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医学PPT

合集下载

布鲁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布鲁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症状:发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痛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体征: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 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 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指标,结合病原学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实验室诊断
细菌培养:分离布鲁菌,进行鉴 定和药敏试验
疗程:一般需要 6-12周,根据病 情和药物敏感性调 整
治愈率:约80%90%,但复发率 较高
预后:取决于病情 严重程度、治疗时 机和药物敏感性, 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预后影响因素
治疗方案: 不同治疗方 案对预后的
影响不同
疾病严重程 度:疾病严 重程度越高,
预后越差
患者年龄: 年龄越大,
预后越差
患者身体状 况:身体状 况越好,预
07
布鲁菌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布鲁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可伴有肝脾肿大 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可伴有肺部感染 鉴别要点:布鲁菌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细菌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治疗方法:布鲁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主要采用抗感染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布鲁菌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布鲁菌病的概述 布鲁菌病的诊断 布鲁菌病的治疗 布鲁菌病的预防 布鲁菌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布鲁菌病的概述
布鲁菌病的定义
布鲁菌病是一种 由布鲁氏菌引起 的人畜共患传染 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 热、乏力、关节 疼痛、淋巴结肿 大等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

波及全国 30省市区的布病疫 情 报告发病人数 40994例 发病率3.01/10万
12
近年全国分离布鲁氏菌情况
▪ 自2005年以来,分离收集到约2000株布氏菌 ▪ 除西藏以外均分离到菌株 ▪ 北京有羊种、犬种布鲁氏菌 ▪ 内蒙古 有牛、羊、猪种布鲁氏菌 ▪ 浙江 新疆有牛、羊种布鲁氏菌 ▪ 广东 有羊、猪种布鲁氏菌 ▪ 海南 有猪种布鲁氏菌 ▪ 全国感染人主要为羊种布氏菌,分离到菌株较多的有内
➢ 1904-1907,英国专门委员会发现马耳他岛山羊患 病,羊奶→猴子患病,人畜共患病。
4
➢ 1897年Wright从而建立了血清学诊断方法。 ➢ 1897年丹麦Bang和1912年美国学者Traum分别从流产母
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分离到牛种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 菌(B.suis)。 ➢ 1920年由Meyer将牛、羊和猪三种菌同归布鲁氏菌属。 ➢ 1921年南非的Bevan和1924年Keefer,以及Viviani在意 大利,Evans在北美从病人身上分离到牛种和猪种布鲁 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 鲁氏菌病的另两种传染源。
总计
2013 0 2 6 4 0 6 0 0 11 4 12 10 2 16 3 9 85
病例数
2014
2015
2
7
3
3
5
12
3
13
2
3
68Biblioteka 02517
10
31
16
19
7
23
14
21
5
11
38
71
6
16
22
24
144
281
3.5 3
2.5 2

布病ppt课件

布病ppt课件

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对畜牧业从业人员、屠宰加工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教育,提 高其防护意识和能力。
制作并发放健康教育材料
制作并发放布病防治知识手册、宣传海报等材料,方便公众随时了 解和学习。
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
组织专家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向公众传授布病防治知识和技能。
评估预防效果并持续改进
易感人群及危险因素
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感染后是否发病与侵入菌量、菌株毒力和人体免 疫力有关
危险因素
与病畜接触、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吸入含菌的气溶胶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 能力;加强畜间检疫和免疫接种工作,控制传染源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畜接触;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未煮熟的畜肉等
03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
Chapter
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首选药物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等,对布鲁氏菌具有强
效杀菌作用。
联合用药
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常采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注意事项
使用抗菌药物前需进行药敏试验, 确保药物敏感性;治疗过程中需密 切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药物性损伤 。
质量。
促进康复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 患者身体康复和预后改
善。
增强免疫力
心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 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05
预防措施推广与健康教育
Chapter
加强动物检疫和屠宰监管工作
严格执行动物检疫制度
01
对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动物进行定期检疫,确保

布鲁菌病PPT课件

布鲁菌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主要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患 病动物的组织、血液、乳汁、尿液等 均含有大量病原菌。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感染后 发病者较少。从事畜牧业、屠宰业、 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 的皮毛、肉类、乳制品等。此外,还 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病原菌的气溶 胶而感染。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 测等。
鉴别诊断
布鲁菌病需与其他引起发热、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的疾病进行鉴 别,如风湿热、结核病、伤寒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02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布鲁菌病PPT课件
• 布鲁菌病概述 •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 布鲁菌病治疗与预防 • 布鲁菌病案例分析 • 布鲁菌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布鲁菌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发病机制
布鲁氏菌为细胞内寄生菌,主要侵犯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病原菌进入人体后,被 吞噬细胞吞噬并带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病原 菌在细胞内寄生,不易被清除,可导致长期感染。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的原理,检测血清中布 鲁氏菌抗体。
ELISA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血清中布鲁氏菌特异 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 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
检测灵敏度。

