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它的形象塑造、语言特色,亦或它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应当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一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出的观点态度,才是它的最大艺术价值之所在。
所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进展文学鉴赏活动,当然也是设计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
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下面,试以xx年全国及分省命题的多份高考试卷为例,就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作些初步探讨。
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意象的符号意义是固定的。
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
它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象征。
所以,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符号意义,我们必须了解。
如抒愁写恨时,常用“水”、“雨”等意象来表达,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柳”、“柳枝”等意象,那么常用来表惜别怀远,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如xx年全国Ⅰ卷,鉴赏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学案
导教案 2 小题, 11 分)( 2017 年新课标 3 卷)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人间荣华应无分,身后文章合闻名。
莫怪气粗语言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 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伏:佩服。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愉悦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 表。
B .元稹经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拟,这从侧面说了然白诗较高的创作水 准。
C .白居易在诗中称号李绅为“短李”, 也隐含着不太认同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 .作者深信自己势必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代,所以其实不介怀在当时能否获得认同。
E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 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能够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下手,联合全诗,剖析作者表达的感情态度。
( 6 分)【答案】 14.CD15.诗人戏谑友人,炫耀自己,经过幽默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不是全部是戏言,也表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状况的无奈与自嘲。
2、( 2015 新课标全国 I 卷)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未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 注]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问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如何的作用?( 6 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自然不可以由于距离遥远、 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 但想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教案新人教版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明确方法对解题的重要性;2 总结并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3 学会通过各种方法给所给诗歌进行鉴赏;二学习重难点:1 总结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各种方法,从中加以灵活运用.三学习过程和方法:1 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2 反复练习强化方法的运用,提升解题能力.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整体感知:了解考点知识三问题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典型的错误答题:1 诗人寄情山水,十年做梦都无法回家,自己独自一人入山,天地寂寥,放弃自己的身心,远离残酷的现实,是为修成那梅花高尚的品格.2 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3诗人表达了家破人亡的凄凉心境,以及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三、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练习1.课前检测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节妇吟唐·张籍——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红罗短袄。
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答:二、导入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
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作业问题诊断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浠水一中陈清学案一:读懂诗歌要注意方法1、分清题材类别①送别诗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边塞景色或战争为主题,或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以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或思念亲人,或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游仙诗也属于这个范畴。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⑨山水田园诗⑩即事感怀诗2、重视诗歌标题3、推敲关键词句4、做到知人论世5、利用诗后注解6、注意诗中典故7、理顺颠倒句序8、懂得基本常识学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三种: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的景象或物象)一、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二、常见人物形象举隅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教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学案
2011届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教(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各种思想情感的类型及其鉴赏术语;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解题技巧。
【考纲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一.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2、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4、文本中的情态词及作品复杂的情感;5、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二.真题回放回顾2010目年高考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题型,分析高考试题提问方式:1、(2010年高考某某卷)(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2、(201年高考某某卷)(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3、(2009年高考某某卷)(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2009年高考某某卷)(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2009年高考某某卷)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三.题目类型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3、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表现了怎样的情趣;5、主旨是什么;6、结合意境提问;7、就某句某联发问。
四.解题格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五.分类讲练㈠.别离贬谪诗⑴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①表达离愁憋绪,多迷恋、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④表达自己的志向。
⑵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①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②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分析表达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修辞手法(一)拟人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诗歌鉴赏题的解答”(人教版高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品味: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②诵读:通过诵读,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把握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不同情感,正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鉴赏评价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即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借助意象挖掘感情。
