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修订版

合集下载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煤炭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么莉、任伍爱、张青、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钟秀玲、武迎宏、张宇、黄靖雄。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

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827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第1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WS310.1和310.2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追溯traceability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3.2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rocess challenge device,PCD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消杀灭效果评价

消杀灭效果评价

卫生处理效果评价卫生处理进行效果评价旨在检验除害处理工作质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借此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使卫生处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

一、消毒效果评价(一)评价指标对不同的消毒对象,其消毒效果评价指标不同。

有的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标准为指标,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要求消毒效果应达到无异臭、异味;消毒后30min 游离余氯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mg/L;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MPN)<3个/mL,无致病菌。

对无国家标准的消毒对象,一般以细菌杀灭率即消毒前后杀灭微生物的百分率来作为评价指标。

消毒前平均菌落数-消毒后平均菌落数细菌杀灭率= ×100%消毒前平均菌落数如:传染病消毒的细菌杀灭率合格指标为99.99%;一般预防性消毒的细菌杀灭率指标为:80%以上为良好,70%~80%为较好,60%~70%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二)评价方法常用的物品表面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有:自然菌采样检测法、染菌片检测法。

空气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有:自然沉降采样检测法、空气采样检测法。

二、杀虫效果评价(一)评价指标1. 密度指数传染病疫点杀虫后病媒昆虫应降低99%。

措施前密度指数-措施后密度指数密度指数下降比= ×100%措施前密度指数2. 相关密度指数(RPI)预防性杀虫其相关密度指数应小于20,大于20为效果不佳。

对照区处理前平均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RPI= ×100%对照区处理后某时密度值×实验区处理前平均密度值3. 对动植物危险性害虫的除害效果评价,一般以虫样全部死亡、除害对象未见到活虫或达到规定的熏蒸浓度做为标准。

(二)评价方法1. 人工小时法人工方法捕捉昆虫以小时计数(虫数/人.小时)。

2. 笼捕法检测蚊蝇指数时以笼捕获,以日计算笼捕昆虫平均数(虫数/笼.日)。

3. 诱捕法以灯光、诱饵等方法诱捕昆虫,以日或小时计算捕获率。

如何对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及注意事项

如何对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及注意事项
基本要 求 .
检验 机 构 的微 生 物实 验 室应 采 取 封 闭式 布 局 ,
建 筑应 便 于清 洁 、 毒 。为 避 免污 染 应在 相 对 正压 消 洁净 条件 下进 行 , 有 时因特 殊需要 , 致病 菌作 指 但 用
对污染 及 可能波 及 的区域 进行 消毒处 理 ;
室 内地 面 ,然后 以紫外 线或 其他 方法 对实验 室 内空 气 进行 消毒 ; 222 实验 人员 应穿 戴 工作 服 、 .. 口罩 、 帽子 ; 行 无 进
菌 检 验时 , 经 风淋 后进 入 实 验 室 , 需 然后 , 正确 穿 戴
生和 因消毒 操作 方法 不 当可能对 人体 造成 的伤 害 。
212 紫外 线 、 .- 微波 消 毒 : 避 免对 人 体 的直 接 照 应
射。
213 气体 化 学 消毒剂 : 防止有 毒 有 害消 毒气 体 .. 应
的泄漏 , 常检测 消 毒环境 中该 类气 体 的浓 度 , 经 确保
在 国家规 定 的安 全 范 围之 内。
等, 均需 灭菌 或过 滤除 菌 ; 225 无 菌器 材和试 剂 , 用 前须 检查 容 器 或包 装 .. 使
导、 家和教授 针 对 目前 国 内外 对骆驼 奶 的需 求 、 专 疆
田新 等 同志对 我 区特 色奶 发 展 情 况进 行 为 期 一 天 的调研 , 调研 组 成 员参 观 了额 敏 金 驼 乳 业科技 有 限
公 司销 售点 , 实地 考察 了新 疆化 肥 厂驼 奶 收 购站 和
内各驼 奶 企业 生产情 况及发 展 方向作 了分 析 并提 出
厅 长王 俊 勋 和 自治 区奶 业 办公 室主 任 齐新 林 等 人 员陪 同 自治 区政 协 副 秘 书长 崔 明森 、 自治 区政协 经 济委 员会 主 任 肖庆 华 、 自治 区政 协 经 济委 员会 办公 室主任 向 东 、 自治 区政 协 经 济委 员会 办公 室副 主任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标准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标准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标准
得分:
检 查 内 容
检查方法及扣分标准
扣分
一、消毒(30分)
1、工作人员着装符合标准预防原则
2、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浓度,按要求配制方法正确
3、物理消毒:煮沸时器皿浸泡于液面下2cm,煮沸消毒的时间及温度有效控制
4、化学消毒:化学浸泡消毒的浓度及时间的有效控制
5、机械清洗消毒有消毒质量程序评价
6、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浓度,有记录
二、灭菌(70分)
1、灭菌员持证上岗
2、有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流程
3、操作前准备工作符合要求
4、装载:
(1)装载前检查
(2)装载规范合理
5、灭菌过程的监测符合要求:
(1)物理监测:每锅进行,有记录。
(2)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指示卡放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的中央,指示胶带粘贴于每待灭菌物品包外。
(3)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内置物每锅进行,有阳性对照,有记录
(4)B-D试验:每天灭菌前进行,有记录
6、记录符合追溯要求
7、卸载:按规范要求进行卸载
8、班后工作
(1)关闭水、电、汽、气开关
(2)排出蒸汽发生器剩余存水.
(3)保持灭菌器内外清洁
安全防护: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配制方法不正确扣5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无证扣10分
无操作流程扣5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现场查看
1项不符合要求扣5分
1项不合格扣5分
1项不合格扣5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估方法

