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理论力学课件第三章 空间力系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课件: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课件: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
4.1 空间汇交力系 4.2 力对点之矩及力对轴之矩 4.3 空间力偶系 4.4 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4.5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4.6 物体的重心 思考题
空间力系
4.1 空间汇交力系
1.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分解 1)直接投影法(一次投影法) 在图4-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力F 与x 轴、y 轴、z
空间力系
2.空间力偶系的合成 作用面不共面的力偶系称为空间力偶系。由于力偶矩矢 是自由矢量,故空间力偶系合成的方法与空间汇交力系相同。 即空间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 力矩的矢量和,即
空间力系 将式(4-16)中的矩矢分别向x,y,z 上投影,有
即合力偶矩矢在x,y,z 轴上投影等于各分力偶矩矢在相应轴 上投影的代数和。
空间力系
图4-15
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
4)空间力系简化为力螺旋 当力系向一点简化时,R'≠0,MO ≠0,且R'与MO 不垂直而成 任一角α,这是最一般的情形。将 MO 分解为分别与R'平行、 垂直的两个分量 MO//、MO⊥ ,如图4-16(a)所示。其中, MO//=MOcosα、MO⊥ =MOsinα。 MO⊥ 与R'进一步合成为作用在A 点的一个力R, OA=MOsinα/R。由于力偶矩为自由矢量,将 MO//平移到A 点 与R重合,如图4-16(c)所示。最终的简化结果为一个力R 和一 个力偶MO//。这种由一个力和在与之垂直平面内的一力偶所 组成的力系称为力螺旋。
空间力系 合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为
式(4-18)中,α、β、γ 为M 在xyz 坐标系中的方向角。
空间力系 【例4-4】 在图4-12所示的直角三棱柱上,作用着力

理论力学课件 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课件 空间力系

5
(二)空间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合成:
连续应用力平行四边形法则
FR=Fi
z F2 F1
Fn
O
x
FR
y Fi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6
FRx= Fx FRy= Fy FRz= Fz
z F2 F1
Fn
O
x
FR
y Fi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某一 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
z a
aF
a
C B
D
A
b
O
y
x
25
解:写出力F的解析表达式.
z
F = Fy+ Fz + Fx=Fxi+Fy j+Fzk
Fx =
F 3
= Fy
F
Fz = 3
rA = a i + a j + b k
Fx F
Fz C
B
Fy
D A
i
mo F a
jk ab
rA
O
y
F F F
3 33
x
a b F i a b F j
作和x轴垂直的平面M1.
找出交点O.
z
确定力P在平面
5cm
B
D
M1内的分力
3cm

Pyz=1.732 kN.
o
在平面M1内确定
d1 y
A
力Pyz到矩心O的距 x
M1
离即力臂d1=8cm
Pyz P
计算力Pyz对点A的矩亦即力P对x轴的矩
mx(P) = mo(Pyz) = - Pyz d1 = -13.86 kN·cm

空间力系(工程力学课件)

空间力系(工程力学课件)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二、空间力系平衡方程 空间汇交力系和空间平行力系是空间任意力系的特殊情况,由式(5-10) 可推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例1 如图5.8(a)所示,用起重杆吊起重物。起重杆的A端用球铰链固定在地 面上,而B端则用绳子CB和DB拉住,两绳分别系在墙上的点C和D,连线CD平行于 x轴。已知:CE=EB=DE,α=30°,CDB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EBF=30°(参见 图5.8(b)),物重P=l0kN。如起重杆的重量不计,试求起重杆所受的压力和绳
Fxy在与z轴垂直的xy面内
Mz (F ) MO (Fxy ) Fxyh 为代数量
即: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
上的投影对轴与平面交点之矩。
x
特殊情况:
Oh Bh A
1、力与轴平行,矩为零。
y
2、力与轴相交,矩为零。
即: 力与轴位于同一平面内时,矩为零。
力对轴之矩及合力矩定理
1. 力对轴之矩
解:
2.由合力矩定理求F轴之矩FzFx Fra bibliotekxyFy
2F M x (F ) M x (Fx ) M x (Fy ) M x (Fz ) 0 0 2 6 10606.6N m
M y (F ) M y (Fx ) M y (Fy ) M y (Fz ) 0 0
2F 5 8838.8N m 2
例2 图5.4(a)所示为一圆柱斜齿轮,,, 其上受啮合力F作用。已知斜齿轮 的螺旋角β和压力角α。试求啮合力F在坐标轴x、y、z的投影。
解 先将啮合力F向坐标轴z和 坐标平面Oxy投影,如图5.4(b) 所示,得
Fz F sin Fxy F cos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

