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文明
世界史第六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 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 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4)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第六单元
当代文明的新趋势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 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争 霸,威胁着世界和平;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洲走向联合、 政治 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和中国崛起,美苏实力相对下降,多极化趋 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日本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 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影响 ①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 国。 朝鲜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果表明当时美国占有优势。 ②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世界现代史: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进【阶段特征】一、时限与含义:⒈时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今。
⒉含义: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3、总特征: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
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
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表现在:(1)经济: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2)政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到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整体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流。
(3)思文: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各时期特征:1、一战结束—20年代:⑴国际格局调整变化——欧洲中心地位动摇。
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波折——恢复、高速发展、危机(1919—1922:动荡与革命时期;1923—1929:稳定与繁荣时期;1929—1939:危机与战争时期)2、30年代:⑴国际格局稳中有变——德国崛起,冲破凡尔赛体系⑵新的矛盾产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力量间矛盾成为新的主要矛盾。
3、40年代—50年代:⑴国际格局变动——雅尔塔体系形成(两极格局、美苏争霸)⑵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60年代—70年代:⑴社会改革向前推进——东西欧国家改革⑵经济格局新趋势——经济力量多极化、一体化5、80年代—90年代:⑴国际格局新变化——两极向多极⑵社会主义事业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⑶世界经济两大趋势进一步发展——全球化、区域化第一阶段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时间】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总体特征】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的尝试【阶段特征】1、政治: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和竞争的局面;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法西斯力量壮大并走向战争,美、苏、中等国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经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美国“单极世界”的建立
12.20 世纪 60 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 1960 年就有 17 个
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 15 个国家相继独
立,到 60 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 41 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新发展:由经济合作发展为政治及经济合作。影响: 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冲 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
14.【美国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 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 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美苏两 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美苏 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 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 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进入“冷战”时 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0.(2022·黄冈一模)东欧五国除煤产量稍多以外,石油资源极其匮乏。
但在苏联“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这些国家原本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
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从而迫使它们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附苏联。
材料说明,东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C)
A.西方国家的颠覆和破坏
B.矿产资源的严重匮乏
C.放弃独立自主,依附苏联
说明英、美两国
( A)
A.经济发展中蕴藏着社会不公
B.贫富差距导致经济下滑
C.均已消灭低等收入群体
D.消除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8.(2022·成都)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和教育等方面, 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现代世界: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进(二)
(读本P56) ⑴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背景;形成、发展、扩大的过程;影响)
⑵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表现、影响)
⑶中国的振兴
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 亚非拉) (读本P60)(宗旨和原则、影响)
5.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读本P60)
(原因、影响)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演变 1.20世纪40-60年代末: 形成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互隔绝 2.20世纪70-80末年代: 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3.20世纪90年代至今: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上: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⑴背景: ⑶评价: ⑵内容: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 (1944年7月) (读本P57)
【知识梳理】
政治上: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读本P59) (背景、表现、影响) 2.苏联的改革及解体(读本P59) 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烈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读本P56) (表现、原因)
4.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IMF)
世界银行标志 (WB)
②关贸总协定(GATT)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2.世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区域集团化 (读本P57)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读本P58) 关贸总协定 (1948—1994)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⑴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年) (读本P5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与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与教训二战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次大规模的全球性灾难。
这场战争的历史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止是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影响,还有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影响,影响至今。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场战争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从中汲取启示和教训。
一、启示1. 国际政治二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和不公正。
国际格局并不完全是平衡的,有大国霸权、殖民主义、赤裸裸的霸权政治等。
二战爆发后,大多数国家都不堪其扰,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战后,国际政治形势形成了一种新的稳定格局,包括联合国、国际司法、经济发展等。
但是现在大国间的矛盾和利益争夺依然存在,以一种更加复杂和隐晦的方式呈现。
2. 和平共处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和民主化发展迅速。
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和平共处的形势下,二次大战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共处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则。
大家必须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尊重不同文化的相对独立、互相扶持和繁荣发展。
3. “自由民主”二战结束后,美国所强调的全球“自由民主”,成为了全世界的普遍共识。
自由、平等、人权等独立自主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
二战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必须建立在公信力强的社会机制之上。
4. 向前看二战结束的时候,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暴力和贫困的威胁。
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发展逐渐代替了暴力。
今天的世界,虽然还有战争和霸权、贫穷和不公正,但最终,我们必须把目光放在未来。
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和科学的进步,正不断引领我们向前发展。
二、教训1. 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战的教训告诉我们,以暴力解决问题只会埋下更多的仇恨和矛盾。
合作和谈判是更好的选择,大家必须互相包容、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一起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2. 领导者的误判会导致灾难二战的教训告诉我们,领导者的误判非常危险。
