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是指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是指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是指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是指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是指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板书: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
红山文化,玉龙玉猪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高中美术设计教案模板(共4篇)
高中美术设计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高中美术教案设计高中美术教案设计大全【篇1: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1: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教案样本《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人教版高中美术课鉴赏教案1-18课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三)分景、隔景
是通过分隔空间,从而达到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的目 的。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
(四)夹景
• 风景在远方,视线两侧空荡无物,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 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蔽起来,把游人的视线引向那个 远方景点,使远处风景显得更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 即为夹景。
中国造园的 先例。
二、理池 1、掩 2、隔 3、破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园林叠山发展历程
•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崤,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开拓了对自然山水的模仿, 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开始意式造山,体现自然神韵。 • 唐宋以后,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是宋徽宗,筑了历史上规 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艮岳
廊: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 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 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 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 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 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
桥: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 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匾额、楹联与刻石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一、抑景 二、添景 三、分景 六、对景 七、框景
八、漏景
九、借景 十、障景
四、隔景
五、夹景
(一)抑景
• 先扬后抑,欲扬先抑,采取抑景的办法是园林显得有 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常迎门挡以假山、花木等。这种处 理叫做抑景。常采取的方法有山抑、树抑、墙抑、房抑等。
(二)添 景
• 在距离较远的高低两景之间多层设 置、虚实相间,使对景中间不单调, 不呆板。花木常被用来作远山、远 塔的添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者:郭珺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第15期摘要:以生态哲学为基础的生态美学的价值在于突破主客二元对立认识论思维,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我国古代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其布局、内容、建筑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营造出“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空间. 我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很好的诠释了生态美学的追求,达到了两者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生态美学;古代园林;天人合一事物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古代园林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发展。
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如此,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
这种新哲学理论突破主客二元对立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
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
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是人们对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而进行美的价值诉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生态美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其发展为:倡导系统整体观点,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倡导现实主义,反对对自然的扭曲与施虐。
它使生态美学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共生共存。
就如我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易学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等。
在生态美学的视野下看我国古代园林,其价值和意义会更加凸显。
首先,我国古代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师生主要活动3分钟课堂导入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居住在高楼大厦中,节假日我们会去附近公园甚至外出旅行拥抱自然,我们的家里也会摆放花卉盆景引入自然元素。
同学们你们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是王维《桃源行》里的诗句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古人对理想家园的描述。
出示主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对比图片园林的组成要素都有哪些呢?同学们你会写繁体字“园”吗?繁体的园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建筑、水池、山石和花木。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哪些区别与共同之处呢?共同之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0分钟新课部分一、中国园林里的建筑任务一:欣赏图片中园林里的建筑,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呢?它们在园林里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解读:厅、堂、馆、斋—生活起居;楼、阁、亭、台、榭、轩、舫—游览、赏景;廊、桥—联系交通、联结景点;园墙、园窗、园门——围护、分隔空间拙政园嘉实亭豫园卷雨楼拙政园芙蓉榭颐和园石舫拙政园松风水阁颐和园十七孔桥任务二:观赏寄畅园的亭子,请你展开想象亭子在园林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解读:园林是开放性的艺术,亭子突破了建筑的封闭性。
在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时,也会达到空间意境的飞动之美。
任务三:观看拙政园、留园俯瞰图,说说园林建筑的布局有何特点?教师解读:园林建筑根据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总体布局、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感、精神追求来确定,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赏析,帮助学生了解园林建筑形制的多样,以及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建筑在园林中自由灵活的布局感受古人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