B
P
Fz 0 : F cos P 0
E
C
D FD
F

C

z
A y
F
x
P
12
B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3.2.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空间力对点的矩的作用效果取决于: MO(F)
z B F
(1)力矩的大小 (2)转向 (3)力矩作用面方位。
h 这三个因素可用一个矢量 M O (F ) 表示。 x 矢量的方位:与作用平面法线 大小: M O (F ) Fh

例1 重为P的物体用杆AB和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绳索AC与AD支承,如图。
= 45° 已知:P=1000N,CD=AC=AD,E为CD中点,
不计杆重;求绳索的拉力和杆所受的力。 解:以铰A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E
C

D
A
Fx 0 : FC sin FD sin 0
Fy 0: FC cos FD cos F sin 0
齿轮的啮合角(螺旋角) β 和压力角 ,试求力 Fn 沿 x,y 和 z 轴的分力。

6
解: 将力Fn向 z 轴和Oxy 平面投影
Fz Fn sin ,
将力Fxy向x,y 轴投影
Fxy Fn cos
Fx Fxy sin Fn cos sin Fy Fxy cos Fn cos cos
z Fz F B Fy
M z (F ) M O (Fxy ) M O (Fx ) M O ( Fy )
xFy yFx

理论力学课件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课件空间力系

12
上页 解析平衡条件
下页
退出
z Fn
F2
FR
A
y
x
F1
结论:满足平衡方程
空间力系
FRx Fix 0
FRy Fiy 0
FRz
Fiz
0
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F R F R i xF Rj yF R k z 0 平面力系
F RF R 2 xF R 2 yF R 2 z0
FRx Fix 0
下页 退出
力F 沿坐标轴的投影分别为:
Fx F sin Fy 0 Fz F cos
由于力与轴平行或相交 时力对该轴的矩为零,则有
M xFM xF ZFzA B CD Flacos M yFM yF ZFzB CFclos M zFM zFxFxA B CD Flasin
9
上页 §5-3、空间力的分类及其平衡条件
空间力系
§5-1、力在空间坐标上的投影 §5-2、力对轴之矩 §5-3、空间力的分类及其平衡条件
1
§5-1、力在空间坐标上的投影
上页
下页
退出 直接投影法
间接投影法
z
Fx Fcos
Fy Fcos
Fz Fcos
x
Fxy Fsin
F
y
F xy
FxFsincos
Fy Fsinsin
Fz Fcos
2
例1设力作用于长方体的顶点,其作用线沿长方体对角线。
上页 下页
若长方体三个棱边长 ABa
, BC b
, BE c ,试求力
退出 在图示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z
解: 1、F在 z 轴上的投影
Fz
O

第三章 空间力系《理论力学》课件

第三章 空间力系《理论力学》课件

例3-11 已知:F、P及各尺寸
求: 杆内力 解: 研究对象,长方板,列平衡方程
r
M AB F 0
r
M AE F 0
F6
a
a 2
P
0
F6
P 2
F5 0
r
M AC F 0
F4 0
MEF
MFG MBC
r F
r F r F
0
0 0
F6 a
Fb F2
a 2
P
F1
解: 把力偶用力偶矩矢 表示,平行移到点 A.
Mx Mix M3 M4 cos45 M5 cos45 193.1N m
M y Miy M 2 80N m M z Miz M1 M 4 cos 45 M5 cos 45 193.1N m
例3-6 已知:两圆盘半径均为200mm,AB =800mm,圆盘面O1垂直于 z轴,圆盘面O2垂直于x轴,两盘面上作用有力偶,F1=3N, F2=5N,构件自重不计. 求:轴承A,B处的约束力. 解: 取整体,受力图如图所示.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
r
r
r
r
r
FR Fi Fxi Fy j Fzk
主矢
空间力偶系的合力偶矩
r
r
rr
MO Mi MO (Fi )
主矩
由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关系,有
r
rr
rr
rr
MO Mx (F)i M y (F) j Mz (F)k
r FrRx — 有效推进力 FrRy — 有效升力 FrRz — 侧向力
M x F 0 100FZ M x 0 M y F 0 30FZ M y 0
M z F 0 100Fx 30Fy M z 0

