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和计划精选10篇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和计划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和计划精选10篇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和计划(精选10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球运动模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球运动模型、PPT课件。
2. 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邀请学生分享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和疑问。
2. 教学新课:(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2)阐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通过实例说明地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运动模型,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掌握情况;(2)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进行解释;3. 搜集有关地球运动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批改课堂练习题,分析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教案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教学难点:影响气候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景观,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如此不同的气候现象?引出本课《气候的影响因素》。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分层教学:(1)基本层:学生能够说出气候的概念,列举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提高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拓展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气候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4.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实践性作业,如观察家乡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气候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八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八初中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掌握亚洲主要河流的分布情况。
2. 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
2. 亚洲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主要河流的分布。
2. 难点: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在地理上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地形图,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
2. 案例分析法:以长江、黄河等为例,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亚洲河流的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图观察:展示亚洲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亚洲的地形特点。
3. 分析地形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高原、山地对河流的阻挡作用,平原、盆地对河流的汇集作用等。
4. 介绍主要河流:介绍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分布和特点。
5. 案例分析:以长江、黄河为例,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长江上游的峡谷、下游的平原等。
6.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河流在地理上的重要作用,如河流对农业、交通、城市发展等的影响。
7. 总结:总结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强调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以及河流在地理上的重要作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图,加深对亚洲地理特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通过地图观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优秀6篇)-最新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优秀6篇)有了对教科书、学生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准备作基础,就可以较好地制订和编写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每一堂课的教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一【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2、主要的矿产资源【难点】经济特点【教具】南非教学课件(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引导学生讨论)(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
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
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
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简要讲解)(课件展示)开普敦(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一.地球的自转[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整理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重难点,整理,新课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与技能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与技能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4.学会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判断能力和读图能力。
第三节地图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与大洋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知道全球海陆分布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了解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4.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5.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民族构成与数量【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
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
蒙古维吾尔藏族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
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__,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
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__条件,同时,通过__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__。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的,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初中地理讲解教案
初中地理讲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使学生了解气候形成的原理,提高对地理环境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气候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气候影响因素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难点: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下气候特点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气候影响因素:a.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
b.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c. 地形:山脉对气候有阻挡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气候差异明显。
d. 洋流: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洋沿岸地区,如寒流会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冷,暖流会使气候变暖。
e. 人类活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如工业排放、森林砍伐等。
3. 分析案例: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洋流、人类活动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3. 关注气候变化,思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10篇
初中地理教案10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和气候特点。
难点: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
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理位置与国家【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点拨识图技巧。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关的河流呢?【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9篇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新课标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期末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重点难点1.复习重点:掌握世界各地理分区、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复习难点:在识图读图能力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比较分析的考查。
四、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1)整合地理内容(2)教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
(3)加强读图与判图能力的培养。
五、复习日程安排: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第十九周:国家专题――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第二十周:地区专题――欧洲西部;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亚洲第二十一周:综合复习。
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
做到“三练”:精选试题强化练;规定时间适应练;审题答题规范练。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以地理教学新课标(或大纲)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要求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面对新教材新课标,各学校必须集体研究,集中备课,充分讨论,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3一、学情分析从期末检测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二)新课,合作探究: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书(通用11篇)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书(通用11篇)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书 1一、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地理,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2.认识地球,清楚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
