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三联律

合集下载

室性早搏ppt课件

室性早搏ppt课件

室性早搏ppt课件•引言•室性早搏基本概念•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目录•室性早搏治疗原则与策略•室性早搏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01引言提高医护人员对室性早搏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诊断和治疗能力。

促进学术交流,分享室性早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

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供有关室性早搏的全面、系统的课件资源。

目的和背景01室性早搏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点。

02室性早搏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03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04室性早搏的治疗原则、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05室性早搏的并发症、预后和预防策略。

06室性早搏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讨论。

课件内容概述02室性早搏基本概念定义与分类定义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是指心室肌在窦性心律正常节律之前提前发生的收缩,导致心电图上QRS波群提前出现。

分类根据发生频率和形态,可分为偶发室性早搏和频发室性早搏;根据起源部位,可分为右心室早搏和左心室早搏。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室性早搏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室性早搏;此外,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增加室性早搏的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室性早搏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或猝死。

但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诊断依据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包括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等。

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03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典型心电图表现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01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之一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时限通常超过0.12秒。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02在室性早搏的心电图中,T波的方向通常与QRS主波的方向相反。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早搏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早搏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早搏李世锋;李中健;申继红;李帅兵;刘儒【摘要】为帮助全科医生、基层医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心电图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及科研能力,本刊特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的李中健教授撰写了心电图学系列讲座。

该讲座共分26讲,内容涵盖了心电图学的各方面知识,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临床经常遇到的异常心电图特征,并注重心电图与临床工作的结合。

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重难点突出,易懂易记,不仅适用于全科医生、基层医生,也适用于心电工作者、心内科专科医生、医学生及护理人员等。

本刊将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204-1207)【关键词】早搏;心电描记术【作者】李世锋;李中健;申继红;李帅兵;刘儒【作者单位】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450014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04.411 概述早搏又名期前收缩,也称过早搏动、期外收缩,是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其后常伴随一个较基本心动周期更长的间歇。

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绝大多数为功能性原因,约10%为器质性心脏病变。

依据异位搏动起源部位不同,早搏可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四种,其中室性最常见,房性次之,交界性少见,窦性罕见。

各类型早搏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存在。

2 发生机制(1)自律性增高:心肌的局部存在一个兴奋性增高的异位起搏点,这个异位起搏点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主动地发放激动,使心房或心室发生提前搏动。

(2)折返激动:窦性冲动下传时,一部分心肌尚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当其余部位的心肌激动已完毕,激动再传至这部分心肌时,可使这部分心肌产生一次提前搏动。

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

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



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正确评估室早的临床危害,避免过度治疗,积极处
理危害性室早
– 器质性心脏病室早
– R on T室早
– >10000次/24h,损害心功能
– 引发室速/室颤的室早
状明显, 否则无需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6. 导管消融
适应证
1.室早数量过多:>10000次/24h,不耐受、
不依从
2.室早介导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3.室早诱发室速
4.室早诱发室颤
RFCA治疗单形性RVOT室早逆转心肌病
27例(47±15岁)反复单形性VPC,其中8例(30%)
有左室功能降低(EF≤45%),其年龄明显大于左
风心病:无心功能不全者室早发生率7%
二尖瓣脱垂:室早发生率43%~56% (乳头
肌异常张力、腱索增厚而导致心内膜机械性激惹、
血儿茶酚胺异常增高和复极异常)
2. 室性早搏的病因学
肥厚型心肌病:47%~64%,与心肌肥厚
程度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室早,
且近50%患者有短阵室速,且随疾病的恶
25–50%
20–30%
25–50%
更有效
器质性心脏病伴频发室早的治疗
目的与重点
预防心源性猝死, 而非治疗室早本身
针对基础心脏病本身或触发室速的机制的治疗
比治疗室早更为重要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
过去主张AMI后无论有无室早都应常规预防性静注利
多卡因, 但临床试验并无证据表明利多卡因预防性应用
可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因此, 已不再主张常规预
防性应用此药。
目前治疗建议:
频发室早、成对、非持续性室速, 可严密观察或利多卡因治疗,

