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方法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包含关系
图 2 交并关系
图 3 集合减法
4. 选取比较对象
一切学问,都是比较学.
——phybistein
并不是所有研究对象都有可比性,也并非所有的比较都有研究意义和价值. 任何 领域的肇始,都是先选取比较对象.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直觉地就能确定比较对 象,然而将比较学方法系统化,明晰化还是必要的——这样能让我们在学习和研 究中有的放矢,减少犯错误的可能性.
7. 比较对象的异与同
保持张力而不做撕裂, 维持辩证而不走极端.
——phybistein
比较学研究,无非就是对比异与同. 然而其应该重“异”还是“同”,却一直 存在争议. 异同问题,本质上就是偏重个性还是共性的问题. 从哲学上看,个性 和共性是一对矛盾,任何对象都是个性和共性的对立统一体,个性包含了共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对个性的抽象和概括,共性通过个性得以体现,没有个性 也就无所谓共性. 比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生物,但彼此之间存在着共 性,否则我们也不会用语言/生物这个词来概括它们;与此同时,各种语言/生物 又各具个性,否则也不能区别于其他语言/生物. 我们进行语言/生物的对比研究, 就是在承认所比语言/生物同时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两个事物作比较,首先得确定二者是否具有可比性(comparability),而确定二 者可比性的关键,要看它们是否拥有一定的共同属性,或者说具有对比的共同基 础.[1]. 一般的做法是,首先看两个对象是否处在同一层面上. 不在同一层面上的 项目由于缺少共同属性,可比性必然较差. 例如在生物学中的比较行为学中,我 们不会将某个亚种和某个种做比较,因为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通常我们比较同 种的两个亚种,或两个种之间进行比较.
比较不仅能帮助我们消化和巩固旧知识,还能产生新知识. 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 较,我们产生一大类事物的共性知识,形成统一而广泛的理论——事实上,这正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目标之一. 此外,通过比较,我们能找出同一 类事物的不同之处,并且深究其原因,形成不同种类的新的子学科,这也是科学 发展的的模式之一. 在科学研究逐步细化的今天,比较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上文 所述,它能沟通不同的学科或子学科,帮助产生新知识和对世界的深入理解. 现 在风行的交叉学科研究,实际上部分就是比较学.
当人们将直觉发现的相似性作为起点开展研究后,会发现有些相似性只是表象, 而有些相似性才触及事物的本质;从触及事物本质的相似性出发进行对比,就能 找出彼此本质上的异同,此时找出的“同”或者说相似性作为结果,会比作为出 发点的,直觉的相似性更加具体,明晰,准确和深刻. 而作为结果的相似性,又
可以作为进一步对比研究的出发点,如此反复进行,对比研究就会不断深入,我 们最初觉察到的种种相似性,也就可能被概括抽象为若干更为抽象的属性或范 畴.[1] 这也是对比研究的终极目标. 6. 对比的方向性问题[1]
2. 比较学的意义
没有比较,就没有知识, 也没有知识的进展.
——phybistein
一个事物的性质和意义,往往是通过和其他事物相比较才能显现出来的. 比如,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他人作为参照物,作为比较对象,我们的自我和人 格的形成是难以想象的. 宏大一点的例子,中华文化和文明之所以能够实现自我 定位,是和与其他文化和文明比较研究分不开的. 因为比较,事物立焉.
3. 比较对象的关系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和别的事物 比较才能显出来...语言也是这样.
——吕叔湘
我们研究的对象往往是一个集合,因此考察集合之间的基本关心是有益的. 集合 中元素和集合的基本关系,是属于和不属于. 元素之间的关系,有函数关系和等 价类关系. 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包含和不包含. 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 是交并补,以及集合减法. 有结构的集合之间,还存在同构等关系.
此外,确定研究对象的可比性,还需要看这两个对象是否具有某种相似性 (similarity),传统上叫对应性(equivalence). 比如上述比较行为学的例子, 同种的两个亚种之间,就有对应性——它们属于一个种,具有这个种的基本的特 定属性,因而是对应的,具有可比性. 而不同种内的亚种,就不具备这种对应性,
图 4 比较学的方向性 from 王菊泉 以语言学为例,单向对比从语言 A 出发,旨在找出语言 A 中某一语言现象在语
言 B 中的相应表达形式,或者反过来进行. 而双向性比较,则从语言中普遍存在 的(至少是所比较语言所共有的)某种属性或者范畴(以 X 代表)出发,分别在 语言 A 和语言 B 中找出其表达式. 由于任何语言现象都可以理解为某种抽象属性 的具体化,所以即使在单向比较中,表面上看来是从语言 A 到 B 的某一语言现 象出发,实际上还是从 X 在语言 A 或 B 中的具体表现出发.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 选取相对简单和熟悉的对象 A 作为对比的起点,探究相对复杂和陌生的对象 B, 这是符合自然和常理的. 比如做中英文比较,母语为汉语的研究者自然会从汉语 出发,反之同理.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英语,反过来也会更深刻地 认识汉语——这正是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更宏观的讲,研究的目的也就 在此.
