有抗螟性。
▪ 4、栽培管理
▪ 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旺盛,能诱集二化螟多产卵,还 能使虫体增重,提高繁殖势能,使为害加重;
▪ 浅水勤灌,稻苗生长健壮,幼虫转株为害少,相应能 减轻为害程度,如果田间脱水干裂,可促使幼虫转株 为害,从而加重为害程度。
▪ 稻桩和稻草、茭白遗株、三棱草及杂草、稻田机耕路和渠边 的白杨、槐树、柳树、法国梧桐、楝树等五种树上发现在干 皮下或腐烂处以及剌蛾残壳内并有薄茧护身的二化螟。
▪ (3)特点
▪ 越冬幼虫抗逆性强,冬季耐低温,春季耐雨 湿,迁移能力强,冬耕春灌对其影响较小。
▪ 未成熟的越冬幼虫,春季还能从稻桩中爬出, 蛀入。越冬虫龄不一,越冬场所小气候环境 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的时间很不整齐。
▪ 5、幼虫
▪ 龄期:多数6龄,少数7龄。 ▪ 侵入:蚁螟→聚集在叶鞘内侧为害→2龄以后
→分散→入侵茎杆。
▪ 转株:食料不足;
▪
天气干燥缺水、稻株生长受阻。
▪ 如单季糯稻、粳稻茎杆粗壮,食料丰富,被
害株内常有成长幼虫7~8头,也不甚分散转移
为害。
▪ 6、蛹
▪ 越冬代:越冬幼虫在稻桩、稻草、夏熟作物
▪ 1、年发生代数
▪ 国内:1-5代。 ▪ 东北中部和内蒙中南部:1-2代; ▪ 黄淮流域:2代; ▪ 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及浙江北部:2-3代; ▪ 浙江和湖北中南部、江西、湖南等地:3-4代; ▪ 福建南部、广西中南部、广东:4代; ▪ 海南:5代。 ▪ 同一地区,发生代数和发生时期除受海拔高度影响外,还与
优选第八章水稻害虫钻虫Fra bibliotek▪ 食根性害虫——稻根叶甲、稻象
甲;
▪ 潜叶性害虫——铁甲虫幼虫;
▪ 食种性害虫——稻水蝇和稻摇蚊;
▪ 形成虫瘿——稻瘿蚊。(幼虫侵入生 长点,使生长点不能发育,受害秧苗, 初期瘤状不明显,中期基部彭大,称 大肚秧,愈合的叶鞘后期成管状伸出, 称标葱。)
第二节 钻蛀性害虫
一、种类与分布 1、种类 属鳞翅目 三化螟 螟蛾科 二化螟 螟蛾科 大螟 夜蛾科
▪ (2)、产卵部位
▪ 秧苗-分蘖期——多数产在第1-3叶片正面离叶 尖3-6cm处。
▪ 分蘖后期-抽穗期——绝大多数卵产在离水面710cm的第2叶鞘上。
▪ 4、卵
▪ (1)、卵块
▪ 一层,呈鱼鳞状排列,长椭圆形,表面无绒 毛,上盖有透明胶质。
▪ (2)、卵量
▪ 每♀产2-3块,40-60粒/块。
的茎秆化蛹。
▪ 其它代:幼虫老熟后,在茎秆内(茎杆粗)
或叶鞘内侧(茎杆细)化蛹。
▪ 化蛹的部位:近水面。可进行深水灭蛹。
▪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1、气候因素
▪ 生 长 发 育 的 最 适 温 度 23-26℃ , 相 对 湿 度 为 85%-100%。
▪ 2、耕作制度
▪ 单纯改向复杂,种群随之趋向凋落; ▪ 复杂改为单纯,则相对地利于二化螟的发生。
▪ 5、天敌
▪ 卵寄生蜂最重要——主要种类有稻螟赤眼蜂、澳洲赤 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腹黑卵蜂等;
▪ 幼虫和蛹——有多种姬蜂、寄生蝇和线虫等;
▪ (一)为害
▪ 1、为害状
▪ 枯鞘 ▪ 分蘖期——枯心 ▪ 孕穗至抽穗期——枯孕穗和白穗 ▪ 还能形成虫伤株。
▪ 2、寄主
▪ 国内寄主除水稻外,还有茭白、野茭白、玉米、甘蔗、 稗草、芦苇等禾本科植物,早春越冬幼虫还能为害麦 苗、蚕豆、油菜、绿肥等。贵州省长顺县报道为害生 姜严重。
▪ (二)世代与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