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读书札记——读《周作人散文》
读《周作人散文》文/春雨夜泊近日,闲暇读毕一本书——《周作人散文》,是较费劲地读下来的。
何也?下面慢慢道来。
该书也为经典,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被列入《世纪文存》丛书系列之一。
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也很有名气,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文革”,一直以来都对他有不好的印象。
改革开放后有一个矫正,感到对一个人评价要全面,该肯定的地方还是要肯定,对他也就少一些偏见。
不过,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日本人做事,不管有多少原因,这个污点是没法洗掉的。
一码说一码,也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他的一切。
至少,他在五四时期和新文化运动中还是出了力的,也写了很多好的文章。
其中,散文就具有很高的名望。
现在,有人把他的散文选入《世纪文存》就足以显示对他文章的认可。
这本书什么时候买的不大清楚。
好像是女儿买的。
在书房也放了好长好长时间了。
上班的时候很忙,没有时间看,也就一直放着。
不过当时还是想过,有时间还是要读一读的,想了解一下这些民国有名的文人都写了些什么,风格特色以及水平有多高。
等把书读完,才对这种感觉有所矫正。
原来这本散文分三大部分,分别为民俗风物篇、生活情趣篇和追忆故人篇。
说读得很涩的正是民俗风物篇。
原来周作人被称为近代民俗学的开拓者,想来对民俗风物情有独钟。
自然会格外用心,旁征博引,以说明某一习俗的来龙去脉。
以这样的认知写文章,考经据典就不足为怪了。
只是对于非专业爱好的读者,读感就差了许多。
值得一说的是,民俗风物篇中,还是记录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而且许多风俗习惯也是我自己熟悉的。
这些风俗习惯能在他的文字里记述的如此详细,很是惊奇。
况且很多风俗习惯好像传播的很远,有的竟然横跨北方南方。
2020年5月10日。
周作人简介及作品
周作人简介及作品周作人,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周作人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周作人的简介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取名作人,以名行世,一生用过90多个笔名,常用笔名有独应、周逴、周遐寿、仲密等,绍兴人。
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早年经历9岁以前在家中私塾开蒙,11岁入三味书屋,后去杭州陪侍狱中祖父并授读一年半,遍读史书与笔记小说。
光绪二十七年秋,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科,开始翻译英文小说。
▪留学回国三十二年夏,随鲁迅东渡,先后进东京法政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曾与鲁迅创办《新生》杂志,未果;合译出版《域外小说集》,并开始创作小说和自学多种外文。
宣统元年六月,在东京与羽太信子结婚。
抗战时期辛亥革命前夕归国,先后任绍兴省立第五中学英文教员、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教育司视学,兼任《绍兴教育会月刊》及《叒社》杂志编辑,还常在《越铎日报》发表反封建的政论和翻译外电通讯。
在任绍兴教育会长期间,着手进行教材改革并开始研究儿童文学。
在五四时期,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参加《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辑工作。
同年10月,又任《新潮》月刊编辑主任,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著名文学论文,以及新诗《小河》、《微明》、《画家》、《爱与憎》等优秀作品,在新文化运动中起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建国前后五四运动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孔德学校、中日学院、女子学院等校任教。
1922年11月,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4年冬,与林语堂等创办《语丝》周刊。
1930年8月,主编《骆驼草》。
抗日战争开始后,滞留北平。
1939年元旦,遇刺未亡,随即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国民政府委员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又以汪伪政府要员身份访问日本和“满洲国”。
止庵:先读书,再说话
止庵:先读书,再说话作者:李肖含来源:《中华儿女》2014年第14期知道“止庵”是因为张爱玲的《小团圆》。
2009年,内地出版《小团圆》,他是校订者。
