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特殊三角形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7章 特殊三角形)
∴∠ABC=∠C,∠ABD=∠D.
∵AD∥BC,∴∠CBD=∠D. ∴∠ABD+∠CBD=2∠D, 即∠ABC=2∠D.∴∠C=2∠D.
知2-练
2 3
【中考· 呼伦贝尔】如图,在△ABC中,AB= AC,过点A作AD∥BC,若∠1=70°,
则∠BAC的大小为A (
4 5 6 7 A.40° B.30° C.70° D.50°
知1-导
知识点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物体的形状是两边相等的 三角形,如房屋的钢梁架、红领巾、交通标志的外 沿形状等.
知1-导
结 论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
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
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在△ABC中,AB=AC. AB和AC 是腰,
又∵AM⊥CD,∴CM=MD.
知3-讲
总 结
对于单一等腰三角形作“三线合一”的基本图形,作底边 上 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还是顶角的平分线,可根据解题需要作辅 助线;对于叠合等腰三角形作“三线合一”的基本图形,则需 巧作辅助线,下面就如下几种图形说明巧作辅助线的方法: 1.如图甲的情形,需作底边上的高; 2.如图乙的情形,需作顶角的平分线; 3.如图丙的情形,需作中线; 4.如图丁的情形,需连接AD并延长.
3
4
A.20或16
C.16
B.20
D.以上答案均不对
知1-练
2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
3
4 5
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C
A.13 C.22
)
B.17 D.17或22
知2-导
知识点
2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PPT课件
B
C
能力提升:在△ABC中,已知 AABB=≠AACC ,BO平分∠ABC,CO平分 ∠ACB. 过点O作直线EF//BC交AB于E,交AC于F.
(1)请问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请一一列举.
5个,△ABC,△AEF,△OBE,△OBC,△OCF.
(2)线段EF和线段EB,FC之间有没有关系?若有是什么关系?
A
顶
角
腰
腰
底角
B
底角
C
底边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找一找: 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把剪出的 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A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与AC
练一练: 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已知△ABC的周长为 18cm,EC =2cm,则△ADE的周长是 12 cm.
A
D
E
B
C
当堂练习
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
A
A
120° 36°
B
C
B
C
∠B=∠C = 72°
∠B=∠C = 30°
2.(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6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6_0_°__, 60°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6°,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__7_2_°__,7_2_°__或__3_6_°__,_1_0_8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3_0°__,_ 30°__.
_△__A_B__C__△__D__B_A___△__B_C__D______. D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问题1 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它们是否适用于等边三角形,你能得到 什么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_两__个__角__相等,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
“___等__角__对__等_____”). __边两___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
?
B
C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若AB=AC,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 腰三角形的是( D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 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1,衣架杆 OA=OB=18 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2,则此时A,B两点之 间的距离是__1_8____cm.
A
D
E
B
C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归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1)若已知三边关系,则选用等边三角形定义来判定; (2)若已知三角关系,则选用“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
三角形”来判定; (3)若已知是等腰三角形,则选用“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CONTENTS
4
等腰三角 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 形的判定
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 形的判定
定理
三边法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
尺规作图
根据已知条件作出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7章 特殊三角形17.1 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课件冀教版
14.数学课上,李老师给出了下面的题目. 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点 E 在 AB 上,点 D 在 CB 的延长 线上,且 ED=EC.试确定线段 AE 与 DB 的大小关系,并说 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究结论 如图①,当点 E 为 AB 的中点时,请你直接写出结论: AE______DB(填“>”“<”或“=”).