2、教学难点抓住形象、概括的语言,体会意象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分析(一)导课由2004年《考试说明》及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导入“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法”的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投影演示】“学习目标”(三)题例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1)抓住试题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所在、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题干,找到切入点。
“次”:驻扎,停泊。
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客”(2)挖掘景物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感情。
题例2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学生上黑板答题。
(2)【教师评讲】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3)【教师设疑】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4)【学生讨论】要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人教课标版常用教案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育星教育网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快乐学习并不是说一味的笑,而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快乐方式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因为快乐学习是没有什么大的压力的,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好。青春的执迷和坚持会撑 起你的整个世界,愿你做自己生命中的船长,在属于你的海洋中一帆风顺,珍惜生命并感受生活的真谛! 老师知道你的字可以写得更漂亮一些的,对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 得,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学习,就要有灵魂,有精神和有热情,它们支持着你的全部!灵魂,认识到自我存在,认识到你该做的是什么;精神,让你不倒下,让你坚强,让你不畏困难强敌;热 情,就是时刻提醒你,终点就在不远方,只要努力便会成功的声音,他是灵魂与精神的养料,它是力量的源泉。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二、知识储备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归纳: (一)忧国伤时: .反映社会的黑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 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二)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山河沦 丧的痛苦;.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四)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 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自主探究】 求仙探访类 也可以称为游仙诗,历代文人被压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平则鸣的文艺成果。在浪漫的想象 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建构理想中的仙境,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宣泄心中的 愤懑不平,表达对时局的无可奈何与失望之情,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和离经叛道的气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归纳赏析方法。
2.运用方法,提高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准确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明确考纲,导入新课。
1.明确考纲要求,06-12某某卷高考诗词鉴赏部分的考点设置。
06:语言、内容、情感07:形象、手法、情感08:形象、情感09:形象、情感、手法、语言10:内容、情感、手法11:内容、手法、情感、思路12:情感、形象、手法诗歌情感态度是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不仅以直接提问的题型出现,而且渗透在形象、语言、手法题型中,因此在做诗词鉴赏题时读懂诗情尤为重要。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学习〔一〕典例探究:例题1:〔2011年某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分析:这两句是说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可见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用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生诊断,教师点拨:不看注释。
注释中“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信息,可以帮助解决一半问题,余下的仅考查能否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关注注释。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情感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诗歌鉴赏之情感表达教学设计计划将三组诗歌鉴赏放到一节课讲授,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整体感受,并且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鉴赏手法之情感表达的手法。
导入:分析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研究今年高考题对本考点的考查。
运用不同形式分析学生的答案,总结诗歌鉴赏情感表达的方法,再运用方法做题训练巩固。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提升总结知识方法。
结束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一朵芦花很白,一盏灯火很暖,生活中总有失意,也会充满诗意。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
学生们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学习背诵了不少诗词,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基础。
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对诗词的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诗歌情感的理解却总是学生做题的短板。
所有的题型作答步骤都需要理解诗歌才能运用。
学生心理上有了高三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学习自己的能力。
但是在面对诗词时会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内化为自身的诗词鉴赏能力,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效果分析师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交流总结,课堂流程完整,内容充实,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
抓住诗词鉴赏中情感把握的学习要点,注重诵读体会,总结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标设计中,强调了学生的能力锻炼,对学生的成绩提升有比较好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训练了诗词鉴赏能力,也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方法。
教材分析高三一轮复习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
具体要求有:①理解诗歌中的字句,属于“鉴赏评价(D)”层级;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鉴赏评价(D)”层级;③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鉴赏评价(D)”纵观历年考题,诗歌鉴赏题总离不开情感表达,所以诗歌鉴赏题要得高分离不开对情感的准却把握。
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
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明确方法对解题的重要性;2 总结并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3 学会通过各种方法给所给诗歌进行鉴赏;二学习重难点:1 总结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各种方法,从中加以灵活运用.三学习过程和方法:1 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2 反复练习强化方法的运用,提升解题能力.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整体感知:了解考点知识三问题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典型的错误答题:1 诗人寄情山水,十年做梦都无法回家,自己独自一人入山,天地寂寥,放弃自己的身心,远离残酷的现实,是为修成那梅花高尚的品格.2 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3诗人表达了家破人亡的凄凉心境,以及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诗歌鉴赏(一)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诗歌情感解读三法(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情感解读三法(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解读诗歌情感的三把钥匙-- 诗歌阅读指导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懂得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2 、学习一些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题材、情感词、意象的把握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兼顾师生互动。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将给大家上一节诗歌阅读指导课,让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你听了后有什么感触?欣赏邓丽君所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示: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悟与希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
这首诗为什么在千年之后还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呢?就是因为诗歌表现了一种旷达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真挚的祝愿,所以它跨越了时空,直达每个读者的心里。
