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一)
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
1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管理学科,它综合地运用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以及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关于市场营销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市场营销是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手中所实行的企业活动。
”英国市场营销协会:“一个企业如果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有意识地根据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和潜在需要来安排生产,这种活动就是市场营销。
”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是致力于通过交换过程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人类活动。
”在西方国家,学术界不仅认为企业存在着市场营销活动,而且是认为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中和组织和团体的活动也与营销活动有共通之处。
市场营销滴水穿石的应用事实是已经超出了经济活动的范围。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早在人类第一次从事商品交换时,市场营销就产生了。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市场营销虽然和商品交换及市场有关系,但市场营销并不等于商品交换,这从市场营销的涵义中就能得出结论。
彼德·杜拉克认为,市场营销活动最早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日本。
他指出:市场营销活动是由日本三井家族的一们成员首先应用的。
作为商人,他于1650年东京定居下来并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并为该店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原则,他比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苦斯·罗巴“(Sears·Roebuck创办于1860年)早250年就实行了“当顾客的采采购员”、为顾客设计和生产适合需要的产品,把花色品种规格齐全、丰富多彩的商品供应给顾客“,“保证顾客满意,否则原款奉还”等一系列经营宗旨。
近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商业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以美国为代表的企业经营观念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生产观念(Production Concept)在西方国家,生产观念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经营思想,盛行于1875年至1920年前后。
企业家及企业家理论的历史演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企业家及企业家理论的历史演变内容摘要: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命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谁是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做什么”的核心问题,各经济学派却众说纷纭。
从经济史来看,基于经济学家观察角度和所处经济阶段的不同,大致有古典式企业家、奈特式企业家、柯兹纳式企业家、熊彼特式企业家四种类型。
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不管上述哪个企业家类型显然都不能涵盖中国现阶段企业家的内涵。
借鉴企业家的传统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的特殊阶段任务来勾勒中国企业家是当务之急,也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家创新型经济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从经济史来看,经济学家无法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寻找经济增长的“国王”。
企业家似乎很早就登上了“经济歌剧”的舞台,只不过随着剧情的演进和序幕的更迭,企业家的角色―正如一直为其呐喊的奥地利学派一样―逐渐淹没在如此宏大、热闹的经济剧情中了。
好在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无法有效解释经济现象的事实使人们意识到“舞台上是一幕没有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剧”。
本文以不同的经济学流派为维度来回顾和评价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古典经济学时期关于对“企业家”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1755),此后散见于经济学家的著作中。
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始,企业家在趋于范式研究的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几经起伏。
在斯密笔下,“每个个体……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因此,“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各种资源的配置,企业家也就失去了其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地位。
斯密进一步沿着“财富-分工-市场-资本积累”的脉络,得出了资本是一国财富(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起作用的是资本而不是作为资本积累载体的资本家(坎蒂隆或杜尔哥式的企业家)。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启示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启示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企业财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本文将在介绍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一、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一)大卫·杜兰特的研究报告。
1952年美国财务学家大卫·杜兰特的研究成果就是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正式开端之一。
他系统地总结和提出资本结构的三种理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传统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增加负债,提高财务杠杆度,可增加企业的总价值,并降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因此会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而且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是负债率100%。
净营业收益理论假设负债利率也是固定的值,但假设投资者对企业负债的态度与前者完全不同,投资者以一个固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估计企业的息税前利润(EBIT)。
该理论的基本结论:不管企业负债率高低,固定的加权资本成本率使企业价值也成为固定数值;固定的加权资本成本和负债利率,意味着负债杠杆会提高股本成本,而股东则认为增加负债资本同时会增加股本现金流量风险,这会使主权资本的成本提高,一升一降,加权平均总成本仍保持不变。
按净营业收益法,企业资本成本不受财务杠杆、资本结构的影响,彼此的效果没有区别,企业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
传统理论认为:投资者认为企业在一定限度内的债务比例是合理和必要的,无论是对债权人或股东来说,企业适度地使用财务杠杆并不会增加其投资风险,并主张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使用来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增加企业的总价值。
当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点时,即为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所以,某种负债比率低于100%的资本结构可以使企业价值最大。
(二)MM模型。
由莫迪利安尼与米勒共同提出MM模型,该模型分为无企业税MM模型和有企业税MM模型。
1、无企业税MM模型。
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1958年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市场价值无关。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每一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环境。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F. W. Taylor)的“科学管理”、法约尔(H. Fayo1)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马克斯。
