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一模试卷九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孱.水(chàn)戏虐.(xuè)蓦.地(mò)呱呱..坠地(guā)B.间.或(jiān)荣膺.(yīng)捯.气(dáo)不屑置辨.(biàn)C.阔绰.(chuò)纤.夫(qiàn)拧.起眉头(nǐng)锱.铢之力(zī)D.腌.臜(ā)隐匿.(nì)魁梧.(wǔ)断壁残坦.(yuán)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基本上,每个作家都写过月光,每个人对月光都充满独特的情感。

通过一些美妙的比喻,可以________作家心底不同的________、苦辣酸甜。

朱自清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沈从文写“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这种________的颜色,相信不少人有类似的体验和感触。

A.瞥见柔情蜜意淌质朴B.窥见柔情蜜意泻质感C.窥见情意绵绵淌质感D.瞥见情意绵绵泻质朴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按照竺可桢的观点,西湖原本是海洋的一部分,只因位于钱塘江入海口,被泥沙阻隔,反而成为湖泊。

②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杭州一带的人们修建了“防海大塘”,为的是使西湖与海洋隔绝,阻止海水入侵。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湖就是从海洋中分离出来的一小块水域.④这样的湖泊被称为鸿湖,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大海的小尾巴”。

A.“按照”、“阻隔”的词性相同,“防海大塘”、“大海的小尾巴”的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从这个意义上讲”作第③句的状语。

C.“不仅如此,古人修筑的堤坝还大大加快了这一过程。

”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②前。

D.句①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反而成为湖泊”改为“然而成为湖泊”。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6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6分)站在山巅,头顶云(xiāo),与日月星辰对话,心也变得澄澈起来。

潜游海底,和江河湖海会晤,水底世界让人眼花(liáo)乱。

和每一棵树遒劲的枝条握手,感知它的倔强,和每一株草窃窃私语,内心会变得踏实,有了着落。

看草长(yīng)飞,看潮起潮落,感受宇宙浩(hàn),方知自然可畏,生命可敬。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澄(chéng)B.劲(jìng)C.强(jiàng)D.着(zháo)(2)文段拼音处依次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霄瞭莺翰B.霄缭莺瀚C.宵瞭鹰瀚D.宵缭鹰瀚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刚刚建成的这个楼盘,金碧辉煌,在周围建筑中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

B.在这台充满文化历史韵味的演出中,歌手惟妙惟肖地演唱,把观众带到了美妙的文化之旅中。

C.警方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这个电信诈骗团伙,狠狠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D.本市南部旅游区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各种花儿竞相开放,真是花枝招展啊。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能否抗住甲流、乙流、支原体感染,关键看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对病毒的抵抗力。

B.为了防止雾霾不再困扰人们的生活,壁挂炉供暖走进了本区农村的千家万户。

C.今年跨年晚会太精彩,从演员阵容上看,大部分都是由有活力的中青年组成。

D.人生熬过寒冬,才会懂得春暖花开的意义,也唯有早些吃过苦头,才会明白苦尽甘来的快乐。

4.语言运用,回答问题。

(4分)(1)父亲节快要到了,学校准备举行以“感恩父爱“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2分)活动一:开展以“感恩父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二: 活动三: (2)父爱是严肃刚强的,是博大精深的,父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湖南省株洲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语段中,加粗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春风终于没有辜负翘(qiáo)首以代的众人,她悄(qiǎo)然把一岸垂柳梳理得分外妖娆(ráo)。

大地黝(yōu)黑的胸脯(pú)上花草萌发,小草嬉闹着返青,花蕾(lěi)遥曳着送出芬芳。

春天到来,大地姹紫嫣红,多姿多采,所有生命欢快跃动,生机盎(ànɡ)然。

那广袤(máo)的原野,喧滕的河水,连绵的群山,都让人心旷神怡。

A.翘(qiáo)首以代悄(qiǎo)然辜负遥曳B.姹紫嫣红妖娆(ráo)胸脯(pú)跃动C.多姿多采黝(yōu)黑花蕾(lěi)嬉闹D.生机盎(ànɡ)然广袤(máo)萌发喧滕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