古人云:诗言志也。
诗歌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真挚的情感。
作为初学者,我们要读懂诗歌包含的情感,那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打出诗题:《解读诗歌情感的三把钥匙-- 诗歌阅读指导》在这里,我将送给大家解读诗歌情感的三把钥匙,希望能为同学们打开诗歌阅读的大门。
先送上第一把钥匙:一、把握“情”向所谓把握“情”向,就是把握诗歌情感的方向。
中国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现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不已,。
但在鉴赏诗词的时候,只要能够初步确定它的题材,情感的方向也就大致可以确定了。
那诗歌的题材主要有哪些呢?我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主要有: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类别,而且每一类题材所抒发的情感也大同小异。
.时间关系,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几类,其他的交给同学们课后去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它的形象塑造、语言特色,亦或它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应当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一部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出的观点态度,才是它的最大艺术价值之所在。
所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当然也是设计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
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下面,试以2007年全国及分省命题的多份高考试卷为例,就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作些初步探讨。
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意象的符号意义是固定的。
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
它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象征。
所以,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符号意义,我们必须了解。
如抒愁写恨时,常用“水”、“雨”等意象来表达,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柳”、“柳枝”等意象,则常用来表惜别怀远,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如2007年全国Ⅰ卷,鉴赏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在依题回答“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就得抓住“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意象)。
因为作者选择的这些意象,体现了其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无法排遣而又极力想暂时排遣”的主旨相契合。
再如2007年浙江卷,选用了三首诗歌: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金人吴激的《人月圆》及元人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
之所以把它们作为一组材料来进行比较阅读,原因之一是三首诗歌中都塑造了一个相同的意象:燕子。
请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人月圆》)“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中吕山坡羊燕子》)后两句中的“燕子”,明显是从《乌衣巷》中化用而来。
而《乌衣巷》中的“燕子”,则有着其特定的符号意义。
吴激、赵善庆两位词曲作者剪裁唐人诗句,以抒亡国隐痛。
于是,对命题者的下述设问,答案就很明确了: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
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歌的内容。
如2007年江苏卷,鉴赏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据标题“送人”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且题目中也提示: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如果知道了这首词是送别词,那么词中所描写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等意象的含义就容易把握了,词人所表露的丰富、复杂的情感(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也就更加容易解读了。
注释中的信息,一般是交待诗作的背景。
鉴赏诗歌要因人论诗,因时论诗,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必须对诗人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时考题会给我们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注释,对这些注释必须重视。
如2007年福建卷,在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后加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这一交待诗作背景的注释,对于体会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是很有价值的。
再如,2007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问: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在回答上述提问时,就必须关注注释中的相关提示,以在“知人论事”的基础上体察诗人的悲怆之情。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此时他(王安石)尚未拜相变法”,还处在仕途不遇之中,“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辽国”,那可是个不无艰险的去处。
根据注释中的交代,答题者作出时空上的拓展,就能将诗歌中表达的怆情悲意在更深的层次上加以把握。
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
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
例如,鉴赏刘禹锡的《乌衣巷》(2007年浙江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答问题时,就得注意:这首诗运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再品味一下:作者运用这个典故,又表达了怎样一种心境。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王谢堂前燕。
朱雀桥,在作为六朝都城建业(南京)的正南门外,是当时车马填塞的交通要道,至唐代已是野草丛生一片荒凉之地了。
乌衣巷,是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聚居之处。
据传王导家建有一堂,堂上悬有书写“来燕”二字的匾额。
诗人从燕子的飞离,引出了人事盛衰的变化,反映了整个封建王朝贵族的共同命运。
指出他们炙手可热的所谓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并警示当时的统治者切莫重蹈覆辙。
当然,从典故着手去鉴赏一首诗,前提是能了解、分析出诗中运用的典故。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古诗词,在阅读中不断积累。
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古典诗歌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通常分为三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等。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等。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
诗歌中的描写,从内容来看,有细节描写;从角度来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技巧来看,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古典诗歌中的议论与抒情,常常相伴相生。
抒情方式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而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
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
如,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命题者设题两道,考查对古代诗词中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上片和下片的内容,指向明确。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作者直抒胸臆,“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再如,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
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
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
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如,要分析2007年高考江苏卷中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蕴涵的思想感情,回答“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一问,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两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再结合全词来分析就可得出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因为这首词的上片是描写句,寓情于景;下片是抒情句,它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发提升的,直抒胸臆,是全诗的重心所在。
还有一种说理诗,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
诗人李白、陆游、苏轼等的作品,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诗句。
诗中若出现蕴含理趣的诗句,我们就应该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
如,杜甫的“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谓人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会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或活水来”,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也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