【点拨】如图,设∠ACB 平移后与 AB 交于 D,E 两点. 连接 AI,BI.∵点 I 为∠CAB 和∠CBA 的平分线的交点, ∴∠CAI=∠BAI.由平移得 AC∥DI,∴∠CAI=∠AID, ∴∠BAI=∠AID,∴AD=DI,同理可得 BE=EI, ∴△DIE 的周长=DE+DI+EI=DE+AD+BE=AB=4. 即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4. 【答案】B
6.(2019·河北唐山丰南区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 ∠C=72°,BC= 5.以点 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 AC 于点 D,则线段 AD 的长为( ) A.2 2 B.2 3 C. 5 D. 6
【点拨】∵AB=AC,∠C=72°,∴∠ABC=∠C=72°, ∴∠A=180°-72°-72°=36°. ∵以点 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 AC 于点 D, ∴BC=BD,∴∠BDC=∠C=72°, ∴∠CBD=180°-72°-72°=36°,∴∠ABD=72°-36°=36°, ∴∠A=∠ABD,∴AD=BD=BC= 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在△EMA 和△END 中,∠∠EAAMME==∠∠EDDNNE==8900°°,, EM=EN,
∴△EMA≌△END(AAS).∴EA=ED. 又∵DE=DC,∴EA=DC.∴BC=BD+DC=BE+AE.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
B
C
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1.1 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 每一 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1.2 运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AB=AC=BC , 求证:∠A= ∠B=∠C= 60°. 证明: ∵AB=AC. ∴∠B=∠C(等边对等角) .同理 ∠A=∠C . ∴∠A=∠B=∠C. ∵ ∠A+∠B+∠C=180°, ∴ ∠A= ∠B= ∠C=60 °.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 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 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2.1 如图,在△ABC中,AB=AC.指出△ABC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A
AB和AC 是腰,BC是底边,∠A是顶 角,∠B和∠C是底角.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练一练: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互相平行的直线a,b相交, 若∠1=25°,则∠2的大小为( B )
A.25° B.35 ° C.45° D.55°
CONTENTS
3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 )
A.65°或50° B.80°或40° C.65°或80° D.50°或80°
A
D
C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 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4.2 根据所学知识,证明你的猜想.
已知:如图, △ABD≌ △ACD.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A.∠A+∠B=∠C B.∠A-∠B=∠C C.∠A:∠B:∠C=1:2:3 D.∠A=∠B=3∠C
3.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若∠A=26°,则
∠BDC的度数是( D )
A.26° B.38° C.42° D.52°
B.60°
C.90° D.120°
1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问题2.1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 角形有两个角互余.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 提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 180°,已知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可 以得到另外一个角的大小.
1
2 ∠1+∠2=90°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问题2.2 试着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验证你的结论.
A
证明:在△ABC中,因为 ∠A +∠B+∠C=180°,
又∠A +∠B=90°,
所以∠C=90°.
于是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B
C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归纳: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_互__余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 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格式:
在三角形ABC 中, ∵∠A +∠B =_9_0_°_, ∴三角形ABC 是_直__角__三__角__形__.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练一练:(1)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C=90 °, ∠1= ∠2,△ADE是_直__角___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2024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性质”主题中的“特殊三角形”.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三个主题.“图形的性质”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直观发现、推理论证来研究图形,在用几何直观理解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导图形的几何性质和定理,理解和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章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归纳等活动,获得“发现”,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发现”的探索证明过程,使学生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运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的数学思维,力图实现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融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冀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本章包括五个小节:17.1等腰三角形;17.2直角三角形;17.3勾股定理;17.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7.5反证法.“特殊三角形”这一章的知识既是三角形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又是进一步研究特殊四边形的重要工具,同时,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今后探索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的垂直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不仅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我们今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归纳等方法来探索和发现结论,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结论,最后举例应用.这一方式实现了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基础上,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较好体现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两种推理形式的相辅相成,实现了两种推理的有机融合.勾股定理的获得,设计了观察、计算、思考、归纳、猜想的探究活动,验证猜想的过程设计为“试着做做”和“做一做”的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发现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学生先操作(画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利用全等)的方式来获得.在本章的尺规作图中,都增加了分析环节,使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还要了解作图的道理.在反证法一节中,除介绍了反证法及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外,还运用反证法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了证明,体现了本套教材在内容上的完整性.同时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也用反证法给出了证明,使学生从中体会反证法的价值.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冀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能判定物体的方位,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本章将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特殊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5.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6.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自主性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每课时留下拓展性练习或自主编写自己的易错题类型.生活性原则: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应回归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1等腰三角形课件新版冀教版
知2-练
∠ EBC= ∠ DCB, 在△ BEC 和△ CDB 中,ቐ∠ BEC= ∠ CDB,
BC=CB,
∴△ BEC ≌△ CDB(AAS) . ∴ BD=CE.
感悟新知
方法二: ∵ BD ⊥ AC, CE ⊥ AB,
∴
S
△
ABC=
12AB·CE=
1 2
AC·BD.