原稿复印件中遗漏了一个字,他给补了出来。
止庵写的《周作人传》,也在同年出版。
此书“容有空白,却无造作”,明显有别于国内其他周氏研究者所作的传记,出版不久就重印了两次。
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多年,止庵看过所有关于周作人和张爱玲的公开资料。
而部分尚未出版的最新资料,此刻正躺在他的书房里。
他当过医生、记者,还当过外国公司的雇员、出版社副总编辑,最终却回归书斋。
从读书到编书再到写书,他著作颇丰。
媒体对止庵的评价很高,但这位“明显与其他研究者拉开了档次”的学者,似乎并不大愿意面对媒体。
“先读书,再说话”是他坚持的信条。
望京的家中,客厅被他改造成了书房。
他安静地读书,与世无争。
作文得分为什么总是“5-”?高个儿、平头,戴着黑框眼镜,说话不疾不徐。
见过止庵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种书卷气。
止庵的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母亲也是大家闺秀。
1949年,父母从香港返回大陆,住在北京东城的西颂年胡同。
小时候,他曾见过家里的藏书,“整柜整柜的,满屋都是”。
七岁时,“文革”爆发,家里的藏书几乎都被抄走,能看的只剩下了少数几种红色著作。
“连辞典都找不到一本,只好去看《毛泽东选集》文末的注释”。
他还曾从同院的邻居那里借到一本《水浒传》,前后看了30多遍。
父亲在外地,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
在止庵的印象中,父亲慈祥、热情、“特别好玩儿”。
“文革”期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沙鸥先生就用两副算术棋改成一副麻将,一家人围成一桌,借以消遣。
怕被邻居发现,窗户都用床单挡上,桌上铺着毛毯,以免发出声响。
胡同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门前又搭了个棚子种些扁豆丝瓜。
小时候,止庵和他的哥哥姐姐们常在这里听父亲讲课。
来听课的,还有沙鸥先生的朋友和学生。
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著名剧作家、话剧《鸟人》的编剧过士行。
读中学时,止庵的作文常常由父亲代笔。
周作人的作品
周作人作品孤儿记(文言小说) 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 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 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 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
永日集(散文集) 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
过去的生命(诗集)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
看云集(散文集) 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 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 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 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夜读抄(散文集) 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茶随笔(散文集) 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竹杂记(散文集) 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风雨谈(散文集) 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瓜豆集(散文集) 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 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
药堂语录(散文集) 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
药味集(散文集) 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 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 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 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苦口甘口(散文集) 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 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