理论力学3—空间力系1

理论力学3—空间力系1
O y x Fx a z Fz F B A(x,y,z) Fx y x Fxy b Fy Fy
同理可得其它两式. 同理可得其它两式.故有
M x ( F ) = yFz zFy M y ( F ) = zFx xFz M z ( F ) = xFy yFx
3.2.4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过该点之轴的矩的关系 比较力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得: 比较力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解析表达式得
2 2 2
a +b +c Fc
a Fθ xy b
cos θ =
a 2 + b2 + c2
M x ( F ) = M x ( Fx ) + M x ( Fy ) + M x ( Fz ) = Fy c
M y (F ) = 0c来自s =a a 2 + b2
M z ( F ) = M z ( Fx ) + M z ( Fy ) + M z ( Fz ) = Fy a
z B
3m
60
G
2m
45
60 45
C
3m
2m
D
y
A
P
H
x
解:以整个系统 为研究对象,受 力如图,建立如 图所示的坐标系. 5m 列平衡方程如下: 列平衡方程如下:
TG
60
z B
TH
G
C
ZA
D
5m
YA y
45 60
A
P
H
45
XA
∑ Fx = 0 : X A + TH cos 60 sin 45 TG cos 60 sin 45 = 0
∑ m y ( F ) = 0 : TH cos 60 sin 45 5 TG cos 60 sin 45 5 = 0

03-理论力学-第一部分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03-理论力学-第一部分静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
F X i Y j Z k , r xi y j zk i jk MO(F) r F x y z
X
Y
Z
( yZ zY )i (zX xZ) j (xY yX )k
2 力对轴的矩
力使物体绕某一轴转动效应的度 量,称为力对该轴的矩。
16
力对轴的矩的定 义 M z (F ) MO (Fxy )
力系简化的计算 计算主矢的大小和方向
FRx X , FRy Y , FRz Z
FR FRx2 FRy2 FRz2
cos FRx ,
FR
cos FRy ,
FR
cos FRz
FR
计算主矩的大小和方向
MOx M x (F ) , MOy M y (F ) ,
MOz M z (F )
与 z 轴共面
18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式
先看对z轴的矩:
M z (F ) MO (Fxy )
M O (Fy ) MO (Fx )
Fy x y Fx
xY yX
类似地,有:
M x (F) yZ zY M y (F ) zX xZ M z (F ) xY yX
Fy
Fx
Fxy
力对轴的矩的 解析表达式
3
§3 - 1 空间汇交力系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
★ 空间力的投影;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
分解
(1) ■直接投影法
X F cos
Y F cos
Z F cos
也称为一次投影法
4
■间接投影法
Fx y F sin X Fxy cos F sin cos Y Fxy sin F sin sin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汇总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汇总

Pxy Pcos45
Px Pcos45sin60 Py Pcos45cos60
P 6 Pi 2 P j 2 Pk
4
4
2
r 0.05 i 0.06 j 0 k
MO(F) r F
i
j
k
0.05 0.06 0
6P 2P 2P
4
4
2
84.8 i 70.7 j 38.2 k
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该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三个坐 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例]三角支架由三杆AB、AC、AD用球铰A连接而成,并用球铰支座B、C、
D固定在地面上,如图所示。设A铰上悬挂一重物,已知其重量W=500N。
结构尺寸为a=2m,b=3m,c=1.5m,h=2.5m。若杆的自重均忽略不计,求
(2)何时MZ (F) 0
Mz (F) Mo(Fxy ) Fxy h
z
F
Fz
Fxy o
h
P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力对该轴 的矩为零.
(3) 解析表达式
M Z (F) MO (F xy ) MO (F x ) MO (F y )
xFy yFx
M x (F) yFz zFy
空间力偶的三要素
(1) 力偶矩大小: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2) 力偶矩方向:右手螺旋; (3) 作用面:力偶作用面。
转向:右手螺旋;
2、力偶的性质
(1)力偶中两力在任意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 (2)力偶对任意点的矩都等于力偶矩矢,不因矩心的改变而 改变。
M x (P) 84.8(N.m) M y (P) 70.7(N.m) M x (P) 38.2(N.m)