又∵ AB=AC, ∴ BD=CE.
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感悟新知
知2-讲
特别提醒 1. “等边对等角”是证明角相等的常用方法,应用
它证角相等时可省去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因而更 简便 . 2. “三线合一”应用的前提必须是等腰三角形,且 是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平分线重合, 而同一腰上的高、中线则不一定重合.
感悟新知
知2-练
∵ AB=AC, AD 平分∠ BAC,
∴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
∴ BD=
1 2
BC=
12× 3=1.5(cm) .由角平分线得到中线.
感悟新知
知2-练
4-1.如图,在△ABC中,AB=AC=7 cm, AD⊥ BC于 点 D,点 E 在 AC 上,且 AE=AD .
(1)若△ ABC的周长是24 cm,求线段BD的长; 解:∵AB=AC=7 cm,AD⊥BC, ∴BD=CD=12BC. ∵△ABC 的周长是 24 cm,∴BC=10 cm. ∴BD=CD=5 cm.∴线段 BD 的长为 5 cm.
感悟新知
(2)若∠ B=50° ,求∠ CDE 的度数. 解:∵AB=AC,∠B=50°, ∴∠C=∠B=50°. ∵AD⊥BC,∴∠ADC=90°. ∴∠DAC=90°-50°=40°.又∵AD=AE, ∴∠ADE=∠AED=180°-2∠DAC=70°. ∴∠CDE=∠ADC-∠ADE=20°.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复习课件
• A、b2=a2-c2
B、 ∠C=∠A-∠B
பைடு நூலகம்
• C、∠A:∠B:∠C=3:4:5
• D、a:b:c=12:13:15
•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的是(
)
• A、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
•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5、如图,EA⊥AB,BC⊥AB,AB=AE=2BC,
• ∴∠1=∠2(等角的余角相等) • ∴BM=CM(等角对等边)
A
E
M
D
1 B
2 C
说明:本题易习惯性地用全等来 证明,虽然也可以证明,但过程 较复杂,应当多加强等腰三角形 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BC和
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
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AC于D, CE⊥AB于E,BD与CE相交于M点。求证:BM=CM。
• 证明:∵AB=AC • ∴∠ABC=∠ACB(等边对等角) • ∴BD⊥AC于D,CE⊥AB于E • ∴∠BEC=∠CDB=90° • ∴∠1+∠ACB=90°,
∠2+∠ABC=90°(直角三角形 两个锐角互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特殊三角形的学习,进一步 认识各类三角形,培养学生视察、类比的思维能力, 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逻辑推理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广阔应用,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中考数学复习 第17讲 三角形及特殊三角形课件
勾股数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 数,称为勾股数
2021/12/8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第二(dìèr)环节:达标检测
课本(kèběn)P68 T1 T2 T3 T4 T5 T6 T7
2021/12/8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
第三环节(huánjié):交流展示
小组合作(hézuò)讨论第二环节题目
4.已知等腰△ABC 的腰 AB=AC=10 cm,底边 BC= 12 cm,则△ABC 的角平分线 AD 的长是__8______cm.
2021/12/8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5.如图 17-3,已知 D、E 是等腰△ABC 底边 BC 上两点, 且 BD=CE.求证:∠ADE=∠AED.
证明:在等腰△ABC中, ∵AB=AC, ∴∠B=∠C. 又∵BD=CE, ∴△ABD≌△ACE(SAS). ∴∠ADB=∠AEC. ∴∠ADE=∠AED.
度数是( B ) A.20° B.30° C.35° D.40°
2.如图 17-2,坐标平面内一点 A(2,-1),
O 为原点,P 是 x 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
点 P、O、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 P 的个数为( C )
A.2
B.3
C.4
D.5
3.等腰△ABC 两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x2-5x+6 =0 的两个解,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7_或__8___.
第17讲中考数学总复习(练习题) 特殊三角形
∴∠EAB=180°-40°-60°-60°=20°.
导航
2.(2021·广西)如图,☉O的半径OB为4,OC⊥AB于点D,∠BAC
=30°,则OD的长是( C )
A.
C.2
B.
D.3
导航
解析:如图,连接OA.