鲁迅的故事 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青年时代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过去的工作(散文集) 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 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儿童杂事诗(诗集) 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知堂回想录(散文集) 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
[翻译书目]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
周作人散文全集索引
周作人散文全集索引周作人(1898年-1973年),原名周立波,字作人,号石屏,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散文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真实、自然、朴实为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涉及了生活、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以下是周作人散文全集的索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便利。
一、生活类散文1.《故乡的秋天》: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秋天的怀念和对家乡人民的思念之情。
2.《城市的夜》:以夜晚的城市为背景,描绘了城市的繁华和孤寂。
3.《乡村的春天》:描写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4.《市井小人物》:以市井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琐事和内心世界。
5.《旅行的意义》:探讨了旅行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类散文1.《古文观止》: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析。
2.《书法与绘画》:探讨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魅力。
3.《音乐与人生》:通过对音乐的赏析,探讨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4.《戏曲艺术》: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三、历史类散文1.《历史的回顾》: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历史的魅力。
2.《古代文化遗产》: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历史与现实》: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探讨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四、艺术类散文1.《文学与人生》:探讨了文学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2.《电影与艺术》:对电影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析。
3.《摄影与美学》:通过对摄影的赏析,探讨了摄影与美学的关系。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生活、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真实、自然、朴实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希望通过这个索引,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
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作人优秀散文篇11苦雨斋序跋文。
上下两辑自序代序。
前后几编一收再收。
上是叙由来,道新感。
下是读后感,还文债。
前是旧序文,新集合。
后是老跋篇,重聚首。
翻译编纂就首说明原本。
散篇议论当时道清感情。
废名小说作序专业户。
平伯散文解说批评家。
集此一通旧话性情毕露无余。
看此一卷序跋嗔怪错过妙文。
2谈龙集。
文艺篇什,自己性情,批评议论兼愿想。
西洋东倭,小诗俳句,移译误译有胜无。
主观自我原批评真谛,解读注脚是翻译心态。
悼祭西哲百年,是艺苑援引;序言故国新篡,是文学探究。
废名小说,平伯散文,是自家最爱。
两性神话,歌谣民歌,是文士实绩。
作文切莫忘个性,批评定要记诚谦3周作人书信。
山中养疴,车内闲时,奉达好友一扎;副刊邀稿,小报私谈,但去争辩一封。
近身实见,偶思妙想,愿与良朋知道;劝诫条陈,古国新事,自家头脑所得。
称兄一句,私事但道不妨;援君一声,故旧聊于新知。
伏园兄去京走沙漠,废名兄修道隐山中。
子容君乡有乌篷船,某某君文无蔷薇社4知堂文集。
