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回酸、回色的原因探讨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0.13
Leabharlann Baidu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二、残皂量
残皂量的高低会对后续工序和成品油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残皂量是碱炼油重要考察的指标。
由于油中含皂量的大小对大豆油氧化性有一定影响, 皂粒本身含有金 属离子, 特别是铜皂和铁皂, 是引起油品氧化的重要因素。所以, 在油脂精 炼过程中, 应尽可能降低中和油中的残皂量。常规工艺中性油残皂控制在 100ppm以下,无水脱皂+预复脱色工艺可控制在300ppm左右。
一般而言,贮存在罐区的成品油,一周内其酸价上升到内控标准 (即0.1mgKOH/g油),我们就认为该批油回酸现象较严重。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一、回酸机理
根据油脂化学反应机理,油脂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回 酸现象,主要有两种化学反应,即发生油脂水解反应及 油脂氧化反应。
2
回酸回色机理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四、回色机理4、蛋白质,糖类等氧化分解
毛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在高温 下易发生氧化或相互结合等其他副反应,生成各类 杂质使油色加深。此类加工色素的产生, 提高了回色 的几率。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我们从原料到过程控制来分析油脂回 酸回色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一、回酸机理
水解反应通式
CH2-OCOR1 CH-OCOR2 CH2-OCOR3 + 3H2O
CH2-OH
R1COOH
CH-OH + R2COOH CH2-OH R3COOH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二、回色机理1、生育酚
生育酚红
油脂在储藏过程中返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 认为最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γ-Tocopherol(生育酚) γ-TED(5-tocopheryloxy) (中间体) Tocored (生育酚红)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二、回色机理1、生育酚
生育酚红
通过能量的吸收和释放,γ -生 育酚前体与返色物质之间可以互相 转换,临界点大约在235℃。返色 物质在热力学上较前体稳定,前体 活化能较低,脱色阶段在酸性白土 催化氧化作用下,几乎所有返色前 体物质转变成返色物质。而返色物 质转变成前体则需克服更高活化能, 脱嗅阶段温度高,使这种转变易于 发生,即油脂色泽表面上降低,但 这些前体在大豆油储存过程中,可 能再次逐渐变成返色物质,导致大 豆油返色 。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二、年份
同一地区的原料由于年分不同,其回酸回色现象会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 每年的气候差异影响油料作物的生长及成熟。 由于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大豆中常混有未完全成熟的青大豆。大量数据证明, 青大豆制取的毛油酸值、过氧化值均高于成熟大豆,当青大豆进人制油工段,会 造成成品油品质下降,出现回色现象。 由于青大豆油酸值高, 精炼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辅料也就越多, 这样炼耗也就越 高,也会影响油脂的色泽变化。青大豆油的色泽深于成熟大豆油,是因为青大豆 油含有较多的叶绿素,脱色过程中很难脱除。另外,青大豆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 是成熟大豆油的3倍多, 其主要成分为磷脂酸,可与油中微量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磷 脂金属复合物, 使油脂脱胶不彻底、不易分离,且金属离子是引发油脂氧化的重要 因素之一,如脱除不干净,则影响脱色,脱臭的效果,而且精炼出的大豆油易氧 化分解,出现色素固定及回色现象。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一、回酸概念: 经过加工的油脂,其酸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 高,甚至在保质期内超过其所在级别的国家标准。
一般而言,贮存在罐区的一级豆油或菜,一周内其颜色上升到 R1.5/Y15,我们就认为该批油回色现象较严重。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二、回色概念: 经过加工的油脂,其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 深,甚至在保质期内超过其所在级别的国家标准。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三、贮藏条件
大豆在贮藏中除了会发生一般粮油作物常遇到的霉变、结露、虫蚀、变质、陈 化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1、大豆的吸湿性强,当大豆含水量超过14-15%时,子粒往往变软。 2、大豆易“赤变”、“走油” 。大豆“赤变”、“走油”是贮藏中常见的一 种不良变化。贮藏时间较久的大豆,经过高温季节,虽未发热、生霉,但子叶靠 近豆脐部位的色泽会加深,变为红色(俗称红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子叶红 色加深并扩大,俗称“赤变”。赤变严重的就发生脱皮现象,子叶呈始油浸状透 明,俗称“走油”.这就是大豆“陈化”的现象。大豆霉变的特征是,豆粒软化, 体积涨大,开始发热,胚部出现红圈;子叶色泽加深,产生霉变气味。 用陈化或 霉变的大豆制油,出油量减少,油色加深,精炼后易回酸回色。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二、混合油水/杂处理
蒸发前混合油中带有少量粕末等杂质,其中的蛋白质、糖、 类脂物在温度超过110℃时发生反应,色泽加深直至糊化,这种 新生的色素很难除去。 控制措施:混合油通过旋液分离后,再进行保险过滤(如 安装带刮刀的自清式过滤器),保证蒸发前杂质≤0.5%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一、残磷量
脱胶主要关注的是非水化磷脂的问题,非水化磷脂含量较多 的植物油中往往伴随着较多的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导 致植物油酸败。另外,油脂中的磷脂与蛋白质、糖类、金属离子等 形成复合物而呈现很深的颜色,或氧化分解呈色,出现色素固定及 回色。含磷量高的大豆油在高温条件下脱臭会产生碳化,使油脂产 品色泽加深或发暗。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三、回色机理3、磷脂氧化分解
一般大豆油含磷脂1.1% ~ 3.5% , 菜籽油含磷脂1.5% ~ 2.5% 。 卵磷脂( PC) ( 20%) 、脑磷脂( PE)( 31% ) 和肌醇磷脂( PI) ( 40%) 是大豆磷脂主要成分。PC 氧化稳定性差,遇空气氧化成棕色,伴 有难闻气味;PE 纯净体为白色,易吸潮,氧化后色泽加深。在精 炼过程中,脱胶油中含磷量高,可造成油品返色,加热设备和脱臭 塔容易结焦,降低传热效果,同时加深色泽。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一、残磷量
含磷量与成品油品质跟踪(课题样)
成品油品质变化 项目 中性油
(ppm)
脱色油
(ppm)
成品油
(ppm)
1天 色泽 酸价
0.05 0.05
1月 色泽
0.6/6 0.7/7
2月 酸价
0.05 0.05
3月 酸价
0.05 0.05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一般企业内控标准
质 量 指 标