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估方法

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估方法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估方法1.引言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估是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环节。

正确评估消毒器械的灭菌效果,可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估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2.微生物负荷测试微生物负荷测试是评估消毒器械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在器械表面涂布一定数量的模拟微生物,再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测试处理后是否有残留的活菌。

常用的微生物负荷测试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和生物指示器法。

2.1 菌落计数法菌落计数法是通过采集处理前后的器械表面菌落,进行培养和计数来评估灭菌效果的方法。

它可以对细菌、真菌和病毒进行检测。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但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培养和计数,对专业实验室要求较高。

2.2 生物指示器法生物指示器法使用含有标准数量的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如肉毒杆菌孢子或芽孢杆菌,来评估灭菌效果。

利用这些生物指示器在消毒过程中生存或灭活的情况,可以判断消毒器械是否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

生物指示器法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3.化学指标检测除了微生物负荷测试,还可以通过检测器械消毒过程中的化学指标,如消毒剂浓度和pH值等来评估灭菌效果。

3.1 消毒剂浓度检测消毒剂浓度对消毒器械的灭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消毒剂的浓度,可以确保消毒剂在达到一定浓度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杀灭微生物。

检测方法有比色法、电化学法和光谱法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快速,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支持。

3.2 pH值检测pH值也是评估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的消毒剂对应不同的pH值范围,只有在特定的pH条件下,消毒剂的灭菌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通过检测消毒过程中的pH值,可以判断消毒器械是否处于合适的灭菌环境中。

pH值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可用通用pH试纸进行测试。

4.灭菌效果验证灭菌效果验证是评估消毒器械灭菌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环。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第一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标准及其评价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对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评价。

2 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说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2.1蛋白胨2.2葡萄糖2.3溴甲酚紫酒精:取溴甲酚紫2.0g,溶于100mL95%乙醇中。

2.4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配制:蛋白胨10.0g,葡萄糖5.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调pH值至7.0~7.2,然后再加2%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6mL,摇匀后,按5mL/管,分装包口,置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于115℃灭菌40min后备用。

3 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593或SSI K31)菌片,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121℃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D121值为1.3~1.9min,杀灭时间(KT值)为≤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4 化学指示剂需用卫生部批准的化学指示剂。

5 技术要求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Mpa/cm2 温度,℃灭菌时间,min下排气式0.070 115 400.105 121 30预真空式 0.210 134 4~66 检测方法6.1 生物学指标(用作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依据)。

6.1.1 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两个分别放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6.1.2 灭菌柜室内,上、中层中央和排气口处各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手术巾,30块 10cm×10cm、8层纱布敷料包裹成25cm×30cm×30cm大小)。

手提压力蒸汽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将盒平放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6.1.3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6℃培养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评估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评估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评估标准背景为了保护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安全,清洗消毒和灭菌是必要的过程。

