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电机仿真
某一个圆筒形直线电机瞬态磁场仿真总结报告
1.25
Cylindric_PM
Curve Info FluxLinkage(WindingA) Setup1 : Transient FluxLinkage(WindingB) Setup1 : Transient FluxLinkage(WindingC) Setup1 : Transient
二、设置材料属性及分配材料:Band面域及外层面 域为空气,绕组材料为铜,定子铁芯及转子铁心为 10号钢,永磁体材料为NdFe30。分配如图:
三、激励源及边界条件的定义和加载:对永磁 体进行磁极方向的确定,并采用径向充磁。绕 组线圈为200匝,加载电流源激励。加载的边 界条件为气球边界条件。 四、运动选项设置:直线电机瞬态磁场分析针 对电机直线运动时的磁场变化而言的,选中 Band面域,设置运动类型为直线运动,运动 平行与坐标轴Z,初始位置为0,为确保磁极不 脱离初级,双向位移分别设置为-40cm和 50cm。
250.00
InducedVoltage(WindingC) Setup1 : Transient
125.00
Y1 [V]
0.00
-125.00
-250.00
-375.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Time [ms] 25.00 30.00 35.00 40.00
圆筒直线电机A、B、C三相绕组的磁链曲线:
Cylindric_PM
Curve Info
ANSOFT
Moving1.Force_z Setup1 : Transient
25.00
12.50
Moving1.Force_z [new37.50
-50.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Time [ms] 25.00 30.00 35.00 40.00
考虑边缘效应直线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考虑边缘效应直线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直线感应电机、边缘效应、矢量控制1 引言直线电机[1]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的驱动装置,在许多需要由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场合下使用,它可以省去中间机构,从而使装置得以简化,减少了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且易于控制。
在合适的使用场合下,还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因此,直线电机在交通、工业、国防及民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所谓直线感应电机(LIM)矢量控制是将矢量控制技术引入到对LIM的控制中去,以便LIM能像直流电机一样易于控制。
和旋转感应电机所不同的是,由于LIM的特殊结构,往往需要考虑因铁心开断而引起的边端效应,那么在建立LIM矢量控制系统的模型时也要考虑边端效应的影响。
木文介绍了LIM矢量变换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用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证实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2 考虑动态纵向边缘效应的LIM等效电路设D为初级有效长度,有关次级的参数均已折算到初级侧。
当初级绕组用三相交流电源供电时,磁动势和磁密沿电机长度正弦分布。
假设初级表面光滑,励磁电流正比于电机单位长度的磁动势;铁心非饱和时,也正比于磁通密度。
当次级导体板的一个小区域进入到磁场中,小区域会产生最大涡流,使气隙磁通密度为零,然后随着涡流的减弱,气隙磁密以时间常数T2按指数增加。
(1)而在次级导体板的离开端,次级导体产生的涡流要维持气隙磁链,并按次级漏磁时间常数迅速衰减。
这些瞬变过程如图1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把边缘效应的影响量化到等效电路中去。
图1 瞬变过程图气隙磁密沿电机长度的分布决定于初级相对于次级的移动速度,单位次级时间常数的移动距离为vT2是初级速度。
初级通过次级一点的时间为:Tv=D/v (2)若把初级长度以vT2为基准标幺化,得:(3)因此,Q是表示电机长度的无单位量,在电机参数一定时,其大小决定于速度,速度为零,Q无穷大。
在X=0和X=Q之间的等效励磁电流瞬时值Ime,代表了磁动势的分布。
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结构设计和电磁场仿真优化
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直线电机结构,由于它没有铁芯,因此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较低的惯性。
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和电磁场仿真优化是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和电磁场仿真优化进行探讨。
1. 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包括定子、滑块、导轨等部分。
在定子方面,需要考虑绕组的布置、绕组的参数选择、绕组的绝缘等问题。
滑块的设计需要考虑其材料、表面处理、导向方式等因素。
导轨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其刚度、平整度、表面硬度等方面。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小机械振动和噪声,提高运行精度和可靠性。
2. 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电磁场仿真优化电磁场仿真是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设计和优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电磁场仿真,可以分析磁场分布、磁通密度、电磁力等参数,从而优化绕组的布置、绕组的参数、磁路的设计等方面。
电磁场仿真还可以帮助分析电机的热场分布,从而优化散热结构,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电磁场仿真还可以分析电机的电磁噪声,帮助减小电机的噪声水平,提高其工作环境的舒适性。
3. 结构设计与电磁场仿真的协同优化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和电磁场仿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在结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磁场仿真的需求,为仿真分析提供准确的几何模型和材料参数;在电磁场仿真阶段,应结合结构设计的要求,对仿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设计。
