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防洪防汛课程设计

防洪防汛课程设计

防洪防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防洪防汛的基本概念,掌握洪水、汛情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2. 学生能掌握我国防洪防汛的主要措施和法律法规,了解防洪防汛工程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学生能了解防洪防汛工作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所在地区的防洪防汛状况,提出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防洪防汛设备,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防洪防汛宣传资料的编写和展示,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防洪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学生能关注我国防洪防汛工作的现状,树立人水和谐的环保意识。

本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防洪防汛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防洪防汛基本概念:洪水、汛情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防洪防汛法律法规:介绍我国防洪防汛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防洪防汛措施:分析我国防洪防汛的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防洪防汛工程:介绍防洪防汛工程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在我国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防洪防汛实际操作: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防洪防汛设备,如沙袋、抽水泵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6. 防洪防汛宣传与教育:组织学生编写宣传资料,进行小组展示,提高学生防洪防汛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7.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洪水、汛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摘要:下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特点和城市排涝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的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整治;确定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rainage theo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present research, to the city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of engineering design, som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Drainage; Regulation; sure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要居民的地区,通常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十分重要。

然而,我国大中城市约90%濒临江河海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洪水或风暴潮威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和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一旦发生洪水,将淹没城市,中断交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远远超过非城市地区,所以城市排涝安全越显重要。

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应向多功能发展。

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我国颁布实施的GB50201-94《防洪标准》中规定,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依据城市的重要性来划定,其重要性主要以非农业人口来划分,共分为4等,见表1。

表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由表1可知,城市防洪标准与保护人口的多少有关,但城市可以根据河流和地形特点来分区设防,分区设防保护人口远小于城市的总人口;对于可以分区设防的城市,规范中允许选用不同的防洪标准。

洪灾应急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洪灾应急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洪灾应急课程设计方案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洪灾的基本概念,掌握洪灾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洪灾的分布特点和常见防洪措施。

3. 学生能够了解洪灾预警信号的含义及应对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学会收集和分析与洪灾相关的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防洪、抗洪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的洪灾应急疏散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洪灾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

2. 学生能够关注防洪、抗洪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洪灾应急课程,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和危机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灾害与防治领域的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灾害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度,但缺乏系统性的灾害知识和实际应对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洪灾基本知识:介绍洪灾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影响,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洪灾分布与防洪措施:分析我国洪灾的分布特点,讲解常见防洪措施及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洪灾预警与应对:解读洪灾预警信号,教授洪灾来临时的应对措施,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洪灾应急疏散:学习洪灾应急疏散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防洪、抗洪技能训练,如制作简易防洪沙袋、学习使用救生器材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洪灾基本知识学习,了解洪灾的成因和影响。

第二课时:洪灾分布与防洪措施学习,分析我国洪灾分布特点,认识防洪措施。

防洪排涝抢险预案方案设计

防洪排涝抢险预案方案设计

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我国多地频繁发生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防洪排涝抢险预案方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2. 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设施的正常运行。

3. 保障社会秩序稳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开展防洪排涝抢险救援工作。

四、预案内容(一)组织体系1. 领导小组: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防洪排涝抢险工作。

2. 市场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的应急救援力量,指挥抢险救援行动。

3. 专业救援队伍:由消防、武警、公安、水利、卫生、电力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救援队伍组成。

4. 社会救援力量:由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等组成。

(二)预警与响应1. 预警:密切关注气象、水文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响应: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三)抢险救援1. 排涝:组织排水泵站、抽水设备等,及时排除积水。

2. 救援:救援队伍迅速赶赴受灾现场,开展搜救、转移、救治等工作。

3. 维护:保障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应急处置1. 人员转移:根据受灾情况,有序组织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2. 保障物资:及时调配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疾病预防: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五)善后处理1. 灾害调查:对灾害原因、损失情况进行调查,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2. 灾后重建: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 责任追究: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进行追责。

五、预案实施与保障1. 宣传培训: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 资金保障:确保防洪排涝抢险工作所需资金,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城市防洪课程标准