韦伯(M. Weber)“组织理论”为代表,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反映了当时欧洲和美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管理上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许多管理学者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科学理论正是由于当时社会矛盾的加剧应运而生的。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效果)的影响作用。
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马斯洛(A. H. Maslou)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D. C. 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D. M. 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现代管理理论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管理学派犹如雨后春笋,滋生蔓延,林立丛生。
孔茨(H. Koontz)将之称为“管理理论丛林”。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6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德鲁克(P. F. Drucker)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案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以巴纳德(C.Barnard)为创始人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及早期的行为科学学派。
企业家理论——精选推荐
关于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综述摘要:企业家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本文从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演进进行分析研究,综述了企业家理论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进而又根据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理论,发展,研究一、企业家理论的演进过程科斯定理的发现标志着旧制度经济学的结束,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始。
而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以此为分界线,科斯以前的成为古典理论,以后的又逐渐发展为由新古典理论学派和现代企业家理论阶段,各个不同阶段也都有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古典学派理查德·坎蒂隆在1775年出版的《商业的性质概论》中提到:企业家自己的收入,由于存在谷物供求变化、价格波动等不可预测的情况,是不确定的。
坎蒂隆依此推断说,把农产品运到城市的商人、农产品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这些在交换和流动中起着中介作用的人,收入同样是不确定的,因而部属于企业家阶级。
坎蒂隆将“企业家”这个词语引入到经济学中.认为企业家是“风险承担者”。
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指出,企业家是将一切生产手段——劳动、各种形态的资本或土地等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
他将企业家的利润与资丰家的利润区分开来并进一步指出,企业家不仅应具备指挥和监督能力,而且还要有判断能力、恒心、商业领域的知识、组织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能力。
萨伊把企业家看做是将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生产要素,认为企业家可以是自有资本的经营者.也可以是借贷资本的经营者。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企业家的概念,但同时也忽略了“承担风险的精神”和“创新”这至关重要的两点。
2、新古典学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中是没有企业家位置的,而试图把企业家纳入经济理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以及卡森和列宾斯坦的市场失效理论中。
新古典学派对企业家在市场中的角色主要有两种观点:种是以马歇尔、柯兹纳等为代表的均衡体系的企业家理论;另一种观点则是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均衡破坏者理论。
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然 而,现有的企业理论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企业本质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对 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的探讨尚不充分,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最佳模式的 研究也未达成共识。
2、西方企业理论与中国实践的 结合
西方企业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也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然而,由于中国的经 济体制、文化和历史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西方企业理论在中国并不能 完全直接套用。因此,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对西方企业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 新,
3、20世纪80年代:企业理论的 提出和探索
20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理论开始形成。这个时期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 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 企业理论开始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理论。
1、企业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存在 的问题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企业作为生产组织的形式开始逐渐兴起。这个时期的 企业主要是以工厂制度为主,将生产过程组织成一体,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 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出现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 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2、20世纪20年代:企业组织形 式的创新和变革
20世纪20年代,企业组织开始经历大规模的变革。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意 识到企业组织的效率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各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开始涌现。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股份制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 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投资、扩大规模并提高效率。
3、20世纪80年代:企业理论的 提出和探索
20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理论开始形成。这个时期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 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 企业理论开始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理论。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引言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他们通过创业创新、风险承担和资源整合来促进经济变革。
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随后在不同学派和学者的研究和贡献下逐渐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18世纪工业革命和经济自由主义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商机和财富。
经济自由主义成为当时的主导思想,认为市场竞争和私有财产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市场利益导向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19世纪经典经济学派和理性人模型19世纪的经典经济学派进一步发展了企业家理论。
理查德·卡尼和约瑟夫·斯坦有尔的研究提出了理性人模型,认为企业家通过分析和预测市场变化来做出决策。
他们将企业家视为理性的经济行为者,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
20世纪奥地利学派和创业精神20世纪的奥地利学派对企业家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学者强调了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创业者通过创新和风险承担来推动经济增长。
创业者不仅是资源整合者,还是创造新市场和价值的推动者。
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的风险承担角色契约理论在20世纪后期成为企业家理论研究的核心。
契约理论研究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同关系。