通过结构设计与电磁场仿真的协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性能指标,优化其结构和工作参数,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应用前景。
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和电磁场仿真优化是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
本文从结构设计、电磁场仿真和协同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未来的工作中,还可以进一步扩展研究内容,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方法和技术,推动U型无铁芯直线电机的发展和应用。
永磁直线电机电磁设计与有限元仿真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一、题目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三、主要任务与要求指导教师职称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题目评阅人职称工作单位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题目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2、图纸共张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4、评阅人意见共页经审查,专业班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年月日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学院专业班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三、答辩组组长签名:答辩组成员签名: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年月日目录摘要 (1)1 引言 (3)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3)1.2 直线电机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5)1.2.1 直线电机的发展 (5)1.2.2 直线电机的应用 (6)1.2.3 直线电机控制技术的成熟 (7)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8)2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9)2.1 直线电机原理 (9)2.2 直线电机的分类 (9)2.2.1 按结构形式的分类 (9)2.2.2按功能用途的分类 (10)2.2.3按工作原理的分类 (11)2.3 直线电机的特点 (11)2.4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结构 (12)2.5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13)2.6 本章小结 (14)3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 (15)3.1 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15)3.2 电机气隙的选取 (17)3.3 电机永磁体尺寸的确定 (18)3.4 电机槽口的设计 (19)3.5 电机绕组设计 (19)3.6 电机结构设计 (20)3.7 本章小结 (21)4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磁路计算 (21)4.1 磁路计算 (21)4.1.2 动子轭部磁路计算 (24)4.1.3 定子轭部磁路计算 (25)4.2 电路计算 (25)4.2.1线圈绕组匝数的设计 (26)4.2.2 线圈线径的选取 (28)4.2.3 电动机相电阻的计算 (29)4.3 电动机的效率及电动机的电磁损耗计算 (31)4.4 本章小结 (35)5 永磁直线电机的有限元分析基础 (36)5.1 永磁直线电机电磁场理论 (36)5.1.1 Maxwell 方程组 (36)5.1.2 电磁场分析方法 (39)5.2 有限元方法基础 (40)5.2.1 有限元法的应用特点 (40)5.2.2 边界条件 (41)5.2.3 边值问题 (42)5.3 有限元方法计算电磁场问题 (43)5.3.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43)5.3.2 有限元法在电磁场中的应用 (44)5.3.3 时步有限元法在电机电磁场中的应用 (46)5.4 本章小结 (46)6 MagNet仿真分析 (47)6.1 永磁直线电机的性能参数 (48)6.2 永磁直线电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8)6.3 MagNet模型建立与分析 (49)6.4 电机输出推力 (51)6.5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永磁体空载工作点及空载漏磁系数分析 (52)6.6 永磁直线电机反电势的分析 (53)6.7 有限元计算与路的设计计算的比较 (55)6.8 本章小结 (56)7 全文总结及展望 (58)7.2 研究展望 (58)参考文献 (60)摘要在传统的直线驱动场合,都是由旋转电机提供原动力,再由丝杠、丝杆、齿条等中间机构转换为直线运动。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线性仿真模型
型对该 样机在负 载为1 g 的 动性 进行了 计 表l 三 流 ( 墓波有效 4 时 起 能 k 仿真 算, 为 相电 稳态
值)的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 较;可见,由 于电 枢铁芯开断、 补偿绕组等影响,各相之间的 互感及绕组电阻不相等,电 机绕组的 三相电 流不对称。
表 t 计算值与实给值
项目
1 I A
。 V . 一 A "e a ( 一' = + &C ) ' a ( B W - c' I ) A L c c s =。
a二m十O MeMc a二(, 况 一 一 . :L L 一 c一 B.9 V ,十 “ W。 a c C & w )
e c ^- c,ec e c A = e e B =e -e
艺
2
.出功串及电 盛力
( 7) P A'- Bt = A C UC ' B ' U 将 ( -6 3 - )式代入 () 7 式,根据功率平衡关系可得到电 磁功率和电 磁力分别为:
瞬时输出功率为:
P = CA e e ' A
+9e。 +aA +g F p e l , 2J a孟 c + 叹 ,J i B =` ( 8 )
江旭东, 鹰等 永 线同 动机二 里叶 袁世 磁直 步电 维傅 解析.煤炭 报, o2N .1 941 1 学 Vl o ,9, 145 . 49 p - 4
江旭东,王福忠。王兆安等. 不对称运行水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性能计算.电工技术学报.