清洗消毒可以去除表面污物和可见胶体物质,但无法去除微生物。

因此,灭菌是必要的,以防止传播病原体。

为了确保清洗消毒和灭菌有效,需要建立评估标准。

清洗消毒评估标准清洗消毒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清洗效果和消毒效果。

清洗效果清洗效果应至少达到视觉上明显的表面干净,而且在清洗完成后应该进行检查。

常用的指标包括:- 物理清洗指标:使用红色或蓝色胶片进行检查,以确定清洗剂是否覆盖到整个表面,并将污染物清除;- 化学清洗指标:测量清洗水中的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等指标,以判断清洗剂浓度是否正确。

消毒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需要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浓度,并控制消毒时间和温度。

使用包含菌液的器械或装置进行消毒测试。

测试时应采用完全杀灭菌液内的菌落的方法。

通常用以下方法进行:- 预筛选方法:在不同时间段和菌液浓度下测试细菌杀死率。

- 活菌计数法:将试验结果与菌落计数器进行比较,以计算消毒剂的杀菌率。

灭菌效果评估标准灭菌效果评估标准是确定对微生物产生杀菌作用的各种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灭菌过程。

灭菌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因素来评估:- 灭菌剂的清洁和浓度。

- 温度和时间,主要受灭菌方法的影响。

- 微生物负荷:包括空气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存储情况。

- 灭菌性能:这取决于观察灭菌剂对细菌杀死的效果。

结论清洗、消毒和灭菌是保护医疗器械和设备以及患者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

建立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评估标准是确保这些措施有效的关键。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措施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应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标准执行。

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临床科室应该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各类检测要求如下: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化学检测。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2、对消毒、灭菌物品应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按季度进行检测,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不得检测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检测一次,不得检测出任何微生物。

3、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检测、化学监测等。

(1)物理监测应每锅监测。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2)化学监测应每包监测。

包外贴化学指示物,包内放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灭菌物品应有标识,须注明物品名称、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及包装者等内容,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得使用。

(3)植入物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但紧急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指示物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指标,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院感管理科、护理部等,说明召回的原因。

同时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

4、其它灭菌方式应参照产品说明书及规范要求进行监测。

5、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及生物监测。

消毒效果检测评价方法

消毒效果检测评价方法

消毒效果检测评价方法B.1 环氧乙烷消毒B.1.1 环氧乙烷消毒效果评价用生物指示菌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孢。

在菌量为 5.0×105 CFU/片~5.0×106 CFU/片、环氧乙烷浓度为600 mg/L±30 mg/L、作用温度为54 ℃±1 ℃、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其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D值)应为2.6 min~5.8 min,存活时间(ST)≥7.5 min,杀灭时间≤58 min。

B.1.2 每次测试至少布放10片生物指示剂,放置于最难杀灭处。

消毒完毕,取出指示菌片接种营养肉汤培养液做定性检测或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做定量检测,将未处理阳性对照菌片做相同接种,两者均置36 ℃±1℃培养。

阳性对照应在24 h内有菌生长。

定性培养样品如连续观察7 d(或按使用说明书中的培养时间)全部无菌生长,可报告生物指示剂培养结果为阴性,消毒合格。

定量培养样品与阳性对照相比杀灭对数值≥3.00也可报告为消毒合格。

B.2 电离辐射消毒B.2.1 电离辐射消毒效果评价用生物指示菌为短小杆菌E601(ATCC 27142)芽孢,在菌量为5.0×105 CFU/片~5.0×106 CFU/片时,其杀灭90%微生物所需剂量D10值应为1.7 kGy。

B.2.2 每次测试至少选5箱产品,每箱布放3片生物指示剂,置于最小剂量处。

消毒完毕,取出指示菌片接种营养肉汤培养液做定性检测或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做定量检测,将未处理阳性对照菌片做相同接种,两者均置36 ℃±1℃培养。

阳性对照应在24 h内有菌生长。

定性培养样品如连续观察7 d(或按使用说明书中的培养时间)全部无菌生长,可报告生物指示剂培养阴性,消毒合格。

定量培养样品与阳性对照相比杀灭对数值≥3.00也可报告消毒合格。

B.3 压力蒸汽消毒按GB 15981-1995中“第一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的规定执行。