二、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任务一: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
请学生观赏环秀山庄假山、扬州个园说说古人造园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叠山的?个园的假山用的是什么石头?这个石头有什么特点?对比古代中国山水画,园林里的叠石与绘画作品中的石头有何相似之处?教师解读:所谓叠山就是随形就势、削低垫高、筑土为山;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融造园法狮子林 假山 扬州个园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学反思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学反思一、课前对教材的分析不够透彻,只注重“古代园林艺术”这一环节,而忽视了“宛自天开”这一题眼。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容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对引导学生领会“天开”的含义,并就“天开”的价值讨论的不够。
二、学生的分析不足。
学生的经历、知识面等因素的忽视,在设置讨论这一环节,创设讨论氛围缺乏个性化,因此课堂气氛不够热烈,一些美术知识无法按照预先设置环节进行。
三、导入这一环节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应改为:课件播放一段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画面——鱼缸、盆景等。
问:同学们这些小景致体现了人们怎样的情趣。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从而导入新课。
四、教学过程当中加入中国哲学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天人和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哲学的要特点。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五、为了能更好的讲好本节课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1、中国园林因其独特的个性和成就在世界独树一帜,作为综合性的艺术,涉及美术门类的各个领域,建筑,绘画,书法,手工艺,设计,雕塑,织造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教育价值。
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扎实掌握。
2、要重点掌握几个经典的园林建筑,如颐和园,拙政园。
3、中国园林建筑资源十分丰富,可结合参观当地的园林,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
我们当地的有“响水观”、“朝阳寺”、“观音阁”等具有寺观园林特色的古建筑群,就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大黑山。
学生可借游览的机会拍摄照片集体交流。
4、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带领同学一起查找咨询园林名胜的资料,借此开拓学生的眼界。
就当前的一些拙劣的现代园林建筑展开激烈的讨论。
可结合当地的资源,如街边的公园,人工湖等,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与优点。
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遗产的爱护和保护。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摘要:以生态哲学为基础的生态美学的价值在于突破主客二元对立认识论思维,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我国古代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其布局、内容、建筑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营造出“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空间. 我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很好的诠释了生态美学的追求,达到了两者完美的统一。
关键词:生态美学;古代园林;天人合一事物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古代园林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发展。
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如此,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
这种新哲学理论突破主客二元对立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
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
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是人们对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而进行美的价值诉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生态美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其发展为:倡导系统整体观点,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倡导现实主义,反对对自然的扭曲与施虐。
它使生态美学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共生共存。
就如我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易学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等。
在生态美学的视野下看我国古代园林,其价值和意义会更加凸显。
首先,我国古代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我国古代园林多为平面铺展的土木建筑,是多组小园递进环抱,相互呼应成趣的群体建筑,同时为了有一定的和谐审美要求,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观。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1)
(三)书房馆斋 馆可供宴客之用,其体量有大有小,与厅堂稍有区别;大型的馆,如留园的五峰仙馆、林泉香石馆,实际上是主厅堂。斋供读书用,环境当隐蔽清幽,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建筑式样较简朴,常附以小院,植芭蕉、梧桐等树木花卉,以创造一种清静、淡泊的情趣。
(一)厅堂 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也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厅堂的位置确定后,全园的景色布局才依次衍生变化,造成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致。厅堂一般坐北朝南。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景观,通常是理池和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使主景处于阳光之中,光影多变,景色显得变幻无穷。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相对也开阔,在景区中,通常建于水面开阔处,临水一面多构筑平台,如北京园林大多临水筑台、台后建堂。
1 、皇家园林(宫苑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 北京的颐和园、(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面积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3/4。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 北京的北海公园、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古代园林艺术
园林的含义: 所谓”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埋水)种植花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丽自然环境和游憩境界.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三篇】
【导语】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个⼈审美能⼒,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家准备了⼈教版⾼中美术鉴赏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宛⾃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教学⽬的 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内容结构 ①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环境。
③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选⽯、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教学过程: ⼀、导⼊: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新课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然⼭⽔或者摹仿⾃然⼭⽔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西⽅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约要早两千多年。