V l6 o , 0 o. , .2 1 1N 2 0
3 初粗铁粗 -
2l 电压方程式
u = + n i P rA 践 w , = + 气 。 Tl a 夕 i 掩 = P r c 纪十 羚
磁链方程式
() 1
基于FLUX的直线电机建模及仿真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自动化 、 交通与民用 、 军事及其他行业都有广泛的 用 途 ¨ 。国 内对 直 线 电机 的 研 究 以 中 国科 学
院 电工研 究所 为最 早 , 国内直 线 电机 的 产品很 少 ,
其 理论研 究还 不 完 善 , 前都 是 基 于 假 设 的数 学 以
Ke y wor Li e rmo o FLUX ; o ln ds n a tr; m dei g
0 引 言
随 着科技 的 发展 , 色制 造 理 念 得 到 不 断 深 绿 入 与强 化 , 直线 电机 即 是 制 造业 近 几十 年 才兴 起 的绿 色产品 之一 , 它具 备许 多优点 , 有广阔 的 应 具 用 前景 。其 中在物 流输送 系统 、 工业 设 备 、 息 与 信
—
o
2 直 线 电机 建 模
参数化 建模 可 以 使 电机 进 行 多种 结 构 参 数 、 电气参 数 以及 不 同物 理 材 料 下 的计 算 , 而 可 以 从
建模 , 关于 电磁 场 的分 析 还 不 全面 J 。只 有通 过 对场 的分析 , 能较 准确地 计算 其特 性 , 些年 有 才 近 限 元方法 得到 广 泛应 用 , 它能 够 很 好 的解 决 电机 电磁 场 分 析 1 。针 对 电机 的 仿 真 分 析 ,L X 司题 FU
s i i o tie .T ers l i it d c d b e y h d a tg so aa t c mo e y ut s ban d h eut s nr u e r f ,te a v na e fp rmer d lae o il i
po o e r p s d,i c n b s d t i c e eo me t n e e r h o i k n fmoo s t a e u e o d r td v l p n d r s a c ft s i d o tr . e a h
直线电机仿真软件说明..
直线电机选型软件手册目录1.0 简介 (1)2.0 主界面 (1)2.1 电机参数(Motor parameters) (1)2.2 应用数据(Application Data) (2)2.3 运动曲线(Movement Profiles) (3)2.4 怎样去创建一个运动周期 (5)2.5 轮廓类型 (6)3.0 仿真 (8)3.1 运行仿真 (8)3.2 解释结果 (10)3.3 改善结果 (10)3.4 将轮廓保存到文件中 (11)3.5 打印仿真报告 (11)1.0 简介首先我们非常感谢您抽时间来使用Tecnotion直线电机仿真软件。
关于Tecnotion,我们知道为给定的应用挑选合适的直线电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包含大量的有联系的设计选择。
这个软件就是来帮助您尽可能容易地来选择直线电机,它会帮助您选择合适的直线电机,确定使用哪种放大器,以及建立详细的报告包括所有重要的参数和性能图表。
使用该软件,您可以省去用手自己计算的时间。
市场上大部分软件只是允许用户输入应用数据,会给出它认为用户所需要的直线电机类型,但我们了解到在实际应用中那些事情却不总那么简单。
对于任意给定的应用,可能有多种电机类型能处理任务,但是哪种是最好的选择?这取决于您试图达到什么目的,您是偏重最大速度呢,还是是追求最大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选型软件不知道您的目标,所以我们决定去选择一个迭代的方法来仿真您的驱动任务。
在整个过程的任何时间,您可以改变运动轮廓、应用参数和电机类型,软件能在运行中计算出新结果。
这样您可以尝试各种场景,然后快速地找到最合适您应用的选型。
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第一次仿真前完整地阅读此手册,此手册除了说明所有的特点和它们怎样工作,您还能发现很多技巧和诀窍,这些技巧将帮助您理解直线电机的输入和输出,以及怎样最好地将它们使用到您的应用中。
2.0 主界面您打开软件后您会看到主界面,在这个界面你可以选择您想用在您的仿真中的直线电机、定义运动轮廓、指定应用数据。
comsolmultiphysics精典实例直线电机建模仿真
模型描述 – 方程
在二维问题中,COMSOL利用磁势A的静磁方程求解该问题
01r1Az 0 0 1 1 rr 1 1B BrryxJze
结果
Z分量的电势分布
感 谢
COMSOL AC/DC模块培训
主讲人: 上海中仿科技
利用COMSOL计算直线电机
直线电机是一种不用其他装置就能产生直线运动的 电机设备。沿半径方向把旋转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切开,产 生一个直线推力,就成了直线电机。
AC/DC_Module/Motors_and_Drives/coil_LEM
模型描述 –几何
直线电机位置控制算法及仿真
直线电机位置控制算法及仿真直线电机位置控制算法及仿真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工业机械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升级,有力的带动了上游直线电机在中国的快速成长,国外品牌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是动能的转化装置,省去了中间的转换机构,消除了机械转动链的影响,具有速度快,推力大,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精密和高速运行等领域。
但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许多非线性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系统的控制性能,如没有知的负载和摩擦等。
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永磁机电动机的高精度场合,因此如何设计高性能的直线电机位置控制算法一直以来都是控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在传统PID控制方式下,针对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系统设计了一种滑模位置控制器,弥补了常规PID 控制跟踪精度不高的缺点。
滑模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的等优点,因此滑模控制方法已经成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领域重点关注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1840年Wheatsone开始提出与制作了略具雏形的直线电机。
从那时至今,在160多年的历史记载中,直线电机经历了三个时期。
1840-1955年是探索实验时期:从1840年到1955年的116年期间,直线电机从设想到实验到部分实验性应用,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屡遭失败的过程。
