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诗三首》人教实验版必修2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诗三首》人教实验版必修2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必修2 《诗三首》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必修2 《诗三首》二、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魏晋时期诗歌风格2、由《涉江采芙蓉》看古诗十九首3、由《短歌行》看汉魏风骨4、由《归园田居》析陶潜的隐逸三、课文知识分析1、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思考:何人有“所思”,“所思”又何人?看“古诗十九首”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有一段非常有意义的评价:“《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

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2、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里“忧”字出现了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到底在追求什么?四、帮你总结古诗十九首,只一“情”字耐人寻味。

必修二《诗三首》复习课件

必修二《诗三首》复习课件
详细描述:此诗写壮志未酬,通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等诗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未得实现的 遗憾。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忧国忧民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此诗写忧国忧民,通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担忧。
《归园田居》解读
总结词:田园生活之美 总结词:归隐之志 总结词:淡泊名利
详细描述
1. 掌握《诗三首》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如“采采”、“蒹葭”、“苍苍”等, 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诗歌主题概括
详细描述
总结词:把握诗歌的主题思 想,理解其深层含义。
02
01
03
1. 概括《诗三首》的主题思 想,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手法,探讨其深层含义和主
题指向。
05
复习建议与指导
复习重点提示
01
02
03
重点诗词默写
确保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 《诗三首》中的重点诗句 ,注意避免错别字。
诗词主题理解
深入理解每首诗的主题和 情感,掌握诗人的创作意 图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诗词艺术手法
掌握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如比喻、拟人、借景抒 情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 作用。
2. 探讨诗歌的结构特点 ,如层次、段落、布局 等,理解其对主题表达
的作用。
04
02
文本解读
《涉江采芙蓉》解读
总结词: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此诗写思乡之情,通过采 芙蓉、投芙蓉等动作,表达了游子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结词:离别之苦
详细描述:此诗写离别之苦,通过“ 采芙蓉”这一动作,表达了离别时的 不舍和痛苦。

必修二《诗三首》复习 ppt课件

必修二《诗三首》复习 ppt课件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殷切接待贤才
《诗三首》 复习
• 复习目标 1.理解这三首诗的情感和主要写作特色。 2.熟练背诵,准确《涉江采芙蓉》
• 抓意象品情感。
• 芙蓉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常被用作 高尚纯洁品德的象征,采摘花草送给 远方的亲人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的思 念和祝福。
• 2.《短歌行》——抓住“忧”
• 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 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 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 “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作者“忧”的是贤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 掇?”贤才难求的“忧”“不可断绝”。“月明 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者 “忧”贤才不能投奔自己这个贤主。
• 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 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 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 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 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 忧思愁绪。总之,这首诗的情调开头低 沉,后来昂扬。诗歌情调健康,内容积 极,诗中所表现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 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 3.《短歌行》中典故的使用: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酒浇愁。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
风·子衿》中的诗句。) ——对人才的思念和倾慕。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 解》) ——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概括诗歌的内容☆☆☆☆☆重点2 意象、意境、情感☆☆☆☆☆【重点详解】重点1:概括诗歌内容【要点解读】概括诗歌的画面要求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主要包括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对诗歌的画面进行简要的描述,概括诗歌创设的意境特征以及蕴含的情感。

【考向】概括诗歌内容【例题】《短歌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答案】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感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继续写对人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表明自己虚心纳士,竭尽诚心的态度。

诗歌的第一层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情感。

从诗歌的后面三层的意思来看,作者想表达倾诉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对点练习】《归园田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达什么情感?重点2:意象、意境、情感【要点解读】1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2.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高一诗三首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诗三首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诗三首基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诗歌是文学的瑰宝,是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表达形式。

学习诗歌帮助我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在此,我将从诗歌的体裁、意象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对高一学习的三首诗歌进行总结。

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是唐代最有名的诗之一。

通过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安静夜晚的景象,用“明月光”和“地上霜”构建一种冷静和凉爽的感觉。

通过对意象的运用,李白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在深夜对自然的思考和凝视。

第二首诗是贺知章的《登鹳雀楼》。

这首七言绝句是唐诗的代表之一。

文章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望长安的壮丽景色。

这首诗通过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示了诗人对长安的想念之情。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的描写,通过对白天和夜晚的对比,以及对顺溜和淙淙声音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情感。

第三首诗是北岛的《波》。

这是一首自由诗,体裁上与传统诗歌截然不同。

北岛通过写波浪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的波浪既有物质上的存在,又有精神上的呼唤。

通过对波浪的多重意象描写,北岛使诗歌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这首诗以独特的形式和意象,传递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让人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在以上三首诗歌中,我们学到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如,《静夜思》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是诗人使用的比喻手法,通过将明月和地上的霜做类比,诗人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冷漠。