四知天地你我,两知当字悬砣。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知也。
人生天地间,往来你我中。
乱世活命,卖文且生。
汲汲于新道德,愤愤于旧习性,逝者斯世;口耳间四寸,言行里春秋。
茶酒菜蔬,摘句偷词。
茫茫然大国民,锵锵然小兵卒。
存乎当年。
人活一世,稻粱谋;国生万民,垂永祚。
5自己的园地,苦茶随笔。
周作人,生活在民初,思想在明末。
他拥有的特点,属于一些率性而为的真人。
他也汲汲于世道人心。
但大都反思过去有没有必要。
他的答案一直保留到自书退出文坛。
他只是在苦雨斋,苦竹,苦茶。
读读散书,说说闲话。
亡国,或未亡。
做的文章,大抵没有用处。
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周作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
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
“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二、文学作品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三、世人评价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
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
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
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
止庵谈新书:写作惜别,实为惜聚
许多人知道止庵,是缘自他的书评。
已经出版的《沽酌集》、《插花地册子》、《茶店说书》等十多部作品,都是他的读书心得。
张爱玲的《小团圆》以及周作人作品集的编辑出版,也让众多读者熟知止庵的“编辑”身份。
近日,止庵带着新书《惜别》来到广州方所书店和读者见面,这是一本不同于他以往任何一部作品的书。
学医让我“不妄言”《庄子·德充符》有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
”作家止庵之名源于此。
他说,“止”是时时告诫自己要清醒、不嚣张、悠着点;“庵”是他想象中读书的所在之处,就是荒凉里那样一个小草棚而已。
止庵从小爱阅读,中学时就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可是等到报考大学时,他听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学医。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他们在‘文革’期间受的苦太大了,让我不要学文科,因为文科很容易让人落‘空’,而让我学门手艺。
他们觉得文科不是本事,而是爱好,就是这样简单的理由。
”止庵的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学工科出身,他大概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的儿子仍然“弃医从文”了。
止庵家中藏有两三万册书,本本都经过他精挑细选。
学医数年,最终从文,这个过程让止庵把科学精神融进了写作。
“要用实证的观念去考证,也要用逻辑方法去辨别,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可信。
学医使人不妄言,有多少说多少。
”他认为这世上有两个词特别可怕,一个叫“想必如此”,一个叫“理所当然”。
母亲去世后,人生进入第三幕止庵以往写文章,大多是他读书的随想。
但这次不同,《惜别》是他在母亲去世后沉淀而成的生死体悟,也是最承载他个人情感的作品。
身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他多年来一直陪伴着母亲,尽孝左右。
母亲生病时,他所承担的《周作人译文全集》的编辑工作已经延续逾十载,这期间,他也同时经历了母亲的患病、病危和离世。
如他在书中所写,这是一种令“人生观甚至都为之动摇”的痛楚。
在《周作人译文全集》编辑工作结束后,他沉入了另外一种阅读与思考的状态,开始大量整理和重读许多论及生死的书籍,不限古今,也不论国界。
周作人的茶意神髓——读《周作人自编文集》
周作人的茶意神髓——读《周作人自编文集》作者:郭文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1.周作人.止庵周作人自编文集 2002
2.周作人.陈子善.鄢琨饭后随笔 1994
3.周作人.陈子善.张铁荣周作人集外文 1995
4.周作人.钟叔河周作人文类编抄 1998
5.周作人.止庵周作人晚期散文选 1994
6.周作人周作人日记 1996
7.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年谱 2000
8.沈尹默书法论丛 1979
9.陶明志周作人论 1934
10.舒芜周作人概观 1986
11.舒芜周作人是非功过 2000
12.倪墨炎苦雨斋主人周作人 2003
13.钱理群读周作人 2001
14.钱理群周作人研究21讲 2004
15.钱理群周作人传 1990
16.钱理群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 1999
17.李景彬鲁迅周作人比较论 1987
18.孙郁.黄乔生回望周作人 2004