自从Wheatsone提出和试制了直线电机以后,最早明确的提到直线电机文章的是1890年美国匹兹堡市的市长,在他写的一篇文章中,首先明确的提到了直线电机以及它的专利。
然而,由于当时的制造技术、工程材料以及控制技术的水平,在经过断断续续20多年的顽强努力后,最终却没有能获得成功。
至1905年,曾有两人分别建议将直线电动机作为火车的推进机构,一种建议是将初级放在轨道上,另一种建议是将初级放在车辆底部。
「讲解」电机仿真案例介绍!讲解直线电机或发电机的建模仿真
「讲解」电机仿真案例介绍!讲解直线电机或发电机的建模仿真来源:机械社区“AC/DC 模块”中的旋转机械,磁场物理场接口可用于模拟旋转机械,如电动机或发电机。
利用磁场和移动网格这两个物理场接口模拟直线设备或管式设备时,定制的线性周期性边界条件是非常适合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如何定制线性周期性边界条件,并模拟用于波浪能的管式发电机。
直线电机或发电机直线电机 (LEM) 是一种能进行直线运动的机电设备,无须使用任何机构它就能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相似,定子和转子沿径向平面被切割并展开以提供线性推力。
相同的电磁力在旋转电机中产生扭矩,在直线电机中则产生直接的线性力。
值得一提的是,“AC/DC 模块”中的旋转机械,磁场接口包含模拟旋转机器所需的所有功能部件。
该接口结合了磁场接口;磁场,无电流接口和移动网格接口。
经定制后此接口适用于模拟旋转机器,由此极大地简化了静态域和旋转域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接口的处理。
在模拟模型的扇形区域或某一部分以获得完整设备的仿真结果时,扇区对称和周期性边界条件这样的功能部件也极其有用。
尽管该接口显著减少了建立旋转运动模型所需的工作,但直线运动中不能使用该接口。
下面,我们将演示如何对磁场和移动网格这两个物理场接口定制耦合来模拟管式发电机。
另外,还会解释如何创建线性周期性边界条件,这是利用广义拉伸算子模拟直线/管式电机或发电机的一个重要元素。
用于波浪能转换系统的管式发电机管式电机在许多应用中受到青睐,从车辆的主动悬架系统到潮汐能和波浪能转换系统都有涉及。
管式电机的传输效率比传统的直线和旋转转换系统高出许多,因为推力直接作用于负载。
管式电机的另一个优势是,没有定子端部绕组。
因此,铜损相对较少,永磁材料的利用率很高。
下面,我们将讨论对管式发电机进行模拟的技巧(如下图所示)。
管式发电机包含两个主要零件:一个静态定子和一个作直线移动的滑块。
定子由三相绕组和一个非线性磁芯构成。
comsol直线电机的仿真论文
comsol直线电机的仿真论文标题:COMSOL软件在直线电机仿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COMSOL软件在直线电机仿真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COMSOL软件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功能,我们可以对直线电机的性能进行详细模拟,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工作机制并优化设计。
首先,我们使用COMSOL软件对直线电机进行了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然后对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仿真。
通过对比实验和仿真结果,我们发现COMSOL软件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其有效性。
最后,我们根据仿真结果对直线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COMSOL软件,直线电机,有限元分析,仿真,优化设计引言: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新型电机,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高效率等优点。
然而,为了充分发挥其优点,需要对其设计进行优化。
传统的优化方法主要基于实验和经验,不仅耗时而且成本高。
因此,采用计算机仿真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COMSOL软件是一款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具有强大的电磁场分析功能,可以用于直线电机的仿真和优化设计。
正文:1.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2.首先,我们使用COMSOL软件的CAD模块建立了直线电机的三维模型。
然后,我们使用COMSOL软件的网格模块进行了网格划分。
在划分网格时,我们采用了四面体网格,并对电机线圈和磁铁部分进行了加密处理。
3.静态仿真4.在静态仿真中,我们主要关注电机在静态状态下的磁场分布和力矩性能。
通过设置不同的电流值和磁铁极性,我们得到了电机在不同条件下的磁场分布和力矩性能。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我们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5.动态仿真6.在动态仿真中,我们主要关注电机在动态状态下的性能。
通过设置不同的速度和负载条件,我们得到了电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力矩曲线和电流-力矩曲线。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我们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7.优化设计8.根据仿真结果,我们对直线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
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矢量控制与仿真分析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PMLSM)由于具有加减速度大、灵敏度高、随动性好等优点, 所以在诸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在工业应用中 PMLSM 必须配备伺 服驱动器,用以实现准确的位置、速度和推力的控制。PMLSM 伺服驱动器本身就是 PMLSM 的伺服控制系统,其核心就是软件(控制算法)和硬件。在控制算法层面上目 前采用最多的就是矢量控制,包括位置环保证了位置控制要求、速度环保证了速度控制 要求)和电流环保证了推力控制要求。本课题致力于开发基于 FPGA 的全数字化伺服系 统,并针对直线电机特有的推力波动等特点提出一套能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推力波动影响 的控制策略,使控制系统有较好速度稳定性和较高的定位精度。 直线电机结构简单,不用经过中间传动环节就能直接实现直线运动,具有很宽的速 度范围和高加速度,响应速度快,这些特点使得直线电机在各种需要直线驱动的场合中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根据对运动精度的不同要求,直线电机可以用在电磁锤、冲 压机等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也大量用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制造装备产业中。