而《登鹳雀楼》中的对比手法,则通过对长安白天和夜晚景色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外,《波》中的重复手法,则通过对波浪形象的反复描写,给读者带来一种力量和动感。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的诗歌体裁,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艺术性。

我们学习了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孔雀东南飞》)
3、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

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

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能的火焰;知识是春耕的犁头,当手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它会使田野郁郁葱葱,硕果累累。

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预习提示和鉴赏

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预习提示和鉴赏

⾼⼀语⽂必修2《诗三⾸》预习提⽰和鉴赏 ⼈教版语⽂必修⼆第⼆单元中《诗三⾸》分别是《短歌⾏》、《涉江采芙蓉》、《归⽥园居》,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语⽂必修2《诗三⾸》预习提⽰和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必修2《诗三⾸》预习提⽰ 《涉江采芙蓉》选⾃《古诗⼗九⾸》。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批魏、晋以前⽂⼈所作的五⾔诗,既⽆题⽬,也不知作者,其中⼤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59⾸(《诗品·古诗》),但今存仅30多⾸,包括《古诗⼗九⾸》在内。

《古诗⼗九⾸》在⽂学史上被称为“古诗”代表作,这⼀标题也就成为⼀个专题名称。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同⼼离居”,夫妻异地的相思之苦。

妻⼦采芙蓉送给丈夫,但是丈夫却遥在天涯;丈夫思念妻⼦,却是⼀条不归路。

相隔万⾥的夫妻只能发出“忧伤以终⽼”的悲哀。

曹操的《短歌⾏》传于后世的共两⾸,课本选的是第⼀⾸。

《短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

古辞已经亡佚。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

清⼈朱嘉徵在《乐府⼴序》中说:“《短歌⾏》,歌对酒,燕雅也。

”指出这是⽤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的这⾸《短歌⾏》是创于宴乐的⾔志诗,表达了诗⼈希望延揽天下⼈才、完成统⼀⼤业的雄⼼壮志。

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对酒当歌”,写出⼀场盛⼤的筵席。

然⽽,诗⼈乐极悲来,油然⽣出⼈⽣苦短、只争朝⼣的感叹。

接下来转到对⼈才的渴慕,时⽽抒写⼈才难得的忧愁,时⽽抒发⼈才到来的喜悦,诗⼈或喜或悲,⼼潮起伏。

最后引⽤“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他延揽天下英才的⼼志。

《归园⽥居》顾名思义,标题的含意就是归返园⽥居。

园⽥居,⼜名古⽥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

“据宋传及陶集诗⽂,陶住宅凡三处。

⼀为上京(⾥)闲居,⼀为园⽥居(古⽥舍),⼀为南⾥(南村)。

”(逯钦⽴校注《陶渊明集》)《归园⽥居》共五⾸,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个侧⾯描绘了诗⼈丰富充实的隐居⽣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文档讲义 2.7诗三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文档讲义 2.7诗三首

7诗三首本课话题——尊重人才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诗写出了曹操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曹操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在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估计不会再有人轻易地表现出对于人才的蔑视,相反,“尊重人才”在各种场合出现频率之高,早已使人习以为常。

都在说尊重人才,都知道人才重要。

若是依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似乎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人才问题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

阅读——文学中的典故1.苏联解体后,美国疯狂地在俄罗斯购买廉价的科学人才和成果。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第一个受益者。

自1992 年起,该公司已与俄科学家做成了三笔大交易。

第一笔生意是与俄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达成的,它获得了俄罗斯光纤研究成果和对200名俄科学家的使用权。

俄科学家每年从公司领取的报酬只是720 美元,对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钱算得上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但它根本无法与美国科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薪相比。

2.孟尝君养士。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府上收养了各色人等包括门客三千。

这些人,或能言善辩,或能诗善文,或是能工巧匠,或武术高强,各有一技之长。

孟尝君不厚此薄彼,一律一视同仁,善加对待,后来这些人都在重要问题上或重大事件上出了力,立了功。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介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史称“建安风骨”。

高一必修二诗三首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诗三首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诗三首知识点高一学生进行文学学习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韵律的文学体裁,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入的意象表达情感,反映人类的思想和文化。

在高一必修二的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一些重要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三首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这三首诗歌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一些重要的诗歌技巧。

第一首诗是《小池》。

这首诗是一个小景,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池塘和周围的景色。

作者是高村光太郎,他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小池》是他创作的一首代表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微小细节的观察,展现了一种宁静与平和的氛围。

这首诗的核心观点是感叹生活的不易和宝贵,即使是平凡细微的事物也有其美和存在的价值。

作者通过使用对比手法,将小池与大海相连,突出了小气象与大情怀的统一,给读者一种启示,即要学会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美好。

第二首诗是《关雎》。

这是一首古代的诗歌,源自《诗经》中的《小雅·谷风》篇。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诵和演绎。