企业家被视为承担风险的一方,他们通过与供应商、雇员和消费者等相关方进行合同交易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创新与企业家理论的新发展近年来,创新被认为是企业家理论的关键要素。
企业家不仅要整合资源和承担风险,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可以是产品、服务、组织或市场的创新,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竞争优势和增加利润。
社会企业家和可持续发展除了经济利益,社会企业家还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新发展
四、结论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 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数字化、可持续发展、人才 资本、敏捷性和生态等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适合的 战略以实现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自那时以来,战略 管理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本次演示将简要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的演变过程及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
谢谢观看
3、90年代:动态战略理论
9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动态 和复杂。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明茨伯格的动态战略理论、资源基础观和核心 能力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培育。
4、21世纪:网络化战略理论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格 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平台战略、网络效应战略和社交 媒体营销战略等。这些理论为企业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市场拓展提供了指导。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1、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战略 管理理论
在这个阶段,战略管理理论尚处于萌芽期。学者们开始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的 概念、方法和实践,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战略管理理念,如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 等。这些理念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80年代:竞争战略理论
8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们开始竞争战 略。这个阶段的代表理论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竞争定位理论。这些理 论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 新发展
01 一、引言
目录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董正平 任何一个国家在迈向工业化的进程中,都面临着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稀缺性资源的问题,能否保持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最优置换关系,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效率,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17世纪中叶,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尚未最后确立的时候,古典经济学家就对它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最初的探讨,在劳动价值学说中奠定了人的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地位。
威廉·配第关于“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的论断,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论述,都把劳动看作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认为一国财富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数量、勤勉程度和技艺水平。
其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把劳动价值学说推到了那个时代西方经济学家可以达到的顶峰。
斯密从富国裕民的目的出发,力求探讨国民财富的性质以及增加国民财富的原因和途径,他认为财富不是金银货币,而是由生产性劳动所生产出来的有用物品,导致国民财富增长的首要原因是生产性劳动者人数的增加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分工,资本积累只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李嘉图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斯密理论体系中的一系列矛盾,断然确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相对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
这种劳动既包括体现在生产资料中的过去劳动,又包括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工人的直接劳动,从而把经济增长中劳动要素的分析推上了一个新阶段。
古典大师们强调人的劳动是财富源泉的思想为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最初的思想来源。
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在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或即将完成,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大机器生产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之相联系,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一些西方学者据此认为,经济增长率最终取决于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水平较之劳动要素投入对增长具有更大的影响。
于是,西方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开始背离古典经济学的传统,逐渐走上了资本决定论的道路。
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及其演变规律探索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6)20-0090-03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及其演变规律探索王 巾1,阳 杰2,江 锋1(1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21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411105)摘要: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理论演进过程种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十个学派。
从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探寻其演变规律,可以帮助企业对战略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准确运用。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6-03-26作者简介:王巾(1981-),女,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者与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也不例外。
20世纪初美国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迅速壮大,这些企业因为投资巨大,因此,企业失败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对社会的冲击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不仅关心管理结构,以便合理地使用资源,而且更加关心的是如何生存下去。
在这种背景下便产生了企业的战略理论。
一、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从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时间顺序来看,大致可分早期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和超越竞争战略管理的新理论四个阶段。
(一)西方早期战略管理理论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小阿尔弗雷德・D ・钱德勒德《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问世,揭开了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序幕。
钱德勒在该书中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因战略变化而变化,即“结构追随战略”。