每一个人都可以读诗。

读诗要读透包含情感的意象,要品精练优美、新颖别致的语言,更要悟情感、析哲思。

__________。

每一个人也都可以写诗。

写诗要注意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情感美和理性美。

一首诗的优劣取决于它们的搭配是否相得益彰。

__________。

①读诗不能断章取义,更不是附庸风雅。

②写诗不仅濡养生命,更是生命的升华。

③诗歌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艺术。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3.下面这段话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湖湘文化可以上溯至屈原、贾谊的先秦、大汉时代,但真正成型是在宋代,而湖南书院在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功不可没。

北宋时期,名列天下四大书院的岳麓、石鼓书院异想天开,文风渐兴,在促进湖湘士人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卓有成效,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承发扬湖湘文化,身为湖湘儿女的我们任重道远。

一模试卷中考语文答案解析

一模试卷中考语文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1.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选项A中的“烦琐”读音为fán suǒ,其他选项读音均不正确。

2.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选项C“画龙点睛”意为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生动,符合句意。

其他选项成语用法不当。

3.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选项B《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他选项作品类型或作者不正确。

4.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默写。

选项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宋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其他选项诗句作者或内容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1. 【答案】①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勾勒出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

②通过描绘小桥、流水、人家等景物,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问要求概括文章主要意境,第二问要求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案分别从意境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了回答。

2. 【答案】①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②通过描绘四季更替,展现了生命的循环和生生不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答案从作者情感和生命哲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三、古诗文阅读部分1. 【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把山比作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

②通过“上摩苍天,下临无地”等描写,突出了山的高耸。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答案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2. 【答案】①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海水和山,突出了山的壮美。

②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描写,展现了山与海的壮观景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答案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四、作文部分【答案】(以下为作文示例)题目:我眼中的家乡我眼中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地方。

这里有青翠的山峦,碧绿的水面,还有勤劳善良的乡亲。

春天,家乡的山坡上开满了五彩斑斓的花朵,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松北区2024年初中升学调研测试(一)语文试卷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书写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5.保持答题卡表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九年一班要在4月22日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小松是本次班会活动的组织者,你是责任编辑,你俩一起负责本次活动。

【明君子之意】班会开始,小松开始阐述“君子自强不息”的含义,下面是他呈现在幻灯片上的内容:《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无论是愚公移山,还是精卫填海,都持之以恒;无论是神农尝百草,还是大禹治水,都不屈不饶。

后人们在不断汲取神话传说里自强不息的精神。

走过广茂神州,走过二十四朝,中华民族从不做精神的懦夫;走过山河浩荡,走过彩旗飘扬,鲜艳的彩带挥舞出龙的脊梁,中华民族绝不停滞向前的脚步。

1.(3分)小松作为组织者,要朗读这部分内容,但他对加点字的读音没有把握,你帮他把错误的选出来(),A.精髓(suǐ)B.懦夫(ruò)C.脊梁(jǐ)D.停滞(zhì)2.(3分)语段中使用了多个成语,但有一个成语出现了错别字,它是()A.自强不息B.精卫填海C.持之以恒D.不屈不饶3.(3分)划线句是一个病句,下面修改正确的是()A.后人们在不断汲取神话传说里的自强不息。

B.后人们在不断汲取神话传说里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C.后人们在不断汲取神话传说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D.后人们在不断汲取神话传说里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