城市防洪课程标准

《城市防洪工程》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城市防洪工程》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岗位人员必备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城市防洪工程能力,达到学生掌握城市防洪技术,并运用到城市防洪工程管理中的目的。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1)2.2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湖南湘潭市公路管理局、湘潭路桥公司等多个企业单位的调研,根据市政工程工程专业标准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城市防洪工程》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表2)。

3、教学组织根据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掌握城市防洪工程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了7个工学单元。

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依据城市防洪工程课程的工作过程,将每个项目进一步分解成项目工作任务具体课程教学组织见表3。

4、教学内容4.1 城市防洪概述4.2城市防洪工程技术4.3城市防洪非工程技术4.4城市防洪新术5、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表X2)进行考核,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

6、建议与说明6-1教材编写6-2教学资源、教师个人空间、授课计划、任务书和指导书、教学课件、课程考核表、教学评价表、教学视频等。

6-3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6-4参考教材1.《城市防洪》黄河水利出版社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等6-6参考期刊6-7师资要求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内外教师共同组成:专任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课程教学设计、组织、交流沟通能力;校外兼职教师应具备实际经验或注册职业资格,责任心强,具备一定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

6-8教学条件场地条件:多媒体教室、机房设备条件:投影仪、黑板、计算机6-9 编写成员校内教师:周密审核: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审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防洪治理工程课程设计

防洪治理工程课程设计

防洪治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我国防洪治理工程的基本情况,掌握防洪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功能。

2. 掌握河流洪水形成的原因,洪水预报和洪水调度的基础知识。

3. 理解防洪治理工程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河流流域特征,评估洪水灾害风险。

2.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工程布局设计。

3.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解决防洪治理工程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防洪治理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水利事业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防洪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防洪治理工程,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我国防洪治理事业做出贡献,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防洪治理工程概述- 了解防洪工程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 学习我国防洪治理工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 洪水形成与预报- 掌握洪水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因素。

- 学习洪水预报方法及洪水调度原则。

3. 防洪工程设计与布局- 研究河流流域特征与防洪工程布局关系。

- 学习防洪工程设计原则和主要措施。

4. 防洪工程案例解析- 分析国内外典型防洪治理工程案例。

- 探讨防洪工程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5. 防洪治理与环境保护- 学习防洪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探讨防洪治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6.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防洪工程现状。

- 开展小组合作,设计防洪治理方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涵盖防洪治理工程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案例分析等方面。

排涝防涝工程方案

排涝防涝工程方案

排涝防涝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排涝防涝工程旨在解决城市、农村及其他区域内的排水和排涝问题,以防止出现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排涝防涝工程包括综合排涝规划、排涝管网建设、泵站建设以及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等内容。

本方案旨在从方案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等方面全面阐述排涝防涝工程的相关内容。

二、排涝防涝工程规划设计1. 综合排涝规划综合排涝规划是排涝防涝工程的起步工作,其制定内容涉及到排水体系的规划、江河湖泊整治、城市雨污分离系统的建设、农村排水治理等,规划范围应包含整个排涝区域,并应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等相衔接,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

综合排涝规划的编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辅助规划人员对排涝区域的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自然灾害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确定排涝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2. 排涝管网设计排涝管网作为排涝防涝工程的核心设施,其设计应充分考虑排涝区域的地形地貌、雨水排放量、管道输水能力等因素。

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管网的设计参数和结构,包括管道的直径、坡度、材质以及排涝井、雨水口等设施的设置位置和数量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的耐久性、抗冲击能力、防腐蚀性能等,以保证排涝管网的长期稳定运行。

3. 泵站设计部分排涝区域由于地形较低,无法直接利用重力排水,需通过泵站将积水抽排至指定区域。

因此,泵站的设计是排涝防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泵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排涝区域的积水情况、泵站的排水能力、泵站的布置位置、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泵站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正常运行。

4. 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监测预警系统是排涝防涝工程的智能化组成部分,其设计尤为重要。

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排涝管网的运行状态、泵站的运行情况、排涝区域的积水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洪涝灾害。