在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中,形成了设计学派与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Andrews )为代表,把战略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认为制定战略就是围绕发展核心能力,在内外部进行平衡,实现匹配的过程,并且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制定战略的影响。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摘要】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始于是18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家理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职能;新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特质;新自由主义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作用。
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模式。
【关键词】企业家理论理论演变理论发展西方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西方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根据时间的顺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Entrepreneur”(企业家)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
而最早将企业家应用于商业的是康替龙(Cantillon) ,他在1755年所著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特质就是承担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后来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家问题,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
而在古典阶段,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企业家的职能。
1.重农主义经济学派的企业家理论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等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沿袭了康替龙的企业家理论。
魁奈认为企业家是简单的监督管理者,他抛弃了康替龙关于企业家的风险承担内涵。
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波多(Baudeau)继承了魁奈和康替龙的观点,认为农场主是指承担费用、承担风险、享受获利——最终所有的一切经营都是为他自己利益的人。
杜尔阁(Turgot)则认为,企业家是富有的工业企业家或者商人,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从事有风险的经营和生产管理事务。
2.萨伊的企业家理论最早赋予企业家突出重要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 B Say 1803 ),在其《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首先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
他对企业家阶层的诠释是:“结合一切生产手段并为产品价值寻求价值的代。
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观后感
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观后感英文回答: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business theory has been marked by several key stages, each characterized by its own unique set of assumptions, methodologies, and perspectives.The Classical School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free markets, and limit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dam Smith, David Ricardo, and Karl Marx were among the mostinfluential classical economists.The Neoclassical School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refined and extended the classical model by incorporating marginal analysis,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lfred Marshall, Léon Walras, and Vilfredo Pareto were leading figures in this school.The Keynesian School (1930s and 1940s) emerged as a response to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emphasized the role of aggregate demand in determining economic output. John Maynard Keynes argued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o stimulate demand and maintain full employment.The Monetarism School (1950s and 1960s) criticized the Keynesian emphasis on fiscal policy and advocated for a focus on controlling the money supply. Milton Friedman and Anna Schwartz were prominent monetarists.The New Classical School (1970s and 1980s) returned to the classical emphasis on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free markets. Robert Lucas and Edward Prescott developed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models that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s in economic behavior.The New Keynesian School (1990s and beyond) combined elements of the Keynesian and New Classical schools,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both aggregate demand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 Olivier Blanchard and LawrenceSummers were influential New Keynesian economists.These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significantly shaped our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 phenomena and have influenced business practice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A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echnologies evolve, the theories continue to be refined and updated, ensuring that they remain relevant and applicable to the ever-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中文回答: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观后感。
西方企业组织理论百年演变和发展综述
西方企业组织理论百年演变和发展综述李方勇【摘要】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文化主义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分别对应着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在古典、现代和当代的发展.依托于这三个时代和三个理论体系,西方企业组织理论在六个方面历经了三种发展状态,同时伴随着机械科层制、有机科层制和社会系统制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型变革.在历史演变和逻辑发展的角度,三个时代和三个体系、三种状态、三种模型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期刊名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3)003【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文化主义;企业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理论发展状态;企业组织结构模型【作者】李方勇【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6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
“研究管理史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且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如何把管理技术知识应用到其他组织和文化领域去的见解。
