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之荒漠化治理(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荒漠化治理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据此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 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 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 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
C. 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
D. 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
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后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地表枯落物蓄积量与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科考纽选择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分别均匀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的三个坡面观察枯落物。这三个坡面具有相似坡度、相同坡向,撂荒之前均为坡耕地,植被恢复年限均大于25年,植被生长过程受人类影响很小。下图示意三个坡面不同坡段枯落物蓄积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A. 乔木灌木草本
B. 草本乔木灌木
C. 灌木草本乔木
D. 草本灌木乔木
4. 枯落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
2018年
A. 增强降水侵蚀力
B. 促进土壤水分蒸发
C. 减小土壤孔隙度
D. 增加地表水分下渗
5. ①②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其共同的原因是
A. 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快
B. 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
C. 径流量在坡中达到最大
D. 地表枯落物在坡中的产量最多
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土地盐碱化
B. ②—环境污染
C. ③—石漠化
D. ④—森林资源破坏
7. 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
A. 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
B. 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C.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D. 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结合下图,完成7~9题。
8.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
10.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位下降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科尔沁沙地的沙丘普遍堆积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垦殖-放牧-垦殖的土地利用过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开始试验在沙漠中种植水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历史时期的三层土壤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
A.气候温暖时期
B.沙地固定时期
C.地壳上升时期
D.地壳下降时期
12.科尔沁沙地水稻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①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②沙质土壤,最适宜水稻的生长
③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
④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病虫害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 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问题。
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14~15题。
14.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头地区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 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16.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下列关于①、②山脉的正确叙述是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
C.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
18.右图中M区域不易发生的问题是
A. 干旱
B. 洪灾
C. 土地盐碱化
D. 沙尘暴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