室性早搏疾病影响及诱发疾病

室性早搏疾病影响及诱发疾病

室性早搏诱发影响及诱发疾病一、什么是室性早搏?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搏动,称为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等。

室性早搏可对心脏、脑、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供发生障碍,但其程度较心动过速为轻。

室性早搏引起心排血量降低的因素是室性早搏发生于心室快速充盈期之前,心搏出量下降,室性早搏引起心室先后除极与收缩,使双侧心室本能保持的同步收缩变成非同性,心排血量下降。

1. 对冠状循环影响。

偶发室性早搏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12%,频发室性早搏可降低25%,对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诱发心绞痛或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2. 对脑循环影响。

频发室性早搏可使脑血量下降12%—25%,有脑血管硬化的患者,可因脑血流量减少而出现头晕等症状。

3、对肾循环影响。

频发室性早搏可使肾血流量下降10%左右。

心电图可以判断室性早搏是良性还是恶性,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遇到困难者,利用动态心电图协作诊断。

二、需要关注的恶性室性早搏恶性(器质性、病理性)室性早搏是指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复杂、高级别或RonT现象、具有危险性的室性早搏,有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1. 高级别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分级法,用于评价室性早搏的预后及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以后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Lown室性早搏分级法。

2.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性室性早搏。

冠状动脉闭塞即刻发生的室性早搏,称为冠状动脉闭塞性室性早搏。

临床上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很高,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例子多见。

冠状动脉闭塞性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与心肌细胞缺血、代谢异常、触发活动、折返、损伤电流、心室颤动阈值降低、自主神经活动异常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急性损伤型ST段抬高时室性早搏阻塞某一支冠状动脉可立即引起缺血性ST-T改变。

业务学习:室性早搏分级及危险分层

业务学习:室性早搏分级及危险分层

室性早搏分级与危险分层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但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接受Holter检查时都能发现室性早搏。

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约有15%的新生儿,33%的青年人和66%的成年人存在室性早搏。

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室性早搏可能发展为室速或室颤,特别是对于长QT综合征、洋地黄药物中毒及心肌梗死和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来说,室性早搏无疑是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对室性早搏进行分级与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室性早搏Lown[laun劳恩]分级1971年由Lown提出,由于Lown分级法对室性早搏的分类与危险分层主要依据冠心病监护病房中心肌梗死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监护资料,未包括普通人群自律性增强的室性早搏,因此该分级法只适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

3级以下:一般性室性心律失常,≥3级:室性早搏危险度高,有着较高的预警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

室性早搏的Lown分级二、Myerburg[迈尔伯格]分级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障碍,尽量明确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再对室性早搏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根据室早的频率和形态提出三、室性早搏Schamaroth[斯卡马洛斯]分类四、室早指数:室早危险分层的指标 1968年, Buechner[比克纳]提出定义:室早指数(Prematurity index,PI )是指早搏的联律间期与前次心律QT 间期的比值。

公式:室早指数(PI ) = RR ´(联律间期)/QT 间期。

PI <0.85:容易引发室速或室颤;>0.85:相对安全 判定:一般认为,室早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相关五、心室的易颤指数(易损指数)有学者进一步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该指数= QT ×前一心动周期(RR )/RR ´(联律间期)判定: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1心电图(ECG)-2心电向量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1心电图(ECG)-2心电向量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1.心电图(ECG)2.心电向量3.胸导联4.导联轴5.额面六轴系统6.心电轴:7.钟向转位8.冠状T波9.心律失常10.室性早搏二联律11. 室性早搏三联律1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填空题:1.极化状态是指静息时膜外、膜内的相对恒定状态。

2.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束支及构成。

3.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兴奋心房的同时,激动沿--- --- 到达--- --- 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4.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5.常用胸导联包括,又称为。

6.心电图描记在由纵线和横线交织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各边均为,纵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当标准电压为1mV=10mm时,每两条横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横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7.正常心电轴在额面上的投影指向,正常范围为。

8.心脏的钟向转位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位置来判断,V5、V6导联出现过渡区波形,提示心脏转位,常见于;V1、V2导联出现过渡区波形,提示心脏转位,常见于。

