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经济地理概述

合集下载

物流经济地理-物流节点概述

物流经济地理-物流节点概述

。全部物流活动是在线路和
节点进行的。
一、物流节点的概念
物流节点(logistics nodes)是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
集散和储运的节点。
广义的说,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包 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 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 狭义的物流节点仅指现 代物流意义的物流(配送)中 心、物流园区和配送网点。
物流节点概述
一、物流节点的概念
物流的过程,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停顿过程组成 的。两种不同形式运动过程或相同形式的两次运动过程中都
要有暂时的停顿,而一次暂时停顿也往往联接两次不同的运
动。物流过程便是这种多次的“运动——停顿——运动— —停顿”所组成。
物流网络结构由执行运动
使命的线路和执行停顿使命 的节点两种基本元规模:物流园区是巨型物流设施,其规模最大,物流中心次之,配送中
1、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区别
1、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区别(续)
2、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区别
二、物流节点的类型
三、其他分类
根据物流节点主要服务地域层次划分为国际物流节点、区域物流节点
、城市物流节点。 根据物流节点经营性质分为自用型、公共型
④通过集装箱、托盘等,衔接整个“门到门”运输。
三、物流节点的功能
(二)信息功能
物流结点是整个物流系统或与结
点相接物流的信息传递、收集、处理、 发送的集中地,这种信息作用在现代
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
是复杂物流储单元能联结成有机整体 的重要保证。
三、物流节点的功能
(三)管理功能 物流系统的管理设施和指挥机构往往集中设置于物流结点之中,实际 上,物流结点大都是集管理、指挥、调度、信息、衔接及货物处理为一体 的物流综合设施。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的有序化和正常化,整个物流系统 的效率和水平取决于物流结点的管理职能实现的情况。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物流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流动和影响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常利平版本被广泛使用,以帮助解释和理解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利平版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1. 物流网络: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主要关注物流网络的建立和运作。

物流网络包括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如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各种物流线路和设施。

常利平版本强调物流网络的建设对于经济地理的影响,如物流中心的选择、运输成本的优化和货物的流动。

2. 交通运输: 常利平版本着重研究交通运输在物流经济地理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物流网络中连接各个节点的重要环节,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

常利平版本关注交通运输对于物流成本、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及交通网络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3. 区域发展: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关注区域发展与物流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流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常利平版本通过分析物流网络的空间分布、节点的重要性和运输线路的选择,来研究物流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空间分析: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注重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揭示物流网络的结构和运行规律,以及物流对于地理空间的塑造和影响。

常利平版本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统计和空间优化等,用于研究物流的空间布局、运输路径的优化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总之,常利平版本在物流经济地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流网络的建设和运作,交通运输的作用和影响,区域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在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7.20 176.52 2.51 1 176.87 161.87 1 790.87 547.87
7.30 180.98 2.98 1 155.87 194.87 2 562.87 650.87
7.40 187.07 3.43 1 200.87 225.87 4 197.87 790.8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整理
2)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物 流规模是从量的角度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2004年全国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比2 003年增长29.9%。
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 物流效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 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 较低。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5)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Biblioteka 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
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为 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多方面 的综合性问题,更主要的是它同许多相邻 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它们是相互补 充和借鉴的关系,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学同物流学、部门经济 地理学、数学等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3 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意义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3)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将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为发展现代物流业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发展战略: 坚持调整和优化结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以提高劳 动生产率和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物流业的发展在 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体 制、机制、制度和政策上为综合性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 有利的环境。 坚持城乡结合,促进全国物流系统合理布局;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1.4 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自然灾害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地位《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公路、水路、铁路和农业、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物流经济地理》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保税物流、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以物流运输方式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物流流程或功能为主线,同时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利用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物流管理岗位应具有的综合业务技能,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物流实践,解决物流行业出现的有关问题。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2)知识目标
✓ ①了解中国的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情况; ✓ ②掌握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 ③掌握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业、土特产物流地理;
✓ ④掌握中国工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 业物流地理;
✓ ⑤掌握中国商业物流地理内容,包括商业布局的原 则和我国大宗商品的基本流向、中国商业中心分布、 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反思
教学 手段
教学 方法
教学 内容
反思
学生 活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一
教学内容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
Product
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可拘泥 讲 于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介绍,而应 授 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
Product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 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 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 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Pro、duc重t 视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因势利导,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案例库和习题库积极建设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第一章: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19物四——物流经济地理1.物流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物流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交通运输、物资仓储、包装流通、装卸搬运及物流信息等活动的内在联系。