《关雎》以一种优美的韵律和对爱情的描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爱情的热爱。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爱情的讴歌和追求。

通过描写鸟儿鸣叫、谷物成熟的景象和少男少女的亲密感,作者表达了对爱情纯洁和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使用了双音韵和双句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第三首诗是《留别王侍御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送别好友王侍御维创作的一首名篇。

它是一首描写离别忧伤和思乡之情的诗歌。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离别的悲伤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友情和家国情怀的思考和追求。

这首诗的核心观点是对于人们生命中离别和分别的无奈和伤感。

通过运用抑扬格和对偶句等韵律手法,使整首诗具有动人的节奏感。

诗中的意象和元素也增加了它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从而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高一必修二的课程中,这三首诗歌作品代表了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和时期的人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

【KS5U精品原创】2022高一语文课文精讲: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KS5U精品原创】2022高一语文课文精讲: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诗三首》课文精讲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诗经》、《离骚》和“汉乐府”的一些优秀篇章。

我们从中看到我国古典诗歌的形式在发展变化,《诗经》以四言为主,《离骚》句式长短不一,“汉乐府”出现了五言诗。

五言诗产生在汉代,并逐渐走向成熟。

汉代留传下来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作品,都是五言诗。

“汉乐府”中的作品,形式并不划一,有四言,有五言,也有杂言。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诗三首》,收入汉、魏、晋时代的三首诗,都是文人作品。

有四言,也有五言。

曹操的《短歌行》是用“乐府”旧题写的四言诗,诗人用这种旧形式表现了丰富的、动人的思想感情。

《涉江采芙蓉》是五言诗,在当时属于新诗体,在文人手中发展得比较成熟。

不过我们细细体味其诗句,相对于魏晋以后文人写的五言诗,显得自然质朴、不事雕饰。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诗,在写作技巧上有很大发展,与《涉江采芙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在学习中应当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不同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味。

四言诗,由两个二字节拍构成诗句,读起来整齐却缺少变化。

骚体诗是杂言,一般是由二字节拍和三字节拍组合,有的诗句是两个节拍,有的是三个节拍,上、下句之间往往用“兮”字,读起来参差错落有变化,富于韵律感。

五言诗由二字节拍和三字节拍组合,有两个节拍,读起来活泼、韵律感强。

让我们在感受这些优秀篇章的思想内容的同时,感受各种诗体的不同情味。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细细清理一下,你已经积累了多少古典诗歌知识,试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②让我们回味一下我们在学习《离骚》时产生过的美好感受,并拿来跟学习《短歌行》时产生的感受比较比较。

③让我们学完本课后,全面清理一下我们在本单元接触到的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交流作者和作品信息《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高中语文《诗三首》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诗三首》内容梳理

诗三首一、内容梳理1.《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多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通过写主人公采芙蓉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无穷的思念之情。

2.《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曲,曹操这首《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写了作者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并写出了面对短暂人生要广招人才,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愿望。

3.陶渊明41 岁弃官归隐,一年后,作《归园田居》五首,最能显示陶诗的风格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的欢快心情。

二、重要字词一词多义顾:(1)还顾望旧乡。

动词,回头。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望。

(3)顾念慈母。

动词,关心,照顾。

(4)卿非刺客,顾说客耳。

副词,不过。

厌:(1)山不厌高。

动词,满足。

(2)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动词,饱。

去:(1)一去三十年。

动词,离开。

(2)卿可去成婚。

动词,前往。

(3)替汉家除残去秽。

动词,除雕,去掉。

(4)去门十里以为界。

动词,距离。

适:(1)少无适俗运。

动词,迎合。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动词,到…去(3)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

(4)处分适兄意。

动词,顺从。

三、写作素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最重要的体现。

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更是极端的渴望。

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

惟才是举,是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诗歌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一语文中,学习诗歌是必修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三首经典的诗歌及其知识点。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它采用对仗工整的七言绝句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的赞叹之情。

知识点包括:- 对仗:诗句中的“尽”和“流”、“目”和“楼”形成了平仄对仗,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

- 押韵:每个句子的最后两个字“流”、“楼”押韵,使诗句更加和谐、朗朗上口。

- 意象描写:通过对景色的描述,诗中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开阔的视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2.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融入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

它采用了无韵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知识点包括:- 意境描写: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独处时的思乡之情,透露出一种安静、宁谧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月亮和故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 现实与想象的对比:诗中的月亮带有现实的表象,而故乡却成为了内心的寄托,通过对比强化了诗歌的表达力和哲理性。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了作者因在他乡而与家人分离的思绪,以及在佳节之时倍加思念亲人的心情。

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通过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期望。

知识点包括:- 对仗与韵律:诗歌中的“客”与“亲”、“处”与“人”形成了对仗,起到了音韵的协调作用,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