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的方式、信息传输的方式、预警信号的发布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以确保监测预警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摘要:随着在城市不断发展,防灾防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会直接延缓城市发展的进程,而且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提高防洪排涝技术水平,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向多功能建设这方面发展加快这一工程设计的进程,降低灾害发生造成的影响,提高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1城市防洪排涝现状与问题1.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现状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分布广泛,除西北、西南部分城市风险较低外,全国大部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威胁,其中又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中下游以及部分沿海城市为重。

随着城市的发展,防洪排涝逐步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历经数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洪涝灾害防治模式,防灾减灾能力有了质的提升,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口稳步下降,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城市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当前的城市洪涝防治体系主要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依托。

在城市外围,规划及建设水库、闸坝和蓄滞洪区;在城市周边河道,开展防洪堤坝的修复与建设,并适度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在城市内部以排水设施为主,通过排水管网、渠道、排涝泵站等应对城市积水。

洪涝灾害来临时,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主体,有力开展灾前预警、防洪调度和应急响应及保障工作,削减灾害损失。

1.2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问题剖析(1)城市设防标准较低,工程建设不足。

我国大多城市现今的防洪排涝工程尚不够完备,防灾减灾能效仍显薄弱。

根据2016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6年我国共有192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

截至2013年,全国有641座城市面临洪涝威胁,但在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仅有321个城市防洪能力达到了国家防洪标准(占总数50%),31个重要防洪城市中仅有10个达标,54个重点防洪城市中仅有16个达标,70%以上的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

防洪与排涝预案

防洪与排涝预案

失败案例二:某河流防洪措施的不足之处
总结词
预警系统不完善、应急预案不健全
详细描述
该河流在防洪工程建设中,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预警系统不完善,应急预案不健全,导致防洪效果不佳 。分析认为,该河流应该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急预案的完善,提高防洪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防洪与排涝的案例研究
成功案例一:某城市防洪工程
总结词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详细描述
该城市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注重科学规划,采取了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水库 整修等多项措施,有效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同时,该城市还加强了排水管 网的改造和建设,提高了城市排涝的能力。
成功案例二:某河流排涝工程
总结词
自然排水、生态治理
现代防洪与排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中国的防洪与排涝工作面临着越来越 多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同时推广非工程措施 ,提高洪水预警和应急抢险能力。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中国的防洪与排涝工作将继续朝着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加强科技创 新和国际合作,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建立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
临时应急工程
在紧急情况下,修建临时堤坝、围堰等应急工程,以阻挡洪水或积 水。
紧急救援站点
在洪水易发区域设置紧急救援站点,提供医疗、食品、住宿等救援服 务。
CHAPTER 04
防洪与排涝的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的组成
监测站点
设置在洪水易发区域,负责实时监测水位、降雨量等关键数据。
数据传输系统
将监测站点收集的数据及时传输至预警中心。

城市防涝排水施工方案设计

城市防涝排水施工方案设计

城市防涝排水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目标与需求本城市防涝排水施工方案设计旨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能力,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低洼地带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的排水畅通,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方案将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历史水灾记录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涝排水施工方案。

二、地形勘测与分析在施工前,需对城市的地形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

通过地形图、高程模型等手段,确定城市的汇水区域、低洼地带和易涝区域。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暴雨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的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地形勘测和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应包括主干管网、支管网以及雨水收集设施等。

主干管网应布局合理,确保能够快速将雨水排出城市;支管网应覆盖所有需要排水的区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收集;雨水收集设施应根据地形特点设置,如雨水口、雨水井等。

四、排水管道施工排水管道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管道的位置、坡度、管径等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管道接口的密封性,避免渗漏。

同时,应做好管道的支撑和固定,防止管道移位或变形。

五、排水泵站建设对于低洼地带和易涝区域,应建设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的设计应考虑暴雨峰值流量、排水距离和扬程等因素。

泵站的建设应确保在暴雨期间能够快速启动和运行,有效排除积水。

六、排水设施测试施工完成后,应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管道的流量、水压、密封性等。