的圆明园,它的⼀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成⼀体的⼩园林,因此⽽被西⽅⼈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授⼼传,多少都接受⼀些诗画⽅⾯的陶冶,⽽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法、张南垣⽗⼦、⼽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
历来的⽂⼈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涛、李渔等⼈,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响效果。
寄畅园“⼋⾳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风动⽵篁有如碎⽟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都能以“⾳”⼊景。
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乡---苏州及园林怎样学好⾼中化学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艺术魅⼒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作,宛⾃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 a、⾃然环境的⼭形⽔势,包括⼈⼯叠⼭和开凿的泉流湖⽔;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内涵; c、园林内的树⽊花卉; d、园外⼤环境的景观、氛围。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去参观过古典园林的人都会惊叹园林之美,在我们观赏之余你是否有去观察过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筑山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山”虽然有真山,但多为假山。
包括土山、石山及土石山,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突出标志。
为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山景要有峰、谷、洞、石等形态组合,园林设计可选择不同造型、色泽、纹理的块石,创造小尺度自然的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景观。
在堆积章法和构图上,要体现天然山岳的构成规律及风貌,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因此,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写,是在小地段内展现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
叠石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基本要素。
叠石一般用三种岩石,它们是太湖石、黄石和宣石。
太湖石玲珑剔透,黄石浑厚粗犷,宣石质地如雪故称雪石。
著名的太湖石叠石有苏州的留园三峰,黄石叠石有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洞,宣石叠石有扬州个园的冬石雪狮。
我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
扬州个园的假山分为三大区域,分别用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叠成,一园三色假山,手法不同、风格各异,总体设计却一气呵成,立意之精巧,气势之深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堆山叠石的高超技艺,因此有“扬州个园以山胜”之美誉。
(二)理水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是对自然界中河湖、溪涧、泉瀑、渊潭的艺术概括。
理水是按水体运动的规律,经人为抽象概括,再现自然的水景。
水是园林中的血液,为万物生长之本。
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的感受,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和空气湿度,使花木茂盛;还可与园林其他要素协调对比,产生湖光山色、波光倒影,使景色更丰富生动。
水景组织要顺其自然,静态与动态序列布局,取决于地形,并经艺术处理,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细之谷为溪涧,狭长水体为河流,泉瀑积聚为渊潭。
水面形状要自然,水贵在曲,即使小水面,也要曲折有致、有聚有分、有急有缓、有瀑有流,并用山石点缀岸矶港汉,制造水口以显示水有源头。
【教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学科:高中美术授课年级:高二讲课题目:《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章节名称《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学时一课时内容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中的主题二园林艺术。
通过对园林的造园理念、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等内容进行讲授,准确完成了整个大单元里以建筑为明线的园林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感受到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为暗线的文化情怀。
本课既突出了园林的精神性和文化传承特征,强调了其艺术性,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意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基本的审美感知力,基于现有对园林艺术的了解,通过课堂师生间的内容讲授与接收、课前自主查阅与探究和课后以本地实例为对象进行剖析与知识落地,完成本单元主题二的内容传达,掌握中国园林的精神文化表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意境营造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分析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园林艺术,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意境营造手法,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初步鉴赏能力,建立自身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
难点:克服无法实地参观教学的困难,使学生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分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园林艺术。
教学方法(1)教法: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观赏园林图片视频教学实物与阅读相关材料,基本掌握造园理念、园林种类、构成要素、造园手法。
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活动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
师生互动教学法:师生互交互学,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
(2)学法小组讨论法:分设不同学习小组,自主讨论探究学习。
欣赏观察法:仔细观察、欣赏与品鉴本节课出现的园林图片。
资料调查法:课前与课后自主查阅资料,形成预习和扩展知识框架。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建筑点缀
在园林中布置亭、台、楼、 阁等建筑,作为观景和点 景之用,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融。
借景入园
通过建筑的门窗、廊道等, 将远处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引入园内,形成内外空间 的相互渗透。
景观层次
运用建筑的遮挡、透漏等 手法,形成园林景观的层 次感和深度感。
空间布局与意境营造
空间划分
通过地形、建筑、植物等手段将 园林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功能的 区域,满足游赏、居住等需求。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 化的交流融合,中西方 园林艺术将继续在交流 中发展,创造出更加多 元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园林艺术定义
园林艺术是一种通过布局、造景、绿化等手段,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具有自然 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综合性空间艺术。
园林艺术特点
园林艺术具有立体性、综合性、时序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它运用山石、水体、 植物、建筑等要素,通过巧妙组合与布局,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
古代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