9.P波形态为,P波方向在导联倒置,在、、、和导联直立。

10.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QRS波群的正常范围为。

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

11.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常呈,峰间距。

常见于,所以又称。

12.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电压 ,时间正常。

常见于,又称为。

13.心室肥大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以及。

14.在心电图诊断中,是左心室肥大的一个重要特征。

病因多见于、、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1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有和、及。

16.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包括:、、、。

1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的、、改变紧密相关。

18.根据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以分为3类:、、。

19.房室传导阻滞按照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即、二度,即和,即。

20.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P间距和R-R间距,P波与QRS波群 ,P波频率 QRS波频率。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014-05-07 19:52阅读: 1536 来源:河北医大附属廊坊市中医院责任编辑:佟润国[导读]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ﻫ一、早搏的共同特征-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歇ﻫ二、学习早搏,一定要熟悉不应期的特点从心肌的收缩性特性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兴奋期和不应期两部分组成,以心室肌为例,QRS波起始部就已经丧失了兴奋性而进入有效不应期,相当于心电图的QRS波起点到T波的前支,而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

对于心房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形成未下传,落在相对不应期中的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心室,但是传导缓慢,容易造成室内差传,落在应激期的心房激动常常可以正常下传,产生正常的QRS波。

ﻫ下表来自《临床心电图详解和诊断》88页三、按照窦房结-心室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每类早搏各有其特点房性早搏ﻫ房性早搏特点:ﻫ1.1.提早的房P‘形态与窦P稍有差异ﻫ 1.2.P'-R≥0.12秒1.3.房早后可有正常QRS或变形QRS,也可无QRSﻫ1.4.代偿间歇不完全ﻫ1.5.提早的房早P’可与前一心搏T波相融合ﻫﻫ总体来讲,房性早搏不外乎以下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与心室的不应期有直接的关系,熟练掌握心室不应期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ﻫ房性早搏伴有室内差传很容易和室性早搏相混淆,如下图,可见提前的P-QRS-T,T波高尖,不同于其他的正常窦性T波,考虑T波隐藏着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下传产生QRS波变形,为室内差传,如果是室性早搏,虽然QRS波形也不同于正常窦性下传,但是宽QRS波群前不会有相关的心房波。