通过测试,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排水设施在暴雨期间能够正常运行。

七、后期维护与管理排水设施的后期维护与管理至关重要。

应定期对排水管道进行清理、检查和维修,确保管道的畅通和完好。

同时,应建立排水设施的档案管理制度,对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八、应急预案与措施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突发情况,应制定应急预案和措施。

预案应包括预警机制、抢险队伍、抢险物资储备等内容。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摘要:受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暴雨天气日益频繁。

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范围日益加大,已经逐渐超过了原有规划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居民无法正常出行、工作,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内涝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内涝,首先就要着眼于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本文从防洪排涝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探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需要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防洪;排涝;设计1.防洪排涝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应是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各环节中要贯彻现代治水理念,加强内河整治,建设完整、系统、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水环境体系。

确保水系建设规划科学、目标明确、管理到位、建设重点突出。

江河、湖泊流经城市往往会存在城市规划与防洪规划矛盾,总体城市规划和防洪规划需体现相应法规要求。

在城市建设上与防洪排涝有矛盾的,应以防洪排涝为主,为了不影响城市景观,可划定一定面积的滞洪区,降低洪水位,既解决好防洪排涝问题,又在城市增加湖面、水面,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使堤防整治更加活水、清水、亲水,提高城市品位。

2堤防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环境保护和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城市堤防位于滨水地带,空气清新、人口密集,城市堤防从单一的水利工程,也融合防洪、交通、休闲、园林景观为一体,有效的提升了城市品位。

城市水利规划要将河道规划作为重点,江河两岸的堤防建设要使江河沿岸成为防洪线、交通线、亮丽景观线和繁荣经济线。

因此,堤防工程应在不影响防洪安全前提下,合理利用江河两岸滨水地带,结合城市规划旅游、商业、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建设。

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3.堤防工程与水库结合堤防工程与水库结合是解决城市防洪问题经常采取的措施。

堤防是工程较简单的基本防洪措施,对常遇洪水有很好防守作用。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防洪排涝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措施、技术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城市防洪排涝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防洪排涝基本概念:洪水、防洪、排涝、防洪标准。

2. 城市防洪排涝原理:洪水形成原因、洪水演进过程、防洪排涝原理。

3. 城市防洪排涝措施:堤防工程、蓄滞洪区、排水设施、河道整治。

4. 城市防洪排涝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值模拟。

5.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与趋势:案例分析、政策法规、未来发展趋势。

6. 教学实践:小组合作设计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实地考察。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防洪排涝基本概念及原理第二课时:城市防洪排涝措施及技术第三课时: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与趋势第四课时:教学实践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 水资源与水环境4.1 水资源概况4.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4.3 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所选内容涵盖城市防洪排涝的基本知识、技术措施和我国实际情况,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城市内涝主题课程设计

城市内涝主题课程设计

城市内涝主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内涝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城市生活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内涝的定义、成因、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掌握城市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判断城市内涝的可能性和提出改善措施;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内涝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城市内涝的概念:介绍城市内涝的定义、特点及其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关联。

2.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导致城市内涝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降雨、地形、城市规划等。

3.城市内涝的影响:阐述城市内涝对城市生活、环境和经济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4.城市排水系统:讲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优化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城市内涝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1.讲授法:讲解城市内涝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城市内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内涝治理的方法和经验。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城市内涝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系列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与城市内涝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模型、工具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水平。

防洪计算课程设计

防洪计算课程设计

防洪计算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防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计算技巧;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防洪计算和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增强对防洪工作的重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描述防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洪水计算。

3.分析和评估不同的防洪措施。

4.设计简单的防洪工程。

5.认识防洪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原理、洪水计算、防洪措施和防洪工程设计。

1.防洪原理:介绍防洪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防洪标准、防洪区域和防洪体系。

2.洪水计算:讲解洪水的基本特性,洪水计算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包括频率分析、洪水演进和洪水位计算。

3.防洪措施:介绍不同的防洪措施,包括防洪堤、蓄洪区、洪水调度和防洪预警系统。

4.防洪工程设计:讲解防洪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防洪堤设计、蓄洪区规划和洪水调度策略。