并且随着 制造业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直线电机在要求高速、高精的制造装备产业中的应用更为广 泛和突出,典型的场合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半导体生产设备、精密检测仪器、工业 自动化设备等。直线电机伺服驱动装置是高档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采用直线直驱 伺服技术,省去了中间机械变换环节,实现“零传动” ,可满足数控机床高速、高响应 和高精加工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车床、激光切割机床及重型机 床等高档数控机床中得到了应用。据 IMS 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 年全球直线电机的销 售收入已达到 6.6 亿美元,年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在 40%。 目前国家已将研发直线电机及其伺服驱动装置作为发展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一个 重要举措列入 2009 年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产学研结合的、面向产业化的研究和开发。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神经滑模控制仿真
中图分类号 : M 3 12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36 4 (0 10 - 2 -4 T 0 . A 17 .50 2 1 ) 20 20 0
S m ul to fNe a t r l n o nt o o i a i n o ur lNe wo k S i g M de Co r lf r di Pe m a e a ne n a y c o u o o r n ntM g tLi e r S n hr no s M t r
机到 T作 台之 间的 机 械 传 动环 节 , 实现 了 “ 传 零
动” 方式 , 故而构 造 的伺 服系 统具 有 响应 速 度快 、
的在线补偿 , 提高了位置跟踪精度 ; 文献[ ] 3 通过 初级 反 电动 势计算 定子 电流谐 波进行 电流设 计 和 控制 策
Ke o ds:pe m a n a ne i a yn hr no o o yw r r ne tm g tlne r s c o usm t r;ne a t r si ng m o on r l;r dial ur lne wo k ldi de c t o a c ba i unci n n ur lnew o k ;sm u a i ssf to e a t r i l ton
Ab ta t h te t a mo e fp r n n g e ie rsn ho o smoo P S sr c :T emah mai l d lo ema e t c ma n t n a y c rn u tr( ML M)w sa aye n l a n lzda d
t e RBF n u a t r s’ sr t r a lo i m we e prpo e . Th e r l ewo k ldng m o c n r l r wa h e r lnewo k tucu e nd ag rt h r o s d e n u a n t r si i de o tol s e c n tu td wih s th f n to st e i p to e r 1n t r n ldig no e c nr le s te o t t Th i l— o sr ce t wic u cin a h n u fn u a ewok a d si n ld o to lra h upu . e smua to h we he si i d o r le t o d c nto rom a c fa a tv n o iin s r 0 ta kng i n s o d t ldng mo e c ntol rwih g o o r lpe r n e o d p ie a d p st e r c i . f o
直线电机仿真软件说明
直线电机选型软件手册目录1.0 简介 (1)2.0 主界面 (1)2.1 电机参数(Motor parameters) (1)2.2 应用数据(Application Data) (2)2.3 运动曲线(Movement Profiles) (3)2.4 怎样去创建一个运动周期 (5)2.5 轮廓类型 (6)3.0 仿真 (8)3.1 运行仿真 (8)3.2 解释结果 (10)3.3 改善结果 (10)3.4 将轮廓保存到文件中 (11)3.5 打印仿真报告 (11)1.0 简介首先我们非常感谢您抽时间来使用Tecnotion直线电机仿真软件。
关于Tecnotion,我们知道为给定的应用挑选合适的直线电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包含大量的有联系的设计选择。
这个软件就是来帮助您尽可能容易地来选择直线电机,它会帮助您选择合适的直线电机,确定使用哪种放大器,以及建立详细的报告包括所有重要的参数和性能图表。
使用该软件,您可以省去用手自己计算的时间。
市场上大部分软件只是允许用户输入应用数据,会给出它认为用户所需要的直线电机类型,但我们了解到在实际应用中那些事情却不总那么简单。
对于任意给定的应用,可能有多种电机类型能处理任务,但是哪种是最好的选择?这取决于您试图达到什么目的,您是偏重最大速度呢,还是是追求最大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选型软件不知道您的目标,所以我们决定去选择一个迭代的方法来仿真您的驱动任务。
在整个过程的任何时间,您可以改变运动轮廓、应用参数和电机类型,软件能在运行中计算出新结果。
这样您可以尝试各种场景,然后快速地找到最合适您应用的选型。
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第一次仿真前完整地阅读此手册,此手册除了说明所有的特点和它们怎样工作,您还能发现很多技巧和诀窍,这些技巧将帮助您理解直线电机的输入和输出,以及怎样最好地将它们使用到您的应用中。
2.0 主界面您打开软件后您会看到主界面,在这个界面你可以选择您想用在您的仿真中的直线电机、定义运动轮廓、指定应用数据。
基于simplore的直线感应电机联合仿真研究
1 线感应电机的模型建立1.1 磁场方程的推导由Maxwell 方程反应宏观的时变电磁场,其微分形式如下。
H J ∇×=+(1) B E tδδ∇×=−(2) 0B ∇•= (3) J E δ= (4)式中:H—磁场强度; E—电场强度; B—磁感应强度;J—电流密度; δ--电导率; t—时间;D—电场通量;1.2 直线感应电机的maxwell 软件建模通过ANYSY EM 软件中的Maxwell 模块建立直线感应电机的2D 有限元模型,二维场中只考虑了电机的纵向边端效应,而其它影响相对较小可忽略。