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3、室性早搏后的间歇比房性早搏的长
这是因为室性早搏的单长间歇完全,而房性早搏的不完全。
4、室性早搏可以伴有正性颈静脉搏动
因为室性早搏发生时,心房还正在向心室射血,房室瓣还正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因此这时右心室突然收缩,将会使右心室的血液反流入右心房,再返流到颈静脉,从而发生1次颈静脉搏动。
1、室性早搏的第1心音,较房性早搏强
因为室性早搏发生时,心房还正在向心室射血,房室瓣还正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因此这时突然关闭所产生的心音(第1心音)就自然很响。而房性早搏却不具备这1点。
2、室性早搏可以出现1心音分裂,而房性早搏绝不会出现
因为室性早搏发生时,由于本次激动的起搏顺序不是按正常顺序发生的,因此会造成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左、右房室瓣也就会不同时关闭。(正常激动是从室间隔顶部开始向下传导,几乎同时分传至左右心室,于是左右心室也就几乎同时收缩,左右房室瓣也就几乎同时关闭,所产生的第1心音也就没有分裂)
这样看来,单从听诊就很容易将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鉴别开来了。其实不然,因为①早搏时的强弱问题和早搏后的间歇长短问题都是模糊概念,无具体判断标准,②室性早搏的第1心音分裂和颈静脉搏动,尽管较有意义,但其发生率却极低.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 在正常人群中,室早可因一般的因素而诱发,例如吸烟、喝浓茶、饮酒、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消化不良、血钾过低、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某些药物等,有的甚至查不到任何原因。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最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大多数在心脏听诊时即可做出诊断,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的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这些特点与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代偿间歇。如果室早频繁发生,有时不易与心房颤动区别,可让病人活动一下,若体力活动后,病人心率加快,而节律趋于规则,则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人体活动后,窦性频率增加,克服了异位心律的显示。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不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二联律,常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多见于正常人,要判断室早的性质,必须综合分析,如果早搏由烟、酒等一些诱因引起,多属于功能性的,一般勿需治疗。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有以下几点: (1)提前出现的宽大的QRS波群,QRS波间期大于0.11秒,其前无过早的P波出现。 (2)P波可出现在ST段上或埋在QRS、T波内,R-P时间常在0.12~0.20秒,P波与提前的QRS波无关。 (3)ST段及T波方向常与QRS波方向相反。 (4)通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窦性心搏相隔的时间为正常心动周期的2倍)。 (5)有时室早夹在两个连续窦性搏动之间,称为间位性或插入性室性早搏。 (6)有时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或室性早搏形成短阵室速。 (7)在同一导联上,可见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 如何判断室早的危险程度? 一般的室性早搏当然没有生命危险,不要过分担心。但有时频发的室性早搏,尤其是早波的R波落在前一个搏动的T波上,即RonT,这时会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发展为心室颤动,就会危及生命。对于室性早搏,Lown′s将它分为若干级别,级别越高猝死的危险性越大,特别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美国Lown的分级如下: 0级:无室性早搏。 Ⅰ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Ⅱ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Ⅲ级:多形性室性早搏。 Ⅳa级:成对(成联律)早搏。 Ⅳb级:室性心动过速。 Ⅴ级: R波落在T波上(Ron T)的室性早搏。 最近,有许多研究发现,室性早搏的数目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Lown′s分级多数专家认为,该分级仅适合于心肌梗塞病人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这主要是由于一部分健康人中常可检出Ron T 的室性早搏,却无一例促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且Ron T现象可出现在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心电图中,尚未发现可促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判断室性早搏危险性,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基础心脏病变,如严重的心肌梗塞,严重的缺血,心肌炎或室壁瘤等;(2)心功能状态;(3)电解质是否紊乱。心脏功能状态良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的室性早搏一般属于良性的心律失常。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明显受损的病人,如室早≥Ⅲ级,则认为是危险性高,有猝死可能的心律失常。

常见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电图诊断

图28、交界性早搏三联律:本图每两个正常下传的QRS后出现一个提前的P`-QRS-T波群, 构成三联律。P ¯-R小于0.12s,QRS时限形态与窦性下传的基本相同。
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 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29、心房纤颤诊 断要点:P波消失, 代以节律不整、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 的f波, f波频率约 360~600次/分,RR绝对不规则, QRS为室上性 ,部 分QRS电压有较大
图2、窦性心 律不齐:符 合窦性心律, 相邻P-P间期 差>0.12s,不 相邻的最大 P-P间期差≥
0.16s. 本图心率64 次/分,相邻 P-P差0.147s, 不相邻P-P间 期差为1.021-
0.823 =0.198s。
图3、窦性心动过速 :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0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本图aVR导联 P波倒置,I、II、aVF、 V4-V6导联P波直立,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52次/分,大于100次/ 分,无明显ST-T等其它 异常改变,故诊断窦性 心动过速。注意右房上 部异位节律点致房速与 窦速难区分。
图4、窦性心 动过缓;符 合窦性心律 标准,心房 率<60次/分。 本图心房率 55次/分,P-P 间期之差也 小于0.12秒, P-QRS-T等 均无明显异 常改变。
1mV=5mm
图8、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提前出 现的P`-QRS波群, P`波与窦性P波不 同,P`-R大于 0.12s,QRS为室 上性,偶见宽大畸 形(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对 时间+代偿间歇 <2P-P)。本图可 见2个提前的P`QRS-T波群,前一 个QRS为室上性, 后一个宽大畸形 (伴室内差异传 导)。提前出现P` 波为主要鉴别点。 (代偿完不完全除 了与提早的房性激 动是否逆传窦房结 有关外,也与窦性 心律是否整齐有很 大关系)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1心电图(ECG)-2心电向量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1心电图(ECG)-2心电向量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一、名词解释1.心电图(ECG)2.心电向量3.胸导联4.导联轴5.额面六轴系统6.心电轴:7.钟向转位8.冠状T波9.心律失常10.室性早搏二联律11. 室性早搏三联律1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填空题:1.极化状态是指静息时膜外、膜内的相对恒定状态。