19.孙郁鲁迅与周作人 1997
20.吴俊鲁迅个性心理研究 1992
21.卜立德.陈广宏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 2001
22.徐舒虹五四时期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1999
23.程光炜周作人评说80年 2000
24.刘绍瑾复古与复元古 2001
25.张铁荣周作人评议 1996
26.陆羽.[清]陆廷灿茶经 2003
27.范用文人饮食谈 2004
28.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
29.王玲中国茶文化 1992
30.黄志根.徐波副中华茶文化 2000
31.殷伟中国茶史演义 2001
32.余悦茶文化博览 2002
33.郭梦良中国茶史 2002。
生活在思想与书本之中--止庵印象
我还是更喜欢他的散文《 思想问题》 。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阐述的作家有蒲
宁、 萨特、 罗伯一 格里耶、 加缪、 尼采、 卡夫卡、 索尔仁尼琴、 卢森堡以及中 国的孔子、 庄子、 兽迅、 周作人、 胡适 等, 5 他有本领在一篇不长的文 我惊Li 章里把那么多作家聚在一起论述, 而
定唯物思想, 不相信世间一应虚妄迷 信之事; 更重要的还在思维 式 面。 这职业一要讲理性, 二要靠实证,
章, 凡是渲染、 夸饰、 做作, 有意要去 打动人, 感染人, 煽动读者情绪或兴 致的, 一概就没有好的。” 在《 六丑笔记》 卷二中, 止庵的 《 博尔赫斯与我》《 、川端文学之美》 、 《 谈孤独》 都很不错。他说: “ 等, 川端
且还颇有自己的见解 : “ 我们生活在
我最心仪的作家之一, 我自己学写文 章, 可以说受惠于他的地方甚多。” 从字里行间, 可以看出止庵是不
喜欢抒情散文的。 他有他自己的散文 美学观念。 他认为:“ 散文这一文体的
真正价值在于它的自然状态, 所有形
式方面的追求仅仅是以其自身达到
一个话语泛滥的世界, 太容易讲现成 话了;然而有创见又特别难, 那么就 退一步罢,即使讲的是重复的意思, 此前也要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才行。”
康成最著名的小说, 差不多都是描绘 感官美的。 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在
饭。我们边吃边聊, 闲聊中我知道止 庵从小喜欢读书, 买书是他生活的一 部分。对他来说, 一生的思想基础多 少, 就因为读那些好不容易买到的书 而奠定。这与父亲沙鸥的教导有关。
止庵对父亲沙鸥很是崇敬, 言语间只 要说起父亲, 他的眼睛便放出光来。
完美为终极目的, 在这个前提下, 作 者才有可能真实地表述他的思想, 抒 发他的感情, 描摹他的所见所闻。’ 正 由于止庵的这种散文美学观念, 所以
编者琐谈
参违t L i4m"琐谈林斤澜先生去世了。
不知道先生的去世,是不是代表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
就是说,一种对文学的认识方式的结束。
林斤澜先生的主,t t-台l作形式是短篇小说。
即使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作家和写手们都纷纷去写长篇的时候。
他还是写短篇,不去争“大家”的名分。
这并不是说写长篇有什么不好,而是说,当写小说的都去写长篇,几乎形成了一种风潮、写作界的一种时尚的时候,他还能安心写短篇,足见先生的修炼之功。
能够在树也不欲静而风不止的情况下,神平气静,心旌不为摇动,这很不容易做到。
编者缉谈中国当代作家中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而且取得了非常之成就的.林斤澜先生以外,还有汪增祺和孙犁。
关于孙犁,大家在提及的时候,一般将他早期的《荷花淀》等作为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代表。
但我们觉得,先生晚期,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批短篇小说,也不应该被忽视,因为那是他真正洞悉了熙熙攘攘的众生、洞悉了“人这一辈子”之后的创作。
此三位先生的短篇,风格当然各不相同,各领风骚,但是有一点相同,是都用不争不怒的心态去看待各种人物,心平静气地述说那样一个人物。
述说那样一件事情。
比如林斤澜先生在《终课无语>里讲述美术老师苏先生和他怎样教学;汪增祺先生在《陈小手》里讲述陈小手和团长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闻的事情;孙犁在<鸡缸)里讲述关于一件古董瓷器的故事,在<王琬>里讲述王琬其人和她所做的事情,等等。
这些人物,当然有品行高下之分;对于这些品行高也好,下也好。
不高不下也好的人物,以及他们所行之事。
作者也当然有自己的感情倾向和道德立场。
但是他们在作品中都不“明日张胆”地表达出来,不用剑拔弩张的文字,不流露怒目相向的表情,而是娓娓道来,像是把事情告诉你。
作者的任务就完成了。
他就什么也不管了。
是不是需要锄拔弩张。
是不是需要怒目相向,是要表彰,还是要批判,那是你——读者的事,与作者无干。
三位短篇高手,他们的作品还有另一个相同的特征:写到悲怆的人或事或情境,让人心里凭生叹息。
止庵:记周作人翻译古希腊悲喜剧事
止庵:记周作人翻译古希腊悲喜剧事现存周作人古希腊文译作计二百万言,除约五万字的《希腊拟曲》是在1934年面世,其余均为1949年以后完成。