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囿和台。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艺术逐渐与文学、绘画等领域相互渗 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化背景
古代园林艺术深受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天 人合一”的境界,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同时,诗词歌 赋等文学作品也为园林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书画意境的延伸
书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和美感,在园林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通过借鉴书画艺术的审美法则和表现手法,园林造景更加 丰富和生动。
书画活动与园林雅集
古代园林中常有书画活动和雅集,文人墨客在园林中挥毫 泼墨,交流艺术心得,为园林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卷)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园林是关于空间处理的艺术,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观念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与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主人休闲娱乐之地,还承担了古人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与感悟。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虚实相生,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室”之所以为“室”,就是因为其内部“无”(空间)的存在。
所以,在老子那里,“无”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
老子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
老子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因此对道的体悟需要借助某种媒介,而山水就有该种作用。
所以南朝文人宗炳说游山玩水的作用在于“澄怀味象”“以形媚道”,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剧之时,园林便充当了自然山水“悟道”的功能。
园林的每个房间本来是与户外相隔离的,但通过窗户又与户外相联系,正如明人的小诗写的那样:“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种“望”可以把周围的景色都纳入眼底。
中国古人对“望”有着特殊的情怀。
顾随教授说:“千古英雄志士,定是登高望远不得;一旦登了望了,那满腔经济学问、见识抱负,便要一起‘发作’,弄得不可开交。
”因此,古典园林中,不但走廊、窗子与“望”有关,而且一切亭台楼阁在设计时必是为了“望”。
这些园林中的建筑不必像民宅那样循序建造,也不需讲究方向次第,而是“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空间开阔通透而不求封闭屏障。
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即是为了达到园林“可望”的效果。
“隔”是与“望”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另外一个特点。
“隔”也是为了更好地“观望”,而不是单纯划分出封闭的空间。
正如由“望”形成的“借景”,“隔”则形成了“分景”之妙。
园林中的“分景”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则达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
“隔”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
苏州古典园林
明代私家古典园林集中于北京、 南京两京和苏州、扬州、杭州、松 江、嘉兴等地,私家古典园林以苏 州地区造园艺术成就最高,存留下 来的苏州著名园林有留园(原名寒碧
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有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类。 此外还有融佛寺道观与园林 为一体的寺观园林。
北京颐和园
圆明园遗址
苏州留园
斋宫(寺观园林)
颐和园
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建成于乾隆二 十九年(1764年),原名清漪园。1860 年后两度遭到外国侵略军的抢掠焚烧, 仅剩下一些砖石结构的建筑,到清末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挪用了建设海军 的两千万两白银历时八年将其修复, 改名颐和园,成为古代保留下来的最 完整的皇家园林。
山石和泉流是园林中造景 的重点,对构成景观特色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叠山技巧成为 造园的重要学问。
拙政园《梧竹幽居》
藕园
环秀山庄假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思考与探究: ①你去过哪些园林?请分析一下你对园
林的大体印象? ②通过欣赏园林图片,你认为园林与
其他建筑有什么区别? ③园林分为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④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在园林艺术中如何突破空间的局限?
④寺庙园林:寺庙与园林相结合,依山而建, 林木环抱,肃穆幽深。(四大部洲、智慧海)
坊
颐和园东宫门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水域占 了四分之三的面积,是以水为主, 山水结合的园林景区,布局上, 可分为几个景 区:
昆明湖西堤
宫殿区,位于东宫门内,由于属离宫 性质,没有故宫那样巍峨的建筑形式,其 主要宫殿仁寿殿,内设宝座,为皇帝朝会、 听政之处,只用卷棚歇山灰瓦顶。其后有 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三组大型四合院, 以游廊相接,为帝后起居处,总体上也是 “前朝后寝”的布局。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课件
半四 潭壁 秋荷 水花 一三 房面 山柳
三、古代园林的特色
•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1、园林的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界的客
观规律; • 2、园林组成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意境
2总体风格
3平面布局
佛 香 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 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 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供皇 室在此烧香。
承德避署山庄,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 群所组成。山庄的建设历经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 证了我国最后一个王朝的辉煌与衰落,留下了许多重要遗 迹和重要文物。它同时还是帝王苑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 的结晶,标志着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大家来说说“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筑山 二、理池 三、植物 四、建筑 五、匾额、楹联与刻石
山的审美作用 分割景致 作为最佳观赏点 点 缀空间,活跃气氛
绉云峰 玉玲珑 冠云峰
江南三大园林名石
2、理水
水——园林的血脉 园林离不 开水,园林以营造山林境 界为尚都得到充分的证明。 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 元素
空间开敞通透.内外相 互穿插渗透。曲折幽深
(北方皇家园林) 对称式布局为主
较封闭,内外空间分界 明确。 开敞恢宏
淡雅——芙蓉出水
辉煌——错彩镂金
园林特点主要是朴素淡 讲究皇家风范,色调以
雅,黑白色调居多
红黄为主
总结
• 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巧妙的把造园技巧、自 然元素与情感三者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园 林的欣赏价值,使人们欣赏园林的同时意 识到这不仅仅是完全没有任何生命力的砖 瓦堆积而成的死的建筑,而是活生生的, 有情感的,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或许这 就是中国园林艺术最成功的地方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古代园林的特点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用假山、小院、漏窗适当阻隔视线,创造幽深的意境,欲露先藏,欲放先收,其本身就含着起伏跌宕有如诗一般的韵律
——————————————————————————————
古代园林的特点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古代园林的特点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既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 大特点,也是造园的根本原则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庄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由造园的要素看出中国园林最讲求回归自然,模仿自然,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 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 得枯荷听雨声。