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消毒效果评价标准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消毒效果评价标准这事儿!你说消毒重不重要?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咱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又必要。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好的消毒,那细菌病毒不就像没了天敌的小怪兽,到处撒欢捣乱呀!那怎么判断消毒效果好不好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先来说说直观的感受吧,就像你打扫完房间,是不是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干净清爽呀。

消毒也一样,如果消毒完了,感觉哪儿都亮亮堂堂的,那是不是心里就踏实点啦?这就是个最浅显的判断方法呀。

再说说气味,有些消毒剂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消毒完后要是能闻到那股熟悉的味道,是不是也能让你有点底呀?但可别光靠闻味道哦,那可不靠谱,就像你不能光闻着香就觉得饭菜一定好吃,还得尝尝不是?然后呢,咱得看看细菌病毒是不是真的被消灭得差不多啦。

这可不像咱肉眼能直接看到的,得借助一些专业的手段。

就好比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穿妖怪,咱也得有专门的工具来检测消毒效果。

要是检测出来还有好多细菌病毒活蹦乱跳的,那这消毒可不太合格哟!你说这消毒就跟打仗似的,消毒剂是咱的武器,细菌病毒就是敌人,咱得把敌人都打败了才算胜利呀。

要是武器不给力,那怎么能打胜仗呢?所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也很关键呐。

还有啊,消毒的方法也得讲究。

就像你切菜,用对了刀法才能切得漂亮,消毒也一样,用对了方法才能效果好。

不能随便乱喷一通或者乱擦几下就完事了,那可不行。

你想想,要是医生做手术的时候消毒不彻底,那后果得多严重啊!咱平时生活里也得重视起来呀。

别觉得这是小事,小事积累起来也能变成大事呢。

咱再说说消毒的频率,总不能一年半载才消一次毒吧,那可不行。

就像你每天都得洗脸刷牙一样,消毒也得定期进行。

总之呢,消毒效果评价标准可多了去了,咱得从各个方面去考虑。

可不能马虎大意呀,这可是关系到咱的健康呢!咱得把消毒这件事当成重要的任务来对待,让那些细菌病毒都无处可逃!这样咱才能生活得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

湿包是蒸汽灭菌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所以视为灭菌失败。

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

如此反复的消毒灭菌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材料,也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供心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湿包判断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

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

1.1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1.2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1.3消毒包内有水滴。

1.4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

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

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

2引起湿包的因素2.1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

2.2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

2.3干燥时间不足。

2.4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

2.5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

2.6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

2.7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

2.8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

2.9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3湿包控制3.1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

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2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消毒与灭菌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的重要手段,而评价其效果的方法与标准则是确保消毒与灭菌工作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微生物浓度检测法。

微生物浓度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方法。

通过取样检测被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或场所中的微生物浓度,可以客观地评价消毒与灭菌的效果。

通常采用培养基培养法或PCR法进行微生物浓度检测,其中培养基培养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而PCR法则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的D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二、生物指示剂法。

生物指示剂法是一种直接评价灭菌效果的方法。

通过将含有高浓度孢子的生物指示剂置于被灭菌物品或场所中,再进行灭菌处理,最后检测生物指示剂的存活情况,可以评价灭菌效果。

生物指示剂法具有直接、准确的特点,能够客观地评价灭菌效果,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效果评价方法。

三、化学指标法。

化学指标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消毒剂残留量评价消毒效果的方法。

通过检测消毒剂在被消毒物品或场所中的残留量,可以客观地评价消毒效果。

常用的消毒剂残留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各种消毒剂的残留量,为评价消毒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的标准,具有普适性和权威性;行业标准是指某个行业制定的关于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的标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企业标准是指某个企业制定的关于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的标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这些评价标准为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有助于保障消毒与灭菌工作的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被消毒或灭菌物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并严格执行,以确保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应定期对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消毒与灭菌措施,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 Evaluating method and standard for the efficacyof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第一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标准及其评价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对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评价。

2 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说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2.1蛋白胨。

2.2葡萄糖。

2.3溴甲酚紫酒精溶液:取溴甲酚紫2.0g,溶于100mL95%乙醇中。

2.4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配制:蛋白胨10.0g,葡萄糖5.0g,溶于1000mL 蒸馏水中,调pH值至7.0~7.2,然后再加2%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6mL,摇匀后,按5mL/管,分装包口,置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于115℃灭菌40min后备用。