∵OC⊥AB,∠BAC=30°,
1
1
∴S△
= AC×PF,S△
= AB×PE,
ACP 2
ABP 2
又∵S△
=1,AB=AC=2,
ABC
1
1
∴1=2AC×PF+2AB×PE,
1
1
即 1= ×2×PF+ ×2×PE,∴PE+PF=1.
2
2
ACP
+S△
,
ABP
导航
能 力 提 升
8.(2021·温州)如图,BE是△ABC的角平分
线,在AB上取点D,使DB=DE.
∵∠C=90°,∴∠CBD=30°,
∵CD=1,∴BD=2CD=2,∴AD=2.
导航
7.(2021·娄底)如图,△ABC中,AB=AC=2,P是BC上任意一点,
PE⊥AB于点E,PF⊥AC于点F,若 △ =1,则PE+PF= 1
.
导航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 AP,则S△
ABC
=S△
∵PE⊥AB 于点 E,PF⊥AC 于点 F,
∴∠ACO=90°-30°=60°,
∵OA=OC,
∴△AOC为等边三角形,
∵OC⊥AB,
∴OD= OC=2.
导航
3.(2021·新疆)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
最新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第17章 特殊三角形
知识点 勾股数
以一组勾股数为三边长一定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三个数不一定都是勾股数.
知识点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如图所示的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 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 量了一下,发现AB=DC=8 m,AD=BC=6 m,AC=9 m,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我们 可以发现不合格哟!
知识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很多儿童玩具中使用大量的三角形,这样 有利于幼儿在组装玩具时,不用费时费力地调 整方向,组装简单.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17.2 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
七巧板是我们大家最为熟悉的一 种拼图游戏,仔细观察发现图中有直 角三角形.
知识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知识点 勾股定理
在运用勾股定理时,首先要明确哪个是斜 边,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要进行分类讨论,以免 漏解.
知识点 勾股定理
因为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如果已知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可以通 过作高或其他方法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验证
在《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三国时代魏 国的数学家刘徽青朱出入图.
知识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所示,一货船由西向东航行,在点A 处测得小岛B在北偏东60°,AB=28海里,小 岛B周围12海里以内有暗礁.由性质可知小 岛B到AC的距离为14海里,没有危险.第十七章 Nhomakorabea殊三角形
17.3 勾股定理
知识点 勾股定理
一棵垂直于地面的大树被台风折断后 的两部分AC,AB与地面BC之间存在这样的 关系:AC2+BC2=AB2.
知识点 根据“HL”用尺规作直角三角形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2直角三角形课件新版冀教版
1. 两个性质成立的条件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2. 两个性质是求线段长度和证明线段倍分关系的
重要依据.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
两个面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3 如图 17-2-5, CD 是 Rt △ ABC 斜边上的高,将 △ BCD沿 CD 折叠,点 B 恰 好 落 在 AB 的中点 E 处, 则∠ A 的度数为___3_0_°__ .
∴∠ OBD=90°-∠ BOD=55° .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1-练
1-1.如图,在△ ABC 中,∠ A=40°,∠ C=90°,线 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 D,交 AC 于点E, 连接 BE,则∠ EBC =___1_0_°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练
2-1.如图,已知 AB ∥CD,∠BAF=∠F,∠EDC= ∠ E,求证:△ EOF 是直角三角形 .
感悟新知
证明:∵∠BAF=∠F,∠BAF+∠F+∠ABF=180°, 知2-练
∴∠F=12(180°-∠ABF).
同理,∠E=12(180°-∠ECD).
∴∠E+∠F=180°-12(∠ABF+∠ECD). ∵AB∥CD,∴∠ABF+∠ECD=180°.
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17.2 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 1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3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 1 知1-讲
2023中考复习大串讲初中数学第17课时特殊三角形 课件(福建版)
【点拨】∵∠C=90°,∠ADC=60°, ∴∠DAC=30°,∴CD= 12AD. ∵∠B=30°,∠ADC=60°,∴∠BAD=30°, ∴BD=AD,∴BD=2CD. ∵BC=3 3,∴CD+2CD=3 3,
∴CD= 3,∴BD=2 3.
