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有关刘禹锡的故事导入。故事如下: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

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板书课题

三、释题并简介作者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四、自学课文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去尝试解释词语翻译课文。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先在学习小组中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讨论解决。

五、集体解疑

六、检查自学情况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铭文,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韵脚,并说出押的是什么韵。

讨论明确: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ing”韵。

3、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讨论明确:本文都用短句,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陋室

()

5、理解加点词词义

(1) 有龙则灵 (灵验神奇)

(2) 斯是陋室(这)

(3) 惟吾德馨(只)(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5)往来无白丁(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6)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7)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劳累)(形体,身体)6、翻译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反复体味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2、思考书后探究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课文。

先指名男女生各一名朗读课文,后集体朗读课文。

三、赏析课文。

1、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讨论明确: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2、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讨论明确: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有人认为这种交友的习惯轻视劳动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注意以理服人。当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

4、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讨论明确: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5、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铭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6、很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

讨论明确: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心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显得含蓄、隽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