我们的文化是由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要素构成的。
管理学的理论,是以构成管理学的各种个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
人的行为是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力量的产物,管理学也是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的一种产物。
”[1]4-5,13管理能促进生产力,管理本身也是生产力;管理产生于组织,也作用于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
21世纪的中国企业,最缺的不是市场、技术、资金和人才,而是管理。
“管理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
”[2]组织管理和组织创新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企业管理实践工作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不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也借鉴吸收了西方企业的很多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大量的成功或失败案例证明,“软性”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与“硬性”的技术和设备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匹配和谐时才成功、匹配不和谐时则失败。
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发展1张维迎原载《经济研究》1994年第11期近几十年来,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挑战,所有这些挑战可分为三个分支:(1)企业的契约理论;(2)企业的企业家理论;(3)企业的管理者理论。
下面我们将对此分别给予概述,但重点放在前两种理论上。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也将作者本人的企业理论作一概述。
一、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之先河由科斯(Coase,1937)开辟,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Demsets,1972)、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1980)、克莱因等(Klein et al.1978)、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ckling,1976,1979)、利兰和派尔(Ldand,Pyle,1977)、罗斯(Rose,I 977)、张五常(Cheung,1983)、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Hant,1986)、霍姆斯特姆和泰若勒(Holmstrom,Tirole,1989)、哈待和莫尔(Hart,Moore,1990)、阿根亚和博尔腾(Aghion,Bolton,1992)以及其他学者加以拓展。
最新的模型是由杨小凯和黄有光(Yang,Ng,1994)提出的。
这一派理论的共旨是,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nexus of contracts)(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
然而,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
前者的重点仅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即企业的边界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企业存在) 后者则侧重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代理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下文中.我们将交易费用理论分为二类:一类为间接定价(indirect pricing)理论,另一类为资产专用性理论。
同样,代理理论也被分为代理成本理论和委托一代理理论两类。
另外,我们还将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有关证券设计问题的文献加以讨论。
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1
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du shu读书笔记﹪1、按照西方经济学界一般意见,最近200多年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出现的较为重要“转折点的演变”,或者说“较重要的变革过程”,就是亚当·斯密革命即自由放任革命;杰文斯革命即效用或边际主义革命;凯恩斯革命即宏观经济学革命。
P1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或革命,有助于说明这门学科将来合理期望的发展,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①}。
②2、{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即是重商主义3、重商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是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往往拒绝为此承担责任),与长期濒临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③按照熊彼特的意见,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国家要参与经济活动,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
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他们鼓励生产就是金银,{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出口品,实行补贴,发展商品输出,限制进口,多高顺差贸易,以此来换回金银,金银积累的增加,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P1重商主①特伦斯.w.哈奇森著:《经济学的革命与发展》,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6-7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6页。
③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分析史》第1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06页。
义者蔡尔德说过:“对外贸易产生财富,□P2财富产生权力,权力保护我们的贸易和信仰”。
①因为在对外贸易主张上,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
西方企业制度的演变
西方企业制度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官员和学者纷纷访问西方,考察了西方国家企业制度演化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关于股份制、公司制的情况。
许多学者主张国有企业改革应效仿西方企业制度模式。
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存在着局限性,人们在羡慕西方富裕生活的利益驱动之下,很容易盲目崇拜西方的政治、经济、企业制度,而忽略了这些制度产生的历史环境背景,误以为只要模仿西方就无需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就直接获得其物质生活富裕的静态结果。
笔者结合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论述,以及西方财务理论、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法律形态的演化规律,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的创新过程。
一、伊索寓言的启示:鸟和鱼的对话据报道有一位前苏联的作家,曾因持有不同政见而流亡海外,但是,前苏联发生了社会剧变之后,他却不赞成俄罗斯人效仿西方模式。
一位西方记者采访时向他询问,为何不赞成效仿西方民主和市场经济。
这位前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回答时提到了一则伊索寓言的故事。
从前曾有一群生活在河水中的鱼儿,非常羡慕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
鸟儿对鱼儿说,你们在水中有又湿又冷,河里的食物又少,看看我多么自由自在,可以在天空中任意飞翔,空中和陆地上的食物也多,你们快快从水里到岸上来吧!有些鱼儿觉得鸟儿的话有道理,就忍不住跳到岸上学习飞翔,结果跳到沙滩上很快就憋死了,成为了聪明的鸟儿的腹中食物。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单,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说明盲目模仿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位持不同政见的前苏联作家,或许是长期流亡海外的生活,促使他对西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制度变迁有了更成熟的看法。
我们不必嘲笑鱼儿的愚蠢,其实,人类也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
人们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往往会有羡慕别人的成功,急于效仿而遭致失败的教训。
人们之所以容易犯类似的致命错误,是由于存在着利益驱动和认识论的陷阱,当鱼儿亲眼看到鸟儿自由飞翔的姿态,遍布陆地和空中的丰富食物来源时,的确很难抵御鸟儿充满诱惑的劝说。
西方企业管理理念演进及借鉴
西方企业管理理念演进及借鉴内容摘要:企业管理制度或管理体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作为微观经济(企业)运行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发展。