3 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或SSI K31)菌片,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121℃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D121值为1.3~1.9min,杀灭时间(KT值)为≤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4 化学指示剂需用卫生部批准的化学指示剂。

5 技术要求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MPa/cm2温度,℃灭菌时间,min 下排气式0.070 115 400.105 121 30预真空式0.210 134 4-66 检测方法6.1 生物学指标(用作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依据)。

6.1.1 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两个分别放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6.1.2 灭菌柜室内,上、中层中央和排气口处各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大手术巾,30块10cm ×10cm、8层纱布敷料包裹成25cm×30cm×30cm大小)。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第一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

湿包是蒸汽灭菌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所以视为灭菌失败。

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

如此反复的消毒灭菌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材料,也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供心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湿包判断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

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

1.1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1.2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1.3消毒包内有水滴。

1.4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

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

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

2引起湿包的因素2.1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

2.2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

2.3干燥时间不足。

2.4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

2.5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

2.6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

2.7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

2.8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

2.9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3湿包控制3.1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

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2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

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价方法

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价方法

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价方法消毒与灭菌是医疗卫生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其中,消毒主要用于去除病原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而灭菌则是彻底杀死微生物。

消毒器械的灭菌效果评价方法则是医疗卫生行业常见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其评价方法。

1.微生物学检验法微生物学检验法是评价消毒器械灭菌效果的一种传统方法。

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标准菌落放置于消毒器械内,经过特定的灭菌程序后检测存活微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具有可重复性、精确性高等优点。

但是这种方法对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高,需要在一定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同时检测过程耗费时间较长。

2. 物化指标检测法物化指标检测法是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其中化学物理检测比较常见。

例如,可以检测器械表面温度、压力、湿度等一系列物理指标变化。

这种方法能够对灭菌过程进行准确监控,同时便于快速得到结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内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得物理指标变化不够准确。

3. 生物指标检测法生物指标检测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其标准是符合美国国家PDA(Parenteral Drug Association)协会制定的规范。

该方法考察灭菌器将经验证的保存量完全杀死的可生长孢子,主要关注消毒器械内的菌落数量。

生物指标检测法实验操作过程简单,结果可靠,能够检验消毒器械内的真实灭菌效果。

4. 过程指标检测法过程指标检测法是对于消毒器械灭菌过程监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灭菌要求设定相应的指标,例如时间、温度、压力等。

通过对灭菌过程中各项参数的监控,能够准确评估消毒器械灭菌效果。

此种方法的实施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灵活性较高,经济实惠。

总之,以上介绍的消毒器械灭菌效果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

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评估。

同时,为了保证评价效果的准确性,评估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操作,同时采用多维度检测方法为摆脱灭菌失败的情况提供多重保障。

清洗消毒及杀死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杀死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杀死菌效果监测标准清洗消毒及杀菌效果监测标准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清洗消毒及杀菌效果监测的标准,以确保相关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清洗消毒和杀菌是维护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因此监测其效果对于保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清洗消毒标准1. 清洗步骤:清洗包括去除杂质和污垢,以确保表面干净。

清洗步骤应包括适当的清洁剂和方法。

清洗步骤:清洗包括去除杂质和污垢,以确保表面干净。

清洗步骤应包括适当的清洁剂和方法。

2. 清洗剂:应选用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的清洁剂,并确保其适用于被清洗的表面或设备。

清洗剂:应选用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的清洁剂,并确保其适用于被清洗的表面或设备。

3. 清洗工具:清洗工具应保持干净,定期更换或清洗,以避免交叉污染。

清洗工具:清洗工具应保持干净,定期更换或清洗,以避免交叉污染。

4. 清洗频率:根据使用情况和卫生要求,制定适当的清洗频率,确保表面或设备的卫生状况。

清洗频率:根据使用情况和卫生要求,制定适当的清洗频率,确保表面或设备的卫生状况。

消毒标准1. 消毒剂选择:应根据被消毒物体的特点,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消毒剂。

消毒剂应具备广谱杀菌能力,并适用于特定的细菌、病毒或真菌。

消毒剂选择:应根据被消毒物体的特点,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消毒剂。

消毒剂应具备广谱杀菌能力,并适用于特定的细菌、病毒或真菌。

2. 消毒剂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确保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消毒剂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确保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3. 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被消毒物体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以确保有效杀菌。