理论力学3-2 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3-2 空间力系
10
§3-5 空间任意的平衡方程
例 4 -4
水平传动轴上装有两个胶带 轮C和D,半径分别是r1=0.4 m ,
r2=0.2 m . 套在C 轮上的胶带是
铅垂的,两边的拉力F1=3400N, F2=2000 N,套在D轮上的胶带与
铅垂线成夹角α=30o,其拉力
F3=2F4。求在传动轴匀速转动时, 拉力F3和F4以及两个径向轴承处 约束力的大小。
二维 xC
dA C O

A
xdA A
, yC

A
ydA A
1 2 2 x R cos θ, dA R dθ 2 3
xC

A
xdA
4R xC 半圆: 3
A 2 sin R 3




2 1 2 R cos R d 3 2 R 2
22
§3-6
② 组合法求重心
将物体分成n 部分,设第i 部分重为Pi ,坐标为(xi,
yi,zi),则由(*)式得重心的坐标(xC,yC,zC)为:
xC
Px , P
i i i
yC
Py , P
i i i
zC
Pz P
i
i i
17
§3-6
重心
2、重 心
重心的坐标为:
xC
Px , P
i i i
i i
其投影式为:
xC Fx Fx , F F
R
yC
Fy , F
i i
zC
i i
(*)
16
§3-6 2、重 心
xC
i i
重心
i i i

第三章空间平衡力系

第三章空间平衡力系
第三章空当间前平位衡置力:理系论力学静力学第三章力矩
学理 论 力
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
1.直接投影法(方向余弦法)
学理 论 力
空间力在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与平面同)
第三章空当间前平位衡置力:理系论力学静力学第三章投影
学理 论 力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1.直接投影法
若已知力与正 交坐标系Oxyz三轴
正向间的夹角 、 、 。则由空间
力在轴上的投影定 义,可直接将力F 投影在正交坐标系 Oxyz三轴上。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例 1 三棱柱底面为直角等腰三角形,在其侧平
面ABED上作用有一力F,力F与OAB平面夹角为
30º,求力F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解:力与Z坐标轴的方向余弦易
于确定,与x、y轴方向余弦不
易确定,故采用间接投影法求
解。
FxyFco3s00
3F 2
ZFsin3 00 1F 2
X F c3 o 0 c 0 s 4 o 0 5 s6 F , Y F c3 o 0 s 0 s 4 i0 n 5 6 F
学理 论 力
FFxFyFz
第三章空当间前平位衡置力:理系论力学静力学第三章投影
学理 论 力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二.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解析表达式
2.力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解析表达式及解析计算
引入x、y、z轴单位向量i、j、k。则可得
F x X i, F y Y j, F y Z k
于是 F有 Xi: YjZk
如果已知力F在x、 y、z轴上的投影,则可求得力 F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大小 FX : 2 Y2Z 2
方 cF o 向 i) sX ,( ,: cF o j) s, Y ( , cF o k ) s,Z (

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章)

理论力学教程(第三章)

解得: FE P / cosg
x
FE E
g
O
A
y
B
C
FB
FA P
FA FBHale Waihona Puke 2 P tan g2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 ——力矩矢 三要素:
(1)大小:力F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3)作用面:力矩作用面。
F h 2AOB面积
即:力对点的矩等于矩心到该力作用点的矢径与该力 的矢量积。
mz (F )mz (Fxy )2OA'B'
由几何关系: OABcosg OA'B' 所以: 2OABcosg 2OA'B'
即: mO (F ) cosg mz (F )
[mO (F )]z mz (F )
定理: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这力 对于该轴的矩。这就是力对点之矩与对通过该点轴之矩的关系。
Y Fcos b , Z Fcosg
Y F sing sin Fxy sin F cosq sin
Z Fcosg Fsinq
2、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与平衡条件:
X 0 Y 0 Z 0
3、空间力对点之矩:
MO
(F)

r
F
(
yZ
zY)i
g b
O
q
Fxy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线)
大小: F F 作用点:
在物体的哪点就是哪点 方向:
① 由、b、g三个方向角确

② 由仰角q 与俯角 来确
定。
二、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理论力学--空间力系3