经济地理学是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的地域布局系统2.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任务:①专业文化素质教育②物流经济地理理论研究③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实践3.影响物流布局的主要条件:①自然条件②技术条件③社会政治经济条件4.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①计划化原则②直达化原则③短距化原则④钟摆化原则⑤集中化原则⑥标准化原则⑦社会化原则⑧服务化原则5.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①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②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③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

④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6.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内容:①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②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③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④推动重点领域的物流发展。

⑤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

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格局。

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

⑧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7.粮食增产的方面原因:①农业气象条件良好,灾害较轻。

②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③农业科技支撑有力。

④农业生产措施得力。

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8.粮食作物:稻谷:我国是世界上种稻最早、产稻谷最多的国家。

稻谷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平均单产量最高。

华南双季籼稻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云贵高原稻谷区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小麦:分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玉米,高粱,大豆,薯类作物。

9.选建商品粮基地的原则:①选择有充足余粮、粮食生产水平高的地区。

②选择人均耕地面积多、人均粮食生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

南极洲,以南极为中心,三面被太平洋、 南极洲,以南极为中心,三面被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面积1400万平 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面积1400万平 方公里。面积虽大,但绝大部分陆地在 南极圈以南,气候严寒,终年为冰雪所 覆盖,目前还无长期定居的人口,人类 活动仅限于科学考察。
四大洋基本地理概况: 四大洋基本地理概况:
我国东部面临海洋,海岸线总长度为3 我国东部面临海洋,海岸线总长度为3.2万 多公里。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东有韩国、日本; 东南有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指对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 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土地、气候、陆地 水、海洋、动植物等。
(一)土地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自然资源。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 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 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 地资源量的1 地资源量的1/3。
物流经济地理
参考书目
《物流经济地理》,王智利主编,电子工 物流经济地理》 业出版社。 《物流经济地理》,徐玲玲,中国物资出 物流经济地理》 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概述
一、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 二、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意义 四、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
一、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伊里安岛、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伊里安岛、 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以及 广布在赤道两侧太平洋中的美拉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三组群岛, 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小 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小 的洲。大洋洲的陆地绝大部分在热带和 亚热带,温带地区很小。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总结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总结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总结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物流与经济地理之间的关系,包括物流的发展现状、物流网络的建设、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服务的创新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一、物流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物流是指将物品从生产地点运输到销售地点的过程,包括物流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方面。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物流网络的建设物流网络是指将物流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完整的物流体系,包括物流设施、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等方面。

物流网络的建设对于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流网络建设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人口分布、市场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互通。

三、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市场等。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物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物流服务的创新物流服务是物流业的核心,包括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

在现代物流业中,需要注重创新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物流服务创新中,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互通。

同时,还需要注重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我们了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流业的运作机制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物流经济地理-国内外主要物流节点

物流经济地理-国内外主要物流节点

运中心。
港口-鹿特丹港
二、国外知名物流节点
2、Fedex 配送中心
联邦快递 是一家国际性速递集团,提供隔夜快递、地面快递、重 型货物运送、文件复印及物流服务,总部设于美国田纳西州。其品牌商 标FedEx是由公司原来的英文名称Federal Express合并而成。 联邦快递集团通过相互竞争和协调管理的运营模式,提供了一套综 合的商务应用解决方案,使其年收入高达320亿美元。2012年财富世界 500强排行榜第263位。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45位。 联邦快递集团旗下超过2.6万名员工和承包商高度关注安全问题, 恪守品行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最高标准,并最大程度满足客户和社会的需 求,使其屡次被评为全球最受尊敬和最可信赖的雇主。
太原铁路局
一、中国知名物流节点
3、城市节点 物流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 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完善城市物流设施, 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建设 各类物流园区,优化城市交通、生态环境, 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城市的物流服务 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和 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促进大中小城市 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2009年3月,国务院办法《物流业调 整和振兴规划》,确定了北京、上海、深 圳等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哈尔滨、
箱码头泊位15个,泊位总长4156米,低水位深十至十三米。是荷兰和
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现有 300多条远洋航线连 接世界各地,每年约有 3.5万艘次远洋货轮在这里停靠,是世界上最大
的商品集散中心。该港的集装箱运输业务一直列居世界前位。
鹿特丹港进出口货物的90%以上属大宗货物,原油及石油产品占 1/2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港,也是欧洲重要的集装箱存放和转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物流经济地理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物流地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及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80学时,计5个学分。

(其中理论40学时,实操4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更多的懂业务、会管理、善操作的专业人才,我们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开设《物流经济地理》这门课程。