【赏君子之品】4.(3分)小松在名著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介绍给同学,你认为最不符合自强不息精神的是()A.范进(吴敬梓《儒林外史》)B.前半生的祥子(《老舍《骆驼祥子》)C.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D.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练成的》)5.(3分)小松在诗文中发现很多植物亦有君子之称,下面四个选项里不符合君子品格的选项是()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传君子之德】6.(3分)小松同学准备邀请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胡爷爷到班级,为同学们讲述将士们自强不息的故事,下面哪一个选项是最准确得体的表达()A.您好,胡爷爷!我是小松,我班将要在下周一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班会,您可一定要来呀,我们同学们可愿意听您讲故事了。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7 小题,计24分)陕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领略家乡风貌,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开展了“畅游陕西,觅古揽胜”系列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

【古镇美如画】陕西省境内古镇众多,且各具特色:青木川古镇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蜀河古镇在汉江边依山而建,环境清幽;骆家坝古镇宁静祥和,漫步于此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让古镇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同学们在校报上,读到了小武同学的作品《沉醉在这沧桑古镇》。

请你帮助大家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阳春三月,当你驶出古城西安,极目远眺,正欣赏着莽原起伏,一马平川,畦垄秀株,岸柳含烟,田野村庄,错落有致的秦川美景时,便会不知不觉地卩临漆水之滨.了。

一进河谷,则顷有huò然开朗之感,现出一片天开地辟之境,古老城镇飞来眼底,小桥流水就在脚下,桃红柳绿,经纬良田,使你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之佳境。

这里长川曲幽,绿水映带,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圣哲辈出。

1.请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分)(1)极目远眺,正欣赏着莽原起伏,一马平川,畦( )垄秀株,岸柳含烟。

(2)这里长川曲( )幽,绿水映带,自古就是有邰圣地。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列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 lì 临 (2) huò 然开朗【青云寺吟诗】青云寺观位于青云乡青云山上,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楼台殿阁,此起彼伏,朱柱彩棚,泥塑砖雕,堪称“榆溪胜境”。

202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语文一诊试卷全解全析一、基础知识(共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省.悟(x ǐng ) 慨.叹(k ăi ) 压.榨(y ā) 停滞.(zhì)B .诓.骗(ku āng ) 豢.养(huàn ) 玄.虚(xuán ) 搽.脂粉(ch ā)C .脊.梁(j ǐ) 私塾.(shú) 鲁钝.(dùn ) 灌溉.(gài )D .懦.(nuò)夫 虚.妄(wàng ) 摧.残(cu ī) 崇.拜(chóng )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说得如何凶险,那也是别人的传说,未必可靠;要知道实际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查。

B .若后之学者都默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人类文化就不再进步了。

C .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样的名人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D .倘使刀法不合节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对整体和谐的重伤。

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初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到下课,同学们就前仆后继....地冲到办公室问问题,老师们也孜孜不倦地解答着同学们的疑问。

当然,相比于一味地埋头苦干....,更重要的还是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A .不言而喻B .前仆后继C .埋头苦干D .行之有效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 .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努力的程度。

C .在育才很多班级,每个大组都是由四个小组构成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

D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生态平衡,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5.(12分)阅读回答问题。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 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

全卷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5 小题,计17 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1) ~(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6分)(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2)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3)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5)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6)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朱自清《春》)(7)光阴荏苒,岁月匆匆。

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总是能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真可谓,。

(王湾《次北固山下》)(8)人生之路常有不如意,但我们要有“ , ”的旷达胸襟,心怀“古仁人之心”,用聪明才智书写专属于自己的辉煌。

(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语段,完成2~3题。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guǒ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lǒng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A. shuò B. sù)那一道道沟渠。

( )(2)纵然谄(A. chǎn B. xiàn)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丰润区2024年毕业年级模拟检测语 文 试 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2分)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8分)①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②飞逝的2023我们已硕果累累;zhǎn 新的2024已经向我们走来。