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被消毒物体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以确保有效杀菌。

4. 消毒频率:根据使用情况和卫生要求,制定适当的消毒频率,以保持表面或设备的清洁和杀菌状态。

消毒频率:根据使用情况和卫生要求,制定适当的消毒频率,以保持表面或设备的清洁和杀菌状态。

杀菌效果监测1. 监测方法:制定合适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采样和实验室测试等,以评估清洗消毒及杀菌效果的质量。

消毒灭菌效果评估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评估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评估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说明消毒灭菌效果评估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消毒灭菌措施的有效性,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2. 制度内容2.1 消毒灭菌标准制定统一的消毒灭菌标准是评估制度的第一步。

针对不同场所和设施,应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相应的消毒灭菌标准。

2.2 评估方法确定适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准确评估消毒灭菌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浸渍法、生物指示物法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

2.3 评估周期为了保证评估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建议制定评估周期。

评估周期的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不宜超过一个月。

对于特殊场所或设施,可以根据需要缩短评估周期。

2.4 评估记录和报告建立健全的评估记录和报告机制是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记录应包括评估时间、地点、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等信息。

评估报告应详细记录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2.5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是评估制度的核心要求。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持续改进消毒灭菌工作。

3. 实施流程3.1 制定制度由相关部门或机构制定消毒灭菌效果评估制度,并进行内部审批和公示。

3.2 培训和宣传制度颁布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制度的要求和实施细则。

同时,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消毒灭菌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3 实施评估按照评估周期和评估方法,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工作。

确保评估的客观准确性和持续性。

3.4 分析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及时落实改进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3.5 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4. 结论通过建立消毒灭菌效果评估制度,可以确保消毒灭菌措施的有效性,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按照该制度的要求进行评估工作,并及时改进和完善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第一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标准及其评价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对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评价。

2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说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2.1蛋白胨。

2.2葡萄糖。

2.3溴甲酚紫酒精溶液:取溴甲酚紫2.0g,溶于100mL95%乙醇中。

2.4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配制:蛋白胨10.0g,葡萄糖5.0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pH值至7.0~7.2,然后再加2%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6mL,摇匀后,按5 mL/管,分装包口,置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于115℃灭菌40min后备用。

3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或SSI K31)菌片,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1 21℃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D121值为1.3~1.9min,杀灭时间(KT值)为≤19m 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4化学指示剂需用卫生部批准的化学指示剂。

5技术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5批准1996-07-01实施6检测方法6.1生物学指标(用作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依据)。

6.1.1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两个分别放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6.1.2灭菌柜室内,上、中层中央和排气口处各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大手术巾,30块10cm×10cm、8层纱布敷料包裹成25cm×30cm×30cm大小)。

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22cm×13cm×6cm)代替标准试验包,盒内盛满中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两只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将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6.1.3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6℃培养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完整版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完整版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外文名称 surveillance standardfor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tion引用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范围适用于医院CSSDPartⅢ:surveillance standardfor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tion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第4.2.2.2.1、4.4.1.6、4.4.2.3.2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煤炭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么莉、任伍爱、张青、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钟秀玲、武迎宏、张宇、黄靖雄。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

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方法.

一、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1) 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 皮肤粘膜采样: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

不规则的粘膜皮肤处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检测方法(1) 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 80 次,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 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 36℃±1℃温箱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平板上菌落数 ×稀释倍数细菌总数(cfu/cm2)=────────────────采样面积(cm2)(2) 致病菌检测: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检测的原则执行。

4、结果判定(1) 消毒洗手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

(2)皮肤黏膜:参照手的卫生学标准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第一篇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标准及其评价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对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评价。

2 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说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2.1 蛋白胨。

2.2 葡萄糖。

2.3 溴甲酚紫酒精溶液:取溴甲酚紫2.0g,溶于100mL95%乙醇中。

2.4 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配制:蛋白胨10.0g,葡萄糖5.0g,溶于1000mL 蒸馏水中,调pH值至7.0~7.2,然后再加2%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6mL,摇匀后,按5mL/管,分装包口,置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于115℃灭菌40min后备用。