三、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防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洪水计算的数学模型和防洪措施的实施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防洪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防洪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防洪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防洪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章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提供防洪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更多的防洪工程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参考。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实验设备:提供防洪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防洪排涝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防洪排涝的基本概念,掌握洪水形成的原因和排涝工程的作用。

2. 学生能描述我国常见的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了解洪水预警信号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防洪排涝的有效方法。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3. 学生具备收集、整理和分析防洪排涝相关信息的能力,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关爱生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防洪排涝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探究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预防水患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洪水与防洪排涝概念:洪水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洪排涝的意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洪水与防洪排涝》2. 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堤防、水库、蓄洪区、排涝泵站等工程的作用及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防洪排涝工程措施》3. 洪水预警信号与防护措施:不同级别的洪水预警信号、应对洪水的方法及安全防护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洪水预警与防护》4. 防洪排涝工程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及效果。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案例分析》5. 防洪排涝知识实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防洪排涝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究》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洪水与防洪排涝概念第二课时:防洪排涝工程措施第三课时:洪水预警信号与防护措施第四课时:防洪排涝工程案例分析第五课时:防洪排涝知识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防洪排涝相关知识。

城市防洪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防洪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措施。

2. 学生掌握城市防洪工程的结构、功能及适用条件。

3. 学生了解城市防洪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防洪案例,评价防洪措施的有效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城市防洪模拟和规划。

3. 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城市防洪问题的能力,提出合理的防洪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城市防洪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3. 学生关注我国城市防洪现状,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城市防洪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防洪基本概念:洪水、防洪、城市洪水风险等。

2. 城市防洪工程:堤防、水库、排洪渠、蓄洪区等结构及其功能。

3. 城市防洪措施: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如预警系统、土地利用规划、植被恢复等。

4. 城市防洪与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补偿措施。

5. 城市防洪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防洪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6. 城市防洪规划与模拟:运用GIS等工具,进行城市防洪模拟和规划。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城市防洪基本概念及防洪工程介绍。

第二课时:城市防洪措施及其分类,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优缺点。

第三课时:城市防洪与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运用GIS等工具进行城市防洪模拟和规划。

教材章节关联:《地理》六年级下册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防治”:1. 第一节 洪水与防洪2. 第二节 城市防洪措施3. 第三节 防洪与生态环境保护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城市防洪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LT第1章绪论1.1 设计要求1.1.1 设计题目:X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1.1.2设计任务计算部分:(1)根据提供的防洪设计标准,分析计算河道出口断面在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峰流量;(2)根据提供的过流断面数据,计算断面水力参数,并计算水面线;(3)规划设计堤防顶部高程;(4)规划设计河段断面。

(5)绘制CAD图纸,编制计算说明书。

1.1.3图纸要求应绘制:比例尺参照《河道整治设计规范》-P6(1)B溪纵断面图(2)C溪设计横断面图。

纵断面和横断面图上应注明断面位置,设计频率的水面线高程。

图纸尺寸、标题栏等均应按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绘制。

1.2 设计资料根据《A镇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镇区的面积为8.24平方公里。

本次防洪排涝规划的河流对象为A镇范围内的水系-B溪, B溪自某水库以下至汇流口,共计 2 km,流域汇流面积150km2。

河道糙率按治理后的断面确定为0.028。

要求对B溪河段的防洪规划初步设计。

《A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镇区内新规划建设C溪,其主要功能为汛期排除镇区涝水,非汛期作为景观河道,根据排涝标准规划C溪排涝流量,设计梯形断面尺寸。

表1-1 课程设计分组表及相应参数第2章计算说明书2.1城市概况2.1.1 自然概况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23′-26°02′,东经 115°51′-117°45′,属于低纬度亚热带。

龙岩西与江西省赣州市毗邻,南与广东省梅州相连,东临漳州市,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腹地,处于东南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

龙岩市城区地处龙门溪、陈陂溪、小溪三条溪流汇合处,地势较低,水灾频繁。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公元1485 年至今500多年,共发生较大水灾40 余次,平均约14 年一次。