③转眼间,三年的如歌岁月转瞬即逝,离别与伤感油然.而生..。

④面对老师、父母的处心积虑....,同学们有的夯实基础、弥补不足,有的深钻细研,向老师不耻下问....……用砥砺的青春谱写自己的人生道路。

⑤当然,紧张的备考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分)①硕果累累.②zh ǎn 新(2)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意思与文段中第③句中的“转瞬即逝”的“即”意思相同的是……………………………………………………………………………【】(2分)A. 若即.若离B. 非此即.彼C. 一触即.发D.成功在即.(3)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油然而生B.处心积虑C.不耻下问D.忍俊不禁(4)文段第④句中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分)2.班级拟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4分)(1)语文老师准备带大家编写一本名为“似水流年”的班史纪念册,请你参照“班级影像”板块,为“似水流年”班史纪念册再补充两个编写板块。

(2分)①班级影像 ② ③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2)下面两幅图,你准备选用哪一幅做班史纪念册的封面?请说明理由。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古典之美(27分)1.(10分)古典诗文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漫步于古诗文王国,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

下面是以“寻美”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积累卡,请你把其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寻美诗文名句自然之美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清新之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蒹葭苍苍,”描绘出芦苇荡晚秋的凄清之美。

(《诗经•蒹葭》)③“,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塞外风雪的壮观之美。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俗之美④“,设酒杀鸡作食”是村民热情好客的民风之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⑤“,”是农人欢庆春社日的风俗之美。

(陆游《游山西村》)情怀之美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体现了杜甫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⑦《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表现了苏轼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⑧《过零丁洋》中“?”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

2.(2分)《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请你参考批注示例,从下面节选的文字中任选一句,为木兰的形象作批注。

《木兰诗》节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出门看的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批注示例:我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读出了木兰身经百战,凯旋而归之“勇”。

我的批注:3.(15分)班级举办“探为学之道•成栋梁之才”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患,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中考一模考试 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中考一模考试 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四、
现代文阅读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构的可能的姿态,而这一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别是从树木鸟兽方面。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①(质 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点缀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雕琢的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于自己的书法中。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不②(曲 屈)不挠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脉融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修改:____
【答案】(1)。C(2)。D(3)。示例:将”树木鸟兽”改为”树木”。
【解析】
【详解】(1)”弹性的劲”意思是”弹性的精神”,”劲”是精神的意思,故应该读jìn。”劲(jìnɡ)拔”的意思是雄健挺拔。”劲”读jìnɡ时,意思是坚强有力。故选C。
(2)风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味。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故选D。
D。亮时年二十七/学而时习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12。请从选文(二)中找出能表明刘备”三顾茅庐” 原因的句子,并从选文(一)(二)所叙述的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中任选一点,谈谈你所获得的感悟。

2024年石家庄市裕华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石家庄市裕华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石家庄市裕华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第一部分(1题13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巨龙入海,雄伟(jīdàng),山海关,记录着成继光戍守边关十六载的模样;战火停息,烽烟消散,古长城,寄托着中华儿女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的美好向往。

气候的嬗变让农耕与游牧在历史长河里此消彼长,王朝的A(更替/交替)使燕赵大地融合成血脉一家的景象。

燕赵儿女赓续先辈之志,承起建设之梁。

铁水B(奔涌/汹涌),钢花飞溅,这份热情熔铸进工厂沸腾的铁浆。

黄沙遮天,寒风凌厉,这份担当(jiāo guàn)务林人手中的幼苗,将塞罕坝贫瘠的荒原变为林场,使城市上空告别黄沙莽莽的过往。

当我踏上河北这方位于祖国心脏地带的热土,才明白,他并不像记忆中那般暗淡无光。

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īdàng)________②(jiāo guàn)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血脉()②铁浆()(3)文段中的“嬗”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得此字读“shàn”,有“更替,蜕变”的意思。

(4)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A、B处。

(5)请用一个四字成语代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在文段最后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虽务实沉默,却也赤诚滚烫;他虽低调内敛,却也举世无双。

B.虽他务实沉默,却也举世无双;虽他低调内敛,却也赤诚滚烫。

2024年桂林市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桂林市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桂林市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21分)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

在众多的瓷器中,梅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绚丽的釉色,独领风骚,展现出无穷的文化魅力。