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个别国家领袖的决策错误,危机渐渐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体例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上承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在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两极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家的新发展,还要使其能够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世界意识,并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学习。
同时,九年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比七、八年级的学生有所提高,在空间上超越个人的生活范围,关心社会、国家和世界大事。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还要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2.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
3.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的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4.了解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变化趋势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变化趋势分析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2)(二)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2)(三)两极格局的终结 (3)(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3)(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5)结语 (6)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
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
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摧毁了法西斯,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革命性地变更了世界发展模式,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关键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经济发展Abstract: the Second World War on the fate of mankind produced tremendous effect, is a major turning point in human history. The second world war is from Germany, Japan, Italy fascist group launched, their purpose, is not only for the colony, but also to establish their own global hegemony, enslaving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Victory in the anti-fascist war, saved the world from the fascist enslavement, save the world in the destruction of civilization. That's one consolation. International fascist forces rou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world political power distribution, decided the entire postwar development. World War II promoted the world colonial system collapse, destroying the fascis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world peace, revolutionary change the pattern of world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new order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stablish, formed theUS-Soviet pattern.Keywords: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Political Economy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高考历史复习第26讲二战后的世界文明(1945年至今)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21
目录
知识梳理
难点释疑 图解识记 易错易混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
目录
知识梳理
难点释疑 图解识记
易错易混
1.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 正确。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 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 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 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 势。 3.世界贸易组织在争端解决机制上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力。 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争端解 决机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 实施的时间表,这使得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
江苏单科T18、
T19
全国文综ⅡT40
浙江选考T25
天津文综T10 北京文综T37
27
目录
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2018·天津文综,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
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于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
强有力的推动者。 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
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评价: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
失衡。 发达国家 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发展中国家
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2)内容: ①金融:《紧急银行法》——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②农业:《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 格。 ③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盲目生产,缓解劳资关 系,扩大内需。 ④社会福利和就业:《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秩序,增加 就业机会。 (3)影响: ①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 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 现。 (4)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拓展归纳]
斯大林模式下的国家投资和罗斯福新政中国家投资的比较
(1)流向不同: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国家资金流向国防相关 的重工业领域;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国家资金流向惠及民生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工程。 (2)影响不同:斯大林模式下,一方面,国家投资使苏联迅速
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
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③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 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 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 政治上 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
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 化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阶段特征
战后时代二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战后时代二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二战结束后,世界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战后时代。
此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对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二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国家体系重塑:二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的政权发生了变化。
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并在战后建立了新的政府体系。
同时,西方国家通过创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与安全。
2.超级大国崛起: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逐渐崛起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
他们通过核武器竞赛和冷战的角力,对全球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世界逐渐演变为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冷战与区域冲突:二战带来的政治格局分为东西方两个阵营。
冷战时期,国际社会面临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区域冲突的挑战。
冷战期间爆发了多次代理战争,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这些战争加剧了全球局势的不稳定。
二、经济影响1.重建与发展:二战后,战争摧毁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
随后,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此时出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货币制度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战后时代,国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全球各国纷纷开放市场,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贸易自由化直接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对巨大不平等问题产生了一定挑战。
3.经济重心转移: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欧洲转移了世界经济的中心。
战后原子弹和高新技术的崛起加速了美国的崛起。
与此相反,欧洲列强的日渐衰落也是战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文化影响1.全球文明交流:二战之后,全球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战后时代见证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碰撞,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例如,摇滚乐、电影和文学作品等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形成了现今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格局。
2.价值观的转变:二战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战争的残酷性让人们开始对人权、平等和和平价值更加重视。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13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训练13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淮北一模)“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