3.掌握世界的地形,能够看懂并分析地形图。
4.了解世界的居民,熟练人口、人种、语言及宗教的分布。
5.能够运用图文,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6.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明白世界发展变化及基本规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获取地理信息及过程与方法。
2.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学会体会观点成果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与方法。
让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比较、综合和运用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达地理的能力,培学生初步运用地理来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4.地理知识于生活密切相关,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多数________于农村,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学习水平各不相同,且相差悬殊。
大多数学生未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基本上不存在基础差异,且学习积极性很高,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学生情况分析如下:(1) 优生:优生约占总人数的25%,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学习习惯好,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对这些学生,应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大辅导力度,增扩知识面,为将来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中程生:中程生约占70%,这些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能力还不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
对于这部分学生,要搞好督促和辅导,思想教育加学习教育并施,激发学习兴趣。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这部分学生赶上甚至超过部分优生,因为他们当中还有部分学生存在较大的潜力。
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一、教学目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地球和自然环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球的构造和组成,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气象、地貌、自然灾害等基础知识。
2. 了解人文地理:使学生了解全球范围内的人文地理现象,包括人口、城市、交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地理技能。
4. 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地理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培养地理思维: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大气层、水资源和分布、地球的水文循环、地球的地壳运动、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地球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类的活动与环境、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信、农业与工业、文化与旅游、历史与文明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人文地理的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变化,掌握人文地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
3. 地理技能:地理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表分析、数据获取和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掌握使用地图和图表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4. 环保意识:在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应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5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5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
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学生:自行车、汽车。
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
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
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
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
(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中学地理优秀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四至点、领土面积,能够估算我国经度差、时区差、纬度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濒临海洋,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4、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四至点,濒临的海洋。
难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知识链接】1、世界政治地图、温度带分布图,时区划分分布图。
2、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
【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教材第1节课正文、图片及阅读活动部分,标记重要知识点;2、通过阅读教材,课前必须独立完成教学案。
【前置作业】部分【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法(阅读、识图)2、自主学习法(独立完成)3、合作、讨论法(共同探究疑点、难点)【前置作业】1.在右图标出各纬度、温度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个()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南()最北()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临太平洋,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
我国陆上邻国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14个陆上邻国为()。
7、6个临海相望的国家()。
2个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 天圆地方2. 浑天说3. 麦哲伦环球航行4. 地球卫星照片5. 地球是圆的6. 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初中地理的教学计划精选9篇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案精选9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拟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
二、情况分析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根底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
同时,相当局部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本期我任教八年级107和108两个班的地理。
平均每班近40人,学生成绩相差较大,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根底知识和根本概念。
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八乡都在末尾,由此可见,两个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这为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拟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
2、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3、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开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6、通过八年级《地理》下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开展观的人地观。
四、教学措施1、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立足于学生开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知识教学点:1、知道地理课得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得目得、意义、3、知道学习地理课得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得意义;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得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与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就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与工作得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得欲望、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得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与身边得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得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得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得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得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得方法就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瞧电视、读报刊中得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与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得关系,这就是本节课得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与技能ﻫ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就是个球体。
ﻫ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与表面积描述地球得大小。
ﻫ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得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得位置。
ﻫ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得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与归纳等学习方法。
ﻫ7。
通过课堂制作小地球仪等活动,培养学生得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ﻫ1、设计探讨地球形状得活动:用实际例子,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就是怎样证明大地不就是平得;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得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ﻫ2、观察地球仪,了解纬线与经线得特点,以及纬度与精度得分布规律。
3。
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简易得地球仪模型,了解地球仪得基本构造。
ﻫ4。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关地点、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得过程,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得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得精神、ﻫ2。
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得知识,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ﻫ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与纬线、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得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得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得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球得运动知识与技能ﻫ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并解释其基本得运动规律。