直线感应电机建模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直线感应电机的主要参数类别参数值初级绕组相电压/V 320频率/Hz24初级铁心长度/m 1�926初级铁芯高度/mm150初级铁心宽度/mm 300相数 3每极每相槽数 3级数 6极距/mm 288槽宽/mm 23齿距/mm 9槽深/mm 100线圈匝数 5每极线圈匝数 90初次级气隙/mm 15次级感应板铝板厚度/mm 5次级感应板钢板厚度/mm 25次级感应板宽度/mm 310次级感应板断开间距/m 2初级运动距离/m 6绕线形式 双层Y6a1建模的步骤:电机的几何模型建立、各部分材料选择、设定边界条件和激励源、进行网格剖分、定义执行参数和求解选项。
其中设置的运动部分是初级铁心和绕组,得到如下图的2D 模型如图1,图2是直线感应电机的网格剖分图,图3是直线感应电机的磁感线分布图。
2 控制电路的搭建搭建控制电路由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给直线感应电机供电,而逆变电路的控制信号则由SVPWM 模块提供,图4是整个仿真过mathematical equation, and then the control circuit is built by using SIMPLORE software� On SIMPLORE, the motor model built by Maxwell is embedded into SIMPLORE to carry out cosimulation� Through co-simulatio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motor can be objectively reflec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the control of the motor can be provided� It is of high practical value�Key words : Linear induction motors;Simplore;Maxwell;Co-simulation图7 直线感应电机三相电流波形图8是直线感应电机的速度波形图电机从0开始加速起初力较小加速度较小,速度上升的比较缓慢,而后随着力的增大速度快速增加,当达到最大值后,速度会在一定的范围波动。
直线电机AMD控制的隔震结构工程仿真
0引言主动质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 ,简称AMD ),是由观测传感系统、中枢计算机、驱动器和质量块组成的设备,它可以实时测量结构反应和环境干扰,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主动控制算法,在精确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计算最优控制力,最后驱动器在外部能源输入下驱动质量块运动,实现最优控制力以减轻结构振动[1]。
AMD 系统最早在日本经过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并得到实践和应用。
Aizawa S 等人于1987年在缩尺四层钢框架模型的顶部设置了AMD 系统,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2],并且在1990年与日本Kajima 建筑公司将AMD 系统应用于京桥成和大厦[3],用于控制风振和地震作用反应,该大厦是世界上第一栋采用了AMD 控制系统的建筑。
在国内,刘季[4]等人在1996年率先开始了对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AMD 系统的驱动方式不断更新换代,越来越多样化和智能化,其中便有直线电机驱动的AMD 系统。
直线电机AMD 系统相较于传统的AMD 控制系统,有着构造简单、能源利用率高、出力方式简单、行程较大和时滞效应极小等优点。
张春巍[5-6]等人将电磁驱动的AMD 系统用于结构振动控制试验中,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并研究了控制算法中的参数对装置控制效果的影响。
刘川[7]自主设计和研发了一套直线电磁驱动的AMD 系统。
刘彦辉[8-10]等人对直线电机驱动的AMD 系统的进行了测试试验研究,提出了纹波推力和综合阻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直线电机驱动的HMD 的减震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并将此控制装置技术应用于广州电视塔,研究其动力特性。
AMD 系统目前主要用于传统的高层和大型建筑,对于基础隔震结构的应用领域比较空白,直线电机驱动的AMD 系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而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过大的问题同样引起人们关注。
本文从控制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反应出发,对直线电机AMD 系统控制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工程仿真分析,对比直线电机驱动的AMD 系统分别安装在结构隔震层和顶层时的控制效果。
基于电磁弹射系统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仿真研究
基于电磁弹射系统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仿真研究Simulation Research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王钰琳①WANG Yu-lin;兰志勇①LAN Zhi-yong;陈毅②CHEN Yi;张江兵②ZHANG Jiang-bing;郑球辉③ZHENG Qiu-hui(①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湘潭411105;②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成都611130③长沙一派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长沙410100)(①The College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411105,China于Sichuan Aerospace Fiberhome Servo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Chengdu611130,China③Changsha Epoch NC Co.,Ltd.,Changsha410100,China)摘要:本论文研究一款应用于电磁弹射系统中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通过进行仿真分析,着重研究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系统驱动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模型,对其进行封装,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基于矢量控制的双闭环、三闭环伺服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对其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对电机性能进行分析遥Abstract:This