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
……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
”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背景可能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美国国内亲共势力强大C.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D.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答案A[据题干中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材料信息“原子弹秘密送给苏联人”、“ 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等,可以判断为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破裂,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材料;C、D两项材料未体现。
]2.(2014·肇庆质检)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经互会的成立D.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答案C[观察图表可以看出,1952年捷克等东欧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数额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
联系美苏“冷战”的形成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为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导致了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故C项符合题意。
]3.(2014·湖北八校联考)《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
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
”这场危机是指( )。
A.越南战争B.柏林危机C.朝鲜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据题干“赫鲁晓夫、加勒比海危机”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则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
此时,中苏关系逐渐恶化,故答案为D。
越南战争与题干无关;在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中中国都是站在苏联立场上的,故排除。
高中历史复习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4.(2017·湖南怀化四模)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 概 括 为 Universahty, 即 所 有 公 民 不 论 职 业 , 都 应 被 覆 盖 以 预 防 社 会 风 险;Unity ,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 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 A.每个公民都享有福利权 B.对社会福利实行统一管理 C.福利要求体现均一性原则 D.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 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2.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联系密切。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3)认识: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会在不断改革中 发展完善。 2.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 力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采取政府干 预和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政策。 (2)建立“福利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采取社 会保障政策,实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 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拓展 了经济活动的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4)“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 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专题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测)(原卷版)
第16专题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二战后的世界 (1945年至今)能力提升检测卷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单选题(含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3·河南名校高三10月联考·23)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正式签署《罗马条约》,其中规定:建立六国关税同盟,筹组农产品共同市场,并实行六国共同的农业政策。
根据该条约,六国对外关税税率、对外贸易、对外农业政策等方面的权力,逐渐转移给了欧共体这一超国家组织。
这说明()A.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B.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C.主权让渡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D.欧共体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2.(2023·河南名校高三10月联考·24)“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由法国人口学家艾尔佛雷德·索维于1952年首先使用,意指不属于美苏集团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的概念广为流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
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会议上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
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之间激烈争夺中间地带B.第三世界走向了国际舞台中心C.发展中国家逐渐与世界接轨D.新兴力量崛起助推多极化趋势3.(2023·河南豫南九校高三联考·22)长期以来,苏联农业的发展是由机器拖拉机站即国家来决定的,一切计划安排都得接受以国家身份行事的机器拖拉机站的制约。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把机器拖拉机站的机器和设备卖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将机器拖拉机站的技术员分配到各个集体农庄去工作。
这种改组()A.扩大了集体农庄自主经营权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促使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大增D.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4.(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23)二战后到70年代中期,美国国有固定资产规模比战前有了较大的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篇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有学者把世界战争史画成一条曲线,第二次世界大就是曲线的顶峰,它的规律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手段之残忍,战争进行的无限性都是史无前例的。
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前性:占当时全世界人口4/5以上的近20亿人卷入了这场大战。
战火遍及了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动员参战的军队高达一亿一千万人,军队死亡2700多万,加上平民的死亡根据最高的数字显示共达7000万人。
1/2的男性适龄公民应征入伍去打仗,也就是两个适龄的男性公民,有一个要去当兵打仗。
在二次大战中,各交战国整个国家的体制都转入战争轨道,各个国家都改组了工业结构,增加税收,强制劳动,包括妇女都要强制劳动,限制日常消费,定量供应,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生产能力、物质资源和科技力量为战争服务,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转向为战争服务。
战争的直接军费开支60—70%占各个交战国的国民收入总和的60—70%。
个别国家在战争最紧张的年份,直接军费支出甚至超过它同年的国民收入总和。
通过这些数学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竭尽了参战国的所有全力,最大化最大限度地疯狂地卷入到战争中。
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战争就是尽最大的力使对方屈服而对方同样以最大的力回击的本质。
其战争手段之残暴之惨无人道也是空前的,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那种残暴提供了技术的可能,其次是那种无限化的战争要求使残暴的手段登峰造极。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的化学、细菌人体实验、毒气的使用,德国法西斯为犹太人建立的集中营——拨人皮、割器官,无所不用其极,真是骇人听闻。
而且这种最不人道最惨烈的屠杀,在法西斯眼里不过是一种工业的程序而已,在执行这些命令的人就像在拆毁一架机器,麻木地进行着——这在人类史上算是奇迹。
第二次世界给人类留下的是抹不去的惨痛历史和那些骇人听闻的故事与数字,同时,也因为它,世界发生了改变。
二战后的新文明的名词解释
二战后的新文明的名词解释二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以科技和文明的快速发展为标志。
二战带来的创伤使得人们开始反思战争与恐怖的意义,急切地寻求和平与进步。
在这个新的文明时代中,许多新的概念和名词被提出和解释,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这个变化迅猛的世界。
1.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地球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便利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日益紧密,这种紧密联系超越了国界和地区的限制。
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技术,信息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动。
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经济体系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加速了世界的互联互通。
2. 科技革命二战后的新文明将科技革命视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新的科技手段使得人们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科技革命还催生了人工智能、基因科学等前沿领域,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未来发展。
3. 文化多样性新文明的诞生使得不同的文化得以更好地相互交流和包容。
文化多样性强调每个社群和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同时也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多样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并鼓励文化的自由流动和创新。
4. 民主化二战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那些饱受战争和专制统治摧残的国家。
民主化是一种政治体制,注重人民的参与和自由选择。
民主化赋予了人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利,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催生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
5. 可持续发展在新文明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人们可以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资源保护三者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旨在建立一个持久、和谐和繁荣的世界。
6. 和平与和解二战的残酷经历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战争的可怕性,促使他们追求和平与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量变化