【答案】 2 3
考点4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要点知识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2)若BC=2 3
3 ,AB=
3 ,则S△ABC=____2____,AD
=__2______;
(3)若BC=4,∠C=30°,则BD=___1_____;
(4)若∠ABD=45°,AB=2 2 ,则△ABC的形状为 _等__腰__直__角__三__角__形___,CD=____2____;
(5)若BD=2,AE=10,则AD=__6______; (6)若F,G分别是AB,AC的中点,FG+AE=8,则BE=
2.【2021厦门二模4分】三个顶点都在网格点上,且有一 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称为网格直角三角形.如图,在 8×8的网格中,若△ABC为网格直角三角形,则满足 条件的C点个数为( C ) A.6 B.7 C.13 D.15
3.点A(2,m),B(2,m-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
坐标原点.若△ABO是直角三角形,则m的值不可能是
__4______.
福建6年中考聚焦[6年2考]
1.【2018福建4分】如图,Rt△ABC中,∠ACB=90°, AB=6,D是AB的中点,则CD=___3_____.
2.【2018福建4分】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 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 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 2 ,则CD=___3_-__1__.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
17.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团队协作的风格,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习惯.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生甲: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生乙: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生丙: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生丁: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师:有哪些边角的组合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能通过画图说明理由吗?学生讨论,教师举例.【课件1】如图所示,举反例说明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师:SSA不能作为定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是AC不能固定,能够左右摆动.师:要是我们能使AC只有一种情况,就能证明全等了,应如何办呢?生:过A作BC的垂线,则AC就只有一种情况.如图所示.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巩固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抢答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导入二:【课件2】问题: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所示,RtΔABC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所示,AB⊥BE于B,DE⊥BE于E,(1)若∠A=∠D,AB=DE,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若∠A=∠D,BC=EF,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3)若AB=DE,BC=EF,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4)若AB=DE,BC=EF,AC=DF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设计意图]学生填空,回顾所学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把握前面所学的知识,并为后续问题的探究做铺垫.导入三:【课件3】快来吧,本节将带我们一起探索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领略推理证明的数学奥秘,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能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二、新知构建:活动一:“斜边、直角边”判定定理的探究思路一【课件4】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方法二:测量没被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设计意图]在问题中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说明所有判定方法都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引出作为特殊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有特殊的判定方法.教师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勾股定理可知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第三边一定相等.从而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因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怎样利用勾股定理证明这个命题呢?指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课件5】已知:如图所示,在ΔABC和ΔA'B'C'中,∠C=∠C'=90°,AB=A'B',AC=A'C'.求证:ΔABC≌ΔA'B'C'.证明:在ΔABC和ΔA'B'C'中,∵∠C=90°,∠C'=90°,∴BC2=AB2-AC2,B'C'2=A'B'2-A'C'2(勾股定理).∵AB=A'B',AC=A'C',∴BC=B'C'.∴ΔABC≌ΔA'B'C'(SSS).