2.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束支及构成。

3.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兴奋心房的同时,激动沿--- --- 到达--- --- 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4.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5.常用胸导联包括,又称为。

6.心电图描记在由纵线和横线交织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各边均为,纵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当标准电压为1mV=10mm时,每两条横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横向距离代表,用以计算。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的一小格代表。

7.正常心电轴在额面上的投影指向,正常范围为。

8.心脏的钟向转位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位置来判断,V5、V6导联出现过渡区波形,提示心脏转位,常见于;V1、V2导联出现过渡区波形,提示心脏转位,常见于。

9.P波形态为,P波方向在导联倒置,在、、、和导联直立。

10.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QRS波群的正常范围为。

在任何导联中,S-T 段下移不应超过。

11.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常呈,峰间距。

常见于,所以又称。

12.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电压,时间正常。

常见于,又称为。

13.心室肥大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以及。

14.在心电图诊断中,是左心室肥大的一个重要特征。

病因多见于、、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1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心电图改变有和、及。

16.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包括:、、、。

1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的、、改变紧密相关。

18.根据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以分为3类:、、。

19.房室传导阻滞按照阻滞的程度可分为,即、二度,即和,即。

20.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P间距和R-R间距,P波与QRS波群,P波频率QRS波频率。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通常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的核也随着色素沉着而增多,部分病人在心肌内可有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或脂肪浸润变性,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早搏。

但是,老年人的早搏不一定都是由于这些心肌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有的老年人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差,引起消化功能不良,造成便秘或腹腔内胀气,也可导致早搏。

有的因吸烟、酗酒、喝浓茶或咖啡、情绪激动、长期失眠等情况,也可以出现一过性早搏。

此外,老年人因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继发感染、冠心病、心肌缺氧、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时,也可导致频繁的室性早搏,此称为病理性或器质性早搏,应立即治疗,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了明确早搏的类型、性质、频率、发作规律及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最好给病人携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这样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以便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那么,老年人出现早搏该怎么办呢?一、如果为偶发的早搏,每分钟不超过5次,特别是功能性早搏,可不必治疗。

二、如果为频繁发作的房性早搏,大多属于病理性的,应请医生明确早搏的病因,以便考虑进一步治疗。

可选用心律平或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

如果心跳偏快,血压偏高,可选用异搏定、胺碘酮或倍他乐克等药物口服。

心率偏快、较顽固难治的房性早搏,可选用地高辛与异搏定药物联合口服治疗。

三、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者,更要及时治疗,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

顽固难治的室性早搏,也可选用阿普林定(安搏律定)、胺碘酮等药物口服,或慢心律与心律平药物联用。

此外,对老年人早搏的治疗,在选用药物时,要力求剂量偏小和安全有效,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摄情致,避免激动躁怒,不观看惊险刺激或恐怖的电视电影,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戒烟禁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容易造成肠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豆制品等,不喝浓茶和咖啡。

早 搏

早  搏

早搏心脏早搏即早搏。

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

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

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

窦性过早搏动罕见。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一病因过早搏动可发生于正常人。

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

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可无明显诱因,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氯仿、环丙烷麻醉药等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

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

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产生。

1.异常自律性所致冲动形成异常(1)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

(2)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使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

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水平下移,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早搏。

2.折返现象枣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如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室性早搏的病历范文

室性早搏的病历范文

室性早搏的病历范文# 室性早搏病历。

一、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联系电话:[电话号码]就诊日期:[具体日期]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心里老是突然咯噔一下,就像坐过山车似的,可不舒服了,这情况有段时间了。

”三、现病史。

患者大概在[X]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症状,也就是自己感觉心脏突然“咯噔”跳动一下,有时候频繁些,有时候又好一会儿才来那么一下。

这种感觉在安静状态下比较明显,像晚上躺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或者坐在那看电视的时候,就冷不丁地来一下子。

每次发作呢,也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发作的时候除了感觉心脏突然跳动异常,没有明显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

自己也没当回事儿,以为是最近没休息好或者压力大了,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好,就有点担心了,所以来咱们医院看看。