理论力学--空间力系3
( Fx )2 ( Fy )2 ( Fz )2 FRMOz源自 FRO yx
Fy Fx Fz , i) , j) , k) cos( FR ,cos( FR ,cos( FR FR FR FR
M y (F ) M x (F ) M z (F ) cos( M O , i ) ,cos( M O , j ) ,cos( M O , k ) MO MO MO M O [ M x (F )]2 [ M y (F )]2 [ M z (F )]2
§3-4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2.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 F′R= 0,MO≠0 ● F′R≠ 0,MO ≠0 ′ ≠ 0,MO= 0 ● FR
′ = 0,MO= 0 ● FR
(1). 空间任意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偶的情形 ● F′R= 0,MO≠0
M O M O ( Fi )
i 1
§3-1 空间汇交力系
2.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 通过汇交点。 FR ( Fx ) 2 ( Fy ) 2 ( Fz ) 2 n FR F1 F2 Fn Fi Fx cos( FR , i ) i 1 FR Fxi i Fyi j Fzi k Fy cos( FR , j ) FR 平衡条件: Fz cos( FR , k ) FR
FR
Mo
右螺旋
O
力螺旋
FR
O
§3-4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力螺旋:由一力和力偶组成,力垂直于力 偶的作用面。
力螺旋是由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力和力 偶组成的最简单力系,不能进一步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0 M ix i M iy j M iz k
Mix=0 , Miy =0, Miz=0,
空间任意物 体具有六个 平衡方程可 解六个未知 量。
理论力学
Fix=0 ,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方程
Fiy =0,
Fiz =0,
Mix=0 , Miy=0, Miz =0, Fiz=0 , 具有 三个 平衡 方程 可解 三个 未知 量。
理论力学
主矢: FR Fix i Fiy j Fiz k
FRx=Fix , FRy=Fiy , FRz=Fiz ,
合力投影定律
FR F F F 主矩: 0 M ix i M iy j M iz k M
静力学
理论力 学
第三章 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在空间上任意作用的力系。 §3-1 力对点之矩与轴之矩关系
一、力的投影 1).一次投影法 已知:F、夹角 求:Fx、Fy、Fz。
Fx F Fy F Fz F
2
a
2 2
a b c b a b c c
2 2
, , .
2
a b c
2 2
z F3 FR
j F2 i F 1
F4
k
y `
x 力的矢量分解式 F4 F3 F2
FRx=Fix , FRy=Fiy, FRz=Fiz,
F1
FR2
FR1
理论力学
例3-1:巳知:F1=3kN,F2=2kN,求合力值。 解:
32 42 52 6.32
3 3 Fix F1 F2 2.62k N 5 6.32 5 Fiz F1 2.37k N, 4 4 6.32 Fiy F1 F2 3.98k N 6.32 5
Fy F1
FZ F1
M2
3 111.41N 29 Mx=(yFz–zFy)= –0.4· 111.41–0= –44.56N· m
3 M 2 34.28N m; 5 4 M z (xF y yF x ) M 2 16N m ; 5 M y (zF x xFz )
2
Fx=F cosa,
z c F
Fy=F cosb,
Fz=F cosg。
a x
g
b
a
b y
理论力学
2).合成 已知: Fx、Fy、Fz,求F、夹角。 cosα Fx ,
F Fx2 Fy2 Fz2 ,
cosβ F Fy F Fz cosγ 。 F
z
,
3).二次投影法 已知:F、夹角q,g,求: Fx、Fy、Fz 。 Fx=Fxycosq=Fsing cosq Fy=Fsing sinq Fz=Fcong
2 ix 2 iy 2 iz
FRy FRx FRz cosa , cos b , cosg FR FR FR
Mx=Mix , My=Miy , Mz=Miz,
M0 M M M
2 ix 2 iy 2 iz
合力矩投影定律
My Mx M ' cosa , cos b , cosg z M0 M0 M0
理论力 学
例3-2:拖拉机摇手柄OAB在oxz平面内,在A处作用一个力F, 已 知:F=50N,0A=20cm,AB=18cm,a=450,b=600, 求各轴之矩。
解: Fx=Fcosb cosa =17.7 N Fy=Fcosb sina =17.7 N Fz=Fsinb =43.3 N Mx=18· 43.3-20· 17.7=426 N· m My=20· 17.7=354 N· m Mz= –18· 17.7=-318 N· m Mx= (yFz-zFy),
(2). M0‖FR; 右手力螺旋; (3). M0,FR; 右手力螺旋。
M0
(3)
等效条件 任意搬动 (水平、 垂直)
FR
FR
M M‖ M