归纳: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知识拓展]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分别相等,或两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如果满足斜边和一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各个条件中,一个必要的条件是至少有一条边对应相等.思路二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两个三角形,如果有“边角边”或“角边角”或“角角边”或“边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如果有“角角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可以不同.如果有“边边角”分别相等,那么也不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时,也具有“边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这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否全等呢?【课件6】如图(1)所示,已知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长不相等),以长的线段为斜边、短的线段为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把你画的直角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吗?换两条线段,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步:1.画一线段AB,使它等于4cm;2.画∠EAB=90°;3.以点B为圆心,以5cm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E于点C;4.连接BC.ΔABC即为所求,如图(2)所示.【课件7】如图所示,在RtΔABC和RtΔA'B'C'中,已知∠ACB=∠A'C'B'=90°,AB=A'B',AC=A'C'.由于直角边AC=A'C',我们移动其中的RtΔABC,使点A与点A'、点C与点C'重合,且使点B 与点B'分别位于线段A'C'的两侧.因为∠ACB=∠A'C'B'=90°,所以∠B'C'B=∠ACB+∠A'C'B'=180°,因此点B,C',B'在同一条直线上,于是在ΔA'B'B中,由AB=A'B'(已知),得∠B=∠B'.由“角角边”便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于是可得: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或斜边、直角边).活动二:例题讲解【课件8】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用尺规作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所示,线段a,c.求作:ΔABC,使∠C=90°,BC=a,AB=c.分析:首先作出边BC,由∠C为直角可以作出另一直角边所在的射线,由AB=c可以确定点A.作法:如图所示.(1)作线段CB=a.(2)过点C,作MC⊥BC.(3)以B为圆心,c为半径画弧,交CM于点A.(4)连接AB.则ΔABC即为所求.与同桌所作的进行比较,是否重合.结论: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课件9】已知:如图(1)所示,点P 在∠AOB 的内部,PC ⊥OA ,PD ⊥OB ,垂足分别为C ,D ,且PC =PD.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证明:如图(2)所示,作射线OP.∵PC ⊥OA ,PD ⊥OB.∴∠PCO =∠PDO =90°,在Rt ΔOPC 和Rt ΔOPD 中,∵{PC =PD (已知),OP =OP (公共边),∴RtΔOPC ≌Rt ΔOPD (HL).∴∠POA =∠POB.∴OP 是∠AOB 的平分线,即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思考:这个命题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有什么区别?通过这道题,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归纳: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设计意图] 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理解知识间的必然联系.【课件10】(补充例题)如图所示,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求证BC =AD.〔解析〕 欲证BC =AD ,首先应寻找和这两条线段有关的三角形,这里有ΔABD 和ΔBAC ,ΔADO 和ΔBCO (O 为DB ,AC 的交点),经过分析,ΔABD 和ΔBAC 具备全等的条件.证明:∵AC ⊥BC ,BD ⊥AD.∴∠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ΔABC 和Rt ΔBAD 中,{AB =BA ,AC =BD ,∴RtΔABC ≌Rt ΔBAD (HL).∴BC =AD.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 ”.【课件11】 练一练:1. 如图所示,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2. 如图所示,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面的长度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 和∠DF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下面是三名同学解决第2题的思考过程,你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吗?(1){BC =EF ,AC =DF ,∠CAB =∠FDE =90°→Rt ΔABC ≌Rt ΔDEF →∠ABC =∠DEF →∠ABC +∠DFE =90°.(2)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所以Rt ΔABC 与Rt ΔDEF 全等.所以∠ABC =∠DEF ,所以∠ABC +∠DFE =90°.(3)在Rt ΔABC 和Rt ΔDEF 中,BC =EF ,AC =DF ,所以AB =DE ,因此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所以∠ABC =∠DEF ,所以∠ABC +∠DFE =90°.说明:这个问题涉及的推理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但不需要每个学生自己独立说明理由,只要求学生能看懂这三位同学的思考过程就可以了.