3 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或SSI K31)菌片,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121℃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时间D121值为1.3~1.9min,杀灭时间(KT值)为≤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4 化学指示剂需用卫生部批准的化学指示剂。

5 技术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5批准 1996-07-01实施6 检测方法6.1 生物学指标(用作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灭菌效果的依据)。

6.1.1 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两个分别放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6.1.2 灭菌柜室内,上、中层中央和排气口处各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大手术巾,30块10cm×10cm、8层纱布敷料包裹成25cm×30cm×30cm大小)。

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22cm×13c m×6cm)代替标准试验包,盒内盛满中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两只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将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6.1.3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6℃培养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6.2 化学指标在物品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可作为物品是否经过灭菌的处理标志。

在物品包内中心部位用化学指示剂,可作为物品是否灭菌的参考标志。

7 结果判定及评价7.1 同次检测中,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内,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全部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

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7.2 化学指示剂的颜色变为与灭菌合格标准色相同时,或熔化时作为灭菌合格的参考标准。

第二篇紫外线表面消毒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8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物体表面消毒用紫外线的波长、强度及评价其消毒效果的物理学指标和生物学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

9 指示菌9.1 大肠杆菌(8099或ATCC 25922)。

9.2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 9372)。

10 物理学指标10.1 在电压220V时,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在室温为20~25℃的使用情况下,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垂直1m处)应≥70μW/cm2。

10.2 在电压220V时,高强度紫外线灯,在室温为20~25C的使用情况下,253.7 nm紫外线辐射强度(垂直1m处)应≥200μW/cm2。

10.3 照射剂量按式(1)计算:剂量(μW.s/cm2)=强度(μW/cm2)×时间(s) (1)11 检测方法11.1 物理学检测方法11.1.1 灯管的紫外线强度(μW/cm2)用中心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标定有效期内),在灯管垂直位置1m处测定。

11.1.2 在实际应用中消毒表面的照射强度应以灯管与消毒对象的实际距离测定。

11.1.3 表面消毒接受的照射剂量,应达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

对大肠杆菌,照射剂量应达到20000μW·s/cm2,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应达到100000μW·s/cm2。

11.2 生物学检测方法11.2.1 采用载体定量消毒试验。

载体制备按本标准附录C进行。

11.2.2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8个染菌玻片平放于灭菌器皿中,水平放于适当距离照射,于4个不同间隔时间各取出2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2个盛有5mL洗脱液(1%吐温80,1%蛋白胨生理盐水)试管中,振打80次。

11.2.3 经适当稀释后,取0.5mL洗脱液,作平板倾注,每个染菌玻片接种两个,放37℃培养48h作活菌计数。

11.2.4 阳性对照,除不作照射处理外,取2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2个盛有5mL洗脱液中振打80次,余按4.2.3进行。

11.2.5 计算杀灭率12 判定标准12.1 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

12.2 达物理学检测标准时,作为消毒合格的参考标准。

第三篇液体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13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具体规定了消毒剂消毒效果生物学检测方法及其评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消毒剂对各种物体的消毒效果评价。

14 理化指标将消毒剂置20±2℃水浴中,测定在使用浓度下杀灭指示微生物达到消毒或灭菌所需的最短时间(min)。

15 指示微生物15.1 细菌15.1.1 细菌繁殖体: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或ATCC 2 5922)。

15.1.2 细菌芽胞: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 9732)。

15.2 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15.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纯化抗原(1.0mg/mL)。

16 检测方法16.1 中和试验(见附录 A)。

16.2 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见附录 B)。

16.3 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见附录 C)。

16.4 消毒剂杀菌能量试验(见附录 D)。

16.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原性破坏试验(见附录 E)。

17 消毒效果评价标准17.1 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率≥99.9%,对HBsAg,将检测方法灵敏度104倍或5×104倍(载体试验)的HBsAg抗原性破坏,可判为消毒合格。

17.2 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全部杀灭,可判为灭菌合格。

17.3 在实际应用中消毒效果评价以有机物保护试验的最低浓度和最短时间为该消毒剂达到实用消毒所需的浓度和时间。

附录A中和剂中和效果试验(补充件)A1 内容提要为了准确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消毒试验中要求选择适当中和剂。

所选中和剂不仅能及时中止消毒剂的杀微生物作用,且中和剂本身及其与消毒剂的反应产物(下称中和产物)尚需对微生物无抑制或杀灭作用,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