既然共性和个性是这样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我们在对比研究中就应该尽量避免绝 对化和片面化. 那种根据自己的好恶,过分强调共性研究而忽视或排斥个性研 究,或者反过来,都是不恰当的.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信念和研究宗
旨做出相应的选择,或侧重共性,或侧重个性,或二者并重. 这就是学术研究的 张力问题了,保持张力而不做撕裂,维持辩证而不不走极端. 在比较学研究中, 即是注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至于侧重的选择,在于个人旨趣和问题的背 景.
参考资料
1. 什么是对比语言学?by 王菊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科学方法——语言学的灵魂. by 朱晓农 北京大学出版社
的同层级的子集. 我们再来看一个微观的例子. 英语中的“this/that”和汉语
的“这/那”作为指示代词都处在词汇层面上,都有远近称之分,语义上相互对 应,就具有很大的可比性[1].
5. 比较学方法论的循环?
对比研究是为了寻找所比对象之间的异同,但在操作上却要先确定对象之间的相 似性或对应性之后才能进行,这不是有点循环论证了吗?研究者又如何确定对象 之间的相似性或对应性呢?事实上,如同 Chesterman 所指出的那样,一项对比 功能分析的出发点是,研究者所觉察到的两个对象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正是这种 相似性为对比研究提供了最初的可比性标准;这种相似性可能是模糊的,或者只 是一种猜测;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合乎人类认知和探究方法论的规律的. 通 过直觉发现模糊的相似性,然后通过研究使其明晰化和系统化,这就是比较学研 究的基本范式.
不管做哪种学问,总不外乎 “摆事实,讲道理”. ——吕叔湘
与对比基础紧密相关,对比研究还有一个方向性问题(directionality)的问题, 即从哪里出发开始比较的问题,比如英汉对比,从英语出发出发和从汉语出发的 方向是相反的——方向性和涉及对比基础的“出发点”不是一个概念. 一般的对比研究只涉及两个对象(A,B),常见的方向性也就是单向和双向两种. 单向可以从 A 到 B,也可以从 B 到 A;双向的就作为共同对比基础的第三方出发, 分别到 A 和 B,如下图:
比较学方法论 Phybi
Linguistic group Carridon University
1. 比较和比较学
You know one,you know none. ——someone
比较,即是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异同,是人类认识世界,研究和理解事物 的一种基本方法. 人们通过比较,找出所比较事物的异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1]. 比较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意义重大,它沟通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领域和对象;在启 发式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比较是知识的基础[2],学习者通过比较同 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通过比较,人们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具体,并且把 不同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加深记忆. 仅举一例,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费曼在 回忆他的儿童时光时,讲到他父亲给他讲恐龙的时候,就将恐龙的大小和他们家 的房子对比,“恐龙立起来,它的头可以探进我们家三楼的窗户.”小费曼正是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产生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样的比较学习法,不管在我们 学习还是教育中,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一般而言可比性差. 然而所谓的“种”,就是一种等价类,广义的种可以不是生 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比如生物进化论中的“趋同进化”,完全不同的物种,在相 似的环境下具有相似的形态和行为,因此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划分为一个等价类, 也就是说,它们同属于一个广义的“种”,于是依然有很好的可比性.
综上所述,一般而言,可比性的两大要素是,同一个层面和对应性. 我们再以语 言学为例说明这点. 宏观上而言,任何两门或更多门的语言,天然地拥有很好的 可比性,因为它们都属于语言系统,二者或多者之间是同一个层级. 而某门语言 和另一门语言的分支——方言,可比性就要查很多,因为不在一个层面上. 而语 言整体和其他信息系统,比如形式语言也具有可比性,因为它们同属于符号系统
8. 小结
在任何领域,比较学研究都是重要的,有意义的. 它不仅帮助我们深刻的认识和 理解世界和理论,还是一种方便高效的产生新知识的方法. 比较学首先要考察可 比性基础,即同层次性和对应性,研究课题的产生源于对研究对象可比性的直觉, 这种直觉在比较学研究中得到深化和升华. 此外,我们应该在百度文库较学研究的异同 问题上保持张力,不做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