就中周氏最看重的是最后所译《路吉阿诺斯对话集》,乃至在遗嘱中说:“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而分量最大的则是古希腊悲喜剧,占周氏古希腊文译作的一半,其翻译经过亦颇曲折。
现据周氏《知堂回想录·我的工作四》及其他材料,稍作梳理。
周作人1950年10月7日日记云:“罗念生来访,邀参加为天下图书公司翻译悲剧工作,约以明年。
”10月18日云:“罗念生来,携来欧利披台斯书三册,约定翻译从下月起。
”10月22日云:“下午至天下图书公司,与公司葛一虹、郁文哉及罗念生、缪灵珠共谈译事。
”约定缪灵珠译埃斯库罗斯,罗念生译索福克勒斯,周作人译欧里庇得斯。
此虽系出版方约稿,并预付版税,但翻译希腊悲剧,确为周氏愿做之事。
三大悲剧家中,他又对欧里庇得斯最为重视。
从前著《欧洲文学史》,即强调欧氏“思想卓绝,不能为世俗所赏”,“于神人行事,多所置疑”;还曾节译《忒罗亚的妇女》片断,强调作者“虽然生于二千三百年前,但其著作中唯理的思想与人道的精神,使得我们读他如对当代的大师,发生亲密之感”。
从事此项翻译,在他还有另一目的:“希腊悲剧差不多都取材于神话,因此我在这里又得复习希腊神话的机会,这于我是不无兴趣与利益的。
”1950年11月“开始译悲剧”,因为罗念生早已译出欧里庇得斯四种剧本,周氏的计划是翻译其余十四种。
起手译的是《赫卡柏》,于次年7月完成。
7至8月完成《圆目巨人》。
1951年12月至1952年4月完成《在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
周氏对于羊人剧《圆目巨人》尤感兴趣,有云:“悲剧是从宗教剧分化出来的艺术,而在分化中表示出关联的痕迹的乃是这宗羊人剧了,在这一点上这唯一保存下来的剧种是很有价值的,但我们离开了这些问题,单当它一个笑剧来看,也是足够有趣的了。
止庵的作品
止庵的作品
止庵是一位善于文学表达的日本文学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为日本文化带来了许多珍贵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所创作的五重奏《止庵集》(Kokinshu)。
这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它收集了日本最优秀的古典诗歌,展现了日本文学的精髓,使日本诗歌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为日本诗歌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止庵的诗歌以叙事和抒情为主。
他的抒情诗歌语言优美,刻画充满温情的感情,表达的思想更是恰当而精辟,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他的叙事诗歌更是精彩绝伦,用象征性的语言描绘出浓浓的日本气息,使日本传统文化得以完美展现。
止庵还创作了很多故事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少女仆》,它描述了一个叫樱子的少女仆和樱子妹妹之间的故事。
此外,他还有《日历花》和《梅子》等故事诗,充满着浓浓的日本民间文化。
他的这些作品都是有价值的文学著作,对日本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止庵的作品也受到了海外的认可和赞赏,他的作品传遍了多个国家,为世界文学百宝箱增添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学财富。
在英文中,止庵的作品也被翻译过,比如说,他的《日历樱花》被翻译成了《Cherry Blossoms》,受到了西方读者的热烈欢迎。
止庵的作品涵盖了日本诗歌、故事、小说和歌曲等几乎所有文学领域,他的作品充满温情,完美淋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日本文学史增添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前回谈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时,曾说“这些年对周作人著作整理出版献力最勤者,南有钟叔河先生,北为止庵先生”,此话谅无异议。
所不同者,则钟叔河编周作人作品,是以个人对周氏文章的理解重新编辑整理。
止庵编周氏作品,则重在依照和延续周作人生前愿望,以复原其作品的本来面目。
这从他编《周作人自编文集》36种、《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及目前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中,可以一窥端倪。
《苦雨斋译丛》于1999年至2005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共四辑,凡16册。
此译丛迄未出齐,按原计划还有译自英文的部分、以文言文翻译的部分以及集外译文,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11卷当可一并囊括。
1949年后,周作人虽仍事写作,却以翻译为主,保存下来的译作约有350余万字。
止庵曾评曰:“讲到周作人翻译方面的成就,其实未必在其创作之下;特别是对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整个中国翻译史上迄今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