A2 培养基和试剂A2.1 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0.00g牛肉膏 3.00g氯化钠 5.00g琼脂15.00g蒸馏水 1000.00mL制法:除琼脂外,其他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至7.2~7.4,加入琼脂后加热溶解,过滤分装,经121℃、压力蒸汽作用30min,灭菌后备用。

A2.2 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7.6,下称PBS)。

成分:磷酸氢二钠2.84g磷酸二氢钾1.36g蒸馏水1000.00mL制法:将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钾溶解于蒸馏水中,pH为7.2~7.4,分装,经121℃、30min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A3 器材A3.1 锥形烧瓶。

A3.2 平皿(直径9cm)。

A3.3 量筒。

A3.4 精密pH试纸。

A3.5 无菌试管。

A3.6 无菌刻度吸管(1.0,5.0,10.0mL)。

A3.7 恒温培养箱。

A3.8 冰箱。

A3.9 菌落计数器。

A3.10 酒精灯。

A4 中和剂(注明生产厂家,批号)A5 操作方法A5.1 用PBS将指示菌制成5×105~5×106cfu/mL悬液。

A5.2 将消毒剂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3种不同浓度,在不加中和剂的情况下,测知该消毒剂10min抑杀指示菌99.9%以上的最低有效浓度。

A5.3 取消毒剂10min抑杀指示菌的最低有效浓度与待选择中和剂进行试验,选出中和剂种类并依据等当量中和原则,调整中和剂浓度,选出试验浓度的消毒剂使用中和剂的浓度。

A5.4 中和剂选择试验时,先将消毒剂1.0mL与中和剂溶液9.0mL混合,制成中和产物溶液,再按表A1 分组进行。

表A1 中和剂选择试验photo-2A6 中和试验结果报告方法(如表A2)表A2 中和试验结果举例photo-33、4、5组间误差率计算公式A7 判定标准A7.1 3、4、5组菌数相似,其误差率≤10%。

A7.2 6组无菌生长。

A7.3 2组菌数明显少于3、4、5组。

A7.4 1组不长菌或明显少于2组。

符合上述标准的中和剂表明可消除消毒剂对指示菌的作用,中和剂及其与消毒剂的中和产物对指示菌无毒害,判定为该消毒剂的中和剂。

A8 消毒试验用中和剂浓度的选择按A5.4步骤进行,按A7.1~7.4的标准判定。

附录B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补充件)B1 内容提要定性消毒试验是测定受消毒因子作用后的样本有无细菌生长的试验方法。

用于对消毒因子灭菌效果的鉴定和消毒剂杀灭细菌效果的初步评价。

B2 培养基与试剂B2.1 普通肉汤培养基B2.1.1 成分:蛋白胨10.00g氯化钠 5.00g肉浸液 1000.00mLB2.1.2 制法:取蛋白胨、氯化钠加入肉浸液内,微温溶解,调节pH至弱碱性,煮沸、滤清,调节pH使灭菌后为7.2~7.4,压力蒸汽灭菌备用。

B2.2 试剂B2.2.1 稀释液:含1%蛋白胨的0.03mol/L PBS(pH7.2~7.4)。

B2.2.2 灭菌蒸馏水。

B2.2.3 中和剂:按本标准附录A选择。

B3 器材B3.1 灭菌刻度吸管(1.0,5.0,10.0mL)。

B3.2 灭菌试管。

B3.3 灭菌三角烧瓶。

B3.4 酒精灯。

B3.5 恒温水浴箱。

B3.6 恒温培养箱。

B4 试验方法B4.1 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并用稀释液配制成含菌量为5×105~5×106cfu/mL的菌悬液。

B4.2 将灭菌试管10支排列于试管架上,标记管号。

B4.3 每个试管加灭菌蒸馏水2.5mL,放20±2℃水浴中。

B4.4 于第1管内加适当浓度消毒液2.5mL,混匀后取2.5mL移入第2管,再次混匀,从第2管中取2.5mL移入第3管,以此类推至第9管,混匀后弃去2.5mL,第10管中不加消毒液作对照。

B4.5 加菌悬液2.5mL于各管中,混匀并记录各管加菌时间,使菌药混合液中含菌量均为105~106cfu/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