西方企业管理观念经历了从经营理念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再到现代管理阶段的三次重大变迁,以至于当代的西方企业管理观念较为成熟。
研究和探索西方企业管理观念是对我国企业管理观念的一种补充与周全,但在引进西方企业管理观念的同时,应依据中西企业管理的差异性,寻求一种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观念。
关键词:西方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派别“软”“硬”兼施引言企业管理制度或管理体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作为微观经济(企业)运行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发展。
追溯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发展历程发现,最早是在18世纪后期的传统管理阶段,由于当时工场手工业开始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转型,资本家不得不选择低级化的专门管理。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到20世纪初,西方企业的管理工作已经较为复杂,单纯靠企业所有者进行管理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出现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分离。
企业由经营管理者按企业所有者意愿进行科学化管理,而企业所有者已不在进行企业的管理工作。
20世纪50年代,由于西方企业已经发展至公司规模,需要依靠系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导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同派别的管理理论,而这些管理理论一直延用至今,对西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
西方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研究和探索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企业管理理论。
而如果合理引进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可以有效地服务于我国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盲目,应依据中西企业管理的差异性,寻求一种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
西方企业管理理念演进及评述西方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理念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后期,后受二次大战的影响,资本主义不得不通过理论和实践共同稳定动乱的企业。
试析企业家理论在西方的发展演变
试析企业家理论在西方的发展演变内容摘要:1. 古典经济学时期自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之后,古典经济学时期的经济学家多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中,而逐渐忽略了企业家的作用。
资本理论和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则倾向于将企业家与资本家等同起来。
其中,马克思认为企业家是...1. 古典经济学时期自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之后,古典经济学时期的经济学家多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中,而逐渐忽略了企业家的作用。
资本理论和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则倾向于将企业家与资本家等同起来。
其中,马克思认为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被人格化的资本,是资本的所有者;杜尔阁则认为企业家所获收入实际上是资本的收益。
真正认识到企业家是区别于资本家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803)。
在亚当·斯密生产三要素分类的基础上,他认为,企业家应被归类于“劳动”,即企业家的收入是源于其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的劳动,是对其掌握的科学技术和承担的风险的报酬;而资本家的收入则是利息收益。
萨伊继康替龙之后首次将企业家作为经济中核心对象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在其著述《政治经济学概论》中,他将劳动区分为为理论、应用和技术三种,其中从事“应用”劳动的人即为企业家,即企业家是通过自身劳动将各种生产要素组织并加以“应用'的人。
因此,企业家“必须掌握监督与管理的技术”,并且能够在使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费用以使企业获取利润∞3,说明了企业家应具备的生产组织才能。
2.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西方社会开始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作为生产组织者的企业家,其在承担风险、管理决策、创新等方面的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认同。
因此,这一时期对企业家的研究开始逐渐由表及里,无论是其概念、作用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上都获得了比古典经济学时期更深入的研究。
其中,马歇尔(1890)继承了亚当·斯密生产三要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家的才能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中,并将企业家被定位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人”。
西方企业理论演进与最新进展
西方企业理论演进与最新进展唐海滨袁丁永霞(甘肃省国正企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企业理论同样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演化过程。
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回顾与梳理,着重探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关键词〕西方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图分类号:F0-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1)06⁃0003⁃06企业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
近几十年来,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形成不同的企业理论流派,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企业理论体系趋于完善。
西方企业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是与西方企业界的实践紧密相连的。
现代企业理论体系的构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对理论研究的盛行则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现代企业理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交易成本理论为源头的主流企业理论;另一类是在对主流企业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非主流企业理论[1],两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上都存在矛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理论的发展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研究,发表了大量文献。
比如杨小凯[2]发表的《企业理论的新发展》,唐海滨[3]发表的《西方企业理论的发展》,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自Coase 在1937年的经典论文发表到90年代初期间企业理论的发展。
近些年来,企业理论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19世纪末形成的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理论是它的核心,称为新古典企业理论。
假定企业生产的商品是无差异的,投入和产出是在现场完成的,技术被假定是外生的,并假设企业是完全理性的[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一)
【摘要】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始于是18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家理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职能;新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特质;新自由主义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作用。
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模式。
【关键词】企业家理论理论演变理论发展
西方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西方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根据时间的顺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
“Entrepreneur”(企业家)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