”两相比较,止庵认为《苦雨斋译丛》的出版价值,大于《周作人自编文集》。
因五六十年代印行的十几种周氏译著,大多经过编辑删改;另有几种留到八九十年代印出,删改却一如既往。
此况外间读者多不知情,如止庵所介绍:“改的是译文本身,主要因为行文习惯不同;删则针对译者所加注释,可能考虑篇幅有所限制,结果不少地方已经面目全非。
”其中删以《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最严重,改则以《枕草子》与《平家物语》最明显。
幸而家属保存了周氏大部分译稿,但欧里庇得斯的《伊翁》、《厄勒克拉特》、《腓尼基妇女》,阿里斯托芬的《财神》译稿今已不存。
此外遗失的还有未译完的希罗多德《历史》约十万字,《狂言选》增订部分约十一万五千字,以及《平家物语》第七卷和第八卷的一部分约五万字,殊为可惜。
《苦雨斋译丛》所收各种,是根据那些保存下来的译稿整理而成的。
因此止庵说:“真要谈论周作人的译文特色,大约只能是以这回的本子作为凭据。
”堪谓确言。
止庵《周作人散文全集》琐谈
止庵《周作人散文全集》琐谈《周作人散文全集》“集外”部分的补充,应该看作从上述三种《集外文》到《周作人文类编》“辑佚”工作的继续。
举个例子:据周作人日记,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四年间,他共著译文章八十余篇,寄到香港,当地报纸只发表了一半左右,余稿中的一部分,《周作人散文全集》第十四卷特辟作一辑。
编者云:“从《敝帚自珍》至《诗与真实》二十一篇,是周作人最后的作品,寄往海外,未及刊布,他便去世了。
现据鲍耀明、罗孚两先生提供的手稿复印件收录,统称‘存稿’。
”这批文章未见于《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以后陈子善编《如梦记》(1997年),选取了其中四篇;全部二十一篇,均收进《周作人文类编》,但散在各卷;《周作人散文全集》则归并一处。
不过这未必是周氏“最后的作品”。
对照日记,至少可以确定其中几篇的写作时间。
如:一九六二年五月三十日,“上午……试译野间宏小文,下午二时了,共约二千字。
”即《收集佛教书》。
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七日,“下午译青木小文。
”三月十八日,“下午少译小文。
”三月十九日,“下午……译小文颇多。
”三月二十日,“上午托丰一寄罗承勋稿件。
……译小文。
”三月二十一日,“下午……译青木小文了,即寄予罗君。
”即《肴核》、《鱼鲙》。
三月二十三日,“上午……译山路闲古小文《普茶料理》,成其大半,晚□译了,共二千七百字。
”三月二十五日,“上午托丰一寄……罗承勋稿件。
”五月八日,“上午作小文,关于驮果子者。
……下午写文了,即寄予罗承勋。
”即《陆奥地方的粗点心》。
八月十三日,“下午又另写《果子与茶食》,未了。
”八月十四日,“上午……续写小文,至下午了。
”八月十五日,“上午丰一为寄承勋信并稿件。
”十月二日,“译《妓女对话》一篇为小文,即抄了。
”十月三日,“上午寄潘际坰稿件。
”即《希腊小喜剧》。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三日,“上午写小文,至下午了。
系记木村义乔者,其人盖《缀方教室》著者丰田正子师也,因加太文乃始知之。
”四月十四日,“上午为寄潘际坰稿件。
止庵谈新书:写作惜别,实为惜聚
许多人知道止庵,是缘自他的书评。
已经出版的《沽酌集》、《插花地册子》、《茶店说书》等十多部作品,都是他的读书心得。
张爱玲的《小团圆》以及周作人作品集的编辑出版,也让众多读者熟知止庵的“编辑”身份。
近日,止庵带着新书《惜别》来到广州方所书店和读者见面,这是一本不同于他以往任何一部作品的书。
学医让我“不妄言”《庄子·德充符》有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
”作家止庵之名源于此。
他说,“止”是时时告诫自己要清醒、不嚣张、悠着点;“庵”是他想象中读书的所在之处,就是荒凉里那样一个小草棚而已。
止庵从小爱阅读,中学时就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可是等到报考大学时,他听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学医。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他们在‘文革’期间受的苦太大了,让我不要学文科,因为文科很容易让人落‘空’,而让我学门手艺。
他们觉得文科不是本事,而是爱好,就是这样简单的理由。
”止庵的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学工科出身,他大概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的儿子仍然“弃医从文”了。
止庵家中藏有两三万册书,本本都经过他精挑细选。
学医数年,最终从文,这个过程让止庵把科学精神融进了写作。
“要用实证的观念去考证,也要用逻辑方法去辨别,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可信。
学医使人不妄言,有多少说多少。
”他认为这世上有两个词特别可怕,一个叫“想必如此”,一个叫“理所当然”。
母亲去世后,人生进入第三幕止庵以往写文章,大多是他读书的随想。
但这次不同,《惜别》是他在母亲去世后沉淀而成的生死体悟,也是最承载他个人情感的作品。