惟一超级大国,积极 推行单边主义 不再是超级大国 欧元启用,合作深化 经济稳定发展,保持 着经济大国地位
对多极化的影响
无法解决多种问题 促其重视多边合作 政治军事影响犹在 影响力不断发展 经济大国谋求政治/ 军事大国地位 政治经济影响加强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盟
日本
改革开放,实力增强 中国 其它发展 国家众多,联合自强; 中国家 印\巴等国影响较大
(2)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的影响;美苏争霸,美国处 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崛起。(8 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 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 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 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有人这样评价当 今世界:“当今 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 人,日本是独脚 巨人,俄罗斯是 生病的巨人,欧 洲是缺乏凝聚力 的巨人,中国是 潜在的巨人。
三、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实质) ★斯大林模式(利弊) ★戈尔巴乔夫(直接) ★和平演变(外因)
(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现状:一超多强 ★如今面临世界主要问题与中国的对外关系
★趋势: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表现)
苏联解体后,如何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主要力量 美国 俄罗斯
美苏冷战
厨房辩论现场
D
美苏冷战
(2011广东.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 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 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 现在却成课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 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A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美苏冷战 (原因、表现、影响)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时代、影响) (3)中苏关系(从盟友到敌对,从敌对到缓和) (4)中美关系(从敌对到缓和) (5)中日关系(从敌对到缓和) (6)美欧、美日关系(历程、趋势、因素)
冷战中的美欧关系 (从依赖、依附到竞争、自主)
(2009年广东)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 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D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 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 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 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 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 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将何去何从?》
(2)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4分)
趋势:由敌对走向缓和(4分)
冷战中的中日关系
越顶外交
毛泽东将《楚辞集注》赠送田中角荣
(2012惠州模拟).观察右图,从中 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时间定格在1971年 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C.外交上“一边倒” D.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整体认识:资 本主义世界经 济三足鼎立冲 击了两极格局, 政治上第三世 界登上国际舞 台,中国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冲击了 两极格局。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 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 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 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 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为什么 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8分)
A
(2010年福建)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 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B
二、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1)根本因素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具体因素
★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材料六:伴随着朝鲜战 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 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 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 视为莫斯科的“傀儡” 和忘恩负义的“侵略 者”。中国在美形象也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 阅读材料六,指出这一 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2 分),并简述其形成的 历史背景。(6分)
冷战中的中美关系 (2012广州一模)材料二: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 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 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 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
泽东同志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
(2010· 广东文综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 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 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 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 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 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 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 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 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 意识形态的对立
A
(2010全国文综) 1960年起,《人民日 报》、《红旗》杂志等对 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 渐增多。导致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
中苏关系的恶化
1964年中法建交
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 与法国总统戴高乐等
冷 战 中 的 中 苏 关 系
(2010广东.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 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 是
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美苏冷战 (原因、表现、影响)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时代、影响) (3)中苏关系(从盟友到敌对,从敌对到缓和) (4)中美关系(历程、趋势、因素) (5)中日关系(历程、趋势、因素)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 无故的恨——毛泽东
从敌对到缓和
1970年尼克松在《时代》杂志发表文章表示:如果说在我 去世之前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 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去。表达访问中国的意愿 。 20世纪70年代,促使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因素有哪些?
——微观把握: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二、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三、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美苏冷战 (原因、表现、影响)
“我认为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 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1957年11月18日毛
D
(2012苏州月考)“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 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 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 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 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 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并未放弃霸权政策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宏观理解: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
政治史: 两极格局形成及其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 不断加强。 经济史: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 调整、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体系化、制度 化、集团化(一体化)、全球化)。 文化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文学与现代美术、 音乐。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美苏冷战 (原因、表现、影响)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时代、影响) (3)中苏关系(历程、趋势、因素)
从盟友到敌对,从敌对到缓和
195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
冷战中的中苏关系 (2012· 海南单科卷· 24)我国“一五”计划 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 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 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 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08广东)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 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B
(2007年广东)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 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
宏观理解(写)
考点 分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政治史
经济史
文化史
总分
微观把握(忆) 客观题8分 主观题7分
客观题4分 主观题2分 真题回顾(练) 主观题 6分 客观题4分 主观题4分
客观题4分 19分 无 12分
历史反思(思)
客观题4分 主观题6分
客观题4分 22分
B
一、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美苏冷战 (原因、表现、影响)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时代、影响) (3)中苏关系(从盟友到敌对,从敌对到缓和) (4)中美关系(从敌对到缓和) (5)中日关系(从敌对到缓和) (6)美欧、美日关系(从依赖、依附到竞争、自主)
(7)第三世界(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