ﻫ2.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得差异,说明四季得变化。
3。
利用图说明五带得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得特点。
4.学会地球仪得基本技能。
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得地理现象。
5。
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ﻫ6.通过分析地球运动得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判断能力与读图能力。
ﻫ过程与方法ﻫ1。
用手电筒、地球仪演示地球得自转,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知识及产生得一些现象,如昼夜得更替、时间得差异等。
ﻫ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得公转,引导学生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与昼夜长短得变化理解四季得变化。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了解地球就是不断运动着得,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求真、求实得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得宇宙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理得好奇心与学习地理得兴趣、第三节地图知识与技能ﻫ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ﻫ2。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得高低起伏与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ﻫ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4.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得能力。
ﻫ过程与方法1。
选择一幅区域地图,设计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得能力,如量算距离、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利用泡沫塑料或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3。
实地勘测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得平面草图,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与能力社会实践。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得积极性。
ﻫ2.让学生知道地图在生活、学习中得作用,养成日常运用地图得习惯、第二章陆地与海洋ﻫ第一节大洲与大洋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表面得海陆面貌,知道全球海陆分布所占比例。
ﻫ2、运用地图与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了解人类对地球面貌得认识过程。
ﻫ4.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与四大洋得名称、位置、轮廓与分布特征。
5、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与海峡。
过程与方法ﻫ1、通过设计了解全球海陆分布比例得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ﻫ2.播放加加林,杨利伟初登太空得动画或图片,进行“地球”,“水球”开放性得讨论,加深对地表海陆分布大势得认识。
3.指导学生查找为探索地球面貌做出贡献得世界著名探险家得故事,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得合作意识,同时丰富学生得知识,开阔学生得眼界、ﻫ4。
运用拼图游戏或用简单得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得轮廓,熟悉七大洲与四大洋得名称与分布。
5。
以景观图形式展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海峡等得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通过加加林,杨利伟初登太空得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世界奥秘得精神。
ﻫ2、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得家园—地球得感情、ﻫ第二节海陆变迁ﻫ知识与技能ﻫ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得变迁。
2.理解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得原因。
3.了解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ﻫ4。
了解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得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得分布。
ﻫ5.运用板块分布示意图,推测全球海陆分布得变化趋向。
过程与方法ﻫ1.实例举证海陆得变迁,讲述沧海桑田得故事,形成直观感性得认识、2.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得若干证据得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述等认知能力。
ﻫ3、通过从现象到本质得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得科研兴趣。
4.指导学生用简单得实物演示并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与红海得形成,ﻫ5.通过对板块运动及产生得一系列后果得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得探究学习得方法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不断运动变化得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魏格纳得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得精神。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得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与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与探究精神得培养、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得天气ﻫ知识与技能ﻫ1。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得卫星云图。
2、能够识别常用得天气符号,能瞧懂城市天气预报图。
ﻫ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得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得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ﻫ1。
通过播放影视资讯,小组讨论、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初步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得关系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得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得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得观点,逐步养成关心与爱护环境得行为习惯。
ﻫ知识与技能:1。
理解天气得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得影响;2。
知道天气预报得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瞧天气预报与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得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得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得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得形式,了解常用得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得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得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得避险意识与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瞧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第二节气温与气温得分布知识与技能ﻫ1。
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ﻫ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得分布规律。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得变化规律。
掌握阅读与使用气温分布图与气温曲线图得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演示学会阅读,绘制与使用气温分布图与气温曲线图得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描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得关系,感受地理在生活中得作用,初步形成对地理得好奇心与学习地理得兴趣。
教学目标l。
从学生得实际生活与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得关系。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得分布规律、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得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得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教学难点:理解气温得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第三节降水与降水得分布知识与技能ﻫ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得关系、ﻫ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得分布规律、ﻫ3、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出降水得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ﻫ1。
通过教师演示学会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得方法、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得关系,感受地理在生活中得作用,形成对地理得好奇心与学习地理得兴趣、第四节世界得气候知识与技能ﻫ1.知道“天气”与“气候”得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ﻫ2.了解世界各地得气候差异。
ﻫ3.学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得分布地区。
4、学会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得影响。
ﻫ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得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与生活得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气候形成得原因,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得方法。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地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ﻫ知识与技能ﻫ1.能够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分布得特点、ﻫ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与经济得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得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说出主要分布地区ﻫ4。
通过阅读地图、资料查找世界人口与人种得分布状况,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得能力。
过程与方法ﻫ1、通过阅读地图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对地理事物得分析方法。
ﻫ2、通过运用生活实例分析人口问题,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提出瞧法或解决问题得设想。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初步树立人口得增长与社会、经济得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得科学得人口观、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得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得种族平等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