paper is researched a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applied in 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 by taking the simulation analysis,researched th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control vector system,set up Matlab/ Simulink model,and encapsulation,then set up double closed-loop and three closed loop servo system based on vector control,verif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nalyzed the motor performance.关键词:电磁弹射系统;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数学建模;Matlab仿真Key words: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vector control;mathematical modeling; matlab simulation中图分类号:TM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4-0083-040引言电磁弹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直线推进技术,整个电磁弹射系统主要包括直线电动机、功率变换系统、储能供电系统、检测控制系统等。
实验C 直线电机PID校正仿真与实验
u(t)
KP
e(t)
1 TI
t
e(t)dt TD
0
de(t)
dt
或写成传递函数的形式:
(4.2)
G( s)
U (s) E(s)
KP 1
1 TI s
TDs
(4.3)
式中: K P ——比例系数;TI ——积分时间常数;TD ——微分时间常数。
3) 双击“PID”模块,分别设置参数为 KP,KI,KD 参数
4) 点击“ ”运行程序, 双击示波器“Scope1”,点击“ ”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相应的控制器输出,示波器“Scope2”曲线为:
2. 实时控制 1) 打开倒立摆电控箱上的电源按钮,并将弹簧小车扶至中间。 2) 在 MATLAB/Current Folder 中打开文件“e4\demo04.slx”,会弹出如图所示的实时控 制界面。
在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中,也将传递函数写成:
G(s) U(s) E(s)
KP
KI s
KDs
KDs2
Kps KI s
(4.4)
式中: K P ——比例系数; K I ——积分系数; KD ——微分系数。上式从根轨迹角度
看,相当于给系统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极点和两个位置可变的零点。
(1.3)
由上式可知,系统的两个开环极点为
7.1263i
注意
此处 M 为小车及所有砝码总和,如无特殊说明,本手册以下推导均基于(1.3) 模型
2. 在 MATLAB/Simulink 中建立数学模型(1.3)所对应的开环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A. 建立如式(1.3)所示的数学模型的开环系统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Ce = 9.55Ce = 0.7258 N .m / A π
机电时间常数: Tm =
JR 74.2 × 10−4 × 1.5 = = 0.2 s CeCm 0.076 × 0.7258 U2 220 = mH = 0.0476 H I N × 10% 32 × 0.1
L = 0.693
电磁时间常数: Tl =
I dL U i∗
∗ Un
+ Un
WASR
+ Ui
W ACR
U ct
Ks Ts s + 1
Ud0
-
-
R Tl s + 1
1
Id
R Tm s
1 Ce
n
β
α
图 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作用如下: (1)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① 使转速 n 跟随给定电压 Un*变化,稳态无静差。
0 引言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外边再设一个位置控制环,便形成三 环控制的位置随动系统,如图 1 所示。其中位置调节器 APR 就是位置环的校正 装置, 它的类型和参数决定了位置随动系统的系统误差和动态跟随性能,其输出 幅值决定着电机的最高转速。位置、转速、电流三个闭环都画成单位反馈,反馈 系数都已计入各调节器的比例系数中去。
Tm s R Tm s R 1R ≈ = 2 2 TmTl s + Tm s + 1 TmTl s + Tm s Tl s + 1
这就是图 8c 中忽略反电动势作用的情况。近似条件可转化为
(7)
ωci ≥ 3
1 TmTl
(8)
这表明设计电流环的截止频率必须满足式(8),即应该是电流的调节速度足够快。
1 直流电机双闭环设计
对于直流调速系统来说,直流电动机是被控对象,电动机转速是被控制变量, 电枢电压是控制变量。 由于电枢电压产生电枢电流,即产生电磁转矩驱动负载运 动,当负载稳定时,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平衡,电动机稳定的运行在给定的转速 上; 当负载变化时,电动机必须输出与负载电流相等的电枢电流才能使电动机重 新稳定运行在新的工作点上。这表明,电枢电流的稳态值有负载决定,而动态值 决定电动机的加减速度。因此在转速单闭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流负反馈环, 构成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一般采用 PI 调节 器。两个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幅的,转速调节器 ASR 的输出限幅电压是 Uim*, 它决定了电流调节器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 ACR 的输出限幅电压 Uctm, 它限制了晶闸管整流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 静态性能 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
β
Id
R
ASR
U
∗ n
−
U
∗ i
ACR
Ui U ct
GT
Ud0
+
− Id R
E
+
−
+
1 Ce
n
Un
α
图 2 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结构图
