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内容和特点

一、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创新性的基础课程。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主要内容、特点

第一章是全书立论的基础,不仅在第一编,而且在全书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章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主要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来解释阐明人文社会科学的。

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首先概括了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而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然后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部类而具有的个性特征(即其“价值关联性”,这是总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部分学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通常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节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机理”(原来叫发展规律),文字教材归结了三点: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相互交替。

在这三小节中,看样子第一节是最重要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其实是对第一节某些重要内容的展开。在第一节中,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三个概念及其关系的阐述,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的概述,是全书立论的重要基石。这同时也是本章乃至本书的难点。要注意,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和概括,其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存在”即“人和社会”。

事实上,正像教材中所说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对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大家理解起来、分辨起来也就容易多了。也正是从这一点来看,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干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清晰起来,其实这也是它们何以被归结在“人文社会科学”这个概念之下的原因。

如果我们画一张图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各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人,只是研究人的领域不同、角度不同和层次不同。

比如,哲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以及人的本质。历史学研究已经过去了的时间中的人,即“时间人”。文艺学关注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研究“审美人”。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奥秘,

即研究“语言人”。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人们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中看到的是“复杂人”。人类学则着重研究“文化人”,社会学讨论“社会人”,等等,等等。

第二章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共分两小节。

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阐述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说明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

第二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比较全面地从各个不同角度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八种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把人文社会科学的这八种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功能,二是价值导向功能,三是调控管理功能。

学习本章,请大家注意“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关于后者,《学习指导书》归纳得比较明确)。

第三章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一章内容比较简单,它包括两小节。

第一节讨论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普遍适用的一般研究方法,包括三种: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节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通常采用的若干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四种: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本章第一节阐释一般方法,理论性强,有一定深度,涵盖面广,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指导书对之作了必要的提炼和梳理,大家可以参考领会。至于具体方法,教材说得比较清楚,大家可以联系初等教育研究的实际,对此加深了解。

以上介绍的是第一编的内容。从第四章到第八章是本书第二编的内容,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

在第二编的五章之中,第四章、第八章分别介绍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其中第四章可以说是学习第二编的基础。

第四章的题目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第四章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主要从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三个方面,阐述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球背景。

第二节“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则着眼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水平,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分为三段,即: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第三节“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主要概略阐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和曲折道路。

第四节“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则综合概括了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突出了三个方面:即实践与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在上述四小节中,从背景分析到概貌描述,到特点概括,是逐层递进的。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本章的重点所在。其中,请同学们要特别注

重了解20世纪下半叶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概况,即人文社会科学逐步走向了整体联动,其表现是什么。

另外,第四章是继第一章之后涉及学科人物史料、概念名词术语等最多的一章,陌生的知识较多。希望同学们参照文字教材这一章的“重点提示”和“要点归纳”,从大处着眼,重视把握要点。

第五章“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的新突破”。正如教材中所说,“文史哲”是“古已有之的人文学科”,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典型学科。从人类的认识发展史来看,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和宗教学的学科知识,是最早形成的带有某种体系性的理性认识成果;在世界范围内,17-18世纪出现了以哲学兴盛为重要力量的早期科学化运动;到了19世纪,哲学、历史学、文艺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到了20世纪,它们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五章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主要从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四个方面介绍20世纪哲学的发展概貌。

第二节“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则从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等三个方面介绍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概貌。

第三节“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则从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等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

第四节“探究宗教奥秘的宗教学”是新版教材中的增加的一节,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宗教学的学科发展和历史回顾;20世纪宗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研究在现代中国。

上述三小节,全着眼于20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传统的人文学科所取得的新的突破。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在文字教材该章的“问题探讨”中,曾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在20世纪发展有哪些共通特点?”回答这个问题,要求大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即要将上述三节的有关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可以参考《学习指导书》上的总结。

另外,正是从第五章到第七章起,我们按学科群分别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些主干学科在20世纪发展的总体情况。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各学科的内涵变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也就是各个学科在20世纪的新突破或突破性进展,通常构成各章的难点--顺便说说,总结其共通点一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的。本章介绍的“文史哲”,学习者相对熟悉,但最大的难点集中在第一节的第三小节“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请大家反复阅读教材并参看《学习指导书》。

举例来说,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大家一定感兴趣。教材上讲了四个方面。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即就形式来说,教材上提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等等。顺便说说,最近刚颁布的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英国剧作家品特,他就是一个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