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它对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把传统美德教育搞的更具体、生动、有效,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传统美德教育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在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教育的同时,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个人二十年工作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在一个法制国家,法律规范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人人都要遵守,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年轻、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特点,在进行法制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上着手分析,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
典型事例,让其自我教育,明辨是非。在学校的学习阶段,要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辨别真伪、抵制诱惑的能力,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
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拉帮结派,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结合在一起,进饭馆、泡网吧、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追求低级趣味,往往成为青少年实施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直接诱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育学生慎重交友,拒绝不良交往,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是家庭教育的中心,受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多,他们的个人意识较强,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的缺失是一个明显的方面。有的学生事事依赖他人,没有主见;有的学生我行我素,不愿与同学合作;有的学生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知所措;有的学生脱离班集体,不与同学交往;有的学生个性固执,易走极端。对此,只有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才能促进这些学生的人格成长,引导他们不断向上。
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精神,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核延续至今。社会大家庭的和谐,要求每一个个体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应该以团结同学、遵守班级纪律、处处为班级争光为己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①从学生入
班开始,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表现实行量化考核,表现好的加分,表现差的扣分,一周一总结,学期末汇总,并作为学
生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如此可以训练学生遵守纪律的坚强的意志、以及对集体和他人的关注。②通过多种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调动学生的言行。如全校性的运动会、歌咏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通过班会、宣传栏引导学生向争做先进班级、先进团队努力,潜移默化地渗透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
三、加强爱心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有些家长
过分宠爱,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受委屈,于是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形成了不少弱点,其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
他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心上。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有的学生漠不关心;当发现同学产生了矛盾,甚至打架的时候,有的学生不去劝解,反而站在一边看热闹,缺乏最起码的爱心。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仍然应该作为人们的道德基础发扬光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①教师应给予学生耐心的示范以及具体的指导,经常进行表
扬和批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帮助学生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②倡导团结与宽容。作为一个班集体,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同学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这时要引导学生多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互谅互让,彼此宽容。③通过向困难群体的捐助活动,去敬老院的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体验奉献爱心的过程与乐趣,继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历代教育家要求学生“德才兼备”。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又有何“德”可谈,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我们要教育学生从爱父母、爱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班集体、爱学校做起,进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
四、加强勤俭节约教育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比以前要好得多,但是,他们当中正悄然兴起了金钱至上、爱慕虚荣、盲目攀比、铺张浪费、追求享乐的不良风气,其自我价值的选择日趋物质化、利益化,非常令人担忧。
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来校上课,总是车接车送,腰里揣着手机,身上穿着名牌,吃饭“挑肥拣瘦”,花钱“大手大脚”,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以此为追求的目标,盲目攀比,完全忘记了父母亲
劳动的艰辛。个别学生的此种行为跟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有关系,也跟学校的教育不够有关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在生活方面的美德,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有人认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不合时宜,实质上是混淆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古人司马光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充分说明节俭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子孙,营造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新时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坚持、提倡和传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反对和抵制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的风气。作为教育管理者应教育青年学生不断提高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从爱惜一粒米、一支笔、一张纸做起,做到不与别人比吃穿,不与别人比享受,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他们自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它对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把传统美德教育搞的更具体、生动、有效,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