据水文部门调查考证,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8 月13 日洪水为龙岩城有据可查的第一大洪水,东兴站调查水位322.84m,相应流量为3220 m /s,超过百年一遇洪水。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题目A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院系组别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8年1月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设计要求 (1)1.1.1 设计题目 (1)1.1.2设计任务 (1)1.1.3图纸要求 (1)1.2 设计资料 (1)第2章计算说明书 (2)2.1城市概况 (3)2.1.1 自然概况 (3)2.1.2 经济概况 (4)2.2 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4)2.2.1 洪涝灾害 (4)2.2.2 防洪排涝现状 (5)2.3 规划目标与任务 (5)2.3.1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 (5)2.3.2规划任务 (6)2.4 防洪排涝水文计算 (6)2.4.1 设计暴雨 (6)2.4.2 设计洪水 (7)2.4.3断面水力参数推求 (11)2.5 防洪工程措施规划 (11)2.5.1 推求水面线计算方法 (11)2.5.2 水面线推求 (13)2.5.2 堤顶高程计算 (20)2.6 排涝规划 (23)2.6.1 排涝水文计算 (23)2.6.2 排涝过流断面设计 (24)第3章设计感想 (25)第4章参考文献 (25)第1章绪论1.1 设计要求1.1.1 设计题目:X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1.1.2设计任务计算部分:(1)根据提供的防洪设计标准,分析计算河道出口断面在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峰流量;(2)根据提供的过流断面数据,计算断面水力参数,并计算水面线;(3)规划设计堤防顶部高程;(4)规划设计河段断面。

(5)绘制CAD图纸,编制计算说明书。

1.1.3图纸要求应绘制:比例尺参照《河道整治设计规范》-P6(1)B溪纵断面图(2)C溪设计横断面图。

纵断面和横断面图上应注明断面位置,设计频率的水面线高程。

图纸尺寸、标题栏等均应按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绘制。

1.2 设计资料根据《A镇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镇区的面积为8.24平方公里。

本次防洪排涝规划的河流对象为A镇范围内的水系-B溪, B溪自某水库以下至汇流口,共计2 km,流域汇流面积150k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题目A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院系组别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8年1月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设计要求 (1)1.1.1 设计题目 (1)1.1.2设计任务 (1)1.1.3图纸要求 (1)1.2 设计资料 (1)第2章计算说明书 (3)2.1城市概况 (3)2.1.1 自然概况 (3)2.1.2 经济概况 (4)2.2 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4)2.2.1 洪涝灾害 (4)2.2.2 防洪排涝现状 (5)2.3 规划目标与任务 (6)2.3.1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 (6)2.3.2规划任务 (6)2.4 防洪排涝水文计算 (6)2.4.1 设计暴雨 (6)2.4.2 设计洪水 (7)2.4.3断面水力参数推求 (11)2.5 防洪工程措施规划 (12)2.5.1 推求水面线计算方法 (12)2.5.2 水面线推求 (14)2.5.2 堤顶高程计算 (20)2.6 排涝规划 (23)2.6.1 排涝水文计算 (23)2.6.2 排涝过流断面设计 (24)第3章设计感想 (26)第4章参考文献 (26)第1章绪论1.1 设计要求1.1.1 设计题目:X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1.1.2设计任务计算部分:(1)根据提供的防洪设计标准,分析计算河道出口断面在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峰流量;(2)根据提供的过流断面数据,计算断面水力参数,并计算水面线;(3)规划设计堤防顶部高程;(4)规划设计河段断面。

(5)绘制CAD图纸,编制计算说明书。

1.1.3图纸要求应绘制:比例尺参照《河道整治设计规范》-P6(1)B溪纵断面图(2)C溪设计横断面图。

纵断面和横断面图上应注明断面位置,设计频率的水面线高程。

图纸尺寸、标题栏等均应按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绘制。

1.2 设计资料根据《A镇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镇区的面积为8.24平方公里。