梅瓶不仅器型、花色分类繁多,纹饰也丰富多彩,龙、凤、花、鸟、人物等纹样都各有千秋。

它犹如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展现了古代陶瓷的迷人风采。

桂林博物馆现藏有靖江王陵出土的明代梅瓶三百余件。

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遗产。

通过观赏这些梅瓶,使我们领略到明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感悟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内hán()。

正如参观者在留言簿所书对联:“______,______。

”桂林之美,美在秀丽的山水风光,更美在厚重的文化积淀。

梅瓶,穿越时空,成为桂林独特的文化符号。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内hán()(2)魅()力2.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1)奇葩:(2)绝伦: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章内容连贯,上下联的顺序正确()①桂林山水甲天下②瓶藏华夏千年史③漓江烟雨入画来④梅瓶文化耀古今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它犹如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展现了古代陶瓷的迷人风采。

B.桂林博物馆现藏有靖江王陵出土的明代梅瓶三百余件。

C.通过观赏这些梅瓶,使我们领略到明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D.桂林之美,美在秀丽的山水风光,更美在厚重的文化积淀。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思亲怀乡苏轼贬谪密州,中秋对月,写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马致远漂泊古道,西风瘦马,诉说“夕阳西下,③__________”,抒发凄楚孤寂之情。

《水调歌头》《天净沙·秋思》边塞征戍王维“④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中展现的边塞之景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了,岑参的“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以梨花喻冬雪,更让我们耳目一新。

山西省运城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题1.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一簇绚丽的奇葩,装点着中国文学的百花园。

下面是以“文化之旅”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积累卡,请你把其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二、材料题2.《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诗人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请你参考批注示例,从下面诗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其中蕴含的情感。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批注示例: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读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志向不达的苦闷。

我的批注:______。

3.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汲取人生经验,提升思想境界。

有人说:“孤军奋战,其力有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请你从下面备选名著中,选择一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水浒传》写作提示:①结合名著具体内容;②不少于80字。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文言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1.(8分)阅读回答问题。

闲xiá时、许多问学喜欢追剧,有的同学还为此废寝忘食。

A.是什么魔力让你欲罢不能?它就是导演巧设的“观众期待”。

同样熟谙此道的,还有许多知名的作家们,他们的作品中学生作文需要设置“读者期待”吗?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考场作文的终极读者,考官们具有“读者”的所有基本特征。

C.只要符合题意,谁不喜欢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拨.动情绪的文字?这是自然而然的。

D.那么如何制造读者期待呢?我们在写作之前要树立强烈的读者意识,考虑读者想看什么□如何表达让读者更有兴趣□在文中处处制造“读者期待”,让读者像追剧等更新一样,盼着读下去。

生活原本充满起伏在于,有一颗关注读者立场的心,从读者“爱读”的角度立意构思、搜罗材料、铺排结构、组织笔墨(1)文中加点字注音,横线处填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瑕键xuán bōB.暇键xián bōC.暇健xuán bēD.瑕键xián bē(2)文中□处填写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

?B.,?C.,。

D.?。

(3)下面成语不能体现“废寝忘食”状态的一项是A.因噎废食B.孜孜不倦C.旰食宵衣D.夜以继日(4)文段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不是设问句的一项是2.(7分)下面的诗文中透露着作者的期待,请根据要求完成默写填空。

主题古诗文名句期待回归①,。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期待明天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期待知新③学习知识切不可简单记诵,有个人体悟更为重要,正如孔子所说:“,。