患者平素生活习惯方面,饮食还算规律,不过喜欢吃点辣的和咸的东西。

烟龄有[X]年了,平均每天抽[X]支烟;偶尔会喝点酒,大概一周喝[X]次,每次喝[X]两左右。

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加班,晚上睡觉时间比较晚,大概在[具体时间],睡眠时间也不是很充足,大概[X]小时。

最近也没有服用什么特殊的药物,没有过敏史。

四、既往史。

患者既往身体还算可以,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小时候得过一次肺炎,早就治愈了。

没有做过什么手术,也没有外伤史。

五、家族史。

家族里没有遗传性心脏病或者其他严重遗传性疾病的患者,父母健在,身体状况尚可。

六、体格检查。

1. 一般情况。

体温:36.8℃,血压:120/80 mmHg,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2. 心肺听诊。

心脏听诊:心率75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未闻及杂音。

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七、辅助检查。

复合性室性早搏三联律

复合性室性早搏三联律

复合性室性早搏三联律
郑世杰
【期刊名称】《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1993(012)001
【摘要】患者男性,23岁,因心悸5天入院。

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入院时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室早三联律,上行第1个室早配对间期短,另2个室早的配对间期长,且其形态不同于第1个室早。

3个室早顺序出现,周而复始,形成一种特殊的室早三联律。

其机理是:室早的配对间期不同,说明具有不同的折返径路。

不同的折返径路远端无共同通道,致室早在室内除极顺序不同,从而室早形态不同。

当 R_2进入折返径路时,快慢径路皆能传导,从而沿快径路折返形成配对间期为400ms 的 E_1,且 R_2在慢径路内逆传,并产生干扰。

R_3在快、慢径路近端受阻,阻滞的原因可能与其前长的心动周期有关,在长的心动周期后,快。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郑世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1
【相关文献】
1.室性并行心律酷似室性早搏三联律一例 [J], 张晓明
2.以室性早搏三联律与隐性插入性室性早搏二联律的互相转换揭示室性并行心律
[J], 奚中堪
3.隐匿性室性早搏三联律 [J], 李宝珠
4.室性并行心律酷似室性早搏三联律1例 [J], 叶锦舫
5.左侧卧位性室性早搏三联律、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J], 周红;韩永霞;何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性早搏三联律
*导读:室性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

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

那么室性早搏三联律怎么治疗?……
室性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

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

那么室性早搏三联律怎么治疗?
如果是发生于正常人,往往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的疲劳、消化不良、吸烟、饮浓茶或喝咖啡所诱发,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

如病人症状明显,治疗应以消除症状为目的。

减轻病人的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

药物应选用β阻滞剂或美西律,尽量避免应用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

如心电图上出现以下情况,多提示室性早搏为病理性的:①多源性室性早搏。

②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性早搏。

③室早出现于前一心搏的T波上(即RonT 现象),联律间期小于0.40秒。

以上三种情况常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必须及时处理。

④特宽型室性早搏,QRS间期≥0.6 秒。

⑤特矮型室性早搏,即各导联中室性早搏畸形的QRS波群振幅≤1.0mV。

⑥室性早搏QRS 波群有显著切迹,上升支或下降支
不规则。

⑦室性早搏的T波尖锐,二支对称,T波方向与QR S
波的主波方向一致,ST段呈水平型改变。

⑧并行心律型室性早搏。

⑨早搏指数小于1。

μ在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图形上
出现的室性早搏。

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治疗,早搏往往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而减少或消失。

如果症状明显,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溴苄胺,对室性早搏较为有效。

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

②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奎尼丁、异搏定等,对各种
早搏均有效。

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滞剂。

③心动过缓伴早搏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

④洋地黄类药物:对心力衰竭引起的早搏有效。

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早搏,除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外,给予氯化钾、苯妥英钠等可获得控制。

⑤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

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

β-阻滞剂虽然对室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
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

胺碘酮对抑制室早很有效,但应注意可能
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以上是本文章的全部内容,要了解更多可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光临我们官方微信进行查询,随时随地获取最权威的疾病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