理论力学
二、平衡
FR 0 , M 0 0 , FR Fix i Fiy j Fiz k
Fix=0 , Fiy =0, Fiz =0,
空间力偶力系平衡方程
空间平行力系平衡方程
Mix=0,
Miy =0,
理论力学
例3-3:重量P=1kN,A是球铰支座、A、B、C点是固定 在同一墙上,求:杆AD、绳DB,DC的约束内力。 FDC
解:这是空间汇交力系,取D点为汇交点,
FDB [D] P
Fix 0; FDB
BE CE FDC 0 DB DC
M0 r F
i
j y Fy
k z Fz
( yFz zF 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Mx= (yFz-zFy),
力对轴之矩(代)与
力对点之矩(矢)关糸
My= (zFx-xFz), Mz=M0cosg
合力偶矩矢的方向余弦
cos M , i 0.6786 cos M , j 0.2811 cos M,k 0.6786
理论力学


例3-7:三轮平板车放光滑地面上,自重为:W,货重为F, 已知:F=10kN,W=8kN,求:各轮约束反力值。
解:这是空间平行力系,六个平
右手法 则为正
Mz=(xFy-yFx)
z F
M0 Mz
g
r
Fxy
理论力学
合力矩定理
合力对点(或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点(或轴)之矩的 矢量和(代数和)。
M0 M1 M2 M3 M i
Mx=M1x+M2x+M3x=Mix, My=Miy, Mz=Miz,
M0 M x i M y j M z k
10
= 5 10
F
F’
5
理论力学
§3-2 简化与平衡 一、 简化
F1 z F1 A2 A1 0
简 化 中 心
z
z F2 M1 M2 F2 0 Fn Mn x y FR 0
附加力偶
主矢,主矩
M0
y
x
An FN
y
x
主矢: FR Fi , 主矩: M0 Mi M0 ( Fi ),
柱AB受压。
理论力学
例3-5:三叉杆件上作用已知力偶M1=5N· m,为平衡杆 件在杆上作用约束力偶M2、M3,求:约束力偶值。
解:这空间力偶系,因力偶在0yz平面,MX0,
z
My=0, M1+M3 sin300=0,
M2 M1
M3= –10N· m,
Mz=0, M2+M3 cos300=0,
FAZ FAY
FAX F
FBZ
FBX
BZ
y
1 0 FBZ AB - P AB Fsin30 CD 0 2 P x Fix =0, FAX +FBX–Fcos300cos600=0, F =86.6N, AX
Fiy =0, FAY– Fcos2300=0, Fi z=0, FBZ +FAZ–P+Fsin300=0, 校核: MDB =0。 FAY=150N, FAZ=100N,
衡方程仅有三个独立的,而 Fix0, Fiy0, MZi0,
Mix =0,
y
z
(200–80)W–200· A =0; F FA=4.8kN, Miy =0,
Fiz=0 ,
FC FA
x
FB
60W+(60–20)F–60· A–2· FB =0; F 60· FA +FB+FC–W–F=0;
理论力学
例3-10:水平圆盘绕AB转轴,A点为轴承,B点止推轴承, 已知:P=100kN,r1=0.2m,r2=0.5m,a=1m,a =300, b =600, z 求:平衡时F力与所有约束力值 F
FR 2.622 3.982 2.372 4.93 kN
z F2 F1 5 y `
a 57.890 , b 36.160 ,g 61.260
Fy Fz Fx cosα , cosβ , cosγ 。 F F F
x
4
3
理论力 学
二、力对点之矩与轴之矩关系
M x r xi yj zk , 0 Fx F Fx i Fy j Fz k ,
193.1 N m M y M 2 80 N m
M z M 1 M 4 cos 45 M 5 cos 45 193.1 N m
2 2 2 所以合力偶矩矢的大小 M M x M y M z 284.6 N m
M x M 3 M 4 cos 45 M 5 cos 45
BE=CE,DB=DC,则:FDB=FDC
FDA
Fiy 0; FDB
DO DO DO FDC FDA 0 DB DC DA
DB 20 3 , DA 20 5;
Fiz 0; FDB 2
FDA
EO AO FDA P0 DB DA
3 P 745N, FDB=FDC=289N。 3
450 F BA
450
–2FBDcos450sin450+FBCsin750=0,
Fiz=0, –2FBDsin450– FBA+FBCcos750=0, 450 FBD=FBE
D x
A
y
FBD FBE FBC
0 sin75 1.366P 2 0 2cos 45
FBA= –1.564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