本次防洪排涝规划的河流对象为A镇范围内的水系-B溪, B溪自某水库以下至汇流口,共计2 km,流域汇流面积150km2。

河道糙率按治理后的断面确定为0.028。

要求对B溪河段的防洪规划初步设计。

《A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镇区内新规划建设C溪,其主要功能为汛期排除镇区涝水,非汛期作为景观河道,根据排涝标准规划C溪排涝流量,设计梯形断面尺寸。

表1-1 课程设计分组表及相应参数第2章计算说明书2.1城市概况2.1.1 自然概况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23′-26°02′,东经115°51′-117°45′,属于低纬度亚热带。

龙岩西与江西省赣州市毗邻,南与广东省梅州相连,东临漳州市,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腹地,处于东南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

龙岩市城区地处龙门溪、陈陂溪、小溪三条溪流汇合处,地势较低,水灾频繁。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公元 1485 年至今 500多年,共发生较大水灾 40 余次,平均约 14 年一次。

据水文部门调查考证,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8 月 13 日洪水为龙岩城有据可查的第一大洪水,东兴站调查水位 322.84m,相应流量为 3220 m /s,超过百年一遇洪水。

据记载:“龙岩七月初八日山洪暴发,西郊一带几成泽国,城坦田庐倒塌者多,人畜淹没也不少,为从来希有之水灾”;1947 年 6 月 15 日洪水是调查到的第二大洪水,东兴站 321.82m,相应流量为 2330 m /s,据调查,此次洪水冲毁农田 2.67 万亩,房屋倒塌 3949 间,死 23 人,2.3 万人无家可归。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岩市发生的较大洪水共 28 次。

以 1967 年 5 月 24 日的洪水为最大,东兴站 22 日~24 日三天降雨量达 257.9mm,上游各雨量站降雨量都在 220mm~270mm 之间,是全流域大面积暴雨,东兴水文站洪水位 321.61m,超过危险水位 1.54m,其洪峰流量为 2130m /s(实测值),城区受淹面广,尤以东兴至铁山镇外洋沿河两岸损失为重;1965 年 7 月 28 日台风造成的暴雨洪水为次大,暴雨中心往于城区,东兴站 24 小时降雨量达 341.7mm,流量达 1783m /s,城区几条山沟山洪暴发,致使城区低洼地带内涝严重,仅西宫巷就毁房 50 间,城区死亡7 人,受灾稻田 4.9 万亩,毁陂坝 104 处,财产损失甚巨。

城区及上游现有洪水预警雨量观测站 2 处(曹溪中甲和小池),水位雨量观测站 6 处(东兴、东山、水塘、龙门、黄岗水库和东肖水库),还有水文径流观测站 1 处(龙门)。

本流域的降水特点是:雨季长、雨量多、强度大、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雨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三种。

中心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68mm,径流深 1124 mm。

目前结合道路、堤防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小型排涝沟、涵洞,但尚无排涝泵站。

规划建设 5 座排涝站、4 座排涝闸,总投资约 1000 万元。

5 座排涝站中,拟固定式 2 座,为东兴、水塘排涝站;另外移动式 3 座,分别为中山街、溪南、苏溪移动式排涝站。

4 座排涝闸为中街、条围、西安、隔后。

中心城区采用 5 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

排涝工程为 IV 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 4 级。

2.1.2 经济概况初步核算,201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223.5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66.99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705.12亿元,增长1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354元,比上年增长7.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5:52.7:35.8调整为2016年的11.8、51.0、37.2。

2.2 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2.2.1 洪涝灾害洪灾: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

涝灾:由于城区降雨而形成的地表径流,进而形成积水(本地洪水)不能及时排出所造成淹没损失。

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

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1)规划范围根据《A镇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镇区的面积为8.24平方公里。

本次防洪排涝规划的河流对象为A镇范围内的水系-B溪, B溪自某水库以下至汇流口,共计2 km,流域汇流面积150km2。

河道糙率按治理后的断面确定为0.028。

2.2.2 防洪排涝现状我市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然而很少有人会对地下管网设计、城市排洪功能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及时补救。

从我市规划局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中心城区的排水现状主要由新建城区和旧城区排水系统两部分组成,新建城区和工业园区按照国家的现行标准和省政府批复的防洪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基本可行,其内涝机会甚少。

