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齐读序言,思考问题:小序起到什么作用 ? (1)交代说明:词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 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别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2)点明感情基调:“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着一“悲”字,给人悲凉、凄冷之感)
2、什么是 《黍离》之悲 ?
(1)《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 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 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 何人哉! ” (2)《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 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对国家昔盛 今衰的悲切伤感之情。
2、创作背景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 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 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南侵。在建炎三年 (公元1129年)和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 年),金人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 十里”。作者经过扬州时虽已时隔多年( 1176年),但依然满目疮痍,于是不禁触景 生情,遂作此词。
分析题目——扬州慢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与题目分别是什么?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 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2、词题还告诉我们什么? 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 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 ,是一首长调(单从字数划分:小令、中调、 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研习序言
原句、出处
作用
纵豆蔻 词工, 青楼梦 好 二十四 桥仍在
①表崇拜之情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②形象更加鲜 ——《题扬州禅智寺》 明,增加了文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采。 ——《赠别》 ③又以昔日的 繁华,反衬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今日的荒凉,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反而使词更沉 ——《遣怀》 郁,内容更丰 厚。有力地表 达了作者对扬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州昔盛今衰的 ——《寄扬州韩绰判官》 感伤。
5、问: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时用 到了哪些表现手法?
(1)对比:总体,昔日繁盛——眼前破败 具体,名都、佳处——空城;春风十里——荠麦青青; 杜郎俊赏——重到须惊(想象);…… (2)虚实结合: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 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 边是实,全词中虚实与对比相互融合,寄寓着词人的昔盛今衰之感和感时伤世 之叹。
(3)拟人修辞: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 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它们尚且“犹厌言兵”,更何况当 地的人民呢。这样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深刻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自胡马窥江去后”——造成今昔差异的原因),也流露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 同情。
总结
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 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 ,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 抒发了“黍离”之悲。
导入新课
扬州——“淮左名都”、“月亮 城” 南朝殷芸:“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 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公元 1176 年,21岁的青年才俊姜夔途经被 金兵洗劫后的扬州,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赏析他的词作名篇《扬州 慢》。
6、问:该词末两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1)问句作结,引人深思,意蕴无穷。 (2)移情入景,乐景写哀,含蓄隽永。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怎 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 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人散,国难未息,谁 也无心去观赏。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移情于“红药”, 曲折地表现了战乱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以及 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且芍药花为乐景,花虽依 旧,人事却非,无尽哀情寄寓其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读诵《扬州慢》,抓住词眼,分析 意象。 2、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对 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诗歌表现手法。 3、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 怀。
知人论世
1、关于作者 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 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 善书法、精音乐。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 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 之作。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 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 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观看配乐朗诵视频,初步体会作者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黍离之悲 ”
深度赏析
1、问: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是有名的繁 华之地(名都、佳处),词人此时所见的扬州却 并非如此,上阕中哪个词集中概括了扬州城现在 的特点? “空城”——写出破败荒凉的特点。
2、问:“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请 找出相关的诗句。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 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古老的树木、孤独 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 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 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凉。并 且承接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问: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 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 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
名都(佳处也可,但名都与“空城”更对称) ——展现昔日扬州的繁华
4、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扬 州的繁华? 这些词句用到了什么手法?
《扬州 慢》
竹西佳 处 过春风 十里
2、什么是 《黍离》之悲 ?
(1)《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 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 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 何人哉! ” (2)《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 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对国家昔盛 今衰的悲切伤感之情。
2、创作背景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 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 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南侵。在建炎三年 (公元1129年)和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 年),金人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 十里”。作者经过扬州时虽已时隔多年( 1176年),但依然满目疮痍,于是不禁触景 生情,遂作此词。
分析题目——扬州慢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与题目分别是什么?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 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2、词题还告诉我们什么? 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 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 ,是一首长调(单从字数划分:小令、中调、 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研习序言
原句、出处
作用
纵豆蔻 词工, 青楼梦 好 二十四 桥仍在
①表崇拜之情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②形象更加鲜 ——《题扬州禅智寺》 明,增加了文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采。 ——《赠别》 ③又以昔日的 繁华,反衬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今日的荒凉,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反而使词更沉 ——《遣怀》 郁,内容更丰 厚。有力地表 达了作者对扬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州昔盛今衰的 ——《寄扬州韩绰判官》 感伤。
5、问: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时用 到了哪些表现手法?
(1)对比:总体,昔日繁盛——眼前破败 具体,名都、佳处——空城;春风十里——荠麦青青; 杜郎俊赏——重到须惊(想象);…… (2)虚实结合: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 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 边是实,全词中虚实与对比相互融合,寄寓着词人的昔盛今衰之感和感时伤世 之叹。
(3)拟人修辞: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 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它们尚且“犹厌言兵”,更何况当 地的人民呢。这样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深刻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自胡马窥江去后”——造成今昔差异的原因),也流露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 同情。
总结
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 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 ,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 抒发了“黍离”之悲。
导入新课
扬州——“淮左名都”、“月亮 城” 南朝殷芸:“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 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公元 1176 年,21岁的青年才俊姜夔途经被 金兵洗劫后的扬州,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赏析他的词作名篇《扬州 慢》。
6、问:该词末两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1)问句作结,引人深思,意蕴无穷。 (2)移情入景,乐景写哀,含蓄隽永。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怎 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 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人散,国难未息,谁 也无心去观赏。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移情于“红药”, 曲折地表现了战乱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以及 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且芍药花为乐景,花虽依 旧,人事却非,无尽哀情寄寓其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读诵《扬州慢》,抓住词眼,分析 意象。 2、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对 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诗歌表现手法。 3、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 怀。
知人论世
1、关于作者 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 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 善书法、精音乐。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 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 之作。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 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 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观看配乐朗诵视频,初步体会作者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黍离之悲 ”
深度赏析
1、问: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是有名的繁 华之地(名都、佳处),词人此时所见的扬州却 并非如此,上阕中哪个词集中概括了扬州城现在 的特点? “空城”——写出破败荒凉的特点。
2、问:“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请 找出相关的诗句。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 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古老的树木、孤独 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 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 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凉。并 且承接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问: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 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 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
名都(佳处也可,但名都与“空城”更对称) ——展现昔日扬州的繁华
4、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扬 州的繁华? 这些词句用到了什么手法?
《扬州 慢》
竹西佳 处 过春风 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