- 比喻与寓意:诗中作者将自己比作孤独的客人,通过对茱萸和登高的描述,传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愿望与期待。

- 内外交融:诗中外部的节日和环境与内心的孤独和思念相互映衬,通过结构上的对比增强了读者对作者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诗三首重点文言文知识

诗三首重点文言文知识

诗三首重点文言文知识1. 诗三首的文言知识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所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1.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

(3)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是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2.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2)名词用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3)名词用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弹琴。

书,读书)或棹孤舟(棹,划)(4)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2. 5题基础知识+三首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急需1、C组四个字音全正确,其余三个都各有错误。

2、D3、A4、B5、D诗词鉴赏两者都写田园生活,第一首表达作者对隐居田园的向往,第二首借写景来写自己恬适的心境,充满禅意。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暗”字有何作用?请作分析说明。

含义:征尘暗,好久没有驰骋疆场了。

表达作者报国无门的失望无奈之情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对比手法,写了报国无门的愤懑。

文言文阅读:C A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选 C 因为--两个词3. 杜甫诗三首文学常识望岳,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其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颈联:荡bai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联都是对偶句,造化一句也有拟人手法,du但这个问题问得。

律诗里面的对偶是很平常的修辞手法啊,感觉不应这么问zhi。

春望,属于近体诗中五言律诗,烽火就是指战争。

石壕吏,属于古体诗,从内容看为叙事。

但根据一般的诗词内容体裁,是分为咏物言志、写景抒情、即事感怀、dao怀古咏史等,石壕吏网上版靠的话没法靠。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诗三首》含答案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诗三首》含答案

《诗三首》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三首诗歌中的基础知识,熟悉三首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诗歌鉴赏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训练。

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1、字音遗(wèi)还顾(huán gù)三匝(zā)羁鸟(jī)阡陌(qiān mò)故渊(yuān)榆柳(yú)后檐(yán)守拙(zhuō) 暧暧(ài)墟里(xū)狗吠(fèi)掇(duō)衿(jīn)颠(diān)樊笼(fán)2、重点词义遗:赠送.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子:对对方的尊称。

悠悠:长久的样子。

掇:拾取,采取.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着的食物。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形见绌。

山不厌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句,按现代语序应为“深巷中狗吠,桑树颠鸡鸣”)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二、诗歌内容赏析1、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7《诗三首》基础字词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7《诗三首》基础字词梳理

11.契阔 谈. .. 12.绕树三匝 .
“宴” 。 周、圈
俗,世俗。韵,气质、本性 13.少无适俗韵 .. 深潭 14.池鱼思故渊 .
昏暗,模糊 15.暧暧 远人村 ..
16.依依墟 里 烟 ... .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墟,村落
三、名句默写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诗三首》基础字词梳理1读准字音 Nhomakorabea2
词语解释
3
名句默写
一、读准字音 1.采之欲遗 谁( wèi ) . 3.青青子衿 ( jīn ) . 5.契阔谈 . ( yàn ) 7.羁 鸟( jī ) . 9.墟 里烟( xū ) . 2.呦 呦( yōu ) . 4.何时可掇 ( duō ) . 6.三匝 (zā ) . 8.暧暧 (ài ài) ..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诗三首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诗三首

【导语】以下是为⼤家推荐的有关⾼⼀语⽂知识点归纳:诗三⾸,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学常识 《古诗⼗九⾸》选⾃南朝梁萧统《⽂选》,是东汉末年⽂⼈五⾔诗的选辑。

并⾮⼀⼈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化素养较⾼,⼜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兴,⽽且创造出⼀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被称为“五⾔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

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的疾苦,⼀⽅⾯表现了统⼀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或“魏晋风⾻”。

“秋风萧瑟,红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与“⽼骥伏枥,志在千⾥;烈⼠暮年,壮⼼不已。

”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陶渊明,东晋诗⼈。

⼀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号五柳先⽣,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的隐⼠,不满于官场的⿊暗,“不为五⽃⽶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年他41岁,以后终⽼农村,死后世⼈称他为“靖节先⽣”。

陶渊明开创了⽥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个新的境界。

他亦有“隐逸诗⼈”之称。

【同步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完全正确的⼀项是() A.芙蓉(rónɡ)⿎瑟(sè) 度阡(qiān)樊(pān)笼 B.⼦衿(jīn)呦呦(yōu) 遗(wèi)谁兰泽(zé) C.阡陌(mò)三匝(zā) 吹笙(shēnɡ)吐哺(pǔ) D.可掇(duō)譬(bì)如 守拙(zhuō)羁(jī)鸟 【解析】A.“樊”读fán,C.“哺”读bǔ,D.“譬”读p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复习本文是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复习,感谢您的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复习
【当】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孔雀东南飞》)
3、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遗】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
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