身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他多年来一直陪伴着母亲,尽孝左右。
母亲生病时,他所承担的《周作人译文全集》的编辑工作已经延续逾十载,这期间,他也同时经历了母亲的患病、病危和离世。
如他在书中所写,这是一种令“人生观甚至都为之动摇”的痛楚。
在《周作人译文全集》编辑工作结束后,他沉入了另外一种阅读与思考的状态,开始大量整理和重读许多论及生死的书籍,不限古今,也不论国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前回谈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时,曾说“这些年对周作人著作整理出版献力最勤者,南有钟
叔河先生,北为止庵先生”,此话谅无异议。
所不同者,则钟叔河编周作人作品,是以个
人对周氏文章的理解重新编辑整理。
止庵编周氏作品,则重在依照和延续周作人生前愿望,以复原其作品的本来面目。
这从他编《周作人自编文集》36种、《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及目前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中,可以一窥端倪。
《苦雨斋译丛》于1999年至2005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共四辑,凡16册。
此译丛迄未出齐,按原计划还有译自英文的部分、以文言文翻译的部分以及集外译文,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11卷当可一并囊括。
1949年后,周作人虽仍事写作,却以翻译为主,保存下来的译作约有350余万字。
止庵曾评曰:“讲到周作人翻译方面的成就,其实未必在其创作之下;特别是对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整个中国翻译史上迄今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
”两相比较,止庵认为《苦雨斋译丛》的出版价值,大于《周作人
自编文集》。
因五六十年代印行的十几种周氏译著,大多经过编辑删改;另有几种留到八九十年代印出,删改却一如既往。
此况外间读者多不知情,如止庵所介绍:“改的是译文
本身,主要因为行文习惯不同;删则针对译者所加注释,可能考虑篇幅有所限制,结果不少地方已经面目全非。
”其中删以《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最严重,改则以《枕草子》与
《平家物语》最明显。
幸而家属保存了周氏大部分译稿,但欧里庇得斯的《伊翁》、《厄勒克拉特》、《腓尼基妇女》,阿里斯托芬的《财神》译稿今已不存。
此外遗失的还有未译完的希罗多德《历史》约十万字,《狂言选》增订部分约十一万五千字,以及《平家物语》第七卷和第八卷的一部分约五万字,殊为可惜。
《苦雨斋译丛》所收各种,是根据那些保存下来的译稿整理而成的。
因此止庵说:“真要谈论周作人的译文特色,大约只能是
以这回的本子作为凭据。
”堪谓确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译丛中《希腊神话》为首次
出版。
周作人翻译《希腊神话》是在50年代初,与《伊索寓言》等交给开明书店,受酬
而书未印出。
后转交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了校样,仍未能出版。
周氏所作遗嘱,
于“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之后,
特地补加一笔:“但是阿波[罗]多洛斯的神话译本,高阁十余年尚未能出板,则亦是幻想
罢了。
”这部他特别看重的“希腊人自编,在现存书类中年代又算是较早的”《希腊神话》,终于在1999年面世,得偿周氏宿愿,亦得慰众望。
《周作人自编文集》凡36种,35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24开本。
浅灰的封面设有墨笔茶壶瓶梅等,干净
雅致。
封面使用英国刚古纸,手感良佳。
将作者所编集子重新出版,本是钟叔河先生在
80年代做了一半的事情,时隔十余年后,由止庵完成。
此外可备一述者,一是此套丛书
于2001年出第一版时,其中《木片集》和《老虎桥杂诗》皆为第一次付梓。
《木片集》
是周作人生前已编好的集子,选录50年代所写随笔,1959年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后转广州,再转回天津,至1963年,“得百花社寄还校稿,已两次付排而终不能出板”。
《老虎桥杂诗》是周作人的旧体诗集,60年代初由谷林根据周氏借给孙伏园的原稿过录,
比岳麓书社版《知堂杂诗抄》多30余首。
二是《知堂回想录》当初由曹聚仁编辑交香港
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时,错谬较多,此番则据保存下来的手稿校订,恢复原貌。
《周作人自编文集》共印两次,第一刷时出版社校对略有疏漏;二刷由止庵重校,改正若干错字。
而《老虎桥杂诗》则根据后来找到的作者原稿加以校订。
“自编文集”第一刷与第二刷版本
之别,即在于此。
共2页: 1 [2] 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刘绍棠:经济因素及创作方式选择———从其早期创作收入革命、暴力与“仇恨政治学”。