四、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掌握物流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掌握物流地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物流地理的各种地域布局,以及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3.素质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物流地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Chapter 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答: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同许多相邻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包括物流学,地理学,经济地理等,是介于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什么是地理学?答: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学科。

3、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答:经济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4、什么是生产力布局及分类?答:生产力布局也称生产力配置,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布局和交通布局等。

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生产力布局包括国民经济宏观布局,地区和部门的中观布局以及地点微观布局三个层次。

5、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6、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征答: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我国土地资源特征为: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7、物流布局概述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已形成,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物流结。

但我国的物流经一款能够分散,组织化程度地,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

8、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Chapter 21、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交通运输业不能产生新的产品,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具有同一性,交通运输业资产构成的特殊性,交通运输业的产品不能储存,运输生产的安全性。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山东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山西有“煤乡”之称;黄金储量丰富的省:山东、陕西;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广西自治区物流布局:逐步建立起以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体系。

在南宁、柳州、防城港建立起物流园区。

广西素称“有色金属之乡”;青海省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嗜好作物、药用作物、热带作物。

中国经济作物及其分布:东部集中了中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中国棉花、油料、糖、烟叶、茶叶、蚕茧、麻类、水果的主要产区。

南北差异也很大,在热带地区主要栽培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椰子、油棕、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特种药材;在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甘蔗、茶树、油桐、柑橘;温带地区多种植棉花、苹果、梨、葡萄,是棉花及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在中温带地区以种植甜菜为主。

甘蔗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产量高,收益大。

主要分布在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两个主要产区是广西和海南。

甜菜主产区在北纬40度以北,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以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为最大产区,其次为内蒙古河套及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等地区。

中国水产资源分为:鱼类、甲壳动物类、软体动物类、藻类、哺乳类。

土特产:干菜类:黄花菜、黑木耳、白木耳、菇类、笋干、榨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二)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是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 现代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物流管理和运 作当中,广泛采用了代表着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技术、 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物流管理和物 流活动的现代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朝着先进 水平靠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物流"在不同的时期 也会有不同的内涵。现代物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 面:

3.物流信息化
现代物流可以理解为物资的物理性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信息在 实现物流系统化、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4.物流手段 现代化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应广泛使用先进的运输、仓储、 装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加工等手段。运输手段的大型化、 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的自动化,包装的单元化, 仓库的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计算机化、电 子化、网络化等为开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物质保证。 5.物流服务社会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一) 2001年我国颁布的《物流术语》中国家标准对物流 ( Logistics)的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根据实际需要,将 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 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 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效率与效益兼 有的流动与储存的计划及其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综上所述,物流的概念可简述如下·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 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 费地进行的计划、实施、管理的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最早由美国人在 1915年提出,意思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经过 70多年的发展才定论为Logistics,现在欧美国家更多地把 物流称为Logistics而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20 多年来,Logistics逐渐发展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物流”的概念,日前物流的 定义很多,各有侧重在国内、国际大致有以下几种。


二、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业是 20世纪 90年代应用了现代管理技术和现代信 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 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整体上改变了企业的运行 方式,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由于降低了产品的总成本, 它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业对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 力产生了积极作用,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三)联合国物流委员会对物流有了新的界定 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 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计划、 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 从物流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两个要点· 第一,物流是一个包 含了运输、存货、管理、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 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过程。第二,物流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 户的要求和企业盈利的目标。物流不要简单理解为"物"的" 流动"而是一个管理过程。物流的内涵就是管理、计划、执 行和控制过程。物流管理的对象并不是货物本身,而是货物 的有目的的流动过程。

在现代物流时代,物流业得到充分发展,企业物流需求通过 社会化物流服务满足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形态成 为现代物流的主流形态,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6.物流管理专门化 企业物流活动开始由专门的部门负责,不再依附于其他部门, 物流管理技术日趋成熟。 7.物流电子化 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信息 的处理和传输过程、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物流部门与其他相 关部门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换传递和处理可以 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保持实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和 对信息的实时处理。
第一章 物流经济地理概述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物流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物流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其核心就是物质资 料的"流动"。社会大分工在逐渐细化,物质流通的规模在日 益增长,供应链更加复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模 更加庞大,只有依靠物流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 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因此,物流 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 要标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1.物流系统化 物流不是运输、保管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彼此的内在联系, 在共同目的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 互作用的关系。


2.物流总成本
最小化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在成本管理上体现为 要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物流总成本最小化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 标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1)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提供增值服务; (2)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 (3)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
(4)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
(5)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 服务网络客户服务; (6)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概念

(一)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 流活动模式。而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 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 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