雨打枯荷的声音是不是别有一番意味,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
——————————————————————————————
月到风来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晚年秋将到,长风送月来”
颐和园夕佳楼
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赋予建筑物特殊的人文内涵。
——————————————————————————————
构成园林的要素
上海豫园 卷雨楼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二、赋予建筑物特殊的人文内涵
——
楼阁、亭榭、回廊等建筑物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自然谐调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无论园林的建筑物多么密集,都不会让人感觉 到囿于建筑空间之内,相反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
构成园林的要素
一、山形水势
(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理水)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二、建筑物
(建筑物是园林的主体)
三、树木花卉
(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烘托点缀)
总之,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园林的历史
最早——西周的灵囿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私家园林。
——
两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治动乱,佛教和道家学说盛行,士大夫知识阶层普遍崇尚隐逸,向往自然寄情山水,东南一带的秀丽风景相继开发出来,讴歌自然景物、田园风光的诗文 涌现于文坛,山水画开始萌芽,身居庙堂的士大夫要求长期享受大自然山林野趣,私家园林应运兴盛起来
承德避暑山庄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凌厉豪强的皇家气派 颐和园两倍, 八个北海公园
——
564公顷
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一座夏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 北海公园那么大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
——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苏州拙政园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个园
——————————————————————————————
——
西堤上也建有6座桥,远处为最美的玉带桥
——————————————————————————————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对比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玉带桥
——————————————————————————————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对比
长廊——金碧辉煌 皇家气派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颐和园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圆明园
宛 自 天 开
——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疯狂抢掠焚毁了 这座被西方人称为“万园之园”园林巨构
承德避暑山 庄
宛 自 天 开
——————————————————————————————
中国园林的文化传统
——————————————————————————————
中国园林的历史
最早——西周的灵囿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早期园林的主流是苑、囿,内容比较粗放;
——————————————————————————————
——
即使是再小的水面,亦必曲折有致,有的还故意做出一湾港汊、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疏水无尽。在有限的空间之内写仿天然水景全貌
——————————————————————————————
古代园林的特点
三、布局曲折含蓄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游人漫步其中,步移景异,宛如置身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境里。创造引人入胜的空间效果
中国园林造景一方面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另一方面追求最高意境的诗情画意,那么在布局上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应该怎么做呢?
——————————————————————————————
古代园林的特点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园林组景务求含蓄曲折,忌讳一览无余。园林内各种曲折多变的桥,回廊力求蜿蜒,单从功利着眼,极不合理,但对园林而言,却趣味盎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私家园林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少林寺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古代园林的特点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粉墙黛瓦,处处如画 园林景观体现绘画意趣,同时也蕴含着诗的情调
拙政园梧竹幽居亭
——————————————————————————————
古代园林的特点
苏州拙政园——远香堂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宛 自 天 背景: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三家: 开 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 ——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
古 佛家宣扬 “修身养性、度己度人” 代 三家哲学思想与“天人合一”如出一辙 园 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处处 林 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 艺 术
——————————————————————————————
古代园林的特点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根本原则)
二:诗情画意
三:布局曲折自由
(最高境界)
(造园手法)
——
四:善于“借景”
(造园手法)
一起回顾四个特点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中国园林的类型
1、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拙政园、个园 3、寺观园林: 少林寺、金山寺 4、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 苏州虎丘、杭州西湖
——
——————————————————————————————
构园林的要素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清夜吟 宋 邵雍
明月行至中天,微风吹过水面,这样的时刻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体会到的那种空灵清净的感觉,可以料到一 网师园 月到风来亭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般人很难达到或者了解。
亭中横匾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到,长风送月来” 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匾联,情景交融,自可感到一种触景生情的诗意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对比 佛香阁高40米, 八面形,高耸于21 米高的石台基上, 成为颐和园标志性 建筑和园景构图中 心。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对比
颐和园西堤全长2600米,仿建杭州西湖的 苏堤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寺观园林
金山寺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苏州虎丘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杭州西湖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
城郊风景区和 山林名胜
——————————————————————————————
——————————————————————————————
古代园林的特点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远借 苏州 邻借 城内北寺塔 仰借——晴空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