而最早将企业家应用于商业的是康替龙(Cantillon),他在1755年所著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特质就是承担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后来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家问题,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
而在古典阶段,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企业家的职能。
1.重农主义经济学派的企业家理论
魁奈(FrancoisQuesnay,1694~1774)等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沿袭了康替龙的企业家理论。
魁奈认为企业家是简单的监督管理者,他抛弃了康替龙关于企业家的风险承担内涵。
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波多(Baudeau)继承了魁奈和康替龙的观点,认为农场主是指承担费用、承担风险、享受获利——最终所有的一切经营都是为他自己利益的人。
杜尔阁(Turgot)则认为,企业家是富有的工业企业家或者商人,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从事有风险的经营和生产管理事务。
2.萨伊的企业家理论
最早赋予企业家突出重要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1803),在其《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首先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
他对企业家阶层的诠释是:“结合一切生产手段并为产品价值寻求价值的代理人,是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发现顾客、克服困难,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
”企业家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是生产过程的中心枢纽,是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的协调者。
萨伊之后,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48)在英国推广了这一术语。
古典阶段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则认为企业家的特质是人格化的资本,或者说企业家是一定资本的所有者。
二、新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综述
新古典经济对企业家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特质,即企业家的性质。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熊彼特,奈特以及柯兹纳等人。
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的特质进行了分析。
1.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
马歇尔(A.Marshall)提出了在修正不均衡,使不均衡走向均衡这一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承担着重大作用的观点。
马歇尔所谓的企业家是多重角色的,他赋予企业家中间商人、风险承担者、领导协调者、创新者等角色,形成了企业家理论的雏形。
马歇尔指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
”
马歇尔这种赋予企业家多重角色的折衷观点使其企业家角色理论失去了鲜明性,但其思想博大渊深,极大地影响了后人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方向。
2.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
熊彼特(J.A.Schumpeter)从企业家资质或能力角度分析企业家阶层的角色功能,他界定了企业家是管理者,其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产生了动态的经济运动与经济发展。
他提出了企业家即创新者,第一次把创新作为企业家的首要职能,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判别准则。
企业家通过“创新”显示个人成功的欲望,即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企业家的活动,熊彼特把它称为“企业家精神”。
关于风险的承担问题,熊彼特认为承担风险的是资本家,而企业家并不是风险承担者。
熊彼特以企业家为中心,构筑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之外,独立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和历史进程的动态理论体系。
但他的理论完全抛开了资本的作用,将企业家与风险分割开来;把企业家置于企业组织之外去追求个人功绩,没有涉及到企业家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
3.奈特的企业家理论
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年)一书中,根据不确定性和企业家精神来论述企业家阶层的功能角色。
他认为,面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家承担的职责就是通过决策,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尤其是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
奈特的企业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不确定性下,使管理权限和保证责任不可分割的联系起来,只有保证合同收入才能掌握决策权,这种逻辑在企业组织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股东与内部人的关系,但奈特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
4.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综述
柯兹纳(Kirzner)继承了马歇尔的研究传统,从研究市场结构入手研究企业家的角色功能,他把企业家作为推动市场结构的主体,探索作为“中间商”角色的企业家本质机能。
他基于对市场过程的分析,提出企业家的主要贡献在于从市场过程中发现获利机会,从而形成了马歇尔之后企业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柯兹纳发展了马歇尔和康替龙的理论,从市场过程内在角度成功地阐述了企业家的形象,但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局限于把不均衡只视为始终存在于投放与产出的过程中,他并未把企业看作是生产资源的集合,也没有考虑资本运营的风险作用。
三、新自由主义阶段企业家理论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企业家的问题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作用。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行为受自身所处的组织环境的影响,有权选择自己的组织,主要代表人物有卡森、鲍莫尔等。
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家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阿尔钦与德姆塞茨等人。
1.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卡森(Casson)运用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来研究了企业家角色功能,在信息的主观性、内生性偏好和有限理性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综合了前人的企业家理论,把企业家的行为分析综合到一个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之中,构造了一个企业家市场均衡模型,从交易成本入手,得出了企业家对市场过程的参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结论。
卡森关于企业家一般规定性的探索,抓住了以往经济理论对企业家研究的不同要素。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者”角色的创新行为,柯兹纳的企业家“中间商”角色的套利行为都可视为卡森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者”决策行为的特例,这使得他的企业家概念更具有一般性。
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他的企业家概念的偏颇,即只注重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交易性,而忽视了其生产性。
2.科斯的企业家理论
科斯(Coase)认为企业家是决定企业制度形成的重要力量。
他在《企业的性质》中,从降低交易费用这一全新的视角阐述了企业家在企业制度形成中的作用问题。
在科斯看来,通过一个组织(企业),让某个权威(企业家)支配生产要素,能够以较之市场交易更低的成本实现同样的交易时,企业就产生了。
科斯同时论述了企业边界的存在和确定,认为企业边界的位置处于通过市场实现交易与通过企业组织实现交易成本相等的地方。
从他的理论,可以看出企业的边界也是企业家的边界,企业家在降低交易费用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受到企业家有限理性边界的限制。
3.诺斯的企业家理论
美国新经济史学家代表经济学家诺斯(North)认为“企业家和他们的组织会对(可观察的)价格比率的变化直接做出反应,通过将资源用于新的获利机会或(在现有规则内变化无法实现时)
间接地通过估计成本和收益以将资源用于改变规则或规则的实施。
”企业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于运用自己的才能去发展通过重新配置资源获取更多收益的机会,并通过组织去改变制度框架的规则或准则。
在诺斯看来,制度变迁绝大部分是渐进的,长期的制度变迁是企业家短期决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