”期待团聚④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天下离人美好祝愿的两句是:,。

二、阅读(45分)3.(15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9题,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汲.取(jí) 阔绰.(chòu) 宽恕.(shù) 谆.谆教诲(zhūn)B震悚.(sǒnɡ) 荒僻.(pì) 慰藉.(jiè) 咬文嚼.字(jué)C骈.进(pián) 静谧.(ì) 愧怍.(zuò) 叱咤.风云(zhà)D惩.戒(chěnɡ) 嘈.杂(cáo) 拾.级(shè) 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和煦祈祷怒不可遏呕心沥血B烦燥寂寥融会贯通粗制滥造C挑衅沉缅迥乎不同相得益彰D娴熟馈赠杂乱无章谈笑风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电话诈骗团伙虽然前仆后继....,但公安人员持续高压的打击态势让案发率不断下降。

B许多院士表示,医生不仅要有妙手回春....的本领,更要有医者仁心的大爱。

C许多老教师退休后赴西部地区支教,他们与留守儿童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D老师要求我们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只要浮光掠影....,就能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中国科学家对北极开展了多科学考察,为科学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奠定了知识。

C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D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5下列句子结尾处应使用叹号的一项是(2分) ( )A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D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6请把下面的应用文补写完整。

(2分)王晓因随父母去看望远在云南生病的外婆,不能回参加班级组织的“诗意的青春”文学采风活动。

他给同学赵睿发短信,请赵睿代他向班主任张老师请假。

根据请假条的写作要求,请你帮赵睿将下面的请假条补写完整。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欢乐的心理特征。

B二十四节气中,谷雨之后是夏至,霜降之后是冬至。

C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

代表作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8古诗文默写。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 , 。

(4)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

(5)西方的哲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这句话与孔子的“ , ”(《十二章》)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都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6)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心系国家命运的古诗词: , 。

9名著阅读。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B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 A 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1)语段 A 选自的散文集《》,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3分)(2)语段 B选自《》,A 是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的方法是。

(3分)二、口语交际(第10-11题,共5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10阅读下面的文字,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向有关部门和家长提出解决的建议。

(2分)不管是在传统载体上,还是在数字化载体上,农民的阅读率、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相比都落后不少,特别是农村儿童的阅读与城镇儿童相比差距很大。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841%,较农村儿童的696%高145个百分点;而在阅读量上,2017年我国城镇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较农村儿童的618本高216本。

(选自2018年4月19日《人民日报》)有关部门:有关家长:11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教务处王主任参加将于明天下午3点在班里举行的读书主题班会活动。

请你将对王主任说的话写出。

(3分)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27题,共35分)(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2-16题。

(共11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嘉祐、治平①间,有中官②杜渐者,好与举子同游,学文谈,不悉是非。

居扬州,凡答亲旧书,若此事甚大,必曰“兹务孔洪③”,如此甚多。

苏子瞻过维扬④苏子容为守杜在坐。

子容少⑤怠,杜遽曰:“相公何故溘然⑥?”其后子瞻与同会,问典客⑦曰:“为谁?”对曰:“杜供奉。

”子瞻曰:“今日不敢睡,直是怕那溘然。

”(选自《古今笑话》)【注释】①嘉祐:宋仁宗的年号。

治平:宋英宗的年号。

②中官:宦官太监。

③兹务孔洪:为宦官生造的词。

客套话,指承受别人的好处。

兹,这。

务,事。

孔,甚。

洪,大。

④维扬:扬州的别称。

⑤少:稍,略微。

⑥溘然:突然去世。

⑦典客:官名,掌管接待、交往的事务。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2)好.与举子同游好: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学文谈,不悉是非。

14选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1分) ( )①苏子瞻/过维扬苏子容/为守杜在坐。

②苏子瞻过维扬/苏子容为守/杜在坐。

15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 )A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录毕,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C则.又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16【乙】文讽刺了什么学习态度? 【甲】文中体现了与之相对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哪些? (2分)(二)阅读《外酥里嫩的“饼夹肉”》,回答17-19题。

(共7分)外酥里嫩的“饼夹肉”①假如你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对夹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一道美食。