三、课堂小结: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直角三角形首先是三角形,所以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又是特殊的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HL ”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特殊三角形【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5,11,13等边三角形10,15,16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1,3,4,7,8,9,12,1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A层(基础)1.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D )(A)5 (B) (C) (D)5或解析:当两边均为直角边时,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为5;当4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为.故选D.2.(2015南宁)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的度数为( A )(A)35°(B)40°(C)45°(D)50°解析:∵△ABD中,AB=AD,∠B=70°,∴∠B=∠ADB=70°,∴∠ADC=180°-∠ADB=110°,∵AD=CD,∴∠C=(180°-∠ADC)÷2=(180°-110°)÷2=35°,故选A.3.(2015大连)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的长为( D )(A)-1 (B)+1(C)-1 (D)+1解析:∵∠ADC=2∠B,∠ADC=∠B+∠BAD,∴∠B=∠DAB,∴DB=DA=,在Rt△ADC中,DC===1;∴BC=+1.故选D.4.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则AC边上的高是( C )(A)(B)(C)(D)解析:AC==,S△ABC=S正方形-3个直角三角形面积=4-×2×1×2-×1×1=,设AC边上的高为h,·AC·h=,h=,h=.故选C.5.(2015陕西)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D )(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题图中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有△ABC,△BCD,△BDE,△EAD,△DAB共5个,故选D.6.(2015黄冈)如图,在△ABC中,∠C=90°,∠B=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BC于点D,CD=3,则BC的长为( C )(A)6 (B)6(C)9 (D)3解析:∵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DAE=∠B=30°,∴∠ADC=60°,∴∠CAD=30°,∴AD为∠BAC的角平分线,∵∠C=90°,DE⊥AB,∴DE=CD=3,∵∠B=30°,∴BD=2DE=6,∴BC=9,故选C.7.(2015北海)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在DC边的延长线上.若∠CAE=15°,则AE= 8 .解析:∵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C=45°,AB∥DC,∠ADC=90°,∵∠CAE=15°,∴∠E=∠BAE=∠BAC-∠CAE=45°-15°=30°.∵在Rt△ADE中,∠ADE=90°,∠E=30°,∴AE=2AD=8.8.(2015株洲)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EF=2,那么AH等于 6 .解析:∵AB=10,EF=2,∴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为100-4=96,设AE为a,DE为b,即4×ab=96,∴2ab=96,a2+b2=100,∴(a+b)2=a2+b2+2ab=100+96=196,∴a+b=14,∵a-b=2,解得a=8,b=6,∴AE=8,DE=6,∴AH=8-2=6.9.(2015曲靖)如图,在Rt△ABC中,∠C=30°,以直角顶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过D 作DE⊥AC于点E,若DE=a,则△ABC的周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为(6+2)a .解析:∵∠C=30°,∠BAC=90°,DE⊥AC,∴BC=2AB,CD=2DE=2a,∠B=60°,∵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DAB=60°,∴∠DAC=90°-60°=30°=∠C.∴AD=CD=2a,∴BD=AB=AD=2a,∴BC=4a,∴AC===2a,∴△ABC的周长=AB+BC+AC=2a+4a+2a=(6+2)a.10.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BD为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1,连接DE,则DE= .解析:∵△ABC为等边三角形,∴∠ABC=∠ACB=60°,AB=BC,∵BD为中线,∴∠DBC=∠ABC=30°,∵CD=CE,∴∠E=∠CDE,∵∠E+∠CDE=∠ACB,∴∠E=30°=∠DBC,∴BD=DE,∵BD是AC边上的中线,CD=1,∴AD=DC=1,∵△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1+1=2,BD⊥AC,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即DE=BD=.11.(2014菏泽)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若AB=5,求线段DE的长.解:∵AD平分∠BAC,∴∠BAD=∠CAD,∵DE∥AC,∴∠CAD=∠ADE,∴∠BAD=∠ADE,∴AE=DE,∵AD⊥DB,∴∠ADB=90°,∴∠EAD+∠ABD=90°,∠ADE+∠BDE=∠ADB=90°,∴∠ABD=∠BDE,∴DE=BE,∵AB=5,∴DE=BE=AE=AB=2.5.12.(2014泰安)如图,∠ABC=90°,D,E分别在BC,AC上,AD⊥DE,且AD=DE,点F是AE的中点,FD与AB相交于点M.(1)求证:∠FMC=∠FCM;(2)AD与MC垂直吗?并说明理由.(1)证明:由题意知△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是AE中点,∴DF⊥AE,DF=AF=EF,又∵∠ABC=90°,∠DCF,∠AMF都与∠MAC互余,∴∠DCF=∠AMF,在△DFC和△AFM中,∴△DFC≌△AFM(AAS),∴CF=MF,∴∠FMC=∠FCM.(2)解:AD⊥MC,理由:由(1)知,∠MFC=90°,FD=EF,FM=FC,∴∠FDE=∠FMC=45°,∴DE∥CM,又∵AD⊥DE,∴AD⊥MC.B层(能力)13.