旧城区,由于大部分利用原有的排灌系统,其特点是头大尾小,而旧城区近年来由于建筑密度的增加(用地性质变化)——城市建设和群众违章建筑,占用了原来的农田和水系,因此,一方面地面径流系数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原有的农田、水塘等自然调节的缺失,都加大了设计雨水流量,降低了原有灌排结合渠系的排水标准,加之部分沟渠被挤占、压缩,导致原有的排水沟渠泄水能力降低,雨水不能及时排除,使得城市低洼地的民房易造成内涝。

未来城市的更好发展,应加快旧城区,特别是低洼地的控规,做好旧城区的排水系统规划。

另外,在规划及建筑设计时,应配好建好小区及城市绿地,并充分利用水景等具有雨水调蓄能力的构建物,以降低地面径流系数,提高排水系统的防御标准。

2.3 规划目标与任务2.3.1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规划水平年:近期:2020年 远期:2030年2.3.2规划任务进行A 镇区境内溪流河段的防洪和排涝规划。

2.4 防洪排涝水文计算2.4.1 设计暴雨小流域设计洪水特点:一般情况下,小流域具有降雨面分布比较均匀,流域下垫面植被覆盖比较单一,产流而分布不均匀的影响较小,可以用点雨量代替面雨量等特点。

对于坡度较陡的山溪性小流域,由于水流速度较大,调蓄作用较小,在进行汇流计算时,还要考虑非线性的影响。

在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较长的小流域,可根据流量资料用数理统计法推求设计洪水。

但多数小流域缺乏长系列的实测流量资料,只可通过设计暴雨和单位线、推理公式等方法计算设计洪水。

当小型工程的泄洪建筑物的规模主要决定于洪峰流量,不需要计算洪水的仝过程时,可采用较为简单的地区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直接计算洪峰流量。

由于小流域设计洪水中需要的是洪峰流量,所以此部分需要计算SP ,主要采用如下公式计:X 24P =(1+∅C V )EX (2-1) S P =X 24P ∗24n2−1 (2-2)已知,mm EX 150=,43.0=V C ,5.3/=V S C C ,所以5.1=S C ,由P=10%,查表求得33.1=φ,代入公式,求得mmEX C X V p 79.235150)43.033.11()1(24=⨯⨯+=+=φh mm X S n p p /14.662479.2352416.01242=⨯=⨯=--2.4.2 设计洪水一般根据有关水文站的观测、调查资料,洪水成因及特性;所在地区历史大洪水的雨情和水情等资料,进行设计洪水过程。

小流域由于缺乏暴雨和流量资料,特别是后者。

这里的小流域通常指集雨面积不超过数百平方公里,无明确限制。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广泛应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小型工程对洪水的调节能力较小,工程规模主要受洪峰流量控制,因而对设计洪峰流量的要求远高于对设计洪水过程的要求;因此,本课程设计采用“推理计算法”,适用于资料缺乏地区的小流域。

根据产流历时t 大于、等于或小于流域汇流历时τ,可分为全面汇流与局部汇流两种公式型式。

综合形式:(2-3)式中,Q m,P ----设计洪峰流量,m3/s;-------洪峰流量径流系数;Sp --------设计频率暴雨雨力(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mm/h τ------流域汇流时间,h ;F ,流域面积,km 2。

n-------暴雨衰减指数,0.6当产流历时c t ≥τ时,即全面汇流情况,φ=1−uS PτnFS F S Q npnpp m )(278.0278.0,μττϕ-==(2-4)当产流历时c t <τ时,即部分汇流情况,φ=n(tc τ)1−nQ m,P =0.278φS pτn F =0.278nS p t c1−n τF(2-5)τ=0.278L mJ 1/3Q m,P1/4 (2-6)m ——经验性的汇流参数,沿海区,当θ≥1.5时,m =0.053θ0.809;θ<1.5时,m =0.063θ0.384;内地区θ≥1.5时,m =0.039θ0.712;θ<1.5时,m =0.045θ0.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