α—转速反馈系数 β—电流反馈系数
这里用带限幅的输出特性表示 PI 调节器。一般存在两种情况:饱和—输出达到 限幅值;不饱和—输出为线性区域的某个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 输 入量的变化不在影响输出, 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即饱和的 调节器隔断了输入和输出间的联系,相当于使调节环开环。 (1)转速调节器不饱和 这时,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稳态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因此有如下 关系: U∗ n = Un = α n (1)
L 0.0476 H = = 0.032 s R 1.5Ω
电流反馈系数: β =
U i∗max 10 = = 0.2083V / A 1.5 I N 1.5 × 32
∗ Un 10 max = = 0.005V min/ r nN 2000
转速反馈系数: α =
电流环采用典Ⅰ设计: 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 Ts = 0.0017 s 电流滤波时间常数:
KI =
U i∗ β
+
Ki K s β Tl R
I d (s)
KI s (T i s + 1) ∑
图 9 校正成典Ⅰ型系统的电流环动态结构图
我们取参考关系 KT=0.5,即取ξ=0.707。 所以,电流环开环增益: K I = ωci = 0.5 = 135.1 s-1 T i ∑
式中, 最大电流 Idm 是设计者选定的,取决于电动机的允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数 运行的最大加速度。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 Idm 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 这是,转速 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如果负载电流增加到 Idm 时,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 节器其主要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如果负载电流过大超过 Idm,则电动 机堵住电流被控制在 Idm, 电动机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这就是采用了两个 PI 调节器分别形成内外两个闭环的效果。
T i = Ts + Toi ∑
则电流环结构图简化成图 7b 所示。 近似条件:
(5)
ωci ≤ 3
式中:ωci—电流环截止频率(s-1)。
U i∗ ( s )
1 TsToi
(6)
1 Toi s + 1
+ ACR -
U ct ( s )
Ks Ts s + 1
U d 0 (s)
1R Tl s + 1
I d (s)
β Toi s + 1
a)
U β
∗ i
+ ACR -
β Ks R (T1 s + 1)(T i s + 1) ∑
I d ( s)
b)
图 7 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
a) 电流环近似结构图
b) 简化的电流环结构图
电流环中包含反电动势部分的结构如图 8a 所示, 我们假定为理想空载, 即 IdL=0, 得等效的电流环传递函数如图 8b 所示,最后得到图 8c。 当 TmTlω2>>1 时,图 8b 中第一个方框内的传递函数可近似为
直流伺服系统仿真
学号:450120104 姓名:潘俊
摘要:直流伺服系统的控制采用三环控制,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外边再 设一个位置控制环。对这样一个三环系统,按工程设计方法由内环到外环逐一设计。为了保 证动态响应速度和定位时不产生震荡,电流环和速度环均采用 PI 调节。 关键词:控制系统;双环控制;直流伺服
U∗ i = U i = β Id 由上述第一个关系可得转速静态关系: n= U∗ n = n0 α
(2)
(3)
得如图 3 所示的运行段的静特性。 由于 ASR 不饱和,Ui*< Uim*,从上述第二个关系式可知,电枢电流小于最大允 许值,即有 Id<Idm。这就是说,CA 段的静特性从 Id=0 一直延续到 Id=Idm,而 Idm 一般都大于额定电流 Idnom。 (2)转速调节器饱和 这是,ASR 输出达到限幅值 Uim*,转速环呈开环状态,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 在产生影响,闭环系统变成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闭环系统,电流给定值 Uim*, 因此电枢电流很快达到最大值,即 Id = U∗ im = Idm β (4)
本设计中,基本数据如下: 伺服电机型号:SGMDH UN=200V nN=2000r/min PN=3.2KW IN=32A Te=15.3N.m J=74.2*10-4Kg.m2 电动势系数: Ce = 转矩系数: Cm = R=1.5Ω
U N − I N R 200 − 32 ×1.5 = = 0.076V / ( r.min −1 ) nN 200
U θ*
+
−
APR
* Un
+
−
U i* ASR +−
ACR
Ui
Uc
+ Id
UPE
Ud
−
SM
Uθ
Un
电流互感器
n
TG
测速发电机
n
P 位置检测装置
θm
减速器
图 1 位置、转速、电流三环控制的位置随动系统 APR—位置调节器 ASR—转速调节器 ACR—电流调节器
多环控制系统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是从内换到外环,逐个设计各环的调节器。 按 此规律,对于图 1 的三环位置随动系统,应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 ACR,然后将电 流环简化成转速环中的一个环节, 和其他环节一起构成转速调节器 ASR 的控制对 象,再设计 ASR。最后,再把整个转速环简化成位置环中的一个环节,从而设计 位置调节器 APR。逐环设计可以使每个控制环都稳定的,从而保证整个控制系统 的稳定性。当电流环和转速环的对象参数变化或受到扰动时,电流反馈和转速反 馈能够起到及时的抑制作用,使之对位置环的工作影响很小。同时,每个环节都 有自己的控制对象,分工明确,易于调整。
1.3 电流环的设计
图 6 虚线框内就是电流环的结构图。 把电流环单独拿出来设计时首先遇到的问题 是反电动势产生的交叉反馈作用,它代表转速环输出量对电流环的影响。因为实 际中, 电磁时间常数 Tl 一般远小于机电时间常数 Tm, 因而电流的调节过程往往 比转速的动态过程快得多,也就是说比反电动势 E 的变化快得多,在电流调节 器的调节过程中可以近似认为 E 基本不变。这样,在设计电流环时,可以暂不 考虑反电动势变化的动态作用, 而将电动势反馈作用断开,从而得到忽略电动势 影响的电流环近似结构图,如图 7a 所示。Ts(晶闸管触发环节的时间常数)和 Toi,一般都比 Tl 小的多,可以当做小惯性环节处理,看成一个惯性环节,取
n
n∗
Ⅰ
Ⅱ
Ⅲ
O
t
I d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