(2015黑龙江)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点P是AD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边上的一点,若△PBE是等腰三角形,则腰长为2或或.解析:分情况讨论:(1)当BP=PE时,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AD=4,∠A=∠BCD=∠D=90°,∵P是AD的中点,∴AP=DP=2,根据勾股定理得BP===2.(2)当BE=PE时,E在BP的垂直平分线上,与正方形的边交于两点,即为点E;①当E在AB上时,如图2所示:则BM=BP=,∵∠BME=∠A=90°,∠MBE=∠ABP,∴△BME∽△BAP,∴=,即=,∴BE=;②当E在CD上时,如图3所示:设CE=x,则DE=4-x,根据勾股定理得BE2=BC2+CE2,PE2=DP2+DE2,∴42+x2=22+(4-x)2,解得x=,∴CE=,∴BE===;同理BP=BE时,BP=2.综上所述:腰长为2或或.14.(2015南昌)如图,在△ABC中,AB=BC=4,AO=BO,P是射线CO上的一个动点,∠AOC=60°,则当△PAB为直角三角形时,AP的长为2或2或2 .解析:分情况讨论:(1)当∠APB=90°时(如图1),∵AO=BO,∴PO=BO,∵∠AOC=60°,∴∠BOP=60°,∴△BOP为等边三角形,∵AB=BC=4,∴AP=AB·sin 60°=4×=2.(2)当∠ABP=90°时,(如图2),∵∠AOC=∠BOP=60°,∴∠BPO=30°,∴BP===2,在直角三角形ABP中,AP==2.(3)∠APB=90°,(如图3)∵AO=BO,∴PO=AO,∵∠AOC=60°,∴△APO为等边三角形,∴AP=AO=2.15.如图,△ABC中,AB=BC=AC=12 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 cm/s,点N的速度为2 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时,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时,可得到等边△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解:(1)设点M,N运动x秒时,M,N两点重合,x×1+12=2x,解得x=12;∴M,N运动12秒时,M,N两点重合.(2)设点M,N运动t秒时,可得到等边△AMN,如图①,AM=t×1=t,AN=AB-BN=12-2t,∵△AMN是等边三角形,∴t=12-2t,解得t=4,∴点M,N运动4秒时,可得到等边△AMN.(3)存在.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由(1)知12秒时M,N两点重合,恰好在C处,如图②,假设△AMN是等腰三角形,∴AN=AM,∴∠AMN=∠ANM,∴∠AMC=∠ANB,∵AB=BC=AC,∴△ACB是等边三角形,∴∠C=∠B,在△ACM和△ABN中,∵∴△ACM≌△ABN(AAS),∴CM=BN,设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M,N运动的时间为y秒时,△AMN是等腰三角形,∴CM=y-12,NB=36-2y,CM=NB,y-12=36-2y,解得y=16.故假设成立.∴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为16秒.16.(1)如图(1),已知点P在正三角形ABC的边BC上,以AP为边作正三角形APQ,连接CQ.求证:△ABP≌△ACQ;(2)已知,△EFG中,EF=EG=13,FG=10.如图(2),把△EFG绕点E旋转到△EF′G′的位置,点M是边EF′与边FG的交点,点N在边EG′上且EN=EM,连接GN.求点E到直线GN的距离.解:(1)∵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PQ是正三角形,∴AB=AC,AP=AQ,∠BAC=∠PAQ,∴∠BAC-∠PAC=∠PAQ-∠PAC,∴∠BAP=∠CAQ,∴△ABP≌△ACQ.(2)过点E作底边FG的垂线,点H为垂足.过点E作直线GN的垂线,点K为垂足,在△EFG中,EH==12.同(1)可证明△EFM≌△EGN,∴∠EFM=∠EGN,可证明△EFH≌△EGK,∴EH=EK.∴点E到直线GN的距离是12.16年最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分类讨论;(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折叠与勾股定理考查;(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结合考查;(4)直角三角形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结合考查;(5)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结合考查.1.(2016预测)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C )(A)40°(B)100°(C)40°或100°(D)70°或50°解析:当40°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则顶角就是40°;当40°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则顶角是180°-40°×2=100°.故选C.2.(2016预测)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 B )(A)2 cm (B)3 cm (C)4 cm (D)5 cm解析:∵AC=6 cm,BC=8 cm,∴AB=10 cm,由题意知AE=6 cm(折叠的性质),∴BE=4 cm,设CD=x,则在Rt△DEB中,42+x2=(8-x)2,∴x=3 cm.故选B.3.(2016预测)如图,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13 .解析:∵△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BC=5,∴2AB=2AC=21-5=16,即AB=AC=8,而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E=AE,故BE+EC=AE+EC=AC=8,∴△BEC的周长=BC+BE+EC=5+8=13.4.(2016预测)如图所示,△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1)求证:△ACE≌△BCD;(2)若AD=5,BD=12,求DE的长.(1)证明:∵△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EC=DC.∵∠ACE=∠DCE-∠DCA,∠BCD=∠ACB-∠DCA,∠ACB=∠ECD=90°,∴∠ACE=∠BCD.在△ACE和△BCD中∴△ACE≌△BCD(SAS).(2)解:由(1)得∠EAC=∠DBC=45°,又∠BAC=45°,∴∠EAD=∠EAC+∠BAC=90°,即△EAD是直角三角形,∴D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