作为当地最有名的特色小吃,对夹被誉为“塞外名吃”,外酥里嫩的饼皮,内馅夹着熏肉,一口咬下去,香脆适口,香飘四溢,保证你一个接一个停不了嘴。

②赤峰对夹在外观上虽与陕西肉夹馍有几分相似,都是“饼夹肉”,但与大个糯软的西安白吉馍不同,对夹的面饼显得娇小玲珑、多层酥脆,制作工序也大有区别。

③制作对夹的面饼,先用一定比例的油、水、面和成软面团,醒面之后,将面团擀成厚约6毫米的大片。

随后在上面抹一层由小米面与猪油做成的油酥,将油酥抹匀,当地人称之为擦酥。

再将面皮从一侧卷起,全部卷好后,用手揪出一个个方形小面团。

然后将面团放在手上,一手拇指按压在面团中间,另一手将面团的四周向中间收拢,收口朝下,随后将面团轻轻压扁,再用擀面杖擀成直径六七厘米、厚约一厘米的小面饼。

④面饼成形后,将电饼铛烧热,把小面饼放入其中,不需要盖锅盖,当两面都烙好后,在饼皮两面刷一层油,表面出酥皮后即可出锅。

此时,外表金黄、层次分明的对夹面饼就做好了。

⑤对夹里面所用熏肉,则是精选十余种调味料,将新鲜肉蒸煮至七成熟再熏制而成,肉质细腻、瘦而不柴、肥而不腻、韧而不硬。

最后用刀在小面饼侧面开口,将肥瘦相间的熏肉片塞进饼皮里。

焦香四溢、香酥脆口的赤峰对夹便完成了。

⑥说起赤峰对夹的历史,还要追溯到100多年前。

1917年,河北人苏文玉、苏德标父子迫于生活,到赤峰地区做买卖,当时赤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烧饼叫“哈达火烧”,苏家便以卖烧饼为生。

后,苏家受到河北特色小吃———驴肉火烧的启发,产生了制售夹肉烧饼的想法。

由于苏德标曾学习过宫廷传统熏肉技法,苏家便整合了哈达火烧、驴肉火烧和宫廷传统熏肉三项工艺,制作出了一种具有独特工艺和风味的夹肉烧饼,起名为对夹,开创了赤峰第一家对夹铺“复生隆”。

从此,对夹这种特色小吃便在赤峰诞生了。

⑦这道小吃历经百年而不衰,名声远扬,赤峰地区做对夹的店面现已发展到上百家,一些对夹铺创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了一大批新老顾客。

如今,无论大街小巷,都可以吃到这种特色美食,对夹早已成为赤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选自201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17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18文章第①段中的加点字“最”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19请简要概括赤峰对夹的制作过程(制作工序)。

(2分)(三)阅读《父亲与车》,回答20-23题。

(共9分)父亲与车①父亲是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脱贫致富是他的追求。

②父亲也不是生就愿意与土坷垃打交道的。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藏在父亲心中的一个梦想。

年轻时,父亲曾告别故乡,怀揣梦想,远去沈阳当铁路工人,天天和火车打交道。

但没过几年,父亲就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回乡当起农民,这一当就是一辈子。

③父亲左眼眼眉上有颗黑痣,村里的文化人戏称父亲是有志(痣)之人。

父亲生性要强好胜,过日子从不甘落在乡亲们后面。

在生产队吃大锅饭时,一家老小九口人的日子过得还是非常紧巴。

为改善家人生活,父亲用积攒的给孩子们买自行车的钱,买了一辆独轮手推车。

这辆车自然成了父亲致富的好帮手。

后,我从母亲口中得知,买房子和翻盖房子的钱,都是父亲用独轮车推出的。

④说也怪,父亲的命运与车有不解之缘。

记得1979年初春的一个清晨,父亲在带领村民打深水机井时,两条腿和一只胳膊被倒塌的井架和转盘重重砸压住。

时间就是生命,多亏包村的县领导,派吉普车及时将父亲送到德州的一所大医院,才使父亲获得新生、保全四肢,这车也自然成了父亲的“救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