布氏杆菌的诊断和治疗-PPT

布氏杆菌的诊断和治疗-PPT
18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环节图
19
布氏杆菌病
20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 不同程度地在发病中起作用。
感染过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原发病灶形成); 菌血症阶段; 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鉴别诊断
1、布病与风湿病相鉴别
布病侵犯大关节,风湿病侵犯小关节。 风湿病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中性白细胞增多,常累
及心脏瓣膜病变。 布病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常见。 实验室检查:风湿病ASO阳性;布氏杆菌抗体阳性。
52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2、布病与伤寒、副伤寒的鉴别
布病急性期易与伤寒混淆。 主要区别:伤寒起病急,高热,谵语,烦燥不安; 实验室检验:伤寒为肥达氏反应阳性,伤寒菌培养
26
布氏杆菌病
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 统、神经系统等常见。
初期为炎性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淋巴结等处能见增殖
性结节和肉芽肿。 慢性期部分病人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则出现后遗症。
流行病学
人类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之 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生者有2~7%。
17
人传人感染?
布病有人传人的可能性,尤其是急性期菌血症患者,另外各 种分泌物中也能够排出布氏杆菌
值得注意现象 主要是羊种布氏菌感染 以散发性发病为主 接触传播不是主要方式
人传人的途径 性传播,多见男传女 母乳传播 垂直传播(胎盘) 接触传播(排泄物和血液) 其他传播方式(骨髓移植、输血等)

布氏杆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布氏杆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胸部X线片可发现肺部病变,如肺结节、肺脓肿等 CT检查:胸部CT可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如肺结节、肺脓肿等 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肺部病变,如肺结节、肺脓肿等 超声检查:可显示肺部病变,如肺结节、肺脓肿等 核医学检查:如PET-CT,可显示肺部病变,如肺结节、肺脓肿等
鉴别诊断
监测与控制
定期监测:对易感人群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手段
控制传染源:对感染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传播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动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肉或未煮 熟的肉类
06
并发症与后遗症
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
脑膜炎:使用抗生 素治疗,如青霉素、 头孢菌素等
呼吸系统感染:使 用抗生素治疗,如 青霉素、头孢菌素 等
后遗症表现及预防措施
关节疼痛:关节肿 胀、疼痛,活动受 限
神经系统损伤:头 痛、头晕、记忆力 减退、失眠等
皮肤病变:皮肤红 肿、瘙痒、皮疹等
预防措施:加强个 人卫生,避免接触 感染源,定期体检, 及时治疗。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影响:布氏杆菌病可能导致患者 出现关节疼痛、疲劳、失眠等症 状,影响生活质量
的使用剂量
抗生素的使用 时间: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抗 生素的疗效确 定抗生素的使
用时间
抗生素的副作 用:注意抗生 素的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等, 并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
对症治疗
抗生素治疗: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抗炎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止痛治疗:使用镇痛药,如吗啡、曲马多等 免疫治疗: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脓肿形成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_OK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_OK
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 居民等。 •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 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14
诊断
•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 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 项中的一项及
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 4.隐性感染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
2
传染源
•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3

传播途径
经皮肤粘膜感染:
•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 • 检查病畜 • 饲养病畜、挤奶 • 接触病畜排泄物 • 屠宰病畜 • 皮毛加工
4
传播途径
• 经消化道感染 – 喝生奶、 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 – 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
750mg/次,2 次/天,6 周。
21
急性期抗菌素治疗
难治性病例 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22
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 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 个疗程的治疗
23
并发症治疗
•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
对症治疗。 •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
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24
特殊人群
1.8岁以下儿童 利福平 10-20mg/kg/d,1 次/天,6 周 复方新诺明儿科悬液 6周 6 周-5 个月120mg, 2次/天 6个月-5 岁240 mg, 2次/天 6-8 岁480mg ,2次/天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PPT课件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四环素 联合链霉素,是布鲁氏菌病的标 准治疗方案。疗程一般为6周, 需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二线药物
对于一线药物过敏或无效的患者, 可选用二线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 唑、氟喹诺酮类等。但需注意二
线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 人群用药需谨慎,应根据具体情
血清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布 鲁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及滴度变化。
实验室检测方法
细菌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骨髓等样本,进 行细菌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等方法, 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
应用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检 测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检 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其次是野生动物 如鹿、犬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娩出物 及污染的水、食物等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 等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发病者仅为少 数。发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不同种布鲁氏菌 间有交叉免疫现象。
流行病学特点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四环素 联合链霉素,是布鲁氏菌病的标 准治疗方案。疗程一般为6周, 需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二线药物
对于一线药物过敏或无效的患者, 可选用二线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 唑、氟喹诺酮类等。但需注意二
线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特殊人群用药
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复杂
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排泄物、食用 未煮熟的肉类或奶制品等多种途径传播,防控难度较大。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ppt演示课件