菜籽油 大豆油 R1.0/Y10 0.1 1 玉米油 R1.5/Y15 0.1 1
色 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酸 价(mgKOH/g) 过氧化值(mmol/kg)


R1.0/Y10 0.1 1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 因 素
包装过程
精炼过程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油 菜 籽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大 豆
大豆内青粒
热损霉变粒
损伤破碎粒
杂质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一、 原料产地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气候及土壤等条件的影响, 所出产的原 料其回酸回色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整体而言,美国、阿根廷出产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豆油,其回 酸回色现象要优于巴西、乌拉圭及我国东北地区。
油脂回酸、回色的原因探讨及应对措施
2013年10月
2017/9/24
1

1 2
3 4

前 言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 结
1


食用油有如下几大理化指标:酸价、色泽、过氧化值、水份及挥发物、碘 价、烟点…… 其中酸价、色泽是食用油两个重要质量控制指标, 是评价商品货架寿命最 直观的因素。 食用油经过生产、贮藏、灌装、运输、流通等环节后,会有回酸、回色现 象发生,特别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回酸/回色现象尤为突出。 回酸、回色的机理以及如何应对这种现象,是我们油脂工作者面临的重大 课题。本讲座就是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同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广东区域 正在进行的焦点课题做出的一些探讨。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二、回色机理2、油脂异构化
S、I2 和HNO2 是自由基型催化剂。当菜籽毛油含硫量在 18~31 mg/kg,经过碱炼、脱色和脱臭后降至3~5 mg/ kg。 油脂在精炼过程中遇碱和热处理时,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向羧基 端移动, 形成部分顺反异构体及位置异构体,例如生成反油酸 异构体、反- 8、反- 10 等油酸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如二共轭酸。 当油脂分子中的共轭双键增多时,油脂色泽加深。
控制措施:严格控制二蒸和汽提塔毛油的出口温度,二蒸 控制在105~115 ℃ ,汽提塔控制在110~115 ℃。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一、残磷量
在油脂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我们发现成品油含磷量大于5mg/kg 时, 油脂容易出现返色。因此,希望成品油含磷量低于1mg/kg, 这样类推, 脱色油含磷量控制在2mg/kg以内, 脱胶油含磷量控制在低于10mg/kg 为好。 油中残磷量是衡量脱胶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因为磷脂会加速食用油 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油品储存、加工,故必须尽量除去。油脂经不同方 法脱胶后,其残磷量在10~30mg/kg之间,一般要求脱胶油中残磷量低 于20mg/kg,好的脱胶方法可将油脂的残磷量降至10mg/kg以下。
因原料控制涉及期货、采购、物流,在此暂不深入探讨。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一、坯片质量
大豆制油普遍采用浸出法,好的坯片质量须薄而有一定的 强度和韧性,如果坯片小而易碎没有强度,粉末度大,在混合 油蒸发时易糊化使油色变深。 控制措施:坯片水分10~12%,厚度3mm,入浸水分控 制在9~10%。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三、贮藏条件
大豆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较高,如超过13%,甚至达到17%左右,内部的蛋白质、 糖类在温度高时发生反应而产生新的色素,这些色素非一般方法可以除去。 一般原料中非水化磷脂的含量并不高,研究证明,大豆水分在12 % ~14 % ,温度 在40 ~70 ℃时水化磷脂转化为非水化磷脂的转化率最高,使脱胶油中非水化磷脂的 含量升高, 给后续的脱色、脱臭工段造成很大困难, 相应的辅料添加量加大, 降低了油 脂精炼率,并且易回酸回色。
色泽
0.7/7 0.8/7
色泽
0.8/8 0.9/9
酸价
0.05 0.06
样品1 样品2
8 10
4 5
0 0.8
0.6/6 0.6/6
样品3
25
15
5.6
0.7/7
0.06
0.9/9
0.06
1.0/10
0.06
1.2/12
0.07
样品4
38
21
8
0.9/9
0.07
1.0/10
0.08
1.3/13
0.085
2
回酸回色机理
回酸回色概念 回酸机理 回色机理
部分一级油色泽、酸价、过氧化值国家标准
质 量 指 标 项 目 菜籽油 色 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酸 价(mgKOH/g) 过氧化值(mmol/kg)

大豆油 R2.0/Y20 0.2 5
玉米油 R3.0/Y30 0.2 5
R2.0/Y20 0.2 5
3
回酸回色因素及应对措施
原料因素 原油制取过程 精炼过程 包装过程 贮存过程
三、蒸发器/汽提塔温度控制
如前述,因混合油有杂质,其中的蛋白质、糖、类脂物在温度 超过110℃时发生反应,色泽加深直至糊化,这种新生的色素很难除 去。此外,油中的磷脂在蒸发器出口毛油温度达到115 ℃时也开始糊 化,当油温达到120 ℃油脂色泽明显变深并伴有焦糊味,这种磷脂很 难在后续工段脱除,因糊化产生的色素也很难被皂脚吸附,从而使油 的色泽深,并且易回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