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治疗ppt演示课件
1
主要内容

据《卫生部布氏杆菌病诊疗指南》(2012版)修订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布病的发病机理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防制措施
2
概述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
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 - 变态反应性 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临床特点急性期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 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损 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 染病。
13
病原学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新洁尔灭 石碳酸 来苏儿 来苏儿 漂白粉 肥皂水
浓度(%) 0.1 1-2 2 3 0.2--2.5 2
生存时间 30s 1-5分钟 1-3分钟 1分钟内 2分钟内 20分钟以上
14
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 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 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7
布病的危害
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
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 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 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 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 可达数十亿美元。
5
我国疫情
.
6
疾病分布
时间分布:2009年疫情与往年一致,在春、夏季发病

有关布鲁氏菌病的PPT大纲

有关布鲁氏菌病的PPT大纲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包括发热、 多汗、关节痛等症状,以及血清学检 查或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
鉴别诊断
需要与风湿热、结核病等具有相似症 状的疾病进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意义
细菌学检查
通过血液、骨髓、关节液等培养分离出布鲁 氏菌,具有确诊意义。
02
在羊的饲养、屠宰、加工等过程中,人类很容易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
物质,从而感染布鲁氏菌病。
03
因此,对羊的饲养、管理、检疫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以降低布鲁
氏菌病的传播风险。
牧民或兽医接羔途径
牧民或兽医在接羔过程中,由于与病 羊羔直接接触,很容易感染布鲁氏菌 病。
对于已经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羊羔,应 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推进布鲁氏菌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THANKS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对人类健康威胁
传染性强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或食用病畜产品等途径容易感染 。
临床表现多样
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人类可能出现发热、多汗、关节 痛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和生殖 系统障碍。
治疗困难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联合使用抗生 素,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
挤奶等经皮肤黏膜受染途径
挤奶过程中,如果奶牛患有布鲁氏菌病,其乳汁中可能含有布鲁氏菌,人类通过接 触乳汁可能感染该病。
此外,其他经皮肤黏膜受染的途径还包括处理病畜的流产物、接触被污染的水源等 。
为了防止经皮肤黏膜受染,人们在接触可能含有布鲁氏菌的物质时应穿戴防护用品 ,注意个人卫生,并在接触后及时清洗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历史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 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 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我国疫情
疾病分布
时间分布:2009年疫情与往年一致,在春、夏季发病
较多,3~7月的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64.07%。 人群分布 男女发病数比例2.8:1,以青壮年为主,20~60岁 组病例占90.24%,40~45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 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3.16%,其次为牧民,占 14.78%。
主要疗指南》(2012版)修订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布病的发病机理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防制措施
概述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
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 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临床特点急性期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 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损 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 染病。
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
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 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 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传染源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
要传染源。
羊作为传染源: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
率可高达40%以上。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 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 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 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 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 患病率高于7%。
病原学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 有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 电镜下可见三层外膜:
外层为脂多醣 (LPS) 中层外膜蛋白 (OMP)
内层细胞质膜
9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
光镜下的布氏杆菌
10
病原学
布菌的形态: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
有6种布菌。可分为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 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 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羊种最小、牛种次之、猪种最 大。
布病的危害
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
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 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 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 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 可达数十亿美元。
病原学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新洁尔灭 石碳酸 来苏儿 来苏儿 漂白粉 肥皂水
浓度(%) 生存时间 0.1 30s 1-2 1-5分钟 2 1-3分钟 3 1分钟内 0.2--2.5 2分钟内 2 20分钟以上
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 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 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传染源
牛作为传染源: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 易感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 世界各国特别是乳牛在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
病。 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 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 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 流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
布菌的染色特点:可被所有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阴性菌。
布菌培养条件: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
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可在弱酸或弱碱性培养基上生长繁 殖,适宜PH值为6.6-7.4,适宜温度为20-40℃,最适宜 温度为37 ℃,超过42 ℃不生长。
病原学
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 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 物理因子抵抗力:对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 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 射紫外线10-30分钟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 间为60分钟,湿热100 ℃生存1-4分钟。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我国布病流行概况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 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于 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 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 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 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2009年达高峰。这个 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该 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传染源
猪作为传染源: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10% 以上。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
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的猪胎儿、
胎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 检出布氏菌。 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12株 猪种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
传染源
人作为传染源: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 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国内 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家中护理 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然而,大量的 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 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 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 染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